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一轮复习提纲及练习(部编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一、从繁荣到危机
1.“繁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
但是,繁荣的后面却隐藏着生产过剩、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等巨大的危机。
2.经济大危机:
(1)爆发: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突然暴跌,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美国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表现: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资本家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大量销毁商品。
二、罗斯福新政
1.时间、人物: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
2.目的: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
3.特点: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4.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5.影响:
(1)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6.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六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2023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九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维
埃 政
军事
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经过三年斗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 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
府
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
巩 经济 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在3年斗争时期,苏维埃政府实行战时
固
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的政权和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但也存在许多弊端。
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与他国家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决定成立国际联盟
①领土: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
②军事: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
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允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的人数;
③政治: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④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⑤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背 1922年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景 简称“苏联”。
提 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苏 出 开始于1926年。
联
的 成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
工 就 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业
化
①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
专题一 1.第一次世界大战
知 识 梳 理
一战的启示: ①战争是人类的悲剧,要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③科学技术应当用来造福于人类,而不是用于战争。
专题一 1.第一次世界大战
知 识 梳 理
凡尔登战役—一战的转折点
最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附答案)
最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附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应该表扬。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世界人民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2)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种势力的评价是否正确?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凡尔登战役。
(2)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主要参战国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霸权和势力范围。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和德国在法国贡比涅森林的一个火车车厢中签订了停战协定。
主持谈判的法国元帅福煦曾毫不忌讳地说过:“停战不是和平。
”这表现了欧洲列强的普遍心态。
一言以蔽之,欧洲列强偃旗息鼓并不意味着和平的到来,正如当初它们就不是为了“和平”而战是一样的道理。
【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综合复习试题(含解析)
【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综合复习试题(含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某班同学开展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研究,下面是他们搜集的材料,现邀请你参与共同探究。
材料一:如下图——《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1)地图中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凯末尔革命爆发于图中的处。
材料二:但无论如何……纵然欧洲的外交家们能再次吹熄六月底的这一束火星,那也只可能是避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20世纪初发生世界大战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的。
——李可曼《寻常中的不平静:欧洲的1914》(2)材料二中“六月底的这一束火星”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分之百”概率形成的原因。
(3)有历史学者指出,一战是一场没有真正意义上战胜国的战争,请结合一战前后的相关史实,论述该观点的合理性。
(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A、D(2)萨拉热窝事件,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3)参考示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的浩劫,无论协约国或同盟国,都在这场战争中或战后的分赃体系中尝到苦果。
对于德国等同盟国而言,割地赔款等处罚极大的削弱了他们的力量,同时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对于协约国来说,英法遭受重创,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英国甚至从此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
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之一,但巴黎和会上诉求惨遭拒绝。
日本在一战中所获得的既得利益,在《九国公约》中被西方大国剥夺。
美国虽然获利甚丰,但在战后的仍未能达到领导世界的目的,同时在亚太地区埋下和日本的矛盾,成为后来二战的重要根源。
因此,一战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胜国。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课本所学,1917年11月,列宁亲自领导彼得格勒起义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捍卫着民族独立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含答案(3)
C.工人阶级领导建立了全国性苏维埃政权
D.经历了和平到暴力的斗争过程
8.法国作家巴比斯的《战火》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该场面应发生在100多年前的( )
A.战后形成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B.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短暂繁荣
C.诞生了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D.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
25.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
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B.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致使印度实现了民族自治
21.有历史学家说:“威尔逊主义的成分太少,不足以安抚德国,克里孟梭的成分太少,不足以威慑德国;威尔逊的成分足以招人轻视,克列孟梭的成分又足以激发仇恨”。这反映了《凡尔赛条约》( )
A.稳定了战后世界秩序B.有利于各国均衡发展
C.存在不安定的因素D.彻底削弱了德国势力
一、选择题
1.如下图这张拍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新闻照片可以用来直接佐证
凡尔登战役中戴着防毒面具的法国士兵
A.凡尔登战役因惨烈被称为“绞肉机”
B.防毒面具使法军赢得了凡尔登战役的胜利
C.凡尔登战役中使用了化学武器
D.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法国官员称:当时西方列强屈从与日本的压力,将德国战前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是不公平的,损害了中国的权益。这是法国官方第一次对外承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公正对待了中国。造成这一“不公正”的国际会议是
【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复习试题(含解析)
【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含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应该表扬。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世界人民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2)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种势力的评价是否正确?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凡尔登战役。
(2)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主要参战国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霸权和势力范围。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2.探究问题。
材料一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因为轻工业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利容易,但需要一个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但我们不能走这条道路,因为战争日益迫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件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订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1928年10月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单元复习素材 新人教版
相同点
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
都是在大规模的战争背景下||,由社会矛盾的激化而引发的
都是以武装起义的形式夺取政权
都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整合二 比较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事件
项目
俄国十月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背景
整合三 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斗争
中国辛亥革命
印度非暴力
不合作运动
埃及华夫脱
运动
背景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统治
领导力量
民族资产阶级
斗争对象
清政府及帝国主义
英国
英国
特点
武装起义
非暴力不合作
和平斗争和武装起义相结合
结果
推翻了清朝统治
转入低潮||,双方妥协
有条件的独立
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
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结果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革命性质
社会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特点
从中心城市开始||,然后再推向其他地区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单元复习
整合一 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比较
项目
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
不
同点Biblioteka 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指导
【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综合复习试题(附答案)
【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综合复习试题(附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后不稳定的最后一个主要原因是存在着这样一个掉手的事实,即:“德国问题”不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难以处理和更加紧张了……当巴黎和约条款带来了更多的耻辱时,大多数德国人都纷纷对这一“奴役性条约”和同意这些条款的魏玛民主政治家们进行谴责。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二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并不满意在华盛顿会议上得到的利益,美国依旧是日本在亚洲的主要对手,两国的矛盾有增无减。
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移民法,排斥日本移民入境,使日本爆发了反美抗议浪潮,甚至有人叫嚣要用战争解决问题。
英国在华盛顿会议后就认定今后与日本之间必有一战,并开始在新加坡扩建海军基地,修建防御工事,与日本的关系骤然紧张。
——摘编自刘长敏《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理论框架与历史变迁》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1)“巴黎和约条款”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国人对这一条款的态度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对华盛顿体系不满的原因。
(3)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世界影响。
【答案】(1)巴黎和会。
态度:反对、厌恶。
(2)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独霸的局面(没有消除美日矛盾;美日矛盾有增无减);华盛顿会议后,美国限制日本移民入境;英国对日进行军事戒备(英加紧和日本在亚洲的争夺)。
(3)暂时缓解了列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但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隐患。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约条款”是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大多数德国人都纷纷对这一‘奴役性条约’和同意这些条款的魏玛民主政治家们进行谴责。
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
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看下图回答问题:(1)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国家。
A是,B是。
(2)以B为中心形成的军事集团是。
(3)在同盟国集团中,(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最终加入协约国作战。
(4)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带来的后果是导致什么战争爆发?【答案】(1)法国;德国(2)同盟国(3)意大利(4)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争夺霸权,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因此图中A是法国,B是德国。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B国指的是德国,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以德国为中心、再加上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共同组成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集团——三国同盟。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望风使舵,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意大利。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为了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因此本题的答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2.观看下面两幅照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图一 1928-1937年,苏联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建设了包括钢铁发电、机械制造水泥、采矿等工业。
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就是这一时期建立的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
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坦克用的装甲板有50%都是该公司生产的:10年间苏联工业产值增长了4倍以上,到1940年,生铁已达到1500万吨,钢达到1830万吨,煤达到1亿6千万吨,石油达到3100万吨……这就是伟大的卫国战争前苏联所拥有的物质基础。
图二二战期问,苏军总共生产火炮834万门:坦克,自行火炮:108万辆、门:飞机15万架;汽车:205万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表格版复习提纲】
苏俄
巩固政权
对内政策
政治上
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创建新的政权机关
经济上
将大工业、银行、铁路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军事上
废除旧的常备军,组建红军
对外政策
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十月
革命
革命原因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企图扑灭革命
时间
1917年11月(俄历十月)
地点
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备注:由爆发地点可得名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革命任务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革命方式
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革命性质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结果
新武器
英国的坦克,德国的毒气弹,潜艇,远程大炮,重机枪。飞机空战
加速战争结束事件
①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②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中国也加入协约国。
结果
以同盟国失败而告终(结束标志1918年11月 德国投降)
战争起止时间
1914年7月---1918年11月
战争性质
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备注:因为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抢夺殖民地,瓜分世界)
【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印度
非暴
力不
合作
运动
背景
一战时印度为了支持英国(协约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企图换取自治。一战后英国反而加强了对印度控制,印度人民同英国殖民者之间矛盾激化。
领导者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单 元 概 述
第一次世界战争还激化了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 国之间的矛盾,推动了拉丁美洲的民主改革。
此外,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了由列宁领导的十 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始了 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
认知要点(写在书上): 1.一战以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印度、埃及、拉 丁美洲·墨西哥) 2.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1.欧洲帝国主义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 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的春天”) 2.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 命指明了方向。 3.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引发了中国五四运动。(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的组成部分) 4.华盛顿会议签署的《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被 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外
济 ②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 交
室和教会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军 事
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
对外 ①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 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 不平等条约; ②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3.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了解)、意义(重点)
4.十月革命性质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5.十月革命意义 1.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 维埃俄国 2.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3.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6.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方 向,推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补充到P42)
本单元知识网络
中考真题演练
1.(2022·重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1.当两万多名武装工人和水兵冲向不足两千人把守的临时政府在彼得格勒的最后一个堡垒冬宫的时候,政权的更迭就像街头换岗一样,波澜不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可见,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在于布尔什维克A.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掌握了优势力量C.建立了苏维埃政府D.得到了外国革命者的支援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关于这次战争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②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同盟国集团作战③著名战役有凡尔登战役④1918年德国投降,标志着大战的结束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错误的是A.战前在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B.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C.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D.英国“光荣革命”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4.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顾维钧愤怒地说:“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律撒冷一样。
”这次“国际会议”是指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开罗会议”D.雅尔塔会议5.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C.加速了农业的发展D.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6.一战爆发后,意大利“见风使舵”对原盟友作战。
这最能说明“一战”的A.原因B.性质C.特点D.影响7.历史是一面镜子。
“萨拉热窝事件”这面镜子给我们的正确启示是A.只要出于爱国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B.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C.只有暴力恐怖手段才能解决国家争端D.突发事件会给人类和平带来巨大威胁8.1921年,苏俄农民在交了粮食税后,将自己家里的余粮拿到市场上出售。
美国青年哈默来到了莫斯科,并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这些事发生于A.彼得格勒起义时B.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C.新经济政策实施时D.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后9.“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复习提纲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19世纪后半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为争夺世界霸权,他们之间矛盾不断,各国冲突也日益加剧。
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2)一战正式爆发: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史实:萨拉热窝事件发生一个月后,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
一战正式开始。
意大利原先属于同盟国阵营,后来加入协约国一方,说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利益至上”。
(3)一战主要战场:欧洲史实:一战主要战场在欧洲。
形成了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
后战争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
(4)一战中法德战场(西线)的残酷战役:凡尔登战役史实: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一场阵地战,德国惨遭失败。
因战役异常惨烈、死亡人数众多,凡尔登战役又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5)1917年一战形势史实:1917年4月,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对德宣战。
接着中国、巴西等国也宣布加入协约国一方。
而俄国因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6)一战结束:德国投降史实: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失败而结束。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一战规模空前:1914年—1918年,历史4年多。
参战国家30多个,约15亿人卷入战争(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死伤人数超过3000万。
使用了新式武器,如坦克、潜艇等。
(2)性质: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帝国主义战争。
(3)影响:①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②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③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觉醒。
(4)启示: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也可以用来回答历史地位)②(对世界的影响)推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如:“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国家发展的新出路。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知识点复习提纲
七、性质: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八、影响:①规模空前,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
②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③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④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依然很落后。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③1917年俄国发生二月革命。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但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反而要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
二、十月革命1.背景:①前线俄军遭遇惨败②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③临时政府迫害布尔什维克党人④列宁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2.时间:1917年11月6日。
3.领导人:列宁。
4.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5.结果:取得胜利;成立苏维埃政府。
6.政权巩固:政治上: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创建新的政权机关。
经济上: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外交上: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和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军事上:废除旧的常备军,组建红军;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7.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影响):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③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10课《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一、巴黎和会1.时间地点:1919年1月~6月、法国巴黎。
2.目的:战胜的协约国缔结合约,讨论战后安排。
3.操纵国:英、法、美(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4.主要内容:A.签署《凡尔赛和约》(针对德国)的主要内容:①领土:重划德国疆界,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
新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国内国际”互动事件。
如下史实中属于“国际”的是A.萨拉热窝事件B.巴黎和会C.华盛顿会议D.苏联成立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3.“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
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
”材料反映的事件是()A.卡德纳斯改革B.印度独立C.凯末尔革命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4.阅读下表,分析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世界中的地位1913年1928年1937年世界第5位世界第5位世界第2位A.农奴制的废除B.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5.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C.加速了农业的发展D.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6.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B.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D.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7.苏德战争初期,德国的闪击战使苏联陷入不利局面。
但苏联每年制造出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12万门大炮和15万挺机枪,最终扭转劣势取得战争胜利。
这表明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B.苏联模式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C.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僵化,工农业生产比例失调D.苏联的改革解决了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8.历史是一面镜子。
“萨拉热窝事件”这面镜子给我们的正确启示是A.只要出于爱国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B.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C.只有暴力恐怖手段才能解决国家争端D.突发事件会给人类和平带来巨大威胁9.“三巨头操控世界,德国成待宰羔羊,中国战胜却受害,学生掀起爱国潮。
九下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课件)-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要点梳理课件(部编版)
影响 位 (3)对殖民体系: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 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知识提升】 (1)三国同盟中的“奥”指的是奥匈帝国。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虽然塞尔维亚反抗奥匈帝国的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是正义的战 争,但不能从总体上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的性质。 (3)中国也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派去大量劳工到欧洲战场从事后勤工作。
(3)苏联模式。 ①形成:_1_9_3_6_年,新宪法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②评价: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苏联军民夺取 积极
_反__法__西__斯__战__争__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消极 没有尊重__经__济__规__律__,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④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在高度集中的_指__令__性_计__划___下完成。 ⑤评价: 利: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弊: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致使后来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2)农业集体化。 ①原因: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 林决心用_行__政__手__段__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②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③措施:开展消灭富农运动;政府支持集体农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 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④影响: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注意】农业集体化的目的:配合工业化建设,为其提供资金和原料。
部编九下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部编九下历史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本课旨在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同时,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一、两大军事集团: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形成了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了___。
实质上,这___都是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它们疯狂扩军备战,冲突不断,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一战爆发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具体原因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矛盾,而___热窝事件则是直接的导火线。
___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三、大战的爆发:___事件发生于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在___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
这一突发事件对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英、法随即参战,一战爆发。
同盟国与___交战,意大利参加___作战。
四、重大战役:欧洲战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
大战开始后形成的西、东、南三条战线中,以西线和东线为主,西线是关键。
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形容战争的残酷性。
五、大战的结束:一战结束的因素包括交战各国反战运动日益高涨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退出一战,以及美国对德宣战增强了协约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1917年4月,美国加入___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同盟国的失败宣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历时4年多,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战争中使用了新式武器,如坦克、潜艇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参战各国共死伤3000多万人。
大战削弱了欧洲的力量,动摇了其优势地位,也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基础知识】⒈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⑴背景:①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
为了夺取、原料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
②19世纪后半期,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⑵形成:①1882年,由、和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②20世纪初,分别与、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
⑶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展开,冲突不断。
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进程⑴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帝国主义) 发展不平衡。
②具体原因: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其对抗。
③直接原因(导火索):(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刺杀)。
⑵爆发:向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⑶交战双方:、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俄、法、为首的协约国集团,为了自身利益,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⑷战场扩大:战争初期,战争主要在上进行,形成了东线、和南线三条战线。
后来,战争逐渐扩大到、等地。
⑸转折:(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一场阵地战,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⑹变化(加速战争结束的因素):1917年,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俄国爆发,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⑺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的失败而结束。
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⑴性质: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
⑵影响: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削弱了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洲的优势地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基础知识】⒈二月革命⑴背景: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和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依然很落后。
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接连失利,使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反对战争和要求社会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⑵时间:1917年3月。
⑶结果: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建立了临时政府。
⒉十月革命⑴背景:俄国经济濒于崩溃,饥荒严重;俄国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迫害布尔什维克党人。
⑵概况:1917年11月6日晚,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
第二天,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这次革命因发生在俄历10月,被称为“”。
十月革命推翻了政府。
⒊苏维埃政权的建立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①时间:1917年11月7日晚;②内容:通过了,建议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交战国立即停战或开始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宣布成立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建,任人民委员会主席;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⑵巩固苏维埃的措施:①政治: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府机关;②军事: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③经济: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公有制;废除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④外交: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大战。
⑶国内战争: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国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企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
经过3年的艰苦斗争,苏维埃俄国粉碎了外国的和国内的,巩固了新生政权。
⑷十月革命的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革命(性质),建立了第一个;推动了国际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基础知识】⒈巴黎和会⑴召开:①时间:1919年1月;②地点:巴黎。
⑵议题(目的):。
⑶三巨头: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蒙梭和美国总统。
⑷主要条约:协约国与签订《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
⑸实质(性质):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一次会议。
⒉《凡尔赛条约》⑴内容:①领土: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国占领15年。
②军事: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不许德国拥有,限制陆军人数。
③政治:德国承认、等国独立。
④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⑤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等国瓜分(分赃的体现)。
⑵影响:①重创德国,激起了德国人的复仇心理;②《凡尔赛条约》和协约国与其他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共同构成的,确立了战胜国在、西亚和非洲的国际秩序,但它不仅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还造成了新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⒊国际组织:巴黎和会还决定建立,但战败国和苏维埃俄国被排斥在外。
因为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未能实现,既不批准《凡尔赛条约》,也不加入国际联盟。
⒋华盛顿会议⑴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洲的关系,但它们在和地区仍然矛盾重重。
实力增强,几乎独霸中国,英、美对此极度不安,力图遏制日本的扩张,三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赛。
⑵目的: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和地区的关系(矛盾)。
⑶召开:①时间:1921年11月-1922年;②地点:华盛顿;③主导:美国。
⑷主要条约: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等条约。
⑸影响:华盛顿会议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和地区的关系。
⒌《九国公约》⑴内容:《九国公约》是针对问题而签署的条约。
公约宣称尊重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原则。
⑵实质:是一个掠夺性条约。
⑶影响:《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等目的,使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局面。
⒍战后体系:在和的基础上,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
这一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埋下了冲突的种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知识】⒈新经济政策⑴背景: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列宁认为只有改变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⑵实施: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政策。
⑶内容:①农业方面:以征收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②工业方面:允许私人经营;实行的工资制;③商业方面:农民可以自由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贸易。
⑷作用: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⒉苏联成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
⒊苏联的工业化⑴提出:1924年1月,列宁逝世。
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的设想。
⑵开始: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⑶途径:实施两个计划(1928-1937年)。
⑷成就:苏联由落后的国变成了强大的国。
⑸特点:苏联的工业化是在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
⑹评价:(利)的指令性计划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弊)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⒋农业集体化⑴背景:1927—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危机。
斯大林用手段加快进程,解决问题。
⑵过程: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运动。
在这一过程中,开展了消灭运动;政府支持集体农庄建设,组建拖拉机站,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⒌苏联模式⑴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国家。
新宪法也标志着模式(又称为“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⑵特点(特征):高度集中的体制和高度集权的体制。
⑶评价:(积极)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显示出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消极)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基础知识】⒈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⑴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召100多万人,运走了大量粮食和军用物资,让印度承担巨额军费。
印度人民希望以此换取自治,但战争结束后,英国殖民者加强对印⑶影响:打击了的殖民统治,增强了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方式,保证了对运动的领导权。
⒉埃及的华夫脱运动⑴背景:一战期间,埃及沦为的“保护国”,实际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一战期间,埃及经济快速发展,逐渐壮大。
⑵过程:①提出要求:1918年冬,埃及资产阶级政党——创始人等人提出让埃及的要求。
华夫脱党的政治主张得到埃及人民的支持。
②运动展开:1919年,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鲁尔等人,点燃了埃及人民的反英情绪。
埃及各大城市出现浪潮,部分地区爆发,规模逐渐扩大。
迫于压力,殖民政府释放了扎格鲁尔等人,但未承认埃及独立。
⑶结果:经过埃及人民的反复抗争,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地承认埃及独立。
⑷意义:华夫脱运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是一场爱国运动。
华夫脱党迫使英国废除了殖民保护制度,加快了埃及的发展,为埃及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⒊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⑴背景:1910年,墨西哥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1917年政府颁布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未得到有效执行,墨西哥社会、经济依然发展缓慢。
⑵时间及目的:1934年,当选为总统;为状况,保证的施行,进行改革。
⑶内容:①政治上:打击寡头势力,确立中央集权的民主政治体制;②经济上:推行,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打破少数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将和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③教育上:发展,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⑷性质:性质的改革。
⑸影响:改革巩固了墨西哥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标: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二、基础知识详解⒈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⑴背景:①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
为了夺取市场、原料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
②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注: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德国经济飞速发展。
大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工业生产超过英国,但它占有的殖民地却很少。
为了得到进一步发展,德国需要从海外获得大量原材料和市场,这严重损害了英国的利益。
英德矛盾日益激化。
英国与德国间的矛盾成为帝国主义间最为突出矛盾】。
⑵形成:①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②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
⑶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注: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进程⑴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