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国际贸易政策际贸易扭曲理论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战略性贸易政策:此观点是由新贸易理论的学者提出。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由于国际市场上的不完全竞争性质和规模经济的存在,一国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的手段,扶植本国战略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获取规模经济利益,并夺取市场份额。
2.关税:(Customs Duties;tariff)是一个国家的海关对进出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向进口商或物品所有者所征收的一种税。
3.普遍优惠制:简称普惠制,是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某些产品特别是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一种普遍的关税减免制度。
基本原测是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
4.进口配额制:(Import Quota System)又称进口限额制,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一季度,半年或一年)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
在规定的限额内允许进口,超过限额则不准进口,或虽不完全进口,但要征收较高的关税或罚金。
进口配额制是实行数量限制的主要手段。
5.出口信贷:(Export Credit)是指出口国政府鼓励本国银行对本国出口商,外国进口商,进口方银行提供贷款,以促进本国商品的进口。
常用于出口金额较大,占用资金较多且期限较长的出口贸易,如成套设备,船舶,飞机等。
6.商品倾销:指一国商品以低于国内商场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其目的是为了打击竞争对手,占领国外市场。
7.自由贸易区: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取消成员之间的贸易壁垒,允许货物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而形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其最大特点是:只将商品自由流动限制在成员国之间。
8.关税同盟:是区域贸易集团的典型形式,除自由贸易区外,其他形式的贸易集团都是以关税同盟为基础逐步扩大其领域和内涵而形成的。
9.共同市场:是指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贸易壁垒,建立对非成员国的统一关税税率,并且允许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0.最惠国待遇:指世界贸易组织的一成员方将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领域给予任何其他国家(无论是否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优惠待遇,应立即和无条件地给予世界贸易组织的其他各方成员。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过程。
这个领域涉及许多理论和政策,旨在促进贸易和促进经济增长。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以及它们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1. 国际贸易理论(1)比较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应专门生产他们有相对优势的商品,并通过贸易获得其他商品。
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并促进经济增长。
(2)绝对优势理论:大卫·里卡多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在所有商品生产上都优于其他国家,那么他应专门生产并出口这些商品。
通过专业化和贸易,每个国家都可以获得更多的商品。
(3)增长模型理论:新古典经济学家提出了增长模型理论,这一理论强调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转让和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2. 国际贸易政策(1)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鼓励开放和自由的贸易环境。
这种政策通常包括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以及避免使用出口补贴和歧视性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一体化。
(2)保护主义政策:保护主义政策旨在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保护主义政策的做法包括提高关税、限制外国投资、实施贸易配额和补贴本国生产等。
这种政策可能会对本国经济带来短期利益,但可能会导致贸易战和经济衰退。
(3)区域贸易协定:区域贸易协定是一种贸易安排,旨在促进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
典型的例子包括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这些协定通常包括关税和贸易壁垒的减少,以及促进投资和服务贸易的规定。
3. 国际贸易的影响(1)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有效配置资源和劳动力,增加劳动生产率,并促进技术转让和创新。
(2)就业机会:国际贸易可以创造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出口行业。
较低的关税和贸易壁垒可以促使企业扩大生产,进而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
(3)消费者福利:通过国际贸易,消费者可以获得来自全球的更广泛和更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
国际经济学 第5章 第三节贸易扭曲
例如,左边两图分别表示A国和B国的三条社会无 差异曲线。因假设两国需求偏好不同,两组无差异 曲线的形状也不同。 消费中X对Y的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 MRS)指的是一国为保持在原来的无 差异曲线下,多消费一单位X必须放弃的Y的数量。 MRS = ΔY / ΔX = Px / Py = Ux / Uy。 U表示边际效 用。 社会无差异曲线上某点X对Y的边际替代率用该点 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并且随着该国的消费组合沿 该曲线下移而下降。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递减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一国 消费X越多,则其消费Y越少。对该国来说,一单 位的Y的效用会逐渐增大。因此,该国每多消费一 单位X,只会放弃越来越少的Y商品。边际替代率 递减意味着社会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扭曲(distortion)被定义为经济活动对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偏离。 自由贸易条件下,小国开放经济竞争性均衡的最重要条件: (1)任意两种消费品之间的国内边际替代率(DRS)与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这两 种产品的国内边际转换率(DRT)相等; (2)如果它们在世界市场上参与贸易的话,上述DRS与DRT的值与这两种商 品的世界价格比率相等,即等于它们的外国转换率(FRT) 。 也就是说,在满足帕累托最优的完全竞争自由开放经济两商品模型中,一阶条 件(FOC)最大化时经济满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公认的三个领域内的主要学术成就:
贫困化增长理论
扭曲条件下的政策干预理论
直接非生产性寻利理论
Dr. JINGBO HUANG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 Lingnan College ● Sun Yat-sen University 2008
2024年中级经济基础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重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重点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一、知识点:国家契易理论1、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4种理论2、影响国家贸易的因素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1•一国的经济总量和总产出水平2.汇率水平3.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二、知识点:国家贸易政策(1)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预主要采取关税限制和非关税限制两种方式非关税壁垒则是指采用关税以外的手段对外国商品进口设置障碍的各种措施,如进口配额制、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
记忆口诀(卫技愿配歧=微机员佩奇)注意进口配额、自愿出口。
(2)政府鼓励出口的措施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
出口补贴分为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两种。
直接补贴是政府直接以现金形式弥补出口企业国际市场价格与本国国内市场价格的差价;间接补贴是对出口企业在出口商品时给予财政上的优惠待遇,如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
实行出口补贴的目的是降低本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出口。
2、倾销与反倾销(1)倾销: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WTO 规定,确定产品正常价值可依据的标准有:原产国标准、第三国标准、成本加费用和利润的标准。
(2)倾销类型:掠夺性倾销:出口企业为在国外市场上达到排除竞争对手、获取超额垄断利润的目的,在短期内以不合理的低价向该市场销售产品,一旦竞争对手被排除,再重新提高产品销售价格的行为。
持续性倾销:出口企业为长期占领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而无限期的持续以低价向国外市场出口产品的行为。
隐蔽性倾销:出口企业按国际市场的正常价格出售产品给进口商,但进口商则以倾销性的低价在进口国市场上抛售,其亏损部分由出口企业予以补偿。
偶然性倾销:出口国国内存在大量剩余产品,为处理这些产品而以倾销方式向国外市场抛售。
(3)反倾销反倾销税是一种附加税。
反倾销税的税额不得超过所裁定的倾销幅度。
试析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试析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内容摘要: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前提,综合博弈论和产业组织理论,分析了政府在国际贸易中的战略作用。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可分为“利润转移论”和“外部经济论”。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有一定的限制条件。
关键词: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战略性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把博弈论和产业组织理论揉合运用到国际贸易领域,摒弃了传统的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假定,把模型建立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基础上,这是国际贸易理论的一次革命。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对自由贸易的一种偏离,它强调政府对国际贸易干预的必要性、合理性。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前提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分为内在规模经济和外在规模经济。
内在规模经济是指随企业规模扩大,其生产成本不断下降的过程。
内在规模经济又可称为“厂商水平上的规模经济”,它给单个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这种规模经济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最为明显,如飞机、汽车等行业。
在这些产业中,厂商要想取得竞争优势,必须达到行业所允许的最小有限规模,获取规模经济优势;否则其生产成本过高,会被淘汰。
这些行业内的厂商有不同程度的垄断性,行业不再是完全竞争的。
同时,由于内在规模经济的存在,垄断厂商必然按高于边际成本的水平定价,获得超额垄断利润。
这就为政府通过关税、出口补贴等手段抽取垄断利润提供了依据,也就是“利润转移理论”的出发点。
外部规模经济指单个厂商从本产业的壮大中获得收益。
它对厂商来说是外在的,但对于产业却是内在的,故又称为“产业水平上的规模经济”。
这种规模经济取决于产业的规模,产业规模越大,单个厂商发展所需的条件越容易满足,从而获得的收益越多。
外部规模经济在那些研发投入巨大的行业非常显著。
然而这些产业投资的风险较大,且由于“外溢效应”厂商不能独享其投资带来的收益,厂商不愿投资,产业难以发展壮大。
而高科技产业往往又在国家的发展中有战略作用,因此政府就有必要给予适当的扶植。
这就引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另一分支“外部经济论”。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以及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以及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以及中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摘要】:近十余年来,国际贸易的政策研究争端四起,讨论的焦点就是名噪一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它从不完全竞争的世界市场出发,并结合规模经济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前沿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战略性贸易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剖析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基本观点,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探讨我国在战略性贸易政策上的选择以及意义。
【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政策;新贸易保护主义;规模经济;政策选择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利用生产补贴、出口补贴以及保护国内市场的各种措施来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占领他国市场,获取规模报酬和垄断利润的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新贸易理论的延伸,之所以冠上“战略”二字,是因为政府在制定贸易政策时会把对手国的反应考虑在内。
伯兰特(Brander1995)将战略性贸易政策解释为,能够决定或改变企业间战略关系的贸易政策,而企业间的战略关系是说企业间相互依存,一方的决策效果受其他企业决策的影响。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产生背景、基本概念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出现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改变了分析方法的结果。
克鲁格曼(Krugman1986)认为,这要归结于三个因素:首先是贸易在美国以及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20世纪80年代,无论是在本国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上,美国厂商都要面对外国企业的竞争,此时贸易对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此之前,贸易在美国处于次要地位,美国的厂商主要在国内竞争,竞争的对手也主要是本国厂商。
面对外国产品的强大竞争力,为维护本国企业的利益,美国政府着手干预贸易。
其次是,此时国际贸易的特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它影响了美国和其他国家。
最后,经济学领域中变化了的观点也影响了经济学家对贸易问题的分析方法。
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PART 01
贸易保护主义理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贸易保护主义理论是指通过限制 进口来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的理 论和政策。
特点
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主张采取关税 、配额等措施限制外国商品和服 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 外来竞争的冲击。
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的重要性
01
02
03
保护国内产业
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认为, 通过限制进口,可以为本 国产业提供必要的保护, 促进其发展壮大。
贸易保护主义的实践与影 响
贸易壁垒的类型与影响
关税壁垒
非关税壁垒
补贴和反补贴措施
本地含量要求
关税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常见手 段,通过征收高额关税来限制 外国商品进口,保护本国产业 。关税可能导致进口商品价格 上涨,消费者福利受损。
非关税壁垒包括技术壁垒、卫 生与植物检疫措施、知识产权 壁垒等,这些措施通常以保护 国家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等 为由,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 市场。
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保护主义下的应对策略
加强自主创新
发展中国家应加强自主创新,提 高自身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增
强国际竞争力。
多元化出口市场
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开拓多元化的 出口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
赖,分散贸易风险。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通过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高整体 经济实力和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
汉密尔顿的贸易保护主义
美国建国初期,汉密尔顿提出了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主张通过关税保 护国内产业。
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论
19世纪中叶,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提出了幼稚产业保护论,认为政府 应该对新兴产业提供暂时性的保护,以促进其成长。
新贸易保护主义
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出现对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以及各国对外贸易政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该理论的内容、实施条件和对其正、反两方面的评价的介绍,分析其在我国的适用性,最终给予政策建议。
标签:战略性贸易政策规模经济产业政策一、战略性贸易政策内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1.“利润转移论”。
“利润转移”理论是以内部规模经济为理论基础,政府通过对对外贸易进行干预可以剥夺外国厂商的出口利润,政府政策起着实现超额利润由外国向本国转移,或扶植本国企业争夺国际市场等“战略性”作用。
它主要包括出口补贴论、战略进口政策、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论。
2.外部经济理论。
由于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厂商不能独享投资带来的收益,且投资的风险很大,打击了私人投资的积极性,而这些行业又往往具有战略性,其创造的知识、技术、产品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政府要选择适当的产业加以扶植,降低其投资的风险,吸引私人资本投入该行业,推动战略性产业的成长。
二、战略性贸易实施条件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必须满足两类条件:一类是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必不可少的。
另一类是约束或限制条件,这些条件虽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战略性贸易政策能否应用,但关系到政策能否正确制定并收到预期效果,因此又可称为政策实施的充分条件,可以概括为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
经济条件主要包括:产业存在相当高的进入壁垒;被扶持的与出口相关的国内产业应该比外国竞争产业更集中或同样集中;被扶持的产业的生产要素要丰富易得,至少要有限地使用瓶颈资源等。
政治条件主要包括:不存在其他国家的报复行为;政府掌握完备的信息,并能进行有效干预;完善、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等。
三、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评价战略性贸易政策一经问世就招来了各方的支持与批评,并且随着它在美、日、韩及欧共体等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成功的应用,更引起了广大学者的研究兴趣,也使我们能从正反两面对该理论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认识:1.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批评(1)战略性贸易政策都是在有损他国利益的基础上来改变本国的福利,是一方受损另一方得益的一种政策,是全球福利分配的再调整,世界总福利水平不会增加,因而被指责为以邻为壑战略。
国际贸易学第14讲 战略性贸易政策
(二)战略性进口关税政策
战略性进口关税政策是指政府以征收进口商品关税的形 式把部分外国厂商的垄断利润转移到国内,同时保护国 内相关产业的成长。 国际贸易对出口国利大还是对进口国利大? 自由贸易论者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证明了国际贸 易是一种能够使贸易双方均受益的正和博弈 (Positive-sum game),不存在进口国与出口国之间 此消彼长的利益关系。 持保护贸易观点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家们则认为, 国际贸易不会使双方平均受益,认为贸易是一种零和博 弈(Zero-sum game),即一国的利得会导致另一国 的利失。尤其是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
(二)对该理论的争议:
1、该理论所倡导的以邻为壑的保护性贸易政策 很容易引起竞争国的报复,如果报复的程序相近, 会把前者保护性贸易政策的作用抵消掉。 2、一国长期实施政府出口补贴、保护性高关税 等政策,与当代的自由贸易潮流不合拍,会受到 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性经济组织的限制。 3、战略产业的选择问题:出现政府失灵 4、评估战略贸易政策是否成功的标准:总经济 剩余,会高估政策利益。因为政策可能对收入分 配产生不良影响。
只要进口国政府实施的进口政策恰当,就能够逼迫国外垄 断企业放弃原先的以出让部分垄断利润为条件阻止进口国 企业进入的经营战略,接受与进口国企业共同生存、共同 发展的现实。 .
三、简评
(一)积极作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比较客观地
描述并深入地分析了当今的国际贸易,提出了一些积极的、 应用性很强的理论思想和政策主张。
假定飞机制造业中的规模效益相当大,以致于该产品的世界市场
只能容下一个获利的生产者,如果有第二个生产者进入该领域竞 争,将会由于规模效益的下降,使竞争双方两败俱伤,都处于亏 损状态。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可行性的博弈分析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可⾏性的博弈分析2019-08-22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国政府可以通过贸易政策⼲预来抽取和转移国外垄断企业的利润或租⾦来提⾼⾃⾝的福利⽔平,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经提出就引起⼴泛的争议,很多学者从实践⾓度对这⼀政策的可⾏性进⾏了分析(胡昭玲,2002),认为在贸易实践中使⽤战略性贸易政策存在严格的条件限制,但从理论可⾏性⾓度进⾏的分析并不多见。
本⽂通过建⽴⼀个简单的博弈模型分析了战略性贸易政策在理论上的可⾏性。
⼀、战略出⼝政策和战略进⼝政策的博弈分析战略出⼝政策的主要观点是政府对寡占⾏业中的本国企业给予出⼝补贴,会使本国企业获得⼀种Stackelberg领导者地位,增加其在第三国市场的销售额。
出⼝补贴所带来的企业利润增加可能超过补贴额,从⽽使得本国的福利⽔平提⾼。
我们⽤⼀个例⼦来说明该观点,如表1所⽰,假定在⼀个寡头垄断⾏业中有两个潜在的⽣产者,⼀个本国⼚商,⼀个外国⼚商,⼆者的产品均在两个⽣产国以外的第三国市场上销售,这两国内部⽆消费。
括号前⾯的数字表⽰企业获得的超额利润,括号⾥⾯的数字表⽰该国福利的变化,可以看作是该国政府的收益。
在没有政府⼲预的情况下,企业获得的超额利润等同于该国福利的改善,因为超额利润可以看作是⼀种额外的收益,均衡的结果应该是两个⼚商都进⾏⽣产,各⾃获得5个单位的超额利润。
战略性出⼝政策认为本国或外国政府可以改变这⼀均衡结果。
假定本国政府可以给予本国的⼚商5个单位补贴,⽽外国政府不进⾏⼲预,如表2所⽰,均衡的结果是本国⼚商进⾏⽣产,外国⼚商不⽣产,由于本国政府的补贴,本国福利⽔平提⾼了19个单位(这⾥假定补贴导致的市场扭曲损失为1)。
但如果两国政府都可以选择⼲预或不⼲预,结果⼜会怎么样呢?我们⽤扩展式博弈表⽰这⼀情形。
图1中S表⽰补贴,DS表⽰不补贴,P表⽰⽣产,D表⽰不⽣产。
第⼀层节点表⽰本国政府决策,补贴或不补贴;第⼆层节点表⽰本国政府决策后外国政府的反应决策;第三层节点表⽰政府决策后本国⼚商的反应,⽣产或不⽣产;第四层节点是外国⼚商的反应;第五层节点是均衡的结果。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战略性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国家利益和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贸易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旨在调整和优化国际贸易结构,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
首先,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贸易壁垒的调整、贸易关税的设定、出口补贴政策、外贸配额管理、贸易保护措施等。
通过这些政策措施,国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进口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调整国际贸易结构,实现国际贸易的平衡和稳定。
同时,战略性贸易政策还可以通过出口补贴和外贸配额管理等措施,促进国内产业的出口,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调整贸易壁垒和贸易关税,国家可以保护国内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同时,出口补贴政策可以帮助国内产业拓展国际市场,增加出口收入,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此外,外贸配额管理和贸易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地维护国家的国际贸易利益,保护国内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侵害。
最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还需要考虑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国际贸易规则的遵守。
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会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重要影响,国家需要根据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战略性贸易政策。
同时,国家在制定和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时,还需要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尊重国际贸易组织的规定,避免采取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的贸易政策措施,以免引起国际贸易争端和贸易摩擦。
综上所述,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包括贸易壁垒的调整、贸易关税的设定、出口补贴政策、外贸配额管理、贸易保护措施等。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国家在制定和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时,还需要考虑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国际贸易规则的遵守,以免引起国际贸易争端和贸易摩擦。
战略性贸易政策
第六章战略性贸易政策近十余年来,国际贸易的政策研究争端四起,讨论的焦点就是名噪一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劫掠他人的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即在不完全竞争环境下,实施这一贸易政策的国家不但无损于其经济福利,反而有可能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
显然,这有悖于自由贸易学说的经典结论,也给当前风行一时的新保护主义提供了某种遁词。
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内容、实施条件、政策效应及其局限性,将有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制定贸易政策,进一步推进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起源及其基本内容战略性贸易政策是20 世纪80 年代由布兰德 (J.A.Brander )、斯潘塞 (B.J.Spencer )、克鲁格曼 ( P.R.Krugman )等人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贸易政策理论。
该理论以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为前提,以产业组织中的市场结构理论和企业竞争理论为分析框架,突破了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自由贸易学说,强调了政府适度干预贸易对于本国企业和产业发展的作用。
战略性贸易政策从本质上说并不是关于战略性产业的贸易政策,但却是一种有利于促进战略性产业发展的、政府有效干预的对外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有两大内容:利润转移理论和外部经济理论。
利润转移论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体内容,指的是在寡头竞争的国际市场上,存在着因产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而形成的租金或超额垄断利润。
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对出口或进口的贸易干预,影响本国企业及其国外竞争者的行为,改变国际竞争的格局,从而从国外寡头厂商抽取租金或向本国企业转移利润,达到增加本国净福利,并促进本国企业和产业发展的目的。
利润转移论包括战略性出口政策、进口政策和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政策。
战略性贸易的理论及其意义
战略性贸易的理论及其意义战略性贸易的理论及其意义经济竞争力是指生产经得起国际市场检验的商品和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使本国国民享有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准。
经济竞争力事关国家的经济安全,要保持和创造一国的经济竞争力,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作用日益突出。
国家直接指导产业活动的干预措施称为产业政策,指导对外贸易的干预措施则称为贸易政策。
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常常是互相分离的,由不同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来制定和实施。
然而,如果贸易政策失误,可能使民族产业在外国商品和服务的冲击下遭受严重挫败,危害国内产业的发展,削弱本国的经济竞争力;片面强调发展民族产业,对民族产业的过多补贴等措施,也会影响本国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交往的正常进行。
由此看来,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在某些部分有重叠和交叉。
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重叠提出了一系列政策问题。
由于全球化趋势加强,经济主体(企业)把全球看作一个保证投入、加工、制造和销售最终产品的互相关联的整体。
因此需要把战略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看作是支持本国公司参与全球竞争的两大互相增强的支柱。
虽然经济全球化、贸易商品的高技术化和跨国公司经济作用的增强对当前政府的作为有所限制,但这些因素同时也为国家以战略性贸易和产业政策进行干预提供了新的刺激和理由。
一、产业政策理论产业政策是指鼓励特定产业的国内干预。
产业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不同。
宏观经济政策例如税率、利率政策等,通常并不区分公司和产业类型。
产业政策的目标只是经济中的某些部门。
产业政策措施例如研究与开发补贴、减免税优惠、优惠贷款和信贷分配等,其目标是特定的公司和产业。
产业政策已有很长的历史。
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早期的民族主义者如李斯特和汉密尔顿在面对英国制造业的支配地位时寻求国家干预,以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
与我们的问题有关的产业政策理论可以分为三类:技术传递理论、结构主义理论和制度主义理论。
尽管这些理论互有重叠,它们还是为产业政策提供了不同的理论基础。
1.技术传递理论。
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与政策
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与政策贸易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行为以及相关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与政策,并分析它们对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它主要侧重于解释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
根据这一理论,如果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更加高效,那么该国应该专门生产这种商品并通过贸易与其他国家交换其他商品。
这样,各个国家可以通过贸易获得更多的利益。
二、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大卫·李嘉图提出的,它相对于绝对优势理论更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不如其他国家高效,它仍然可以从贸易中受益。
这是因为国家可以根据其资源配置的特点,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通过贸易,国家可以专门生产自己相对优势的商品并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换,从而实现贸易的互利效益。
三、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指通过限制进口和推动出口来保护本国产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关税、配额、补贴以及非关税壁垒等。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目的是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国际市场竞争的冲击,并提供对本国产业的发展和保护。
然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它会导致贸易壁垒的增加,使国际贸易受阻。
其次,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可能导致政府干预市场,扭曲资源配置,从而降低整体经济效率。
最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可能引发国际贸易争端和贸易战,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四、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际贸易中的无障碍和自由化。
它主要包括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贸易限制和限制性政策等。
自由贸易政策的目的是促进国际贸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增进各国经济的互利共赢。
自由贸易政策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经济效率最大化。
其次,自由贸易政策还能够扩大市场规模,提高消费者福利,并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
什么是贸易扭曲理论
1、什么是贸易扭曲理论当代的完全竞争市场失灵的贸易保护理论是研究在含有国际贸易的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发生市场扭曲和外部性失灵等各种市场失灵的可能成因和类型,以及弥补或矫正各种市场失灵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社会均衡的各种政策选择等问题的理论,常被简称为贸易扭曲理论。
1、李斯特幼稚工业保护理论:其基本思想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幼稚工业即便可能具有潜在的发展优势,但若是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直接去与发达国家同类成熟工业竞争,则很可能会被打垮或扼杀而难以“长大成人”,因而需要本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提供一定的贸易保护政策,以帮助其发展壮大形成规模,待其“长大”以后再取消保护,才有可能与竞争对手相匹敌并依靠自身的力量继续成长。
其基本论点是着眼于一国的长远利益,即便一国为保护其幼稚工业在短期内需要承担一定的代价,但只要长期来看,未来的长远收益能够超过眼前的短期损失,那就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2、凯恩斯超保护贸易政策理论:含义是指国家借助垄断实行以补贴、倾销等方式扩大出口,以关税和非关税措施限制进口,达到垄断国内市场、争夺世界市场、追求贸易顺差、带有进攻和垄断性质的贸易保护政策。
3、贸易扭曲理论:当代关于完全竞争市场失灵的贸易保护理论是研究在含有国际贸易的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发生”市场扭曲”或存在“外部性”问题的各种可能原因和类型,以及弥补或矫正各种市场失灵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社会均衡的各种政策选择等问题的理论,常被简称为贸易扭曲理论。
4、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理论1)转移垄断利润的贸易保护政策理论:政府对具有显著垄断利润的高附加值产业给予贸易保护,可以转移(抽取)外国厂商的垄断利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保护外部经济性产业的贸易保护政策理论:政府对具有显著外部经济性的高科技产业给予贸易保护,使之形成国际竞争力,可以通过其外部经济性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战略贸易理论中政府干预思想解析
战略贸易理论中政府干预思想解析内容摘要:战略贸易理论对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了符合现实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政府干预贸易的政策主张,改变了传统理论的政策思维,使国际贸易理论更加贴近现实。
本文主要通过对政府在参与全球化竞争中作用的重新定位分析,说明对我国贸易政策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
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政策政府干预适度保护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究竟应该处于何种地位,是经济学界长期争论的焦点。
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史来看,主流贸易理论认为,政府干预会导致资源错置,市场扭曲,从而造成国民福利下降,如限制进口和对出口实施补贴等,都会造成国民福利的净损失,因而只有自由贸易才是最佳的政策选择。
然而,现实中,各国的贸易政策却从来也没有实现过绝对的自由。
现实中的贸易政策虽然多数情况下还是体现着自由贸易的倾向,但却也并不排斥必要的保护措施。
当出现市场失灵,如发生外部性问题、过度竞争和道德风险时,为了消除“反竞争”(Anticompetitive)现象,保障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政府往往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干预。
正因如此,在自由贸易的呼声持续高涨的过程中,贸易保护理论也从重商主义→李斯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凯恩斯贸易保护理论→中心—外围理论以及战略贸易理论不断发展。
事实上,正是贸易保护理论的发展才使以自由贸易思想为主线的国际贸易理论不断得到补充和修正,不断贴近现实。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国际贸易的发展令传统的主流贸易理论陷于窘境时,又是保护贸易理论的发展才使产业内贸易这一现代的主流贸易形态获得了科学的诠释。
战略性贸易理论不仅合理地解释了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条件,而且科学地揭示了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贸易优势的来源,明确提出了应通过转移利润和外部经济两个途径最大限度地获取贸易利益的政策主张,提供了政府干预的新思路,改变了贸易政策选择的思维方式,使贸易政策的制定走出了比较优势的误区,从而为贸易保护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正如克鲁格曼所说,“新模型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政府对贸易的干预……在某些条件下可能符合国家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nd 3
搏弈论图形( ) 搏弈论图形(1)
生产 波 生 音产 公不 生 司产
没有补贴时的情况
空中客车
不生产 0
-5万元 -5万元 100万元 0 0 100万元
0
11/1/2010 6:25:37 PM
End 4
搏弈论图形(2) 搏弈论图形(
生产 波 生 产 音 公 不 生 司 产 欧洲政府给予补贴时的情况 不生产 空中客车公司 20 -5 125 0 0 100 0 0
11/1/2010 6:25:37 PM
End 2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定义
战略性贸易政策认为,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条 件下,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关税、配额等进口保护政策和 出口补贴、研究与开发补贴等促进出口政策,来加强本 国厂商的竞争地位,扩大本国厂商的国际市场份额,从 而实现垄断利润由外国向本国的转移,增加本国的国民 净福利。 在上述情况下,是政府的贸易政策影响了本国厂商及 其外国竞争对手的决策行为,从而改变了竞争的格局, 使不完全竞争产业特别是寡头垄断产业中的超额利润向 本国发生转移,政府的贸易政策起到了与寡头厂商的战 略行动相同的作用,因此,我们把它称为战略性贸易政 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
一、概述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概念 三、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假设前提 四、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内容 五、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博弈论分析 六、评价
11/1/2010 6:25:37 PM
End 1
一、概 述
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贸易政策理论,这 一贸易政策理论与不完全竞争理论有内在的联系。具体 地说,该贸易政策理论是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上 的一种政策分析。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贸易保护论据人 们称为“战略性贸易政策”(Strategic trade policy)。 这种政策观点之所以被称为“战略性”,是因为该政策 是针对一种特殊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 场结构而提出的。在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政府对贸易 活动进行干预,目的是为了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以提 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本国企业获得更多的垄断 利润或租金。战略性贸易政策最为强调的政策主张主要 有两种:一是出口补贴;二是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
11/1/2010 6:25:37 PM
End 7
贸易扭曲理论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 国际贸易条件下扭曲的形式; 国际贸易条件下扭曲的形式; 产生扭曲的原因及影响; 产生扭曲的原因及影响; 消除扭曲的措施; 消除扭曲的措施;
11/1/2010 6:25:37 PM
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1/2010 6:25:37 PM
End 5
结
论
在某种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条 件下,积极的政府干预政策可以 改变不完全竞争厂商的竞争行为 和结果,使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 中获得占领市场的战略性优势, 并使整个国家获利。
11/1/2010 6:25:37 PM
End 6
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评价
首先,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必须以利润转移部分超 过补贴额或关税保护成本为先决条件。如果超额利润不 大就会得不偿失,所以只有在市场超额利润足够大的情 况下,战略性贸易政策才会有效。 其次,战略性贸易政策行为视厂商的几个那种行为类 型而定。 第三,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运用是以对手不采取行 动为前提的。 第四,战略性贸易政策在现实运用中还会受到多边规 则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