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机械鱼研究新进展
仿生机器鱼运动控制技术研究
仿生机器鱼运动控制技术研究一、引言仿生机器鱼是指模仿鱼类行为和机械构造的仿生智能机器人,具有很好的泳动性能,在水下探测和水下维修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运动控制技术是仿生机器鱼研究中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将重点介绍仿生机器鱼运动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二、仿生机器鱼的运动控制技术仿生机器鱼的运动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控制算法、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控制算法控制算法是指将机器鱼的运动状态转化为对电机控制器输出指令的过程,主要包括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等。
开环控制是根据预设的电机旋转速度和时间来实现机器鱼的运动。
这种控制方法简单易行,但无法对电机输出做出准确的调整。
闭环控制是通过对电机输出信号的反馈控制来实现机器鱼的运动控制,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自适应控制是根据仿生机器鱼本身的状态进行实时调整,实现具有自适应性的控制,实现更高效精准的控制。
2.运动学分析运动学分析是指分析机器鱼在水中的运动特性,包括速度、姿态、位置等,对仿生机器鱼的运动控制提供基础。
仿生机器鱼在水中的运动主要由运动元件和运动机构两部分构成。
运动元件指鱼鳍和尾鳍等,运动机构指控制元件和骨架等。
通过对运动元件和运动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可以确定仿生机器鱼在水中的运动特性。
3.动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是指分析机器鱼在水中的运动的力学特性,对仿生机器鱼的力学特性分析提供基础。
仿生机器鱼在水中的运动主要由惯性力、阻力和升力等力学特性构成。
通过对仿生机器鱼的动力学特性分析,可以确定机器鱼的运动方向及能耗等相关特性。
三、仿生机器鱼运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前景仿生机器鱼在水下探测、水下维修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中,水下探测是最为典型的应用之一。
由于传统的无人潜水器需要在水下缓慢移动,在水动力学上取得平衡,并适应水流,因此难以应用于深海探测。
而仿生机器鱼可以模拟鱼的运动形态,不需要外部控制器支持,可以更加有效地应对深海环境的挑战。
仿生机器鱼的设计与控制方法研究
仿生机器鱼的设计与控制方法研究摘要:仿生机器鱼是一种模仿鱼类运动方式和外形结构的智能机器人。
它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适应性,可应用于水下探索、水环境监测和救援等领域。
本文对仿生机器鱼的设计与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包括机器鱼的结构参数选择、运动模型建立和控制策略设计。
1. 引言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水下领域的不断探索,仿生机器鱼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机器人逐渐受到关注。
仿生机器鱼以其类似鱼类的流线型外形和灵活的运动方式,能够在水下环境中进行高效的工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仿生机器鱼的结构设计2.1 外形结构仿生机器鱼的外形结构应该模仿真实鱼类的形态,以获得更好的机动性和适应性。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鱼类生物学特征,并结合目标任务进行适当的优化。
常见的仿生机器鱼结构包括鱼头、鱼身和鱼尾三个部分,并且通常采用模块化设计,以方便维修和升级。
2.2 材料选择仿生机器鱼的材料选择需要具备一定的强度和柔韧性,能够承受水下环境的压力和扭曲。
一般采用水下耐腐蚀的材料,并根据需要进行防水处理和密封设计。
3. 仿生机器鱼的运动模型仿生机器鱼的运动模型是对其运动原理进行数学建模,以实现运动控制和路径规划等功能。
模型建立的关键在于准确描述仿生机器鱼的运动机制,并考虑水流、水压和机器鱼的物理特性等因素。
4. 仿生机器鱼的控制方法4.1 基于自主学习的控制方法基于自主学习的控制方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对仿生机器鱼进行训练和学习,提高其感知和决策能力。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适应性控制,使机器鱼能够在不同环境下自主调整运动策略。
4.2 基于反馈控制的控制方法基于反馈控制的方法通过传感器获取机器鱼的状态信息,并根据设定的控制策略进行调整。
这种方法需要建立准确的控制模型,并进行实时的状态反馈和控制计算。
5. 仿生机器鱼的应用领域仿生机器鱼可以应用于水下探索、水环境监测和救援等领域。
在水下探索中,仿生机器鱼可以携带传感器进行海底地质勘测和海洋生物观察;在水环境监测中,仿生机器鱼可以监测水质、测量水流速度等参数;在救援领域,仿生机器鱼可以进行水下搜救和救援行动,提高救援效率。
仿生机器人鱼类运动机制研究
仿生机器人鱼类运动机制研究近年来,仿生机器人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其中,仿生机器人鱼类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仿生机器人鱼类是通过模拟鱼类的运动机制和外形设计而制造出的机器人,它们具备了鱼类的游泳能力和灵活性。
本文将探讨仿生机器人鱼类的运动机制研究,以及其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潜力。
一、仿生机器人鱼类的运动机制研究1.1 鱼类游泳的基本原理鱼类游泳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尾鳍的摆动产生推进力。
鱼类的尾鳍由一系列鳍条组成,通过鳍条的协调运动,产生推进力,推动鱼体向前移动。
此外,鱼类还通过胸鳍和腹鳍来保持平衡和调整方向。
1.2 仿生机器人鱼类的设计与制造仿生机器人鱼类的设计与制造需要深入研究鱼类的解剖结构和运动机制。
研究人员通过对鱼类的解剖学研究和运动学观察,提取关键信息,并将其应用于机器人鱼类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
同时,研究人员还需要考虑材料的选择、机械结构的设计和传感器的应用等问题。
1.3 仿生机器人鱼类的运动控制仿生机器人鱼类的运动控制是实现鱼类游泳模式的关键。
研究人员通过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并将其输入到控制系统中,控制机器人鱼类的运动。
此外,研究人员还可以利用模型预测和优化算法来改善运动控制的效果。
二、仿生机器人鱼类的科学研究应用2.1 生物学研究仿生机器人鱼类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模拟鱼类的运动机制,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鱼类的生物力学特性和行为模式。
此外,仿生机器人鱼类还可以用于研究鱼类的社会行为和群体行为。
2.2 环境监测仿生机器人鱼类在环境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们可以携带各种传感器,如水质传感器和水下摄像头,用于监测水域的环境参数和生物多样性。
同时,仿生机器人鱼类还可以应用于水下管道的巡检和水下搜救等任务。
2.3 水下探索仿生机器人鱼类在水下探索领域也有很大的潜力。
它们可以模拟鱼类的游泳方式,具备较高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可以应用于水下考古、海洋生物学研究和海洋资源勘探等任务。
仿生机器鱼设计
结果展示与性能评估
结果展示
将实验结果以图表、图像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直观地反映仿 生机器鱼的性能表现。
性能评估
根据实验结果和性能评估标准,对仿生机器鱼的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包括游动速度、转向灵活性、续航能力等方面。
结果讨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探讨仿生机器鱼设计的优缺点及改进 方向,为后续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开发高效水下机器人
仿生机器鱼可以模仿真实鱼类的游动方式,具有高效、灵 活和隐蔽性强的特点,有望在水下探测、海洋资源开发和 军事侦察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
仿生机器鱼涉及生物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多 个学科领域,其研究有助于推动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发 展。
仿生机器鱼的应用领域
水下探测与海洋资源开发
04
仿生机器鱼的控制系统设计
传感器类型选择及布局规划
传感器类型
01
根据仿生机器鱼的需求,选择包括压力传感器、加速度计、陀
螺仪、深度传感器等在内的多种传感器。
布局规划
02
将传感器合理分布在机器鱼的各个部位,以便准确感知周围环
境信息和机器鱼自身状态。
数据处理
03
设计高效的数据处理算法,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
和分析,为控制算法提供准确可靠的输入。
控制算法研究与实现
控制算法研究
针对仿生机器鱼的运动特点,研究适用的控制算法,如PID控制 、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到仿生机器鱼的控制系统中,实现 对机器鱼运动的精确控制。
参数优化
通过实验和仿真等手段,对控制算法参数进行优化调整,提高控 制效果和机器鱼的运动性能。
仿生机器鱼设计
汇报人:XX 2024-01-23
水翼法推进的仿生AUV研制及实验
水翼法推进的仿生AUV研制及实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下机器人在海洋资源勘探、教育、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仿生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综合性的学科,也在水下机器人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介绍的是一种采用水翼法推进的仿生AUV,包括其研制过程和实验结果。
一、研制过程1. 设计原理仿生学中的鱼类水平移动是通过振动鳍鳍膜来完成的。
水翼法推进是将鱼类水平移动的原理转化为机械运动,使用机械运动来模拟水动力学,以提高AUV的效率。
水翼法推进采用两片水翼齐刻,倾斜角度相对大的设计,同时采用对称式,使得AUV的灵活性更高。
通过控制两片水翼的相位差,从而达到前后推进和转变航向方向的效果。
2. 实验过程在研发过程中,我们采用仿真软件对AUV进行设计和仿真。
首先,我们建立了AUV三维模型,并将水翼法推进的结构设计进去。
然后,通过改变水翼的相位差和倾斜角度等参数,在仿真软件中进行模拟实验。
最终获得了合适的设计参数。
接下来,我们开始进行实际的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一个足够大的水池,并将AUV放入水池中。
通过遥控,我们控制了AUV的前后推进和左右方向的调整,并测量了其运动速度、转向精度等性能指标。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水翼法推进AUV可以通过相位差的控制,轻松地实现前后推进和转变方向的操作,而且具有高速度、更好的灵活性和稳定性等优点。
二、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获得了以下几点成果:1. 水翼法推进的仿生AUV结构设计得到实现。
2. 实现了水翼法推进的简单控制系统。
3. 实验结果表明,水翼法推进的仿生AUV可以实现较高速度、稳定性和优秀的灵活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验证了水翼法推进在仿生AUV中的应用优势,这对于进一步推进水下机器人的研发将具有一定的意义。
在水翼法推进的仿生AUV研制及实验中,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以评估其性能表现。
以下将列出所涉及到的数据并进行分析。
1.速度数据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计时器和距离测量仪器,测量了水翼法推进的仿生AUV运动的速度。
仿生学中的机器鱼研究
仿生学中的机器鱼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越来越能够模仿自然的形态和动作,而仿生学就是将科技与自然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而在仿生学中,机器鱼的研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机器鱼通过学习鱼类的游动方式,利用先进的技术,成功地进行了模拟。
在本文中,将会介绍机器鱼研究的发展历程、原理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
一、机器鱼研究的发展历程机器鱼的研究起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法国Toulon研究所的一组科学家研制出了第一个机器鱼。
虽然这只机器鱼只能进行直线游泳,但这标志着机器鱼领域得以开始。
之后,日本的一所大学进行了更深入的机器鱼研究。
他们研制出的机器鱼,不仅能够进行直线游泳,而且还可以进行弧线游泳和转向等操作。
在后来的研究中,他们实现了机器鱼会通过跳跃来实现避开障碍物的效果,从而让机器鱼看起来更像真实的鱼类。
二、机器鱼模拟原理在仿生学中,机器鱼是通过模拟鱼类运动的方式来实现的。
机器鱼的结构通常包括了鱼类的主要器官,如鳍和尾巴。
此外,它还有一个内部控制系统,能够让机器鱼自主地控制运动。
机器鱼通过一些传感器,如运动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可以从周围环境中收集信息,然后通过控制系统对其处理,最终实现机器鱼的自主运动。
三、机器鱼的应用前景机器鱼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泛的。
在工业领域,机器鱼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水下机器人,实现深海勘探和维修工作。
在船舶领域,机器鱼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船体检测工具,帮助船舶的维护和保养。
医疗领域方面,机器鱼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工具。
例如,利用机器鱼在水中控制游动,可以实现让骨折患者进行水中康复训练,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
在科研领域,机器鱼也可以作为实验工具,帮助科学家们进行相关研究。
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通过研究机器鱼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保护水域环境。
总之,机器鱼领域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多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机器鱼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
课题_仿生机器鱼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目录未名Q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器鱼系列产品. (4)性能参数: (4)机器海豚系列产品 (7)性能参数: (7)仿生海洋生物进化系列演示平台 (7)水下多机器人协作实验平台 (9)人形机器人双足机器人是一款人形机器人产品,外形可爱身材小巧的机器人能够象人一样的自主行走、舞蹈、打太极拳、体操、上下楼梯等表演。
操作者可通过电脑或遥控器、语音来遥控其动作,也可以通过编程让其实现自己所需要的高难度动作。
17个伺服电机可远程编程,随时更新动作程序图形化操控界面自由度:17个自由度尺寸:25*7*20电池:5V 2500mAH 镍氢电池未名Q鱼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把所述仿生机器鱼分为传感交互部分、仿生推进部分、上升下潜部分、动力电源部分、控制通讯部分和骨架外形部分等6部分。
前5部分各自独立,通过防水软管相互连接,依次固定在骨架上与外形相互连接,构成所述仿生机器鱼。
这种结构使各部分相互独立,使维修、更换方便,并且减少了由于整体封装而带来的密封问题。
传感交互部分装有超声传感器以感知前方障碍物的距离,并在所述仿生机器鱼的头部装有LED灯,通过灯光的变化与外界产生交互作用。
仿生推进部分使用直流电机通过机械机构的变换之后,把电机的连续转动变换为正弦规律的来回摆动运动。
上升下潜部分采用鱼漂的原理实现仿生机器鱼的上升下潜,动力电源部分采用可充电Li电池为整个系统提供能源。
控制通讯部分通过无线或超声通讯接收遥控器的遥控指令,并为仿生推进部分和上升下潜部分提供控制信号。
骨架外形部分使各部分在机械上相互连接,并能够选用金鱼、鲤鱼、鲨鱼等造型。
机器鱼系列产品Rofish 为仿生机器鱼系列产品,该产品以先进的电子、机械技术,模拟鱼类的游动方式,通过新材料对其外形进行精确仿真,使之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性能参数:体长:20cm--80cm,需要特殊尺寸可定做。
外形:锦鲤、金鱼、海豚、鲨鱼等,可定制。
游速:1BL/S。
仿生学研究中的进展
仿生学研究中的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自然中的一些现象和生物体的构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仿生学,是指通过模仿大自然中的生物体来设计、制造、改进产品和系统的学科。
近年来,仿生学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本文将对部分进展进行介绍。
第一部分:仿鱼机器人鱼类拥有优秀的水动力学性能,适合在水中运动。
人们常常希望可以研发出一种仿鱼机器人,可以用于水下勘探、污染物检测等领域。
目前,仿鱼机器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研究人员发现,鱼类的尾鳍和背鳍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用于调节机体的姿态和速度。
因此,在仿鱼机器人的设计中,研究人员通常会采用类似的结构。
例如,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鲸鲨一号”机器人,采用了仿照大白鲨的设计。
这种机器人可以进行水下摄像、探测、搬运等任务。
同时,研究人员也在不断改进仿鱼机器人的运动方式。
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鱼骸骨架”结构,可以使得机器人的运动更加自然、优雅。
未来,仿鱼机器人还有许多发展空间,可以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第二部分:仿鸟机器人仿生学还可以启发我们仿照鸟类来设计机器人。
鸟类拥有独特的飞行能力,如何将这种飞行能力应用于仿生机器人的设计中,一直是研究者们所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相关论文和专利数量都在增长,说明研究者们对于仿鸟机器人越来越感兴趣。
研究人员通常会将仿鸟机器人分为七种常见类型:鸟型机器人、鸟群机器人、微型飞行器、垂直起降机器人、涂鸦机、能量驱动飞行器和多旋翼飞行器。
其中,多旋翼飞行器是比较实用的仿鸟机器人,其结构和运动方向都类似于鸟儿。
未来,仿鸟机器人将有更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野外勘测、安防、拯救等领域,同时也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可以代替鸟儿飞行的一种方式。
第三部分:仿蚂蚁机器人蚂蚁是拥有高度社会化行为的昆虫,其复杂的行为和社交性格受到广泛关注。
因此,仿生学家们也希望可以研发出仿蚂蚁机器人,用于特定领域的应用。
仿蚂蚁机器人的设计关键在于如何模拟蚂蚁的智能和协作行为。
仿生鱼的研究报告
仿生鱼的研究报告仿生鱼的研究报告一、引言仿生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结构、功能和行为,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和技术领域的学科。
仿生学的目标是通过借鉴自然界的智慧和设计原则,创造出更加高效、灵活和智能的人工系统。
仿生鱼作为仿生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具有很大的潜力应用于水下探测、水下救援等领域。
二、背景仿生鱼的研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
刚开始的时候,仿生鱼的设计很简单,只是通过模仿鱼的形状来实现自我驱动。
随着技术的进步,研究者们开始研究仿生鱼的游动机制,探索如何设计出更加灵活和高效的仿生鱼。
三、仿生鱼的设计与结构仿生鱼的设计主要包括鱼的形状、动力装置和控制系统三个方面。
通过模仿鱼的形状,如鱼体的流线型、尾鳍的摆动等,可以提高鱼的游动效率和稳定性。
动力装置是仿生鱼的动力来源,可以采用电机驱动或者压缩空气驱动等方式。
控制系统是仿生鱼的大脑,可以通过传感器对鱼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并对动力装置进行调节以实现精确控制。
四、仿生鱼的游动机制仿生鱼的游动机制是仿生鱼研究的核心。
仿生鱼的游动机制可以归纳为鳍式游动和节律游动两种形式。
鳍式游动是通过控制鳍的摆动来推动鱼的前进,具有较大的推进力和灵活性;节律游动是通过控制身体的波动来实现前进,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节能效果。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游动机制进行设计。
五、仿生鱼的应用仿生鱼在水下探测和水下救援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仿生鱼可以搭载各类传感器,实现对水下环境的监测和数据收集。
同时,仿生鱼的灵活性和高效性使其非常适合进行水下救援任务,如在海底沉船事故中进行救援和搜救工作。
六、仿生鱼的挑战与展望目前,仿生鱼的研究还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是动力系统的优化,如如何提高动力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其次是控制系统的改进,如如何实现对仿生鱼的精确控制。
此外,仿生鱼的设计和制造也面临着技术和成本上的挑战。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仿生鱼的研究和应用将会越来越成熟,为水下领域的探索和救援工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仿生鱼实施方案
仿生鱼实施方案一、前言。
仿生鱼是一种新型的仿生机器鱼,其外形和动作模仿了真实鱼类,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水产监测和水下探测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仿生鱼的实施方案,包括仿生鱼的设计原理、制造工艺和应用场景等内容。
二、仿生鱼的设计原理。
仿生鱼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机械结构设计、运动控制系统和能源供应系统。
在机械结构设计方面,仿生鱼模仿了真实鱼类的外形和鳍部结构,采用柔性材料和关节设计,实现了鱼类般的自然游动。
运动控制系统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算法,实现了对仿生鱼运动的精准控制。
能源供应系统采用了高效的电池和充电技术,保证了仿生鱼持续的工作时间。
三、仿生鱼的制造工艺。
仿生鱼的制造工艺主要包括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
在材料选择方面,仿生鱼采用了轻质、柔性和耐腐蚀的材料,保证了仿生鱼的机动性和耐用性。
加工工艺采用了先进的数控加工和激光切割技术,保证了仿生鱼零部件的精度和质量。
装配工艺采用了精细的组装工艺和质量控制,保证了仿生鱼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四、仿生鱼的应用场景。
仿生鱼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水产养殖、水产监测和水下探测等领域。
在水产养殖方面,仿生鱼可以模拟真实鱼类的行为,吸引鱼群聚集,提高养殖效率。
在水产监测方面,仿生鱼可以潜入水下,实时监测水质和鱼群情况,为水产养殖提供数据支持。
在水下探测方面,仿生鱼可以模拟鱼类的游动轨迹,悄无声息地进行水下探测,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侦察性能。
五、结论。
仿生鱼作为一种新型的仿生机器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
通过合理的设计原理、制造工艺和应用场景,可以实现仿生鱼在水产养殖、水产监测和水下探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水产产业和水下探测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希望本文介绍的仿生鱼实施方案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推动仿生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仿生机器鱼自主控制系统的研制与实现
仿生机器鱼自主控制系统的研制与实现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仿生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仿生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理现象、结构原理及其演化机制,从而模仿生物的特点、功能和行为,将其应用于工业和科学技术领域。
仿生技术的一种应用就是仿生机器人。
仿生机器人是指能够模仿生物特点、功能和行为的机器人。
本文将以仿生鱼机器人为例,介绍仿生机器鱼自主控制系统的研制与实现。
一、仿生机器鱼的概述仿生机器鱼起源于2000年,其灵感来自于生物学中的鳍片运动原理。
仿生机器鱼是一种贴近自然生物的机器人,它不仅拥有鱼的外形,在游动中也相当接近鱼的自然运动。
仿生机器鱼的优劣在于它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仿生机器鱼能够适应各种水域的环境,以更自然的方式实现水下活动。
二、仿生机器鱼的应用仿生机器鱼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水下考察、水下勘探、海洋生物学研究甚至水下军事行动。
其最重要的应用之一便是海洋勘探。
比如可以用它来进行水下勘探,或者在船只需要巡逻海面时被部署到海水中,以便能够实时监控海面的行动。
它还可用于海洋环境监测和水下考察,以及水下搜救等领域。
三、仿生机器鱼的研发仿生机器鱼由多个模块组成,其中关键的模块就是自主控制系统。
仿生机器鱼自主控制系统是机器鱼进行各种动作和环境适应的核心部件。
自主控制系统一般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三个部分,用于感知环境并根据感知结果制定行动策略。
传感器主要用于感知环境,包括光线、声波、水温、水压力等参数。
控制器则负责数据处理和控制机器鱼运动。
执行器用于控制机器鱼运动,包括鱼鳍,肢体和动力系统等。
四、仿生机器鱼的控制技术仿生机器鱼的控制技术是机器鱼自主控制的核心,是整个仿生机器鱼研究的关键。
仿生机器鱼的控制技术主要包括机器鱼的姿态控制、辨别路标并探测、避障和追踪目标等功能。
其中,机器鱼的姿态控制是机器鱼控制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姿态控制是机器鱼实现自己游动的关键。
姿态控制要求我们根据水力学和机体力学原理,在控制机器鱼的游动过程中,实现在流场中的姿态稳定、高效移动。
仿生机器鱼研究的进展与分析--魏清平
好 、 噪声 低 、 对 周 围环境影 响小 等优点
正 是鱼类 这些运 动特 点引起 生物学 家 、 力学 家浓
厚 的兴趣 , 深 入研 究其运 动机理 以揭 示形成 鱼类这 些运 动特点 的 内在 原 因 同时机 器人 学者 也在 鱼类 的 启发 下 , 通过 模仿 鱼类 的运动 方式 , 不断研 制和 完善具有鱼类 运动 特点 的仿 生机 器 鱼 , 以期构 建采用 高效 、 高机 动游 动方式 的新 型水 下机器 人系统 一般 来说 , 按 鱼类运 动的 时间特性 可 以将 鱼类 的游动 分为 周期游 动和瞬 时游 动 而根 据 鱼类 游动 时产生推进 力的 部位不 同 , 可 以将鱼 的游 动模式分 为身体 尾鳍 模式 , 和 中央鳍 对鳍模 式 , 对 鳍模 式方面都 有很 多工作 两 类 ` 目前 , 仿 生机 器鱼 研究 在身体 尾鳍模 式和 中央鳍
和 ` 通过 定性 分析 , 将 波动鳍 产 生的力分 为两 部分 鳍 刺简 单振 动产 生的 垂直 于鱼 鳍基 线 的力 肠 鳍面 波 动运 动产 生的 平行 于鱼 鳍基 线 的力 凡 利用 流体 力 学中 的作 动 盘理 论 来研 究 波 动鳍 运 动
理论分 析 了鳃 科模 式 的水 动力 特性
一
联 合使 用 非 定常 翼 型理 论和 叶片 元 但 这 些理论 也有
这 些 早期 的理 论研 究分 析 了 鱼体 游动 过程 中的受 力情
况 , 建立 了鱼体 推进 模型 , 为后续 仿 生机器 鱼的运 动建模 奠 定了理 论基础
原因
一定 的局 限性 , 基本 上都 没有考 虑 涡流对 鱼类推进 的影响 , 也没 能解释 鱼类 高效游 动 的本质
我们也要
随 着数 字 粒子 成 像测 速仪
仿生机器鱼在水域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仿生机器鱼在水域监测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仿生技术被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其中就包括了仿生机器鱼。
仿生机器鱼不仅能够模仿鱼类的游动方式,而且还能够搭载各种传感器,以实现对水域的全面监测。
本文将从仿生机器鱼原理、水质监测、水生态监测、未来发展等角度探究仿生机器鱼在水域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一、仿生机器鱼原理仿生机器鱼是一种仿生机器人,采用了类似于鱼类游泳的运动方式。
其主要由负责运动的运动控制系统、负责传感器安装和信息采集的外皮结构和电池电源系统组成。
仿生机器鱼的运动原理是通过铰链联动和电机驱动,使用机械鳃板、尾鳍、胸鳍等结构运动,以达到摆动、推进和转向的效果,并且能不受水流干扰进行高精度的运动。
仿生机器鱼真实的游动方式、逼真的身体形态和运动行为,使其能够更好地模拟自然环境和生物行为。
二、水质监测水质是衡量水环境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现行的水质检测方法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仿生机器鱼通过内置不同种类传感器来检测水体的环境信息。
通过水温、水流速度、水深度等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可以更准确地监测和评估水体的环境质量。
此外,仿生机器鱼还可通过多参数的传感器,包括PH值、化学物质、溶氧度和有机物质等等,不仅有助于监测水体污染及水体变化,还可用于智能水域管理,随时掌握水体状态的变化趋势,对水体治理和生态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三、水生态监测水生态系统的变化会影响到整个水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可持续性。
仿生机器鱼搭载了高精度的传感器,能够监测水域内的生物群落及其变化,具有高度敏感度和高灵敏度。
如果在自然环境中发现了鱼类数量骤减或其他异常情况,仿生机器鱼会及时发出警告,以便进行相关的治理和监管。
此外,仿生机器鱼还可以模拟鱼类行为习惯,并定期巡游一些特定区域,模拟鱼类之间的互动、捕食和繁殖活动,促进水域生态平衡,为环境监测和保护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
四、未来发展可编程控制的仿生机器鱼未来的潜力无限,它将成为水域环境监测、商业生态旅游和水产养殖等方面的重要工具。
仿生机器鱼
研究报告成绩哈尔滨工业大学创新研修课研究报告报告题目仿生机器鱼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课程名称仿生机器鱼水下推进技术学生姓名刘砚文学号6110810539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学院英才学院任课教师刘军考刘英想二O一二年十一月制仿生机器鱼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可开采和利用的陆地资源正日益减少和枯竭。
海洋面积占地球面积的71%,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人类开发海洋和利用海洋的脚步,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加快。
具有海洋勘测、海底探查、海洋救捞、海底管道检测、以及水下侦查和跟踪功能的水下机器人,已成为探索海洋、开发海洋和海洋防卫的重要工具。
仿生机器鱼可以进行长时间、大范围、工况较复杂的水下作业,可以用于机动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进行海洋生物考察、海底勘探和海洋救生等等许多场合。
军事方面,由于仿生机器鱼在声纳上的表现形式和生物鱼类几乎相同,具有噪声低,对环境扰动小,敌方不容易发现等特点,这极有利于隐蔽鉴于仿生机器鱼的诸多优点,国内外学者越来越重视新型仿生机器鱼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很多阶段性的成果,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机器鱼样机,机器鱼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已渐显规模。
采用传统螺旋桨推进器的水下机器人,在螺旋桨旋转推进过程中会产生侧向的涡流,增加能量消耗、降低推进效率,且有噪声。
海洋生物中的鱼类,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经过亿万年的进化,使其具有了非凡的游动能力。
鱼类通过身体运动推动周围的水,以此来获得推进力,对于涡流的精确控制使得鱼类游动推进效率高、机动性好。
模仿鱼类的游动推进模式,研制出高效低噪、灵活机动的仿生机器鱼,用以进行水下复杂环境作业,已经成为研究人员追求的目标。
但是,现有的仿生机器鱼还难以满足实用性的要求。
仿生机器鱼难以实现完全柔性的推进运动,推进效率难以与鱼类媲美,机动性和稳定性还存在不足,操纵性、智能控制、通讯等问题还有待解决。
仿生机器鱼研制现状将首先对国外和国内进行对比说明机器鱼的发展动向:1.国外研制现状: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 1994年MIT研究组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仿生金枪鱼, 开启了机器鱼研制的先河。
仿生机械鱼研究新进展
仿生机械鱼研究新进展近年来,仿生机械鱼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对于科学、技术和环境保护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仿生机械鱼是借鉴了生物鱼类的鱼鳍、鱼尾、水动力学和游泳方式等特点设计制造出来的机器。
首先,仿生机械鱼研究在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生物鱼类的运动方式和生理特征,科学家们能够揭示自然界中生物的机体结构和机能性能的奥秘。
仿生机械鱼能够模拟真实鱼的运动方式,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鱼类的行为和适应性,为生物学家们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工具。
其次,仿生机械鱼研究在技术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仿生机械鱼的设计和制造可以为水下探测、海洋勘探、海洋救援等领域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例如,仿生机械鱼可以被用于水下摄像、水下声纳和水下通信等任务,能够在水下环境中更好地完成各种任务。
此外,仿生机械鱼的制造和控制技术也有望在水下机器人、智能交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再者,仿生机械鱼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环境污染和捕捞压力的增加,水生物种的数量在快速减少。
仿生机械鱼可以被用于监测海洋环境、调查水生物种群和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等任务,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此外,仿生机械鱼还可以被用于海洋生物保护区的巡逻和监测,为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做出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仿生机械鱼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
传统仿生机械鱼主要通过模拟真实鱼的游泳方式来实现,但存在着机体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和控制精度不高等问题。
然而,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利用智能材料和机械设计方面的突破,可以开发出更加高效和精确的仿生机械鱼。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利用电致变色性形状记忆合金等智能材料可以实现仿生机械鱼鱼鳍的形状变化,从而提高机械鱼的运动效率和控制性能。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通过利用微型化和纳米技术,可以制造出更小巧和精确的仿生机械鱼,有望在微观环境中实现各类精准操作。
综上所述,仿生机械鱼研究在科学、技术和环境保护领域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仿生学的研究进展与未来方向
仿生学的研究进展与未来方向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仿生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新兴科研领域正逐渐成为学者和科技工作者争相研究的热点。
其将生物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的知识融合,将模仿自然的形态、结构、功能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带来了诸多创新点和前沿技术。
本文旨在介绍仿生学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对未来方向的探索。
一、仿生学的研究进展在仿生学这一领域中,研究对象多种多样,包括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生物的结构构造、生理学特征以及生态环境,对其实现的功能进行模仿,仿生学研究者们已经在航空、船舶、汽车、医疗、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实现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
1. 生物翅膀的仿真研究在航空领域,仿生研究者们借鉴昆虫翅膀的特点,对航空器进行改进。
例如,研究者们发现昆虫翅膀表面具有一定形状的微观结构,可以降低表面粘附性,从而为降低空气阻力提供助力。
同时,仿生学的目标也是通过像自然一样的方法实现更高效的运动、适应复杂的环境情况,提高航空器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2. 鲸鱼皮肤的仿生研究在船舶领域,仿生学也有较大应用。
通过深入研究鲸鱼的皮肤特征,设计出了具有远航特性的仿生船壳。
仿生技术可以使船体外表面光滑、阻力小,大大降低货船船体摩擦力及油耗,达到减少运输成本的效果。
3. 鱼类运动机制的仿生研究在机器人领域,仿生研究者们借鉴鱼类的运动机制设计水下机器人。
例如,仿生研究者们通过深入鱼类游泳的特点,设计出了仿生鱼类机器人。
这种机器人具备非常优秀的修正机制,它的尾鳍皮下和尾鳍表面都有连成一体的舵面。
二、仿生学的未来方向仿生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是令人期待的。
以下是创新的三个方面:1. 智能化和自主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提升,我们可以期待仿生机器人将以更加智能、更加自主的方式实现对环境的感知、分析和决策,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这也包括机器人将要更加具备自我修复能力,即通过仿生学研究出的材料和结构的电话重新构建和完善自身。
仿生机器鱼技术研究进展及关键问题探讨_梁建宏
第一个自治的仿生机
器鱼 , 达到可执行作 业的尺寸要求 , 使用
金枪鱼
RoboTuna的运动参数
2 .4 米 / 136千克
3小时
10米
1 .2米 / 秒 75度 /秒 (1赫兹) 1倍体长
PF700(2001 /4)
高速游动研究 , 尝试
日本 运输省船舶 技 通过提高频率来提高 鱼雷形 0 .7米
最近 , 利用非定常不可压 Navier -Stokes 方程直 接求解鱼类游动成为这一领域最新的数值计算手段 。 这种方法计及了粘性的作用 , 能得到更接近实际的结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3 年第 3期
仿生机器人
果并生动的显示流动的细节 。由于依赖关键的“动态网 , 也是工程应用研究的需要 。总之 , 仿生机器鱼既是流体
SPC 形 式
0 .8米 /10 千克
5 ~ 10 小时
1 .5米
0 .6米 / 秒 约 70度 /
( 1 .71 赫 秒
兹)
1倍体长
推动同的机器人本体达到 0 .45 米/秒的速度时 , 尾鳍上 消耗的能量仅为螺旋桨的 55%, 但是尾鳍驱动伺服系统 上消耗的电能却是马达螺旋桨系统的 1 .57 倍 。表二列 出了一些在研或投入使用的潜器的性能指标 , 有专家指
试到 120 度/秒的转弯角
名
称
航 速 长 度 排水量
续航时间
速度 , 并且转弯半径为体
日本“ 深海 6500” 载 人潜 器
2 .5节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 “半自 治水文侦察潜水器”(SAHRV)
3~ 4节
水下6000米无缆自治机器CR-01 2节
2 .73米
25800千克
仿生学的科研进展与创新成果
仿生学的科研进展与创新成果近年来,仿生学在科研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关的创新成果也越来越多。
仿生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其中包含了机械学、电子学、物理学以及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
通过对生物形态、运动、感知等方面进行研究,在工程技术、医学等领域中探索出新的创新成果。
一、仿生机器人仿生机器人是仿照生物形态及动力学原理,设计制造具有生物特性的机器人。
这种机器人有很多独特的特性,例如柔性、敏捷、智能等。
与传统机器人相比,仿生机器人更加适应多样化的环境,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仿生机器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例如在材料加工、自动化仓储、制造生产、医疗和救援等领域中都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在仿生机器人方面,德国大学图宾根工程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研发了一款仿生鳄鱼机器人。
这款机器人可以在水上自由穿行,同时还具备抓住并拉拽放入水中的漂浮物的能力。
该鳄鱼机器人采用类似真正鳄鱼的摇摆运动方式,通过巨大的机械手臂抓住漂浮物,具有很高的精度。
这种仿生机器人在海洋环境的资源开发、垃圾清理等领域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仿生传感器仿生传感器是借鉴生物的感知和信息处理机制,进行研制的高精度、高灵敏的感知器件。
与普通的传感器不同,仿生传感器具有很高的适应性和自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应对多种复杂环境下的数据测量。
例如,在水下等恶劣环境下,仿生传感器具备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读取数据信息。
在仿生传感器方面,目前最为突出的创新成果是人眼模拟传感器。
研究团队将仿生原理应用到人眼的工作原理上,成功开发出了一款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仿生传感器。
该传感器能够在各种弱光环境下正常工作,具有更加真实的图像还原能力。
这种仿生传感器不仅可以用于摄影器材、超高清视频摄像机等方面,还有潜在的医疗应用,例如制造更加精准的假体、高分辨率的视网膜成像等领域。
三、仿生材料仿生材料是指利用生物材料的特性进行仿制,并应用于生产领域的新型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看到一只游动的鱼,你会想到什么?”如果有人问起这个问题,按照笔者的思维,准是会回答:“清蒸的的话会是非常的鲜美,红烧的的话口感应该会更加香。
”而带着同样的问题,笔者走进仿生机器鱼课题组,组员们给出的答案却超出了日常生活,他们的回答是:“看见尾鳍的一摆一动,勾起我们的是如何能进一步改进控制算法,在仿生鱼身上更完美地实现鱼类的波动推进方式。
”
“用智能算法来理解鱼之乐”
按预约的时间,笔者来到了仿生鱼课题组所在的办公室——自动化大厦9层906室。
课题组成员王硕研究员热情地将我们请到了十三层咖啡厅,点上一壶茶水,在茶叶的沉落之间,为我们一一讲述关于仿生机器鱼的话题。
仿生机器鱼的研究工作由复杂系统控制与管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谭民研究员组织和指导,多名研究员、副研究员和在读博士生、硕士生共同合作开展。
一边品茶,王硕一边回忆起课题组的情况。
顺着时间的脉络,他将课题组的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回顾。
王硕告诉笔者:“仿生鱼作为课题组的研究内容,已经长达十余年之久。
最早是在2001年,谭民老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田苗教
授交流时,谈到是否可以将研究所智能控制算法应用于工业设计中。
受其启发,课题组开始了仿生鱼的研究。
”2001年算是探索起步阶段,这一时期主要是对鱼类的跟踪模仿。
到2003年前后,课题组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三维仿生运动阶段。
为了提高任务的环境适应性,需要机器鱼具有水中的三维运动能力,也就是需要机器鱼除了推进外还要能够上浮下潜,甚至维持某一深度。
课题组在已有多关节仿生机器鱼的基础上,总结设计了一种新型机器鱼,基于改变胸鳍攻角法,完成仿生机器鱼的俯仰和浮潜运动,设计的机器鱼既可实现俯仰和浮潜,响应迅速,动态特性好。
到2004年,课题组提出一种基于重心改变法的仿生机器鱼俯仰姿态与深度控制方法,用于实现机器鱼水中的浮潜运动。
据介绍,这种方法利用一种可调整位置的配重块结构,以改变机器鱼的重心位置,进而实现机器鱼俯仰姿态的调节。
2005年之后,课题组开始了仿生机器鱼转身、快速起动、运动中变速和转向、倒游、定深、制动等高机动控制研究。
经过十多年的坚持和攻坚,课题组在对鱼类深入观察的基础上,结合仿生学、机器人学、材料学、机械学和智能控制,深入探讨了鱼类游动的机制,形成了身体/尾鳍推进、胸鳍推进、子母式、长鳍、两栖、海豚式推进等多个系列,聚焦高机动、高游速两大指标,目前已实现利用多模式控制技术将多种性能集成到高性能机器鱼平台。
课
题组成员介绍说,他们所研制出的多仿生机器鱼群体协作与控制仿生机器鱼,是参照鱼类游动的推进机理,利用机械、电子元器件和智能材料实现水下推进的运动装置,具有低噪声、高效率、高机动性、高隐蔽性等特点。
目前,课题组已在机器人学的顶期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和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Magazine上发表多篇文章,在国际仿生机器鱼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鱼类身上找寻前行的新力量”
随着科技的深入发展和产业、军事等领域应用需求的拉动,仿生机器学(Biomimetics)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通过研究、学习、模仿的仿生学方法来复制和再造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工作原理及控制机制等已成为机器人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王硕说道。
据介绍得知,鱼类作为自然界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经过亿万年的自然选择,进化出了非凡的水中运动能力,其游泳技巧远远高出人类现有的航海技术。
和普通的水下推进器相比,鱼类的游动具有高效率、高机动性、低扰动的运动特点和对复杂生存环境的高度适应性等特点。
为了适应新的需要,国内外科学家都在探索不同于螺旋桨推进的其他高效率、机动灵活的水下推进方式。
“仿生机器鱼作为鱼类推进机理和机器人技术的结合点,为研制新型的水下航行器提供了一种新
思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可用于狭窄或危险水下环境中的监测、军事侦察、水下救捞、水下考古、海洋生物观察、水下设备检修等工作。
”
目前,仿生机器鱼系统的研究在理论和应用等方面已开展了很多研究工作,研究已经表明波动推进方式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
课题组成员介绍说,一些发达国家很重视仿生鱼的研究,其中美、日均取得一些成果,日本三菱重工就研发出用于观赏的机器鱼,市场售价达到每条1000美元。
目前,自动化所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积累十余年的时间,研发水平也处于世界的前列。
近年来,研究所每年一届的科学开放日上,由课题组“饲养”的仿生鱼像是研究所的迎宾礼仪,每次都出现在自动化大厦的一层大厅里,在水池里自由自在地游动,总是吸引一大群小朋友驻足观赏,或是与鱼逗趣。
科技处张冬梅老师把目光聚焦在研究所的这些高新科技成果上,积极搭建起科普平台,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小学生走进研究所实验室,感受科技的魅力。
其中,仿生鱼的参观总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
在笔者的多次带队参观中,总是能感受到广大参观者对于这一成果的好奇和喜爱。
不仅如此,课题组所研发的各类仿生机器鱼也已经进入山东省科技馆、吉林省科技馆、张家港科技馆等科普展馆,备受人们青睐。
仿生机器鱼研究是将课题组原来积累较为深厚的智能算法与仿生学等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从而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经过
十多年的持续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并还将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减阻、减重、动力、算法等诸多方面进行技术攻关,提出更多创新性的理论成果。
“波动推进是一种不同于螺旋桨的推动方式,这种深藏在自然界的力量值得我们投注心力,需要人们潜心去研究,将为水下航行提供一种新的前行力量。
”
“在智能世界像鱼一样自由自在的畅游”
在和课题组成员的交流过程中,“观察”二字是笔者感受较深的字眼。
课题组成员告诉笔者,关于仿生鱼的研究,离不开对鱼类的观察,或者说,离不开对各种鱼类相关研究的研究。
前不久,课题组仿生鱼研究又取得新突破,其中之一便是源于对真实鱼类C形起动过程的细致观察,提出了“基于虚拟C形管道的动态轨迹法”来实现仿鱼高机动运动。
课题组成员周超于2003年进入到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了课题组继续进行仿生鱼的研究工作。
勤于观察如同基因注入了身体,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性格。
“因为研究鱼,对鱼有了一种别样的感情,每次看到鱼的时候,总是会默默的观赏一下,看它的行进路径,看它的摆动,会想到自己所研发出来的鱼的机动性,灵活性。
”
课题组喻俊志老师06年开始进行海豚相关研究。
多年来,一直潜心于观察海豚的各种动作。
“在所有能够跃水的水生动物中,海豚采用背腹式推进,即在竖直面内上下拍动尾鳍,能够得到更佳的俯仰机
动能力,更适于在水面附近做上下翻飞的动作,具有比其它鱼类更小的跃水门限速度。
”根据这一观察结果,喻老师和其他几个老师一起开始着手研制可以跃出水面的机器海豚。
这一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于今年夏天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课题组基于攻角的机器海豚快速游动控制算法,实现了1.5倍体长的最高直线游速,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机器海豚的跃水:机器人身体完全跃出水面,并完整复现“出水——空中滑行——再入水”这一生物跃水过程。
在和喻老师交谈的过程中,他还告诉笔者:“现在对于海豚已经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周末有时间的话,就会带着孩子一起到海洋馆看海豚表演,观赏海豚在跃出水面的美丽瞬间。
”
尽管课题组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在和课题组成员的交流中,他们无不说到“这些都还只是基础阶段的研究”。
喻老师坦言:“要想实现像鱼类一样自由自在的游动,还有很多的困难要面对,毕竟从理论到应用还要面对更为复杂的环境考验,每一次成功都是建立在无数次尝试和失败的基础上。
而每一次把失败克服之后,就又会面对新的问题,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自己总是舍不得停下来,不知不觉便坚持了十余年。
”
此次走进实验室访谈结束时,也顺便聊了些花絮内容,方知课题组的喻俊志等几位年轻老师们,都已为人父母,在繁忙的研究任务下,对家庭投入的时间便少了,对于“二者不可得兼”的状况,喻老师打趣的说:“少了和孩子逗趣的快乐,但我们体会着鱼的快乐。
”
访谈临近结束,笔者禁不住想到庄子与惠施的一段经典问答:“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课题组成员潜心于仿生鱼的研制,用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投注在各类鱼上。
或许,在他们的心里,如期实现仿生鱼的各种动作的过程就如同鱼儿在畅游,他们也自由自在地徜徉在智能算法的世界里吧!
试验中的仿生鱼——优雅转身
试验中的仿生鱼——群鱼戏水
北京三十五中学生来所参观仿生鱼
如果没有一旁的电器,你可曾会想到这是一只研制的仿生鱼?
2012年第八届“自动化之光”科学开放日上,中央电视台记者拍
摄报道仿生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