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1)课件20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一、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兴象是唐代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与批评时的一个重要范畴。
兴象说的提出,标志着古典诗歌艺术的成熟。
盛唐诗歌批评家殷璠在《河岳英灵集》里多次提到“兴象”这一范畴,他批评齐梁诗风时说:“理则不足,言常有余;都无兴象,但贵轻艳。
”可见在盛唐诗人看来,齐梁绮靡的诗风,是缺少兴象的。
由此也可见,兴象之美,是唐诗经典作品的重要特点之一。
殷璠在对诗人、诗作进行具体的批评时,也常用“兴象”这个范畴。
如其评陶翰云:“既多兴象,复备风骨。
”又如其评孟浩然云:“浩然诗,文彩丰茸,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体。
至如‘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无论兴象,兼复故实。
”兴象之兴,也是源出“六义”中的“比兴”之兴。
由“兴”字派生的诗学范畴有不少,如兴寄、兴趣、兴属、兴味等,其用意都在于揭示诗歌艺术的某种特征。
兴象则重在象,是兴与物象的结合。
齐梁诗歌多咏物之作、山水之词,应该说是具备物象的,但重在形似写物、属词比事,缺少兴寄的精神,所以说它缺乏兴象。
可见,兴象是与形似写物、属词比事相对的。
在另一方面,兴象也是与直叙相对而言,是指那种融寄着丰富的美感效果的写景咏物之词。
大凡诗之赋咏事物,常有两类,一为叙述,一为造境,前者为赋事,后者则为兴象。
试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为例:“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首尾两联,都是叙事之语,中间两联则为写景咏物之语,也即兴象之语。
“兴象”诗学范畴的出现,与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发展历史有关。
我国的古代诗歌,在晋宋以前,以抒写情事为主,物象浑然于其中。
晋宋之后,山水与咏物之风兴起,写景艺术越来越发迭,物象成了诗歌的主要表现内容,以至刘勰《文心雕龙》专设《物色》一篇来论述这个问题。
但六朝的山水诗,多为纯粹地描摹景物,古人称为摹山范水,缺乏主观情感的融入。
高三语文一般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学习教材PPT课件
[点拨]本题要求选择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应该选C。我们 在阅读这篇短文的时候,首先不但要理解什么是“情绪异 常”,而且要了解现在生物学家对情绪异常问题的研究在该 问题的整个研究进程中处于何种位置。同时应该注意,原文 第2段所述内容是其他学者已经研究发现了的,第3段及后文 才是生物学家新提出来的观点的叙述。“异常”的情绪是与 一般的、正常的情绪不同的情绪状态,原文在叙述人的“情 绪多变”时,提到了“心情烦躁”“沮丧”“情绪低 落”“郁郁寡欢”以及因情绪失控而产生过激行为等,这些 现象是各个学科的学者(包括生物学家)想要解释和解决的问题; 原文在谈论多巴胺作用时提到了“快乐”这种情绪,认为它 是“令人羡慕”的,原文在论述肠道微生物造成人们情绪异 常时,也没有把“快乐(愉快)”当做情绪异常现象来讨论,从 常识看,快乐(愉快)也不应该是各个领域的学者想要解决的 “异常”情绪。因此,综合全文的信息,A项的表述是符合原 文意思的。从原文第1段看,B项的意思和原文重合度很高, 只是进行了较小幅度的改变,如在“情绪异常”前加了“人 的”明确所指,把“长期以来”换成“此前”,把“始终未
近年来,人们情绪异常和行为失控的发生频率逐年升高,从 肠道内细菌的生存环境来看,导致这一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的滥用。这些药物或化学 物质进入人体会大量杀死肠道细菌,导致人的代谢紊乱和消 化不良,从而引发情绪异常和精神疾病。二是这几年生活水 平提高后,部分人吃得太饱。由于摄入的过量高蛋白在人体 内缺少有益菌或中性菌为其分解、代谢,它们会在杂菌的分 解下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等对神经有毒害作用的物质。这 些物质会破坏人体中起抑制冲动作用的五羟色胺的合成,导 致人的情绪异常,产生过激行为。
[答案]C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们有时候出现烦躁、沮丧等情绪,其原因是体内的激素 梅拉多宁的分泌超过了正常的水平。这种情况更严重的例子 就是冬季抑郁症。 B.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和中性菌会有效管制有害 菌的活动,当有益菌和中性菌的数量大量减少时,这种管制 就会削弱。 C.如果给猪投喂高密度的发酵乳杆菌,猪肠道内有益菌的数 量大幅度增加,那么硫化氢和氨等有害气体的生成就会大量 减少。 D.残存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杀死大量肠道细菌,高 蛋白物质就会被分解出大量硫化氢和氨等有害物质,导致人 的情绪异常
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现代文阅读第一章科学类作品阅读一自然科学文阅读
在近代自然科学文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研究和综合性的 探讨,推动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02
自然科学文阅读方法与技巧
阅读前的准备
了解文章背景
在阅读自然科学文之前,先了解 文章所涉及的科学领域、作者背 景及相关研究成果等信息,有助 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明确阅读目的
明确自己阅读文章的目的,是为 了了解某个科学知识点、解决某 个问题,还是为了拓宽知识面, 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06
自然科学文阅读训练与提高建议
阅读训练方法与技巧
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精读注重理解深度,泛读注重信息广度,两 者结合提高阅读效率。
抓住文章主旨
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 ,有助于理解文章细节。
注意文章结构
分析文章段落间的逻辑关系,理解作者的写 作思路。
学会猜词
遇到生词时,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扩大词 汇量。
实例一
选取一篇自然科学类文章,进行阅读训 练,分析文章结构、主旨和细节,总结
阅读方法和技巧。
实例三
通过对比不同文章的风格、结构和语 言表达,培养阅读鉴赏能力和批判性
思维。
实例二
针对阅读中的难点和疑点,进行深入 剖析和讨论,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水 平。
实例四
结合历年高考语文真题中的自然科学 文阅读题,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应 试能力。
理解。
整理阅读笔记
对文章的价值进行评价,分析其 在该科学领域的重要性、创新性 和实用性等方面,有助于更好地
认识文章的意义。
评价文章价值
结合文章内容,思考与之相关的 科学问题或实际应用问题,有助 于拓展思维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 力。
思考相关问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一、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世界,也是保护人类自己。
花瓣略尖,颜色红润,边开花边长叶的是桃花;花瓣接近圆形,先开花后长叶的是梅花;花瓣洁白如雪,花蕊略带粉红的是梨花;花瓣由红到粉、由粉到白层次渐变的是西府海棠……春日赏花,感于美之缤纷。
社会之美,在于你我之不同;世界之美,亦在于草木之多种。
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
其实,岂止幸福本源,更是生命之源。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野生植物是以森林为主体的陆生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着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作用。
植物繁茂,才能为动物提供生存空间。
种类繁多,才能相互依存。
万物相生,并不只是古老的哲理,它首先是自然存在的事实。
一种植物灭绝,往往会导致10—30种生物出现生存危机。
1983年5月,邛崃山系和岷山山系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山上,冷箭竹、华桔竹大片开花死亡,国家拨专款收容、饲养因此受影响的大熊猫,才帮助大熊猫度过了这场生存危机。
生物多样性不仅是农业流行病的克星,也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广泛的种质资源。
早在8000多年前,我国长江流域便有亚洲栽培稻种植。
但直到1970年11月的一天,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在海南找到一株雄花败育的野生稻,才让高产的杂交水稻的出现成为可能。
我国猕猴桃资源流失到新西兰后,新西兰经过选育,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猕猴桃品种,每年为其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还是依赖生物多样性,人类发现了抗击疾病的武器:从银杏树中提取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黄酮,从青蒿中发现青蒿素……正如西南林业大学教授周伟所说:“每一个物种就像日历上的一页,如果现在我们不了解它的潜在价值,随便地把它撕下来扔掉,未来有一天我们需要它们的时候,它们却已经不复存在了。
”普通人亦应如科学家一样,心存敬畏,克服盲目与短视,既竭力探寻未知,又尽心保护现存,莫待灭绝空叹息。
高三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第5章 第1节《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2)
方 法 点拨
这种方法把铷原子置于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 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铷原子不能吸收光。 同时,两束光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另外一束波 长很长的光,这束光的传播速度比原先两束 光的速度要慢得多。
方 法 点拨
文中画线处“影响”一词的意思是A( )
A.普通的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 B.光对于所通过材料的原子的作用。 C.两束经过细微调节的激光的干扰。 D.小室中热的铷原子减慢光速的效果。
第五章 现代文阅读
第 1节
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2)
考 向 扫描
●据高考谈,社科文、科技文交替命题, 但这个“交替”并不是绝对的你一年我一年, 有时社科文会连考两年,科技文也会连续考。 所以,每年的复习,社科文与科技文都要有 所兼顾。
●从近年全国(包括自主命题的各省市) 的科学文章阅读的选材来看,知识的专业性 没有多大变化。即使所命的是一个词语、一 个句子的理解题,也得从全文的观照比较中 才能解题。
方 法 点拨
二、要通过与原文对照判断正误 例如: 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或水, 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因为光会与组成材料的原 子相互作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是微弱 的,并且任何加强这种影响的试图都会导致光 的吸收。因此,重要的是使光的速度降低,而 且不至于被吸收。韦尔奇博士通过小室做到了 这一点。
考 向 扫描
●考试的定位进一步明确:以获取信息 为目的的阅读,将通过有关社会科学类或自 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考查来实现,考查考生 的抽象思维能力,重点在理解和分析综合能 力上。这种新的变化是随着高考考试内容改 革的需要而确定的,受试卷结构调整的影响 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今后几年高考 发展的方向。
方 法 点拨
“扫读”,一要快速,二要边读边“划 要”。“划要”,就是在文本中画出能显示段 落乃至全文要点的词句。然后将文章切分成几 个部分,用简洁的语言整合出文本的要点。
高三语文 一轮复习 自然科学类作品现代文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
信息的载体是语言。所以,只要把握好语言, 就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信息了。概念是说明类 文章的基石,判断是说明类文章的水泥和砖 瓦,推理是说明类文章的构架。“科技文的 新知识、新信息是通过概念、判断传达出来 的;
为了说明自己的结论,还常常要运用推 理……近年来高考对科技文阅读的考查,基 本上是着眼于这三点,并且通常是用概念判 断推理,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特别值 得注意的是,选项的设置一般不照抄原文语 句,而要换一种说法,正是在这‘换’的过 程中,考查了读者的理解能力。”所以答题 的关键一是“找”,找信息源;二是“比”, 比选择肢和信息源,比它们的表达,比它们 的语气。
选项句对概念
的理解与原文 选项句与原文中的
中的概念不统 句子往往相差很少,
一,或是类别 或增加减少一两个
上,或在范围 词语,甚至是
上,或在程度 “的”“了”等虚词的
上
改变意思;或换一
个相近的词语或句
子已改变意思
在拿选择项与原文有关内容 比较时,注意以下四点
(一)可以先对原文信息加工后再比较,因为 只盯着文中的原句看,很容易被其迷惑,可 能越比较越比不出来。这时,可以摘出原句 中的若干部分或主干框架,再与选择项比对, 这时,你可能较容易发现问题。
错因(干扰 项情况) 解释
选项句特征
程 度 无中 差 生有 异
原文中本 无此意, 而凭空捏 造出某种
意思
①选项句的意思往往 和文章的整体意思相 近,但在原文中找不 到依据。②选项句的 几个词在原文中都有, 但却在原文的不同位
置
错因 (干扰
解释
选项句特征
项情况)
逻 辑 错 误
混淆 因果
①因果倒置: 把原文中的“因” 说成“果”;或
高考语文科学类文章阅读1
科学类文章阅读必备的基本思维能力
基本思维形式——概念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掌握
概念相互间的关系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概念的偷换或转移
科学类文章阅读必备的基本思维能力
从语义关系看句、段的组合规律
目的关系
关联词:“为此、为此目的、为的是、省得”等。
商品化使民间艺术发生的变异正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着。这种貌似“茁 壮成长”的民间艺术,在文化意义上却是本质性的消亡。难道民间艺术只有 这样一种出路吗?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对待自己传统和文化的方式——那就是 保持住民间艺术中那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把它视为一种传统精神。他们 是真正懂得自己民间艺术的价值和美感的。为此,民间艺术一直是他们民族 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
第五讲
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一)
主讲:尹龙国
科学类文章
自然 科学类文章
社会 科学类文章
所谓“自然科学类”的 文章,是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 术方面的文章,涉及数学、物 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 科以及天文学、地理学、医学 、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 。
所谓“社会科学类”一般 包括哲学、经济、教育、语言 、历史、文化、伦理、民俗、 宗教研究和美学原理等学科的 论文,一些哲理性议论散文也 可归入此类。
科学类文章阅读的三个要点
文章文本特征 基本思维能力 命题特点规律
科学类文章文本特征
自然科学类文章选段 一般模式(三段式)
社会科学类文章选段 一般模式(三段式)
综述(介绍新发明、 新技术、新产品、新 理论等)
解说(原理、特点等)
综述(介绍有关的话 题等)
观点、论据、论证
评价
(意义、应用、前景)
得出结论
(2007重庆《民间艺术的当代变异》)来自科学类文章阅读命题特点规律
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科学类文章阅读(一)
从逻辑关系看句段组合规律
总括——分说 概括——具体 抽象——形象 立论——解证 主要——次要 现象——本质
观
点
区
分
三
材
级
料
信
息
分 析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科学类文章阅读必备的基本思维能力
从逻辑关系看句、段的组合规律 总述——分说
起关联作用的词:总之、总而言之、由此看来、这样、由此可见……
一个和谐的世界,可以表征于同嗜、同听、同美;而一个和谐的世界之 所以然,却又恰恰是存在差异和不同,因此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有“不 同产生和谐”之说,中国的先哲们也有相同的论述。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 就是孔夫子说的“和而不同”。所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亦即“中也 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而“不同”之“和”,还可以表述为“声一无听,物一无文”。总之在 中国古代贤哲的眼中,失去了多样性的世界必将是死气沉沉。
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科学类文章阅读必备的基本思维能力
基本思维形式——概念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掌握
概念相互间的关系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概念的偷换或转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世界上有了一种东西,就有了与之相应的概念。词语 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概念的内涵 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 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在科学类文章中,概念是 由词语来表达的,概念的内涵指的是词语的含义,概念外 延指的是词语的外在形式。
概念相互间的关系
• A车 • B火车
种属关系
A
B
如果两个概念之间,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另一个概 念的外延之中,而且仅仅成为另一个概念外延的一部分,则这 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属种关系。如“火车”和“车”,是属 种关系。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 板块四 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课件
究枯燥无味的各种考题类型。下面请同学们先试做考题,然
后再结合文中标注和评析,体会此法的妙处。
主观题”的形式,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
语言表述能力; 3.词语(概念)的理解、关键句子的理解、文本内容的 把握、未知信息的推断仍是命题的常规点和热点。
[板块解说] 对于本板块而言,高考涉及的点较多,但是通 过历年高考试题的题目、答案分析和学生做题实际情况来看,
都可以归结于考查学生的阅读筛选对比分析能力。也就是说
只是比其他古代文学作
品存世的时间更加长久 一些罢了。
句对比。 化影响衰减’现象”,已经证
实。所以本选项正确。
选项
对应原
文信息
阅卷评析 原文“他们的感受总难达到贾 谊的程度”是说“无法使今天
B .屈原的作品可以 使汉初的贾谊感动 得痛哭流涕,但是
与第一 的青年有同样深切的感受”,
自然段 “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
推荐考题
2010·辽宁高考·1~3题
推荐指数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他们不朽,
无非是说他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而并不具 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1A)。拿屈原的作品来说, 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得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一位大学 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们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
命 题 分 析
通过对近3年高考试题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自然
高中语文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阅读教学 课件
五、答题要求 1、读文要细。 2、勾画重要词语、说法。 ①词语:表时间、程度、范 围、肯定、否定、关联的词语 ②说法:观点句、关键步骤 句、比较句、条件句、意义影响 句(中心句、要点句、总结句)
六、题型分析 例1(2007年四川卷第5题)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积极开发和利用瓦斯,不仅能将本来空排的废气 变为清洁能源,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煤矿瓦斯爆 炸事故,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能源价格上涨。 B、积极开发和利用瓦斯,不仅能将白白排放的废气 变为清洁能源,更重要的是这样有利于降低瓦斯对煤矿安 全的威胁,并能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C、积极开发和利用瓦斯,不仅可以缓解我国能源供 需矛盾,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避免瓦斯开发的垄断,并有 利于获得国际上的财务支持。 D、积极开发和利用瓦斯,不仅有利于消除煤矿安全 的最大威胁,更重要的是这样有利于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 标,并促进我国解决煤矿的气权、矿权分置问题。(《瓦 斯的开发和利用》)
【解析】此题为句子理解“选是”题。 A项中“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能 源价格上涨”错,可见第二段; C项中“可以避免”错,同时瓦斯的开 发不是为了“获得国际上的财务支持”, 见第五段; D项中“促进我国解决煤矿的气权、矿 权分置问题”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瓦 斯,条件与结果关系颠倒,见第六、七 段。)
例2(2008年浙江卷第7题)对体现“人类 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的偏离”的特征,表述不 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A.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物种不公 正是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
钟”这一概念的解释
早在19世纪末,(时间性词语 )科学家就注 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的现象。 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 周期性节奏绘制成三条波浪形的人体生物 节律曲线图。到了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 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 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一、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造像愿文是信众在造像发愿或者还愿时表达祈福禳灾及颂赞而撰写的文章。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长江流域这些为数众多的佛教造像愿文,是敦煌佛教造像愿文在时空上的一种拓展和延续。
从时间上来看,敦煌佛教造像愿文从西魏延续到宋代初期;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则主要涵盖元明清三代乃至民国初期。
从空间来看,敦煌佛教造像愿文的书写者主要活动于敦煌及其周边地区,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的书写者则遍布于四川、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为主的广大长江流域。
从愿文载体来看,敦煌佛教造像愿文一般写或者刻在主像下方的龛壁上,不可移动,观者可以直接看到。
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主要以纸质或者丝麻织品为文本载体,用毛笔书写好之后折叠藏于造像背龛之内,然后以漆髹封,与整个造像浑然一体,不易被外人所发现。
从行文特征来看,敦煌佛教造像愿文除了记以外还有颂或铭。
铭或者颂在记之前,或长或短,以骈体文写作,辞藻华美,讲究用典,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绝大部分都没有铭或者颂,文辞多浅显。
从出资造像行愿者的社会地位来看,敦煌佛教造像愿文一般都是社会中层以上的信众所写,而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普遍都是社会底层百姓所为。
从愿文所包含的信息量来看,长江流域造像愿文与敦煌造像愿文,在信息类别和信息层面上,既有高度的趋同性,又呈现出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特征。
如在长江流域佛教造像愿文中,我们可以得知不少元明清时期有关人口迁徙以及南方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些情况。
从行文格式来看,敦煌佛教造像愿文尚不稳定。
长江流域的佛教愿文则已经开始规范化,甚至出现了一些雕版印刷的填空式造像愿文。
长江流域所发现的明清佛教造像愿文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造像活动都是家庭或家族的集体行为。
而敦煌佛教造像愿文则显示其造像活动大多是个人行为,因而在题记中只记录单个的造像者姓名。
如果该造像者曾有过从政经历,则把官衔全部写上。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
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二部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一)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考点聚焦】近年来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内容”中都明确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其中考查阅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能力,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题量为4题,赋分每题3分,共12分。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文章的内容范围很广,既可能会涉及到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学以及当代最新的高科技知识,也可能涉及到政治、社会、历史、地理、文学、美学等学科的知识。
但其阅读目的并不是为了弄清楚这些知识本身,而是借助语文的学习方法和规律,完成阅读理解的任务。
【高考示例】示例一:自然科学类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3-26题。
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
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了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
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种植有1000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
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
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
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
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
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药”,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
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
对于这种技术,尽管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但这确是人类9000年作物栽培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
23.根据文意,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高考专题复习:《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课件高考复习专题课件制作:试水者第1 课时2009 年全国各地非新课标卷的科学类文章阅读,以选择题形式命题,选文篇幅在800 字左右,表达方式以说明或议论为主,知识含量大,信息密集。
所设置题目考点明确,分别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所设置题目的解题区间分明。
科技文的设题,一般是四选一。
错误项设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偷换概念,瞒天过海。
两个不同的概念之间进行偷换,以致张冠李戴。
2.扩大或缩小范围。
对某一概念的理解,命题者往往用故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的手法来设置干扰项。
故意删除原句的有关成分,如必不可少的定语、状语等,使选项与原文对应句相比,或表达范围扩大,或意义内涵扭曲。
3.无中生有,失之无据。
原文根本没有的信息,在选项中却说得煞有介事。
不从文章出发,而是凭空设想,无中生有,或在相关的信息中添加望文生义的理解,并与正确信息杂糅在一起,造成迷惑。
科技文的设题,一般是四选一。
错误项设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4.断章取义,架空分析。
故意缺漏原句的有关成分或某一方面的内容,没有全面揭示概念所包含的重要属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攻其一点,不及其余”,造成信息残缺,以偏概全。
5.强加因果,有悖逻辑。
故意将因果互换、主客颠倒;或以部分代全体,或以整体代局部;或将现实当推测,或将必然当可能。
6.以假当真,超前肯定。
多表现为无视原文信息中“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将会”等修饰限制语,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或者“已然”“未然”不分,或者“或然”“必然”混淆,造成以假当真,超前肯定,言过其实。
一、词语理解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就科技文阅读而言,考查的都是词语的语境义。
一是考查专业性词语的语境义,即要求能结合上下文语境,对选文中的有关概念作出具体的解释。
二是考查指代性词语的指代义,即代词或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具体意义。
最新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20
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主要考查“理解词句的含 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 能力。
1.理解词句 主要考查对文章中重要的概念(词语)或句子的理解。对概念 (词语)的理解一般是选出最全面准确(或错误)的一项,对句子 的理解一般是选出与原文意思一致(或不一致)的一项。
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主要考查对从文中抽取的有关信息或对在原文基础上改换的说 法进行正误判断。一般是要求选出以下理解符合(或不符合)原文 意思的一项。 3.推断信息 根据原文有关内容加以推断,获取信息,一般是要求考生选 出推断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命 题 揭秘
命 题 揭秘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 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 对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 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 识到身处一个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 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命 题 揭秘
下列有关本文中的“中国之道”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之道是指渗透着中国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的现象。 B.中国之道并不存在于所有中国文化现象之中。 C.中国之道的核心包括天下为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 D.中国之道是建立在普适理念基础上的高尚的文化精神。
命 题 揭秘
命 题 揭秘
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科学的文章,包括经济学、 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美学、考古学等。从选文来看,高考中 的社科文往往富有时代气息和人文涵养,其内容覆盖了古文化(考 古)、文章学、文艺鉴赏、书法、绘画、道德观念、社会伦理、语 言与写作、音乐、教育诸方面,涉及学科门类齐全。但从表达方式 上看,都是以议论为主,直接阐述事物的道理,表现一定的见解和 主张。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ppt(1)
1、对词语的理解 2、对句意的把握 3、对内容要点的提炼 4、对内容的推断与想象
科技文命题特点:
• 一、自然为主,兼及社科 在上述表格看来,命题领域主要是自 然科学,但同时兼及社会科学,天津顾及 二者。 二、题数不等,可能减少 最初4题12分,现一般3题9分,个别 省曾出现两题6分。
•
• 三、考试内容,多元格局 – 词句词义,词义为主 – 信息筛选,考查主流 – 文章理解,逐渐增加 – 推断想象,测试重点
关键句主要包括表明文章主要信息 的中心句、要点句,表明结构层次 关系的过渡句以及使用双重否定、 疑问语气的句子,这既是命题者常 做“手脚”之处,也是解题突破口。
2、审读选项 圈定文段
先仔细阅读题目中四个选项, 然后再次阅读原文,弄清楚各个 选项内容都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 或区域,准确圈定出答题所需信 息的范围。
【试题】下列对“氢原子核能够起到类似显微指南针的 作用”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福建第9题 ) C.在人体于特殊磁场中接受无线电射频脉冲的前后, 体内氢原子核便会产生微小振荡,发射出共振波。 D.在人体于特殊磁场中接受无线电射频脉冲的前后, 体内氢原子核能够通过磁共振图像反映出人体疾病的水
命题陷阱之四:主要与次要。
命题角度
①偏——偏离主要说明对象的本质 属性,只罗列对象的表象、内容、 事例或直观认识等。 ②删——删除文中的修饰限制性词 语(主要是定语、状语),使选项 表达内容扩大或缩小,或者扭曲内 容。
③漏——选项似乎与原文一致,但对 照题干和文章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 某一个方面,故意漏掉了另一个方面。
④调——把原文的语序调换,造成句 意的变化。
命题陷阱之八:肯定与否定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 置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 事物加以否定,或将否定了的事物加 例子: 以肯定。
高考复习现代文之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题解题探秘 PPT课件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 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
属”的记载,三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 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 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 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 启使飞廉折金于心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 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 南子·俶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 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
超敏反应(1lypersen-sitivity response)指 机体受同一抗原物质再次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异常 免疫反应。诱发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为过敏原 (sensibiligen),如异种动物血清、各种微生 物、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植物花粉和动物毛皮、 青霉素、磺胺类药物以及染料、生漆和多
糖等物质,此外受电离辐射、烧伤等 影响,而使结构或组成发生改变的自 身组织抗原,以及由于外伤或感染而 释放的自身隐蔽抗原也可以成为过敏 原。过敏反应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超 敏反应,典型的如哮喘病,有明显的 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超敏反应又分 很多类型,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都是超敏反应的 表现。
A.自身免疫反应达到一定强度就可能破 坏正常的组织结构,引发某种自身免疫病。
B.免疫系统的失控导致自身抗体出现的 频率增高,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C.免疫系统各个部分任何一个成分的缺 失或功能不全都可导致免疫功能障碍。
D.免疫系统发生的缺陷有可能导致艾滋 病及一些恶性肿瘤的发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讲义及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讲义及答案)及解析一、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超级病菌日前,加拿大魁北克省舍布鲁克大学附属医院的流行病学家雅克·佩潘及其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加拿大医学会杂志》上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
他们发现,一种普通的肠道细茵——一难辨梭状芽孢杆茵历经两年变异,已成为致命的“超级病菌”,它可引起65岁以上老年人和服用抗生素的病人产生严重痢疾,并最终致死。
从2003年年初至今,这种“超级病茵”已使舍布鲁克大学附属医院的100多名病人死亡,如不采取紧急行动,这种病菌可能引发一场致命传染病的蔓延。
此种病菌引发的痢疾异常严重,因此传染率也很高。
雅克·佩潘预测,今年魁北克省因感染该种变异病毒而导致死亡的人数将达到1000人。
他认为,过去几十年来,政府对医院的投资不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问题的严重性。
他说,目前加拿大大部分医院床位紧张,只有老人或是病情非常严重病人才“有资格”住院,有许多病人不得不几天或是更长的时间躺在医院走廊的简易病床上。
医院内的医护人员严重不足,医院内的清洁工作也问题多……这些情况都使院内和院际之间的疾病传染率急剧上升,住院实际上并不安全。
同时,这种“超级病菌”的出现再次向人类敲响了不能滥用抗生素的警钟。
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出警告:由于滥用抗菌药物,医生手里能够对付病茵的武器已经越来越少,再这样下去,人类很可能将回到无抗菌药的时代。
截至上世纪末,全世界每年死于细菌性感染的人数已达到2000万,这是40年前的3倍。
造成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耐药菌,由于抗菌药无法控制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最终导致病人死亡。
老代抗菌药物失去了原有作用,新一代抗菌药物的临床寿命又越来越短,耐药菌的发展速度令人触目惊心。
医学工作者开发种新的菌药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两年,抗菌药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 题 揭秘
解析:D。A项,“能改变读者阅读习惯,养成鲜明
个性”叙述不正确,原文为“这无疑就像素来只供应 固定套餐的食堂开始提供菜式丰富的自助餐一样令人 兴奋”。B项,“说明世界报业和出版业‘革命’的 成 功 ” 推 断 不 准 确 , 原 文 为 “ ‘ niiu’ 就 吸 引 了 超 过 1000人上网订阅,远超预期”。C项,“这将使网络 媒体提供的新闻缺乏公信力的现状得到改变”不恰当, “网络媒体提供的新闻时常被人批评缺乏公信力,而 ‘niiu’的合作伙伴多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优秀报纸, 使其内容得到保障”。
8
命 题 揭秘
关于“衡中西以相融”,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是( )
A.中西不同的传统发生碰撞、影响、融合,就会形
成一个有利于实践的大传统。
B.在绘画领域,应权衡中西传统,着眼于相通之处,
力求获得滋养。
C.观察和比照中西传统,就能发现其中共同的规律,
从而深入本质,引导实践。
D.“衡”与“融”强调的重点,就是在中国绘画中
4
考 点 精解
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主要考查 “理解词句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 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
1.理解词句 主要考查对文章中重要的概念(词语)或 句子的理解。对概念(词语)的理解一般是选 出最全面准确(或错误)的一项,对句子的理 解一般是选出与原文意思一致(或不一致)的 一项。
5
考 点 精解
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主要考查对从文中抽取的有关信息或对在 原文基础上改换的说法进行正误判断。一般是 要求选出以下理解符合(或不符合)原文意思 的一项。 3.推断信息 根据原文有关内容加以推断,获取信息, 一般是要求考生选出推断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6
命 题 揭秘 命题角度Ⅰ理解词句
14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第五章 现代文阅读
第 1节
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1)
1
更多课件、公开课等内容,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小学教学”以及“中学考试”
扫描二维码获 取更多资源
考 点 精解
《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能阅读一般 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能力层级: B级,理解;C级,分析综合;E级,鉴赏评 价。
下列有关本文中的“中国之道”的说法,不准确的一 项是( ) A.中国之道是指渗透着中国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的 现象。 B.中国之道并不存在于所有中国文化现象之中。 C.中国之道的核心包括天下为公、天人合一、和而 不同等思想。 D.中国之道是建立在普适理念基础上的高尚的文化 精神。
7
命 题 揭秘 解析:A。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在第一段末 句可以找到依据,中国之道并非“现象”,而是中国 文化中“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
11
命 题 揭秘 解析:A。文中相关内容是“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 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 常完美”,“非常完美”不等于“十分漂亮”,而 是与具体物象几乎信息
下列推断,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niiu”让报纸从固定套餐变成了菜式丰富的自助餐, 能改变读者阅读习惯,养成鲜明个性。 B.“niiu”在短短的30天时间就吸引了超过1000人上网订 阅,远超预期,说明世界报业和出版业“革命”的成功。 C.“niiu”要求合作伙伴要有内容的保障和广泛的影响力, 这将使网络媒体提供的新闻缺乏公信力的现状得到改变。 D.“niiu”进行的有益尝试和大胆试水,将会逐渐获得更多愿 意接受新生事物的订户的喜爱。
更多地体现西画的艺术范式。
9
命 题 揭秘 D。“在中国绘画中更多地体现西画的艺术范
式”,无中生有。
10
命 题 揭秘 命题角度Ⅱ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 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 对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 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 识到身处一个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 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自然科学类文章的内容涉及天文、地理、 生物、物理、化学、医学以及当代最新的高 科技知识等领域内出现的新的理论、新的发 明、新的技术,以说明为主,属说明文范畴。
3
考 点 精解
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科学的 文章,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 美学、考古学等。从选文来看,高考中的社科 文往往富有时代气息和人文涵养,其内容覆盖 了古文化(考古)、文章学、文艺鉴赏、书法、 绘画、道德观念、社会伦理、语言与写作、音 乐、教育诸方面,涉及学科门类齐全。但从表 达方式上看,都是以议论为主,直接阐述事物 的道理,表现一定的见解和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