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运动和力第1节机械运动(1)教案(新版)浙教版

合集下载

机械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机械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机械运动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能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存在。

2. 会判断某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知道什么是相对运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学习怎样判断一个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

2. 通过相对运动概念的建立,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机械运动概念的建立,使学生体验到物理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某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有没有改变。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生活实例导入:播放一段视频,内容是空中飞舞的纸屑,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答:纸屑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教师接着问:那么,什么又是机械运动呢?通过这个问题的引入自然地引出机械运动的概念。

2. 图片引入:展示一些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的图片,让学生感知机械运动的存在。

二、新课教学:1. 机械运动概念教学:让学生共同总结机械运动的概念,教师再给予补充和纠正。

并让学生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存在。

2. 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方法教学: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学习怎样判断一个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

教师再做一个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下面的问题:(1)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小车与木板的位置有怎样的变化?木板上粉笔灰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什么?粉笔灰与小车有什么关系?你能说说什么是机械运动的相对性吗?学生通过讨论,理解什么是相对运动。

(2)根据相对性原理,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跟______的选择有关系。

这个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参照物概念。

3. 相对运动实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一些相对运动的实例,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师再对分析进行总结和补充。

4.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观察一些现象,判断哪些是机械运动,并记录下来。

第二天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三、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机械运动教案初中

机械运动教案初中

机械运动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

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参照物的选择及其对运动和静止的影响。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机械运动的现象,如汽车行驶、自行车运动、行人步行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中有哪些是运动?哪些是静止?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二、探究机械运动的概念1. 让学生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物体,并说明判断的标准。

2. 总结出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3. 解释机械运动的特点: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是连续的、有序的。

三、理解参照物的选择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 引入参照物的概念: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需要选定一个参照物。

3.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原则:参照物可以是任何物体,但选择时要考虑研究的方便性。

四、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 让学生通过实例体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总结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需要选定参照物,不同的参照物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3. 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体育等。

五、巩固知识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

2.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关系?2. 让学生举例说明机械运动在科技、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七、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 强调机械运动在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

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参照物的概念分析问题。

3. 学生能认识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第1节机械运动教案1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第1节机械运动教案1浙教版

机械运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参照物的定义能力目标:理解并学会解释生活中“动”与“不动”的现象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白事物的静和动是相对的,人生中的亦是如此。

重点难点: 参照物的选择教具: 大的铅画纸小吸铁石小车秒表教学方法 : 问题--体验--探究教学法教学课时 : 一课时教学过程和内容新课引入今天的主人公小凯,一个关注时事,钟爱旅游的中学生。

同学们都知道,最近各国媒体都将目光聚焦在了一架由马来西亚飞往北京的客机上,MH370.这架飞机与3月8号凌晨与地面失去联系,至今下落不明,机上载有154名中国游客。

我们的主人公小凯,当然也很关注本次事件,这是他昨晚刚刚从新浪网上获取的有关马航客机的最新消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MH370飞机高度突降或暗示有搏斗:3月8日凌晨1点20分,马航MH370航班失去联系前,飞行高度约10500米.据《纽约时报》报道,雷达数据显示MH370客机高度多次突变。

当日2点18分,客机飞至13500多米高度后突然向西转,2点32分,失联客机不平稳降至7000米左右,后又转向印度洋后,3点15分,飞机飞行至9000较高海拔。

这意味着飞行员或劫机者改变航向,或飞机在无驾驶员情况下飞行。

另据美国广播公司分析,飞机高度突降或暗示驾驶室内存在搏斗。

师:文字较为冗长,为了方便我们阅读,请同学将上面的重要信息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梳理师:请同学们再把表格中的信息以点的形式描在老师给你的以时间为横轴,海拔高度为纵轴的铅画纸上,并将这些点相连。

看看你们能不能从图上获得更加直观的信息。

师:板演的同学,你是以什么为标准来定出马航客机的海拔高度在发生变化的?(海平面为基准)师:图表可以极大的将问题简化,我们应该在以后的学习中,适时的进行利用。

师:在科学上我们就把物质的这种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的运动称为:机械运动新课教学:一、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师:你能不能现场表演一些机械运动的例子?或者举一些你所了解的机械运动的例子?二:参照物师:烟花三月,小凯与爸爸相约下扬州。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教学反思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教学反思

第3章运动和力教学反思第1节机械运动《机械运动》运用了较多的时间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的相对性进行试验和探讨,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对于这个环节的处理,我收集了大量的视频资料,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其中有一段绝技摄影的视频,学生观看后体会到了“参照物”这个物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阅历与教训:本堂课由于内容较为丰富,也比较贴近生活,所以可选取的多媒体资料很从质量和数量两方面都较高,因此在选择上必需留意如何取舍,原本选取了将近20段视频资料,但在授课时反而出现了时间不够用,每个片段只能一扫而过,根本无法起到作用,在经过细致的筛选后,只留下7个片段,将节约下来的时间用来给学生活动和思索,这样一来效果反而好了。

老师的语言必需有效而精炼,指向性强,否则后引起学生听觉疲惫,教学效果反而不好。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总体效果是较好的,学问点也落到了实处,学生的参加度也较高,学习效果良好。

但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推敲和改进,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精益求精,争取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2节力的存在1、本节课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在同等的地位。

按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将学习的重心由知识向探究过程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2、注重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

当学生探究出结论后,能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并解决实际问题。

3、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并重,不仅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欲望,而且培养了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使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践与创造。

4、回想授课全过程,学生举例时提的大多是与自身有关的事例,即人和物体之间的力,这说明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缺少对生活事物的观察与思考。

今后我应注重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第3节重力对于课时紧张问题,是课改以来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

在上一个学段中,我的一个指导原则即在有限时间中,以高效的方式授课方式传授知识,这样很多探究直接由教I而讲授,一堂课下来,学生被动紧张,身心疲惫,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作业课件B本:第三章 第1节机械运动第1课时 参照物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作业课件B本:第三章 第1节机械运动第1课时 参照物

19.甲、乙两列火车 ,在甲火车上的人从窗口看到乙火车正向东运动 ,
从车厢的另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也向东运动 ,但比乙火车运动 得要慢些,若以大地为参照物,则上述的现象表明( ) D
A.甲、乙两列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东运动,乙火车向西运动 B.甲火车开始向西运动,乙火车未动 C.甲、乙两火车同时开始运动,都在向西运动 D.甲火车向西运动,乙火车向东运动
7.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 吹来 ,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 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B ) A.飞机 B.模拟气流 C.地面 D.他本人 8.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 正在缓慢运动 ,但当他看到地面时 , 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对此下 列正确的是( D ) 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9 .在一条平直公路上 ,有甲、乙、丙三辆汽车都向东行驶 , 并且甲车
比乙车快,乙车比丙车快,认为乙、丙两车向西方行驶的参照物是( A )
A.甲车 B.乙车 C.丙车 D.地面 空间位置 10.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_____________ 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一 静止 填“静 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坐在车上的人相对于汽车来说是________( 止”或“运动”)的。
对面的客车 (1)小丽感觉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是以_______________ 为参照物。 地面 为参照物。 (2)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动是以__________ (3)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7年级下册 第三章 力和运动 1-3节 (知识点+针对练习)(无答案)

7年级下册 第三章 力和运动 1-3节 (知识点+针对练习)(无答案)

力与运动1-3节【知识点1】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知识点2】机械运动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 、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 变形, B 、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Ⅱ 变速运动:A 、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 、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 、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 、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

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1、v 2、v 则 v 2>v>v 1E 、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 v s t = t s v = v t s = v s t =【知识点3】力的存在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力学专题复习:机械运动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力学专题复习:机械运动

一.机械运动复习 看图说识图1图2图3典题成形1.一列火车以54千米/时的速度通过一个隧道,共用了40秒,已知列车长100米, 求:(1)隧道的长;(2)整列火车在隧道内的时间。

2.甲、乙两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路程。

甲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路程上分别以40千米/小时和60千米/小时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时间内分别以40千米/小时和60千米/小时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关系是( )s/米A.V甲=V乙 B.V甲>V乙C.V甲<V乙 D.无法判断巩固练习1.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A.竖直下落 B.斜向东下落 C.斜向西下落 D.斜向南下落或斜向北下落2.河中有一漂浮物,甲船在漂浮物上游100米处;乙船在漂浮物下游100米处,若两船同时以相同速度去打捞。

则()A.甲船先到 B.乙船先到 C.两船同时到 D.无法判断谁先到3.如图所示,下面三幅图是表示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能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1)(2)(3)A. (1)和(2)B. (2)和(3)C. (1)和(3)D. (1)、(2)、(3)4.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一方向运动,如果通过相同的一段距离它们用了相同的时间,而且已知甲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乙物体是()A. 做匀速直线运动B. 做变速直线运动C. 做变速运动D. 匀速与变速直线运动都有可能6.某同学骑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4秒内通过40米的路程,那么他在前2秒内的速度是()A.40 米/秒B.20 米/秒C.10 米/秒D.5 米/秒7.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 可知物体的()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路程和时间成正比D.路程和时间成反比8.甲、乙、丙三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甲=750米/分,V乙=15米/秒,V丙=3.6千米/时,其中速度最小的是()A.甲B.乙C.丙D.无法确定9.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1,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通过这段路程甲、乙两车的时间之比是。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第3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第3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

第1节 机械运动 A. 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B. 参照物1. 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要先选定某一物体作为标准。

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这个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2. 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要根据需要和方便而定3. 由于物体的描述与参照物有关,故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C. 机械运动的分类 1. 分类2.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3.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D. 速度1.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

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慢,速度越小3. 公式:通常用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用v 表示速度,即v =s t4.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或m •s -1(米每秒)。

交通运输中常用km/h(千米每小时)做单位。

1m/s =3.6km/h运动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E.速度公式的应用1.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1)变形公式:v=st →s=vt、t=sv2)如果知道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可计算出第三个量2.注意事项1)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2)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下3)先进行字母运算,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第2节力的存在A.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通常用字母F表示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N)3.对力的理解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科学:目录 教案(浙教版七下)

科学:目录 教案(浙教版七下)

七年级下册课时教案目录第一章对环境的观察(14课时)第1课时1、1 感觉世界(一)第2课时1、1 感觉世界(二)第3课时1、2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第4课时1、3 耳和听觉(一)第5课时1、3 耳和听觉(二)第6课时1、4 光和颜色(一)第7课时1、4 光和颜色(二)第8课时1、5 光的反射和折射(一)第9课时1、5 光的反射和折射(二)平面镜和球面镜第10课时1、5 光的反射和折射(三)光的折射现象第11课时1、6 眼和视觉(一)第12课时1、6 眼和视觉(二)第13课时1、7 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第14课时本章复习第二章运动和力(12课时)第1课时2、1 运动和能的形式第2课时2、2 机械运动(二)第3课时2、2 机械运动(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和平均速度第4课时2、3 力的存在(一)第5课时2、3 力的存在(二)第6课时2、4 力的图示第7课时2、5 物体为什么会下落第8课时2、6 摩擦的利和弊第9课时2、7 牛顿第一定律第10课时2、8二力平衡的条件第11课时本章复习第三章代代相传的生命(15课时)第1课时3、1 动物的生命周期第2课时3、2 新生命的诞生(一)第3课时3、2 新生命的诞生(二)第4课时3、3 走向成熟(一)第5课时3、3 走向成熟(二)第6课时3、4 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一)第7课时3、4 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二)第8课时3、5 植物的一生(一)第9课时3、5 植物的一生(二)第10课时3、5 植物的一生(三)第11课时3、6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一)第12课时3、6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二)第13课时3、6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三)第14课时学生实验——嫁接第15课时本章复习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16课时)第1课时4、1 地球的自转(一)第2课时4、2 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一)第3课时4、2 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二)第4课时4、3 地球的绕日运动(一)第5课时4、3 地球的绕日运动(二)第6课时4、4 日历上的科学(一)第7课时4、4 日历上的科学(二)第8课时4、5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一)第9课时4、5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二)第10课时4、5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三)第11课时4、6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第12课时4、7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一)第13课时4、7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二)第14课时本章复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每课教学反思及全册知识点(含目录)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每课教学反思及全册知识点(含目录)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每课教学反思第1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第1节新生命的诞生第2节走向成熟第3节动物的生长时期第4节植物的一生第5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本章复习与测试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第1节感觉世界第2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第3节耳和听觉第4节光和颜色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6节透镜和视觉本章复习与测试第3章运动和力第1节机械运动第2节力的存在第3节重力第4节牛顿第一定律第5节二力平衡的条件第6节摩擦力第7节压强本章复习与测试第4章地球和宇宙第1节太阳和月球第2节地球的自转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第4节月相第5节日食和月食第6节太阳系第7节探索宇宙本章复习与测试研究性学习课题一青春期的心理及保健二噪声污染及其控制三自行车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措施四观测当地的星空第1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第1节新生命的诞生一、以兴趣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采取了学生们喜欢的活动组织教学:由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用动画为学生解释了生命诞生的过程,学生更容易理解;用装满书的书包代替妈妈孕育宝宝时的大肚子,让学生模仿孕妇做动作,感受母亲孕育孩子的不易,加强了学生切身的感受,记忆更深刻。

在整堂课中,尽量做到了情趣结合,动静结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始终保持一种愉快、好奇、兴奋的心情参与活动,课堂教学气氛很热烈,充分体现了在情景教学中快乐学习的教学特色。

二、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学生我在关注全体孩子的同时,更加关注个别不能参与到活动中的孩子。

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析原因、了解性格特征,认知特点和理解能力,适时做出回应、想出解决方法、与他们沟通、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教师不仅要看到学生的表面现象,更要走进他们的心灵,与孩子一同感受他们的成长经历。

三、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各个教学活动中,不论学生做出怎样的回应,都要给予他们及时、适当的回应,可以是表扬,也可以是激励性的语言,旨在帮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

2020春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3章 3.1.1 参照物和机械运动的分类

2020春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3章 3.1.1 参照物和机械运动的分类

如果乙静止不动,那么火焰的方向应该和旗帜方向相同, 而现在火焰的方向明显和旗帜方向相反,如果乙向右运 动,火焰只会更加向左偏。所以,乙一定向左运动,而 且运动的速度比风速快,这样才会出现图中的情况。综 上所述:甲可能静止,也可能向右运动,也可能向左运 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乙一定向左运动。
【答案】C
【点拨】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一样的,所 以它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即相对于学校操场也是静止的。 虽然小明随着地球一起运动,但由于小明相对于地球是静 止的,所以无论向哪个方向跳,成绩都是一样的。
19.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 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可分析 两列火车的运动情况,例如:西子号静止,和谐号向 东行驶。请再说出三种可能的运动情况。
13.在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 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 片,如图所示。根据旗帜和火焰的飘动方向,可以判 断( )
A.甲火炬可能向右运动,乙火炬可能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C.甲火炬可能向右运动,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D.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乙火炬可能向左运动 【点拨】因为旗杆是固定在地面上的,那么根据飘动的旗帜判断, 风是从右向左刮的。甲火炬火焰向左,有三种可能:一是火炬不 动,风把火焰刮向左;二是火炬向右运动,风相对于火炬向左, 把火焰刮向左;三是火炬向左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 风仍把火焰刮向左。
8.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的国防 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如图所示 为我国空军战机空中加油时的情景,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受油机都是静止的 D.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物理教案-机械运动

物理教案-机械运动

物理教案-机械运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掌握物体运动的描述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际问题中物体的运动情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和掌握机械运动的相关规律。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分类2. 物体运动的描述方法:位置、速度、加速度3. 参照物的选择与相对运动4. 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5. 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分类;(2)物体运动的描述方法;(3)参照物的选择与相对运动;(4)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5)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

2. 教学难点:(1)物体运动的描述方法;(2)参照物的选择与相对运动;(3)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与区分;(4)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机械运动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验、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机械运动现象的理解。

3. 运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运动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分类,讲解物体运动的描述方法。

3. 课堂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4. 知识拓展:讲解参照物的选择与相对运动,引导学生理解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运动的描述方法、参照物的选择与相对运动、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1)课堂提问、回答问题的情况;(2)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能力;(3)课后作业、练习题的完成情况;(4)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表现;(5)对学生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机械运动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3章 第1节 机械运动(1)

第3章  第1节  机械运动(1)
(2)篮球运动员始终处于屏幕上,我们为什么会感觉他们在跑动呢? 因因为为我我们们选选择择了了电电视视屏屏幕幕中中静静止止不不动动的的物物体体为为参参照照物物 。
11
10.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 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 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 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 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
第3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机械运动(一)
1
1.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C ) A.春回大地,万物生长 B.夏日的骄阳炙烤着大地 C.金色秋天,人们采摘果实 D.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声声入耳
2
2.关于参照物的选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只有静止不动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但应有利于问题的研究 D.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地面或地面喜欢打篮球,更喜欢观看电视转播的篮球比赛。他发现:运动 员始终处于电视屏幕上,但我们却感觉运动员在球场上来回不停地跑动。 这是为什么呢?对此,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桌面上安装 一滑轨,上面放着一幅带轮子的背景画,前面放一个小卡通人物画。
10
(1)当推动背景画向左运动时,会感觉到卡通小人向 右 (填“左”或 “右”)跑,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是 选择了背景画为参照物物 。
12
11.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 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 可能在( B )
A.斜向上爬升 C.竖直向上爬升
B.斜向下俯冲 D.竖直向下俯冲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3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机械运动(1)教案 (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3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机械运动(1)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一节机械运动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⑴知道运动的绝对性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⑵会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及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⑶能够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将机械运动划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⑷能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将直线运动划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过程、方法目标:⑴通过实例概括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概括能力。

⑵通过参照物的判别及物体运动状态的判别,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⑴通过介绍地球同步卫星及其使用和我国航天技术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民族自豪感。

⑵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分类2.参照物的概念和参照物的选择教学难点:参照物的判断和选择教学设计:一、引入:[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个法国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发现脸部附近浮动着一个小物体,飞行员认为是一只虫子,抓过来一看却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事呢?二、参照物:[回顾]:①教师在讲台上走动②汽车在公路上奔跑③水在小河里流动;它们都属于机械运动,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

[讨论]:这些位置变化,必须经过比较以后才能得知,在上述三例中,是将她们分别与谁比较后得知的?平时我们总认为房子是静止的,这其中有无比较物?比较物是哪一个?[讲解]:讲述并板书参照物的定义[讨论]:如果没有参照物,能不能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总结]:1.举例说明判断物体动、静必须有参照物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根据具体情况应该选择最方便、最合适的物体作参照物,通常把地球或相对于地球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

三、运动获得静止的相对性:[演示]:幻灯片演示一辆运动着的汽车,车内有一货物和一个乘客。

[讨论]:1.你看货物,认为它是静止还是运动。

2. 车内的乘客看货物,认为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3.你两次用的参照物是什么?这一事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举例]:让学生举出同一物体以某一物体作参照物是运动的,但以另一物体作参照物时是静止的例子。

新浙教版七下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

新浙教版七下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

[引入] 复习牛顿第肯定律和惯性
一、二力平衡的定义
现象:保持静止状态。

假设:及它受到的力有关。

进而提出问题:受几个力的作用,每个力叫什么名称?谁施加的力?
学生互议、得出:受到重力和拉力两个力的作用,重力是地球施加的,拉力是乳胶管施加的。

受两个力的作用。

教师和学生一起举出一些生活中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的现象……并投影
1、荷叶上一只静静的青蛙;
2、程度桌面上的一本书;
3、悬挂的日光灯管等
指出:这些物体是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的,科学中我们把这两个离称作一对平衡力,即二力平衡。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1)什么叫力的三要素? 2)什么叫力的示意图?
根据对二力平衡的理解,只画出一个示意图
二力平衡的条件:同物、同线(?)、等大(?)、反向。

针对上述有争议的平衡力是否等大,是否同线,再按课本试验进展验证。

教师引导学生就演示过程和演示现象进展进展视察和分析,归纳出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然后擦掉板书中的?号。

演示:缺少这四个条件中的一个时,两个力还能不能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运动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知道运动的绝对性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⑵会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及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⑶能够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将机械运动划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⑷能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将直线运动划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
线运动。

2.过程、方法目标:
⑴通过实例概括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概括能力。

⑵通过参照物的判别及物体运动状态的判别,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介绍地球同步卫星及其使用和我国航天技术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民族
自豪感。

⑵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分类
2.参照物的概念和参照物的选择
教学难点:参照物的判断和选择
教学设计:
一、引入:
[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个法国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发现脸部附近浮动着一个小物体,飞行员认为是一只虫子,抓过来一看却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事呢?
二、参照物:
[回顾]:①教师在讲台上走动②汽车在公路上奔跑③水在小河里流动;它们都属于机械运动,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

[讨论]:这些位置变化,必须经过比较以后才能得知,在上述三例中,是将她们分别与谁比较后得知的?平时我们总认为房子是静止的,这其中有无比较物?比较物是哪一个?
[讲解]:讲述并板书参照物的定义
[讨论]:如果没有参照物,能不能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总结]:1.举例说明判断物体动、静必须有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根据具体情况应该选择最方便、最合适的物体作参照物,通常把地球或相对于地球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

三、运动获得静止的相对性:
[演示]:幻灯片演示一辆运动着的汽车,车内有一货物和一个乘客。

[讨论]:1.你看货物,认为它是静止还是运动。

2. 车内的乘客看货物,认为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3.你两次用的参照物是什么?这一事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举例]:让学生举出同一物体以某一物体作参照物是运动的,但以另一物体作参照物时是静止的例子。

[概括]:由各例概括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讨论]:1.“一切物体时刻都在运动着”和“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2.法国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飞行中的子弹?
3.黑板刷在黑板上向右擦时,若以黑板为参照物,刷子怎样运动?若以刷子作参照物,黑板是否运动,向何方向运动?
4.有没有这样的情况,有人认为某物体在前进,但同时有人则认为此物是向后退的?举例说明。

为什么人们的说法会不同呢?
[介绍]:介绍地球同步卫星,适当介绍其作用及我国航天技术情况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机械运动的分类:
[举例说明]:以打篮球时一个运动员的跑动为例,说明一般情况下运动是复杂的。

对于运动员来说,他运动的快慢不断变化,运动方向也不断变化,若把运动员在一场球赛中走过的路线画出来,则极为杂乱。

[读图比较]:比较汽车的运动和过山车的运动,发现两者运动路线的形状不同,一个是直线,一个是曲线。

[得出结论]:根据运动路线形状的不同,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读图比较]:比较甲、乙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发现两者运动路线的形状相同,但是在相同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变化情况不同,一个是相等,一个是不相等。

[得出结论]:根据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将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

[说明]:通过对机械运动的分类,我们知道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在学习《科学》及其他课程中经常要用到。

分类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之上的,只有揭示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才能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类;只有揭示事物之间的共用性,才能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类。

六、巩固小结:
本节课的知识点:
1.运动和静止:
⑴运动: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⑵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2.参照物:
具体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假设为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⑶参照物的选择可以任意选择,同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常把地球或相对于地球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

3.机械运动的分类:
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