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监之乱指的是哪三监?三监之乱事件后续如何?

合集下载

03周朝历史简介(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03周朝历史简介(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周朝历史简介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西周由周武王发创建,定都酆镐(宗周);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周王朝存在的时间从约前11世纪至前256年,共计存在约为791年。

周朝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封建王朝,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

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又周王室姬姓,故称为姬周,以区别于其他以周作为国号的政权。

另外,史学界通常所提到的先秦,主要指周朝,如先秦诸子中之先秦。

《国语·周语下》说:“自后稷始基,十五王而文王始平之。

”《史记·周本纪》记载,十五王为:后稷-不窋-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组绀-太王亶父-季历-文王。

上下两王皆为父子。

《周本纪》说:帝喾之妃姜嫄,履巨人迹受孕生后稷,“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

周人早期居于今山西中南部一带,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今陕西旬邑县)。

周人早先并无“周”的概念,氏族以定居的豳为国,国即是城。

他们居住稳定,由游牧部族渐变为农耕为主的城邑。

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荤鬻戎侵袭逼迫,不得不离乡远徙。

他们历尽艰辛,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就此产生“周”的概念。

“周”字最初写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后来演变为周字。

周原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耕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快速。

古公亶父造田营舍,建邑筑城,国力迅速恢复壮大。

迁到周原以后,周与商有了联系,为了保障部族安全,古公亶父与中原共主的商朝建立起稳定的同盟关系,卑事商王武乙,于商的保护下积聚力量,并且接受了商朝的文化系统,特别是有关于天命的上帝观念,周朝建立之后,这套上帝观念经过了周公旦的整理,成为立国的政治法理基础,进而形成了影响后代王朝数千年的“奉天承运”概念。

中外政治思想史-作业3

中外政治思想史-作业3

平时作业三一、名词解释1.周公:周公,名旦,是周武王之弟。

周武王去世之后,成王继位,因成王年纪尚小,无力治国,即由他的叔叔周公辅政。

周公主持政务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政局,巩固统治。

他平定了殷商残余势力发动的“三监之乱”,又大规模地分封诸侯,以加强对各地区的控制。

据史载,周公还制礼作乐,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制度。

这些举措为西周王朝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周公的政治思想以注重调节为特色,他吸取了商亡的教训,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重大的修正。

他敬天尊王,又指出天命的赋予不是固定不变的,君德和民情在政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成功地论证了朝代更替的合理性。

同时,周公又将注意力转向现实,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了明德、保民、慎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2.儒家学派: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孔子。

他继承了西周以来的文化传统,整理并编定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典籍,这些典籍后来成为儒家经典,被称为“六经”。

孔子提出了系统的政治学说,创建了儒家学派,并成为儒学的祖师。

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出孔子外,还有孟子、荀子。

儒家学派的主要特点有三:第一,祖述尧、舜,宪章汤、武,尊崇先王之道。

第二,崇尚礼义即尊卑上下等级秩序,重视伦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

政策原则倾向于人治、德政。

第三,尊崇孔子。

无论儒家中的哪一个支派,都尊奉孔子为祖师。

3.法家学派:法家学派兴盛于战国时代,代表人物有慎到、申不害、商鞅、韩非等。

法家学派具有比较鲜明的派别意识,他们在理论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主要是:第一,注重运用国家强制力来治理国家,建立统治秩序。

法、术、势理论正是这种政治理念的系统表达。

第二,极力主张君主专制,明确提出君主的权力和利益具有至上性。

第三,以耕、战政策作为富国强兵的主要途径。

4.贾谊:贾谊,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著名文学家、政论家。

他是西汉初年儒学复兴的代表人物。

他18岁时就以文学才华闻名于郡中。

20岁时,经人推荐,被汉文帝招为博士。

关于西周灭亡学生两种材料

关于西周灭亡学生两种材料

关于西周灭亡学生两种材料西周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这对大家来说,根本就不算一个问题:昏君周幽王为了博取美人褒姒一笑,不惜屡次点燃烽火戏弄诸侯,当美人褒姒看到诸侯的军队不知所措的样子后,不禁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周幽王也为此龙颜大悦。

就像“狼来了”的故事,当西戎的军队真的进攻镐京时,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诸侯们再也不相信了,西戎于是轻松攻破镐京,杀死了周幽王。

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为了躲避西戎,决定东迁洛邑,从此,周王室开始衰落,天下礼崩乐坏,春秋战国正式开始。

然而,造成历史重大变化的原因从来都是十分复杂的,这里面既有历史的偶然,也有历史的必然。

对于西周灭亡,周幽王宠爱褒姒更像是一个偶然事件,当我们拉长历史的时间线时,就会发现西周灭亡有其难以避免的必然性。

话说周武王伐纣,灭亡殷商后,建立了周朝。

周武王治理天下采用封建制,将功臣们和宗室们分封到全国各地,以代天子治理万民。

周武王(在位5年)死后,年幼的嫡子周成王即位,由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辅政。

周公平定了由纣王之子武庚禄父、管叔姬鲜、蔡叔姬度领导的“三监之乱”,制定了完备的礼乐法度,从军事和制度上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周成王(在位37年)死后,周康王(在位26年)、周昭王(在位19年)、周穆王(在位55年)、周共王(在位12年)皆以嫡子的身份相继成为天子,此时的王室政治清明,力量强大,诸侯们遵守法度,上尊天子,下安黎民,天下太平。

特别是在周穆王时期,周穆王凭借着强大的国力,经常御驾亲征西戎和徐戎,这极大扩张了周朝的疆土,使周朝走向了鼎盛。

周共王死后,一代代天子犯下了一个又一个错误,使周朝逐渐由盛转衰。

周共王的嫡子周懿王生活奢侈,所用非人,外患不断。

七年,西戎深入王室腹地,兵临镐京城下,周懿王无力抵抗,在八年后迁都槐里以避西戎。

周懿王(在位25年)死后,叔叔周孝王废黜太子姬珝,自立为天子。

周孝王在位期间,对西戎发动反攻,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他破坏了传承了一百多年的嫡子继承制度,造成了王室的内乱。

从清华简《系年》看周初的三监

从清华简《系年》看周初的三监

从清华简《系年》看周初的“三监”西北大学历史学院路懿菡《系年》简文云:“周武王既克殷,乃设三监于殷。

武王陟,商邑兴反,杀三监而立子耿。

成王屎伐商邑,杀子耿。

”“子耿”又作“录子圣”,其同大保簋铭文所见的“录子(圣)”相印证。

简文的出现,不但证实了“录子(圣)”即为传世文献中的王子禄父,同时亦为重新认识周初的“三监”提供了目前所见的最早的历史资料。

(一)传世文献中的“三监”考诸传世文献,“三监”之称最早见于《诗谱·邶鄘卫谱》孔颖达正义所引《尚书大传》,“武王杀纣,立武庚,继公子禄父。

使管叔、蔡叔监禄父,禄父及三监叛。

”此处记载先言“管叔、蔡叔监禄父”,以管、蔡二叔为“监”,后却言“禄父及三监叛”,似在管、蔡二监之外尚有一监。

学者认为“这种依违两可的模糊说法,说明汉初今文家对‘三监’一词的历史内涵并无清楚的认识。

司马迁作《史记》没有采用‘三监’这个概念,恐怕与此不无关系。

”①《史记·周本纪》言:“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

”《管蔡世家》言:“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

于是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

”《卫康叔世家》则言:“武王已克殷纣,复以殷余民封纣子武庚禄父,比诸侯,以奉其先祀勿绝。

为武庚未集,恐其有贼心,武王乃令其弟管叔、蔡叔傅相武庚禄父,以和其民。

”在司马迁的记述中,武王以管、蔡二叔“相”、“傅相”武庚以“治殷遗民”,并未言及管、蔡之外还有他人,更未出现“三监”之称,也未以“三监叛”来概括武庚与管、蔡二叔共同发动的叛乱。

成书时间早于《史记》的《逸周书·作雒》言:“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殷祀。

建管叔于东,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监殷臣。

”较之《史记》,《作雒》以管、蔡、霍三叔“俾监殷臣”,但仍未以“三监”指称三叔,而且言“辟三叔,王子禄父北奔,管叔经而卒,乃囚蔡叔于郭淩”,并未提及霍叔的下场。

“管蔡之乱”见于《左传·昭公元年》、《国语·楚语上》、《孟子》等先秦文献,①杜勇:《<尚书>周初八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93页。

历史趣谈:周朝历史初期的三监之乱

历史趣谈:周朝历史初期的三监之乱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周朝历史初期的三监之乱导语:周武王攻下商都朝歌后,纣王被迫自尽,商朝历史结束,但商的奴隶主阶级仍保存了很强的实力。

为加强对殷民的控制,巩固西周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周武王攻下商都朝歌后,纣王被迫自尽,商朝历史结束,但商的奴隶主阶级仍保存了很强的实力。

为加强对殷民的控制,巩固西周在中原地区的统治,武王封商王纣之子武庚于商都,并将商的王畿分为卫、鄘、邶3个封区,分别由武王弟管叔、蔡叔、霍叔去统治,以监视武庚,总称三监。

三监地域,一般认为,商都以北地区为邶;商都以南地区为鄘;商都以东地区为卫。

武王灭商后不久即病逝,周公摄政,管叔有意争权,于是散布流言:“周公将不利于孺子(成王)”。

灭殷后的第三年,(前1024年),管叔、蔡叔鼓动起武庚禄父一起叛周。

起来响应的有东方的徐、奄、淮夷等几十个原来同殷商关系密切的大小方国。

这对刚刚建立三年多的周朝来说,是个异常沉重的打击。

如果叛乱不加以克服,周王朝就会面临极大困难,周文王惨淡经营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功业就会毁掉。

周王室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在王室内部也有人对周公称王持怀疑态度。

这种内外夹攻的局面,使周公处境十分困难。

他首先稳定内部,保持团结,说服太公望和召公爽。

他说:“我之所以不回避困难形势而称王,是担心天下背叛周朝。

否则我无颜回报太王、王季、文王。

三王忧劳天下已经很久了,而今才有所成就。

武王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成王又如此年幼,我是为了成就周王朝,才这么做。

”周公统一了内部意见之后,第二年(前1023年)举行东征,讨伐管、蔡、武庚。

事前进行了占卜,发布了《大诰》。

经3年的艰苦作战,公元前1022年顺利地讨平了三监的叛乱,征。

三监之乱与周公治国谋略的展开--以清华简《皇门》为中心的考察

三监之乱与周公治国谋略的展开--以清华简《皇门》为中心的考察

三监之乱与周公治国谋略的展开——以清华简《皇门》为中心的考察刘光胜清华简《皇门》与《逸周书·皇门》来源相同,属于先秦时期的不同传本,因此它们的成书问题,可以放在一起讨论。

关于清华简《皇门》的提 要:《逸周书·作雒》“内弭父兄”发生在周成王元年,清华简《皇门》召集人、召集对象、事件内容与之完全契合,可知该篇的撰作时间当在周公摄政之初。

大门宗子的主体为姬姓贵族,周公号召他们“毋作祖考羞”,为充分发挥训诰的效果, 门的地点不会离周人祭祀先祖的宗庙太远。

三监之乱爆发,西周新生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周公发布《皇门》,对内弥合同姓宗族之间的矛盾;又发布《大诰》,对外巩固周人与友邦诸侯国的团结。

他先是“内弭父兄,外抚诸侯”,继而兴兵诛伐三叔及武庚。

周公应对举措自内向外铺开,表现出了高超的政治睿智与应变能力。

关键词:清华简《皇门》;《尚书·大诰》;周公;政治智慧DOI : 10.16758/ki.1004-9371.2020.03.006【中国先秦史】* 本文得到山东省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经费资助,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出土文献与民本思想溯源研究”(项目批号:19BZX056)、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出土文献与《尚书》学综合研究”(项目批号:19CLSJ03)阶段性成果。

1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修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229页。

2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修订本),第543页。

关于《逸周书·皇门》,清儒朱右曾云:“大似《今文尚书》,非伪古文所能仿佛。

”1丁宗洛也说:“此篇雄奇郁勃,的系周初文字。

”2《逸周书》各篇成书年代相对较晚,而《皇门》是少数几篇可以确定为西周时期的文献之一,史料价值极高。

《皇门》是周公摄政当国的政治宣言?还是归政成王后的告别演说?周公为何召集大门宗子、迩臣发布训诰?由于传世本《皇门》流传千年,文句多处脱漏、错讹,该篇的成书年代及主旨,遂成为学界争议不休的学术公案。

西周历史事件有哪些_西周历史事件介绍

西周历史事件有哪些_西周历史事件介绍

西周历史事件有哪些_西周历史事件介绍西周时期的副词上承殷商,下启春秋战国,其间又有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一个较为活跃、丰富的副词系统。

本文在穷尽式调查西周时期文献中副词语料的基础上,今天店铺给大家带来了西周历史事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周历史事件一:三监之乱三监之乱是西周初商王畿地区的三位统治者叛乱的事件。

武王灭商后,分商王畿为三部分,设三监治理。

三监的具体人物:周公弟管叔、蔡叔、霍叔。

所谓“监”,即监督殷商遗民以防其造反,武庚在三监之列明显说不过去,所以管、蔡、霍为三监是正确的。

三监地域,一般认为,商都以北地区为邶;商都以南地区为鄘;商都以东地区为卫。

武王灭商后不久即病逝,周公摄政,此时妄图复国的武庚挑唆三监作乱,周王朝面临严峻的形势,周公东征,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平定了三监之乱。

中国周朝周武王灭商后为监管殷遗民而采取的措施。

周武王攻下商都朝歌后,纣王被迫自尽,商朝亡,但商的奴隶主阶级仍保存了很强的实力。

为加强对殷民的控制,巩固西周在中原地区的统治,武王封商王纣之子武庚于商都,并将商的王畿分为卫、鄘、邶 3 个封区,分别由武王弟管叔、蔡叔、霍叔去统治,以监视武庚,总称三监。

另一说武王以邶封武庚,以鄘封管叔,以卫封蔡叔,以图安抚殷民、监视武庚,称为三监。

西周历史事件二:成康之治成康之治指西周初姬诵、姬钊的统治。

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

中国西周时周成王、周康王相继在位的40余年间所形成的安定强盛的政治局面。

成康时期,是周最为强盛的阶段,史称天下安宁,刑具40余年不曾动用,故有成康之治的赞誉。

康王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

后世将这段时期和成王末年的统治誉称为“成康之治”。

为慑服商顽民而建的东都成周城落成后,辅政大臣周公还政于成王,周朝进入巩固的时期。

成王及其子康王继承文王和武王的功业,务从节俭,克制多欲,以缓和阶级矛盾。

又令周公制礼作乐,即王朝各种典章制度的创立和推行,大规模进行自周武王时开始的分封制。

三监之乱的简介

三监之乱的简介

三监之乱的简介三监之乱是西周初期商王畿地区的三位统治者叛乱的事件,周王朝面临严峻的形势,周公东征,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平定了三监之乱。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三监之乱的简介,希望你喜欢。

三监之乱的简介分析中文名称:三监之乱参战部队:“三监”;周朝战争结果:三监失败,周朝大胜时间:约公元前1045年地点:黄河流域人物:周公武庚管叔蔡叔霍叔三监之乱的详情人取得了政权后,并没有完全消灭殷商国家,而是根据当时人们“灭国不绝祀”的原则,保留殷人的祭祀。

周武王让纣的儿子武庚仍继承殷王位,统治殷商故地。

武王又安排自己的哥哥管叔、弟弟蔡叔、霍叔驻守在殷都周围的邶、鄘、卫三国,以监视武庚,史称“三监”。

周人立国未稳,强敌环视,武王为国事忧虑,常常夜不能寐。

他说:“维天建殷,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显亦不宾灭,以至于今。

我未定天保,何暇寐! ”克商后的第二年,武王有疾,死去。

成王即位,年幼,由周公代行王事。

武王的弟弟中管叔最长,按照兄终弟及的惯例,他最有资格摄政,因此武王的遗命被他认为是遭到了周公的篡改,加之周公制定的礼制严格限制诸侯势力,引起了武王群弟的不满和猜忌。

《尚书·金縢》载:“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

”在这种情况下,管、蔡与武庚联合作乱。

武庚早有复国的野心,这时不仅联合“三监”,而且又和殷商旧地东夷的徐、奄、薄姑等方国串通,叛乱反周,局势十分严重。

管、蔡以及武庚与东夷地区的叛乱,严重地威胁了周王朝的安全。

周公团结召公奭,采取果断措施,亲率大军东征。

东征对巩固西周王朝、扩大周的辖地起了重要作用。

《尚书·金縢》记载:“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

”周公首先镇压“三监”,制止了流言,杀了管叔放逐了蔡叔;还诛杀了武庚,以纣王庶兄微子继承殷祀,在宋(今河南商丘)建国,史称宋国。

武庚覆灭后,周公继续东征,经过三年艰苦斗争这场动乱才告平定。

东征范围似较广阔,穷追猛打,声势达于江南。

中国史选择题

中国史选择题

一、选择题1.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是( ) A石器时代 B.史前时代 C.氏族公社 D.早期智人2.以下不属于中国境内发现的早期智人阶段的遗址的是( )A.北京人 B.马坝人 C.长阳人 D.丁村人3.以下不属于中国境内发现的晚期智人阶段的遗址的是( ) A.山顶洞人 B.柳江人 C.河套人D.大荔人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堪称中华文明的两大摇篮,是当时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据所学知识回答4~6题:4.以下文化遗存不属于黄河流域的是( ) A.仰韶文化 B龙山文化 C.红山文化 D.大汶口文化5.以下文化遗存不属于长江流域的是( ) A.良渚文化 B.马家窑文化 C.河姆渡文化 D.青莲岗文化6.河姆渡文化最具特色的是( ) A.玉器 B.磨制骨器 C.人工取火 D.干栏式建筑7.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的发明是当时手工韭的巨大成就,是人类第一次改变了自然物本身所具有的性质,达到为人所用的目的 A.陶器 B 石器 C.玉器 D.弓箭8 20世纪20年代初,以( )为旗帜的疑古思潮兴起,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反思 A.古史辩 B.回向三代 C.近代科学 D大同小康9.以下关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B.婚姻形态相应转变 C财产继承制度改变 D.这一转变是由经济关系变化引起的10.在我国远古社会的传说中,相传( )品尝百草,救民疾苦,发明了原始医药;“耕而作陶”,发明了原始制陶业;教人耕种,出现原始农业和原始文化A.黄帝 B.伏羲C.炎帝 D.唐尧11.《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民食瓜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相当于(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12.“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或评价是( ) ①世袭成为一种札制②奴隶制度确立③原始社会终结④是历史的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3.为研究我国5000多年前的建筑史及其宗教意义,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数据的文化遗址是 ( ) A.屈家岭文化 B.良渚文化 C.红山文化 D半坡文化1.B【解析】此题在于考查对基本概念的掌握。

三监之乱

三监之乱

三监之乱武王取得政权建立周朝之后,并没有完全消灭殷商国家,而是根据当时人们灭国不绝祀的原则,保留殷人的祭祀。

武王让纣王的儿子武庚仍继承殷王位,统治殷商故地。

又把殷商故地一分为三,分别由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驻守,以监视武庚,史称三监。

周人立国未稳,强敌环视,武王为国事忧虑,夜不能寐,克商后第二年便病死。

成王即位,年幼,由周公代行王事。

武王弟弟中管叔最长,按惯例应该他更有资格摄政,因此他怀疑武王的遗命被周公篡改,加之周公制定的礼制严格限制了诸侯势力,引起了武王群弟的不满和猜忌。

纣王之子武庚早有复国野心,借此机会,他策反了管叔、蔡叔,在外散布流言说周公想篡位,又联合殷商旧地东夷等方国叛乱反周,局势十分严重。

此时国内的周成王和召公、姜太公等人也对周公产生了怀疑。

内忧外患之下,周公首先找到了召公和姜太公,向他们表明了自己对周朝的忠心,获得他们信任,稳定了国内的局势,随后亲率大军东征,镇压三监,杀管叔、放逐蔡叔,诛杀武庚,以纣王兄弟微子启继承殷祀,在宋建国,史称宋国。

武庚覆灭后,周公继续东征,经过三年才终于平定这场动乱。

在东征的过程中,一大批商朝的贵族成了俘虏,周公觉得让这批人留在原来的地方不大放心。

同时,又觉得镐京在西边,要控制东部的广大中原地区很不方便,就在东面新建一座都城,叫做洛邑(今河南洛阳市),把殷朝的“顽民”都迁到那里,派兵监视他们。

以上就是周朝建国初期的三监之乱始末,人们无不指责管叔、蔡叔、霍叔的无情无义,对周公旦有口皆碑,周公因此也成为仁义礼智信的楷模,传颂千古。

但探究三监之乱其根源,周公旦实则难辞其咎。

先看三监之乱起因,史记曰:“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

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叛周。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祚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周公代成王摄政,原因有二,一是周初定天下,恐诸侯畔周;二是成王少,而根本原因在于成王少。

河南省上蔡中学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题

河南省上蔡中学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题

河南省上蔡中学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题第 2 页第 3 页A.河北河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4.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西周社会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

”这里描述的是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5.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

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A.分封制B.封建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6.下列有关周王朝政治制度及其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第 4 页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平稳转型7.石陪华在《中国历史纵横》写道:“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

”材料说明:A.宗法制度为封建社会所沿袭B.宗法观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封建社会的发展C.封建社会政治统治腐败无能D.家国一体的政治模式不利于传统科技的进步8.考古资料表明,西周甚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与周王之间的青铜等器第 5 页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

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青铜器物实现了标准化生产B.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同质化C.诸侯国的青铜器皆周王所赐D.是血缘同宗在文化上的体现9.西周初年,成王年幼继位,以周公为太傅、召公为太保共同辅政;西周中期出现了卿事寮和太史寮这样的辅政机构;西周晚期出现了总理两寮及公族事务的冢宰,这是类似于宰相的重要辅政大臣。

这说明:A.王权权威提高B.官僚政治萌发C.宗族等级严格D.周王权威削弱10.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第 6 页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三监之乱为什么爆发 周公难辞其咎?

三监之乱为什么爆发 周公难辞其咎?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三监之乱为什么爆发周公难辞其咎?导语:西周初期三位统治者的叛乱事件被称为“三监之乱”,周公东征,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平定了三监之乱。

那么三监之乱为什么西周初期三位统治者的叛乱事件被称为“三监之乱”,周公东征,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平定了三监之乱。

那么三监之乱为什么爆发,是不是与周公有关?三监之乱为什么爆发周公难辞其咎?三千余年来,一提起周初“三监之乱”,人们无不指责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无情无义,对周公旦则有口皆碑。

周公也因此成为仁、义、礼、智、信的楷模,传颂千古。

探究“三监之乱”之根源,周公旦实则难辞其处。

先看“三监之乱”的起因。

《史记·周本纪》曰:“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

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叛周。

”《史记·鲁周公世家》亦曰:“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尚书·金縢》亦云:“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第乃流言于国。

曰:‘公将不利于孺子。

’”我国权威史书《尚书》《史记》的三则记述把“三监之乱”的原因说得再明白不过了,那就是:“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将不利于成王,”故“流言于国”而“与武庚作乱叛周。

”那么“周公乃摄行政当国”也好,“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也好,有没有让“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的地方呢?也就是说“其群弟”该不该“疑”呢?这就要从周公“摄行政当国”的原因、周公“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后的作为与在王权内部产生的社会影响等方逐一阐述。

生活常识分享。

清华简《系年》及有关古史问题

清华简《系年》及有关古史问题

清华简《系年》及有关古史问题李学勤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自2008年7月入藏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护清理和检视,关于竹简的内容性质获得共识,即:这批珍贵竹简的性质是书籍,书籍大多与历史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有《尚书》及同《尚书》类似的文献,同时“还有一项重要内容,是一种编年体的史书,所记史事上起西周之初,下到战国前期,与《春秋》经传、《史记》等对比,有许多新的内涵。

特别要指出的,是这种史书体裁和已看到的一些文句,都很像《竹书纪年》”[1]。

这篇史书,原来没有篇题,现拟题为《系年》。

《系年》简长44.6- 45厘米,共138支。

简背有排序编号,但有一处重号,以致只有137号。

竹简保存基本良好,只有个别残损之处。

全篇分为23章,每章自为起讫。

文字通为墨笔书写的楚文字。

《系年》一篇字体是楚文字,但不能由此直接推沦这是楚国人的著作。

《系年》既不像《春秋》那样本来是鲁国史书,也不像《竹书纪年》那样于周室东迁后用晋国及后来的魏国标年,而是对各诸侯同各以其君主纪年。

篇中讲到几个重要诸侯国的兴起,如秦、卫、郑、晋等,至于楚国,却自楚文王始见。

在全篇23章里,提到楚的同然较多,不过这也可能是楚国强盛,在当时历史舞台上多有作为的缘故。

值得注意的是,篇中不为楚人掩丑,有时措词颇为严厉,如说“楚师人败,……楚人尽弃其(帱)幕车兵,豕逸而还”,作者在这里是站在哪方立场,需要研究。

成该说,作者即使确是楚人,他的眼光则是全国的,没有受到狭隘的局限。

《竹书纪年》的记事始于夏代(或说五帝)[2],《系年》只起自周初。

事实上,篇内有关西周史迹的仅在其前四章,要叙述的是东迁以后。

即使是这前四章,所说的重点也是在于周王室何以衰落,若干诸侯围怎样代兴,这表明《系年》的作者志在为读者提供了解当前时事的历史背景,也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

篇中时代较后的一些章,还有时明显结合当时形势,例如:第18章:“至今齐人以不服于晋,晋公以弱。

”第20章:“至今晋越以为好。

二次灭商 封建亲戚“三监之乱”与成康盛世的到来

二次灭商 封建亲戚“三监之乱”与成康盛世的到来

封面故事COVER STORY金/河南洛阳周公庙,现为洛阳周公庙博物馆,始建于648年,曾先后重修和扩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所建。

史载周武王去世时,成王年幼,周公旦成为“摄 政”,其权力地位的急剧上升打破统治集团内部的平衡,引发了“三监之乱”二次灭商封建亲戚“三监之乱乃与成康盛世的到来文I 郭晔旻―王灭商,实际上是一次类似 『卜(亠“斩首行动”的军事突袭。

商 丄纣王固然兵败身死,殷商的残余势力仍旧相当可观。

“天命”真的转移到周人手中了吗?看起来,即便 是周武王自己,对此也没有十足的信 心,反而表现得忧心忡忡:“我未定天 保,何暇寐”……兴灭继绝牧野一战成功,只在一夕之间, “小邦周”就一跃而为“天下共主”,但如何处理殷王朝的遗民并巩固对广大 东部地区的统治,着实令新征服者伤 透脑筋。

根据《尚书大传》的记载,周 武王曾向麾下大将师尚父(太公望、姜子牙)征求意见,这位在战场上大获全 胜的赳赳武夫毫不含糊地回答,“爱屋及乌”,反过来也一样,既然已经诛灭 纣王,干脆把商朝的百姓也全部杀光。

假若武王果真采纳了这个意见,后世 的儒生还敢不敢为“至仁(周武王)伐至不仁(商纣王)”这一说法洗地恐怕 就不得而知了。

周武王再问召公爽,66 |国家人文历史■“封神宇宙”与商周I比界・得到的回答是“有罪者杀,无罪者活”。

看起来,召公不主张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刀切”,但大幵杀戒还是免不了的。

轮到最后回答的则是武王的兄弟周公旦。

周朝怎么又有个周公?那是因为他的封地在岐山的周原。

周公觉得还是应该让殷民“各安其宅,各田其田”,不去改变他们原有的生活状态。

这与其说体现了周公饱含仁爱之心(后来的事实证明周公平叛时屠城并不含糊),倒不如说是认清现实后的量力而为,毕竟人数不多的周族要想稳固地统治历史悠久、人数众多的殷人,也只能以“怀柔”为上策。

周武王听了周公的意见,自然感到正中下怀:“用你提出的办法治理殷人,又何愁他们不顺从我们,天下大治呢!”为了笼络殷商的贵族,周武王命令召公将那个因不满纣王倒行逆施,装疯卖傻而身陷囹圄的箕子放出监狱。

周公生平事迹

周公生平事迹

周公生平事迹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

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

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儒家尊为“元圣”,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关于周公出生的具体年份。

由于殷周之际尚无确切的纪年,因此,我们难以搞清周公出生的具体年份。

然而,由于周公事迹的确定性,我们还是可以大致推断周公出生的年代。

根据武王克殷之后曾对周公说过"自发未生于今六十年"的话,可知克殷之时武王尚不到六十岁。

作为武王之弟的周公,至少比武王年岁小。

那么,周公的生年大约在克殷之前五十八年。

由于学术界对周克殷的具体年份的介定尚有争议,因此我们对周公生年的研究,就只能得出这样一个较模糊的时间概念。

纵观周公的一生,可以说他是周朝第一大功臣,他在政治、军事、文化、思想等方面均有建树,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

武王死后又平定“三监”叛乱,大行封建,营建东都,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在巩固和发展周王朝的统治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辅助武王在罚纣灭商过程中,他协助二哥武王姬发伐纣灭商,一举剪灭了残暴的殷商王朝。

在这期间,他先后参加了开战二年前观兵于孟津的诸侯盟会。

在周王朝一举剪灭殷商王朝的决定性战争——牧野之战中,周公为武王撰写了一篇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誓词《牧誓》,这篇誓词极大地鼓舞了军心,对牧野之战的最终胜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殷商王朝被灭掉后,周武王面临的第一大难题就是怎样处置商朝的遗留臣民,这些臣民对周王朝十分仇视,大有一触即发的可怕局面。

当时姜太公认为必须斩草除根不留后患,而召公认为只杀掉不臣服的臣民就可以了,但周公洞察全局后,提出了给饭吃、有事干、团结争取、说服教育、武力监督的怀揉政策。

结果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使绝大部分殷商臣民归服了周王朝,稳定了周初的奴隶制政权。

二、摄政成王灭掉商朝后,在建立周朝的第二年,武王便因病去逝了,武王的儿子姬诵继位,这便是周成王,因为成王当时年纪幼小,还不能执掌国家大事,周公从社稷安危方面着想,便代成王处理朝政,史称“周公摄政”。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三监之乱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三监之乱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三监之乱三监之乱又称管蔡之乱或武庚之乱。

是西周初,故商畿地区(今河南省安阳市附近)的三位贵族(三监)叛乱的事件,为中国第一个宗室之乱,后被周公东征夷定。

周朝武王克殷后,并未消灭殷商势力,为了巩固政权,分商京畿为三部分,设三监监督商朝遗民顽军,实行军政殖民统治。

三监的具体君主及领土,说法不一。

一说为纣王子武庚和武王弟管叔、蔡叔。

另说为武王之弟管叔、蔡叔、霍叔,在商都朝歌附近武装,共同监护武庚的领土。

前说出现较早,后说较为通行。

三监地域,一般认为,朝歌以北地区为邶,由霍叔监管;朝歌以南地区为鄘,由蔡叔监管;朝歌以东地区为卫,由管叔监管。

武王逝后,周成王年少登基,周公摄政,管叔、蔡叔与武庚等诸侯非常不满,起兵反对周公。

周公也发动了周公东征,打败三监,斩杀武庚、管叔;流放蔡叔;将霍叔废为庶人,平定了三监之乱。

背景牧野之战周灭商后,为了统治商朝的遗民,周武王把商王朝直接控制的领地分为四个区:原殷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为豳,封给纣王的儿子武庚(又名禄父)掌管。

同时将朝歌以东地区(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为卫,封给武王的弟弟管叔姬鲜掌管;朝歌以西地区(今河南省新乡一带)为鄘,封给武王的弟弟蔡叔姬度掌管;朝歌以北地区(今河南省汤阴县一带)为邶,封给武王弟霍叔姬处掌管,共同监视武庚,总称“三监”。

周灭商后第二年(约前1045年),周武王病逝,其子姬诵即位,是为周成王。

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代成王行事。

管叔因企图继王位,对周公旦摄政极为不满,于是散布流言,并煽动蔡叔、霍叔,怂恿武庚及东方诸方国,以“周公将不利于孺子”为借口,公开叛乱,是为“天下闻武王崩而叛”。

周公旦面对来自内外两方面的敌对势力,多方权衡,决定兴师东征。

为了组织东征军发动平叛之战,周公说服太公望和召公。

他说:“我之所以不回避困难形势而主持政务,是担心天下背叛周朝。

否则我无颜回报太王、季王、文王。

三王忧劳天下已经很久了,而今才有所成就。

回眸历史,带你了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六大叛乱

回眸历史,带你了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六大叛乱

回眸历史,带你了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六大叛乱西周武庚之乱(三监之乱或管蔡之乱)武王灭商后,分商王畿为三部分,设三监治理。

三监的具体人物:周公兄管叔、弟蔡叔、霍叔。

所谓“监”,即监督殷商遗民以防其造反,武庚在三监之列明显说不过去,所以管、蔡、霍为三监是正确的。

三监地域,一般认为,商都以北地区为邶;商都以南地区为鄘;商都以东地区为卫。

武王灭商后不久即病逝,周公摄政,管叔和蔡叔怀疑周公的作为不利于成王,于是扶持武庚一起叛乱,周王朝面临严峻的形势,周公东征,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平定了三监之乱。

三监之乱严重威胁到了周朝的统治秩序,周公东征胜利以后,彻底消灭了殷商王朝的残余势力,扩大东方境土。

为了巩固周王朝在东方的统治,周公进一步营建东都雒邑和封建诸侯。

周公、成王、康王时期是西周王朝稳定发展时期,“刑错四十年不用”,史称“成康盛世”。

西汉七国之乱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

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

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

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

七国之乱,西汉中央政权获得了绝对胜利。

这次叛乱,从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开始,到三月即被平息,七王皆死。

参加叛乱的七国,除保存楚国另立新王外,其余六国皆被废除。

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

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平叛战争的胜利,中央集权的巩固,使得西汉王朝的实力愈发强大,汉族人对匈奴的反攻,也逐渐拉开序幕,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固,起到了卓越的成效。

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原诸侯王势力下百姓艰苦的生活,让文景之治的利端真正的覆盖向全国,可以说为后来汉武帝时代的雄风和多年战争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中国古代分裂国家的人的例子

中国古代分裂国家的人的例子

中国古代分裂国家的人的例子1.西周“三监之乱”:周武王灭商后,将纣王之子武庚分封为殷,负责管辖商朝遗民。

又将其他王畿地区分封了卫、鄘、邶三个诸侯,分别分封给了周武王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让他们监视武庚,并称“三监”。

在殷商王畿范围之外,又分封了燕、齐、鲁等国,以镇守东方。

周武王去世后,周公摄政,“三监”对此不满,于是联合武庚和奄、蒲姑、徐夷、淮夷等势力发动了大乱,企图夺取王位。

叛乱发生后,周公联合燕、齐、鲁发动了东征,经过三年的苦战,终于平定了叛乱。

此后,周公继承了周武王的遗愿,在洛阳建设洛邑、成周二城,作为周朝的东都,驻扎强盛的“殷八师”以镇守东方。

从此,中国历史上就形成了长安、洛阳二都的格局。

2.西汉“七国之乱”西汉初期:刘邦分封了韩信、英布、彭越等诸侯,后来刘邦又通过战争废除了异姓诸侯,分封刘氏为王,以图拱卫帝室。

然而,这些诸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羽翼丰满,开始威胁中央集权,小规模的叛变也时而发生。

汉景帝时期,试图通过“削藩”来加强集权,然而却引发了吴楚为首的七国之乱。

经过周亚夫、刘武、郦寄、栾布、窦婴等将领的配合,西汉很快就平定了内乱,实现了削藩。

平定七国之乱后,诸侯势力大减,朝廷得以抽出手来对付匈奴,为后来汉武帝的开疆拓土奠定了基础。

3.东汉“董卓之乱”:公元184年,东汉爆发了黄巾起义。

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地方军阀势力崛起,东汉的集权体系瓦解。

189年,外戚何进让西北的董卓入京配合诛杀宦官,结果事情败露,何进被处死。

随后,董卓带领军队杀入洛阳,废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控制了朝政,东汉名存实亡。

此后,董卓无恶不作,还强制迁都长安,焚烧了洛阳二百里的宫殿和民居,民不聊生。

随后,关东的诸侯组建为了联军,开始了讨伐董卓的行动,从此中国再次进入了大分裂的时代。

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朝代

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朝代

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朝代上次呢,小编总结到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夏朝。

有热心网友给小编留言,说,商朝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因为有明确的文字记载。

在此呢,本人只能说,各抒己见。

小编还是按照本人对历史的理解以及相关资料来总结,仅代表个人观点,大家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

今天呢,按照顺序,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朝代——周朝之西周。

周朝始建于公元前1046年,灭亡于公元前256年。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华夏族奴隶制王朝。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其中西周传国君13王(也有说是12王,此处有争议)。

且,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

所以今天主要总结下西周的帝王以及有名的历史事件。

西周的12位王(有说是13位王),那么到底是哪12位或13位呢?依次是: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周共王(姬繄扈)→周懿王(姬囏)→周孝王(姬辟方)→周夷王(姬燮)→周厉王(姬胡)→周宣王(姬静)→周幽王(姬宫涅)→周携王(姬余臣)(存在争议)据记载:周携王,姬姓,名余臣,《清华简·系年》作携惠王、惠王,周宣王的儿子,周幽王的弟弟,周平王的叔父。

周幽王死后,一部分人拥立太子宜臼为周天子,即“周平王”。

另一部分人拥立周幽王的弟弟为周天子,即“周携王”,形成“二王并立”的局面。

前750年,晋文侯为了讨好周平王,向周平王建议说:“天无二日,国无两王。

携王虽为先王兄弟,但没有得到诸侯公认而擅自称王,实属叛逆,天子应当予以讨伐。

"于是晋文侯袭杀携王,结束了二王并立二十年的局面。

那到底周携王,在历史上,是应该作为一个王还是作为一个叛臣,小编也无法评判,还是有待历史学家去评判吧。

周朝791年里,西周存在了275年,那么这275年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呢?1、武王伐纣看过《封神榜》的人都知道这段历史,电视剧里面的神话人物,有些内容情节还是小编小时候的心理阴影。

周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周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周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周朝行政区划把王畿以外之地分封给同姓、功臣和先代后裔,授以不同的爵位,建立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以拱卫王室。

下面是有周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欢迎参阅。

周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周朝实行的是典型的封建制。

周王朝把王畿以外之地分封给同姓、功臣和先代后裔,授以不同的爵位,建立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以拱卫王室。

「封建」即「封土建国」,即天子把自已直接管辖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并授予他们爵位,诸侯再分封贵族,诸侯和贵族在自己的领地上有相当的自主权。

分封的目的是让他们建立封国和军队,保卫中央,收买人心。

汉语对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所封之地称为“诸侯”(“诸侯国”、“封国”或“王国”),统治诸侯(王国)的君主称为“诸侯王”、“君”或“国君”,也使用“国王”的称谓。

同时,汉语对欧洲从中世纪起的君主制国家也称为“王国”,君主称为“国王”,尽管两者有所不同,但从纯粹的土地分封来看两者都是一致的。

周室鉴於当时诸侯之众而又各据要津,後世必为共主之患,乃著兴灭国,继绝世之名义,封建诸侯,分封周姓和功臣到各要地,利用各地原来的氏族部落建立国家,势力始自上达下,周天子正式成为天下共主,周朝的封建规模正式完成。

传说中圣王的后裔和商的遗民以及立功的将士,让他们在地方作“诸侯”,分区管理,辅佐周王,被封的“诸侯”在“封国”内继续分封,通过这种逐级分封,下级对上级承担缴纳贡物,军事保卫,服从命令等义务。

周朝时期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

然而西周时各诸侯国的军队并不由国君掌握,而是在周天子的守臣手中。

如《左传》:“齐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

”国氏和高氏就是掌握齐国兵权的守臣。

东周诸侯国军队为国君所掌握,直接导致了周室的衰微。

周王是共主性质的(共主是氏族社会遗留的领袖模式,禹为最后的氏族共主)。

诸侯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三监之乱指的是哪三监?三监之乱事件后续如何?
导语:三监之乱严重威胁到了周朝的统治秩序,所以周公东征消灭了
三监的力量,巩固了周朝的统治,之后才能迎来西周王朝稳定发展时期。

三监之乱指
三监之乱严重威胁到了周朝的统治秩序,所以周公东征消灭了三监
的力量,巩固了周朝的统治,之后才能迎来西周王朝稳定发展时期。

三监之乱指的是哪三监?
三监的具体人物:周公兄管叔、弟蔡叔、霍叔。

所谓“监”,即监督
殷商遗民以防其造反,武庚在三监之列明显说不过去,所以管、蔡、
霍为三监是正确的。

三监之乱事件后续如何
周王朝在灭商以后,将其兵力分为三部分:殷八师、成周八师和西
六师,以保卫全国。

殷八师驻在殷之故地朝歌,主要是对付殷人和东夷。

《小臣言速簋》铭载:“揸!(今)东夷大反,伯懋父以殷八师征东夷。

”可见东夷作乱是殷八师镇压的。

西六师驻守西土,拱卫丰、镐宗周之地。

营建东都雒邑后,成周八
师驻守在雒邑,以保卫成周。

《录卣》铭曰:“王令曰:!(今)淮夷敢伐
内国,汝其以成周师氏,戌于叶师。

”“成周师氏”即周八师的师氏;《竞卣》铭载:“惟白屖父以成师即东,命戌南。

”成师即成周八师的省称,
南淮夷的作乱则用成周八师前往征讨。

为了控制东方,威服南土,周公决定“作大邑成周于土中。

”周公定
鼎于郏鄏( 今洛阳市内郏鄏陌),在今河南境内建造雒邑。

这里地处天
下之中,是伊、洛、瀍、涧四水流经之地,土地宽平,千里沃野,是
天然的粮仓。

在它的东边,又有伊阙之险隘,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战
略要地。

这样,西起周原,东至雒邑,即渭、泾、河、洛一带皆为周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