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大伟业2014年自主招生语文选拔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学大伟业教育
综合性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联合考试
人文科学基础
语文部分
(注意: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选择正确的或最好的表达形式(10分)
1、我们期待着北京市政府能够(),出台有效政策治理愈发严重的雾霾问题,为实现中国梦作出小小的努力。
A.深孚众望
B.不负众望
C.深负众望
D.不孚众望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寒冬腊月,买一些水仙,用小泥盆栽上或用小瓷碗盛清水供上,就可以坐对窗头案上着意欣赏一番。
B. 与人间世事变幻、朝代更迭一样,罗布泊也经历了几荣几衰,曾经的浩瀚大湖如今变成了茫茫沙海。
C. 科学研究不能急功进利,而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登上光辉灿烂的顶峰。
D. 少小观潮江海上,常常壮怀激烈,遐想着未来;晚岁观潮,则大多回头审视自己的七色人生,咀嚼着多歧的命运。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其中的“古道西风瘦马”这一比喻表现的是()
A.客观的景物描写
B.客观的必理投射
C.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意的交融
D.纯粹的主观情意
4、自宋朝欧阳修(1007-1072)以来,“小学”多半被理解为()
A.文字、音韵、训诂的学问
B.规模较小的学校
C.学问较小之谓
D.同现代教育体系当中的小学
5、“差点儿进球了”,“差点儿没进球”,“差点儿摔跤了”,“差点儿没摔跤”,根据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下面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差点儿”表示肯定,“差点儿没”表示否定。
B.如果是不好的事情,“差点儿”和“差点儿没”的含义相同。
C. “差点儿”表示否定,“差点儿没”表示肯定。
D. “差点儿”和“差点儿没”的含义十分灵活,没有规则。
6、“但是,他相信生活不是命运,也不是赶机会,而是需要智慧和斗争的无情逻辑!因此他要采取大会战孤注一掷。”这里的“孤注一掷”在句中作()
A.补语
B.状语
C.宾语
D.谓语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滋润./蕴.含赡.养/瞻.仰调.试/调.和
B. 对峙./嗜.好竣.工/英俊强
..迫/倔强.
C. 造诣./逃逸堤
..岸/提.拔抹.黑/抹.布
D. 湖畔./装扮怄
..气/枢.纽阻塞./边塞.
8、经过长期的无序淘汰过程,古代汉诗具备了一种比较稳定的诗行长度核心模式,这就是()
A. 三言诗
B.四言诗
C. 六言诗
D.五、七言诗
9、对下列诗句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说层层白云带着愁色,是拟人手法)
B.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天镜”、“海楼”写荆门一带的奇妙美景,是比喻手法)
C.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运用反衬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落叶之多)
D.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运用夸张手法,赞美诗人才华出众)
10、在抽象几何形式逻辑表达方面,印欧语系语文()汉语。但是,在具体的象形直观逻辑表达方面,汉语文()印欧语系语言文字。
A. 优于;优于
B. 劣于;劣于
C. 劣于;优于
D. 优于;劣于
二、将下段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20分)
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所谓聪者非谓闻彼也自闻而已所谓达者非谓知彼也自知而已是故身者道之所托身得则道得矣道之得也以视则明以听则聪以言则公以行则从故圣人裁制物也犹工匠之斫削凿枘也宰庖之切割分别也曲得其宜而不折伤拙工则不然大则塞而不入小则窕而不周动于心枝于手而愈丑夫圣人之斫削物也剖之判之离之散之已淫已失复揆以一既出其根复归其门已雕已琢还反于朴
——选自《淮南子·齐俗训》
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趣味对联
上联:红橙黄绿蓝靛紫七彩以色列
下联:
2、请你写四个成语,与勤奋学习有关。
四、现代文阅读(20分)
刹那永恒
苏州沧浪亭有一小亭,亭廊柱上题有一副对联:“未知明年在何处,不可一日无此君。”亭子不大,景致也无特别之处,但这幅对联却令人难忘,只是觉得放在这优雅的处所,格调似过于冷峻。前句是中国诗词中常见的感叹,如欧阳修《浪淘沙》词:“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这是对未来预想,今年很好,当下很好,但来日如何,明年如何?明年不知流转于何处,时间转瞬即逝,人是未来宴席的永远缺席者。后一句引东晋王徽之对竹子的感叹,强调当下此在的感受。两句又有密切的情感逻辑,正因为我们无法把握未来,正因为必将缺席,我们更应该珍惜这当下的人生盛宴。这幅对联有无奈,但更有惊悟。中国艺术强调,时间、空间带给我们的是局限,超越时空,领略当下的圆融。这里含有中国刹那永恒的思考。
禅家以“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为妙悟的最高境界。一个悟道者,在一个寂静的夜晚,享受山间之清风、湖上之明月。由当下所见一月,想到万里长空,天下是是处处,都由这一月照耀;由此刻,想到自古以来,无数人登斯山、登斯楼、望斯月,月还是以前的月,山还是以前的山,江湖还是以前的江湖。万古的时间和此倾,无限的长空和此在,就这样交织到一起。这里不是做短长之比、大小之较,也不是强调联想的广泛和丰富,而是在渺小和无垠、短暂和绵久之间流转,作时空的遁逃,强调妙悟就在当下的事实。
被闻一多称为“泄露了天机”的刘希夷的《代白头翁》诗云:“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诗中表达了在如水的时光中如何抓住一些影像的思考。张若虚以他妙绝人寰的千古叩问震撼着人们的心扉:“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而李白一首《把酒问月》传达了更为放荡的思考:“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这些天才诗人几乎是在神秘的颖悟中,和合物我,齐同古今,万古同一时,古今共明月。虽短暂并无局限,虽脆弱但不能随意摧毁,虽渺小但并无缺憾,诗人们在超越中占有了无限,与过去晤谈,与未来商兑。正像沈周诗中所说的:“天地有此亭,万古有此月,一月照天地,万物辉光发。不特为亭来,月亦无所私。”(《题天池亭月图》)在颖悟中顿入了永恒。
《二十四诗品·洗练》云:“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清人张商言说:“流水今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