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应处理好四种关系
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学 生 掌握 课 本 知 识和 方 法 的 情况 , 要 通过 课 堂 练 习来
反馈和调控 。练 习的目的不仅能使新学知识有 固着 点, 也
能使 新 知 识 与原 有 知 识形 成 一 个 有机 的组 块 , 或者 改造 原 有 的数 学 知 识结 构 , 使新 知 可 以纳入 其 中 。两层 练 习 分 别 是“ 跟 踪 练 习” 和“ 综 合运 用 ” 。 “ 跟踪练习” 着 眼于 巩 固 本课
入浅出。知识表达 的深入浅出, 不仅意味着教师对教材 的
叙 述 要 从学 生 原 有 的知 识 体 系 出发 , 而 且还 要 将 数学 与 学 生 的 生 活经 验 联 系起 来 。 提供 符 合 学 生认 知 特 点 与认 知 兴 趣 的直 观 实例 , 以激 活学 生 的 思维 , 让 学 生 能深入 思考 并迅 速 地把 握 问题 的数 学 本质 , 在获 得数 学 知 识后 , 还 能 获得 一
法。
这种方法 , 教师必须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 站在学生的角 度进行心的数学体验, 根据具体内容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 素材 , 使数学课变得既有趣 , 又能散发出很浓 的数学味。
N
圣 ;
磋
壳
初 中历 史教 学冲 应处 理 好 几个 关 系
宋官 军
合 川 区云 门 中学,重庆
中图分类号 : G 6 3 3 . 5 1 文献标识码: A
4 0 4 1 0 0
枣 { 总~
.
文章编号 : 1 0 0 2 — 7 6 6 1 ( 2 0 1 4 ) 1 3 . 0 0 9 4 — 0 2
课 设想 , 又要 求 教师 有较 强 的应 变 能力 , 恰 当地 处理 课堂 上 出现 的 始料 未 及 的各 种 情 况 。另 一 方 面 , 教 师 的讲解 要 深
历史复习中要注意四个关系
★历史复习中要注意四个关系一、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历史与现实表面上看是二个概念,互不统属,但是两者之间内在联系极为密切,不可分割。
学习历史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一些历史知识,复习备考,更重要地是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画卷,总结经验,明白道理,为现实服务。
今天的世界是从昨天的世界发展而来的,不了解昨天就很难懂得今天。
现实的问题常常包含历史的问题,历史的问题常常仍是现实的问题。
认识现在必须了解过去。
因此,历史复习要注意与现实的关系。
现实社会中存在的许多社会现象及世界舞台上正上演的一幕幕话剧,都要引起我们的历史思考。
"似曾相识"的历史现象会"重演"有些可以从历史中去得到诠释和答案。
如美国的霸主心态和霸权思想,其利用"人权""民主"等问题指责干涉别国内政等都可以从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美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找到答案。
历史复习与现实相联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解释现实问题,又能从现实问题中寻出历史由来的线索。
二、全面复习与重点复习的关系。
全面复习指把教材全面、细致、周全地复习到;重点复习指有重点的去复习,去掉一些不必全掌握的史实,减轻负担,减少压力。
历史教材是依时间顺序,按章节叙述人类社会发展的。
每章、每节内容都有相互相承,承前启后的关系;每章、每节内容一般是围绕一个中心编写的,有自己的中心事件。
历史复习中不全面,断章取义、蜻蜒点水是不可取的。
历史复习必须把全部教材按全、细、深、透原则全面、系统地复习。
这样才能打实基础知识。
当然,全面、细致地复习并非要一字不落地记住全部内容,因为这即不切实际,也大可不必。
在全面复习中必须突出重点知识。
重点知识包函在全面知识之中。
什么是"重点知识"呢?那些在历史发展中起了重大作用而又与现实有联系紧密的历史知识就属于重点知识。
就备考而言,要注意钻研考试说明中列出的重点知识。
正确处理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关系
正确处理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关系现代教学家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有目的、有计划地以教材为中介,通过教和学来共同完成预定任务的统一活动过程。
正确理解、把握教学过程中各种矛盾关系,发展规律,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
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师生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对某事物产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
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
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下面谈几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建立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对学生影响很大,因而教师要作到教态自然大方,平易近人,促进师生关系融洽。
2.利用教材中史料激发学生情感。
这些史料包括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相应插图、照片等,激发学生愤怒感、自尊心,使学生了解祖国历史的重要性。
二、开放性互动1.开放式的教学。
历史课堂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有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有固定的同桌学生互动;有学习的互动,也有作业的互动;有教学内容的互动;也有学习方法的互动等等。
比如将普通作业改变为师生对话交流式的互动作业;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改进为可辅以图画、照片、影视资料、互联网资料形式的作业,甚至是历史人物角色表演、社会考察、人物采访等多形式的互动作业;将过去学生被动完成、教师机械批改的作业,改变为师生双向设计。
例如平时的检测或考试试题交学生自己去出,教师把学生的试题精选成一套试题。
学生知道是自己出的考虑题有一种自豪感,他们会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创新。
也可以把作业实行师生双向批改,由学生写出批改总结,从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的经验教训。
营造和谐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营造和谐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历史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堆日期和事件的记载,更是一种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对未来发展的启示。
在初中阶段,历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熟悉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去思考、去分析、去评价,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个和谐的历史课堂教学,将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历史的情感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一个和谐的历史课堂,需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支持。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
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引导和情感教育,让学生通过历史课堂更好地了解自己,认同自己,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而学生也应该尊重教师,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听从教师的指导,乐于与教师、同学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在历史课堂上,学生应该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努力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分析和表达能力。
二、培养和谐的课堂氛围一个和谐的历史课堂,需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民主自由、团结协作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该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教辅资料等手段,生动地呈现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造能力。
学生也要积极参与课堂,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遵守课堂纪律,爱护和维护课堂环境。
学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形成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
三、实施和谐的教学方法为了营造和谐的历史课堂,教师需要合理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故事讲述、游戏体验、问题导入、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通过多种感知方式感受历史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中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历史教学中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美感,全面发展个性的活动。
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活动,具有特殊性。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既可以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各种直接交往活动进行,也可以通过印刷物、广播、电视、音像制品、网络等手段开展。
1.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应共同明确教学目标,交流思想、情感,实现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善于体验和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善于创设历史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善于从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提出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善于引起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鼓励学生在思想和学习方式上大胆创新;为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学习不同的学习方法,注重探究式学习,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或现实问题的能力,不断获得成功体验。
学生不仅应学习历史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而且应该自觉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自己的技能、培养自己的个性。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灵活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体验学习过程要关注不同年级、不同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的差异,注意这些差异之间的层次性和相互衔接,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余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3. 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学习动机是最首要的问题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驱动力,与兴趣、嫠知欲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
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启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并通过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收稿日期:2009-05-25。
中学历史教学要正确处理三对关系
主 的俱 乐部 罢 了。 同样 , 古代 罗 马 “ 法治” 的另一 面
要性 。然而在现实之中 , 少数 中学历史教师在讲课 时忽视思想 政治教育 , 甚 至肆意歪 曲历史 , 影响极 其恶 劣 ,事实上成为历史虚无 主义思潮 的源头之 为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 中学历史教师
一
。
在 授课 时应 该 坚持 正 确 的价值 导 向 , 正 确 处 理 以下
三对 关 系 。
要对 我 国历 史 和传 统 文化 有 深人 了解 , 也 需 要对 我
古》 一文 中对于“ 专制制度” 这一说法产生与传播的
历史进行了详细的考证 , 认为所谓“ 君主专制说” 是 “ 西 方 人 对 东 方 的偏 见 ” , 同 时 通 过 西 方 国家 的 “ 东 方学” 的传播被 中国知识分子所接受[ 1 ] 。以北京大学
・
1 1 2 ・
王晓宇 : 中学历史教学要正确处理三对关系
国古代治 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 , “ 我
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 ,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 , 不能数典忘祖 、 妄 自菲薄。一个 国家的治理体系和
治 理 能 力 是 与这 个 国 家 的 历 史 传 承 和 文 化 传 统 密
大程 度 上是 为 西 方侵 略 者 服务 的 。 因此 , 这 一 时期
中国历史 的主题是摆脱帝 国主义侵略和本 国封建 势力压迫的革命运动 , 而不是什 么近现代化 。正是 这 一 时期 的革 命 运动 , 特别 是 中国共 产 党 领 导 的新 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 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 才为新 中国成 立以后 的大规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扫清 了障碍 。就像求是杂志社社长 、 中国史学会会长李 捷所指出的 , “ 革命与现代化并非对立 ” ,现在一些 人把两者对立起来 , 用现代化来 贬低 革命 , 本 身就 是 一种 “ 告 别 革命 ” 的 虚无 主义 历史 观同 。 另外 , 过分推崇所谓 “ 现代化史观” 很容易让学 生混淆历史事件的性质。北京师范大学的龚书铎教 授指 出, 初 中历史教科书受 到用近代化范式代替革 命范式的影 响, 把洋务运动 、 戊戌变法 、 辛亥革命和
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摘要:创新已成为时下教育界谈论最多的话题。
不少具有强烈求索和实践精神的老师及时更新观念,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了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笔者以为,历史教学的创新,应该是教师的创新意识与求实作风,精心筹划、设计与合理操作相互促进的结果。
它应是一渠流动的活水,一首生动的进行曲,一部有血有肉的师生双向活动记录。
历史教学的创新,教师必须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关系创新已成为时下教育界谈论最多的话题。
不少具有强烈求索和实践精神的老师及时更新观念,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了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但是,也应该看到,有些试图创新者脱离教材、学生和社会实际,违背了创新的真谛,造成历史教学中某些无序状况,表面看来很是花哨、热闹,实则让受教育者无所收获或少有收获,甚至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其表现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插科打诨。
课堂上博得学生一惊一笑,以为这就是创新。
二是滥加臧否。
课堂上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个人之好恶,道听途说之材料,任意评说,引起学生认识混乱,以为这就是创新。
三是放任自流。
课堂教学胸无成竹,缺乏驾驭课堂的能力,扔下几个问题,不加引导与指点,让学生争争吵吵,无结果而散,留下认知上的空洞或缺陷,以为这就是创新。
四是活动取代。
有的以参观、讨论取代教学,或以“电灌”取代“口灌”,缺乏与课文的有机结合,仅仅停留在历史教学的表面,没有体现出历史学科的特殊性,还以为就是创新……出现这些现象,究其原因,是出于对创新教育的实质理解有误。
我们认为,历史教学必须创新,但这种创新不是勉强为之,而是贯穿教师创新意识与求实作风,精心筹划、设计与操作,确有成效的。
历史教学的创新,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1、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
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近年来,为了体现学科改革的和谐性和实效性,初中历史的教材改革逐渐趋向于生活化、简单化,提高了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也就是说,与传统的教材相比,现在的教材更讲究教法,如何在把握新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去充分地挖掘教材和教师自身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地方资源,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活力来凋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我认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处理好师生关系关于师生关系、教学关系,这是近年来教育改革中的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教学热点问题。
如何摆正师生位置关系,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效果,因此,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首先,让我们老师做好学生思想和学习方法上的引路者。
如果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没有入门或者他对学习不感兴趣的话,那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呀!我们试想一下,一个人大概从两三岁就开始读书,就算读到初中毕业也要大概上十年的时间,对读书不感兴趣,就意味着这个学生要在教室里硬生生地陪其他同学坐十二年,这与坐牢有多大的差别?所以,我们每一位老师应该从我们身边做起,给每一个学生架起一座通向快乐学习的心灵桥梁,在思想上,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在学习方法上,要让他们轻松地学习。
“先生只是引路人,修行在自身”。
作为教师,我们就得教会学生学习,就象老猎人交给他徒弟猎枪一样。
知识的学习永远都是无止境的,但如何自学系统的知识,如何对所学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恰当地评价,如何把历史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经验和动力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给学生一种很好的引导,然后让他们带着正确的学习方法,去自己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知识。
其次,做好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昨天我和大家都在《南北战争》一文的预习作业中都做了不同的分工,今天我们就结合这场战争来汇报一下各自搜寻的相关资料”,这是一堂讨论课,但这里的“我”——老师,就是与学生完全平等的身份来共同参与课文的学习的,也许在学生的心里,并没有改变老师的地位和身份,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知道,老师在与他们一道共同参与预习,共同归纳,共同讨论,他们的心理感受和心情会极大的不一样的。
历史教学如何处理好主导与主体关系
历史教学如何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鉴于此,历史课教学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一、坐好教师首席,恰当把握“四个导”诱导。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这是第斯多惠说的。
教师要诱导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挖掘历史自身的魅力;运用提纲挈领的引言、直观形象的图表、极富理性的推理、思辨性强的提问、新旧知识的亮点以及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事例来设疑引思,激发其学习兴趣。
指导。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寻求问题的解法,而不仅是记住过程;指导学生探求新的思路,而不仅是套用过去经验;指导学生发挥联想想象,而不仅是重复固有模式。
引导。
教师的教贵在一个“引”字。
我们可以利用历史的学科特性,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分析历史、审视历史、探究历史。
当然,老师的引导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的,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学习动起来、课堂教学活起来的,都可以恰当的使用。
辅导。
新课改提出,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初中历史知识是学生未来所需要的,但他们的历史素质参差不齐,不可能同头并进。
对此,老师可组建学习小组,在小组内好、中、差学生分层次纵向合作,结合老师的个别辅导,把教学由课内延伸至课外。
这样,既解放了教师,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促进后进生的进步,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关注学生主体,必须兑现“三句话”1、尊重学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民主性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几对关系
2013-02教学研究历史课是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因为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对历史知识的讲述,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大部分学生对历史课兴趣不大,而且由于分值所占比例太少导致学生和家长也不够重视,出现了学生不愿学、教师被动教的尴尬局面。
为了摆脱这种局面,通过长期的教学尝试与探索,总结出以下经验,与大家共勉。
一、主导与自主的关系要处理好主导不是“垂帘听政”,而是方法的引导、必要的指点和支持。
自主不是自由散漫,而是学生利用教师的导,更好地学习、体会。
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而两者的关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师指导有方,就能使课堂活而不乱。
二、详与略的关系要处理好详是指知识讲述详尽细腻,教学信息密集,给人急促、紧张的感觉。
略是指讲述过程粗枝大叶,教学信息疏松,给人以徐缓、轻松的感觉。
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其生理和心理是呈曲线形运动的,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是随时间的推移而呈曲线变化。
因此,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应有详有略,详略相宜。
只有详略相间,学生心理才会有张有弛。
只略不详,教学重点无法突出,学生精神容易疲劳,对知识的掌握就不牢固。
只详不略,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情绪会过于紧张,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很难到位。
因此,一般来说,重点、难点、疑点等内容应详讲;一般内容应简单、粗讲。
只有详略结合,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三、历史知识与道理、情感的关系要处理好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说过:“历史教学关键有三条,一讲做人的道理,二讲人类改造自然的道理,三讲历代治乱兴衰的道理。
”我觉得在这三条当中第一条尤为重要。
绝大多数教师教学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记住具体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道理、人格、情感的养成教育和塑造,使学生学习兴趣受到压抑,既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人格缺陷。
四、展与收的关系要处理好多年历史课堂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让我满心希望我的学生都能获得全面、长足的发展。
新课标下历史教学应处理好四种关系
新课标下历史教学应处理好四种关系作者:周丽娟来源:《成才之路》2009年第13期《历史课程标准》自颁布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我们在肯定成绩、对传统历史教学大胆扬弃的同时,也应该认真处理好新课程改革和传统历史教学的关系,加强整合,不断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实行新课程改革,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新课程在推广和实践过程中,给人一种把传统教学“推倒重来”的感觉,在处理新课改与传统教学关系时,存在一种“全盘肯定”与“全盘否定”的思维倾向,应该引起重视。
我认为应处理好新课改与传统教学的两个辩证关系:一是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关系。
在推进新课程实验进程中,我们要如何继承和改进传统的教学思想和做法?新课程要求教学实施与时俱进,目前哪些方面首先要发展?用什么标准来检验教学实施改革、发展、创新的成败呢?……我们要围绕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主动性,用课程新理念反思传统教学中的不足,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着力点。
二是理论前瞻性和现实操作性的关系。
新课标理论的前瞻性与历史现实环境局限的矛盾,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广大师生深入进行新课程研究实践的主要障碍。
在目前大环境下,我们不能空谈观念更新,而应该实事求是,结合新课程理念,踏踏实实研究历史教学法,并自觉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解决实际操作性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在新理念指导下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反思,逐步把新理念转化为个人教学行为习惯。
二、重视过程与情感目标,但不能忽视“知识”目标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做知识容器的观念。
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
历史新课程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特点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一些老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了后两者。
在对历史教学任务的理解从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上看,有一些教师忽略对具体知识的传授,表现为在课堂上少讲或不讲新知识,或是上课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历史活动课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历史活动课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摘要】历史活动课的特征决定了要上好历史活动课,必须处理好与课外活动,与学科课程及与师生的关系等。
【关键词】历史活动课与课外活动的关系与学科课程的关系与师生关系历史活动课具有学科课程所不具备的很多特点,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具有独特的、学科课程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活动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学校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活动课的特征决定了要上好历史活动课,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解决好几个问题。
1与课外活动的关系活动课作为中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活动作为教学课程的必要补充,共同构成了广义的课程体系。
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在活动教育思想指导下,立足于活动,并通过开展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但二者又存在着质的区别,活动课作为“课”,具有课程自身的目标体系、规范的内容体系、固定的活动时间、具体的评估体系,课外活动则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所以,不能把活动课当成课外活动一样可有可无,必须保证活动课的质量。
2与学科课程的关系学科课程侧重在系统知识传授,发展认知能力。
活动课程侧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个性特征的发展,注重学生基本素质充分的发展。
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不能以考试和升学为名,用学科课程排挤活动课程,这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3师生关系传统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强化了学生的接受性和服从性,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
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不可能得到良好发展的。
在活动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建立一种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发挥指导者和研究者的作用,不要过多干预学生的思维和活动,但也不能放任自流,要正确引导和帮助。
综上所述,历史活动课的特征決定了要上好历史活动课,必须处理好与课外活动,与学科课程及与师生的关系等,忽视或轻视活动课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应该的。
养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处理好的四个关系
养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处理好的四个关系养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处理好的四个关系新乡市基础教研室刘宏伟编码:研究类型: B文科[摘要]以养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即将开始,如何通过自身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变革实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地,成为一线教师今后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实施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时,应当先处理好四个主要关系:一是处理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传统课程目标的关系;四是处理好初中和高中学段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以上四个关系,将有助于未来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改革在教学一线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学科核心素养四个关系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与之相适应的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也即将出炉,以养育学生核心素养为指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之欲出。
本轮课程改革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征:一是新内核,即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任务;二是新目标,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三是新框架,即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包含各个学科核心素养的框架体系;四是新任务,即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改革任务。
当前,摆在一线历史教学、教研面前最重要的是如何未雨绸缪,通过自身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变革实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地。
本文试从四个方面探讨养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应处理好的四个关系。
一、处理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分力——合力从二者的逻辑关系看。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先于学科核心素养而制定的。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借鉴国际先进做法,并继承国内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研制形成的。
国家明确要求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定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以及各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复习要注意的“四联系”
历史基础知识⼀般可以分为三⼤类:章节知识结构、专题知识和理论知识。
复习这三类知识时要注意四个⽅⾯的联系,从⽽做到准确再现知识、组合知识、迁移知识。
1、纵横联系。
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都有纵横两⼤坐标。
纵,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形态、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化、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等,在各个时期有不同特点,具有连贯性;横,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历史的各个侧⾯在同⼀时期有不同特点。
因此,复习时要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从横向和纵向进⾏分析、归纳和综合。
2、中外联系。
教材对中国史和世界史是分别编写的,这容易造成中外历史的割裂。
学习时应尽可能将课本中的中外历史知识相结合,相互呼应对照。
做到复习中国史时,把历史现象、事件置于整个世界的⼤背景下;复习世界史时也要联系到中国当时的历史现象、事件。
只有把整个中国史和世界史中的历史知识融为⼀体,答题时才能触类旁通。
3、政史联系。
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都是彼此相联系的,历史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复习时要注意运⽤政治学科(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中的⼀些基本理论去理解分析。
例如:可以⽤哲学中的个性与共性、继承与发展、偶然性与必然性、原因和结果、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等关系去理解、分析、解释历史现象;可以⽤经济学中的⼈类社会的基本⽭盾(⽣产⼒和⽣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盾)去揭⽰社会历史的规律;可以⽤政治学中的国家、政党、民族、宗教等理论去阐述、分析和归纳社会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4、现实联系。
历史复习要关⼼国际国内热点、焦点和现实问题。
例如2008年⾼考要注意中共⼗七⼤(特别是党的历次代表⼤会和党章的修改)、全球应对⽓候变暖问题、中国与⼤国的外交、中⽇建交35周年、反恐问题、反对“台湾*以台湾名义加⼊联合国”问题等国际国内热点、焦点;2008年⾼考要关注和我们⽣活相关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问题、汇率改⾰问题、教育问题、科技创新问题等,并注意这些问题的基本性质与特点,了解我国的基本⽅针政策,注意把这些问题和学科知识的相关内容有机结合,做到能多⽅位、多层次地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 新 精神
课 内外 关 系
存 新课 程 下 , 统 的 教 学模 式 已无 法 适 应 时代 的需 要 , 传 创 新是 教 育发 展 的 根 本 , 培 养 素 质人 才 的 根本 途 径 。而课 堂 作 是 为教 学 的 主阵 地 , 我 们 培养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的 主要 场 所 , 对 是 面 新课 程 , 们 深 深地 体 会 到 : 史 教 育 要 创 新 , 史 课 堂 要 创 我 历 历 新 。[ 是 , 1 I 但 在实 际教 学过 程 中 , 些试 图创 新 者却 脱 离 教材 、 有 学 生 和社 会 实 际 , 背创 新 的真 谛 , 成 历 史 教学 中某 些 无 序 违 造 状 况 , 然 整个 课 堂 热 闹 非 凡 , 生 非 常 活 跃 , 受教 育 者 却 虽 学 但 无 所 收获 或 少有 收 获 , 至产 生 一些 负 面影 响 。 甚 其表 现 大致 有 以 下几 种 : 是 插科 打 诨 。在 课 堂 上 开 玩笑 , 在讲 佛 教 时 , 如 讲鲁 智 深 醉打 山 门 ; 讲 《 在 蒙娜 丽 莎 》 , 时 论述 达芬 奇 的 自画像 变 形 之 美 , 为博 得学 生 ~ 惊 一笑 , 认 以为 这 就是 创 新 。 二 是 滥加 臧 否 。在 课 堂 上对 一些 重 大 历 史 事 件 、历 史 人 物, 以个 人 好恶 , 听途 说 之 材料 . 意评 说 , 道 任 引起 学 生 的认 识
一
幅 图 。 娓 道 来 , 入浅 出 . 生 心 灵 感 应 , 生 情感 上 、 识 娓 深 师 产 意 上 的共 鸣 , 也 是创 新 。创 新 的 关键 不 在 表 面 , 存 实 质 。 当 这 而 然 . 们 不 能 以此 为 “ 堂灌 ” 护 。不 过 , 史教 学 工作 者 有 我 满 辩 历 必 要 在传 统 与 创新 的结 合 上做 文 章 , 教 学 更趋 完 美 。 师 不 使 教 能 固守传 统 教 学 方 法 , 斥 先进 的教 学 手 段 , 应 使二 者 有 机 排 而 结 合 , 得 益 彰 。 使 用 多媒 体 教 学 , 们 可否 试 一试 ? 堂 气 相 不 我 课 氛 过 于 沉 闷 . 否 注 入 一 些 新 鲜 空 气 , 疑 、 疑 、 疑 , 教 可 启 激 释 让 学过 程 充 满辩 证 法 、 战 性 、 动性 呢? 挑 生 三、 内容 与 形 式的 关 系 内容 决定 形 式 .形 式 为 内容 服 务 。 历 史教 学 形 式 应该 多 样. 因课 而异 . 因材 而 异 . 因人 而 异 。 化 多样 的 教学 肜 式往 往 变 能给 学 生 以新 的刺 激 感 ,形式 活 跃 的 课 堂氛 嗣能 为 学 生发 挥 聪 明 才智 提 供 适 宜 的载 体 。 这 方 面 , 少教 师都 进 行 了许 多 在 不 有 益 的探 索 与 创 造 。 有 的把 讨 论 引 入课 堂 , 让学 生 阐述 观点 , 说 明 道理 , 至 围绕 一 些 史 学界 尚有 争 论 的 问题 , 甚 把学 生 分 为 正 方 反方 . 行 辩 论 。 如郑 和下 两 洋 、 民主 义 、 务 运 动 、 进 殖 洋 太 平 天 国运 动 等对 中 国有 影 响 的问 题 , 可成 为 辩 题 。 样 在 教 都 这 师 的 主导 下 有 序进 行 的课 堂 辩 论 ,使 学 生 以 主人 翁 的精 神 而 热情 高 涨 地 发 表 自己 的看 法 ,有助 于他 们 的 发 散性 思 维 能力 和应 变 能 力 得 到提 高 。 四、 内与 课 外的 关 系 课 在 教 学 中培 养 学 生 创 新思 维 精 神 的 方式 可 以分 为 采 取课 内和 课外 的 两种 式 这 两 种方 式 互 为补 充 , 得 益彰 。课 内 相 教学 是 培 养学 生 创 新 精 神 的 主要 途 径 ,过去 诸 多 教 育 工作 者 往 往 忽 视课 外 这 一 重 要 的方 式 ,这 就 影 响到 学 生 创 新思 维 的 训 练 和 培养 。 外 活 动 是课 内教 学 的重 要 补充 , 有 诸 多 的优 课 具 点 , 在 时 间 的掌 握 安 排 . 体 的 实 践操 作 等 方 面 都 表现 出灵 如 具 活 性 强 的特 点 。 此 . 外 丰富 的空 间资 源 为 创新 思 维精 神 的 因 课 培养 开 辟 了 广 阔 的天 地 。我 们 可 以举 办 以 下活 动 。 1学 术 专 题 讲 座 在 这 个 活 动 巾展 现 的是 中学 历 史 教师 . 的能 力 .即 教师 应 具 有 追 踪历 史学 科 学 术 动 态 和学 术 研 究 的 能力 。; 如 教 师在 讲 完 中 曰近 代 史 “ 务运 动 ” 节 内容 后 , 3 3 例 洋 一 可 以以 “ 十 年 来荚 于对 洋 务 运 动研 究 的新 进 展 ” 题 目举 办 近 为 个 专 题讲 座 。其 目的在 于开 阔学 生 的 视 野 ,启 迪 学 生 的思 维 . 学 生 摆脱 中学 历史 教 材 的 “ 家 之 ” 使 一 的束 缚 。 2专题 辩 论 专 题 辩 论 是 发 挥 学 生 主 体性 参 与 教师 主导 性 参 与 的最 佳 契 合 的一 种 方式 。 同专 题 讲 座一 样 , 专题 辩论 亦 离不 开历 史 教 师 精 心 准备 这 一环 节 ,只 不过 这 一 环 的 实施 者 既包 括 历 史 教 师 , 又包 括学 生 教 师 也 不 是一 个旁 观 者 , 教 师 的作 用 表 现 在 对学 生 的 辩 论 准 备 一 作 的指 导 作 j 二 1 f I。在 广 J 泛 征询 学 生 意 见 的基 础 I .教 师 最终 确定 一 个 在 学 生 中能 引 J : 发矛 盾 和 争 鸣 的辩 论 题 目 教 师 应 帮 助学 生 利刚 图 书馆 丰富
初 中 历 史 教 学 应 处 理 好 四 种 关 系
颜 乐 辉
( 春 县蓬 壶 中 学 , 永 福建 永 春 32 0 ) 6 60
摘 要 : 历 史教 学过 程 中 , 史 教 育 工 作 者在 培 养 学 在 历 生 的创 新精 神 时 , 顺 创 新教 学过 程 中的 某 些 关 系 , 助 于创 理 有 新 教 学 方式 的 具 体 实施 应 理 顺 的 关 系有 :长 短程 能 力的 关 系:传 统教 学手段 与 现 代 教 学 手段 的 关 系 ; 内容与 形 式 的 关
唯 物 主 义 的观 点进 行 客 观 分 析 、 价 。如 评价 秦 始 皇 , 师 不 评 教 能 因 他 的暴 政 而否 认 他 的 伟大 的 历 史功 绩 。 二 、 统 教 学 手段 与现 代教 学 手 段 的关 系 传 在 这 个 问题 上 , 们 既 要 讲 继 承 , 要 讲 发 展 , 传统 教 我 又 对 学 手段 不 能一 概 否 定 。在 实 际教 学 中 , 形 有 声有 影 , 眼入 有 人 脑 . 泼 感 人 , 是 创新 : 在 讲 台 上 , 本 书 、 支笔 或 加 一 活 这 站 一 一
系 : 内与课 外 的 关 系 在 理 顺 这 四 个 关 系的 同时 . 应 做好 课 还 课 内 与 课 外 的 关 系 处 理 工 作
近 求 远 、 视 知 识传 授 、 面 强 调 能 力 的作 法 不 可 取 ; 传 授 忽 片 只 知 识 . 教 给学 生 思 维 方 法 . 培 养 学 生 的思 维 能 力 的作 法 同 不 不 样 不 可取 。 例如 : 价 历 史 人物 , 能 采 用一 刀 切 , 应用 辩 证 评 不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