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子歌教案
长春小学语文五下《1.1对子歌》word教案 (3)

1-1对子歌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对子歌的正确朗读方法。
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理解对子歌中所写内容。
3.体会对子歌的语言特点,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基础知识1.生字:鸿大雁:鸿雁、鸿毛。
雪泥鸿爪(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钧古代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千钧一发(一根头发挂着三万斤重的东西,喻极其危急)。
蓑用草或棕毛做成的防雨器:蓑衣。
蓑笠。
2.会写的词语:来鸿、千钧一发、蓑衣3.解词:来鸿——来信(引申意)。
三、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这是一首短小的《对子歌》,节选自《声律启蒙》。
内容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韵律。
可以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并以此为契机,大量收集对子歌,充分感受祖国的语言文字的魅力。
2.教学重点:在理解《对子歌》中所写的内容基础上,体会“对子歌”的特点。
3.教学难点:感受对子歌中对偶这一特点。
4.教学突破点:以朗读为突破点,在充分朗读,感受语感的基础上体会对子歌的特点。
四、教法设计教学内容:朗读课文,学习体会对子歌。
教学过程:1.出示几组简单“对子歌”,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发现了什么?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对子歌》。
出示课文内容,自由朗读。
3.结合预习内容,小组内容自学课文中对子歌的含义。
4.汇报所理解的内容,提出疑问。
5.总结对子歌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课文中某一句话谈理解。
6.在我们所学习或积累过的古诗词中找一找,符合“对偶”这一特点的诗句都有哪些?7.课外拓展。
收集更多的“对子歌”。
8.作业:围绕一个主题,自己试写几句对子歌。
五、板书设计对子歌车万育《声律启蒙》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对六、资料索引与精华作者及出处简介车万育,字双亭,号鹤田,湖南邵阳人。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小学五年级语文《对子歌》精选教学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对子歌》精选教学教案三篇《对子歌》围绕“汉语言的独特形式——对联”这一主题展开的。
旨在向我们展示对联这一汉语言的独特艺术形式及其语言魅力。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对子歌》精选教学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对子歌》精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12个二类字,会写6个一类字,认识4种笔画。
2、朗读背诵对子歌。
3、初步感悟字理识字的方法,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
2、让生查找重大节日的名称和来历。
3、查找关于风、云、电、日、月等自然现象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熟读对子歌2、学习生字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意思相对的词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对子歌。
出示《对子歌》二、练习朗读对子歌。
1、师范读2、学生跟读。
3、自由读对子歌4、指名读、男女生配合读、拍手读。
三、学习生字1、在对子歌中画出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日:ri打开窗户会看到什么?太阳也称日日部独体字日光、日子、日出、日月。
月:yue月部独体字月光、月亮、正月、岁月风:feng打开窗子会有风吹进来风部半包围风云、风车、风力、口风云:yun二部上下结构云海、云雨、青云注意云字的演变过程雨:yu雨部独体字注意雨字的演变过程下雨、雨水、雷雨、大雨电:dian竖部独体字电车、电脑、电工、电视教给识字方法:数笔画、猜字谜、比较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指导书写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和对子歌二、指导书写:独体字在虚宫格内要居中写。
对于新学习的笔画要重点指导。
强调雨的四点应向右,电字的最后一笔要出头。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朗读对子歌;读生字卡片。
二、完成练习1、填一填小组内的同学在一起合作填空,然后汇报。
说说你最喜欢那个节日,为什么?你还知道哪些节日?2、一说引导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关于自然现象的知识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也可做猜词游戏,如:春天刮的风叫(),冬天刮的风叫()。
小学五年级语文精华教案:教《对子歌》助力阅读素养提升

小学五年级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阶段,阅读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
因为只有掌握了良好的阅读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语文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对子歌》是一首经典的儿童诗歌,其教学是中小学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今天,我将分享一篇小学五年级语文精华教案,教《对子歌》助力阅读素养提升。
一、教材简析《对子歌》是一首经典的儿童诗歌,全诗共有六句,每句又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一对。
整首诗表达了一种轻松幽默的基调,让孩子们感到欢愉。
《对子歌》还有着很多的阅读和语言教学价值,例如:1. 训练音韵意识。
如何接触、理解、判断字音、音调、节奏等音韵层面的元素,是孩子们培养阅读能力的核心。
2. 扩展词汇量。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解释新词、复习生词、深化词义的最佳途径。
《对子歌》中的对子词涉及很多常用字,丰富了孩子们的词汇量。
3. 提高阅读速度。
通过教学《对子歌》这首诗歌,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速度。
二、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对子歌》中的对子词语;2. 加深孩子们对每对对子词的理解,比如“一家”、“两口”、“三只蚊子”、“四只眼镜蛇”、“五个小苹果”和“六棵树”等;3.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体验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4.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度。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介绍《对子歌》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对这首诗歌加深了解和感情投入。
2. 引导学生阅读《对子歌》每句的对子词,从字形、字义、音韵来帮助学生理解每个词汇的内涵和外延。
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了解在不同语境下,对子词的用法和表达方式。
例如,一个家庭由父母和孩子组成,就是“一家”;两个人就叫做“两口”等等。
3. 分段朗读《对子歌》,让学生从语音、语调、语气以及节奏等方面感受并掌握诗歌的语调和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和示范,让学生模仿,逐渐提高学生表达的口语能力。
4. 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发挥联想,创造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从中体验到《对子歌》的优美之处。
对子歌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对子歌教案范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对子歌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对子歌的兴趣和热情。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对子歌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对子歌的创作和表演。
教学难点:1. 对子歌的节奏和韵律。
2. 对子歌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对子歌教材或相关资料。
3.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对子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对对子歌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与活动(20分钟)1. 讲解对子歌的基本技巧,如节奏、韵律、对仗等。
2. 分组活动,让学生互相练习对子歌的基本技巧。
3. 教师示范对子歌的表演,学生跟随模仿。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创作对子歌,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互相表演对子歌,共同欣赏和评价。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表现。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对子歌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对子歌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活动(20分钟)1. 讲解对子歌的创意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进行对子歌的创作和表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教师提供一些对子歌的素材和示例,帮助学生进行创作。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创作对子歌,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互相表演对子歌,共同欣赏和评价。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表现。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对子歌的基本概念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的对子歌创作和表演能力。
3. 学生对对子歌的兴趣和热情。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20分钟)6. 介绍对子歌的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使学生了解对子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欣赏《对子歌》:一份五年级语文教案

《对子歌》是一首旨在帮助小学生提高对汉字认识和理解的课文,被广泛收录于各种小学语文教材中。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们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创新,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本文将以一份五年级语文精选教案为例,来展示如何结合欣赏《对子歌》这首传统文化经典课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一、背景介绍1、教案名称:五年级语文精选教案-欣赏《对子歌》2、教学对象:五年级小学生3、教学内容:欣赏古代传统对对联《对子歌》4、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够对《对子歌》的语言特点有更深的感悟,增强记忆力,提高汉字认识和理解水平。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课前,教师在课堂上用大屏幕或白板将《对子歌》的内容和简历,让学生熟悉该课文的内容。
并提问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你们了解对对联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用处?”2、欣赏环节一、带领学生朗读全文,全班齐读,每个学生轮流读出一句,以达到全员参与。
二、请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对对联,思考这些对对联的特点,例如韵脚、字句、韵律等,进一步探讨《对子歌》中对对联的语言特点。
三、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对对联的样例,包括著名的古代典故或者时代背景。
三、识字环节一、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生僻字,通过和学生共同查字典的方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字词储备。
二、结合教材,让学生快速认识对在不同位置的表现方式,特别是一句“只有十分卖相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一句是以“对”字的同音字“队”结尾,达到横抑纵柔的意境效果,加深对对联的理解。
四、巩固、拓展环节教师可以请学生自己动手写对子,组织学生将自己写的对子展示出来,并让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分享。
五、结语本教案立意于帮助学生提高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通过欣赏《对子歌》这首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通过在活动中融入即将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到了知识,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教案的具体内容,希望能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发,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优化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长春版语文《对子歌》教学设计

长春版语文《对子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长春方言《对子歌》的歌词内容和历史意义;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子歌》的歌词;3.培养学生对方言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将方言歌曲带入课堂,培养学生对方言文化的兴趣;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方言歌曲的能力;3.了解《对子歌》的意义和历史背景。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对子歌》的音频和视频资源;3.课件:包括歌曲歌词和相关的图片资料;4.适量的调侃性方言表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导入课堂气氛,与学生打招呼,拉近师生距离;2.引导学生回忆他们是否听过方言歌曲,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听过的歌曲。
二、呈现(15分钟)1.向学生展示《对子歌》的视频或播放音频;2.导师先朗读《对子歌》的歌词,然后让学生跟读。
三、理解(20分钟)1.师生共同分析《对子歌》的歌词内容,指导学生理解方言文化的表达方式;2.引导学生回忆和解释歌词中的一些方言表达;3.对比长春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让学生明白方言的多样性。
四、朗读(20分钟)1.教师以小组为单位,指导学生朗读《对子歌》的歌词;2.每个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分饰男女两个角色进行对唱;3.鼓励学生利用方言特点,调动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五、合作探究(20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并整理关于方言的内容,包括长春方言的特点、使用范围、方言对文化的影响等;3.结合长春方言和普通话,让学生感受方言文化的独特魅力。
六、拓展延伸(15分钟)1.提问:你们周围有人会说其他地方的方言吗?并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进行讲解和补充;2.让学生调查其他方言歌曲,和同学们分享自己喜欢的歌曲。
七、总结与展示(5分钟)1.回顾课堂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2.给学生机会展示方言表演才艺,增加课堂趣味性。
八、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对子歌》的歌词,并尝试使用长春方言进行朗读或演唱。
教学反思:1.通过将方言歌曲《对子歌》带入课堂,学生对方言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效果较好;2.将学生分小组进行带领朗读,并进行角色扮演,提高了学生在方言朗读方面的兴趣和积极性;3.在合作探究环节中,学生对方言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并能够将方言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理解方言的实际意义;4.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学生展示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并积极分享自己所了解的方言歌曲,学习氛围较好。
五年下《对子歌》教学设计

《对子歌》教案
第一课时
主备人:贾银萍
教学目标:
1、认识两个生字,会写三个。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
3、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它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
教学重难点: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
2、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它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备课时间:2016.2.26 授课时间:2016.3.2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1、引入:春节家家户户都贴对联,对联也叫对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对子歌》。
(板书课题)。
二、走进文本,探究学习。
(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
(3)指名读。
评价。
纠正错音。
(4)分组比赛读。
(5)圈出相对的词语。
学习“钧”、“蓑”。
(6)思考:对子歌有哪些特点?
学生尝试画,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教师点拨。
(7)书写生字:鸿钧蓑
三、当堂训练
必做题:(1)语文书3页拓展与运用。
(2)积累
四、作业
背诵对子歌,完成对应练习册
五、板书设计
对子歌
云———雨
来鸿———去燕
三尺剑———六钧弓对子:字数相同,词性相对。
小学语文长春版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对子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教案比赛观摩课教案B002

小学语文长春版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对子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教案比赛观摩课教案一、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主要是归类识字和词语积累,因而在讲解时侧重学生总结词语的具体分类和组词的练习。
在写字时规范学生的笔顺、坐姿及握笔姿势,让学生在课后可以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和汉语的优美。
因为本课为课时一,讲解自然现象的相关词汇,并引导学生分析对子的一般特点。
二、教学分析因为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所以更多的给予学生发现、总结和互动的机会,比如在学习汉字时可以让学生在课文中“定位识字”、看图片和看字理图等多种方式结合。
在课文处理上采取读全文、分句读、问答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减轻课后阅读的负担。
三、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识字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写两个生字“月”、“风”。
2.认识1个笔画“横斜钩”。
3.通过分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进一步了解字理图。
发现学习汉字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1.识记新的笔画和生字,正确书写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对子的一般特点。
五、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2.课前背诵晨读课本《声律启蒙选》。
六、教学方法活动法七、学习方式自主交流、观察发现、归纳总结八、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九、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对联学生朗读)对联也叫对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更多有趣的对子。
(板书《对子歌》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字音。
2.师领读课文,学生跟读课文。
3.指名读文,检查正音。
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对子歌》教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对子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对子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对子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培养学生对对子歌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对子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对子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对子歌。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对子歌的形式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对子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对子歌。
2.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对子歌的朗读和背诵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对子歌。
3. 练习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对子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对子歌》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对子歌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起学生对对子歌的关注。
2. 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对子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对子歌。
3. 示范:教师向学生展示对子歌的朗读和背诵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对子歌。
4. 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对子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总结:教师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对子歌的重要性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对子歌的热爱和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练习等,评估学生对对子歌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在朗读和背诵对子歌时的准确性、流畅性和表达能力,检验学生对对子歌的掌握情况。
3. 创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对子歌创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对子歌的内容、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检验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对子歌》教学设计

《对子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子歌,争取背诵下来。
注意节奏和停顿,读出对子的韵味。
(2)初步了解对联中对仗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发现对对子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在朗读时强调相对的两个词语,并且注意节奏与停顿,读出对仗的感觉。
同时让学生多读,可以采取学生自己练习读,同桌对读,全班男生、女生对读,教师与全班学生对读等方式,让学生在饶有兴味的朗读中熟读成诵。
(2)结合书本中给出的注释,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体会这些词语从意思到意境都是对称和谐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对子歌中所写的古代人景情趣。
(2)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隽永。
教学重难点生僻词的意思及对子歌中的古代情趣。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对联是汉语家园的一种特有的文学样式。
学习对联的基础是古代蒙学的对子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对子歌。
二、利用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1.老师示范朗读课文。
注意其中的字音。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生朗读并正音。
4.齐读课文。
做到正确。
5.上下联对比接读。
(男女生或小组间)三、学习对子歌。
1.利用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还原古文。
2.注释。
来鸿:飞回来的大雁。
去燕:飞走的燕子。
宿鸟:进入休息状态的小鸟。
鸣虫:在鸣叫的昆虫。
3.交流互补。
四、当堂积累。
1.齐读,齐背。
2.同桌互相考:我出上联你对下联。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对子歌》并背诵下来。
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对子歌》教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对子歌》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对子歌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对子歌的格式和技巧。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和创作,提高口语表达和文学创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对子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具有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的特点。
通过学习对子歌,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成就,培养文学素养。
2.2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对子歌的基本格式和技巧。
能够欣赏和创作简单的对子歌。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互动法等,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对子歌的格式和技巧。
运用朗读、背诵、创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文学创作能力。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利用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进行板书和示范。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古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对子歌的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2 讲解:讲解对子歌的基本格式和特点,如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等。
通过示例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对子歌的创作技巧和规律。
4.3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对子歌的编写和修改。
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提高写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对子歌的基本格式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文学创作能力。
5.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提问、练习批改、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创作作品,进行综合评价。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文化拓展:介绍对子歌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引导学生了解对子歌与其他诗歌形式的关系。
6.2 创作拓展:鼓励学生进行对子歌的创作,提供创作主题和素材。
灵活掌握《对子歌》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实践

灵活掌握《对子歌》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实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开始逐渐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
《对子歌》作为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中重要的阅读内容之一,已经成为了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灵活掌握《对子歌》教材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对子歌》教材的概述《对子歌》是小学五年级语文课程教材中的一篇语文阅读材料,包括苏轼的《江城子》和陆游的《钗头凤》,讲述的是徐州府城市风景和有关民间故事的歌曲。
作为小学五年级的教材,阅读材料涵盖了比较全面的文化知识,风格比较优美,适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二、《对子歌》教材的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发展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对子歌》,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文章意思的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准确率。
2. 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化素养。
《对子歌》融合了大量的文化素材,包括城市景观、风情人物、民间故事等。
通过学习和阅读,《对子歌》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子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语言清新优美,富有韵律感,通过教学《对子歌》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同时增强学生的语感。
三、《对子歌》教学案例1. 教学目标:学习和理解《江城子》这篇文章,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
2.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更深入的理解文章内涵,把握作者的文学技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对于古诗词进行细致解读也是重点和难点。
3. 教学过程:(1)预习阶段:让学生先进行预习,了解一下《江城子》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读懂这篇文章。
(2)正式阅读阶段: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江城子》的含义和背景,提醒学生注意到诗歌的韵律和音韵。
(3)课后练习阶段:布置练习任务,让学生阅读,理解文章内涵并且发挥文章的想象空间,根据文章的内容写一篇小作文。
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对子歌》教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对子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对子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了解对子的定义和特点,能够正确地吟诵和默写《对子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对子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 对子的定义和特点2. 《对子歌》的基本内容3. 吟诵和默写《对子歌》三、教学难点:1. 对子的运用和创作2. 《对子歌》的艺术特色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对子的定义、特点、《对子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等。
2. 准备《对子歌》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默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诗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简要介绍《对子歌》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运用PPT展示对子的定义和特点,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学习《对子歌》的基本内容,分析其艺术特色。
3. 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练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吟诵《对子歌》,二是默写《对子歌》。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 课堂小结(5分钟)5.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结合所学内容,让学生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对子诗,并在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对子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对子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吟诵和默写《对子歌》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也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看是否需要做出调整。
八、教学拓展:1. 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对子文化,例如参观诗社、了解古代诗人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对子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对语文的热爱。
最新重庆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对子歌》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重庆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对子歌》公开课教学设计本文档为最新重庆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对子歌》公开课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和指导。
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对子歌》的歌曲内容和歌词。
2.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音感,提高学生对韵律和节奏的敏感性。
3.通过对对子结构的研究,帮助学生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最新重庆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对子歌》。
2.课件:包含《对子歌》歌曲的课件。
3.音响设备:确保音乐播放效果良好。
4.活动准备:准备与歌词相关的活动道具或素材,如图片、拼音卡片等。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对子歌》音频,引起学生兴趣并进入研究状态。
- 与学生一起回忆上节课所学的韵律和节奏相关的知识,做简要复。
2.研究歌曲(15分钟)- 向学生介绍《对子歌》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 播放歌曲,让学生跟随歌词一起听。
- 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重点训练歌曲的韵律、节奏和发音。
3.对对子结构的研究(15分钟)- 解释对对子结构的概念,比如常见的押韵方式等。
- 分发拼音卡片,让学生根据歌词中的对子进行配对,加深对对子结构的理解。
- 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对子结构,并进行讨论。
4.创作活动(15分钟)- 分为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对子结构自行创作一首短诗。
-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同学进行欣赏和评价。
5.诗歌鉴赏(10分钟)- 选取一首与《对子歌》风格相近的古诗进行鉴赏。
-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并对其形式和内容进行分析。
6.总结与评价(5分钟)- 结合本节课对对子歌曲的研究,进行简要总结。
-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学唱歌曲时的参与程度和掌握情况。
2.评价学生在创作活动中的创意和对对子结构的运用能力。
3.通过学生的诗歌鉴赏和讨论,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自行寻找一首带有对对子结构的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对子歌二首]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对子歌二首]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7930814a50e2524de5187ebb.png)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对子歌二首]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对子歌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一类生字,会写5个二类生字。
2.能够初步了解中国汉语家园中对子歌这种文学艺术形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和研究学习本课的新知识,在练习中熟练运用本课所学的生字词,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内容,在学习中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
趣。
教学重点
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对子歌,同时认识并初步掌握对对子这种文学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
在学习中理解对子歌的这种文学艺术行书。
教学方法
交谈发、练习法、讲授法。
课前准备
准备本课的和课件学生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播放较为简单的对子歌,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2、新课学习
利用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1.范读课文。
注意其中的字音。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生朗读并正音。
4.齐读课文。
做到正确。
5.上下联对比接读。
(男女生或小组间)学习对子歌(一)
1.利用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还原古文。
2.注释
牛女:牛郎、织女二星。
河,银河。
内容仅供参考。
六年级语文教案 对子歌二首-“十校联赛”一等奖

《对子歌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6 个生字,会写5 个字。
朗读课文,注意对子的读法。
2、发现对子的规律和特点。
3、理解文中生词的含义,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隽永。
发现对子的规律和特点。
教学重难点:介绍对子,指导发现对子的规律和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最近老师发现我们班有一种好的风气在悄然形成。
那就是:入校慢步又轻声,进班朗朗读书声,早起晨来做什么?诵读古诗好学风。
2、为了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老师想考考你们。
我说古诗的上句,你们来对古诗的下句。
有信心吗?3、看到大家自信满满,对答如流的样子。
我送大家一副对联来夸夸你们:行如轻风文思敏捷读书郎坐如苍松遵纪守礼好学生4、各位读书郎,各位好学生,刚才在我们一连串的表达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什么学习方法?(对偶)5、今人采用对偶的方法写了一篇又篇好文章,古人用对偶的方法写了一首又一首好诗。
清代人车万育又主要运用了对偶的方法编著了一本好书,那就是《声律启蒙》。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对子歌二首2》,就节选自《声律启蒙》上卷(二)冬。
二、介绍《声律启蒙》这本书。
三、朗读课文,理解课文1.师范读对子歌(一)。
2.学生自由朗读3.扫清字词障碍。
4.指名读,齐读,上下联接读5.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通过这多遍的读,你们能准确找出文中相对的字或词或句子吗?6.重点理解:冯妇虎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锋。
四、合作交流。
1..同学们谁能用自己的话逐句翻译一下这两首古文。
4..介绍对子,发现对子规律和特点。
四、指导朗读背诵课文。
1.采用诵读方式来记忆《对子歌》。
2.采用节奏读的方式来记忆《对子歌》。
3、赏析音乐《声律启蒙》(二冬)五、完成课后练习六、扩展练习你能否也说几个对子?小组合作创作对子。
七、《声律启蒙》是国学经典之作,但它只是国学宝典中的沧海一粟。
老师真心希望你们能多读《三字经》《山海经》《四书五经》成博学多才之士。
5.对子歌两首(教案)

《对子歌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子歌,争取背诵下来。
2、初步了解对联中对仗的特点。
3、感受对子歌中所写的古代人景情趣。
重点及难点:生僻词的意思及对子歌中的古代情趣。
教学准备:对联的初步知识。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对联是汉语家园的一种特有的文学样式。
学习对对联的基础是古代蒙学的对子歌,我们上学期已经接触了《对子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二首。
二、利用多种方式熟读课文1.范读课文。
注意其中的字音。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生朗读并正音。
4.齐读课文。
做到正确。
5.上下联对比接读。
(男女生或小组间)三、学习对子歌(一)1.利用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还原古文。
2.注释牛女:牛郎、织女二星。
河,银河。
参商:二星名。
《左传?昭元年》载,传说高辛氏有二子,长阏伯,季实沉。
兄弟不睦,日寻戈矛。
帝迁阏于商丘,主辰;迁沉于大夏,主参,使之永不相遇。
斗:北斗七星。
戍旅:守边塞的兵卒。
3.交流互补。
四、当堂积累1.齐读,齐背。
2.同桌互相考:我出上联你对下联。
五、留作业1.熟读课文。
2.抄写《对子歌》(其一)并背诵下来。
3.预习《对子歌》(其二)。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内容1.指生背诵《对子歌》(其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2.提问《对子歌》(其一)中的个别对联。
二、继续学习《对子歌》(二)1.齐读课文.2.用自己的语言还原《对子歌》(其二),边默读边标记。
3.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三、教师点拨四、总结全文1.你喜欢哪几句?为什么?2.做课后题五、留作业1.抄写《对子歌》(其二)并背诵。
2.预习下一课。
长春小学语文五下《1.1对子歌》word教案 (4)

4、采用多种读法,把对子读通顺。
如自由读、同桌对读、指名读、男女比赛读等。
5、检查字词,扫清障碍。
重点几个特如:象形字:蓑形声字鸿钧理解字义并组词
6、师再指生读。
三、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一)自主学习,理解句意
1、默读课文,选择喜欢的句子理解,知道写了什么?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查字典或向别人请教弄清楚。仍不懂划问号“?”。
2、全班的汇报并质疑。在相互交流中解疑,理解重点词句。
教师适当点拔,引导学生理解对子所描写的对象、场景,理解一句对联所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二)合用探究,发现特点
1、再次轻声自由读对,反复读,仔细品味,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对子歌有什么特点?结合课文中的句子,仔细品对子歌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研究讨论对子歌的特点
3、全班汇报,共同研究发现,各抒己见。
4、教师相机结全具体诗句总结特点。
(三)掌握声韵规律,指导朗读出节奏、韵律。(平仄格式、压韵规则)
1、指导学生结合韵律诗画停顿。
2、师示范、读出停顿、延长、语调。
再让学生练读。
3、熟读成诵、积累。
4、读一读这副对联,体会各种读法的不同情境。
汉语家园1-1对子歌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
3.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对子歌这种语言表达形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结合学习实际,将符合对偶特点的词句找出来。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对子歌》教案幼儿园

对子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对子歌的歌词和动作;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3.激发幼儿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
1.对子歌的歌词和音乐;
2.音响设备;
3.合作小组。
教学过程
热身环节(5分钟)
1.集体做拉伸运动;
2.唱一首欢快的歌曲,如《小星星》或《小兔子乖乖》。
正式教学(20分钟)
1.介绍对子歌;
2.播放对子歌的音乐;
3.教授对子歌的歌词和动作,要求全部幼儿一起快乐地学唱、学动作,培养团队精神;
4.分为两个表演小组,分别练习,互相帮助,老师巡视督促并给予指导;
5.每个小组选出一组代表进行表演,让全班其它幼儿给与鼓励和掌声,营造良好的氛围。
对子歌歌词:
对子歌,对子歌,
一二一二扭秧歌。
左摆右甩,欢快活,
大家一起来舞蹈。
结束环节(5分钟)
1.让幼儿自由活动,放松身心;
2.集体唱一首轻松愉快的歌曲;
3.颁发表现优秀的幼儿小奖章。
教学反思
此次教学引导幼儿们学唱、学动作,由于幼儿普遍年龄较小,掌握对子歌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多加一些重复和引导,并利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手段让幼儿们互相帮助,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效果比较好。
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探讨儿童教育的优化方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幼儿园对子歌教案

幼儿园对子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良好的交往能力。
3.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二、教学内容1.歌曲:《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小毛驴》等对子歌曲。
2.手语动作:配合歌曲的手语动作,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通过唱游、歇后语等方式,活跃幼儿课前情绪。
2. 歌曲学习a. 《小兔子乖乖》1.教师先唱一遍歌,让幼儿跟着唱。
然后让幼儿们整齐排队,展开口齿练习。
2.分组唱歌,让幼儿合唱,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3.工整地唱歌,灵活掌握节奏,重点训练歌曲中的“乖乖”、“呜呜”等音节。
b. 《两只老虎》1.播放音乐,学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师先唱一遍歌,让幼儿跟着唱。
然后再加一倍速度唱。
3.分组唱歌,进行团队合作训练。
4.引导幼儿理解歌曲的意义,认识动物的名字和行为特点,体验音乐的感染力。
c. 《小毛驴》1.教师先唱一遍歌,让幼儿跟着唱。
然后让幼儿跟着音乐跳舞,配合歌曲中的动作。
2.分组唱歌,通过展示风采、分角色演唱等方式进行竞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引导幼儿认识“毛驴”的形象特点,培养幼儿善于发现和归纳的能力。
3. 手语动作配合歌曲的手语动作,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动作需要注意协调性和美观性。
4. 结束环节合唱一遍学习的所有歌曲,活跃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提醒孩子们,回家后可以教爸爸妈妈唱这些歌曲。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采用观察、听唱和互评等方式进行对幼儿的教学评价。
同时,也要注意及时给予带动和鼓励,及时纠正错误,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反思结合幼儿的兴趣、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策略调整和内部反思。
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子歌
1.老师诵读,使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大体形式和内容
2.领读对子歌,使学生熟悉诗歌的具体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寸以多读几遍。
3.试着自己读一读,发挥同学间的的团结互助精神,同桌间互相读
4.给大家时间记一记,然后同桌一组进行对对子
5.游戏:“我是小李白”勇敢的同学们走到讲台前来,让我们接受挑战,争当我是小李白(每组两名学生到前边对对子,其他同学做裁判,表现得出色的学生给奖励)然后全班进行集体对。
注意:
云字的第三笔,撇折
月的第二笔,横折钩
风的第三笔,横斜钩
电的第五笔,竖弯钧
教授汉字的书写笔顺规则:从外到内(月、风),先里头后封口(日)
2.读生字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测试反应速度的游戏。每小组选派一人为代表,老师指到哪幅图片,你就要迅速地说出:例如:风,风雨的风,风筝的风,其他的同学配合,good good verygood!明白了吗?
(1)用教师教授的形式学习生字(日)
(2)用谜语的形式展示这个生字(月、风)
(3)以自学的形式学习简单的生字
(4)结合汉字的演变过程来学习生字(云、雨)
(5)以汉字转变的形式学习生字(由日字加一笔--电》
日
对了,这个象形字念日,日月的日。你们知道日字的意思吗?对了,它是太阳的意思。下面认真看老师在虚宫格中书写。还有哪个字是你认出的?
三、课后知识
各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可以结合我们学习的图片找一个生字说说你都知道关于它们的什么知识,通过这一个学习版块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积累词汇,并要向学生渗透科学的对待神奇的大自然。
四、复习知识
好了,考一下大家的记忆力。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1.关于自然事物及现象的几个字,让我们来读一读
3.写生字
1.风的三四笔的教授,小撇:在上一线处,竖中线的右侧,靠近竖中线的位置起笔,运笔写撇,在下一线和下二线的中间,左一线的位置收笔。点:在上一线下方,靠近上一线的高度,在左一线内起笔,运笔写点,与小撇在竖中线相交,写到一线与二线靠近下一线的位置旷在右一线与竖中线的中间处收笔。
2.雨的四个点的位置安排:第十个点的位置,靠近横中线,在左一线的位置起笔写点。第二个点下一线和左一线的交叉处起笔。第三个点在横中线处右一线处起笔写点。第四个点在下一线与右一线的交又处偏上的位置起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不同的识字方法
2.学会用学习的生字组词
教学流程
备注
一、铺垫孕伏
同学们,在白天晴朗的天空中你能看到什么?在夜晚呢?自然现象。大家知道的真多。好吧我们就将大家说到的部分自然事物或现象来教给大家。
二、学习新知
1.学习新生字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生字的认识教学。将6副图片挂在黑板前:然后将学生们准备的生字卡片按照正确的位置贴在黑板上,然后老师检查。
月
按照我们分析日的思路,谁能说一说月字你打算如何学,你是怎么记住它的。注意,大家拿出手指跟随老师一起输空。在写之前,我们首先认识二个新的笔画名称“横折钧”跟老师一起“横折钩”,下面看老师写这个字。
风
这个大家认出来了,对了,这个是我们认过的风。谁在来说说它的谜语写一写吧!
雨,云,电这三个字由老师带领学生分析的方法学习。
2.关于几种自然现象的各种知识
五、布置作业
跟爸爸妈妈谈一谈各种自然现象,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你知道日全食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背诵本课的对子歌
2.了解各种节日的名称及意义
教学流程
备注
一、铺垫孕伏
(戴着古代的帽子,手拿折扇的老师出现在学生面前)同学们,我现在是古代的诗人,你们依然是我的学生,这回咱们要来点文雅的东西,吟诗作对。你们想学吗?好那就跟老师先学最基础的一一对子歌。
汉字家园(4)
教学目标:
1.学会写本课所学的一类生字,会认12个二类字。
2.使学生养成学科学、信科学;懂科学的好习惯。
3.使学生掌握分析图片的方法。
教学重点:汉字的笔画书写(横折钩、横折弯钩、撇提竖折弯钩)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各种自然现象并不是迷信
教学准备:
1.风、云、雨、电的四个挂图
2.识字卡片
第一课时
4.在相应的节日里,你想对过节日的人们说些什么吗?
四、巩固பைடு நூலகம்知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好多的新知识,下面老师带来了丰收篓,将你们的劳动成果装进来吧! (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布置作业
1.读对子歌
2.家长讨论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它们的名称和日期各是什么?
6.找一个简单的新对手,让大家找出相对的词;如春夏秋冬,云对鱼,上对下等。
讲授二类生字
1.领读
2.自主学习,在文中找到生字的位置,根据对对子歌的了解识字。
三、课后知识
1.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各种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呢?
2.它们的日期又是几月几日?想一想,看谁说得又对又多。
3.下面让我们看一看书上的课后练习,看看图画上都有什么,你能说出它们的日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