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的进展与学科发展特点
我国构造地质学科的成就与进展-文档资料
我国构造地质学科的成就与进展一、构造地质学的内涵地质构造的内容概括为两个方面 : 一是建造即形成 , 是指地壳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它是地壳运动的物质基础 , 也是地壳运动发展演化的物质反映 ; 二是改造即形变 , 它是指在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构造变形 , 这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或具体表现。
狭义的构造地质学侧重于中、小型构造的研究。
主要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 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然而在研究中、小型构造时, 必然要涉及到区域构造和大地构造背景 , 另外为了探索构造与其内部组构的关系以及构造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 , 必然要涉及显微和超显微构造的研究 , 从而扩展了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涵。
因此, 广义的构造地质学加丰富多彩 , 使构造地质学步入大科学、大综合、大协调的研究领域 ,成为地质科学中的当采学科 , 从而起到保持领导各种分支学科的地位。
二、构造地质学在地质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分支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组成岩石圈的各种地质体的构造现象、组合型式及其形成和发育规律。
一般根据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差异,将构造地质学区分为狭义构造地质学和广义构造地质学。
前者主要是对小区域或中、小尺度地质体的各种构造变形、变位现象,如褶皱、断裂、面理、线理等构造现象进行识别、描述和成因分析。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各种构造的几何学形态、产状、规模、组合及其空间关系和发展过程;各种构造的发生条件和形成机制;并进而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构造运动方向、方式、强度和动力学过程。
而广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岩石圈的结构及地壳的巨大单元,如岩石圈板块、大陆和大洋、山脉和盆地等的形成和发展;小到岩石内部组构的细微变化,乃至矿物晶格位错。
三、我国构造地质学科主要研究进展我国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领域研究方向集中在华北克拉通破坏、华南大地构造及演变、中亚造山过程与燕辽构造带、青藏高原隆升与构造 - 岩浆作用及成矿效应、中央造山带与大陆深俯冲、盆山耦合与油气开发、构造成矿与矿产资源、活动构造、地震与自然灾害等方面。
地质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学科特点
地质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学科特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构造、地球内外部过程以及地球物质组成和演化的学科。
它是自然科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本文将从地质学的起源开始,介绍地质学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学科特点。
地质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古代人类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是地质学建立的基础。
早在约4000年前,古巴比伦人就开始使用石板记录地震和其他地质现象。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地球表面的形状和地质过程,如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大陆沉降的观点。
16世纪时,地质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地质学的研究逐渐深入。
到了18世纪,地质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约翰·休斯顿、詹姆斯·韦伯、詹姆斯·哈顿等学者提出了地质年代的概念,并尝试解释地球岩石的形成和变化。
19世纪,地质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亨利·特吕费罗是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观点对地质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地质学家查尔斯·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也为地质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20世纪以来,地质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地质学家可以利用现代仪器和技术更深入地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质过程。
地质学的分支领域也不断拓展,如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
同时,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也从地球扩展到其他天体,如月球、火星等。
地质学具有以下几个学科特点:1. 跨学科性:地质学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地质学家需要了解和掌握多个领域的知识,才能对地球的演化和地质过程进行综合研究。
2. 实地观察:地质学强调实地观察和野外考察的重要性。
地质学家需要亲自走进田野,观察地质现象、收集样本,并进行实地研究。
这对于准确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质历史至关重要。
3. 时间尺度长:地质学研究的时间尺度通常是百万年甚至亿万年级别的,需要对地球历史演化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和推断。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分支学科之一,以岩石圈的各种地质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组合形式及形成、发育、变形、破坏规律。
一般根据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差异,分为狭义构造地质学和广义构造地质学。
狭义构造地质学侧重于对中、小型地质体的研究,主要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演化等。
广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范围更加广阔,从地壳演变至岩石圈结构,从重要造山带至板块边界,从显微构造到晶格错位,几乎涵盖了10_8?108cm的所有地质体。
近代以来,构造地质学研究获得了空前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陆构造研究得到了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点研究岩石圈的演化和三维岩石圈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动力学研究兴起。
这些研究使得构造地质学在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1.构造解析构造学本质上是对地质体变形和演化的认识,构造地质学强调野外实地观测,其主要研究方法是构造解析法。
构造解析是对地质体空间关系和形成规律的分析解释,内容包括对地质体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气几何学解析是指对地质体的产状、规模、组合形式进行研究,进而概化为构造模式。
运动学解析主要研究地质体在构造作用中发生的变形和位移。
动力学解析是在几何学解析和运动学解析的基础上,反推构造应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分析和解释该研究区域的构造演化史。
2.研究现状步人20世纪后,构造地质学开始从形态描述逐渐进人对地质体的成因和力学分析研究中,由定性观察转入定量研究,由几何学研究转人运动学、动力学的领域。
相关学科的新方法、新思路的引人,使得构造地质学获得了极大地进步,促进了构造地质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
尤其20世纪60年代后,以板块构造为主的各种新理论的提出,促使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2.1板块构造理论体系相关研究1968年前后,地质学家归纳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从全球统一的角度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该理论将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划分为刚性岩石圈和塑性软流圈,认为岩石圈可分为多个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之上,且以水平运动为主,相邻板块之间的相互运动形成了构造作用强烈的构造带。
构造地质
1、构造地质学研究对象的特点2、当代构造地质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一、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历史性时间跨度大:从早前寒武纪的变形至现代的构造地裂缝,即整个地球长达42亿年的变形经历。
●空间性尺度跨度大:由整个地球至矿物的晶格位错;层次跨度大:扩展到了对中下地壳、岩石圈等圈层。
●综合性多学科综合研究。
涉及岩石、矿物、古生物地层、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
●多服务对象矿产资源、工程建设、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环境保护等广泛的领域。
二、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发展方向①在探索逆冲推覆、伸展构造、走滑断层等各种构造过程中力求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多学种互相渗透、多种技术方法和测试进行综合研究;②从岩石圈动力学、构造流变和物质能源交换方面来揭示以上构造的动力学和形成机制;③除注意几何学外,应加强运动学的研究,将上述构造的发生发展、运动速率和运动方位及其变化运移距离和构造性质转换的全过程定量化;④新技术、新方法的广泛应用,包括构造物理模拟及计算机数字模拟;⑤多学科交叉、协同发展,与相关学科如岩石圈的起源与演化、岩石圈地球动力学、全球构造演化等关系越来越密切。
⑥扩大服务领域。
1、区分走滑构造与走滑断层的概念2、花状(式)构造的类型与成因3、走滑构造样式4、拉分盆地类型与成因5、走滑构造的动力学机制二.花状构造是走滑断层系中又一种特征性构造。
剖面上一条走滑断层自下而上成花状撒开,故称为花状构造。
根据花状构造的结构和力学性质可分为正花状构造和负花状构造。
鉴别花状构造的准则是构造的平面和剖面的结构以及区域应力场等特征。
如果是花状构造,则剖面上背冲式断层向下汇总为一条陡立的走滑断层,区域上显示走滑断层特点。
正花状构造是收敛性走滑断层派生的在压扭性应力状态中形成的构造。
一条陡立走滑断层向上分叉撒开,成逆断层组成的背冲构造。
断层下陡上缓凸面向上,被切断的地层多成背形,但不具弯滑褶皱性质。
负花状构造是离散性走滑断层派生的在张扭性应力场中形成的构造。
地质学的历史发展与学科特点
地质学的历史发展与学科特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构成、演化历史的学科,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地质学经历了长足的发展,从最初的地貌学到现代的地球科学,涉及的领域也不断拓展。
本文将探讨地质学的历史发展和学科特点。
1. 地质学的历史发展1.1 古代地质学的起源古代文明的发展中,人们开始对地球表面的特征和地层进行观察和探索。
早在中国的商朝时期,就有记载了地震现象和地层的形成。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开始对地球进行描述和分类,这些描述和分类成为后来地质学发展的基础。
1.2 地质学的正式建立地质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可以追溯到18世纪。
在这一时期,一位法国科学家伯杰蒂(Nicolas Steno)首次提出了“相同岩层是同时代的”原则,开创了与岩石地层相关的地质学原则。
其后,拉马克、哈顿、李奥波德·冯·布吕克和查尔斯·达尔文等学者相继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地质学的发展。
1.3 地球科学的出现20世纪初,地质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地质学研究不再局限于地表,人们开始专注于地球内部结构和岩石对地球演化的影响。
这一时期地质学融入了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生物学等学科,进一步推动了地质学的繁荣。
2. 地质学的学科特点2.1 揭示地球的演化历史地质学通过研究地球各个时期的地质事件和地层变化,揭示了地球的演化历史。
通过研究地球内部的地壳、岩石和岩层,地质学家可以了解地球形成和演化的过程,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现象和现代地质特征。
2.2 预测自然灾害风险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预测和研究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和洪水等。
通过研究地球的板块运动、地壳变形和地下水位等现象,地质学家可以预测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可能性,以及洪水的发生概率。
2.3 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地质学在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地质构造和地下岩石特征,地质学家可以定位潜在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物等。
地质学的发展和前沿领域
地质学的发展和前沿领域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和形态变化的自然科学,也是人类认知自然界、探索能源和环境资源的重要学科。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地质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变革,涉及的前沿领域也越来越多。
本文将从地质学的发展历程、经典理论、新技术、应用前景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一起来了解一下地质学的新动态吧。
一、地质学的发展历程地质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中国的《尚书》、《易经》等经典著作中就有关于地震和山形变化的记载。
随着人类认知的不断提高,地质学逐渐成为一门更加系统、科学的学科。
18世纪初,法国学者布丰依据岩层排列顺序,提出了地层学说,奠定了地质学的基本理论。
19世纪中叶,达尔文的进化论对地质学的演化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20世纪初,地球物理学和放射性同位素法等新技术的创新,使得地质学的研究更加精确和深入。
21世纪,地质学已经成为一门包含多个分支和交叉学科的复杂学科,包含了地质、气象、环境、水文、岩土工程等学科内容。
二、地质学的经典理论地质学的经典理论主要包括岩石圈的构造与演化、地震地质学、沉积学、地貌学等方面。
其中,岩石圈的构造和演化是地质学的核心,涉及地球内部结构、板块构造、伽马辐射、地热能等多个方面。
地震地质学是研究地震原因、预测和防治等方面的重要学科。
沉积学则关注遗存的岩石的组成和类型、沉积岩中所含的有用矿物质等。
地貌学则是研究地表特征、河流、山区等地貌的形成和变化等方面。
三、地质学的新技术现代科技的发展给地质学研究带来了很多新的技术手段,使得地质学研究更加科学、精确和深入。
例如,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建筑工程等领域。
地球化学研究技术可以通过对地球上各种物质进行分析检测,确定地球内部的化学成分和构造特征。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遥感图像来解决地表变化的问题。
通过这些新技术手段的运用,地质学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地球表面的现象,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和过程。
构造地质学的回顾与展望
构造地质学的回顾与展望地质学是一门探讨地球如何演化的自然哲学,是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地球自形成以来,经历了约46亿年的演化过程,进行过错综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同时还受天文变化的影响,所以各个层圈均在不断演变。
人类在生产和探索奥秘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地球的组成和结构,地球及其生物界演变的规律,特别是地壳和岩石圈运动规律,并为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环境服务等,从而形成了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地质学历史悠久, 作为一门传统科学, 其研究主题和理念历经演变, 已形成了庞大的科学体系,因其在矿产资源和化石能源勘探等方面对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而被社会广泛了解。
根据地质知识发展的程度,并参照其社会文化背景,可将地质学发展史划分为5个时期。
①地质知识积累和地质学萌芽时期(远古~1450),以认识的直观和解释的猜测性为主要特征。
②地质学奠基时期(1450~1750),其特征是随着自然科学的诞生,地质知识趋向系统化。
对地质现象试作理性解释,并逐步建立了观察和推理方法。
③地质学形成时期(1750~1840),一方面地质知识得到较全面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人们将地质作用、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加以思考,给予解释。
地质思想、理论和学说十分活跃,由此初步形成了地质学体系。
④地质学发展时期(1840~1910),其特征是地质知识和理论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综合分析方法,初步提出了全球性地质发展史的认识。
⑤20世纪的地质学(1910~),这一时期特点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新的地质学说、地质学理论不断涌现,地质学分支学科之间日益相互渗透,地质学与地球科学的其他学科相互沟通,形成了全球性地质学体系。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主要分支, 也是固体地球科学的一个主要基础学科。
它不仅要研究固体地球的基础地质理论, 而且在应用地质学中起着重大作用。
它探索地球物质组分和运动状态的空间分布、演化和富集有用矿产的控制因素, 研究防治地质灾害、环境保护、大型工程建设等宏观的地质作用背景, 因而得到了很大发展。
构造地质学科的成就与前景
构造地质学科的成就与前景——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编者按】“十一五”是我国地质行业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的五年,也是地质行业大发展的五年。
“十一五”期间正是我国历时12年“地质大调查”收官验收之年,12年来共完成1:25万、1:5万区调1040幅,1:100万海洋地质图2幅;完成160万km2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填图;1640个山地丘陵县市的地灾调查与区划填图,全国地下水资源第二轮评价等基础调查工作。
特别是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工作的完成,宣告了我国陆域中比例尺区域的全面覆盖,使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得到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国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全国新发现固体矿产地近2500个,其中大型以上规模约450个,新增石油地质储量56亿吨、天然气3万亿方、新增煤炭资源储量3380亿吨、铁矿71亿吨。
在资源开发强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煤、铁、铜、铝、铅锌和金等大多数大宗重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仍实现了较快增长,其中煤增长了26%,铜增长了19%,铝土矿21%,铁9%,铅23%,金33%。
“十一五”期间,我国地质科学研究也是硕果累累。
地质行业获得国家三大奖共90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77项,发明奖8项;省部级奖约500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约10万余篇,其中,在国外刊物发表约1万篇左右。
在《Nature》和《Science》发表论文24篇,占中国本土科学家发表论文12.83%。
有18人被增选为两院院士。
上述成果有力的推动了地质学科的进展。
学会网站将陆续摘登本次会议之精华,供广大会员和地质工作者参阅。
(学会秘书处,2011.7.4)一、构造地质学在地质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分支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组成岩石圈的各种地质体的构造现象、组合型式及其形成和发育规律。
一般根据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差异,将构造地质学区分为狭义构造地质学和广义构造地质学。
《2024年走向构造地质学健康发展之路——我国构造地质学有关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探讨》范文
《走向构造地质学健康发展之路——我国构造地质学有关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探讨》篇一一、引言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岩石圈中地质构造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其发展对推动地质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新理论、新方法的涌现,我国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已取得长足进展。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入探讨,以促进构造地质学的健康发展。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构造地质学面临的问题,并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
二、我国构造地质学现状及存在问题(一)研究现状我国在构造地质学领域的研究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地壳、岩石和构造样本数据,具有较大的地域和多样性特点。
科研工作者们在诸多地区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为我国构造地质学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经验。
(二)存在的问题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在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相对滞后,需要引进和开发新的技术手段来提高研究精度和效率。
其次,部分地区的地质构造研究程度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工作。
此外,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程度不足,限制了构造地质学的发展潜力。
三、未来发展方向探讨(一)加强技术手段的引进与开发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新的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等在构造地质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未来应继续引进和开发这些技术手段,提高研究精度和效率。
同时,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推动构造地质学的数字化转型。
(二)深化重点地区的地质构造研究针对部分地区地质构造研究程度较低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深入开展研究工作。
通过系统的地质调查和勘探工作,揭示这些地区的构造特征和演化规律,为资源勘探、地震预测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持。
(三)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构造地质学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例如,与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岩石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演化过程。
构造地质学学习总结
构造地质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定义: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是研究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力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现象(构造)。
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形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和方向、方式和性质。
研究内容:构造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小型构造。
1、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2、构造对岩浆活动的控制作用3、构造对变质作用的控制作用4、构造对矿产的控制作用构造地质学的进展新构造观:新构造观主要包括以下四点:1、以水平运动为主导的活动论以及渐进突变的旋回式发展是认识和分析构造的根本思想。
2、岩石圈是层圈式的,各分层界面常常是活动性构造界面,各分层的构造是不协调的,横向不均一的。
3、构造是多因、多级、多时、多性的。
4、挤压、伸展和平移构造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各级各类构造。
构造研究方法新进展:1、深层与浅层构造研究的结合2、定量分析从定性到定量,这是构造地质学发展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定量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岩石组构运动学及动力学(2)应力场研究(3)古差异应力的计算(4)有限应变分析(5)造山带缩短量的计算3、构造地球化学4、变形矿物动力学从定性到定量,这是构造地质学发展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定量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岩石组构运动学及动力学(2)应力场研究(3)古差异应力的计算(4)有限应变分析(5)造山带缩短量的计算3、构造地球化学4、变形矿物动力学构造解析构造解析包括地质构造几何学的、运动学的和动力学解析三个方面。
1、几何学解析就是认识和测量各类各级构造的形状、产状、方位、大小、构造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该构造与相关构造之间的几何关系,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具有几何规律的构造关系或型式。
2、运动学解析的目的在于再现岩石形成和变形期间所发生的运动,主要是通过对岩石或岩层中的原生构造,尤其是次生构造的分析揭示其运动规律,解释改变岩层和岩体的位置、方位、大小和形态的平移、转动、体变及形变的组合情况。
《2024年走向构造地质学健康发展之路——我国构造地质学有关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探讨》范文
《走向构造地质学健康发展之路——我国构造地质学有关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探讨》篇一一、引言构造地质学作为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在理解地球构造过程、预测地质灾害以及指导资源开发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对构造地质学的研究需求和标准也日益提升。
然而,目前我国的构造地质学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以实现其健康发展。
二、我国构造地质学存在的问题1. 理论体系尚待完善:尽管我国在构造地质学方面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仍然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尤其是在对一些复杂地质现象的解释和预测方面。
2. 缺乏高水平研究人才:虽然我国在地质学领域拥有大量的人才储备,但在构造地质学的高端研究领域,仍需引进和培养更多的高水平研究人才。
3. 科研投入不足:相对于其他学科,我国对构造地质学的科研投入仍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4. 跨学科交流不足:构造地质学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合作。
然而,目前这一方面的交流仍显不足。
三、我国构造地质学的未来发展方向1. 完善理论体系: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结合我国的地质背景和特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构造地质学理论体系。
2. 培养高水平研究人才:加大对构造地质学研究的投入,引进和培养更多的高水平研究人才,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
3. 增加科研投入: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构造地质学研究的投入,提高研究水平,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好的支持。
4. 加强跨学科交流:鼓励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合作,充分利用多学科的优势,推动构造地质学的进一步发展。
四、实现构造地质学健康发展的途径1. 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学习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推动我国构造地质学的健康发展。
2. 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将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好的支持。
3. 重视基础研究:重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支持,为构造地质学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浅析构造地质学新进展及应用研究
浅析构造地质学新进展及应用研究当今世界对地质学方面的研究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地质学的研究和发展急需一个更好的机遇。
因此我们应加强作为地质学三个重要部分之一的构造地质学的重视程度和研究,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能够带动我国的地质学更上一层楼。
再加上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是受到了资源和能源缺乏的严重限制,我国的矿物质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对固体矿产资源的需求问题急需解决,同时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加强,在其他科学研究领域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我国的构造地质学研究意义重大。
标签:构造地质学新进展应用研究0前言在世界地质研究现状中,我国的地质情况有着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我国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种类较多,在世界总资源量的比例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我国有望建立起世界级大型矿床。
然而作为地质学重要分支的构造地质学的有效研究和学习,能够有效帮助我国解决急需矿产资源的问题,更有助于世界地质学的不断进步,对构造地质学的有效研究有助于资源和环境等问题的解决。
近年来我国的构造地质学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进展,我们应根据这些进展,为我国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1岩石圈深部构造的新进展与应用研究最近十年之内,层析成像技术的发展和反射地震测量技术的成熟给岩石圈的深部构造研究带来了丰富的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一直以来所运用的版块构造运动学对岩石圈形成与演化整个过程进行的描述转变成了运用动力学来进行说明,这里的动力学是指介质力学的动力学。
目前,根据我国的技术水平和思想水平,我国针对岩石圈的研究主要是将岩石圈的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的研究,这些特征都包括地幔深部物质所包含的具体组成部分、流变过程中的特点和岩石圈各向异性等特征,其中各向异性是由地球的物理手段推断而出的。
在国际岩石圈计划的指导下,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根据这些成果,国际上一些学者提出了对其应用的相关设想,例如,岩石圈应力状态的研究,促使有些学者提出了演示却结构和不规则的构造是岩石圈应力场产生的主要原因这一假设,并有相关的资料显示地壳厚度的突变带是岩石圈内最大剪应力聚集的地方;由于岩石圈具有很多层,这些单个的应力场层层相加就得到了整个岩石圈的应力场,使应力具有较高的团结力量[1]。
构造地质学
• ◎ 构造对矿产分布的控制作用
• 成矿物质的形成和运移等成矿作用,都直接或间接地 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 • 矿产的形成需要有成矿物质运移的通道和沉淀、赋存 的场所,这些通道和场所与地质构造有着极其密切的 关系。
拆离断 层带的 应力- 应力- 流体- 流体- fo2转换 成矿
• ◎ 地下水的赋存、富集、运动,水库渗漏,水资 地下水的赋存、富集、运动,水库渗漏, 源勘查
第一章
绪 论
一、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二、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进展 四、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五、课程结构、特点及学习 课程结构、
• ○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 地质构造:地壳或岩石圈中的岩层/岩体,在内、外 地质构造:地壳或岩石圈中的岩层/岩体,在内、 岩层 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变形 形成的诸如褶皱、节理、 变形, 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变形,形成的诸如褶皱、节理、 面状和 构造。 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 线状构造 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 •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 构造地质学: 主要研究由 主要研究 内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研究其形态、 形态、 地质构造 形态 产状、规模、形成条件、形成机制, 产状、规模、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分布和组合规律 及其演化历史,探讨地壳运动的方式、规律和动力来 地壳运动的方式、 及其演化历史 地壳运动的方式 源。
•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
• 地壳或岩石圈中的地质构造。 地壳或岩石圈中的地质构造。
• ○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
• 各种地质构造在空间中 在空间中的基本形态、组合型式和分布 在空间中 规律; • 各种地质构造在时间上 在时间上的形成次序、演化过程和发展 在时间上 历史; • 岩层和岩体的岩石力学性质、地质构造的成因机制 成因机制。 成因机制 • 主要研究岩层、岩体在内动力作用下产生的次生构造; 次生构造; 次生构造 • 其次研究沉积岩在沉积、成岩作用过程中,岩浆岩在 岩浆侵位和结晶过程中,所形成的原生构造 原生构造。 原生构造
我国构造地质学科的成就与进展
我国构造地质学科的成就与进展【摘要】我国构造地质学科在近几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科体系日益完善,科研创新不断涌现。
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构造地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
在国际学术交流中,我国构造地质学科的地位逐渐提升,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总体上看,我国构造地质学科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展望未来,我国构造地质学科仍有许多发展空间,需要密切关注国际最新科研成果,加强跨学科交流,培养更多高层次的人才,以提升我国在构造地质学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希望未来我国构造地质学科能取得更大的突破和发展,为国家的科学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构造地质学科、我国、成就、进展、历史发展、学科体系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学术交流、未来发展方向、发展前景。
1. 引言1.1 我国构造地质学科的重要性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形成演化的重要学科,对于探索地球内部的奥秘以及预测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地处地震多发带和活动构造带,构造地质学研究可以为地震、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测提供重要依据,保障了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构造地质学是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的重要基础。
我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扮演着经济重要角色,构造地质学研究可以深入挖掘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和成矿机制,为资源勘探提供科学依据,推动了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构造地质学对于预测地质灾害、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城市规划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可以更好地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布局和环境保护,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构造地质学科的发展对于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构造地质学科的定义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面构造及其演化规律的一门地质学科。
它研究地质构造现象的形成、演化和规律性,并探讨地球内部与外部的相互作用关系。
构造地质学通过对地质构造特征的观测和分析,揭示了地壳运动的规律和机制,为认识地球历史和地球动力学提供了重要依据。
构造地质学在地球科学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构造地质学在地球科学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地球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星球,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演化过程对于科学家来说至关重要。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板块运动和地震活动等现象的学科,它在地球科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重点讨论构造地质学在地球科学中的作用,以及近年来相关研究的进展。
首先,构造地质学提供了揭示地球内部结构和板块运动的基础知识。
通过对地震波的传播和地震仪的观测,地质学家能够重建地球内部的三维结构。
这些结构包括地幔、外核和内核等,它们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地球表面的运动和地震活动。
通过研究构造地质学,我们可以理解地球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解释地球表面上的现象和变化。
其次,构造地质学对于预测和防治地震灾害起着重要作用。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而构造地质学正是研究地震和板块运动的学科。
通过分析地震的震源机制和地震活动的分布规律,我们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概率和可能造成的破坏。
这对于地震灾害的预警和管理至关重要。
同时,通过研究地壳运动、地震活动和地质构造,我们可以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从而减少地震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影响。
此外,构造地质学在能源勘探和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内部的板块运动和地壳变形会导致地下埋藏的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通过研究地球构造,我们可以了解到矿床的生成机制和分布规律,从而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工作。
此外,构造地质学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油气田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指导油气勘探的工作。
这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构造地质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一方面,高精度的测量技术和先进的遥感技术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观测地球的形变和构造变化。
例如,卫星测定和GPS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地壳运动数据,帮助科学家们进行地震风险评估和板块运动研究。
另一方面,数值模拟和地球动力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可以模拟地球内部流体的运动和地壳板块的运动,从而深入理解地球演化和构造变化的机制。
走向构造地质学健康发展之路——我国构造地质学有关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探讨
走向构造地质学健康发展之路——我国构造地质学有关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探讨走向构造地质学健康发展之路——我国构造地质学有关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探讨地质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对于我们认识地球和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构造地质学作为地质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变形过程。
它的发展与进步对于我们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质灾害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而我们国家在构造地质学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有必要对我国构造地质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首先,我国在构造地质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中,我国的地球构造学家和地质学家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在地震活动监测和预测、岩石变形和地层构造研究等方面,我们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科研成果。
这些成果对于实现地震灾害的预防和减灾、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与此同时,我国在构造地质学领域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质条件复杂多样,不同地区的构造地质特征存在差异性。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各个地区的地质构造,以更好地认识地球内部的演化过程和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
其次,我国在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装备和科研平台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为了更好地进行地质构造的研究,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建设先进的设备和实验室。
最后,我国在构造地质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也需要加强。
只有通过与国际上的地质学家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合作,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和科研能力。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也应该积极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来构建健康的构造地质学。
首先,我们需要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与应用实践的结合。
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技术创新和设备建设,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
通过引进和研发先进的仪器设备,来实现对地质构造的更精确观测和测量,从而推动构造地质学的发展。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国际地质项目和研究计划,与国际地质学界保持紧密的交流与合作。
构造地质学的进展与学科发展特点
构造地质学的进展与学科发展特点贾承造;雷永良;陈竹新【摘要】构造地质学堪称“地质学中的哲学”.可分为中小尺度的“狭义”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近年来,中小尺度的“狭义”构造地质学研究已不局限于单个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而是表现为:①广度上,区域构造分析正在与年代学、三维反射地震、GPS观测等技术相结合,实现构造事件和过程的定量化厘定、盆地构造的数字化描述、地壳形变的全空间长期实时监测;发展构造建模(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技术;应用地球物理的成果丰富构造变形研究的实例;②深度上,探寻构造变形的流变学机理,并从若干研究点上认识深部地壳的构成、韧性变形带及相关构造作用的过程和效应.大地构造学研究正在新的知识体系和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推动下深入到地幔范围以及大陆构造领域.认识板块构造作用下壳幔物质的循环过程,追溯大陆构造分裂与拼合的演化历史,探索新的岩石圈—地幔动力学模式和“板块”运动模式.当前的构造地质学具有以技术、产业和社会需求、人才为导向的发展特点.学科的发展要求我们把握新技术、新资料,适应经济产业发展和国计民生的需求,加强年轻一代地质人才的培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期刊名称】《地质论评》【年(卷),期】2014(060)004【总页数】12页(P709-720)【关键词】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科发展;地球科学【作者】贾承造;雷永良;陈竹新【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1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基础学科和骨干学科,它构建于地质学其它分支学科的技术和成果之上,知识体系具有高度集成性、综合性,并在发展之初已融入到地质学其它分支学科中,体现出纲领性的学科特点,堪称“地质学中的哲学”。
众所周知,构造地质学可分为“狭义”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
探讨构造地质学发展与应用研究
探讨构造地质学发展与应用研究摘要: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是地质体的演化与构造,所经历的时间跨度较大,在演变过程中呈现复杂多变的特性。
构造地质学通过形态层面渗透式的描绘地质体变化过程,融入了新时代的科学思维,针对相关知识进行汇总有着极大的作用。
关键词:构造地质学;发展与应用;研究构造地质学是一种由形态层面逐渐深入对地质体形成原因进行力学分析的研究,由定性观察逐渐转化为定量分析,由几何层面转向运动学以及动力学的分析。
想要深刻的对地质学发展以及应用进行研究,首先要明确构造地质学的简单内容,其次对构造观的发展进行深刻研究,以及掌握构造地质学应用内容,从而为构造地质学研究提供莅临基础。
一、构造地质学简述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核心内容,而主要的研究内容包含,岩石圈里,因为构造行为造成的小、中规模外形改变、空间布局改变等产生的因素。
构造地质学起初是针对构造因素进行研究的。
也就是节理、褶皱以及断裂等,产生形状与形态变化而做出的研究。
在构造层面相对均匀的地区进行分带,融合结构面构成以及岩石的忒单,对岩土体的形变时期进行推演,并研究整个变化过程。
针对构造演变动力因素与形式进行分析,与学说、假说等具有极大的关联性。
二、构造观的发展构造观是由旧到新、由宏观到微观的过程。
近代构造地质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在构造的形式、背景、演变等层面形成了一套较为新颖的构造观。
构造观的发展研究主要包含:1.构造观新切入点的诞生。
2.研究理念指导逐渐具物化。
3.构造地质学研究范围产生偏离。
三个具体内容,其中构造观新切入点的诞生指的是,新老地质构造存在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构造的形式分类,以及演变的产生、背景等原因,其中的中心内容可理解为马杏垣教授所提出的理论。
既研究构造的思想逐渐由单一方向以及主观方向发展为回旋变奏式,且以水平运动以及形变相结合。
岩石圈逐渐与分层构造分离。
随着时间演化,构造才会在平移、伸展以及挤压下产生变化;而研究理念指导逐渐具物化,则指的是构造地质学研究分析对象较为广泛,且大到宇宙空间、星体运转。
我国构造地质学科的成就与进展
我国构造地质学科的成就与进展【摘要】我国构造地质学科在我国地质学科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自上世纪中叶开始,我国构造地质学科经历了持续发展和创新,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就和技术进步。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国构造地质学科也逐渐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培养体系。
国际合作与交流则为我国构造地质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机遇。
未来,我国构造地质学科将继续致力于持续创新和发展,在探索地质学新理论、新方法的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我国构造地质学科走向世界。
【关键词】构造地质学科,学科体系,学术成就,技术进步,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未来发展方向,持续创新。
1. 引言1.1 我国构造地质学科的重要性我国构造地质学科作为地质学的重要分支,在理论研究、资源勘探和防灾减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和运动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演化的过程和机制,进一步揭示地质灾害、地质资源形成和分布等问题。
构造地质学在资源勘探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帮助我们发掘矿产、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构造地质学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可以为地质灾害防治、环境保护和国土规划等领域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加强构造地质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对于推动我国地质学科的整体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2 我国构造地质学科的起步和发展历程我国构造地质学科的起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在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下,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地质学体系。
1956年成立的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标志着我国构造地质学科的正式起步。
随后,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我国开始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构造地质学调查和研究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1970年代初,中国首次开展了构造地质地质调查,标志着我国对构造地质学科的重视和发展。
80年代,中国的构造地质学科在技术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趋势
卷(V o lum e )18,期(N um ber )增刊(Supp l m ent )矿物岩石 页(Pages )99-104,1998,9,(Sep t ,1998)J M I N ERAL PETROL 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趋势毛玉元 刘援朝 徐 亮(成都理工学院,成都 610059)【摘 要】 现代构造地质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采用了先进方法和高新技术,拓宽了应用和服务的范围,使其研究内容得以扩大和探化,新构造观不断形成,学科结构发生重大变革。
目前,构造变形作用与物理化学作用的关系,岩石圈三维结构和作用过程,大陆动力学以及全球动力学等研究领域是构造地质学的前沿研究领域。
【关键词】 构造地质学 全球动力学 大陆动力学 前沿领域中图法分类号:P 54ISSN 1001-6872(1998)S I -0099-04; COD EN :KU YA E 2收稿日期(M anuscri p t received ):1998-06-08 改回日期(A ccep ted fo r publicati on ):1998-07-20第一作者简介:毛玉元 男 58岁 教授 构造地质学专业研究 研究方向:矿田构造1 构造地质学的内涵众所周知,构造地质学是以研究地质构造为对象,探索地壳结构和地壳运动发展演化的地质学基础学科之一。
地质构造的内容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建造即形成,是指地壳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它是地壳运动的物质基础,也是地壳运动发展演化的物质反映;二是改造即形变,它是指在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构造变形,这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或具体表现。
狭义的构造地质学侧重于中、小型构造的研究。
主要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然而在研究中、小型构造时,必然要涉及到区域构造和大地构造背景,另外为了探索构造与其内部组构的关系以及构造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必然要涉及显微和超显微构造的研究,从而扩展了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基础学科和骨干学科, 它构建于地质学其它分支学科的技术和成果之上, 知识体系具有高度集成性、 综合性, 并在发展之初已 融入到地质学其它分支学科中, 体现出纲领性的学 科特点, 堪称“ 地质学中的哲学” 。众所周知, 构造 地质学可分为 “ 狭义” 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 造 学。 前者以小到中等尺度的局部构造形变和区域地质构 造为主要研究对象, 岩石力学和岩石学、 沉积地层学 是其基础理论; 而大地构造学研究是以全球和大陆 空间尺度和长周期时间尺度为特点, 其基础理论是 行星学。构造地质学的发展不仅依赖于自身的学科 特点, 基础理论的进展、 相关学科、 观测技术的进步 以及社会科学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对构造地质学的学 科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和制约。 近年来, 随着全球地学研究发生重大的变化, 气 候环境和能源资源受到重视, 构造地质学在新的地 学知识体系、 技术方法和研究领域的带动下已进入 重要的发展时期, 学科的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 挑战, 学科的推进在项目经费、 发表成果, 乃至杰出 0世纪 6 0年 科学家的产生中都有清晰的反映。自 2 代以来, 针对地球岩石圈和地幔动力学、 大陆演化以
及大陆岩石圈结构构造、 大洋岩石圈、 大陆与大洋环 境、 岩石圈构造与矿产、 全球变化等提出了地球系统 科学、 地球动力学、 岩石圈动力学、 大陆动力学、 大陆 流变学、 洋底动力学等一系列分层次的研究命题, 并 E G T ) 、 欧洲地球探 分别开展了欧洲地学断面计划( 测计 划 ( E u r o P r o b e ) 、加 拿 大 岩 石 圈 探 测 计 划 ( L i t h o P r o b e ) 、美 国 大 陆 反 射 地 震 探 测 计 划 ( C O C O R P ) 、 美国地球透镜计划( E a r t h S c o p e ) 、 澳大 A G C R C ) 、 澳大利亚玻璃 利亚四维地球动力学计划( 地球计 划 ( G l a s s E a r t h ) 、 中国地球深部探测计划 ( S i n o P r o b e ) 、 全球地学断面计划( G G T ) 、 国际综合 大洋钻探计划( I O D P ) 、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 I C D P ) 、 国际岩石圈计划( I L P ) 等研究项目。这当中, 构造 地质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条 件下正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并产生相应的影响, 推动 着固体地球科学和地球系统科学体系的新进展和新 认识。
几何学、 运动学以及盐构造研究等中取得了巨大进 D a v i e s e t a l . , 2 0 0 4 ) 。断面的三维成图可搭建起 展( 构造的空间格架, 使得构造地质学家可以重新审视 特定三维构造的应变问题。利用这一区域调查手 段, 可研究裂谷体系中的大型基底断裂, 正断裂、 逆 冲断裂、 扭性断裂系统以及盆地尺度构造层序的演 化过程( D a w e r s e t a l . , 2 0 0 0 ; M a c L e o de t a l . , 2 0 0 2 ) 。 除此之外, 通过确定生长地层的几何学和三维恢复 过程, 可实现构造模型三维结构的应变分析, 揭示次 M u r o ne t a l . , 2 0 0 5 ; 管树巍等, 级应变的分布状况( 2 0 1 0 , 2 0 1 1 ) , 厘定小的断层和裂缝。 1 . 1 . 3 与 G P S 测量技术的结合 全球定位系统 ( G P S ) 观测结果能够提供高精 度、 大范围和准实时的定量地壳运动数据( 张培震 2 0 0 2 ) 。构造变形的速度场反映构造变形的现 等, 今和暂态的活动水平, 是认识地壳运动和探索活动 构造动 力 学 驱 动 机 制 的 重 要 依 据 之 一。近 年 来, G P S 正在成为观测地壳运动、 大陆形变、 研究地球动 力学、 地震预测与大气监测等一系列地球科学相关 研究不可缺少、 有发展前途的新技术。 G P S系统应 用于现代应力场、 应变场研究, 推动了现代活动断层 及地壳形变描述, 使现代区域构造研究从过去定性 为主、 少量点线地面地质观察为主的研究走向全空 间、 长期、 实时的定量化描述和建模。基于 G P S的 研究, 中国大陆的活动构造研究已进入定量化阶段 ( 邓起东等, 2 0 0 2 ) 。 中国大陆岩石圈新生代和现代构造变形的最显 著特征之一是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十分发育。它将中 国大陆切割成为不同级别的活动地块( 邓起东等, 2 0 0 2 ) , 活动 地 块 边 界 构 造 活 动 强 烈, 内部相对稳 定, 绝大多数强烈地震都发生在地块边界的活动构 造带上。G P S 揭示的运动场清晰地表现了现今中国 大陆以活动地块为单 元 的 分 块 运 动 特 征 ( 张培震 等, 2 0 0 5 ) 。中国大陆的现今构造变形既有刚性地 块的运动, 如塔里木、 鄂尔多斯、 华南等地块; 又有非 刚性的连续变形, 如青藏高原和天山 ( 张培震等, 2 0 0 5 ) , 可能与大陆岩石圈的结构和性质有关, 可以 用耦合的地块运动和连续变形模式来描述( 张培震 2 0 0 5 ) 。张培震等( 2 0 1 3 ) 的研究表明, 活动地块 等, 的运动和变形是“ 陆内变形” 的重要方式之一。而 受活动地块的运动和变形制约的地震活动表现为西 强东弱、 动静交替和分块成带的特征。 1 . 2 岩石与地质体形变研究
1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 0 0 0 1 1 ; 2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 0 0 0 8 3
内容提要:构造地质学堪称“ 地质学中的哲学” 。可分为中小尺度的“ 狭义” 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近年 来, 中小尺度的“ 狭义” 构造地质学研究已不局限于单个构造的几何学、 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而是表现为: ① 广度 上, 区域构造分析正在与年代学、 三维反射地震、 G P S 观测等技术相结合, 实现构造事件和过程的定量化厘定、 盆地构 造的数字化描述、 地壳形变的全空间长期实时监测; 发展构造建模( 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 技术; 应用地球物理的成 果丰富构造变形研究的实例; 探寻构造变形的流变学机理, 并从若干研究点上认识深部地壳的构成、 韧性 ② 深度上, 变形带及相关构造作用的过程和效应。大地构造学研究正在新的知识体系和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推动下深入到地 幔范围以及大陆构造领域。认识板块构造作用下壳幔物质的循环过程, 追溯大陆构造分裂与拼合的演化历史, 探索 新的岩石圈—地幔动力学模式和“ 板块” 运动模式。当前的构造地质学具有以技术、 产业和社会需求、 人才为导向的 发展特点。学科的发展要求我们把握新技术、 新资料, 适应经济产业发展和国计民生的需求, 加强年轻一代地质人 才的培养,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 学科发展; 地球科学
1 中小尺度“ 狭义” 构造地质学 的主要进展
中小尺度的构造地质学研究能够提供关于地壳
注: 本文为国家重大专项课题( 编号 2 0 1 1 Z X 0 5 0 0 3 0 0 2 ) 及中石油股份公司科技专项的成果。 收稿日期: 2 0 1 4 0 2 2 5; 改回日期: 2 0 1 4 0 4 0 2 。责任编辑: 章雨旭。 1 9 4 8年生。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构造地质、 石油地质综合研究与油气勘探管理。 E m a i l :J i a c z @p e t r o c h i n a . 作者简介: 贾承造, 男, c o m . c n 。
7 1 0
地 质 论 评
2 0 1 4年
岩石的应变环境、 各种岩石的力学行为、 各种构造之 间的内在联系、 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制等方面的重 要信息, 是构造地质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 宋 鸿林, 2 0 0 1 ) 。近年来的进展非常醒目, 研究已不局 限于分析单个构造的几何学、 运动学及动力学, 与年 代学、 三维反射地震、 G P S测量等技术相结合, 定量 化、 数字化、 多参数、 多时空维度和多层次体系的区 域构造地质研究, 岩石与地质体形变分析和高温压 条件下的流变学机理研究正在开展。 1 . 1 区域构造地质研究 1 . 1 . 1 与定年技术的结合 时间和空间是构造地质分析必不可少的两方面 重要内容。对地质事件( 时间) 和地质过程的有效 约束依赖于定年技术。随着古地磁年代学、 同位素 年代学、 热年代学等定年技术的进步和质谱仪精度 的提高, 各级时间和热尺度的定年方法( 如: R e O s 、 U T h P b 、 A r A r 、 F T 、 U —T h / H e 、 宇宙成因核素等) 被 广泛用于构造事件和构造过程的厘定。近 2 0年来, 大量定量年龄数据的获得, 极大地丰富了古板块重 建、 古碰撞造山事件和旋回、 盆地物源分析、 构造地 貌演化等研究内容。抬升速率、 剥蚀速率、 盆地沉降 速率等构造参数也逐步精细化。 构造地质学与定年技术的广泛结合已使得盆山 构造及盆山关系的研究进入半定量—定量化, 使得 研究者对构造事件、 过程和动力学的认识从相对尺 度逐步跨越到了绝对尺度。 1 . 1 . 2 与三维反射地震技术的结合 2 0世纪 9 0年代 以 来, 随 着 勘 探 地 震 采 集、 处 理、 解释技术的发展, 以及三维高分辨率地震、 三维 叠前深度偏移、 三维可视化解释、 高密度地震、 多波 地震、 四维地震监测等一大批新技术在工业领域的 涌现和应用, 为构造地质学科的技术发展注入了新 的活力。三维反射地震技术的进步和大面积使用使 得含油气沉积盆地分析走向数字盆地, 盆地构造沉 积研究实现全盆地定量化、 数字化描述和建模, 从点 参数描述进入场参数描述阶段。 三维反射地震技术是当前广泛应用于能源、 环 境、 固体矿产等领域的主要勘探技术。具有大动态、 多记录、 多分量、 全方位、 小面元数据体、 以及高覆 盖、 高精度、 高密度采集的技术特点。与二维地震勘 探相比, 三维空间的体数据提高了地震剖面纵横向 分辨率, 可实现精细的地层构造形态、 断层识别和刻 画等。 目前, 三维反射地震资料的应用已在断层系统
第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