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进入换挡区

合集下载

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

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

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作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等重大决策。

总书记的一系列重大判断、深远谋划,不断解决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办”的问题,指引经济建设以高质量发展实现新飞跃。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已经从贫困、落后、封闭的国家,迈向正在现代化的小康国家。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改革开放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世界瞩目中国非凡的成就,但世界上也有不少人对中国的崛起心怀嫉妒。

中国的崛起的确正在改变全球的经济格局,所以有人会有些不舒服。

但是我想,谁也阻挡不了中国前进的步伐。

一、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处于合理区间中尽管当前经济运行仍处于合理区间,结构调整稳中有进,但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短期困难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仍存在下行压力。

主要表现在: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出口压力不断增大;国内市场需求动力依然偏弱,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连续多月同比下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房地产市场降温明显,相关领域投资和消费增速回落,进一步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金融风险。

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就业是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就业稳定是经济稳定的重要体现。

近两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小幅减少,同时快速发展的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增强,加上积极就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超过 700 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 70%;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同比增长 1.8%,增加 307 万人。

这与多数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

今年上半年,主要食品供应较为充足,消费品市场供求大体平衡,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基本稳定。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3%,各个月份基本上是在 1.8% 和2.5% 之间平稳运行,远低于全年物价总水平调控目标。

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仍然较高,南非、巴西、印度、俄罗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都在 5% 以上。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经济增速的放缓,并没有影响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前三季度,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8527 元,同比名义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9.7%。

经济增速换档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_胡乃武

经济增速换档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_胡乃武

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经济增速换档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胡迺武,范炳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北京100040)作者简介:胡迺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范炳龙,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工程师、经济学博士。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增长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既是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又是经济增长质量的换挡。

经济增速换档期中国经济能够实现年均7% 8%中高速增长有五大依据,经济增速换档期三大产业结构调整有其要点,政府和市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发挥其各自作用。

关键词:经济增速换档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85(2014)10-0001-03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内生产要素配置变化的影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新常态”表现为三点:一是内外部红利不断衰退,经济增速从高增长向中高增长换挡。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成为常态,从结构失衡到结构再平衡过程。

三是宏观经济政策从总量宽松、粗放刺激转向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微刺激”阶段。

当前,更应根据经济“新常态”的形势,面对经济增速换挡期的现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一、经济增速换档期的中国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增速进入换档期,即从1978 2011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的高速增长期换档至2012年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的7% 8%的中高速增长期。

这种经济增长速度换档符合我国工业化中期阶段三次产业演进规律。

同时,中国经济在经济增速换挡期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是有充分根据的,主要有:一是21世纪前20年,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世界和平发展的主题与多极化的推进,为我国提供了较为安定的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国际产业转移的加快及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国内统一的市场逐渐形成,巨大的内部需求市场逐渐打开。

如何理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如何理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如何理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者:来源:《共产党员·下》2017年第11期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针对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部分年份增长速度达到两位数以上,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同期增长表现中名列前茅。

我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也迅速由不到2.7%提高到目前的近15%。

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形成了有效激励市场主体和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体制机制,使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储蓄率相对较高的要素“红利”和改革“红利”,可以通过国内投资消费和国际市场需求的持续拉动,得到充分发挥。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的外部市场环境和国内要素条件开始发生变化,经济发展开始进入新常态。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持续低迷。

2008年至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由前10年的年均4.13%下降为2.85%,全球贸易增速由年均11%大幅下降为-0.21%,外部需求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弱化。

二是我国进入劳动年龄人口下降阶段,老龄化程度持续提高,过去3年平均每年净减少劳动年龄人口100万左右,劳动力供求关系出现变化,工资水平在过去10年年均上涨12%左右,与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之间的差距迅速缩小,制造业成本优势逐渐减弱。

三是更多發展中新兴经济体加快工业化步伐,利用其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吸纳制造业投资,加入了世界市场的竞争。

四是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市场的需求结构升级加快,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高端制造品和高质量服务的需求更加突出,但国内供给侧还不能很好满足需求结构的这一变化,导致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需求、高端制造品需求、高品质服务需求等高端需求,外溢到海外市场。

上述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使得我国原有的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外需拉动、规模扩张的增长模式,受到越来越明显的制约。

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风险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

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风险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

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 4.5%以内,进出口回稳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6.5%-7%,考虑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考虑了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

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有6.5%-7%的增速就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困难更多更大、挑战更为严峻,我们要做打硬仗的充分准备。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国际贸易增长低迷,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不定,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对我国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

从国内看,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风险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但困难和挑战并不可怕。

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没有过不去的坎。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物质基础雄厚,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改革开放不断注入新动力,创新宏观调控积累了丰富经验。

特别是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人民勤劳智慧。

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就一定能够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024年天津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2024年天津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2024年天津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为庆祝中法建交()周年,文化和旅游部、法国驻华使馆1月4日共同发布中法文化旅游年系列活动。

A.70B.60C.75D.80【答案】:B2.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了解到,我国"()"卫星成功地记录了第25太阳活动周截至目前最大的耀斑。

这是一个X5.0级耀斑,出现在北京时间2024年1月1日。

A.羲和号B.力牧一号C.蚩尤一号D.夸父一号【答案】:D3.2024年5月16日,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甬舟铁路()海底隧道开始盾构掘进。

A.宁塘B.舟山C.金塘D.周塘【答案】:C4.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提出,为深入推进农村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更好满足农村群众出行、货运物流、寄递服务需求,我国将推广农村客运车辆代运邮件快件。

A.《关于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客货邮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B.《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C.《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客邮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1/ 15D.《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客货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答案】:B5.2024年春运出行总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春运前33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到72.04亿人次,同比()。

A.增长10.28%B.增长9.6%C.增长10.6%D.增长10.3%【答案】:C6.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是一种()。

A.唯心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答案】:C7.公文主题也被称为公文主旨,是公文的灵魂和统帅,是制发者所要表达的基本观点和()A.意图或主张B.客观事实C.法规观念D.政策观念【答案】:A8.目前随着国际市场扩张放慢和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我国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不仅钢铁,水泥,石化,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而且风电设备,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领域也面临较大的产能过剩压力。

当前面临的产业升级与结构性调整

当前面临的产业升级与结构性调整

当前面临的产业升级与结构性调整经济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生命体,产业升级和结构性调整是其不可避免的属性。

当下,中国经济虽然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仍面临着产业升级和结构性调整的挑战。

本文将从三个角度来探讨当前面临的产业升级和结构性调整的情况及对策建议。

一、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首先,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贸易战、疫情等多种因素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各国加大了对本国经济的保护和抵御风险的力度,导致全球经贸环境更趋复杂和不稳定。

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目前正面临着换挡升级和低速增长的挑战。

去年,全国GDP增速为6.6%,是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二、传统产业结构调整传统行业的升级换代是推动整个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中国以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制造业起家,如今已经成为全球工业制造业大国。

然而,制造业的结构性升级是必然趋势,这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原因。

当前,工业产业链分化加剧,外部国际市场竞争加强,发展制造业强基础、强质量、强品牌的新型产业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互联网+产业化正在成为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路径。

通过互联网技术嵌入产业链,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和交流,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依托线上线下渠道整合,实现销售、生产、管理的智能化连通。

同时,科技创新也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的另外一个途径。

在以往的制造业中,生产模式过于单一,缺乏变通和创新,导致价格竞争过于激烈,盈利率降低,现在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实现高效低耗的生产方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三、新兴产业的崛起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升级的重要选择,AI、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创新领域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新动力。

这些领域充满了机遇,对于传统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和优化升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技术和应用效果上看,新兴产业的标志性技术、标准、平台、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具备定型且重要的商业价值,进入规模化落地和产业化应用的环节逐渐成熟。

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2013~2014)

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2013~2014)

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学生姓名:欧生乐班级:0831106学号:2011214349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指导教师:叶高生在2013年,我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环境,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并且实现了在波动中平稳增长,全年增长速度达到了7.7%。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在增长阶段转换背景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之年。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有效引导市场预期,经济运行企稳向好,开始出现向发展新常态转变的积极迹象。

但受结构性问题制约,当前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预计全年GDP增长7.6%左右。

今年我国经济增长将进入换挡期,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相对稳健的步伐,并且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我国经济将继续稳中求进,继续保持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居民消费持续增长,并继续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改革领域,加快改革步伐。

在实施“双稳健”财政、货币政策的同时,坚持稳中求进、以稳促进的思路,努力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经济运行向新常态平稳过渡。

二、中国2013年经济分析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略有降低,但企业赢利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

工业增速继续下探,但服务业发展动能逐渐增强。

制造业投资陷入全面深度调整,但是消费触底后开始稳步回升。

物价水平总体保持平稳,结构性通胀并未被有效遏制。

一般贸易恢复弱势增长,加工贸易趋势性衰落特征更加突出。

(一)回升基础尚不稳固首先,重工业回升持续性不强。

受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前期持续回升的拉动,煤炭和黑色金属采选、钢铁、电力、铁路制造等重工业增速反弹。

但是,房地产投资有所回落,CRB综合指数和工业原料指数走低。

其次,本次回升未引发库存积极调整。

第三,工业企业利润集中在少数几个行业,工业上下游行业间尚未形成良性联动的局面。

(二)结构性矛盾的制约依然突出资金配置扭曲,价格高企。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
我国经济发展告别旧格局,进入新常态,那么,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包括哪些特征呢?
首先,增长速度的新常态,即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这是由潜在增长率的换挡决定的,也是由中国经济总需求结构变化所决定的。经济增长的目的从旧常态扭曲的"为生产而生产"切实转向"为普罗大众消费而生产".实行这一转变,要求从单纯强调做大蛋糕到"做大"与"分好"蛋糕并举,改善居民、企业与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关系。
总之,新常态是在中国通过高信贷、高货币投放而维持的高储蓄-高投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人口结构变动、全球经济再平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பைடு நூலகம்起的大背景下,对中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期的较为冷静的新认识。表明政府对宏观经济调控更多受到理性的约束。但在新常态下,宏观经济政策仍然要服务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四,宏观经济政策的新常态,将宏观政策的"稳"与微观政策的"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所谓"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即是要保持政策定力,"少折腾"甚至"不折腾",从总量宽松、粗放刺激转向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宏观审慎政策,这决定了货币政策在未来一段时期均可能具有"点、面"结合且"以点带面"的特点。
第五,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深化乃至最终基本实现市场化的总体水平。
其次,增长的主要力量,将转向主要依靠转型升级、生产率提升的创新驱动型增长,即增长主要源于供给面的积极变化,而非人为需求拉动的增长。
第三,增长与资源配置机制的市场化,不仅要求推动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放松对经济主体的市场准入限制,实行更加严格、公平、公开透明的产权和市场参与者的司法保护,而且要求适当降低政府所得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同时,人口老龄化对安全性、收益相对稳定的资产需求上升,完善货币政策机制要求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这三方面因素意味着,未来政府债券总量可能会明显上升,国债期限结构也会更加多元化。

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经济新常态

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经济新常态

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经济新常态作者:于菲菲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6年第1期于菲菲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6)01-0001-03一、经济增速换挡期: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速的常态是高速增长,1978年-2011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87%左右的高速增长,可以说,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中国奇迹”。

但经济增速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不会持续高速增长。

2012年和2013年我国经济增速都下降为7.7%,2014年为7.4%,2015年上半年是7%。

所以,目前经济增速正在“换挡”到7%至8%的中高速增长区间。

经济增速换挡的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决定。

高增长经济体经历一段时期的高速增长之后显著减速,这是世界性普遍规律。

第二,中央主动换挡调速。

第三,发展红利明显衰退。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超常增长,突出的表现为两大红利驱动。

从供给看,内部的人口红利带来了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推升了潜在经济增速。

从需求看,外部的全球化红利带来了出口爆炸式增长,奠定了外向型增长模式的基础。

但现在这两大红利正在加速衰退,甚至变成拖累,这必然导致中国经济从高速向中高速换挡。

当然,在经济换挡的过程中,GDP不再是惟一的考核指标,但不唯GDP并不是不要GDP,而是在保持合理增速的同时来实现经济质的增长,质的提高则需要下大力气进行结构调整。

二、结构调整阵痛期:结构调整从结构失衡到优化再平衡结构调整,本质上是资源要素的重新整合利用,资产重组调整再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是旧平衡被打破和新平衡重建的过程。

(一)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导向以服务业为主导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是结构调整的主要着力点。

过去我国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发展很快。

从1990年以来,工业占GDP的比重一直维持在40%以上。

但金融危机之后,工业占比加速下滑,去年只有35.82%,而服务业占比在半被动、半主动之间被提升了。

中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

中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

3 0 年曾经反复 出现的 “ 周期 性下降” ( 下降后
还会反弹到原来 的高度 ),还是 向新的增 长阶 段转换 的 “ 趋势性下降” ( 下 ,则意味着经 济增速在 “ 换挡” ,即从高速增长阶段 向中高
速增长 阶段或 中速增长 阶段换 。这是一个重 大的判断 ,将对 当前和未来 的 [ } , 国经济社会发 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讨论 。
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一是市场需求增速下降 ,对
企业和产业发展带来挑战。在经济增速下降的情 况下 ,内需增长的速度也会相应下降。二是产能 过剩凸显 ,面临经济结构调整 的阵痛。很多行业 的产能是按经济高速增长时的需求设计的,随着
麟 焦
中国经 济 进 入 增 长
1 9 7 8 年以来 ,中国连续 3 0 多年保持 了年均
9 . 8 %左右 的高速增长 ,创造 了世界史上经济长 时间高速增长 的奇迹 。但2 0 1 0  ̄ 以来 ,中同经 济增速 已连续 3 年下 降 ,从2 0 1 0 1 F 的1 0 . 4 %,下 降到2 0 1 1 年的9 . 2 %、2 0 1 2 年 的7 . 8 %、2 0 1 3 年 的 7 . 7 %,且还处在探底 的过程 中。这究竟是像前
再下降到2 0 0 9 年的9 . 2 %,再上升到2 0 1 O 年的1 0 . 4 % , 再下降到2 0 1 3 年的7 . 7 %。不难看 出,1 9 8 0 年以来, 中国经济已经历过6 次下降。从下降的时间长度
来看 ,2 0 1 0 年以来的下降已持续3 年 ,远 比不上 1 9 9 2 ~ 1 9 9 9 年那次持续7 年的下降 ,1 9 8 7 ~ 1 9 9 0 年
蠢 . 等
再往前 的高点是2 0 0 7 年 的1 4 . 2 %,若从2 0 0 7 年那 次高点算下来 ,剔 除2 0 1 0 年 的特殊情况 ,则这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八大新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八大新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八大新挑战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李佐军一国特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总是在各种机遇和挑战中前行的。

抓住机遇很重要,应对挑战同样很重要。

认清挑战是应对挑战的前提,其实挑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挑战在哪里,稀里糊涂地倒在挑战中。

认清了挑战后,就有可能应对好挑战,因为过去的历史反复证明,我们就是在应对一个一个挑战中不断前行的。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已进入到经济增速换挡、经济结构转型、提质增效升级的新时期,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也在重组,人口、资源、环境、技术等都在发生重大变化,开始遇到如下许多新挑战。

挑战一:国际环境变化带来挑战。

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增多;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推进“再工业化”、“再制造业化”,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了正面的竞争;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美元开始进入升值周期,加息预期升温,导致国际资本市场、汇率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出现动荡,中国热钱面临外流的压力,对国内本已紧张的资金链构成了威胁。

从国际政治格局来看,在中国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戒心增加,部分领域的国际环境在恶化;随着美国开始重返亚太,推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周边国家与中国的摩擦不断增加。

所有这些国际环境的变化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挑战。

挑战二: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带来挑战。

在持续三十多年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后,“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经济高速增长难以为继。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我国老年赡养比从1999年的10.2%上升到2010年的11.9%。

2011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9.1%,老年赡养比上升到12.25%。

2012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到9.4%,2014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0.1%,首次突破10%。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等7则来源:《求是》期号:2013/08 作者:曾培炎等曾培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同时,中国经济社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主要特征有:第一,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

由于基数的增大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型,在国际国内各种因素影响下,今后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可能不会成为常态。

但是,中国还处在经济发展成长期,城镇化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准提高,将释放出巨大而持续的投资消费需求;每年约一千万农民进城,能够弥补适龄劳动人口下降的影响;教育水平和新增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将形成新的人力资本红利。

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7%—8%的水平上是完全可能的。

第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

目前,中国经济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四个方面存在不平衡。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能够顺利实现转型,形成新的经济竞争力,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决定未来新兴大国的走势。

第三,社会发展进入“矛盾凸显期”。

从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经验来看,一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时期,往往也是社会各种矛盾显现的时期。

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不但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给社会稳定造成极大危害,也势必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

第四,改革进入“攻坚期”。

三十多年来,不断深化改革,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但近些年来,改革已到深水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臹慧,坚决破除一切妨害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臸机臸弊端,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选准突破口,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瞭望》2013年第11期)易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首先,中国经济升级版是速度和质量的紧密结合体。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必须做到对“稳”和“进”两方面“度”的精确把握。

一方面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防范通货膨胀、控臸潜在的各种风险,另一方面要聚焦于稳中求进,在稳住“量”的同时,尽力实现“质”的提升。

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与机遇

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与机遇

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与机遇
1、要认清形势。

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恢复期,形势错综复杂,充满变数,经济增长维持在较低水平,改变疲软现状尚需时日。

从国内来看,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深化改革的号角,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国内经济也将进入新的“拐点阶段”,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

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剧;输入和输出两种通胀并存,物价涨势过快,消费乏力,经济“滞胀”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发展成本上升。

十三五是哪几年到哪几年

十三五是哪几年到哪几年

“十三五”时期是指2016-2020年,是全面落实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期,是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的攻坚期,是落实全面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这一时期,我国将全面深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各项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重大方略;继续深化对外经济开放,更广泛地参与国际治理;继续巩固和深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绿色增长、创新增长、包容式增长的轨道上;不断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推动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的不断优化,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协调发展、公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道路上。

“十三五”经济发展目标:总体来看,“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初步进入“新常态”的发展模式,是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夯实期”。

承接这一经济发展态势,“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的发展轨道:经济增长中高速“相对稳定期”;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度调整期”;以创新驱动、绿色驱动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新增长点培育期”;收入分配的“显著优化期”。

以人口布局、经济发展和资环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格局的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建设期和基础夯实期”;以高效、包容、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升级期”;以创造价值为核心的“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综合战略,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升值期”;以及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升级期”。

主要的经济发展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经济中高增长和宏观经济稳定。

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7%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人均GDP水平逐步接近高收入国家,进入较高收入富裕型社会阶段。

2、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大力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工业化基本实现,工业结构明显优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服务业就业占总就业比重、服务贸易占总贸易比重也相应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中国预计从2024年开始进入高收入阶段

中国预计从2024年开始进入高收入阶段

中国预计从2024年开始进入高收入阶段人民日报刊文称,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六七年后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并无悬念。

文章认为,只要政治上不出现颠覆性错误,经济上不出现毁灭性打击,制度上不出现断层式波动,届时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

综合来看,再用六七年时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并无太大悬念。

问题的关键是,进入高收入阶段以后,我国同欧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必须着眼长远,在现阶段就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重塑增长动力源,使我国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后依然保持强劲发展动力,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经济长期趋势如何?在走出中等收入阶段前后如何保持强劲增长动力?总结我国实践经验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的经验,可以得出一些启示。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及其发展经验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最早走上工业化道路,近代以来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后来者提供借鉴。

二战以后,先后又有一些经济体成功走出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

首先是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几个小型经济体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起飞,到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纷纷进入高收入阶段。

然后是中东欧转型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南美大陆的“优等生”,进入本世纪以来先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是南美一些国家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元年。

智利和乌拉圭在这一年成功跨越二战后南美国家集体陷入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中等收入陷阱”,成为率先进入高收入行列的南美国家。

先后发展起来的这些经济体,它们保持较高发展水平或进入高收入阶段的历史条件不同、发展道路不同、经验各有千秋,总的来说可归纳出三条主要经验:第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泉,技术进步的推动和创新活力的激发使这些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达到发展巅峰;虽然后来经历了经济波动和危机,但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作者:李锋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5年第21期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现象和自然过程。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方式和目标都将加速转变,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根据新的约束条件选择适当的发展战略,加快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基本内涵准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是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前提。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核心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宁可主动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也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长远发展问题,把提高增长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第一位。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基本内涵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

(一)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我国过去30多年经济发展的动力,在需求结构上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在产业结构上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在要素投入上主要依靠增加物质和资源消耗。

中国经济新常态立足于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动力,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看,经济发展动力将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都将出现新增长点,并叠加起来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消费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公共服务、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中国经济目前已经到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曾经让我们受益多年的以要素驱动为主的传统发展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同时,要素成本优势弱化、产业被低端循环锁定、企业创新动力不足,这些新的不利因素迫切需要我国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国经济新常态将改变经济发展对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过度依赖,转向更多依靠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创新驱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形成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新方式。

(三)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转向存量调整和增量做优制造业智能化、服务业高端化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经济发展的十大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十大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十大趋势过去10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让世界瞩目,而未来10年中国经济还会创造奇迹吗?看看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十大趋势吧。

趋势一: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解读:从国内来看,随着计划生育的冲击加速显现,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这不仅会拉低储蓄率,推高劳动力成本,而且会影响作为中国经济主要动力来源的引擎——房地产业。

从国际来看,金融危机以后,外需和外资在逐步减少,或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影响。

趋势二:宏观政策思路从西医疗法转向中医疗法解读:过去10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思路类似于西医疗法,一生病就要吃止疼药、打抗生素,见效速度快,但治标不治本,有时会留下后遗症。

未来10年政府将采取一种全新的中医疗法,休养生息、增强身体的免疫机能,凭借自身力量克服病痛,消除病根,“宁可主动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也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长远发展问题”。

趋势三:从工业大国转向服务业强国解读:工业部门的产能过剩与服务业部门的供给不足是目前产业结构的核心矛盾。

为此,中央一方面将“以伤筋动骨的决心和代价”坚定化解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加速开放以民营医院、民营银行为代表的服务业部门,扩大供给。

趋势四:从区域各自为战到协同作战,打造一弓双箭格局解读:打破过去的“一亩三分地”思维,顶层设计、协同发展,逐步实现“一弓双箭”的战略布局。

“一弓”指贯穿东部一线的东北老工业振兴基地、京津冀经济圈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双箭”指横贯中西部地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

趋势五:从“吹泡沫”到“挤水分”,经济发展质量提高解读:一是投资挤水分,将投资从产能过剩领域挤掉;二是消费挤水分,“八项规定”、反腐运动将铺张浪费的消费“水分”挤出;三是出口挤水分,从外管局20号文开始,虚假贸易的水分被大幅挤出。

趋势六:财政政策从“挖坑放水”到“开渠引水”解读:“开渠”总体思路是“开正门,堵歪门”。

“开正门”,适度扩大地方政府举债权限,同时搭建平台和渠道,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建设和服务。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果,年均增长率高达9.6%。

然而,快速增长背后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显著,如资源环境压力、收入分配不均、产业结构单一、金融风险等。

因此,正以一种更为注重质量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成为了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向之一。

本文从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两个层面来分析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问题。

时序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呈现“换挡加速”的时序变化。

首先,从简单的速度慢慢转向速度与质量兼备。

198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增长虽然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推动,但增长模式依然是基于规模致胜型的经济体系,忽视了质量的重要性。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逐渐意识到了良好的经济增长质量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加大了质量改善力度。

2010年后,随着国内外各方面的因素变得更加复杂,中国已经开始更加注重经济转型和质量升级,在成为世界经济领导者的过程中,也必须拥有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其次,从资源投入式慢慢转向创新驱动式。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长期依赖资源投入式增长模式,即加大对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等领域的投资,以实现“拼硬实力”。

到了21世纪,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同领域的资源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物质资源,转向形态更加丰富的知识经济时代,这就需要创新到位,才能更好地支撑经济发展。

最后,从单一的产业经济快速增长,转向多层次产业体系的协同发展。

在中国经济发展早期,单一产业在促进了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问题,如产能过剩、新兴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等。

为此,中国通过提高科技含量,扩大服务业比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从而促进各行各业的良性竞争,达成多层级产业体系的协同发展。

地区差异虽然中国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果,但地区发展仍然存在差异。

对于地区差异,包括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等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地区差异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质量,对于这些差距的消除,需要不断加强全国一体化的推进力度。

“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潜在增速测算

“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潜在增速测算

“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潜在增速测算作者:刘哲希陈彦斌来源:《改革》2020年第10期摘要:“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需要保持一定的速度,这样才能既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又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基于生产函数法测算发现,由于“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将处于资本和劳动等“老动力”减弱而TFP和人力资本等“新动力”不足的过渡期,基准情形下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将下降至5.1%左右。

考虑到外部环境、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经济与金融风险三大主要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潜在增速有可能进一步下滑,对此需要高度警惕。

结合本文的测算结果,预计中国将在2023年前后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值,但这不能简单地等价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还面临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壮大中等收入群体等重要挑战。

为此,中国应采取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以加快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一系列举措,从而保证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扎实基础。

关键词:经济增长;潜在增速;中等收入陷阱;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2020)10-0033-17“十四五”时期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使命。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新起点,“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开始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虽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是广泛的,但不可忽视的是,经济体量的较快增长与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是一个国家迈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刘伟、陈彦斌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以及迈向发达经济体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后认为,中国要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在2020—2035年至少完成人均实际GDP水平翻一番的任务,年均GDP实际增速达到4.8%左右[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佐军:中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李佐军
发布时间:2014-04-25
1978年以来,中国连续三十多年保持了年均9.8%左右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史上经济长时间高速增长的奇迹。

但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已连续三年下降,从2010年的10.4%,下降到2011
年的9.2%、2012年的7.8%、2013年的7.7%,且还处在探底的过程中。

这究竟是像前三十年曾经反复出现的“周期性下降”(下降后还会反弹到原来的高度),还是向新的增长阶段转换的“趋势性下降”(下降后不能反弹到原来的高度)?若是趋势性下降,则意味着经济增速在“换挡”,即从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高速增长阶段或中速增长阶段换挡。

这是一个重大的判断,将对当前和未来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讨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2013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10%左右高增长以后,潜在增长率将会下降,进入一个中速增长阶段。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我国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经济下行压力依旧较大”。

中国经济是否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若单从过去三十多年GDP增速数据变化规律来看,则目前还难以做出断然的结论。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增长历程,经济一直在波动中前行,表现如下:GDP增速从1980年的7.8%,下降到1981年的5.2%,再上升到1984年的15.2%,再下降到1986年的8.8%,再上升到1987年的11.6%,再下降到1990年的3.8%,再上升到1992年的14.2%,再下降到1999年的7.1%,再上升到2007年的14.2%,再下降到2009年的9.2%,再上升到2010年的10.4%,再下降到2013年的7.7%。

不难看出,1980年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历过6次下降。

从下降的时间长度来看,2010年以来的这次下降已持续3年,远比不上1992-1999年那次持续7年的下降,1987-1990年那次下降也持续了3年;从下降的幅度来看,2010年以来的这次下降幅度仅2.7个百分点,1992-1999年下降幅度达7.1个百分点,1987-1990年下降幅度高达7.8个百分点。

可见,这次下降持续时间并非最长,下降幅度并非最大。

但是,若考虑到这次下降还在进行中,考虑到2010年的高点是由刺激政策刺激出来的,再往前的高点是2007年的14.2%,若从2007年那次高点算下来,剔除2010年的特殊情况,则这次下降也持续了5年以上。

再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则做出中国经济已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的判断,是有较充分的依据的。

首先,从国际经验来看,中国已进入到增速换挡的敏感期。

据刘世锦等人的研究,成功转型的经济体经过高速增长以后均会出现增速回落。

“日本、韩国等成功转型的经济体在经历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以后,人均GDP达到11000国际元(购买力评价指标),无一例外出现了增长速度的回落,降幅是30%-40%。

中国按照相同口径计算人均收入,将在2013年也会达到一万国际元左右,这在逻辑上已经非常接近一个增长速度转折的时点”。

“最近两年是增长的转换期,潜在增长率大概是在7%-8%之间,最终可能会稳定在6%-7%之间”。

同时,拉美国家和类拉美东南亚国家、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以及欧洲的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诸国,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经历过明显的经济增速下台阶过程。

其次,从经济增长的需求边动力来看,出口、投资和消费“三驾马车”面临越来越多新的约束。

在国际经济危机、人民币汇率多年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出口已由原来的年增长20%左右下降到年增长8%左右。

由于产能过剩还需要时间消化,要素成本还将上升,发达国家对低附加值产品需求增速下降等,今后的出口再回到以前那种高速增长的局面已非常困难。

制造业投资受产能过剩和投资利润率偏低制约,房地产投资受空置房较多和房价下行压力加大制约,基础设施投资受土地财政式微、地方债务风险加大、新干部考核制度制约,总之投资增速也难以回复到以前动辄增长20%以上
的状态。

消费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变量,也受制于收入分配制度和福利保障制度等改革的推进情况。

再次,从经济增长的供给边动力来看,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虽空间很大,但也难以支撑出过去三十多年那样的高增长了。

改革开放还有较大的红利,但容易改的已改得差不多了,留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今后改革的阻力和难度不可小视。

工业化开始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后半场,城镇化已进入加速阶段的下半阶段,粗放大发展的时期已经过去,在提高质量阶段难以释放出以前那么多的结构生产力了。

另外,中国经济增长基数已较大,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自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国际环境有所恶化,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商品倾销等此起彼伏,这种情况今后还可能持续。

这也制约着今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意味着我们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一是市场需求增速下降,对企业和产业发展带来挑战。

在经济增速下降的情况下,内需增长的速度也会相应下降。

二是产能过剩凸显,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

很多行业的产能是按经济高速增长时的需求设计的,随着经济增速和需求增速下降,产能过剩就会凸显。

淘汰过剩产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三是财政金融风险有待释放和化解,此过程会有阵痛。

经济在连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泡沫,形成了一定的财政金融风险,在增长速度换挡期风险会凸显。

释放和化解风险将伴随着阵痛。

那么该如何应对“增长速度换挡期”的挑战?首先,必须正视经济增速换挡的新现实,降低经济增长预期,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

其次,要采取正确的策略,平稳度过换挡期。

最重要的是要顺应经济增速的换挡,在释放风险的过程中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

最后,要从“三大发动机”上寻找新出路。

全面推进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稳妥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施创新驱动,培育可持续的竞争力。

《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04月2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