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快速抓住课文内容及主要事件。
2、学习抓住一些看似不经意的文字或者补充一些被省略的文字,理解人物的性格。
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并学习辨证地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抓住关键字词,从细节多方面分析概括杨修的性格。
3、充分利用想像并描述有关情节。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杨修死因。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
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
人们常说:三国看智,水浒看勇。
三国有无数的智者,其中有被重用的幸运者,也有被埋没甚至被残杀的不幸者。
今天,让我们走进罗贯中的《杨修之死》,共同来关注杨修的命运。
二、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ppt出示:《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
“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三、走进文本,解说人物1、师:杨修才华横溢,连曹操的得力干将夏侯惇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文中有一句话,是夏侯惇对杨修的高度评价.。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注意圈点重点字词,并从文中找出这句话评价的话来。
师: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师:请找出评价的话。
生找出:公真知魏王肺腑也!教师引导学生读出佩服之气。
18《杨 修 之 死》教案
18《杨修之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掌握一些重点字词,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恰当运用插叙的结构方法。
过程方法:1、梳理情节,复述课文。
2、讨论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3、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情感态度:使学生了解三国演义,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讨论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介绍作者及背景: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他广泛搜集相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创作了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
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抨击,提出了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
这个观点形成了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
“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二、朗读课文,知悉课文内容;结合注释,理解字词。
三、整体感知:1、文章记叙的内容是什么?理清本文的结构层次。
2、从全文看曹操杀杨修的罪名是什么,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3、课文插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些事?杨修表现如何?曹操分别有什么反应?4、在这七件事中,第一件事“鸡肋事件”与其它六件事之间有什么关系?写这六个故事采用的是什么顺序呢?5、本文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
学生自主探究,展示,教师归纳:1、记叙了曹操杀杨修的经过和缘由。
一(第1——3自然段)曹操焦虑战事,以惑乱军心为名,处死杨修;二(第4——9自然段)插叙杨修之死原因;三(第10——12自然段)曹操强行进兵失败,厚葬杨修。
18 杨修之死(教案)
18 杨修之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水平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2、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特点。
难点: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水平。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三百年来被誉为“第一才子书”“第一部奇书”,它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
它与“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回肠荡气的《红楼梦》不同,这里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周公谨赤壁鏊兵”等恢弘壮观的场面。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中的片段《杨修之死》。
(出示课题,师简介作者)师:我来介绍一下这篇课文的背景:西山一战,蜀国老将黄忠手斩夏侯渊,曹操一怒之下出兵为夏侯渊报仇,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屡屡受挫,但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关,以待时机,终因蜀兵防守积极,难以进取。
杨修之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出示学习目标)二、熟读课文,自主学习:(学生熟读课文,自主学习,独立完成,教师指导检查。
这个环节主要考查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的效果。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佯.惊问曹丕.大簏.伺.察谮.害邺.城叱.退麾.军高阜.拈.弓搭箭弃弓绰.刀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植然.其言愈恶.之但.操有问叱.退麾.军高阜.拈.弓搭箭弃弓绰.刀3、翻译下列句子。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4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4篇Lesson 18 of the death of Yang Xiu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4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杨修之死模板通用版2、篇章2: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3、篇章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4、篇章4:杨修之死模板通用版篇章1:杨修之死模板通用版教学设计思路本文的语言属浅近文言文,不太难懂,阅读中难懂的词句可让学生靠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必要时教师辅导。
通过梳理课文的思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展开辩论,学习多角度探讨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杨修之死》这篇文章的内容、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
2.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培养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1.认识小说中的人物悲剧命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欣赏《三国演义》这部著名的古典小说,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方法竞赛法、合作探究法、创设情景法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准备1.加强预习,布置同学在课前看《三国演义》七十二回。
课上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后面的思考和练习题进行自学,然后展开课文知识、口头表述及辩论比赛,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提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案《杨修之死》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杨修之死》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杨修之死》教案 1学习目标:1、了解插叙及其作用。
2、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
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
知识链接:1、作者及作品: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
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
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弊。
他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
2、背景介绍:《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
“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杨修,曹操手下一位素负才名的文士。
一、自主学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庖官()恃才放旷()麾军()夏侯惇()谮害()绰刀()佯装()伺机()食讫( )2、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适庖官进鸡汤②数犯曹操之忌③人皆不晓其意④丕如其言⑤植然其言⑥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明了。
①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②(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③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④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二、合作探究1、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2、从全文看,课文采用了哪种叙述方式?有何作用?3、结合下列语句,分析句中人物性格①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10篇)《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训练学生概括事例的能力。
2、理解插叙在文章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进而提高思想水平。
教学方法:朗读、概括、比较、探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言:大家喜欢猜字谜吗?下面我们和三国时期的曹操一起来猜一则字谜。
话说曹操有一次出征,看到一块石碑,碑文写的很好,在碑文的后面著名的文学家蔡邕写下这样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曹操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就问随从的人,你们谁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其中有一个人说:“我知道了”。
曹操说:“你先不要讲出来,让我想一想。
”大家都猜一猜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大家猜出来了么?这样,走了30里路,曹操才明白过来,说:“我也想出来了。
咱们各自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吧。
”于是这个人就写道:“黄绢,色丝也,这是一个‘绝’字;幼妇,少女也,这是一个‘妙’字;外孙,女之子也,这是个‘好’字;臼,受辛也,这是一个‘辞’(‘辤’同‘辞’)字。
这八个字的意思是‘绝妙好辞’!”(可以用小黑板出示)曹操一看,跟自己写的完全一样,便十分感慨地对他说:我的才能差你三十里!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杨修。
对这个人就是杨修!那么这样一位大才子,他的人生命运又会如何?大家可以想一想,(生可以七嘴八舌的说说)到底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修之死》板书课题作者。
二、先清大家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提出你的阅读疑问,并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生读课文,找生概括内容。
适当点评后明确:曹操借“鸡肋事件”为借口,杀了杨修。
三、深入理解既然是借“鸡肋事件”的话,那么杨修之死除了这个直接原因外,还应该有间接原因。
请大家再次速读文章的4——9节找出能点出杨修之死根本原因的一句话。
明确:原来,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点出“数”的读音,应是“屡次”的意思。
“数犯”,大家看一看共有几次?各是些什么事?曹操都有写什么反应?生找并明确几件,说各件事,师可以用如下两种方式指导。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篇)《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理清小说情节,整体感知,概括人物性格。
2、小组讨论,分析杨修死因。
3、学会谦逊做人,保持健康心理,完善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1、理清小说情节,整体感知、分析语言,分析概括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性格。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要点】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资料助读,了解背景;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并简要复述、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杨修的死因,明确人物的性格特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开拓延伸,借助网络了解《三国》;联系实际,反观自我,知得失、明方向,谱写人生新篇章。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请欣赏下面这首诗:杨修之死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这首诗评价了历史人物杨修,认为杨修才能卓著,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杨修到底因何而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走进《杨修之死》。
二、出示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情节,整体感知,概括人物性格。
2、讨论、分析杨修死因。
3、学会谦逊做人,保持健康心理,完善健全人格。
三、资料助读展示相关背景资料:(说一说)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是我国文学史上首先用全力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
罗贯中的古典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
这部著作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在国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四、基础知识检测(考一考)1、解释加线的词:⑴适疱官进鸡汤适:恰巧⑵数犯曹操之忌忌:忌讳⑶人皆不晓其意晓:明白⑷丕如其意如:按照⑸植然其言然:认为……是对的⑹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但:只即:就2、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并解释:⑴鸡肋肋:(lèi)胸部的侧面⑵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号令:(hào lìng)处刑后示众⑶数犯曹操之忌数:(shuò)屡次⑷竟取匙与众食讫讫:(qì)完毕⑸操因疑修谮害曹丕谮:(zèn)诬陷、中伤⑹延弃弓绰刀绰:(chāo)抓取五、分析课文1、想一想:是什么原因直接导致杨修的死?杨修的死是一次偶然吗?2、试一试:“数犯曹操之忌”犯了几次?请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一件事。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文从正、侧面展示了杨修的“恃才放旷”,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这篇课文为学生打开了《三国演义》的一扇窗,有利于激发学生品读古典文化精粹的兴趣,提高他们欣赏古典小说的能力。
教学目标1.探究阅读名著的方法2赏析杨修的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感悟杨修的“恃才放旷”。
课前准备1.疏解生字词;2.结合课下注解和课后题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调查学生名著阅读情况导入。
二、感悟杨修的“恃才放旷”(一)从杨修的话中读出杨修的才气(正面)1.跳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并用自己的语言或文中的词语分别概括他们的性格特征。
2.疏解词语:恃才放旷。
3.读杨修的语言,感受杨修的才气。
(二)从杨修的话中品出杨修的放旷(正面)1.从有杨修语言描写的事件中梳理出杨修的放旷。
2.读杨修的语言,品杨修的“放旷”。
(三)从曹操的表现感受杨修的放旷(侧面)简析曹操心理、神态、语言的变化过程,感悟杨修的恃才放旷。
(四)从杨修的表现解读杨修的死因1.老师示范;2.学生仿写,展示。
三、小结本节课同学们认识了罗贯中笔下的杨修,更重要的是读出了自己感悟到的杨修。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名著阅读,既可以读出作者的情感,更可以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这也是品析文本的一种方法。
四、作业布置回顾课堂所学方法,选取《三国演义》中详写曹操的一个章节或片段尝试阅读。
既可以读出作者的倾向,也可以有自己的感悟。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杨修之死教学目标1、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探究杨修死因,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重点难点重点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通过探究杨修死因,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法默读概括法、品读赏析法、小组合作法、指导点拨法、拓展深入法。
教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们常说:“《三国》看智,《水浒》看勇”,在三国出现无数的智者,又被重用的幸运者,也有被埋没甚至遭残杀的不幸者。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杨修这个素负才名的文士为何葬身于一代枭雄之手。
生再读注释①,师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测课件展示:1、《三国演义》知多少:《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__________体小说。
《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作者_________,名______,号___________。
_________(朝代)小说家。
相传是施耐庵的学生。
2、正确读出划线字的字音庖官夏侯惇恃才放旷食讫心恶之曹丕谮害高阜绰刀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明了。
①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②(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③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④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三、出示学习目标1、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探究杨修死因,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此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心中有目标,效率会更高!’)四、知背景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X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某某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某某,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
“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五、理情节默读课文,完成下面练习。
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对杨修的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课件展示:•鸡肋事件→操杀修•改建园门→甚忌之•食酥饼→心恶之•揭示“梦中杀人→”愈恶之•告发曹丕→愈恶之•教植斩门吏→操大怒•替植作答教→有杀修之心六、析人物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品读相关段落或语句,分析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
《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导言杨修(公元5年~公元18年),东汉末年名士,曾官拜幽陵令、始安太守。
他的文学成就是东汉文化的一大亮点。
作为荀子的门生,他对荀子学派有着深入的研究,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所突破。
然而,他在公元18年被汉成帝所杀,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位人物。
本文将探讨杨修之死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并从历史学和人文学两个方面分析杨修的价值和意义。
一、历史背景公元18年,汉成帝死后,其外戚王氏掌权,铲除反对势力,尤其是东海王刘衡一派。
杨修的岳父是刘衡旧部,他提出刘衡的儿子刘玄为皇帝,招揽左右,成为一个有力的反对势力。
此时,杨修已身处朝廷,担任尚书令,有着一定的权力地位。
王氏为了削弱反对势力,将其打入“营党自乱”的大营高地,欲借此机会弄死杨修。
杨修中计,来到一座被设置了机关的台阶,被推下而死。
二、杨修之死的原因1.政治原因杨修在朝中有着相当高的政治地位,且与反对势力有所牵连,王氏便借机除掉了他。
2.文化原因杨修是一个文学家,他主张“群经易传,道术分明”,反对经学教条主义。
然而,当时经学主导,文化界不容异己,对杨修的思想产生排斥。
3.人性原因虽然王氏是杨修的表姐,但她看重自己的地位和利益,而不顾表亲情分。
三、杨修之死的影响1.历史人物的遭遇杨修的遭遇反映了当时官场黑暗的一面,也象征了文化界对异己的排斥。
他的悲剧成为历史人物的经典代表。
2.思想的传承杨修倡导“以文为官”,主张人文主义和理性思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悲壮气氛的鼓舞杨修被害的悲壮外在鼓舞了后世人物的振奋,对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杨修的价值与意义1.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杨修的遭遇令人唏嘘,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是东汉文化的一大亮点。
然而,他的政治立场和表达方式也备受批评,对他的人格和价值产生了备受争议的争议。
2.文学成就的突破杨修的文学成就得到了许多后世文学家和散文家的赞赏和推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杨修之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8*杨修之死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掌握文中的文言词语。
2.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1.掌握文章内容,学习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2.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培养根据文本内容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重点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难点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1.问题导读法:抓住题目“杨修之死”中的“死”字提问,引导学生做深入探究。
2.比较阅读法:多媒体补充《三国志》等史书中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归纳小说与史料的不同点,认真探究,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加深对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
1.曹操的画像。
2.杨修的文字资料。
1课时一个是雄才大略、文武俱通的豪雄,一个是才华横溢、心高气傲的人杰;一个手握大权,一个恃才崭露头角——他们就是曹操和杨修。
当这两个人产生了矛盾并且碰撞出火花时,会有怎样的结局呢?同学们,请随我打开课本,走进《杨修之死》。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
经历了元末社会动乱,曾参加过农民起义,明统一后专心从事文学创作。
有关他的生平资料保存下来的很少,从他的创作中可以看出,他对黑暗腐败的封建政治很不满,痛恨暴君、暴政,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向往一种以封建纲常为支柱的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
作品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等小说,另外还有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和一些乐府等。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课文。
(考查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的效果)2.跳读课文,把握情节。
(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其体会应该怎样读书)(1)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请你给每个小故事定小标题。
(督促学生深入课文,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小标题,意在把握小说的情节)(2)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细读课文,抓关键词)课件演示:故事曹操心理1.鸡肋事件杨修被杀2.改建园门心忌之3.分食酥饼心恶之4.杀近侍事件愈恶之5.吴质事件愈恶之6.教植斩吏操大怒7.巧作答教欲杀之1.课文题目为“杨修之死”,那么杨修是怎么死的呢?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优秀6篇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优秀6篇《杨修之死》教案篇一《杨修之死》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教学设想]《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本文叙述的是魏蜀汉中争夺战最后阶段,曹操军队撤退前的情况,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本文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
这是培养学生欣赏小说作品能力的良好教材。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反复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
能正确找出文中顺叙与补叙部分,并能具体分析补叙的作用。
评析曹操和杨修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之后,让学生一起背诵曹操的《龟虽寿》和《观沧海》,拉近与曹操的距离。
再找同学讲几个关于曹操的故事,初步感受曹操的性格。
2、学习生字词3、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问:通过阅读你发现课文有什么突出的特点?结构、思想内容等方面都可分析。
学生回答后,根据学生的分析,制定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如果老师事先预想的目标学生没有提到,老师可适当补充。
4、学习目标确定后,进行分组讨论。
每四个同学组成一个课题攻关小组,每人都是研究员。
每个学习目标就是一个课题,课题攻关小组任意选择,研究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
所选课题,可以是一个,也可是多个。
所选课题研究完了,还有剩余时间,再去研究其他课题。
二、一、作者和《三国演义》罗贯中(约一三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
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
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
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曹杨之间的故事。
2、探究杨修的死因,分析曹杨二人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1、分析曹操和杨修两个人的性格特征,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2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领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1、点拨法、激趣法;2、小组讨论学习法;3、文献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歌词写出了三国时期英雄人物辈出,但都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尽管已经成为历史,但其中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依然被后人津津乐道,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部名著中的两个人物:曹操和杨修二、人物简介:1、杨修:字德祖,汉太尉杨震五世孙。
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薄。
才华过人,思维敏捷。
2、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人。
汉献帝时期写天子以令诸侯,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汉献帝封其魏王。
三国时期实力最强。
精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龟虽寿》、《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
著作有《曹操集》。
三、整体感知、研读、合作、探究课文1、曹操为什么要杀修?导火索是什么事?罪名是什么?(让学生用原文回答)明确:因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导火索:鸡肋事件罪名:惑乱军心”2、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整理文章结构、体会插叙作用明确:插叙作用:与顺叙相结合,层层深入,揭示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是曹操、杨修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使文章结构层次分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极具吸引力。
4、归纳分析人物形象:5、讨论探究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说归之于杨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观点?教师点拨明确:就小说解读而言,以上三条角度不同,却都能成立。
杨修之死 优秀教案
杨修之死优秀教案标题:杨修之死——优秀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讲授《杨修之死》这一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价值观,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杨修在唐朝政治中的地位和影响;- 掌握《杨修之死》这一历史事件的经过和背后的政治权谋;- 熟悉相关史料和论述,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2. 能力目标:- 提升学生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引导学生关联历史事件与现实社会,并形成对权力和道德的思考。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培养学生批判意识和价值观,弘扬正气和拒绝腐败。
【教学重点】1. 了解《杨修之死》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2. 理解杨修在唐朝政治中的地位和影响;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多角度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准备与《杨修之死》相关的史料和文献资料;2. 准备教学投影仪和相关多媒体资源;3. 备齐该教案所需的学生阅读材料、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杨修之死》这一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谁能简单介绍一下杨修和唐朝的政治背景?二、知识讲解与探讨(15分钟)1. 通过教学投影仪和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杨修之死》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讲解与学生分享相关史料和文献。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杨修在唐朝政治中的地位和影响,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杨修之死背后的政治权谋。
三、阅读理解与分析(20分钟)1. 学生个人或小组阅读相关材料:《杨修评传》、相关史料等。
2. 学生回答教师提供的阅读理解问题,提出个人观点并进行讨论:- 杨修的一生和政治道德的选择;- 杨修之死的原因和意义。
四、批判思维与拓展(15分钟)1. 结合现实社会和学生所读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在当今社会中,是否存在类似的政治权谋现象?- 你对权力和道德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看法?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杨修之死》教案及教学反思总结心得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杨修之死》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并评价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
(3)能够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情节发展等方面,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学会从文化背景角度,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独立思考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挫折,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杨修之死》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2)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
(3)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
(2)如何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杨修的历史背景及作品概况。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帮助他们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文本,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讽刺等。
(2)引导学生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
5. 创意写作:(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充分展示个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评价他们在创意写作中的表现。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能力。
五、教学反思总结心得:1.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杨修之死
九资河中学:陈亚利朱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2、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特点。
难点: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古典名着《三国演义》
三百年来被誉为“第一才子书”“第一部奇书”,它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
它与“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回肠荡气的《红楼梦》不同,这里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周公谨赤壁鏊兵”等恢弘壮观的场面。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中的片段《杨修之死》。
(出示课题,师简介作者)
师:我来介绍一下这篇课文的背景:西山一战,蜀国老将黄忠手斩夏侯渊,曹操一怒之下出兵为夏侯渊报仇,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屡屡受挫,但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关,以待时机,终因蜀兵防守积极,难以进取。
杨修之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出示学习目标)
二、熟读课文,自主学习:
(学生熟读课文,自主学习,独立完成,教师指导检查。
这一环节主要考查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的效果。
)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佯.惊问曹丕.大簏.伺.察谮.害邺.城
叱.退麾.军高阜.拈.弓搭箭弃弓绰.刀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植然.其言愈恶.之但.操有问叱.退
麾.军高阜.拈.弓搭箭弃弓绰.刀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②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③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④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4、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师简介曹操和杨修)
5、杨修因什么事件被杀?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用原文回答)
6、学生复述课文。
三、速读课文,自主思考:
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随机总结、归纳,出示幻13)
四、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小组合作探讨,教师巡视指导。
)
明确:曹操:虚伪奸诈、阴险残忍、嫉贤妒能、老谋深算
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目中无人、耍小聪明
五、深入探究:
关于杨修的死因,如果深入探究,有人说归之于杨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观点?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总结、归纳。
出示幻17——幻20)
六、拓展延伸:
穿越时空,如果你是曹操身边一位重臣,是杨修的朋友,你会对
杨修提出什么忠告?对曹操进什么言?(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随机就为人处世方面给学生一些箴言。
)
七、学生整理笔记,温故知新,质疑问难:
八、作业:课堂练笔:
曹操,在正史的记载中,他颇受赞誉;在戏台上,他被固化为奸臣;而在《三国演义》中,他的面貌要复杂得多,常常让人捉摸不透。
请根据你对曹操的认知,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谈谈你心目中的曹操。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鲜明,论述严密有理。
【附习作范文】
英雄,我为你不平
岁月的烟波荡接天河,
历史的巨浪贯通地脉。
世人的舆论在其中成为海,
英雄在无知与不解中扭曲。
就像海,
总喜爱偷取灵魂。
而后掩盖,
抛出无用的残骸,
不能忘怀。
比起灵魂,
人们似乎更欣赏躯壳。
——哪怕它已变质。
要用美丽的言辞将它修饰,
唱出违背史实的假气概!
我愤慨:
这不公平!
我要平反这千古沉冤!
????????? ——题记
??人们总是看不清你的脸,你的脸上也有值得诗人为之而流泪的雾霭般的忧伤;你有火焰的雄心,但人们忽略了:火焰也有乖戾。
几百年,几千年的轮回转动,命运,让满腹诗书,胸怀大志的你荷戟独彷徨。
你,就这样在“兴复汉室”之“贤德”的“善言”中成了千古罪人,就这样在世人的唾弃中匍匐了几世几代!曹丞相,后生替你不平!
想当年,虽赤壁一战困于周郎,然则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乃一世之雄也。
且“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哲理诗篇几人能吟?“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的政家之道,也不过如此而已!
且汝嗜才之至。
你对老友许攸的热诚,绝胜蔡邕“倒屣相迎”王粲;陈琳写檄文痛骂你及家祖,你不仅日后谅解,还对他的文采赞不绝口。
与气短的周郎相比,你真大胜他一筹也。
? 赤壁一战惨局,也都应归罪于爱才。
苦肉计、连环计,都是孔明与周郎的鬼主意,那些看似真挚的,善解人意的话语,都是来自灵魂深处的美丽谎言,都说你是奸雄,其实他们才如此:利用英雄间的赏
识尔虞我诈;利用你的真诚巧设陷阱。
可以想象,当他们眼见你中入圈套之际,落进陷阱之时,嘴角挂有怎样的冷笑。
更为残忍的是,他们在宣判结局时,下了怎样毒的诅咒:让世人的不公将你击垮!
本是同族人,相煎何太急?但为了让各自的君王称帝,他们撕掉了一切仿真伪善的假面具,不惜把一切作陪葬;为了自己能称王称帝,他们抛却了所有真仁慈,不惜把一切作为满足欲望的牺牲品。
难道这就是英雄?然而,当你为了百姓和乐要将其摧毁在美丽的面具后时,你的悲剧便开始了:从此你就成了杀害“忠良”之人;“挟天子而令诸侯”之辈,可笑之至。
而他们仍英名照汗青!
曹丞相,请你相信我,我要将他们尘封了千百年的面具打碎;我要让那些冰冷狡诈的面孔公之于众;我要让大海将吞没的伟大的灵魂托出;我要让你的英名四海重震!
英雄?
在三国的天空中,
只有你才是真正的英雄!
不需要背景,
你独可以揽下这苍穹!
????????? ——后记
点评:
本文介绍了一位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但构思精巧,文章没有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不是沿已有的判断去思考,而是“反弹琵琶”。
从曹操的大将风范,才华横溢,爱才之至,真诚待人,拯救黎民等方面
挖掘出了人物的性格,因而人物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体现出来了,使老生常谈的人物有了新形象,耐人寻味。
另外,排比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文章语句工整,造成强烈的气势,把作者为曹操鸣不平的内心展示得淋漓尽致;当然,作者丰富的历史知识,严密的逻辑推理,使文章显得有理有据,读来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