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辽宁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辽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要点内容总结
绪论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2.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的基本规律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教育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二是教育同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
3.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并在揭示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4.简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一)教育学的产生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二)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萌芽时期的教育学就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它是教育理论萌发和产生的时期。
这一时期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但有不少思想家和教育家以自己的哲学观点为基础综合着政治观和伦理观等来探讨教育方面的问题,总结概括教育经验,积累了丰富的教育遗产。
孔子:“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墨家“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
道家:“弃圣绝智”“弃仁绝义”。
乐正克所著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学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第。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还提出“不凌节而施”“长其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等。
(二)教育的独立形态阶段(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提出: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和权利,教育是形成人的品德和智慧的最重要的工具,通过对人的教育可以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
夸美纽斯被公认为教育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被誉为“教育学之父”。
(2)卢梭对教育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从而引起了教育家、思想家和理论家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对儿童深入了解的需要,认识到这是有效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
2014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1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第1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一切有意识的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意识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由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
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阶段性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生物起源心里起源(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教育的社会起源论,认为教育最根本的起源首先是劳动;其次,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2节学校教育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我国学校教育体制发展概况29
1902年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1985年的《决定》和1993年的《纲要》的内容。
30——31
当前我国学校的主要类型与系统
主要类型:幼儿初等中等高等
主要学校系统:普通教育专门教育和成人教育
第3节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和普遍性
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义务教育法;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教育者: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受教育者: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
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出现。
辽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辽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辽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写在右边的括号里。
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孟子B.荀子C.墨子D.孔子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一说法属于(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发展主体论3.新《义务教育法》修订的时间是( )A.2005年B.2006年C.2007年D.2008年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表达的是人才培养的( )A.间接性B.长期性C.复杂性D.主体性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在问与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实验法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指教师工作具有( )A.长期性B.创造性C.示范性D.复杂性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8.“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这句话体现了教学的( )A.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B.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认识相结合规律C.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相结合规律D.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9.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做好班队和少先队工作C.指导小学生的学习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0.1902.年淆政府颁布但并没有正式实施的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B.壬戍学制C.癸丑学制D.癸卯学制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正确答案,请把正确选项写在右边的括号内。
1.认为人的成长与发展应顺应其与生俱来的本性.是随着个体自身生长规律和机能的自然发展变化而发展的,即主张内发论的教育家有( )A. 孟子B.荀子C.洛壳D.卢梭E.华生2.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包括( )A.教育学学科重视高深领域理论研究B.教育学研究范式趋向多元C.教育学学科体系不断扩充D.教育学学科主体性不断增强E.重点加强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研究3.小学德育自勺主要途径有( )A.思想品德课B.其他各科教学C.班主仨工作D.班队会活动E.课外活动3.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表人物有A.夸美纽斯B.杜威C.赫尔巴特D.克伯屈E.卢梭4.历史上关于教育的起源说主要观点有 ( )A.神话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生物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E.阶级起源说5.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教师个体在专业领域内自我逐步发展的过程,萁主要特征包( )A.主体自主性B.示范性C.终身性D.高效性E.阶段性6.《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基本权利包括A.教育教学权B.学术研究权C.学生管理权D.报酬待遇权E.进修培训权7.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要表现,属于校园精神文化的有( )A.环境文化B.组织文化C.制度文化D.设施文化E.课程文化8.小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包括( )A.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力C.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D.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E.开发校本课程9.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德育原则D.德育方法E.德育内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
一
、
教
育
学
基
础
知
识 ..................................................................................
......................................... 2
二
、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
目录
模
块
一
教
育
基
础 ..................................................................................
................................................. 2
二
、
教
学
组
织
形
式 ..................................................................................
...........................................24
三
、
课
堂
教
学
的
实
施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讲义+笔记)
考情综述题型梳理单选题21*2'=42’(28%)辨析题4*8'=32’(21%)简答题4*10'=40’(27%)24%)材料分析题2*18'=36’理论精讲必备目录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第二章第三章中学课程中学教学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德育中学生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理论精讲-教育知识与能力(讲义)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制度教育目的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教育科学研究1.教育的含义2.教育的基本要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素3.教育的属性4.教育的功能5.教育的起源6.教育的发展p3一、教育的含义单选(一)“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单选、辨析(二)“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p4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单选1.教育者(主导)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纽带、中介)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最基本的两个?p5单选、辨析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继承性4.长期性5.相对独立性教育的属性,你会了吗?1.(2018上)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
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B.阶级性C.社会生产性D.相对独立性2.(2020年)母猴带着小猴爬树也是教育。
()3.(2021上)教育具有自身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p6单选、辨析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本体):个体个性化、个体社会化、谋生、享用社会发展功能(派生):社会流动功能按教育功能的性质划分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显性功能隐性功能猜一猜王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竞赛活动。
2014年辽宁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第二章要点
辽宁教师考试网: 第二章小学教育复习提要本章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详细地阐述了义务教育的意义、法律保证以及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的地位,并论述小学教育的目的和素质教育,。
知识点梳理1.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6岁~12岁的儿童。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对全体公民实施的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
(1)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2)我国近现代的小学教育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规定设初等小学堂,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1840年以后,我国的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
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是:.①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
②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
③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
④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了公立和私立两类。
(3)建国以后的小学教育建国之后,从1986年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2.义务教育(1)义务教育的概念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世界上有的国家或地区又称强迫教育、公民教育。
(2)义务教育的意义①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②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
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3)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辽宁教师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义务教育法》)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
3.《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与实施《义务教育法》共18条,对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实施对象及年限、学制、管理体制、办学条件、各方应履行的责任与义务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
辽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考点命题1.1教育的发展
辽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考点命题:1.1教育的发展相关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2014辽宁教师招聘最新招考资讯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通过本章学习,应重点识记教育的基本概念以及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点。
本章需要重点识记的知识点有:我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等,其中应重点识记的教育学思想包括:孔子、墨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卢梭等人的教育思想;儒家代表《学记》、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以及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等,考生需要在复习时加以重视。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什么?这是教育学中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首先应明确的问题。
在中国,战国以前的古籍中,“教”与“育”很少连用。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中庸》说:“修道之谓教”,《荀子·修身》说:“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最早提出“教育”一词的是在《孟子·尽心上》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在西方,“教育”(Educ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re,本义是引出或发挥,是引导儿童固有能力得到完满发展的意思。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把教育看作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而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则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等①。
虽然这些提法各不相同,但是这些说法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共同点就是: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即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014辽宁教育学-知识点总结-背诵笔记
2014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绪论第一节教育学定义: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并在揭示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与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务和思想:孔子及其思想总结《论语》,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合;墨子认为获得知识理解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
乐正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主要思想: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提出严格的视导和考试制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启发式教学“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独立性态阶段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务和思想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泛智教育;提出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捷性的原则。
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卢梭的《爱弥儿》开创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
洛克的“白板说”及绅士教育赫尔巴特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科学形态的教育学。
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四阶段说以及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传统三中心。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教育学吸取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并形成很多门类。
斯宾塞的《教育论》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提出儿童中心,经验基础和行动为中心的现代三中心说。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社会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各学科相互渗透,逐渐深化,内容更加丰富。
辽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考试资料
XX年辽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考试资料教育学是通过观察、分析教育事实来研究教育问题,提醒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下面由为大家的辽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考试资料,欢送大家阅读浏览。
在我国,“教育学”这一词汇最早出现于1901年由王国维翻译的日本学者的《教育学》,从那时起,我国学者一面翻译、介绍国外的教育学著作,一面开始建构我们自己的教育学理论体系。
在西方,教育学一词的出现和使用那么要早得多。
它最早是从希腊语“pedagogue”,即“教仆”派生出来的。
古希腊把陪送奴隶主子弟往返于家庭和学校之间,并帮助他们携带学习用品的奴隶称为“教仆”。
按其词语渊源来说,教育学就是研究照管儿童的学问。
现在,在英语国家中,“教育”(education)和“教育学”(pedagogy)几乎成了同义词,“pedagogy”一词已经很少使用,甚至已被“education”取代。
而欧洲大陆的国家那么仍把这两个词语区别使用,把“教育”(education)理解为对儿童的培养过程,把“教育学”(pedagogy)理解为研究教育儿童的学问。
(一)教育学定义教育学是观察教育事实,研究教育问题,探讨教育规律,提炼教育原理和方法,积累教育理论知识的学科,是教育科学群中重要的根底学科之一。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关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我们需要把握以下三方面的内涵:1.教育学是观察一般的教育事实、教育活动,研究各级各类教育的共性和一般性问题的。
教育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内涵丰富,类型多样,是一个各级各类教育实践活动的系统。
各级各类教育既有个性,又有共性。
它们的个性反映在各个教育事物侧面和各个特殊教育活动形式中,而它们的共性那么反映在一般的教育事实中,即教育的一般事物和活动中。
教育学就是专门研究各级各类教育的共性和一般性问题的。
2.教育学是探讨教育的一般规律的。
共性和一般性的问题必然要由一般性规律来表达,而一般性规律反映的是事物之间普遍的和必然的联系。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史与教育制度演变概述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史与教育制度演变概述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教师则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为了确保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各国纷纷设立了教师资格证制度。
本文将概述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史与教育制度的演变。
一、教师资格证的起源与发展教师资格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当时,各国开始在教育领域进行改革,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美国成为第一个引入教师资格证制度的国家。
随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教师资格证制度。
在20世纪,尤其是二战后,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愈发迅速。
各国开始重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教师资格证制度逐渐得到普及和完善。
来自不同教育体系的国际教育组织开始合作,以推动教师资格证制度的国际认可和互认。
二、教育制度演变对教师资格证的影响教育制度的演变对教师资格证制度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制度不断调整和改革,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制度也必须跟随变化。
教师资格证制度首先要适应不同教育阶段的需求。
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和特点,教师资格证制度需要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的证书级别和要求。
其次,教育制度的改革也对教师资格证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
例如,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日益提高,教师资格证制度也需要加强对教师综合素养的评估。
此外,教育制度的国际化发展也对教师资格证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全球范围内的教育合作和交流增多,各国之间的教学岗位流动性增强,因此,教师资格证的国际互认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教师资格证制度需要建立起科学、公正、有效的国际认证体系,以保证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得到国际认可。
三、教师资格证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和教育理念的变革,教师资格证制度也将面临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教师资格证制度将更加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因此,教师资格证制度将加强对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要求,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
小学教师资格证学习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辅导学习教育起源及发展
2021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辅导:教育的起源和开展二、教育的起源和开展( 一) 教育的起源1.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有 19 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 ?能。
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
其根本错误是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2.心理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是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著有?教育史教科书?一书。
孟禄从心理学观点出发 . 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凯洛夫等教育学家。
劳动起源论者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根底上,使用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阐述人和人类社会起源的观点,从恩格斯的“劳动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人类本身〞这个根本命题出发,推断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开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我国学者杨贤江在?新教育大纲?中,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述教育起源的理论,准确解释了教育起源问题,他说:“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认为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使社会成员适合群体社会生活和群体生产活动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身心开展的需要,是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实行的。
( 二) 教育的开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 (1) 原始社会的教育活动,已经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但还谈不上有严密的方案性。
(2)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目的是为生产斗争和社会生活效劳。
(3)教育内容与原始社会生活需要相适合,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但教育内容贫乏。
(4)教育手段主要是身教、言传,二者相辅而行,口耳相传,并结合实际动作的示范和模仿 . 没有文字和书本。
(5)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集体的社会性的教育活动是为了培养合格的氏族成员。
人人都具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2021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考点: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2021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考点:教育的起源和发展(2021最新版)作者:______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一)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这是最古老的教育起源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教育是由上帝创造的,教育就是要体现上帝和神的旨意。
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19世纪法国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洛(C.Letoumeau,1831—1902)与英国教育家沛西·能(T.P.Nunn,1870—1944)是该学说的代表人物。
其主要观点是: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的基础。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理论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该学说主要代表人物为的美国心理学家孟禄(P.Monroe,1869—1047)。
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在他看来,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无论他们是否意识到,儿童总是要模仿成人行为的,这种模仿心理就是教育的基础。
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者认为,关于教育的起源,不可能在动物界寻找到,只能在人类社会中去探索。
根据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提出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论断,一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二)教育的发展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划分为几个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教育、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近代教育、20世纪之后的世界教育。
特点:1)无阶级性、公平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相结合。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和生活。
原始社会:没有剩余财产,阶级没有产生(2)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两个时期。
在我国奴隶社会时期(秦朝之前),大约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夏代出现了学校,此时教育代表统治阶级,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其学习内容多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等,最终目标是培养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人才或统治者。
奴隶社会后期,土地增加,落后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奴隶反抗严重。
2019辽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提纲手打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教育学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基础性的学科。
教育学就是通过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所谓教育现象是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它是复杂多样的。
教育必然是一种社会现象。
所谓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
教育的基本规律表现在两大方面:意识教育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二是教育同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
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并在揭示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教育学与哲学:教育理论主要包含在哲学家的哲学著作中。
教育学与社会学:从社会整体方面来看,教育学研究其中一个领域。
教育学与经济学:教育学需要经济学为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教育学与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能够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与其他许多社会科学一样,有一个漫长而短暂的历史。
教育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有教无类。
大力创办私学。
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
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学而知之。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墨子: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家以兼爱和非攻为教。
亲知,闻知,说知。
孟子弟子乐正克:学记: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课内课外结合。
师严然后道尊。
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不凌节而施,长其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
师说,存学篇,语录。
西方最早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苏格拉底:问答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年辽宁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但专门化、形式化的教育却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下面由为大家的辽宁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的起源与发展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
广义的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但专门化、形式化的教育却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在现代社会里,几乎所有人都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并通过教育获得了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可以说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极为重要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也成为与人们关系密切,且越来越有终身价值的社会活动之一。
此外,教育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有力手段和重要保证,人类社会历史上发生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无不与教育提供的巨大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有直接的关系。
也正是基于此,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都把发展教育作为战略规划和基本国策。
形式化制度化的教育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剩余产品的出现为体脑分工提供了物质条件时,一部分人从直接的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从事社会管理和文化活动,教育也就逐渐演变为一种专门和固定的职业。
随着文字形态日渐完备,学校诞生,教师出现,形式化的教育便宣告开始。
学校教育的出现是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事情,它标志着教育与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一般社会活动相分离,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开始行使独特的社会功能,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什么,教育又该如何定义,古今中外众多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从各种角度对这个问题作过回答:“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教育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通常认为: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从最广泛的意义说来,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
”如此等等。
有人从教育目的的角度,有人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有人从教育价值的角度,有人从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角度,有人从教育效果的角度,对教育进行界说。
虽然这些都只是揭示了教育的某一侧面的特征,但是,它们毕竟是越来越趋近教育的内涵。
(一)教育的概念解析在我国,“教育”一词中的两个字最早并不是连在一起使用的。
“教”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中,“育”字最早见于小篆,均为象形文字。
此后,比较早的使用是在古代典籍《中庸》中:“修道之谓教。
”《荀子》中对“教”字的解释是“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而中国最早的教育学文献《学记》中对“教”的意义的解释,在“长善”的基础上,又注意到了另一方面“救失”,即“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教”和“育”分别作了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和“育”二字连在一起使用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清代甲午战争后,中国青年大批留学日本。
随着日文书籍越来越多地被翻译和介绍到中国,日文中的“教育”一词也就被一同翻译过来,“教育”、“教育学”等术语也就渐渐在中国的文化教育界被频繁使用。
1906年,清朝学部奏请皇帝颁布“教育宗旨”,民国以后,学部正式改为“教育部”。
至此,“教育”一词就正式成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意为“导出”,意即对人实行某种引导,引申为把人的某种天赋力量或潜质发掘出来,培育出来。
(二)教育的定义1.广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影响人的活动。
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无论是有组织或无组织的,有计划或无计划的,系统的或零散的,都是教育。
如:人的一生是接受教育的一生。
这里的“教育”就是一个广义的教育。
在现代这个学习型社会里,广义的教育弥散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以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
在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框架下,从总的方面来说,学校教育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四个构成部分。
(三)教育的属性对教育的属性的理解应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即它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是特定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就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用一定的专门的方式,把人类积累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行、态度情感、知识文化和智慧才能,使他们的身心获得预期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人类智慧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结晶。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动物界是不存在的。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从教育的起源上看,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生产劳动,教育肩负着传递人类经验的使命,与人类社会一同出现;从教育的未来走向上看,教育是形成人的现代素质的必要途径,是经济持续发展和政治文明进步的关键因素。
因而,人类社会离不开教育,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具有历史性劳动方式、生产性质的变化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必然要引起教育功能、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变化,因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发展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功能、内容、方法手段等要素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和特点。
因此,教育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具有历史性。
(3)教育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必须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诉求。
因此,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4)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一方面受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的政治经济制约,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同步,有它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二、教育的起源教育起源问题是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它的重要性在于,通过研究,我们不仅获知教育现象、教育活动何时起源,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揭示教育起源的内在推动力量,即基本动力是什么。
因而,教育起源问题的研究意义绝不仅仅限于教育史领域,它更是一个具有理论思辨意义的基本原理问题。
历史上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主要有如下观点。
(一)神话起源论教育的神话起源论认为:教育乃神造之物,即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最神秘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各种神话传说都在向人们表达着这样一个共同的观点。
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人类社会受早期认识水平的局限,从而不能正确认识教育的起源。
(二)生物起源论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具体来说就是源自于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其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等。
他们坚信,教育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就已经产生了,教育是生物现象。
按照他们的观点,动物是基于生存和繁衍的天性本能而产生了把“经验”、“技巧”、“本领”传授给小动物的行为的,这种行为便是教育的最初形式与发端。
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把动物的天性本能和动物界的生存竞争看成是教育的基础。
利托尔诺在其所著《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的一段话最能代表他的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观点,他说:“动物尤其是略为高等的动物,完全同人一样,生来就有一种由遗传而得到的潜在的教育。
……在脊椎动物中,人们已经可以确认存在着有意识的教育……从观察得到的、互相有联系的许多事实已无可争辩地向我证实,即兽类教育和人类教育在根本上有同样的基础。
”英国教育家沛西?能1923年在《人民的教育》演讲报告中指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我之所以把教育称之为生物学的过程,意思就是说,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应的,并且是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根本错误在于它否认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否认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进而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教育的起源不应归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和天生的、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也不能把教育过程理解为是按照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
这种把人社会的教育看做只不过是动物界的这种“教育”的延续和演进的观点是错误的。
(三)心理起源论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这是教育的基础。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
孟禄的教育的心理起源论主要反映在其所著《教育史教科书》中。
他对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作了考察和分析,据此判定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并且指出在这种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认为这种“无意识模仿”就是教育的全部基础和赖以产生的根本原因。
同时,孟禄从心理学的理论出发,批评了利托尔诺的观点,说他完全忽视了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较之于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教育的心理起源论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人的学习有时的确就是一种下意识的模仿,模仿也确为教育的一种途径,但教育的心理起源论把全部教育都归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这一点是错误的。
因为人的这种“无意识模仿”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本能行为,只不过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罢了。
这种“无意识模仿”肯定不是习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
因而表面看起来,教育心理起源论似乎比教育生物起源论有所进步,但事实上,它和生物起源论一样,都是把动物的本能、儿童无意识模仿这种人的类本能与有意识的教育活动混为一谈,还是未能超越教育起源问题上的生物学局限,从而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这一教育的本质。
(四)劳动起源论教育的劳动起源论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论,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得出的论断。
前苏联和我国学者对此达成共识。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的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第一,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劳动创造了人类和人类社会,劳动促进了从猿到人的进化,有了人类的身体构造和大脑,产生了人类的意识和语言,尤其语言是精神生产的工具,是传递思想、交流意识的载体,这些都是教育产生的必要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