《电磁感应 发电机》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下册】
苏科初中物理九下《16.5电磁感应 发电机》word教案 (2)
五、电磁感应发电机记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用具】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一、什么是力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让学生举事例说明)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苏科初中物理九下《16.5电磁感应 发电机》word教案 (4)
五、电磁感应 发电机 学习要求1.经历探究活动,知道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以及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感线的方向、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2.通过观察,了解发电机是怎样工作的,知道发电机工作时能量转化的过程,知道我国供电系统的交流电频率,能区别交流电与直流电.3.通过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过程,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了解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初步形成创造发明的意识. 学习指导1.学会逆向思维.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能否生电呢?逆向思维能帮助我们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发现问题的先导,是创造发明的萌芽.所以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学会逆向思维.2.电磁感应现象(1)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词:“闭合”、“一部分导体”和“切割”;(2)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3)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3.比较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和电磁感应现象可帮助同学们理解、记忆.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电磁感应 现象分析原因通电导体(线圈)置于磁场中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结果 受到作用力(运动、转动) 产生电流典型范例例1.如图16.16所示,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用“○”表示导体横截面,箭头表示导体运动方向,其中不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精析:本题为电磁感应问题,分析这个题目,要从电磁感应产生电流的条件入手.只有“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才会产生感应电流,题目中A 、C 、D 三图中的导线运动方向刚好能切割磁感线,能产生感应电流,而B 图中导线运动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平行,没有切图16.16割磁感线,故不能产生感应电流.全解:B.点评:在解题时要严格按照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进行分析.同时应加强读图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活动与探究改装发电机找一电动机模型,将原来的电池换为小灯泡或发光二极管.在转轴上绕上线,用力拉线使转轴转动起来.观察小灯泡或发光二极管能否发光.尝试解释其中的道理.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1.如图16.17所示,在磁场中悬挂一根导体ab,把它的两端跟电流表连接起来.合上开关,让导体ab在磁场中左右运动,会观察到电流表的指针,这种现象叫现象.在这种现象中能转化为能.图16.172.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06年中国的主题是“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化学电池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如图16.18是一种安装在自行车上的照明灯,它在某些发达国家被大量使用.这种灯不用化学电池,是通过车轮的转动来带动小型交流发电机发电使灯泡发光的.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发电机工作时发生的能量转化是.图16.18二、选择题3.如图16.19所示,在将磁铁插入铜质漆包线绕制的线圈的过程中,电流表的指针会摆动.这个现象所反映的物理原理,在下列电气设备中得到应用的是()A .电磁起重机B .发电机C .电动机D .电磁继电器4.在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中,某同学按照图16.20中的4种情况让闭合电路的一段导体AB 在磁场中沿箭头所示方向运动,其中能够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5.小明利用如图16.17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电磁感应现象,他把装置中的直铜线ab 通过导线接在量程为3A 的电流表的两接线柱上,当让ab 迅速向右运动时,并未发现电流表指针明显偏转.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A .感应电流太小,无法使指针明显偏转B .铜线ab 太细,换用铜棒进行实验便能使指针明显偏转C .ab 运动方向不对,应将ab 改为向左运动D .ab 运动方向不对,应将ab 改为上下运动6.关于电和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闭合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会产生感应电流B .一段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就会产生感应电流C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既平行于电流方向,又平行于磁场方向D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既垂直于电流方向,又垂直于磁场方向7.如图16.21所示将小电动机与小灯泡按如图所示的电路连接,在小电动机转轴上绕线,然后用力拉线,使电动机转动.在电动机转动过程中,小灯饱发光,该现象中( )图16.19 A BC D图16.20图16.21①电产生了磁,使电动机转动②滋产生了电,使小灯泡发光③电动机是电源④转速越快,灯饱越亮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三、简答题8.发电机的线圈平面和磁感线垂直时,线圈中有没有感应电流产生?为什么?相关链接我们祖先对电的认识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十分注意大自然中的雷电现象,并且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远在公元前1500多年,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字中就出现了“雷”字.到稍晚的西周,在青铜器上又出现了“电”字.关于雷电的成因及其本质,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从对自然界物质本源的认识出发也作过不少探讨.东汉的王充在《论衡》中,对雷电成因作了如下的解释:夏天阳气占支配地位,阴气与它相争,于是发生碰撞、摩擦、爆炸和激射,从而形成雷电.他还举出五个例证说明雷电就是火,并用以驳斥了雷电是“天公发怒”的迷信之说.关于尖端放电现象,早在西汉末年,人们就已开始对它进行观察记录了.三国和南北朝时代,古籍中就出现过“避雷室”,这说明当时我国已经有了避雷装置.关于物体经过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我国认识得也很早.西汉末年(约公元20年前后),《春秋纬·考异邮》中就记载有,经过摩擦的玳瑁(一种跟龟相似的海生爬行动物,它的甲壳叫玳瑁)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西晋时的张华在他所写的《博物志》中,记载了常见的静电现象,如梳子与头发摩擦而起电、外衣与不同质料的内衣(如毛皮、丝绸)摩擦也可以起电,而且天气干燥时,还能看到小火星,并听到微弱的声音.参考答案1.左右摆动电磁感应机械电2.电磁感应现象机械能转化为电能3.B4.C5.A6.D7.D8.当线圈平面和磁感线垂直时不能切割磁感线。
(新)物理苏科版九年级下《16.5电磁感应 发电机》公开课(教案)
16.5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和其产生的原因。
2.知道动圈式话筒的构造。
3.了解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了解探索自然奥密的科学方法;认识任何创造创造的根底是科学探究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创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课前准备手摇发电机、发电机示教模型、矩形线圈、螺线管、蹄形磁铁、条形磁铁、灵敏电流计、铁架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重做奥斯特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后答复:1.此实验叫什么实验?奥斯特实验。
2.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能生磁。
那么逆向思维将会怎么样?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一段话,然后说一说自己想了解什么问题。
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磁能否生电。
我们先设计实验,从实验需要器材、实验条件、实验操作入手。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认识发电机活动1:让我们自己来发电。
课本是手摇发电机模型,为了让更多学生有动会,体验操作发电机的乐趣,每组选用两台模型发电机,一台作为电动机用,另一台作为发电机用(输出端接小灯泡),两机的转轴之间用塑胶管对接起来,当电动机通电运转时,就能看见小灯泡发光,说明发电机发出电来了。
说明:〔1〕直流电动机与发电机是可逆的,即对它通电能转动,使它转动则能发电。
〔2〕电动机与发电机的结构相似,线圈简化也与电动机—样可以用一匝线圈或单根导线代替。
探究点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在上述猜想与线圈简化为导线的根底上,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设计,由学生选取器材,组装实验,每组给出如下器材:灵敏电流计、蹄形磁铁2-3块、矩形线圈(10匝左右)、直导线1-2根、连接导线2根、开关1只、铁支架1台、螺丝管、条形磁铁各1块,学生把实验装置好。
苏科初中物理九下《16.5电磁感应 发电机》word教案 (1)
五、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设计思路:首先课件展示科幻故事吸引学生兴趣,然后回忆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提出猜想----磁可不可以产生电?从而引入新课。
在新课中引导学生设计实验作为第一要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本课的实验受器材的限制为演示实验,但在实验中尽可能的让部分学生上讲台操作,这样可以吸引和调动学生,有利用培养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另外,实验结论都有首先由学生讨论、分析、初步得到总结,然后教师评价概括。
教学指导思想: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实施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能的良好习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新知识,渗透科学探索精神的教学。
素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发电机的原理。
(二)能力目标1.通过多媒体画面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探索的科学精神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2.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领会。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自己分析感应电流的条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教学资源:灵敏电流计、线圈、铁架台、导线、蹄型磁铁、开关、课件等。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课件展示】科幻故事“科学家带来科考队员乘飞机环地球自西向东考察时,遇到能源不足的问题,科学家巧妙地利用长导线和一个金属球,借地球这个大磁场感应出来电能”,通过这个故事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再用课件回忆奥斯特实验,问:奥斯特实验说明了什么? 师: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即电流能够产生磁场,请同学们利用逆向思维思考: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反过来,你有什么猜想?生:磁场是不是也能产生电流呢?二、新授(一)【活动一】观察“磁生电”现象生:观察微型电风扇的结构,如图16-36所示。
九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 第16章《16.5 电磁感应 发电机》教学设计 教案(1)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能生电的现象——电磁感应,从能量转化角度理解电磁感应(2)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知道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有关2.过程与方法(1)比较磁生电和电生磁的过程,运用“逆向思维”(逆反原理)提出问题(2)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3)学习法拉第的优秀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设计思路:(1)从“”电生磁的奥斯特实验”和“电动机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用逆向思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既引入课题,又训练了学生的逆向思维(2)从微型电扇或电动机的结构和转动微型电扇产生电流的活动得到启发。
学生运用现有器材,自主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引导学生从上面实验中的意外其他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并猜想怎样改变感应电流方向,进而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探究方案。
然后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出如何改变感应电流的方法(4)整个教学过程通过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重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以及怎样改变感应电流方向难点:切割磁感线运动一、引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投影①: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也就是说“电能生磁”,通过学习“电生磁”的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师:磁能生电吗?2、投影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动机工作原理,知道电动机可以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你们的桌上有一个微型电扇、发光二极管和带夹子的两根导线,你能设法使这个发光二极管发光吗?请你做做看!学生实验,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
学生汇报实验情况:①使发光二极管发光的同学请举手。
②你是怎样操作的?说说你的实验过程。
二、新课教学1、电磁感应: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转动微型电扇可以使与它插头相连的发光二极管发光。
师:同学们肯定感觉很神奇,肯定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6.5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16.5电磁感应发电机一、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介绍法拉第的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2.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讲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发电机是如何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
3. 感应电流的方向:引导学生掌握楞次定律,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
4. 发电机的效率:介绍发电机的效率概念,使学生能够计算发电机的效率。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 掌握楞次定律,能够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 能够计算发电机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发电机的效率计算。
2.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发电机模型,电磁感应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发电机模型,让学生观察发电机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发电机是如何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
2. 讲解电磁感应现象:介绍法拉第的实验,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使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3. 讲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讲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发电机是如何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
4. 讲解感应电流的方向:讲解楞次定律,使学生能够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5. 发电机的效率:介绍发电机的效率概念,让学生通过计算练习发电机的效率。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6.5 电磁感应发电机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实验发电机工作原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发电机效率:效率 = 有用功 / 输入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法拉第的实验过程,解释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2)根据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解释发电机是如何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
a. 一根直导线在磁场中垂直移动。
b. 一根直导线在磁场中水平移动。
第五节《电磁感应发电机》课件教学案设计(苏科版初三下)教学设计
第五节《电磁感应发电机》课件教学案设计(苏科版初三下)教学设计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设计思想〕执教:东台市廉贻镇中学戴大义 2007-12-22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思想是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探究中把握相关的知识技能。
在课堂上分不通过观看〝磁生电〞现象,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探究阻碍感应电流的因素,以及观看手摇发电机这四个活动,让学生把握以下知识技能:明白电磁感应现象及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明白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明白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能熟练应用操纵变量法解决相关咨询题。
本节的引入是以实验的形式。
让学生通过观看〝磁生电〞这一实验,从一开始就明白磁能生电。
在设计实验时,没有用发光二极管,而是用手摸的方法,这种做法能够让学生赶忙产生爱好,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激情。
在实验之后赶忙揭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此应该比较自然。
在揭示课题之后,让学生阅读奥斯特和法拉第的相关材料,了解相关的物理学史,如此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法拉第长达10年的困难研究,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执着的科学探究精神。
另外通过该内容的介绍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这一实验的方法切入口较小,学生不易发觉。
我通过让学生先阅读再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专门快明白了实验的方法。
通过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咨询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关于两那么信息快递,我没有通过讲授的方法向学生介绍,而是制作了一张幻灯片,在课本信息快递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补充,使其更加完整。
让学生专门快就明白了,什么缘故在该实验中不使用电流表,而使用小量程电流表。
如此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表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该实验的操作、记录、分析、讨论、总结完全放手让学生完成。
这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进一步表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苏科初中物理九下《16.5电磁感应 发电机》说课稿
苏科初中物理九下《16.5 电磁感应发电机》说课稿一、教材内容简介本课是苏科初中物理九下的第16章第5节——电磁感应发电机。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电动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掌握发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践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发电机的概念与工作原理;•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应用;•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入问题:“你们有了解过电磁感应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简洁明了的定义:“电磁感应是指导体在磁场中或磁场发生变化时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引入主题:“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电磁感应的应用——发电机。
”2. 学习新内容2.1 学习发电机的概念和原理•通过简洁明了的讲解,介绍发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电机是如何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教师给出答案,并进行解释。
2.2 实验操作:制作简易发电机•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简易的材料制作发电机装置。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转动磁铁时会产生电流?”•教师进行解释,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
2.3 发电机的应用案例分析•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电磁感应在发电机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电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场景中会被应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补充和引导。
3.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发电机应用案例。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发电机的效率?有什么改进方案?”•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五节《电磁感应发电机》课件教学案设计(苏科版初三下)教学祥案
第五节《电磁感应发电机》课件教学案设计(苏科版初三下)教学祥案执教:廉贻镇中学戴大义2007-12-24一、新课引入:师:同学们老师那个地点有一个拆开的电风扇,同学们观看一下里面有什么?学生观看:师:我们能够发觉,它要紧是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磁体,一部分是线圈。
师:下面同学们两个指头夹住插头的两根金属片,另一位同学转动电风扇。
学生活动:〔估量所有同学都体验过后〕师:有什么感受?生齐答:触电、有电、麻人……师:这确实是我们今天需要探究的课题——电磁感应揭示课题:电磁感应发电机师:请同学们看屏幕。
介绍物理学史:奥斯特,法拉第。
〔幻灯片:自从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第一发觉了电磁感应现象,后来许多人就提出了如此的疑咨询: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能不能产生电流呢?1822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开始了〝磁生电〞的研究,通过1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831年发觉了磁生电的规律。
师:什么叫电磁感应?什么叫感应电流?板书:一、电磁感应感应电流二: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师:如何样才能产生电流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师:如何样进行实验?各小组讨论一下,板书: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学生讨论:信息快递:〔幻灯片:小量程电流表:小量程电流表俗称灵敏电流计,借助于小量程电流表能够检测出专门微小的电流,同时它的〝0〞刻度线在中间能够左右偏转显示电流的方向,由于在本实验中产生的感应电流专门小,因此借助于该表能够使我们观看到比较明显的现象。
切割磁感线运动:实验中我们能够把磁场中的线圈想象成一把刀,假如它运动过程中与磁感线相交,那么为切割磁感线。
否那么为不切割磁感线。
师演示:垂直、斜向切割,上下运动。
〔直截了当用线圈演示〕师:同学们,能不能按步骤完成实验。
学生演示:一学生操作,一学生配合,其他同学观看纪录。
展现纪录结果:师:讨论一下,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学生讨论小结:幻灯片:实验结论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师:电流是有方向的,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各小组讨论提出猜想。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下16.5《电磁感应 发电机》WORD教案3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简案)
执教:廉贻镇中学戴大义 2007-12-2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
2、会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3、会研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4、了解手摇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结构。
5、了解交变电流,我国交流电的频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过程,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究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
2、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怎样发电的,并知道我供生产和生活用电的交流电,能区分直流电和交流电。
3、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习惯
4、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有关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电能生磁”和“磁能生电”所揭示的电磁之间的联系产生兴趣
(2)进一步了解电磁学的发展历史。
(3)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一切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究,初步形成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实验器材:
蹄形磁体、线圈、小量程电流计、导线、开关、小灯泡、微风吊扇、手摇发电机
教学过程:
1、体验感知:观察“磁生电”现象
2、、合作探究:
(1)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装置:如图16-37所示,安装实验器材;
提出问题:导体AB在磁场中怎样运动,才能产生电流?
观察思考:根据演示现象,填写表格;
实验结论:
(2)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提出问题:怎样改变感应电流的方向?
观察思考:设计表格、根据演示现象,填写表格;
实验结论:
3、发明创造:观察手摇发电机
课堂小结:(略)。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316.5电磁感应 发电机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知道发电机的原理,能说出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2.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重点】1.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
2.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1.由实验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电磁感应。
2.应用原理分析问题——发电机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学生电源、铁架台、蹄形磁铁、细线、矩形线圈、电流计、手摇发电机模型、小灯泡、若干导线、发电机原理挂图、磁针、多媒体设备。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以实验为主导的综合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引导发现法、讲解法、关键点拨、练习巩固等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件展示】以前学过的奥斯特实验说明电可以生磁,那么反过来磁能不能生电呢?【引导】现在我们所用的发电机是可以产生电,它是由磁产生的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什么条件下才能生电?今天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同时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新旧连贯;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磁生电观看图片,引发思考回忆、思考并回答奥斯特实验内容及电流方向与磁针偏转方向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知识点一: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演示实验】将发光二极管接在微风扇的插头处,用手旋转叶片。
(提示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手转动叶片,发现二极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提问】实验中有哪些能量转换?【引导点拨】认真观察并思考观察、体验、思考后回答:磁能生电。
并指出此装置(实1.由奥斯特实验,当导线中能有电流时,小磁针会转动,那么反过来,如果我们让小磁针转动,导线中会不会有电流产生呢?2.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从而使导体发生了运动,那么反过来,如果让导体在磁场中先运动,导体中会不会产生电流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创新精神。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六章五、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设计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设计教学课题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电磁转换”第5节“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对象初中三年级(九年级)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1)、知道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2)、知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3)、知道交流发电机的主要构造。
(4)、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我国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周期是0.02秒、频率是50赫兹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1)、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怎样发电的,并知道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电的交流电的频率是多少,能区分直流电和交流电。
(2)、通过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过程,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究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对“电生磁”和“磁能生电”所揭示的电磁之间的联系产生兴趣(2)、进一步了解电磁学的发展历史,学习科学家勇于探索,不畏艰难,为科学献身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学习难点:理解电磁感应、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一)本课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运用多媒体和导学案辅助教学。
以学生为主的实验、交流合作的学法,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教学用具:蹄形磁铁、线圈、开关、灵敏电流计、导线、手摇发电机、微型电扇、发光二极管、橡皮筋、自制教具:绑线的蹄形磁铁模型。
16-36教学过程课型: 新授课第一学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提问】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也能生电”吗?(二)、讲授新课:1、观察“磁生电”现象 (1)【学生观察】16-36图中所示微型电扇的结构,(2)【师生演示】在微型电扇的插头处接一个发光二极管,用手旋转叶片,让学生们观察二极管,并讨论思考.(3) 【师生演示】让学生用手指捏住插头的两个插脚,旋转叶片,进行触电实验。
【提问】上述现象说明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后,教师总结: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下16.5《电磁感应发电机》WORD教案2
《电磁感觉发电机》教课方案教课方案思路:第一课件展现科幻故事吸引学生兴趣,而后回想奥斯特实验指引学生利用逆向思想提出猜想 ----磁可不能够产生电?进而引入新课。
在新课中指引学生设计实验作为第一重点,培育学生科学的思想方式。
本课的实验受器械的限制为演示实验,但在实验中尽可能的让部分学生上讲台操作,这样能够吸引和调换学生,有益用培育学生的操作着手能力、察看能力。
此外,实验结论都有第一由学生议论、剖析、初步获取总结,而后教师评论归纳。
教课指导思想: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实行研究式教课,着重培育学生着手、动能的优秀习惯,让学生经过自主研究获取新知识,浸透科学研究精神的教课。
素质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1.知道电磁感觉现象,知道产生感觉电流的条件。
2.知道感觉电流的方向跟哪些要素相关。
3.知道发电机的原理。
(二)能力目标1.经过多媒体画面培育学生察看问题、思虑问题的能力。
2.经过研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认识电和磁之间的互相联系。
(三)感情目标1.培育学生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及研究的科学精神及崇高的道德质量。
2.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进一步认识研究自然神秘的科学方法。
教课重点:对科学研究过程的体验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领悟。
教课难点:指引学生经过科学研究自己剖析感觉电流的条件,剖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教课资源 :敏捷电流计、线圈、铁架台、导线、蹄型磁铁、开关、课件等。
教课方法:研究法、议论法、实验法。
教课流程图:科幻故事展现活动 1.由电生磁提出猜想察看“磁生电”现象设计实验提出问题活动 2.研究感觉电流产生的条件议论、剖析、得出结论活动 3.察看手摇发电机发电剖析原理知道电流特色课件展现发电机的应用小结本节内容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课件展现】科幻故事“科学家带来科考队员乘飞机环地球自西向东观察时,碰到能源不足的问题,科学家奇妙地利用长导线和一个金属球,借地球这个大磁场感觉出来电能”,经过这个故事以激发学生的研究欲念。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16.5电磁感应 发电机
电磁感应发电机教学目标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知道发电机的原理。
3、知道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发电机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弄清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板书设计一、观察“磁生电”现象1、电磁感应: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2、感应电流: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流二、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2、改变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或者改变磁场的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会改变。
教学过程探究新知引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利用电流可获的磁场,哪么,利用磁场可否获得电流呢?进行新课一、观察“磁生电”现象1、实验装置2、教师边演示边提问:(1)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了什么?(2)这个电流是怎样来的?板书:电磁感应: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感应电流: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流。
二、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集体讨论意见1、问题1:导体在磁场中怎样运动才会产生感应电流呢?教学过程结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2、问题2: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演示:改变切割方向或磁场方向结论:改变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或改变磁场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会改变;若同时改变两者方向,则感应电流方向不变。
3、问题3: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演示:改变切割速度或磁场强弱结论:切割速度增大或磁场增强,感应电流的强度会增大。
4、问题4:在上述活动中,闭合电路的哪一部分相当于电源?集体讨论意见三、发电机1、手摇发电机的组成:磁体、线圈2、摇动手柄,小灯会发光,这说明了什么?3、将小灯泡换成电流表,观察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板书:交流电: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家庭照明电路中的交流电的方向每秒钟变化50次(f=50Hz)发电机中的能量转化是如何转化的?答:机械能→电能。
五、电磁感应发电机-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五、电磁感应发电机-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掌握电动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了解发电机原理,学会分析电磁感应现象。
•能够通过实验学习出发电机的原理和构造。
2. 教学重点•电动势的概念和计算。
•发电机的原理和构造。
3. 教学难点•发电机原理与构造的理解。
•对电动势的概念及其计算的掌握。
4. 教学内容4.1 电动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电动势的概念–定义:在导体中发生电磁感应时,沿导体运动的自由电子会受到电场的作用力,使其发生电流,带电粒子受到的电场力除以电荷数得到的力就是电动势。
–电动势的符号:一般用E表示,单位为伏特(V)。
•电动势的计算方法–E=BLv,其中B为磁感应强度,L为导体长度,v为导体在磁场内沿某一方向运动的速度。
4.2 发电机原理与构造•发电机的原理:–发电机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
–由一根线圈和一根永久磁铁组成。
当线圈在磁场中匀速旋转时,线圈中就会感应出电动势。
–当线圈绕过磁场顶点时电动势为0,当线圈绕过磁场时电动势最大。
当线圈以一定的速度旋转时,电动势为正半周期与负半周期交替出现。
•发电机的构造:–永磁发电机:由于静磁簇的磁场是由永磁体产生的,因此永磁发电机又称为永磁式发电机。
–交流发电机:由电动机技术过渡发展而来,是利用交变磁通在闭合线圈中引起电磁感应而发电的。
–直流发电机:利用电枢发生旋转而在感应线圈中不断地产生磁通,然后再将其从线圈中切割掉,使该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势。
5. 实验设计5.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出发电机的原理和构造。
5.2 实验材料•一台发电机;•一根导线;•一根永久磁铁。
5.3 实验步骤•将导线端子分别接到电灯和发电机上;•将永久磁铁放在发电机上;•快速转动发电机,观察到电灯发光;•调整发电机的转速,观察电灯变亮变暗的变化。
6.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电磁感应、电动势和发电机原理进行教学,由于涉及到物理学科专业知识,教学中需要把握好学生的掌握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学科内涉及的内容,针对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部分在教学中进行了简略的介绍,并通过实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实验中的物理原理,加深对知识点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电磁感应发电机
教学目标
1.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通过探究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 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
3. 知道发电机的原理;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4.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
5. 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
7.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探索知道电磁感应现象;通过实验知道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难点:由实验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理解电磁感应的定义和得到感应电流的条件;理解发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灵敏电流表、蹄形磁铁、导体、开关、投影、微机、手摇发电机一台、小灯泡。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直流电动机原理。
奥斯特实验表明磁可以生电(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能生磁。
)该实验在当时的科学界引起了轰动。
法拉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课题——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能生电吗?今天我们就研究一下电磁感应和发电机的相关知识。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拆开的电风扇,同学们观察一下里面有什么?学生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它主要是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磁体,一部分是线圈。
下面同学们两个指头夹住插头的两根金属片,另一位同学转动电风扇。
学生活动:(估计所有同学都体验过后)
有什么感觉?生齐答:触电、有电、麻人……
这就是我们今天需要探究的课题——电磁感应。
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831年9月23日,法拉第将绕有线圈的铁棒放在两个条型磁铁棒的两极之间,线圈两端连接检流计,如PPT图所示。
当两铁棒的另一端在张合的瞬间,检流计也显示有短暂电流通过。
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他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发现了这一现象,这种热爱科学,坚持探索真理的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新知讲解】
一、电磁感应现象
[演示实验]实验器材:蹄形磁体、灵敏电流表、线圈、导线
参照表格顺序进行探究。
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的磁场中静止,观察到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这说明没有产生电流。
将直导线在磁场中左右运动,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偏转。
这表明有电流产生;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中上、下运动,观察到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这说明没有产生电流。
将直导线在磁场中斜着运动,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偏转。
这表明有电流产生。
如果把磁感线想象成一根根实实在在的线,把导体想象成一把刀,表达起来会方便些,讨论一下如何表达。
(讨论得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
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刚才大家观察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左右偏转,说明了电流的方向在发生改变,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控制变量。
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是一种电磁感应现象。
把磁感线想象成一根根线,导线想象成一把刀。
感应电流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一变则变,两变不变。
二、发电机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开辟了电
的时代。
大型的发电机我们没见过,老师今天带了一台小型发电机过来。
(出示发电机)
请哪位同学上来摇一下,看看有什么现象。
观察手摇发电机的构造;观察发电机对小灯泡亮度的影响。
学生实验、学生观察小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了电流。
看到什么现象?
灯亮。
说明电路中产生了什么?电流。
把小量程电流表接入电路。
摇动发电机。
看到了什么现象?
哪位同学能用手臂来模仿一下指针的偏转情况?
学生动作演示:这说明了什么?电流的方向在发生变化。
我们把这种电流叫交变电流。
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
幻灯片:1.什么叫交变电流?
2.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3.发电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如何?
4.我国交流电的频率是多少?
从发电机工作过程我们能看出,线圈转动一周,电流方向变化两次。
周期性改变方向和大小的电流叫交流电。
在交流电流中,电流在每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频率。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线圈转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周期。
周期和频率是用来表示交流电特点的两个物理量。
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周期是0.02秒,频率是50赫兹。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或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恰当总结。
1.电磁感应现象,是指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的现象。
2.发电机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