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改革

合集下载

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改革

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改革
的 改 革
2 世纪是经济全球化 、 l 经济信息化和高科技 化的世纪 , 企 业面临 的经营环境发 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 企业 的经营 目标 、 经营理念也在发 生着深刻的变化 , 为了在竞 争中求生存 , 业 企
做 出的价值判断 。业绩评价 是为企业 更好 的进行经营管理服
务 的,对企业 的经 营具有 指导 作用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 的好 坏 ,直接关 系着 企业 的生存 与发展。 自从 2 纪 9 O世 O年代 以 来, 由于经济全球化 和世界一体化 的发 展 , 国的经济无论 是 我 在生产结构 、劳动结构还是经营环境等方面都发生 了深刻 的 变化 , 种变化打破 了传统 的企 业管理模 式 , 以 , 这 所 与之相 适 应, 企业经营业绩方法也应该进行相应 的变革。
是企业 过去发生的经济事项 , 以 , 所 由此计算 出的财务指标 不
町避 免 地 具 有 一 定 的局 限性 。业 绩 评 价 的 目的是 根 据 企 业 的

我 国企 业 经营 业绩 评价 理论 与 方法 的简 要 回

Hale Waihona Puke 业绩评估 结果对企业进行定位 ,并使企业从 中总结经 验和教 训, 为今后 的管 理指 明方向 , 是 , 但 传统 的评价 活动是 属于企 业的事后管理 , 企业 也主要依据此信息对管理者实行奖惩 , 在 这样的业绩评价活动下 , 企业只会产生短期行为 , 企业未来 对
( 东 经 济 学 院 , 东 济 南 20 1 ) 山 山 50 4
【 摘 要】 文章 简要回顾 了我国企 业经营业绩评价方法的发展历程 , 并从发展过程 中总结 出几点启示, 最后 阐述 了我 国企业经
营 业 绩 评 价 理 论 与 方 法 的 改 革趋 势。

浅谈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创新

浅谈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创新

进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平台,合作基地 产学 评价 指标 .国际上和我 国国内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以其取代 传统财
研联合体 .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 。尤其要注重运 务评价指 标 . 取得了较 好的效果 。因此 . 积极运用经济增加值指标 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引导企业扩大信 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 的基本原理. 结合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实际. 对传统企业业绩评价 深度 .实现企业信息资源集成 .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 指标进 行创新具有熏要 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4 高度重视科技人才 .


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变迁 及分析
高科技人 才是科技 创新的根本保证 .是核 心技术的创造 者,
拥有者和实践者。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 .在创新核心 的评价方法 . 政府部 门对 国企采用的主要考核方法是指令 性生 产计划的完
这里 有两 方面的含义 :一是没 有制度 创新 .持续 的科 技创 理纳 入到 以效益为核心 的轨道 。在强调经济效益方面 .开始注重 新几乎是不 可能 出现 的 二是没 有制度创 新 .科技创 新既使 已 企业的利润、成本 、产值等价值指标 的考核 .并以企 业利 润的完 经 完成 .也 不可能顺 利地转 化 为经 济效益 和生产 力 ,从 而使科 成决定企业的报酬 和激 励方式 但是 .单纯 的利润指标 .使得企 技创 新失去其 应有 的价值 。反 之 .积极 的制 度创新 不 但 为科 业为完成任期内业 绩 .将大量损 失长期挂在账 目上。 技创 新的完成 提供 了方方面面 的制度保 证和 实现途 径 ,也 为科 技创新亭 业 的健 康 公平 、 利发展创造 了良好的社会 环境 因 有 此 .要强化 知识产权 保护 .落 实按要素 分配 原则 ,切实维 护首 创企 业的利益 ;发展和完善 技术市 场 .推动 新技术 专利 品牌 的转 让 ;推 进金融 改革 ,发展 风险资本 加强对 技术创 新的金

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回顾与展望

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回顾与展望

法 , 上诱导 了国有 企业经 营行 为的短期化 。企 业为完成 业绩 客观 即实现 利润 或上 缴利税 , 将大 量损 失和坏 账长 期挂 账 , 不惜 使得 国有企 业不 良资产 比例 连年 上升 , 营潜亏逐 年扩大 。这种 不健 经
全的考 核方法 是导致 2 O世 纪 8 0年 代后期 绝大 多数 国有企 业包
营 改善 、 平与 退步 情 况 , 持 然后 进行 打分 , 算企 业 经济 效 益 的 计
动态发 展指数 。这 种方法避 免 了单 一指标 的片面 性 , 并解 决了从 总体 上评价 反映 经济效 益 的各方 面 因素 的 问题 。但 这种 方 法也
与 国际会计 准则 的接轨 、 调 、 同到 等效 的发展 过程 。作为财 协 趋
分; 二是 只是简单 地进 行历史对 比 , 易导 致“ 容 鞭打 快牛 ” 的现 象 , 越是基 础差 的企业 越是 容易 得高分 。所 以 , 这种 方法到 2 世 纪 O 8 0年代后 期被 淘汰。 2 O世纪 8 0年代 后期 ,承包 制成 为深 化 国有企 业改 革 的主 要形式 ,但这种 尝试 并没 有解 决国 家作 为所有 者在 充分信 息 条 件 下 , 国有企 业经 营者 的业绩 进行全 面考 核评 价 的问题 , 而 对 反 是企 业 经营者 利用 经营 自主权 不断侵 犯所 有者 的权 益。 为克服 承包 制 的弊端 ,9 8年 国家 统计 局 、 18 国家计 委 、 财政部 和 中 国人
年代 )
( ) 二 产值和 利润 为主的评价 阶段( 0 纪 8 2世 O年代 ) 此阶 段 国有企 业 改 革 经历 了 1 7 — 18 9 9 9 2年 的放 权 让 利 。 1 8- 18 9 3 9 6年的利改税 ,9 6 1 9 年 的承 包经 营责任 制。 18— 9 1 改 革 开放后 的放权 让利 时期 ,国有企 业考 核评价 以产 值 和利 润考

浅议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构建与价值管理模式

浅议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构建与价值管理模式
系构建 与价值管理模 式
淄 博 市烟 草 专 卖 局 ( 司) 李振 寰 公
【 要】 缸 随着国有 企业改革进程 的推进 ,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 业管理层 , 已经达成 了“ 都 国有企业要 创造价值” 的共识 , 而传
统 的 以 利 润 为 导 向 的 业 绩 评 价 机 制 缺 乏 资 本 成 本 意 识 , 以 全 面 反 映 企 业 的 价 值 创 造 能 力 和 成 果 。因此 , 何使 现 行 国 有 企 业 难 如 经 营 业 绩 考 核 从 以 利 润 为 主 的 考 核 上 升 到 以 价 值 管 理 为核 心 的 考核 , 目前 理 论 界 和 各 级 国有 资 产 监 督 管 理 部 门所 面 临 的 重 是
三 、 值 化 管 理 在 国 有 企 业 业 绩 评 价 体 系 中的 延伸 价
1 价 值 化 管 理 , 国 有 企 业实 现 价 值 最 大 化 的 必 由之 路 、 是 价值化管理是将企 业的理念 、 为 、 行 目标 及 各 类 资 源 定 性 定 量 . 成 标 准 加 以 考 核 评 价 , 促 进 企 业 价 值 最 大 化 的 一 种 形 以 管 理 手 段 。 它要 求 企 业 意 志 与 市 场 意 志 有 机 融 汇 , 育 拥 有 自 培 主 知 识 产 权 的产 品 , 进 资 源优 化 配 置 , 现 企 业 低 成 本 、 效 促 实 高 率 运 行 。包 括企 业 决 策 理 念 、 营谋 略 、 理 制 度 、 理 方 式 方 经 管 管 法 、 业 文 化 等 。 既包 含 了企 业 有 形 价 值 , 包 含 了企 业 无 形 企 它 也 价 值 。 一 句话 , 是 要 求企 业 “ 形 资 产 无 限 化 , 形 资 产 显 形 就 有 无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历史沿革探寻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历史沿革探寻
型企业实行 了承包制 ,但这一时期企业上缴税收和上缴利润仍然 是信息使用者对利润质量要求 的一个重要指标 。可理解性 要求企 业提供 的利润信息简 明、易懂 ,能反映企业 的经营成果和盈利状 况, 能为大多数使 用者理解 。
参考文献 :
稳 的增长速度 。经济利益真正流入企业是判断利润质量高低 的标 准 。可 比性是指会计信息在 同一主体不 同时期之间或不 同主体之
其四 , 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 是 “ 信息有用”的前提条件 。使用 者所不能理解 的信息也就无所谓可靠性和有用性 。 因此 , 可理解性

计划经济 : 以总产值指标为 核心的业绩评 价时期
新 中 国 成立 后 , 过 三 年 国 民经 济 的 恢 复 时 期 , 入 大 规模 经 经 进
济建设的 “ 一五”时期 , 这一时期 的企业 财务业绩评价 体系主要由
固定资产产值率 、 定额流动资金 周转天数 、 比产 品成本 降低率 、 可 利润总额完成率 、 销售成本利润率 、 资金利润率等组成 。 95 17 年国 家有关 部门拟定 了 “ 工业企业八项经济技术考核指标 ”, 包括产 品 产量、 品种 、 质量 、 原材料燃 料动力消耗 、 流动资金 、 成本 、 润和劳 利 动生产率 。为简化考核办法 , 有关部门又于 17 年将原有 的八项 99 指标改 为产量 、 质量 、 和供货合 同四项计划考核指标 。考核评 利润 价的方 法是简单地与计划 目标和行业 生产 技术标 准进行对 照 , 这
量、 节约降耗等 “ 实物产量 ” 为对 国营企 业的主要 考核指标 , 作 并 以计划任务作为考核对 比的标准 。而 国营企业 内部业绩评价体 系 也基本上依此确定 。
较 大的波动 。 从企业长期发展看 , 企业应保持稳定 的利润水平和平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李保胜中原石油勘探局第三社区管理中心【摘要】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是与企业管理实践紧密相关的一个课题,也一直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重视,而建立一套富有挑战性和操作性的现代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使之更好地为实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和企业价值服务,是当今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面临的巨大挑战。

【关键词】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企企业经营业绩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各项生产活动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是企业管理当局管理企业的成果。

对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其实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的,通过收集有关企业经营成果的信息,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

其基本功能是通过科学评价企业经营业绩为出资人选择经营者提供依据,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以及向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的依据。

一、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历史回顾和现状改革开放前主要是以实物产量作为业绩评价指标。

由于当时我国的生产体系尚处于创立、完型时期,对产业规模、产业数量的扩张有一个内在的要求,导致当时靠大量的资源投入来满足这种扩张,加之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势必带来对业绩的考核注重实物产量,忽视了对价值和成本的考核。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放权让利的改革,逐步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进而转向注重产值、利润等价值指标的考核。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我国的产业规模、产业数量已大体趋于稳定和完型,这时对经济增长提出的要求更多的是质量,即要求以经济增长质量来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贡献率。

因此,我国的经济工作重心也转移到调整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上来,业绩评价要求淡化产值指标,强调效益指标。

从1992年国家计委等提出的6项考核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到2002年财政部五部委在对《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的基础上颁布实施的《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在短短的十年中,我国国有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共经历了五次变革,进一步规范了国有企业效绩评价体系。

企业绩效评价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企业绩效评价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论文关键词:绩效评价定量指标定性指标战略管理论文摘要:绩效评价是企业改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由于工业化起步阶段、地域分布及所有制结构不同,欧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演变发展路径也各不相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绩效评价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总的趋势是在传统绩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拓展,形成充分体现企业战略管理要求、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知识与智力资本作用的绩效评价体系。

企业绩效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原理,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作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通过经营绩效评价,可以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促进企业改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战略目标。

绩效评价产生的历史十分悠久,自从人类有了生产活动,就产生了绩效评价思想.但真正意义上的绩效评价是随着工业革命后现代公司制企业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而严格意义上的企业绩效评价则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

一、西方企业绩效评价的演变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企业绩效评价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观察性评价、统计性绩效评价、财务性绩效评价、战略性绩效评价。

1、19世纪以前的观察性评价。

19世纪以前,原始的企业组织形式如手工作坊、贸易货栈等业主制逐步被近代企业组织形式-合伙制所代替,并逐渐成为家族企业。

这些企业规模很小,对其进行评价的意义不大,故评价以观察为主. 2、工业革命以后到20世纪初的统计性绩效评价.随着英美等国公司法规制度的建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实现分离。

为了加强资本所有权控制和公司内部控制,加强绩效评价的需要大大增加。

但这一时期的评价指标与财务统计均无必然联系,只是统计性的,如产量、产值等指标. 3、20世纪初至90年代的财务性绩效评价.到了20世纪之初,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已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进一步分离,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进一步被利益相关者所关注,对企业评价的内容进一步深化,新的理论、方法不断涌现。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理论依据探究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理论依据探究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理论依据探究作者:朱圣洁来源:《读天下》2019年第02期摘要: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起来,为现代的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及挑战。

由于外部环境十分复杂,企业要提高其在同行业之中的竞争力,而经营业绩评价能够充分地表现出企业经营能力。

本文主要分析了“最大”“最小”法则、管理理论与业绩评价之间的关系,以期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水平。

关键词: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理论依据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是指为了企业能够更好地经营,运用特定指标体系及科学的方法,对其生产活动做出一种价值上的判断。

建立一个合理的、完善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对企业的整体经营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不仅能够提高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还能够满足对应市场客观上的需要。

一、“最大”“最小”法则与业绩评价的关系“最大”“最小”法则是经营业绩评价的最基础理论。

这是因为企业只有投入了一定数额的财力、人力、物力才能展开生产经营活动,也可以说是先支出一些成本费用,才能够生产商品及服务。

另外,企业若是想实现利用交换的方式保证其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就必须要保证自身拥有足够的资金垫支其成本费用,否则不可以再进行生产活动。

只有企业能确保其生产出的产品价值与服务价值总和大于或等于垫支成本,企业才能够拥有其存在的价值。

此外,企业若是想要发展壮大,就需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增加其收入、降低支出成本。

只有成本低于收入,企业才能够获取最大的利润,其发展基础才能更加牢固。

企业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多的收入,实现了企业利润最大化,这是企业生产并经营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企业经营业绩集中的表现。

由此可以得出,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是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基本关系,而“最大”“最小”法则是经营业绩评价的基础理论。

二、管理理论与业绩评价的关系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并且它也是一种管理制度。

明确企业经营业绩评价,能够使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往后的发展方向,进而使企业能够顺利地发展,实现其经营目标。

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不断完善,国有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均不断提高。

但是,我国的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存在许多问题,为配合日益深化的国企改革,有必要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业绩考核评价方法体系,以规范的把握企业经营者的真实业绩,客观公正的评价企业经营成果。

本文评价了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原因,以及对此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现状;问题;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不断完善,国有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均不断提高。

但是,我国的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存在许多问题,为配合日益深化的国企改革,有必要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业绩考核评价方法体系,以规范的把握企业经营者的真实业绩,客观公正的评价企业经营成果。

1、企业绩效评价的含义及作用企业绩效是指一定经营期间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

企业经营效益水平主要表现在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债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等方面。

经营者业绩主要通过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对企业经营、成长、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贡献来体现。

因此,企业绩效评价包括了对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两个方面的评判。

根据代理理论,企业是一个由契约构成的组织,所有者是委托人,董事和经理人是代理人。

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不同,利益存在对立,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而使企业利益受到损失。

因此,对代理人进行监督与激励是降低代理成本、保护委托人利益的有效途径。

选择或制定一个正确、合理的业绩评价方法对代理人的业绩进行评价,是企业激励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完善公司控制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2、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从评价方法来看,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是全民财产的代理人,政府代表国家对企业行使直接控制权,企业没有任何自主经营的权利,其经济运行完全服务于国家计划。

基于EVA的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研究

基于EVA的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研究

基于EVA的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和构建一套基于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理论的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其经营绩效不仅关乎自身发展,更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EVA作为一种强调股东价值创造能力的财务评价指标,能够全面反映企业扣除资本成本后的经济利润,更加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的客观要求。

本研究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EVA在企业业绩评价中应用的理论背景与发展历程,并分析了当前中央企业采用传统财务指标进行业绩评价存在的局限性。

随后,我们将重点研究如何结合中央企业的特点与发展战略,设计并优化基于EVA的业绩评价模型。

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验证基于EVA的业绩评价体系对中央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及其实际效果,期望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为科学、公正、激励导向的业绩评价工具,进而促进中央企业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现状分析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中央企业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特别是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时,这种局限性愈发明显。

基于经济增加值(EVA)的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逐渐受到关注。

目前,中央企业在经营业绩评价方面,主要还是以利润、收入、成本等传统的财务指标为主。

这些指标虽然能够反映企业的部分经营成果,但在衡量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和长期发展潜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这些财务指标往往容易受到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失真。

与此同时,随着EVA理念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中央企业开始尝试将EVA纳入经营业绩评价体系。

EVA不仅考虑了企业的资本成本,还注重企业的资本运用效率,能够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目前 , 球 范 围 内 的 业 绩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主 要 分 为 三 类 : 全
传统 的财 务指 标评 价体 系 、 以经 济 增 加 值 ( VA) E 为基 础 的 评价 体 系和 以平衡 计 分 卡 ( S 为基 础 的评 价 体 系 。传 统 B C) 财务指 标评 价体 系 由于 自身存在 的缺 陷 , 已经 难 以适 应企 业 参 与激烈竞 争 的需要 。经济 增 加 值 和平 衡 计 分 卡评 价 体 系
的科学 性和 准确性 。
的行动 , 济增 加值评 价体 系对 于营业 净利 润 和资 本 总额 都 经
进 行 了一系 列调整 , 一 些 费用 进 行 了 资本 化 处 理 。但 是 , 将 经 济 增 加 值 仍 是 财 务 类 指 标 , 能 揭 示 企 、 绩 增 长 的 动 不 业 因 , 以对预测 未来 提供 科学依 据 。 难
系 创 新 的 思路 。
关 键 词 : 绩 评 价 ;指 标 ; 改 革 业
业 绩评 价是 企业为 了实 现其 战略 目标 , 运用 特 定 的指 标 和标准 , 用科 学 的方 法 , 经 营过 程 及其 结 果 进 行 的 价值 采 对 判 断活 动 , 是企 业完 善法 人 治 理结 构 、 立 有效 激 励 与 约 束 建
机 制 的 关 键 环 节 。 其 中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的 建 立 是 评 价 工 作 的 起 点和 基础 , 接关 系到业 绩评据企业 的战 略 目标 和 关 键 成 功 因素 , 入 非 财 务 评 价 引
指标 。
二 、 外 业 绩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介 绍 国
第 一 , 面强 调利润 指标 , 易导致 企业 的短期 化行 为 。 片 容

试论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理论依据与启示

试论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理论依据与启示

据 的措施 。企业 经 营业 绩评价 对企 业的发展是 至 关重要 的,有助 于企业找到 一个 真正适合 自己发展 的理 论 支撑 点 ,其
理 论研 究的价值 才能 真正体现 出来 。
[ 关键词 ] 经 营业绩评价 ;理论依 据 ;财务性指 标 ;非财务性 指标 [ 中图分类 号 ]F7 2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0 — 42 (09 1 02 — 2 05 63 20 )O — 04 0
内部经 营过程及 学 习与成 长 四方 面指 标之 间 和 相互 驱 动
多 ,即存 货过 多 。因此 ,企 业 的业 绩 评 价应 根 据企 业 与 市场 的实际情 况 , 以起 到指 标 的指 导 作用 。速 动 资产 是 流动 资产扣 除存货 等 后 的余 额 ,具 体包 括 现金 以及各 种
( )彼得 ・ 鲁 克 ( ee rc e) 以 “ 革 ” 为 1 德 P trD uk r 改 核 心 的观 点 。现代 管理 大 师彼 得 ・ 鲁 克 先 生在 谈 到变 德
( )财 务 风 险指 标 。财 务 风 险 是 企 业 的筹 资风 险 , 1
企业 筹资方式 一 般有 七 种 方式 :吸收 直 接投 资 、发 放 股
体发展 战略与 财务 和非 财 务 信息 结 合起 来 形 成业 绩 金字 塔 。该理 论从企业 战略角度 出发 ,更仔 细地分析 了企业业 绩 产 出区域 ,其 中每一 部分都相联 系 ,层层递进 。当各层 级经营 目标实现 ,才能保证企业总体 ( 最高 ) 目标实现 。 ( )罗 伯特 ・ 3 卡普 兰和 戴 维 ・ 顿 的平 衡 计 分 卡 。 诺 平衡计分 卡 由卡普兰 教授 和 复兴 方 案公 司总 裁戴 维 ・ 诺 顿带领下 的研究 小组 在衡 量 未来 组 织 的业 绩 的研 究 课题 中提 出。它主要 以 公 司 战 略 为 核 心 ,通 过 财 务 、客 户 、

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考核现状及改进

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考核现状及改进

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考核现状及改进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深入,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已基本确立。

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载体,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在改革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随着国有企业危机意识、风险意识的不断提高,经营绩效考核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指挥棒,越来越受到国有企业的重视。

国有企业应根据企业发展现状选择合适的绩效考核方式,并不断总结经验,认识不足,及时加以改进。

一、绩效考核概述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式,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而产生。

绩效考核又称绩效考评或绩效评价,是采取科学的方法,建立相应的标准,考核和衡量员工是否达到或满足某个具体岗位所规定的职责或要求的全面的、系统的管理方法。

绩效考核的范围和对象通常包括企业全体人员,包括企业高管、中层领导、基层领导及普通员工。

绩效考核的目标是对员工的工作任务或目标进行严格管控,推动企业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分配的任务,实现企业整体目标。

绩效考核指标应根据具体工作岗位和工作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设定,将成果因素和驱动因素相结合,将结果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

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

为了完成企业绩效目标,企业需建立一套系统的绩效考核体系,对每一个部门、员工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记录、考评,并将评估的结果作为员工晋升、降职、调岗、奖惩的依据。

在具体实践中,绩效考核是一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动态管理方式。

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随着国有经济的改革发展,国有企业运行效益和质量明显提升,经营管理不断向好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弱项。

从2020年开始,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陆续在中央企业及省市区属国企全面推开。

各地先后出台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均提出要对国有企业进行类别划分,实行分类改革、分类考核,并进一步提高绩效考核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同时要求国有企业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全员考核,以岗定薪,以业绩论英雄,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薪酬分配制度。

业绩评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业绩评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05 业绩评价的挑战与未来发 展
业绩评价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
局限性
尽管业绩评价在企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难以准确衡量非财务指标、难以 量化员工贡献等。
改进措施
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企业需要制定综合的业绩评价标准,将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并建立完善 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业绩评价过程。
集团企业业绩评价
定义
集团企业业绩评价是指对整个集团公司的业绩进行评估和 评价的过程。
目的
通过对整个集团公司的业绩进行评价,可以了解集团整体 运营状况、盈利能力和风险状况等,以便对战略调整、资 源配置和决策提供依据。
方法
集团企业业绩评价通常采用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EVA 等方法。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
1 2
360度反馈法
360度反馈法是一种业绩评价方法,它通过多个 角度(如上级、下级、同事、客户等)来评估企 业的业绩。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业绩评价方法,它通过核算企 业各项作业的成本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
3
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法是一种业绩评价方法,它通过设定目 标并考核完成情况来评估企业的业绩。
业绩评价研究展望
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应关注如何将业绩评价与企业的 战略目标相结合,如何准确衡量非财务指标 以及如何应用新技术提高业绩评价的效率和 准确性。
发展方向
同时,企业需要不断优化业绩评价制度,以 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提高企业的竞争 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是衡量公司业绩的主要指标,包括收入、利润、投 资回报率等。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 和运营效率。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新体系的构建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新体系的构建
合作 , 0 ,9 . 2 2 () 0
费停车场, 鼓励 “ 有车族”乘公交。
注释 :

20 — 8 O 文汇报。 04 0 一 1

资料来源 :上海统计年 鉴 20 04年 [ M]. 京: 北 中国统计 出版杜 20 04年 . ③ 本 市召开上半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新 闻发
[] 宁巧 . 8 吸引跨国公 司来 沪投 资存在 的问题 与对 策[] 财经研 究, 9 ,1 ) J. 1 4 (1 . 9
( 责任编辑: 张淑莲)
[] 赵先进 . 1 上海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机 遇与 挑战[ . J 上海企业, 0 , ) ] 2 4( . 0 5 [] 姜琰 , 2 马士新 . 跨国公 司发展 的新趋势 与我 国的 产业选择[]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J. 社会科学版) ,
力、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为贯彻党 的十六 大精神,2( 年 03 1 国务院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从政府层面上
二、存在问题的分析 我国现行 的企业 经营业绩 评价体 系是 1 9年 6 9 9
月由财政部 、国家经贸委 、人事部和国家计委联合颁 将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与出资人职能分离 ,实现管人、 布的 (02 20 修订 ) ,包括 8 项基本指标 、l 项修正指 6 管事、管资产相结合。党 的十六届三 中全会进一步强 标和 8 项评议指标 。该指标体系尽管较为完整 ,考核 调,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授权监管的国有资本依法履行 方式较为科学 ,但这种评价是一种事后评价 ,总指标 出资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必须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 体系的设置缺乏科学性 ,某些指标计量上不完善 ,基 算制度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这一系列阐述表明, 本指标 与评议指标没能有机结合 。具体地说 ,主要有

企业业绩评价方法改进的探讨

企业业绩评价方法改进的探讨
的问题 , 也不能主动地进行分析和管理 , 更不能与组织战略 目 标及战略管理手段实现有机融合。现行业 绩评价系统在前瞻性及全面性方面也存在不足 , 且未能站在企业战略 的高度揭示业绩 的驱动因素。另
收稿 1 :0 7—1 2 3期 20 2— 4 作者简介 : 昌银 (9 6 ) 男 , 王 17 , 安徽 庐江人 , 安徽 国际商务职业 学院财务 处会 计师
是说只有企业创造的利润超过所有成本( 包括股权和债务成本 ) 的结余才是真正的价值创造 , 后 这就是
E A值 , V 它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 目标企业过去和现在是否创造 了真正 的价值 , 是否实现 了对投 资者高 于资本成本的超额 回报。 E A将股东财富和企业绩效统一起来 , V 促进管理者作出最佳决策 , 有利于企 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的协调统一 , 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影 响。3 _但是 E A评价体系还是 V
Vo . 2 No 5 13 .
企业业绩评价方法改进 的探讨
王 昌银
( 安徽 国际商务 职业 学院 财务处 , 安徽 合肥 摘 205 ) 30 1
要: 企业绩效评 价在促 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 高经济效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 以利 润 提
为 中心的传统绩效评价指标不能真 实地反 映公 司经 营业 绩 , 经济增加 值 ( V 和平衡 计分 卡( S ) E A) B C 虽
经营风险 , 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在现代企业中, 企业绩效评价在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方面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目前业绩评价方法存在 的问题
( ) 一 财务 业 绩评价 方 法的缺 陷
多年来 , 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一直以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的净利润指标为主 , 企业 绩效评价基本上由政府主持。计划经济体制下 , 企业 的经济运行完全服从并服务于 国家计划。改革开

X、Y、Z理论模式与我国企业经营研究

X、Y、Z理论模式与我国企业经营研究

X、Y、Z理论模式与我国企业经营研究
天水师范学院"X、Y、Z"理论与中国企业经营研究课题组
【期刊名称】《开发研究》
【年(卷),期】2001(000)005
【摘要】本次研究通过对X、Y、Z管理理论模式与我国企业经营业绩的实证分析,指出企业经营业绩与其管理理论模式没有实质性联系,不同行业企业应依据具体情况确立管理哲学和管理理论模式,应在重视人力资本开发、培养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等方面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页数】7页(P43-49)
【作者】天水师范学院"X、Y、Z"理论与中国企业经营研究课题组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23
【相关文献】
1.美国High Tech High教学模式与我国职业院校教学模式的耦合研究 [J], 于亚琦;赵俊明
2.国外CM模式与我国施工监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J], 李世蓉;田妮
3.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与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J], 万淼
4.国际动物卫生监管模式与我国检疫监管模式的比较研究 [J], 于海峰;刘杰;苏兰;陈向前;赵丽丽
5.X和Y—Z理论模式与我国企业经营业绩实证分析的结论与启示 [J], 赵爱英;休翔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东方企业文化·CEO 2010年2月112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必要性李 泉 王 亮(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北京,100081)中图分类号:C9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0)02—0112—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不断完善,国有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均不断提高。

截至2005年末,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0.63万亿元,净资产4.65万亿元。

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9.48万亿元,实现利润1.88万亿元,其中中央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14万亿元,实现利润7546.9亿元。

2006年末,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12.27万亿元,净资产5.35万亿元。

2007年中央企业营业收入达到9.8万亿元,实现利润近1万亿元,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4.6万亿元。

2008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17.62万亿元,净资产总额7.32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187万亿元,实际上交税金总额10426亿元(含石油特别收益金1077.9亿元)。

这些数据表明,尽管国有经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防安全的基础行业和重点产业,国有经济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国有资产始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社会保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到21世纪初,我国国有企业在体制和机制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出资人错位。

出资人的部分职责分别由企业行使,出现了内部人控制,企业投资盲目,经营者收入分配混乱,经营者寻租行为不断出现,决策以短期行为和做大“业绩”为主,形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是企业活力不足,经营效率低下,资产质量不高,资产流失严重,技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

比如,2004年,184户中央企业用于购买新技术的支出为26亿元,用于科技人员人工支出101.3亿元,用于研究开发的支出295.2亿元,用于研究开发性固定资产支出50.6亿元,其他科研支出138.3亿元,合计611.5亿元,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09%,占主营业务利润的5.54%。

“3E”业绩评价方法在石油勘探开发企业中的应用_1

“3E”业绩评价方法在石油勘探开发企业中的应用_1

“3E”业绩评价方法在石油勘探开发企业中的应用关于《“3E”业绩评价方法在石油勘探开发企业中的应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绪论目前,大部分国有石油上游均属于垄断行业,因为只有取得某一区块勘探权的企业才有资格在此区块进行勘探开发和生产,而勘探权的取得并不是在公开市场上竞价所得,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

由于石油企业提供的产品几乎关乎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某种程度上是公共品,而大部分石油企业又是上市公司,属于盈利机构。

这种由盈利机构提供社会公共品的运转方式,类似与西方普遍出现的公私合作项目(PPP 模式),即由政府和企业合作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目前,国际上对公私合营项目主流的业绩评价方式是VFM(valuefor money)业绩评价体系,是指一个组织运用其可利用的资源所能获得的长期最大利益。

由于石油企业的垄断性质及其作为盈利机构提供社会公共品的运营模式,借鉴VFM 业绩评价方法或许有积极的意义。

二、公私合作项目绩效评价方法公私合作项目(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最早源自于欧洲,随着国家垄断资本的逐步开放,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进行投资,满足社会公共品不断增长的需求。

PPP 模式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企业),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

上世纪90 年代,我国也引入了西方流行的PPP 模式提供部分社会公共品。

我国第一个公私合营项目是深圳沙角电厂,截止到2008年,我国2300亿的基础设施建设都采用了PPP模式。

但PPP 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在共私合作项目中更注重项目前期投资决策、缺乏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监督、缺乏进行项目绩效的监控。

目前,西方用“value for money”对PPP 项目进行业绩评价,具体方法有:成本效益分析法、公共部门参照标准对比法、多标准分析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法的发展历程,并从发展过程中总结出几点启示,最后阐述了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改革趋势。

【关键词】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改革;创新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生产目的,运用一定的标准或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作出的价值判断。

业绩评价是为企业更好的进行经营管理服务的,对企业的经营具有指导作用,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无论是在生产结构、劳动结构还是经营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所以,与之相适应,企业经营业绩方法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变革。

一、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简要回顾在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曾经出现过三次变革:第一次是1993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设计了一套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第二次是1995年财政部制定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第三次是1999年颁布实施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

三次变革将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次变革之前,由于这时我国处于完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是一套与计划管理相适应的国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本体系的考核指标以资金、成本、利润为重点;《财务通则》颁布之后至第二次变革之前,这一时期我国的计划经济逐步被市场经济所替代,原来计划经济下比较单一的业绩评价体系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业绩评价的要求,为了更加综合的评价企业,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开始涉及到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等方面。

虽然《财务通则》的颁布使得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化,但是《企业财务通则》规定的评价体系仍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不能很好的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1995年《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颁布之后,业绩评价体系又有了新的发展,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4个评价指标,新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不但对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更具指导意义,使得企业开始注重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提高资本保全意识,而且充分考虑到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1999年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颁发后,这时我国的国企改革也拉开了序幕,新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企业资本效益状况、资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个内容,它全面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经营者的业绩,初步形成了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二、由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发展得到的启示(一)传统的评价是一种事后评价行为传统的业绩评价方法所反映的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这是由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本身的特征所决定的。

财务报表是传统业绩评价指标数据的主要依据,由于财务报表反映的是企业过去发生的经济事项,所以,由此计算出的财务指标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业绩评价的目的是根据企业的业绩评估结果对企业进行定位,并使企业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管理指明方向,但是,传统的评价活动是属于企业的事后管理,企业也主要依据此信息对管理者实行奖惩,在这样的业绩评价活动下,企业只会产生短期行为,对企业未来的指导和评价,传统的评价方法捉襟见肘。

(二)经营环境导致了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变化综观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发展与改进是随着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企业面临的环境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环境。

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应该充分体现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的管理要求,环境是影响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企业的目标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化,符合环境的要求,才有实现的可能。

即企业的经营目标必须符合环境的要求,并根据变化了的环境,作出相应的调整,才有实现的可能,企业才有可能求发展。

所以,作为体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要求的业绩评价体系的设计,也应该符合环境的要求,并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保证企业在变化的环境中有立足之地。

三、新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改革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和高科技化的世纪,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企业的经营目
标、经营理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企业必须根据新时期经济发展的特征建立相应的业绩评价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