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两首2课时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古诗两首》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诗句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敕勒歌》。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语文版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荷语无声- 荷语无声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五、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两首 苏教版2016
3 《古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说出古诗的大意。
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两个孩子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说出古诗的大意。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如果说中国悠悠五千年的古文化是一串珍珠,那么古诗就是其中的一颗美丽的明珠,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今天,我们来学习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
板书,齐读课题。
二、读认生字1.自由朗读《池上》:(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想一想荷花池里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2.学习生字。
艇汽艇小艇游艇莲榴莲莲子莲花踪踪迹失踪行踪结合图片理解字词。
3.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朗读。
三、研读古诗(一)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晓诗意。
入诗境,悟诗情。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
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
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2.出示古诗,题目简析。
池上:荷花池塘里。
(三)抓字眼,晓诗意。
1.出示古诗,词语简析。
(1)小娃撑小艇小娃:儿童。
撑:用手掌握着竹竿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小艇:轻便的小船。
(2)偷采白莲回偷①偷盗。
②瞒着别人、悄悄地。
③抽出(时间)。
哪个解释更符合文意?(3)不解藏踪迹①学习多音字“藏”。
②解:知道,懂得。
踪迹:行动留下的痕迹。
(4)浮萍一道开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
开:分开。
2.古诗大意。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离去,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痕迹。
2017三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两首教案苏教版
3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习本课的生字。
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诗中重点词句,感受诗的意境美.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初步认识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提高阅读、背诵能力。
重点难点1。
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2。
会解释重点词句。
教学课时两课时。
◎跟我学课文1古诗两首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远”“斜"“寒”三个字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句导读:前两句诗写远景,由山势起笔写到人家,暗示了诗人浓厚的游兴.诗意:深秋时节,山间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3霜叶红于二月花。
[②霜叶为什么红于二月花?]1知识点详解☜2①好。
一个“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一个“斜”字写出了山路的蜿蜒曲折,而一个“寒”字则巧妙地点明了季节。
“寒山”是指深秋之山。
3②这是枫叶在巧妙地做过冬准备。
冬天到来之前,有些植物为了御寒,将体内一些复杂的有机物转化成糖分。
细胞液里的糖分增加后,细胞间隙里的溶液就不易结冰,这就增加了植物的抗寒能力。
当糖分增多后,植物叶子里的花青素就容易形成了。
而花青素正是使植物叶子呈红色的主要成分。
秋天,枫树叶子中的花青素增多,便出现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现象。
句导读:后两句诗写近景,描述了深秋枫林的美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景色的喜爱之情.诗意: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深秋时节枫树林的晚景,要尽情观赏.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枫桥夜泊张继4月落乌啼霜满天,[③“月落乌啼"应是早晨的景象,而题目却是“夜泊”,诗人到底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江枫渔火对愁眠.句导读:前两句诗是诗人的所见所思,通过描写“夜泊”的环境,抒发了诗人孤寂愁闷的情怀。
诗意: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又在啼叫,到处弥漫着寒霜,使夜空充满了凉意.江边的枫树黑糊糊的一片,渔船上的灯火在风中摇曳,我与愁思相伴难以入眠。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3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山行》
2、《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1、揭题,解题。
(1)板书课题。
(2)指名读题。
(3)解题。
(4)介绍作者。
2、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2)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3)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
(2)指名读课文。
(3)质疑。
4、理解每句话。
(1)理解一二句。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理解“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
(2)学习第三、四句。
指名读三、四句。
回答问题。
①“姑苏”在什么地方?
②到是什么意思?
③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诗,体会情感。
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6、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
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背诵。
7、指导书写。
三、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背诵课文。
3、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所见所闻。
3、古诗两首
【二年级第一单元】3、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敕勒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敕勒歌》。
2、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豁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教学难点: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引入课题。
1、谈话引出课题师: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古代流传下来的大量的赞颂祖国山川的优美诗篇。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辽阔的大草原去看看。
2、师:播放草原图片,引出诗题。
你觉得大草原怎么样?生:很美……很大……这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名叫敕勒川。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它的民歌,叫《敕勒歌》。
(板书:敕勒歌)学生齐读课题。
师:小朋友们的声音很洪亮,那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第8页。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提醒“见”的读音)2、独立思考圈画批注,然后小组交流。
师在巡视过程中分配任务。
(提醒学生注意三个一)3、检查生字出示即会认又会写的字:首川会认字:诗笼盖野苍茫会写字:似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5、小组汇报生字:(1)我们小组带着拼音读一遍这些字:首、川、诗都是翘舌音,苍、茫、似是平舌音,请大家跟着我读一遍。
(2)我们小组去拼音读,请大家跟着我读一遍:(3)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言字旁加寺庙的寺就念诗,古诗的诗。
艹字头加仓库的仓还念苍。
竹字头加龙念笼。
单人旁加以前的以就念似,似乎的似。
师:老师补充一下,这首古诗里面有一个多音字,见(见jiàn 见xiàn)小朋友们学的很棒,现在老师带大家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大家喜不喜欢?6.汇报朗读,师生评议。
师:刚才每个小组都汇报的非常精彩,为什么人们都说喜欢大草原呢?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一下?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师: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草原,高山,蒙古包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生: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小学五年级语文3古诗两首(表格式教案)
3古诗两首(表格式教案)
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9月11日总第8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2.学习《寻隐者不遇》,体会诗人寻隐者未遇的怅然心情。
3.学会生字“遇,言”,理解“遇,言,只,深”等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能说出全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山行》
3、教师范读。(相机了解“押韵”)
4、学生练读。5、齐读全诗。6、学习生字:径、霜
六、明诗意,深入体会古诗描写的画面。
1、课件出示图画,同桌合作学习:
先齐读一遍古诗,然后结合插图、工具书逐句理解诗句意思,最后全班交流。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品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2、小结并过渡: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七言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二、回顾古诗五步学习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
三、读诗题,解诗题。
四、知作者:教师简介作者。
五、读诗文,读出节奏感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顺。
(学生带着感情练习背诵古诗。)
3、总结升华诵读:
这是一首记游诗,也是一幅优美动人的秋景图。它意境优美,富含哲理,咱们一起来背一背。(学生齐背诵)
八、拓展延伸
出示古诗:
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望春潮。
睛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宵。
九、巩固练习。
练习设计:
一、写好汉字。
径霜
二、解释下列诗句加点字意思。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懂《山行》,理解重点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诵。
2、运用诗画结合,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对诗意的理解。
3、引领学生在诗境中,感受深秋山色的美丽,感悟“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蕴。在情景交融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每日一诵”经典诵读活动;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两首|
课题:3.古诗两首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冯友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重难点: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3分钟后以响亮的声音回答问题。)
1.指名回答。
2.交流反馈。
五、理解诗文
自学指导二:看看插图,思考:1.说说在这样一个秋夜,年轻的诗人在干什么呢?2.诗中共提到五处地名,请用“______”画出来。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全诗的意思,再读读《望洞庭》,两首诗中,诗人的心情一样吗?
(5分钟后看谁回答的最精彩有理)
一青螺
教后记:
四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教案
课题:3.古诗两首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冯友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重难点:1.理解并掌握本课的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2.体会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
二、板书课题
1.介绍李白
2.介绍峨眉山
三、学习目标
出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理解并掌握本课的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3.体会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比读文
指名分节读诗歌,要求读的同学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听的同学注意倾听。
1.指名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第2课时教案(一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第2课时教案(一篇)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第2课时教案 1《游山西村》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村的风光习俗,展现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美好图画。
赞扬了农民的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3、理解关键词的意思,反复诵读。
4、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教学重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师准备(包括__):准备教学挂图,让学生课上易于观察,读懂诗中蕴含的道理。
学生准备:做好预习: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提出质疑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采用“古诗接龙”的方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的诗。
二、学习《题西林壁》1、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观察角度有哪些变化?你认为诗人所见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可先让学生找出“横”“侧”“远”“近”“高”“低”这几个表示地点转换的字,然后再想象景色的变化。
2、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3、结合学过的《画杨桃》一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包含了什么道理?小组交流汇报。
三、变换角色、交流认识1、扮演苏轼,可问其他同学“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受?”2、做一次采访者,可问苏轼“为什么写这首诗?”【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同学和身边的事物呢?结合生活实际回答。
四、学习《游山西村》1、陆游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看到“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感受到农人纯朴、田家盛情,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2、你是通过那个字感受到农人田家的盛情的?由此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五、用优美的语言具体描绘想象到的情景1、美酒加盛情让人沉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柳荫深深,鲜花簇簇让人迷恋;前行的路就在这美景之中。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陆游眼中的景色。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双向细目表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双向细目表第一单元课题(章节):1、燕子课时:二课时课题(章节):2、古诗两首课时:二课时课题(章节):3、荷花课时:二课时课题(章节):4 珍珠泉课时:一课时课题(章节):语文园地一课时:四课时课题(章节):5、翠鸟课时:二课时课题(章节):6、燕子专列课时:二课时课题(章节):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时:二课时课题(章节):8、路旁的橡树课时:二课时课题(章节):语文园地二课时:四课时第三单元课题(章节):9.寓言两则课时:二课时课题(章节):10.惊弓之鸟课时:二课时课题(章节):11、画杨桃课时:两课时课题(章节):12、想别人没想到的课时:一课时课题(章节):11、语文园地三课时:四课时第四单元课题(章节):13、和时间赛跑课时:二课时课题(章节):14、争吵课时:二课时课题(章节):15、绝招课时:二课时课题(章节):语文园地四课时:四课时第五单元课题(章节):16、可贵的沉默课时:二课时课题(章节): 17、她是我的朋友课时:二课时课题(章节):18、七颗钻石课时:二课时课题(章节):19 妈妈的账单课时:二课时课题(章节):语文园地五课时:四课时第六单元课题(章节):20、太阳课时:二课时课题(章节):21、月球之谜课时:二课时课题(章节):22、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课时:二课时课题(章节):23 、果园机器人课时:1课时课题(章节):语文园地六课时:四课时第七单元课题(章节):24、太阳是大家的课时:二课时课题(章节):25、一面五星红旗课时:二课时课题(章节):26、卖木雕的少年课时:二课时课题(章节):27、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课时:二课时课题(章节):语文园地七课时:四课时第八单元课题:28、古诗两首课时:二课时课题:29、西门豹课时:二课时课题:30、女娲补天课时:二课时课题:31、夸父追日课时:二课时课题(章节):语文园地八课时:四课时。
三年级(上)第3课《古诗两首》一二课时
学程预设
导航策略
一、启:枫桥钟声越千年 (5 分钟)
一、启:枫桥钟声越千年
1.课前欣赏《涛声依旧》。 1.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
《涛声依旧》,大家听过吗?好听吗?
2.读《涛声依旧》部分歌
2.看来,这首在上个世纪末非常流行的
词。
歌曲,至今还能受到大家的欢迎。这首歌,不
但曲子好听,歌词也写得相当出色。大家看, 这是其中的两句——谁来读一读?
感受。
来看一看吧。(播放枫树林的画面)
预设答案:多美的枫林呀, 看着这个幅幅美丽的枫树林画面,你
怎能不让人喜爱呢?
想说些什么?
10.思考:诗人为什么停
10.第三句中的一个“爱”字,
下来了?
把诗人的情感表露无疑。现在你知道
预设答案:因为诗人喜爱 诗人为什么停下来了吗?
这被秋霜打过的红火的枫叶。
11.思考:“坐”是什么
面。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10 分钟)
1.小组内根据学习单合作 探究。
学程单 2: 1.小小组里按顺序说说 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 2.小组里互相补充,派 一名代表交流。 3.时间:5 分钟。
1.欣赏过了美丽的枫树林,现 在我们一起来品味诗句。
小组讨论: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 方写得好,让你非常喜欢呢?
人家。
2.思考:看到的白云什么
2.看到的白云什么样?哪个字
样?
告诉我们的?
预设答案:看到的白云持
续地从山背后飘出来。“生”这
个字告诉我们的。
3.思考:第二句是什么意
3.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思?
预设答案:在山林深处白
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三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两首教案苏教版0111361
(3)解题。
(4)介绍作者。
张继,字懿孙,襄州(湖北襄阳县)人,天宝十二年进士及第,是中唐时期颇负盛名的诗人。
他的学问渊博,颇重气节。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寺庙。
(5)解释诗题中的“泊”的意思。
指名连起来说说题目意思。
2.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3)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3.自学情况反馈(1)检查生字读音和朗读古诗。
(2)学生自读《枫桥夜泊》这首诗,想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使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汇报自学情况,相互补充,互相纠错。
(5)《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4.理解每句话。
(1)理解一二句。
A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B这是什么季节?怎么看出来?诗人的心情是什么样的?C理解“愁”, “思乡之愁”d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
(2)学习第三、四句。
A指名读三、四句。
B回答问题。
1.“姑苏”在什么地方?2.“到”是什么意思?3.诗中还描写了诗人听见的,诗人听见了什么?C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5.总结全诗。
体会情感。
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6.以多种形式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注意停顿和重音。
三、识字写字。
教师指导书写汉字:“泊、愁、苏、城、寺、钟”作业设计:1.继续完成《习字册》2.抄写词语。
3.课后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准备开展一次诗歌朗诵会。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第2课时】《阳关曲 中秋月》苏轼
品析(重点):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对仗、抒情
这两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由上文的写景转为 抒情,如此美丽的月夜终究不会长有,慨叹“此 生 此夜”的美好如此之短。“何处看”的发问含有忧伤 之意。
品析对仗
概念 对仗指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
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强词语表现力。 表达效果
核心问题: 这首诗传达了怎样的节日气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情感? 串珠问题: 1.《阳关曲·中秋月》前两句诗以什么为主?后两句以什
么为主? 2.诗人苏轼为什么发出“此生此夜不长好”的感叹?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 边思考“核心 问题”“串珠 问题”。
梳理文意
【阳关曲:词牌名。】
阳关曲·中秋月
(《水调歌头》苏轼)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桃符】 古人辞旧迎新时,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
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 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这就是最早的桃符。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人却没有写分别的愁伤感, 而是将分别时的气愤写得慷慨激昂,激动人心。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爆·( bào )竹 ·符( fú )号 二、开心查字典。
屠·( tú )户 曈( tóng )曈 ·
“溢”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Y____,再
查音节____y_ì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氵_____
部,再查____1_0___画。
三、按要求写词语。(各写三个)
1.写出以“春”字打头的四字词语。
___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__暖__花__开___
___春__色__满__园___ ___春__光__明__媚___
3、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趣导入
朗读古诗
品悟古诗一、激趣Βιβλιοθήκη 入1.范读诗歌,出示挂图。
2.请学生根据画面,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图意,引出本课题。
二、朗读古诗
1.再读古诗,学生边看图边听,注意听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法。
2.学生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地。
3、师重点指导。
言:说。
云深:山高林密,山顶之云雾缭绕。
只:就
4、根据诗句想象诗中省略的询问。
(l)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2)在哪儿采药?
(3)你能找到他吗?
5、体会人物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第一句: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
第二句:言师采药去—情绪一下子低落变成失望。
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线希望。
寻隐者不遇贾岛
悟诗情咏诗句
提问题想诗境
抓字眼明诗意
教学反思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总课时第2课时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备课纸
欣赏古诗
牧童/骑黄牛,意欲/捕鸣蝉,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
2、指导朗读,读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语气,读出牧童捕蝉的动作神态变化。
3、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四、欣赏古诗
(一)欣赏古诗,展开想象。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3、掌握古诗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4、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5、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及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2个字,会写4个生字,背诵默写《望天门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讲授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背诵《望天门山》,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法指导:在读中思索,在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老师也非常喜欢,因为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优美诗作就浩如烟海。
据我了解,最近你们又收集了不少古诗,愿意与大家分享分享吗?同学们收集的古诗真不可少,看来你们非常善于积累。
XXX先生有句话说得非常好:腹有诗书气自华。
是啊,研究古诗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呢!老师利用工作闲暇也收集了一些古诗名句,想与你们分享分享,你们喜欢吗?【课件出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XXX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XXX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XXX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XXX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XXX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XXX】自己读读。
读完了吗?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同学们,读完这些古诗名句,长江在你们眼里是怎样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首与长江有关的古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XXX所作。
古诗两首《梅花》、《夜雪》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古诗两首《梅花》、《夜雪》教案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鉴赏技巧,如描绘画面、品味字词等。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鉴赏技巧,如描绘画面、品味字词等。
2. 学生能够通过古诗的学习,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古诗的文本,并标注好字的读音和词义。
2. 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
3. 教师准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梅花和夜雪的景象。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二、学习《梅花》(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字的读音和词义。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解释一些生僻的字词。
3. 教师引导学生描绘画面,品味字词,体会古诗的美感。
三、学习《夜雪》(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字的读音和词义。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解释一些生僻的字词。
3. 教师引导学生描绘画面,品味字词,体会古诗的美感。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总结学习体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二、朗读与背诵(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两首古诗,注意字的读音和词义。
2.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两首古诗,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三、文学鉴赏技巧的学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描绘画面、品味字词等方法,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古诗二首池上所见三年级上册.doc
学期累计第()课时(一个小孩偷采口莲)三、再读古诗,理解诗句。
1、再次自由读诗,试着理解诗句的饿意思,画岀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交流,理解诗意。
3、指名交流,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四、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1、你从这首诗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天真、可爱、顽皮、活泼、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乡村小孩)2、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偷采: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的一些顽皮之事,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不解:小娃自以为没有人知道,做得很机密,很隐蔽,瞒过了大人,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己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体会孩子的质朴、纯真、可爱3、教师: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纯真可爱的乡村小娃的形象。
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4、指导朗读全诗。
读出小娃的顽皮活泼、天真可爱,诗人的喜爱之情。
指名读一指名读一评议一一齐读5、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教师:还有哪些古诗也是描写小孩子童真、童心、童趣的,请你搜集整理,并读一读,去体会一下,下节课交流。
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同桌交流,理解诗意。
指名交流,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思考冋答:你从这首诗屮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朗读全诗。
读出小娃的顽皮活泼、天真可爱,诗人的喜爱之情。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观察课文配图1.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吋候的人。
是干什么的。
(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
)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吋的心情。
)(-)揭题,解题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
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古诗两首教材分析:古诗的教学除了理解诗句的意思之外,难点在于引发想象,通过诵读进入诗中意境从而领悟诗人的感情。
教学则可以利用两首古诗的异同来展开,从而渐进教学目标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可感的图片、影像比较感兴趣。
两首古诗的插图恰恰将诗中所描绘的景色直观地呈现与学生眼前,资源相同,如果巧妙利用再结合查找字典进行疏通诗句的教学自是事半功倍。
教学目标: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1、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2、掌握古人说话的方式,能根据插图和现在说话的习惯及时调整诗句的意思。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总第8课时)教学目标:学习古诗《山行》,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古诗《山行》,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通过范读,让学生对古诗有个整体感知。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逐句朗读《山行》。
在语境中认读词语,纠正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4、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5、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c、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3、配乐背诵(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指名读(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3)配乐齐诵(设计意图:图文结合,反复朗读诗句,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五、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把画送给大家,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第二课时(总第9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
1.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导入新课。
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
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2.板书课题:枫桥夜泊3.看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要问?(生质疑)(枫桥在哪儿?夜泊是什么意思?)就在那个夜晚,诗人张继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枫桥夜泊》,板书:张继。
过渡:这《枫桥夜泊》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呢?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一起去感受感受。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
1.请大家翻开书自己读一读。
(生读诗)2.老师有个建议,请大家先看看注释,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这样你读起来一定会更出色。
3.学生自读古诗。
4.指名读一读这首诗。
5.指导朗读:要使诗歌读得有韵味,可以按照“平仄规律”来读。
一二声称为平声,遇到平声尽量把字的声音延长。
三四声称为仄声,仄声读的时候声音出来后马上收,读得短一点。
这样可以把诗读得更有韵味。
6.学生试读师:乌啼——,钟声——(生与师一起读,声音延长)师:月落,夜半,城外。
(生跟读,声音短促)7.再次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生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有些韵味)(设计意图:逐句朗读诗句,在语境中认读词语,纠正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欣赏品味,想象悟情。
(一)欣赏景物,感受秋夜的寂静、凄凉。
1.范读。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张继来到枫桥边,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边听边想,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2提问: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A月亮就要落下的时候,一群乌鸦飞过来的景象。
板书:月落乌啼B看到了寒山寺,听到了钟声。
什么样的钟声?(清脆、明亮、悦耳…)板书:寒山寺、钟声。
C我看到了渔火。
怎样的渔火呢?(点点的渔火。
一闪一闪的渔火)板书:渔火D我看到了霜和客船。
霜给你的感觉怎样?(很寒冷)E张继的客船停泊在枫桥边。
F我看到了江边的枫叶。
枫叶火红火红的,一片片落下来。
诗人的心里会怎样?(温暖\忧愁) 3.体会这首诗的意境,A这是一幅怎样的江南秋夜图?(这是一幅宁静、美丽的江南秋夜图。
)B你从哪儿感受到呢?(月儿已经落下去了,乌鸦在树上啼叫,夜半的钟声敲响,这个声音使夜显得更加宁静。
)C张继漂泊在他乡,这时他心里有点儿(生:思乡),有点儿(生:忧愁),有一点儿(生:孤独),有一点儿(生:寂寞)。
D作者通过这几个意象——月落、江枫霜满天,渔火、客船、寒山寺,乌啼、钟声,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秋夜图呢?(宁静、幽暗、寒冷、凄凉、遥远、美丽的江南秋夜图。
)4.生诵读诗句。
(二)品味“愁”字,感悟诗人内心的愁绪。
1.读着读着,哪些字眼触动你的心?愁。
(板书:愁)2质疑:此时此刻的你,脑子里会冒出什么问题来问一问张继?(张继,您为什么愁?愁什么呢?这是怎样的一种愁呀?已经愁到了怎样的地步?3.学生轻声自由读诗,思考问题。
a,乌鸦啼叫,寒风正在把秋霜布满云天,江边的枫树对着江中的渔家灯火,思乡的忧愁使我难以入眠。
这是一种怎样的愁啊?(思乡之愁)。
b孤独之愁。
你从哪里知道?(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一个人坐在船上,没有人陪他。
c寂寞之愁。
4.课内拓展延伸A.听一听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写的一篇散文。
谁愿意来读一读?(背音乐《二泉映月》)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
榜纸那么长那么大,可就是没有他的名字。
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江枫如火。
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
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在这样一个忧伤的夜晚,在异乡的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
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
唯有他,张继,醒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尽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
有鸟啼粗嘎嘶哑,是乌鸦。
那月亮被它叫得更暗淡了。
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
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
在须角的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
……——摘自张晓风《不朽的失眠》B提问:孩子们,还有一种怎样的愁啊?(落榜之愁)过渡:落榜之愁,人生求索不得而愁。
刚才通过同学们的读书、感受,我们知道了漂泊异乡之愁,思乡之愁,孤独寂寞之愁,人生求所不得之愁。
月落乌啼,寒霜满天,枫叶火红,渔火点点,面对这样的江南秋夜,诗人含愁难眠。
在这万籁寂寥中,(课件播放钟声:“咚——咚——”)从寒山寺传来了夜半钟声,伤痛的心,又被轻轻地碰撞,张继的心随着钟声飞远了,会飞到哪儿?(家乡)C写话练习:请你想象张继的心飞回到故乡,与故乡的亲人,与故乡的朋友相聚的情景。
请拿出笔,笔记本,想一想张继在家乡会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想象写一段话。
D交流:谁来说一说那是怎样的画面?生: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张继和他的朋友在火炉旁,把酒颜欢,听着家乡寺庙传出熟悉的钟声。
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张继和他的朋友在桃花林里,望着粉红粉红的桃花,和朋友们吟诗喝酒,高兴得流连忘返。
(掌声)生: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张继和家人、孩子在桂花林里赏桂花,孩子们在树下嬉戏,大人们坐在一起看着,谈着。
花香扑鼻,好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掌声)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张继带着他的家人到花园里赏花,玩累了,大家坐在一起吟诗作对。
师:刚才同学们描述的是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此时此刻,张继却独自乘坐客船漂泊在枫桥边,他能怎么样呢?心中能不愁吗?能不对愁眠吗?过渡:正在这时,(播放钟声:“咚——咚——”),钟声一声声、一下下,敲打着张继的心坎,诗人灵感顿开,有感而发,提笔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一气呵成这意境深远的诗句。
(古典音乐《汉宫秋月》起)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句。
(“对愁——眠——”读得特别好)5.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同学们背诵诗句。
学生背诵。
过渡: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金榜上的状元是谁?哈哈,管他是谁,今天真正被我们记住的是张继和他的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请同学们再次背诵这首诗。
学生深情背诵。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反复朗读诗句,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有感情地吟诵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