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 1.1克、千克的认识及练习导学案 青岛版

合集下载

认识质量单位克(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质量单位克(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1.1 认识质量单位克》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质量单位克,了解其实际意义,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质量单位“克”,了解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本课的学习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重难点1. 重点:正确认识质量单位“克”,了解其实际意义及简单的换算。

2. 难点:用天平测量较轻物体的质量。

四、教具准备天平、砝码、纸片、硬币等。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复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除了长度单位外,计量物体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学生回答:克、千克、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质量单位“克”。

(板书课题:克)2. 导入:在日常生活中,要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

比如超市里卖的糖果、巧克力等食品,包装上常常会标明重多少克。

那么,1克究竟有多少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台天平,借助这台天平,我们就可以准确地计量出物品的质量。

(二)学习新课1. 观察天平: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台天平,谁能说说天平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可以用来称物品的质量)天平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回答:由指针、横梁、标尺、托盘、砝码等组成)天平的使用有一定的技巧,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因此,我们必须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2. 示范操作:教师示范天平的使用方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听讲。

示范过程中,教师注意强调以下几点:* 放物品和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使用砝码时要用镊子夹取;* 在使用天平时,要保持桌面平稳;* 使用完毕后要及时关闭天平。

3.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些物品(纸片、硬币等),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使用天平来称量这些物品的质量。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克、千克的认识_青岛版-word文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克、千克的认识_青岛版-word文档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单元备课部分■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是刚刚开始学习有关质量知识,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

质量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克与吨这两个质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克和千克,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尤其重视对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因此,教学中也要切实组织好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形成质量观念。

因此,本单元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三者的不同。

本单元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注重学科间的整合。

呈现最小的蜂鸟,最小的狗,袋鼠,蓝鲸……将学生带进了神奇的动物世界,在了解动物质量的过程中,把数学与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视野。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认识吨、综合与实践小调查。

■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秤称物体的质量。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

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克、千克、吨。

2、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的估计。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起质量的观念。

■教学建议1、质量观念的形成必须依靠丰富的感性经验做支持,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吨”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

2、教师要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物品的质量。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克、千克的认识》参考教案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克、千克的认识》参考教案

《克、千克的认识》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感受1克和1千克有多重。

会称整克、整千克物品的质量。

3、培养初步自主探索求知意识,提高估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1克和1千克有多重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初步体验感知克与千克到底有多重,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能够紧紧围绕这一重点,注意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景,(估计一粒花生米、一块口香糖及一个乒乓球质量的大小),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掂量等一系列活动,充分体验和感知克与千克有多重,形成正确的表象,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表象。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克和千克》 ︳青岛版 (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克和千克》 ︳青岛版 (1)

《克和千克》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一些称物体重量的常用计量工具,初步了解使用方法。

2、使学生建立“克”和“千克”的重量单位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3、在认识天平和读出各种各样秤秤面刻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看一看、比一比、掂一掂、做一做等实践活动中建立克和千克的重量单位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在一定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看秤面读重量数,了解常用计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到超市,调查有关物品质量的问题并完成表格。

“克和千克的认识”家庭实践调查表二、认识“克”和“千克”,建立克和千克的重量单位概念1、建立克的概念(1)出示一枚2分的硬币。

让学生掂一掂,说说感觉怎样?(很轻)(2)介绍天平及使用方法师:称较轻物品的重量,常用天平,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了解一下天平的使用。

(3)师:这枚2分的硬币就大约重1克,请同学们掂一掂。

(4)讨论:请同学们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药片、小螺丝、纽扣……)2、感知1千克的实际重量(1)知道1千克=1000克师:小朋友们还带来了什么?(盐)把它放桌上,看看一袋盐重多少克?生:500克师:请你掂一掂,感觉怎么样?(生自由说)(2)详细介绍盘秤的使用方法(课件展示)师:现在这袋盐用天平来称合适吗?称比较重的物质我们也要选择合适的工具。

(3)师:把同桌两人的合起来掂一掂,感觉怎样?(生自由说)知道现在有多重吗?师:对,是1000克,也可以说成1千克。

师:千克和克都是重量单位,谁能说说两者之间的关系?板书:1千克=1000克(4)实践活动师: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的苹果A、操作,感受1千克的重量B、交流,问:为什么同样是1千克,称出来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呢?C、感受比1千克重的物体(如:桌子、凳子的重量、互相抱一抱)三、实际应用1、看示意图,说出物品的重量,一个鸡蛋重()克,十个鸡蛋重()克,你是怎么知道的?2、填出合适的重量单位一个梨重200()一只鸭子重3()一条鲤鱼重500()一袋大米重10()3、看图判断①一本数学书约种150千克………()②一张桌子约重15千克。

1.1.1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1.1.1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1.1.1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第一部分内容——1.1.1克和千克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展开。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两个单位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运用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道具(如苹果、鸡蛋等)、天平。

学具:练习本、笔、计量单位换算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称量物品重量的情况呢?”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并回答问题。

接着,我会展示一些实物道具(如苹果、鸡蛋等),并提问:“如果我们想要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应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呢?”引入克和千克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克的认识:我会向学生讲解克的概念,并结合实物道具,让学生感受克的大小。

(2)千克的认识:接着,我会讲解千克的概念,同样结合实物道具,让学生感受千克的大小。

(3)克与千克的换算关系:我会引导学生观察PPT上的换算表,讲解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换算练习。

3. 例题讲解:我会出一道例题,如:“一个苹果重200克,那么它等于几千克?”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然后我会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我会出一道随堂练习题,如:“一双鞋子重1500克,那么它等于几千克?”让学生独立解答,并上台展示答案。

5. 巩固练习:我会出一道巩固练习题,如:“一包方便面重100克,两包方便面重多少千克?”让学生独立解答,并互相交流答案。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克和千克的认识》学案(word版)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克和千克的认识》学案(word版)

第二课时一、通过回忆梳理旧知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谁来说一说?生: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方法。

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先指几名学生说,再让全班学生说。

二、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 4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共同订正。

2.自主练习7先让学生观察并自己做一遍,然后说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并说出理由。

3.自主练习12学生独立做,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好的给予表扬4.自主练习5和6全班学生读题,再让几名学生分析题意,然后列式解答。

全班交流。

三、综合应用拓展练习1.自主练习8、9、10、13让学生认真读题,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已知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如8、10、13题,让生画出线段图,然后再解答。

2.自主练习15先让学生读题,问;题中哪个量是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生:单位“1”是未知的。

问: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除法)让生列式解答。

3.自主练习16学生独立解答,做完后全班交流。

4.聪明小屋上下两层书架,如果从上层取出15本放入下层,这时下层的书正好是上层的5/7.已知下层原来有书35本,上层原来有书多少本?学生齐读题,然后让有余力的学生来说解题思路,最后师边画线段图边和同学们一起分析题意。

最后同桌交流列式解答。

四、归纳小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35+15)÷5/7+15=50÷5/7+15=70+15=85(本)一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1克和千克的认识项目内容1.填一填。

1千米=( )米 1米=( )厘米1厘米=( )毫米 1米=( )毫米2.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 )是多少。

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作单位,用符号( )表示;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作单位。

1千克又叫1公斤。

千克可以用符号( )表示。

三年级数学上册 1.1克、千克相关知识及拓展练习导学案 青岛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 1.1克、千克相关知识及拓展练习导学案 青岛版
数学三年级上青岛版导学案自主练习,克、千克相关知识及拓展练习
三年级数学学科教师:
学习
内容
6——7自主练习,克、千克相关知识及拓展练习


目标Biblioteka 1、巩固质量单位“克”“千克”,并能进行两个单位间的转化
2、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3、能运用所学的克、千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重难
点及
突破
措施
重难点: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2、自主练习P8—8独立完成,




有两种薯片,一种是净重200g,价格是2.50元;一种是净重150g,价格是2.50元。你会选哪一种?为什么?




突破措施:通过克和千克的大小比较、适当重量单位的填写,以及结合所学质量单位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增强与生活的联系性。
课前
准备
体秤、生活实物
导学案设计
个性化设计




1、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2、举例说说克、千克的应用








一、导课复习
1、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怎样知道我们的体重呢?
2、认识体秤,简单介绍。
3、小组合作称一称组中成员的体重
4、你还知道哪些秤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P8—10部分内容
练习比较克与千克之间的大小
2、补充:填合适的单位
1)小兰体重32()
2)一个鸡蛋重50()考察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把握
3)2瓶矿泉水重约()
4)7粒黄豆约重()

1.1.1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1.1.1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1.1.1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2. 掌握1千克等于1000克的换算关系3. 运用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2. 教学难点:运用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苹果、书包、水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质量。

b.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质量单位有哪些吗?c.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质量单位,如:吨、千克、克等。

2. 探究新知a.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1. 利用多媒体展示1克和1千克的物品,如:一颗花生米、一包食盐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质量单位。

3. 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并进行板书。

b. 掌握1千克等于1000克的换算关系1. 利用多媒体展示1千克和1000克的物品,如:一桶水、1000颗花生米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1千克等于1000克的关系。

3. 讲解并板书1千克=1000克的换算关系。

3. 实践运用a. 分组讨论:同学们,你们能举例说明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吗?b.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c.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称量物品、购买商品等,引导学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解答。

4. 课堂小结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说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b. 强调运用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a.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单位,并说明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b. 请学生用克和千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称量物品、购买商品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概念及换算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章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一章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一章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其换算方法。

2.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克和千克的换算方法。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解决简单的物质重量问题。

教学重点1.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其换算方法。

2.日常生活中应用克和千克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解决简单的物质重量问题。

教学方法1.讲授:教师进行系统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并进行换算实例演示。

2.实验:教师进行物品重量测量的实验,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质重量概念。

3.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解决物质重量问题的方法,并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第一节:克和千克的认识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量词游戏,让学生观察不同物品的大小和重量,并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克和千克来表达它们的重量。

2.教师展示印有克和千克单位的物品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3.教师通过物品称重演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不同物品的实际重量,并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克和千克来表示它们的重量。

4.教师讲解克和千克的换算方法,并通过实际例子演示,让学生进行理解和练习。

第二节:克和千克的应用1.教师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在购物、运动员体重计算等方面的应用。

2.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进行物品重量的估计和测量,并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克和千克来表示它们的重量。

3.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生活中常见的物质重量问题,并尝试使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三节:物质重量问题解决1.教师讲解物质重量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换算方法,并进行解决。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物质重量问题。

总结与反思在本节课程中,学生通过游戏、实验、演示、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地了解了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其换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物质重量问题。

(小学教育)2019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1.1克、千克的认识及练习导学案 青岛版

(小学教育)2019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1.1克、千克的认识及练习导学案 青岛版
3、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
4、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同学们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
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3)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关的物品




1、自主练习P6—1、2
2、实践活动:小组合作估一估、称一称你身边的物品
课堂小结
我们认识了克、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能举例说说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




同学们,你能到超市中找一找和千克、克有关的物品吗?




小学教育资料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4、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
点及
突破
措施
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突破措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课前
准备
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导学案设计
个性化设计




1、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019年三年级数学上册1.1克、千克的认识及练习导学案青岛版
三年级数学学科教师:
学习
内容
2——3页,克、千克的认识及练习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克、千克、吨的认识》(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克、千克、吨的认识》(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克、千克、吨的认识(导学案)前置知识在学习本文档之前,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重量的认识;2.计量单位的概念。

重量的认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用到重量这个概念。

当我们说一个东西很重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描述它的重量大小。

那么,什么是重量呢?简单来说,重量就是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作用力的大小。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作用力很大,那么它的重量就很大。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作用力很小,那么它的重量就很小。

计量单位的概念在量化重量大小的时候,我们需要使用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是一种表示长度、重量、体积等物理量的标准。

在国际上,有一套统一的计量单位体系,被称为“国际单位制(SI)”。

在中国,我们也有自己的计量单位体系。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重量计量单位:•毫克(mg)•克(g)•千克(kg)•吨(t)这些计量单位中,毫克表示的是非常小的重量(比如一颗药丸的重量),克表示的是一般的重量(比如一根铅笔的重量),千克表示的是比较大的重量(比如一张沙发的重量),吨则表示非常大的重量(比如一辆卡车的重量)。

克、千克、吨的换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不同的重量计量单位进行换算。

下面是一些典型的换算关系:1.1克 = 1000毫克2.1千克 = 1000克3.1吨 = 1000千克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给出了一个物体的重量,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换算得到它在其他重量计量单位下的重量。

比如说,我们有一个物体的重量是2500克,那么它在千克下的重量是2.5千克,在吨下的重量是0.0025吨。

总结通过本文档,我们了解了重量的概念以及计量单位的概念。

我们学习了常见的重量计量单位并掌握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量化重量大小,方便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进行计量和交流。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第1课时:“克”的认识;第2课时:“千克”的认识;第3课时:“吨”的认识;第4课时: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推理;1《克、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3页,克、千克的认识及练习第1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鸡蛋、苹果、字典、花生米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了解动物的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是从哪获得的?(学生自由交流)2、出示课件:课本第二页的示意图师:这节课让我们随着四个小动物一起走进奇妙的动物世界,一起了解动物世界中的数学问题。

(引出课题)3、学生自读,教师把几个质量单位用课件出示,让学生齐读老师总结,同时课件展示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克、千克、吨表示物体的重量,实际上就是物体的质量。

克、千克、吨是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数据:1克 1千克 40千克150吨 1吨4、学生置疑:看到这些图,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认识各种秤,介绍各种秤的使用方法课件出示,以教师解释为主。

2、操作、体验:以小组为单位,秤一秤准备好的物体,并填表。

(一角硬币、鸡蛋、苹果、食盐、字典)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各种秤,不会操作的教师可以做示范。

1、汇报展示、交流进步(1)找两个有代表性的小组来展示,并说说秤的结果。

(2)师问:“1克有多重”?学生会拿出硬币,然后让每个学生都掂一掂,再次体会“1克有多重”(3)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2、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面包)3、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因为准备的秤中有的以克计,有的还可以以千克计,所以在上表中记录的两袋的重量就会有不同答案,1000克或1千克)师:这两张表格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两袋盐的重量记法不一样)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盐都是一样的,那质量也应该一样,虽然记法不一样,但是应该相等,所以1千克=1000克(注意:这个地方多找几个同学说一说。

第一章 克与千克的认识【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一章 克与千克的认识【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一章克与千克的认识(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学习目标1.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和关系;2.掌握用克和千克称重的方法;3.能正确选择使用千克或克记录物品的重量;4.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

二、课前预习1. 了解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称重物品,比如称水果、称食物或称衣物重量等。

我们可能会听到商家使用“千克”或“克”来描述商品的重量,但对于这两个词的概念和区别,你是否了解呢?请你自查:1.你是否清楚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2.你是否知道“千克”和“克”应该如何使用?2. 预习课本P1-2,了解重量的计量单位请你阅读课本P1-2,并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将重量分成不同的计量单位?2.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使用过千克或克来称重物品?3. 听听老师讲解请听老师讲述克和千克的概念和关系,并思考以下问题:1.一千克有多少克?2.一项重物的重量是1500克,换算成千克,应该如何计算?三、课堂探究1. 探究计算物品重量的方法请观看老师演示称重过程,并思考下面的问题:1.称重时需要注意哪些步骤?2.如果一个物品的重量是940克,应该如何用千克或克记录它的重量?2. 合作探究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请与同桌讨论并合作完成以下任务:1.思考出克和千克的换算公式,并为其制定一个简单明了的记忆规则;2.通过编制练习题,练习克和千克的换算。

3. 游戏结合学习请观看老师演示游戏规则,并参与到游戏中去:游戏过程中,你需要准确地用千克或克记录每个物品的重量,并猜测它们的准确重量。

通过实际参与游戏,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克和千克的使用方法,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四、反思总结通过今天的课程学习,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呢?请你对自己思路和学习方法提出建议:1.在学习过程中,你是否遇到了哪些困难需要克服;2.你是否合理地运用了不同的学习方法;最后,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希望你们能够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探索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克、千克的认识_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克、千克的认识_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克、千克的认识_青岛版——克、千克、吨的认识➢单元备课部分■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是刚刚开始学习有关质量知识,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

质量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克与吨这两个质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克和千克,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尤其重视对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因此,教学中也要切实组织好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形成质量观念。

因此,本单元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三者的不同。

本单元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注重学科间的整合。

呈现最小的蜂鸟,最小的狗,袋鼠,蓝鲸……将学生带进了神奇的动物世界,在了解动物质量的过程中,把数学与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视野。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认识吨、综合与实践小调查。

■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秤称物体的质量。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

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克、千克、吨。

2、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的估计。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起质量的观念。

■教学建议1、质量观念的形成必须依靠丰富的感性经验做支持,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吨”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

2、教师要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物品的质量。

克、千克、吨 (导学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克、千克、吨 (导学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克、千克、吨(导学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引入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常用的度量衡单位,比如:米、厘米、分米、千米、升等等。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克、千克、吨。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听到过这三个单位?它们应该是什么时候被使用的呢?二、发现小明家里出售水果,今天有一位客人来买苹果,小明向客人说“这个苹果是一千克。

”客人听到一千克,想了想说:“我只要5个苹果,一千克好像太多了。

”小明赶紧换了句话说:“对不起,我说错了,这个苹果是一百克。

”客人听到一百克,放心地选择了苹果并付款离开了。

请同学们仔细思考,小明为什么要更改重量的单位呢?一千克和一百克,到底差异在哪里呢?三、探究通过上述情形,我们可以知道:一千克是一百克的十倍。

那么,克、千克、吨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1. 克(g)克是一个非常小的单位,常用于表示物品的重量。

一枚标准重量是1克的硬币,约等于5颗糖豆的重量。

2. 千克(kg)千克是一个大于克但小于吨的重量单位,常用于表示物品的重量。

例如:水果、面粉等重物的重量一般使用千克表示。

1千克相当于1000克。

3. 吨(t)吨是一个重量非常大的单位,常用于表示运输和工业物品的重量。

1吨相当于1000千克。

4. 小提示在物理学和化学中,会经常用到毫克(mg)和微克(μg)两个单位。

其中毫克比克少一位,即1克可以分成1000毫克,而微克则比毫克最多少了三位,即1克可以分成1000000微克。

这两个非常小的单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比较少,但是在一些科学研究和药品生产中则是不可缺少的。

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掌握了以下知识点:1.克、千克、吨的定义和区别;2.了解了毫克和微克两个非常小的重量单位。

五、练习请完成下列题目:1.请将以下三个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50kg,1t,500g;2.请写出:1kg=______g,1t=______kg。

六、拓展如果同学们对于度量衡单位的学习还不够满意,可以向老师或家长询问一些更加复杂或者创新的应用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克、千克的认识_青岛版(2018)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克、千克的认识_青岛版(2018)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克、千克、吨的看法➢单元备课局部■教材剖析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罕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是刚刚末尾学习有关质量知识,它是今后处置有关质量效果的基础。

质量的知识比拟笼统,特别是克与吨这两个质量单位,先生在生活中接触的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阅历。

为了便于先生了解克和千克,教材留意引导先生经过多种实践操作活动停止感知,尤其注重对先生估量才干的培育,添加先生对克和千克的理性看法,并联络实践,使先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运用。

因此,教学中也要实在组织好观察、入手操作等教学活动,让先生在详细的情境中积聚丰厚的理性阅历,初步构成质量观念。

因此,本单元在教学进程中要特别留意让先生亲身体会,感受三者的不同。

本单元增强了学科间的联络,注重学科间的整合。

出现最小的蜂鸟,最小的狗,袋鼠,蓝鲸……将先生带进了神奇的植物世界,在了解植物质量的进程中,把数学与生物知识无机地结合起来,开阔了先生视野。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看法克和千克、看法吨、综合与实际小调查。

■教学目的1、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并看法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树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停止复杂的换算,能依据详细的状况选择适宜的秤称物体的质量。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育初步的估量才干。

能结合生活实践,处置与质量有关的复杂效果。

3、在详细的情境中,让先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看法克、千克、吨。

2、对日常生活中罕见物品的质量的估量。

教学难点:初步树立起质量的观念。

■教学建议1、质量观念的构成必需依托丰厚的理性阅历做支持,为了让先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践有多重,并可以在实践中运用,在教学进程中,经过多让先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际活动,以添加先生对〝克〞和〝千克〞〝吨〞的理性看法,协助先生构成质量观念。

2、教员要充沛开掘理想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先生结合自己熟习物品的质量。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克和千克的认识”。 ︳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克和千克的认识”。 ︳青岛版

“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同学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估量物体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天平、弹簧秤、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刚才我们说到了超市,在超市里相信同学们一定注意到很商品很有这样的标识请看。

出示各种商品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你知道这里面的3克和2千克是表示什么意思吗?师:对了,克和千克表示的是物体的质量,也就是同学们所说的重量。

像这样用克和千克来表示物体质量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今天我和同学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克和千克。

师:请同学们和老师共同书写课题。

师:同学们,当你们听到克和千克时,你有什么疑问吗?师:希望同学们能在这节课找到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 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物品,那请你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

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

计算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表示。

(板书)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克、千克的认识 说课稿_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克、千克的认识 说课稿_青岛版

说课设计1.1 克、千克的认识(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会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及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具备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能力。

本课以自主探索为主,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学的灵活,学得快乐。

(3)教学目标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4)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难点: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5)教法、学法教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

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学法: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克、千克的认识》学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克、千克的认识》学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克、千克的认识》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秤、天平称重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质量的简单计算。

二、重点难点
1.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能推断出物体的质量,并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会选择合适的单位。

三、导学问题
1.感知、认识“克”。

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1) 1克有多重,能联系平时见过的东西,学会估计。

(2)知道计量较轻时用克作单位,
知道计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弹簧秤、天平、盘秤、电子秤和磅秤等计量工具。

认识生活中的几种常用的秤。

(3)会选择用克来作物品的单位
2.了解常用天平的构造及用法。

要放置在水平的地方,游码要指向红色0刻度线。

有左右两个托盘,其中一个托盘用来放称重的物体,另一个托盘用来放砝码,中间是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在中间的时候,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

看看砝码有多重,物体就有多重。

四、导学问题
1.感知、认识“千克”
(1) 1千克有多重,能联系平时见过的东西,学会估计。

知道计量轻重物品时用千克作单位.
(2)会用手掂一掂,估一估物品有多重,会用计量工具称重物品。

(3)会选择用千克来作物品的单位
2.认识“克与千克”的关系
(1)建立1000克=1千克的等量关系。

(2)能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3.能利用克、千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结
我们认识了克、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能举例说说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




同学们,你能到超市中找一找和千克、克有关的物品吗?




数学三年级上青岛版导学案克、千克的认识及练习
三年级数学学科教师:
学习
内容
2——3页,克、千克的认识及练习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
1)问:“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3)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2、一个苹果、一个花生米、一本字典,哪个重,哪个轻。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2、学生置疑:1)为什么有的是克,有的是千克吨2)1克有多重?3)克、千克、吨是什么?
3、带这这些疑பைடு நூலகம்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探究新知
1、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4、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
点及
突破
措施
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突破措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课前
准备
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导学案设计
个性化设计




1、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
4、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同学们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
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3)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1、自主练习P6—1、2
2、实践活动:小组合作估一估、称一称你身边的物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