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泳:传媒产业化初探总序

合集下载

李泳:我国传媒产业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李泳:我国传媒产业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李泳:我国传媒产业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看到我国传媒产业化的机遇和前景时,也必须正视传媒产业化所面临的同题。

一些问题十分具有挑战性,如果不能适当地予以解决,则将严重阻碍传媒产业化〔李泳〕:1、体制上的障碍是传媒产业化面临的根本问题。

尽管近20年来传媒产业化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具有决定意义的体制问题一直未能解决。

长期以来,我国传媒产业化遵循的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是坚持国有资本对传媒的绝对控制,在此前提下,传媒企业的非核心业务进行市场化经营。

—一目前我国传媒几乎百分之百为国家所有。

1999年,,国务院机关事务局,财政部,新闻出版署在给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中国经营报》和《精品购物指南》报社的产权界定的批复中指出:“我国的报刊社都是国有资产。

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报刊是国家的特殊行业,不同于一般的企事业单位,不适用谁投资谁所有的企业资产认定的原则”。

尽管目前有一些报社和电视台引进了部分企业资金和个人资金,单一的所有制形式阻碍了社会资金的流入,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发款和自身积累,传媒机构难以迅速发展壮大,难以形成规模优势。

单一所有制形式和僵化的产权结构是传媒产业化的最大障碍。

体制架构决定了传媒机构的可操作空间和产业化边界。

目前,这种操作空间已不大,产业化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家必须在传媒所有制和产权问题上有所突破。

——传媒业的条块分割状况严重。

一是媒体之间的分割严重。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家传媒企业涉足所有的媒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媒体管理体制的分割。

报刊隶属新闻出版署〔局〕,广播电视隶属广播电视局,而网络则由国务院新闻办及各地的新闻办主管,彼此独立,相互设限。

这一方面不利于媒体之间的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容易造成传媒资源的浪费。

二是行业之间的分割严重。

根据中国现行政策,传媒机构可以经营大多数其他行业,而其他行业的资本进入传媒业则受到严重限制。

目前社会资本介入的传媒业主要是围绕传媒核心业务的一些相关业务,如影视节目的制作、影视节目制作服务、影视节目酌代理发行、广告的制作代理、报纸的发行投递、报纸的纸张供给、有线电视网络经营以及传媒运作所需的设备的制造等。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摘要:本论文通过对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阐述了中国传媒产业在各个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境,提出了解决困境的方案。

同时,本文对未来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中国传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传媒产业;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困境;解决方案;发展趋势一、引言中国传媒产业是我国发展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传媒产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在中国传媒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探讨该行业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对未来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二、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国传媒产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随着我国电影、电视、报纸、出版等文化产业的不断壮大,中国传媒产业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

1. 初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在这一时期,我国的传媒产业还比较落后,传媒技术、手段、质量还无法与国外媒体竞争。

但是,中国领导在传媒发展中给予了大力支持,不断改革和创新,加快了传媒行业的更新换代。

2. 发展阶段(80年代-90年代)在这一阶段中,中国传媒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技术和生产水平也得到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媒产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并逐渐与国际接轨。

3. 建设阶段(2000年-2010年)在这一时期,中国传媒产业在规模、质量和技术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得到了国家领导的大力支持。

我国也加入了WTO,对国际市场的开放和竞争加速了中国传媒产业向国际化发展的步伐。

4. 新时期阶段(2010年至今)在这一时期,中国传媒产业经历了从“数量型”向“品质型”、从“单一型”到“多样化”和从“本土化”向“国际化”的发展,传媒产业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高。

同时,也面临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冲击和转型,需要不断破解传媒产业发展的困境。

传媒产业发展历程

传媒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历程中国报业的多元化经营走到今天,前后累计花了二十多年时间,真正进入发展时期,就在近十来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而2003、2004年则是大见成效之年,从多种经营到集团化,再到跨媒体经营,构成产业近期发展脉络;而此后,跨媒体、跨地域、跨行业的传媒经营势必更成潮流;多种经营阶段:集体呛水1978年,人民日报等多家首都新闻单位要求试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方针,希望通过适度自主经营而获得一些经济收入,媒介市场化再次提出;财政部批准了他们的报告;根据当时的政策,报社属于事业单位的限制不变,但可以从事一定的经营活动,经营所得一部分可以用于增加职工收入和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也可以用于改善报社的办公条件和技术装备;恢复报纸广告经营活动,是这次市场化进程一个重要标志;1979年1月28日,上海的解放日报率先刊登了“文革”后中国大陆第一则广告;广告重回报纸版面,报业获得了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利器;80年代后,市场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80年代初期,出现了报业的第一次办报高潮和广播电视业的建台热;1985年,首次提出报刊的自办发行;如果将发行视为报纸这种特殊商业的流通过程,自办发行可以看作是报社对报纸这种商品的营销渠道和营销方式进行的变革;这是媒介向产业经营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而自此后越来越多的报纸对自办发行的积极尝试则是市场化进程中的重要景观;1988年,中华全国报纸行业经营管理协会成立;1987年,国家科委编制的我国信息产业投入产出表将“新闻事业”“广播电视事业”纳入了“中国信息商业化产业”中,从而使报业产业特性得以初步建立;1988年3月,关于报纸、期刊、出版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出台,有力推动了报业改革的进程;同时,1991年的报业扩版热持续到1993年;1990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布了报纸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公示具有法人资格的报社“可开展有偿服务和多种经营活动”;多种经营从立法的角度用法规的形式肯定下来,正式取代了“副业”的概念;进入90年代,多种经营从起步进入发展时期;从中央到地方,报社纷纷开办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经济实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报业广泛的多种经营活动,是中国报业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尝试,有人比之为“早春激情”下的“集体试水”, 结果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叫做“热情高,干劲大”,收效甚微;大部分报社的经营活动都没有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那个年代的“集体试水”,总的来说是失败的多,成功的少;集团化:海市蜃楼的表象“集体试水”,多数呛水,味道难受;但是,一阵难过之后,怀揣得来不易的教训与经验,在世纪之交,各家报社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从经营体制、经营队伍上去考虑问题,继续向企业化深入,走公司化运作、多元化发展的路子;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媒体业就积极进行行业资源整合和集团化经营的探索;1996年1月,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此后南方日报集团、羊城晚报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等报业集团先后成立,中国的传媒业已开始通过自身重组和外部扩张等多种方式整合内部资源、面向市场实行统一的市场化管理运作,在经营模式上不断探索,逐渐办出了自己的特色,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随之而来,报业集团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2004年11月28日,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宣布挂牌成立,在中央主管部门停批报业集团一年多之后,成为第40家报业集团;鉴于国家不再批办行政性报业集团的背景,我国报业集团的阵容,到此已基本成形;报业集团不仅拥有系列报刊,而且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具备了搜罗人才,注册企业,运作公司的条件;于是,多种经营浪潮再次涌动;在报业集团旗下,各种企业:房地产、印务、会展、信息咨询、绿化、连锁店、宾馆酒店等不同类型的公司、经济实体迅速发展,并且给报业集团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如广州日报报业集团、长春日报报业集团先后创办了十余家公司,作为属下自主经营二级核算的公司,都为集团赢利数千万元;广播电视行业的集团化重组的消息也不断传出;2002年12月,中国第一家省级广播影视媒体集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成立;该集团拥有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都市等7家电视频道和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交通频道等4家广播频道以及湖南广播电视报等媒体,还拥有网络中心、节目中心、音像资源中心等十多家影视音像制作和技术、传输单位,总资产达30多亿元;2003年4月19日,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成立;不久前,广东省广电重组的消息也传来;此外,浙江、山东等地方的广电集团也已成立;地方广电传媒集团无论在节目水平和广告收入上都已成气候,并已对这一行业的巨无霸——中央电视台形成有力竞争;2001年电视广告招商会上,湖南卫视晚间新闻插播广告代理权拍出一个惊人的价格4088万元;据了解,这是目前全国新闻类电视栏目中广告插播代理权的最高价;资本运营:雾里看花也清晰集团化只是报业改革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并非根本目标;集团化不能带来一切;同时,不少报业集团成立之后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改革;而集团化往下怎么走市场经营怎么办依赖单一广告还是开拓新的领域资本运营怎么办这些问题对于媒体而言,现在不能不答;从这种集团化传媒主体来说,有许多危机;第一,媒体集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集团,是行政捏合的集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深圳报业集团,两家一合就变成全国最大的了;它不是按照企业的发展路径来走;貌似惊人,实际上并不可怕,因为效率并不高,且无法整合这个集团内部的资源;第二,中国传媒机构的布局,都是行政区化的产物;它导致很多地方竞争不均衡,划地为牢;而对于业外资本,并不局限在这里,跨媒体,跨地域都可以;第三,对于政策的变化,传统的传媒机构反应比较慢,比较保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新媒体,你反应慢,市场全部就拱手相让;同时,报业集团涉足众多公司,跨行跨业,经营项目繁杂,管理不易;关键问题是抓好资产和资本的增值;经受过“集体试水”洗礼之后的报业经营者有了投资人意识,认识到做好投资人就是要把资本作为经营资产的杠杆,通过投资促进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增值,最后体现为资本的增值;如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后,专门组建了解放传媒投资有限公司,充分开展资产经营,运用多样的资产经营手段,进行多元化经营,逐步在房产、教育、文化、金融等有发展前景的领域进行投资,实现了资产的快速增长,不少项目年回报率在10%——20%;有的达到了30%;从1995年以来,绝大多数中国的媒体的投资主体从政府投资转变为媒体自身投资为主;中国媒体产业最大的矛盾在于,一方面,媒体业的管制核心之一是不许业外资金进入;另一方面,中国媒体产业要做强做大,参与国际竞争,又不得不借助业外资金;为了尽快使媒体产业规模化,引入业外投资的呼声日趋增长;虽然在今天,新闻编播仍是禁入之地;但是传媒产业链条上的诸多环节已有多方资本见缝插针地渗透进来;在进入传媒产业的资本中,具有融资便利的上市公司或一些参股上市公司的集团或企业是一支重要力量;尽管还没有媒体直接上市的情况,但实际上,从1996年开始就已经陆陆续续有媒体关联企业通过改制直接上市,或通过借壳方式间接上市,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则通过参股方式进入传媒产业;从“资产营运”到“资本营运”是资本经营发展道路上的必然的一跃;在报业,第一个尝试资本运作的是成都商报,其后是广州日报和北京青年报,还有多家报业在运作下属公司上市,如上海解放日报、文新集团,天津今晚报,西安华商报,长沙体坛周报等;2001年4月问世的经济观察报背后是因入主上市公司而名声大噪的山东三联集团;为这份周报,三联计划三年之内投入8000万元,据说三联的远景目标是把它打造为一张日报;京华时报虽然由人民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却也有北大青鸟斥巨资5000万元参股其中,这是继从英特尔手中接手搜狐股份后,北大青鸟在资本市场上另一重要举措;此外,成都商报通过博瑞传播借壳成功上市;电广传媒去年11月增发新股,今年投巨资打造大型财经栏目财富中国,并办起了包括文化时报在内的4家报刊;上海强生董事会斥资亿元,成立“上海强生传媒创业投资公司”,大举进军传媒业;据悉,上海强生将选择财经类的报纸和杂志作为进入媒体行业的切入口,以后逐步扩展到文化节目制作、宽带网等领域;主业为公用事业的上海巴士股份已与上海商报组建上海商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地开始对该报实施市场化运作;有专家作惊人之语:由于垄断性专营,媒体是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最后一个可以产生暴利的领域;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认为:“没有经过市场化的媒体具备高额的利润回报,也就吸引了投资者的快速进入;”跨媒体:水中望月亦得月当融资成为外部发展手段的同时,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就成为必然;事实上,中国传媒产业跨媒体的趋势已愈发明显;以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为背景的上市公司电广传媒旗下如今已囊括有视听媒体、纸媒、网媒;而与四川广播电视报社有密切合作的上市公司博瑞传播也开始从纸媒发展到网媒和IT电视节目制作领域;拥有以中国计算机报为首的16家IT专业报刊媒体的赛迪传媒在重组ST港澳后,开始从传统平面媒体渗透至网络传媒,并进军电视传媒,实现了立体化的传媒运作;业内预测,“跨媒体”雪球越滚越大,目的就是要整合一切资源,打造强势媒体,争夺市场份额,并为企业拓展多元化的盈利渠道;因为捆绑不同传媒形式,可以节省运营成本,创造“多赢”前景;中国报业协会透露,中国相关部门正在考虑制定有关媒体跨地域、跨媒介兼并、重组以及多渠道投融资的政策、法律、法规;继南方日报与光明日报两大报业集团联手打造新京报之后,跨地区办报的案例2004年大大增加:去年8月,深圳报业集团全资购并新华社辽宁分社旗下的时代商报;同月,华商报业投资1亿元的重庆时报创刊;11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社在上海创办第一财经日报;12月,解放日报与成都日报两大报业集团投资的每日经济新闻出版;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甚至把这种模式延伸到了澳大利亚,于去年6月与侨鑫集团合作创办了华文报纸澳洲新快报;由于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有效节约运营成本,跨地区办报的模式未来将更具活力;媒体融合则代表了近年传媒投资的另一条主线;无论从“第一财经”电视节目与第一财经日报的联动构想、知音期刊集团创办新周报的豪情,还是“观察星环球”收购财讯传媒旗下财经时报广告发行权的举措中,这种趋势都清晰可见;去年底上市的北青传媒,更有意将所募资金中的亿港元投向北京电视业务;而由于持有腾讯控股%股权的南非媒体集团Naspers同时收购了北青传媒%的股份,令人对这两家新旧媒体间的合作也心存猜想;跨媒体投资在这几年的成绩可圈可点,当推TOM集团、星美传媒以及复星集团控制的上海激动集团等机构,而随着外资被允许入股国内广播电视制作产业,以及中影华纳横店影视公司、华索影视数字制作有限公司的组建,跨媒体、跨地域、跨行业的传媒经营势必更成潮流;此文写于2006年1月。

传媒产业发展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传媒产业发展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传播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传媒产业发展研究主讲:彭祝斌教授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标传媒产业发展研究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把握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与特点,了解和掌握传媒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式及相关的知识和理论,深入认识传媒属性与传媒形态变化的互动关系,把握传媒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管理目标,了解传媒产业结构、运作机制和经营模式,认识传媒产业链的构成要素、成长机理与成长模式,把握传媒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方法与路径,考察我国传媒管理体制的改革现状与创新趋势,探讨中国传媒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策略,为学习新闻传播学科和进一步学习媒介经营管理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讲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概况▲教学要求了解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特点,对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掌握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一、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历程1.解放前旧中国传媒产业的兴起2.解放初中国传媒的产业化探索3.新时期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二、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特点1. 改革进程的渐进性和迂回性2. 产业运作的二元性与柔软性3. 整体发展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三、传媒产业发展研究的基本方法1.一般研究方法(1)理论联系实际(2)系统分析法(3)辩证分析法2.具体研究方法(1)定量分析法(2)定性分析法(3)实证分析法(4)规范分析法(5)比较分析法(6)博弈分析法第二讲传媒与传媒产业▲教学要求理解传媒的概念,认识传媒的双重属性,了解传媒的三种典型形态,熟练把握传媒属性与传媒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掌握传媒产业的概念和特点,了解传媒产业的基本结构,熟练把握传媒产业的运作机制和运作模式。

▲教学内容一、传媒的概念和属性1.传媒的界定2.传媒的双重属性二、传媒的基本形态1.完全产业形态媒介——商业形态媒介2.非产业形态媒介——意识形态媒介3.有限产业形态媒介——二元形态媒介三、传媒产业的概念和特点1.传媒产业的概念2.传媒产业的特点四、传媒产业的结构1.主导产业(主业)2.相关产业(副业)3.非相关产业(另业)五、传媒产业的运作1.传媒产业的运作机制2.传媒产业的运作模式3.传媒产业运作的目标第三讲传媒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发展目标▲教学要求掌握传媒经营管理的基本理念即传媒服务理念的内涵和特点。

人类社会历史中传媒产业的发展和演变

人类社会历史中传媒产业的发展和演变

人类社会历史中传媒产业的发展和演变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传媒产业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媒产业经历了诸多变革和演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类社会历史中传媒产业的发展和演变。

一、古代传媒产业的起源在古代,人们利用口头传播、壁画、石刻等形式进行信息传递。

尤其是在古埃及、古希腊等古代文明社会,书写的出现使得信息传递更加方便高效。

随着纸张的发明,书籍的出现,传媒产业得以进一步发展,传统的纸媒如报纸、杂志开始兴起。

二、工业革命与传媒产业的大发展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印刷术得以大规模应用,大量的出版物涌现。

报纸、杂志的普及,使得传媒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19世纪的“新闻革命”开启了大众传媒时代,广播、电视等媒体形式相继出现,传媒产业日趋多元化。

三、信息时代与数字传媒的兴起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互联网的兴起,传统媒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移动媒体等新兴媒体形式不断涌现,传媒产业进入数字化时代。

四、全球化背景下的传媒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跨国传媒集团的崛起成为传媒发展的一大特点。

跨国媒体巨头的垄断地位对传媒内容生产和传播产生深远影响,传媒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

五、传媒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传媒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变革和创新。

个性化内容生产、多元化传播渠道、跨界合作等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总的来说,人类社会历史中传媒产业的发展和演变,既受到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又受到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传媒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方式,也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传媒产业将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字数:464】。

传媒产业化发展与传媒理论创新高峰论坛论文

传媒产业化发展与传媒理论创新高峰论坛论文

传媒产业化发展与传媒理论创新高峰论坛论文网络文化产业:机遇与挑战赵志立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明确要求。

什么叫文化产业?国际上至今没有形成一个严格的、统一的界定,各国的官员和学者都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从不同的意义和角度去理解和使用这一概念,有称之为“文化工业”(culturalindustry)、有称之为“创意产业”(creativeindustries)、有称之为“内容产业”(contentindustries)、也有称之为“版权产业”(copyright industries)等等。

但无论对文化产业作出何种界定,都把正在蓬勃发展的网络媒体以及形成的相关产业纳入其中,网络媒体以及相关产业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已经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

一.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产业中的一支新军为什么把网络媒体以及相关产业纳入到文化产业中去呢?首先,从文化产业的定义来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产业定义为:“结合创造、生产与商品化等方式,运用本质是无形的文化内容。

这些,内容基本上受到著作权的保障,其形式可以是货品和服务。

”以这个定义为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产业包括了印刷、出版和多媒体、视听、唱片和电影的生产,以及工艺和设计。

此定义作于1980年,互联网还没有完全投入商用,但作为网络媒介的雏型——多媒体已成为文化产业的一部份。

2000年,欧盟在其信息规划中第一次提出了“内容产业”的概念。

根据欧盟的定义,内容产业是指那些“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产业”,它包括“各种媒介上所传播的印刷品内容(报纸、书籍、杂志等),音像电子出版物内容(联机数据库、音像制品服务、电子游戏等),音像传播内容(电视、录像、广播和影院),用于消费的各种数字化软件等”。

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与变革

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与变革

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与变革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传媒产业在中国也经历了很多变革。

一方面,新技术不断涌现,媒体形式和内容不断更新,媒体业态也在不断拓展,丰富了新闻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渠道;另一方面,产业发展也带来了媒体的商业化、市场化和资本化,媒体自身面对着诚信问题、媒体融合问题和业务创新问题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传媒产业发展历程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

20世纪50年代,中国媒体产业的主要任务是传播党的声音和宣传工作,新中国第一张报纸《人民日报》也在1950年诞生。

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媒体的版面、内容以及数量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到了60年代,文艺和央视出现,对于推动中国传媒人才培养和媒体资产积累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文艺版面的空洞现象和央视的传统管理模式也使得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依然落后。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传媒市场逐渐开始走向国际化发展的轨道。

1984年,南方周末等民办报纸突破官办媒体垄断占有优势,实现了中国新闻媒体的多样化和依附于政府的传媒格局被打破。

1992年,中国共同开放了传媒行业,从此媒体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身份正式涌入市场。

中国传媒市场的开放不仅改变了市场格局和政策环境,也为新型媒体的出现和传媒商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世纪初,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推动了传媒产业的进一步变革。

互联网为媒体创造了更新、迅捷、定制化的新闻模式,并开创了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新模式。

中国传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得益于全球市场化和信息化的态势,也得益于中国经济全球市场化的推进和国内媒体市场化的深入发展。

二、传媒产业发展的特点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经历了多重阶段和变革,同时也呈现出了一些特点。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一)政府影响与垄断市场控制。

尽管中国的传媒市场开放了,但政府依然持续加强对媒体的引导和控制,对于媒体审查制度的问题也比较敏感,垄断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目录•引言•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概况•中国传媒产业市场分析•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机遇与对策•结论01引言Part03政策环境与市场动态政策环境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演变对传媒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01全球化背景下的传媒产业变革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传媒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需要适应和引领变革。

02中国传媒产业的崛起中国传媒产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全球传媒市场的重要力量。

报告背景01通过深入分析行业数据和市场动态,揭示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分析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02探讨在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驱动下,中国传媒产业的创新与变革路径。

探讨传媒产业的创新与变革03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有关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决策参考和建议。

提供决策参考与建议报告目的02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概况Part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媒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广告市场规模增长新媒体发展迅速随着消费市场的扩大和品牌营销的竞争加剧,广告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带动了传媒产业的快速发展。

0302011 2 3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等与新媒体如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相互融合,形成了多元化、差异化的产业结构。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内容产业和技术产业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传媒产业的创新发展。

内容产业与技术产业协同发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互合作,共同推动传媒产业的协同发展。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产业趋势数字化转型加速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加速向数字化转型。

跨界融合深化不同行业之间的跨界融合不断深化,为传媒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成为推动传媒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03中国传媒产业市场分析Part市场需求消费者对高质量内容的需求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对传媒内容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内容的深度、创新性和教育价值。

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简介传媒经济学是研究传媒行业与经济关系的学科,它综合运用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传媒产业的运行机制、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等问题。

传媒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对于了解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提高传媒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传媒行业的经济特征传媒行业作为信息传播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经济特征:1.市场广度:传媒行业的市场涉及到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多个媒体形式,覆盖了广泛的受众群体;2.垂直整合:传媒行业具有垂直整合的特点,即一个传媒企业可以涵盖多个媒体形式,如一个传媒集团既拥有电视台、广播台等传统媒体,又拥有互联网新媒体等;3.创新性和不确定性:传媒行业的主要产品是信息和文化创意作品,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不确定性,需要依靠创作者和专业人才的努力提供不断更新的内容;4.数字化与网络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媒行业的发展越来越数字化和网络化,传媒企业需要适应这种趋势并进行相应的战略转型。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媒产业结构与市场竞争传媒经济学研究传媒产业的结构特点、市场竞争形式以及媒体所有权对市场竞争的影响等问题。

传媒产业的结构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比重,以及传统媒体内部的垂直整合程度等。

市场竞争的形式包括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等,不同的竞争形式对传媒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影响有着不同的影响。

传媒产品的创意与生产传媒经济学研究传媒产品的创意和生产,包括内容创作的经济激励机制、版权保护与创新、创意产业的价值链等问题。

传媒产品的创意对于传媒行业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传媒经济学研究如何通过经济手段激励创作者提供高质量的创意内容,并保护创意产权,有助于促进传媒产业的创新发展。

传媒企业的经营管理传媒经济学研究传媒企业的经营管理,包括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传媒企业作为商业实体,需要具备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传媒经济学通过研究传媒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实践经验,为传媒企业提供指导和借鉴。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
所谓成本,包括为获得该外部信号所支付的金钱成本、时间精力成本和机会成本的综合;所 谓收益,包括接收该信号的现时回报与预期回报的贴现。
除了支付金钱外,每一位主体的知识结构、兴趣结构与需要结构不同,其对特定信号进行解 读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也不同,从特定信号获取中所获效用也自然不同。
一、媒介消费者个体的注意力资源配置
就特定媒介的议程设置而言,要注意对海量信息的遴选把关与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 与此同时,一个人在某一时间内接收的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适当的信息量有助于提高信息 传播的有效传通量。传播学的研究表明,信息的有效传通量并不是与信息的条数成正比的。
二、社会层面注意力资源的配置
“新闻洞”的存在,决定了能通过“新闻洞”的信息应该是最有价值的信息。 媒介产品在空间上表现为各类内容的集合,在时间上表现为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 这种空间上的集合和时间上的发展并不是随意的、简单的堆积,而是一种定向的形态,即按照 一定的意图来选择、组织这种集合和发展的可能性,使其尽量指向一定的目标,把社会注意力资源往 对社会和受众最有价值的方向牵引。
沃尔特·李普曼( Walter Lippmann, 1889年9月23日~1974年12月14 日) ,美国新闻评论家和作家。传 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 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享有很 高的声誉。这位世界上最有名的政 治专栏作家在其1922年的著作《公 众舆论》中,开创了被称为议程设 置的早期思想。此书被公认为是传 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
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的不断嬗变,使媒介产品的价值衍生和价值界定呈现出属于 自己的鲜明特征。
李普曼的《公众舆论》全书共有八部 分,共28章。
该书第一次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 描述,详细描述了舆论现象的种种内外联系。 它对舆论研究中无法避免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 系统的梳理:

现代传媒行业的产业链分析

现代传媒行业的产业链分析

现代传媒行业的产业链分析现代传媒行业产业链分析现代传媒行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产业链,涵盖了各种传媒形式和内容,如电视、电影、广播、互联网、移动应用等。

这个行业的产业链可以从内容的创作、制作、分发和传播环节来进行分析。

首先,内容的创作环节是产业链的基础环节。

创作环节包括剧本创作、新闻采访、文案撰写等,可以是由独立的创作人员完成,也可以由公司的创意团队负责。

产业链中的创作环节关键是要不断挖掘受众喜爱的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需求。

其次,制作环节是将创作的内容转化成可呈现形式的过程。

制作环节涉及到各种专业人员,如导演、摄影师、剪辑师、音效师等,以及所需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制作环节的目标是将创作内容高质量地表现出来,通过精良的制作技术和专业的团队合作,确保内容在视觉、听觉上的质量。

第三,分发环节是将制作好的内容传递给观众的过程。

传统媒体的分发渠道包括电视台、电影院、广播等,而现代媒体的分发渠道则包括互联网、移动应用等。

分发环节的目标是将内容传递给潜在的受众,提供多样化的观看/收听选择,以便观众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进行选择和访问。

最后,传播环节是观众接触和传播内容的过程。

通过各种渠道,如社交媒体、口碑传播等,观众可以对内容进行评论、评价、分享,并将其推荐给其他人。

传播环节的目标是提高内容的曝光度和热度,增加观众数量和知名度,从而实现商业收益。

在整个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创作环节提供了内容的基础,制作环节将内容转化成可呈现的形式,分发环节提供了观众接触内容的渠道,而传播环节则是内容与观众之间互动和推广的关键环节。

总的来说,现代传媒行业的产业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各种创作者和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机会和挑战。

只有在各个环节都发挥好自己的作用,保证内容质量和观众需求的匹配,才能实现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为整个产业带来可持续发展。

现代传媒行业的产业链分析继上文对现代传媒行业产业链的基本环节进行了分析后,接下来将对每个环节进行更为详细的探讨,包括挖掘创作灵感、高质量制作、多元化分发和有效传播。

现代传媒行业的产业链分析报告

现代传媒行业的产业链分析报告

现代传媒行业的产业链分析报告现代传媒行业的产业链分析报告一、概述现代传媒行业是指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媒介形式的信息传播产业。

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传媒行业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产业链是传媒行业中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关系网络,是整个产业的组织形式和经济结构。

本报告将对现代传媒行业的产业链进行详细分析。

二、传媒行业的产业链现代传媒行业的产业链主要包括内容生产、传媒平台、传输和分发、终端设备、服务和维护等环节。

1. 内容生产环节:内容生产是整个传媒行业最核心的环节,包括新闻报道、电视节目制作、电影制作、音乐制作、书籍出版等。

内容生产环节涉及作家、记者、编剧、导演、摄影师、音乐人、演员等从业人员,以及出版社、电影制片厂、音乐公司等企业。

2. 传媒平台环节:传媒平台是承载传媒内容的载体,包括电视台、广播台、报纸、杂志、互联网门户、社交媒体等。

传媒平台环节涉及广告商、电视台、报纸杂志社、电视制作公司、网络媒体公司等企业。

3. 传输和分发环节:传输和分发是将内容从传媒平台传递给最终用户的关键环节,包括有线电视、卫星广播、网络传输、移动通信等。

传输和分发环节涉及电信运营商、卫星电视公司、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等企业。

4. 终端设备环节:终端设备是用户接收和播放传媒内容的工具,包括电视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

终端设备环节涉及电子设备制造商、手机厂商、电视厂商等企业。

5. 服务和维护环节:服务和维护是为终端用户提供技术支持、售后服务、内容订阅等服务环节,包括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平台、内容提供商等。

服务和维护环节涉及教育培训机构、维修服务商、内容提供商等企业。

三、产业链的关系与发展趋势1. 环节之间的关系:各个环节在传媒产业链中相互依存、相互关联。

内容生产是传媒行业的核心环节,传媒平台提供了广泛的传播渠道,传输和分发环节保障了内容的传递,终端设备是用户接触和使用传媒内容的工具,而服务和维护环节提供了用户所需的支持和服务。

《文化传媒行业》课件

《文化传媒行业》课件

跨界合作与整合
产业链整合
打通内容创作、平台运营 、技术支撑等环节,实现 资源共享。
跨行业合作
与教育、旅游、电商等领 域合作,拓展文化传媒的 应用场景。
国际化发展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 动文化传媒行业的全球化 发展。
Part
06
结论:文化传媒行业的未来趋 势与影响
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多元化表达
随着文化传媒行业的发展,社会 文化的表达方式将更加多元化, 人们将更容易接触到不同的文化
《文化传媒行业》 ppt课件
• 文化传媒行业概述 • 文化传媒行业的主要参与者 • 文化传媒行业的商业模式 • 文化传媒行业的挑战与机遇 • 文化传媒行业的未来展望 • 结论:文化传媒行业的未来趋势与影响
目录
Part
01
文化传媒行业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文化传媒行业是指以文化为主要 内容,通过各种媒介进行传播和 交流的行业。
详细描述
付费模式的核心是用户需要付费才能获取媒体平台上的内容或服务,通常这些内 容或服务的质量和数量会比免费内容更高更丰富。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提供更 高质量的内容和服务,缺点是可能会限制用户的访问和使用。
订阅模式
总结词
订阅模式是指用户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成为媒体平台的会员,从而享受会员特权和福利。
详细描述
订阅模式的核心是用户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成为媒体平台的会员,从而享受会员特权和福利,如免费阅读、优先 购买、专属活动等。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和更好的用户体验,缺点是需要持续付费和提 供个人信息。
平台模式
总结词
平台模式是指媒体平台通过建立平台生态系统,吸引第三方开发者或合作伙伴入驻,共同为用户提供 服务和内容。

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内涵厘定、逻辑框架与推进理路

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内涵厘定、逻辑框架与推进理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实现上述目标,归根到底要依靠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

基于上述背景,从供给侧角度看,深入推动产业的绿色化、生态化和现代化,构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将成为支撑我国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动力和关键基础。

南通大学学报窑社会科学版第37卷第3期双月刊2021年5月出版收稿日期:2020-12-12作者简介:罗胤晨(1987-),男,福建武夷山人,重庆财经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李颖丽(1981-),女,辽宁抚顺人,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社会和文化教研部讲师,博士;文传浩(1972-),男,重庆万州人,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长江上游〔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管理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博士,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长江上游地区工业生态集聚及空间差异化策略研究”(18CJL03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长江上游生态大保护政策可持续性与机制构建研究”(20&ZD09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研究”(18JJD790018);重庆市教委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研究阐释专项课题重大攻关项目“重庆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研究”(19SKZDZX06)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内涵厘定、逻辑框架与推进理路罗胤晨1,李颖丽2,文传浩3,4(1.重庆财经学院经济学院,重庆401320;2.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四川成都610000;3.云南大学经济学院,云南昆明650091;4.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400067)摘要:构建符合高质量绿色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着力点。

《2024年传媒产业的经济特性及电影盈利模式探讨》范文

《2024年传媒产业的经济特性及电影盈利模式探讨》范文

《传媒产业的经济特性及电影盈利模式探讨》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传媒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电影作为传媒产业的重要一环,其经济特性和盈利模式的研究对于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传媒产业的经济特性以及电影的盈利模式,以期为行业发展和决策提供参考。

二、传媒产业的经济特性1. 全球化与多元化传媒产业具有明显的全球化和多元化特性。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不断扩大,使得传媒产业的全球市场日益融合。

同时,传媒产业的业务领域也在不断拓展,涵盖了影视、音乐、游戏、社交媒体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链。

2. 高风险与高回报并存传媒产业是一个高风险与高回报并存的行业。

由于市场变化快、竞争激烈,传媒企业的投资决策往往具有较大的风险。

然而,一旦项目成功,将带来丰厚的回报。

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性使得传媒企业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尝试,以寻求突破和发展。

3. 创意驱动与技术创新创意和技术是传媒产业的两大核心驱动力。

优秀的创意和先进的技术是传媒产品和服务的重要竞争力。

在传媒产业中,只有不断创新和提升技术水平,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赢得市场份额。

三、电影的盈利模式探讨1. 票房收入票房收入是电影的主要收入来源。

通过电影院的票务销售,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可以获得一定的票房收入。

然而,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影的传播渠道和观看方式也在不断拓展,使得票房收入的占比逐渐降低。

2. 衍生品销售除了票房收入,电影的衍生品销售也是重要的盈利来源。

例如,电影衍生品包括玩具、服装、饰品、图书等,这些产品的销售可以为电影带来持续的收益。

此外,电影的版权销售也是重要的盈利途径之一。

3. 网络及新媒体收入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电影的传播渠道也在不断拓展。

网络及新媒体收入已成为电影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包括视频平台的版权销售、广告收入、付费点播等。

通过新媒体平台,电影可以获得更广泛的传播和更多的观众,从而增加收入来源。

李泳:我国传媒产业化的必要性

李泳:我国传媒产业化的必要性

李泳:我国传媒产业化的必要性传媒产业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作者:李泳):(1)体制改革是传媒产业化的根本推动力。

传媒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都已进行或正在进行市场化改革.如果传媒业仍旧维持计划经济体制,则难以融进整个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文化体系中。

传媒业发展所需的原料、设备、技术和人才均已进入市场。

传媒产业只有进入市场才能取得这些资源。

体制改革的巨大示范效立和利益不平衡从内部推动传媒业走向产业化道路。

已经进入市场的传媒机构和其它行业的人员和资源从市场化中获得更高的收益,这必然刺激尚未进入市场的传媒机构进行市场化运做。

(2)传媒产业化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既增加了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也要及时对外传播信息,这必然使企业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增加,使国民经济信信息化程度得以提高。

而以舆论导向为主要职能的传统传媒业显然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因此必须将一部分传媒机构推向市场,使其真正面向企业,为企立服务。

(3)传媒产业化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需求多样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将逐步降低.人民用于精神消费支出的比例将快于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

目前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为25%左右,我国1 998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4%.农村居民高达53%。

可以预见,随着人均收人水平的提高和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人们对知识、信息和娱乐的需求将大幅度提高。

为了满足这部分生活需要,也必然要求传媒产业化。

(4)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传媒业性质的矛盾也决定了传媒必然要走向产业化。

现代政府的职能主要在于保证国家安全,维护社安和平,稳定国民经济和提供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

随着经济发展、政府财政支出越来越倾向于维持一个庞大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系,财政将减少对传媒业的财政补贴。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现代传媒的一个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按照国内最一般的建设标准,建一座地级电视台在1000万元之上,省级的则在—亿元左右。

关于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吕文凯
【期刊名称】《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2(29)5
【摘要】传媒产业化是我国新闻改革的目标之一。

通过产业化运行不仅可以壮大我国传媒的经济实力,最终也有助于提升我国传媒的新闻、文化传播能力,这也是应对西方强势传媒对我党意识形态工作的挑战的必然选择。

在加强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需要正确认识传媒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弄清楚现阶段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空间;二需要处理好目前存在的制约传媒产业发展的观念滞后、体制不活、人才短缺等几方面的问题。

【总页数】4页(P99-102)
【关键词】传媒产业;发展;问题;思考
【作者】吕文凯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9.2
【相关文献】
1.当前我国传媒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浅析及对策思考 [J], 赵玲;郝聪;李全喜
2.我国传媒产业发展政策创新的思考 [J], 张品良
3.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最佳选择——关于利用资本市场发展传媒产业的战略思考
[J], 何涛
4.我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J], 刘德晶
5.关于我国水果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J], 邓秀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泳:传媒产业化初探总序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传播学、新闻学等理论对中国传媒产业化的一些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作者:李泳)。

文章第一部分着重论述了传媒产业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及其相关问题。

首先分析了传媒业作为一个产业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然后基于这一认识并结合中国传媒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发展环境,论证了中国传媒产业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最后从传媒业三个属性的关系的角度讨论了传媒产业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措施。

文章第二部分考察了近几年世界传媒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力图从中找到传媒业发展的普遍规律,这对中国传媒产业化不无借鉴意义。

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了中国传媒产业化的具体问题。

文章首先归纳了近几年中国传媒产业化所呈现的特点,然后分析了传媒产业化面临的机遇和有利形势,最后着重分析了传媒产业化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前言
20世纪70年代,媒产业化进程: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一过程并末引起广泛注意。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几
家传媒机构进入资本市场并创造了不俗的业绩,中国传媒产业化才引起广泛关注。

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传媒产业化进展迅速:传媒产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也必须大
力推进传媒产业化,使传媒走向市场。

尽管近20年来传媒产业化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具有决定意义的体制问题一直未能解决。

长期以来,我国传媒产业化遵守的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媒体经营者主要对主管部门负责,因此媒体不可能真正面向市场。

由此造成传媒业的条块分割状况,传媒机构受到行政干预较多,传媒市场混乱,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传媒业发展地区结构不平衡。

传媒机构规模小,竞争力弱,国际化程度低,难以直对传媒全球化的挑战。

20世纪80、90年代,世界传媒技术取得了新突破,而国际资本市场则为传媒企业提供了运做平台。

各国尤其是欧洲国家相继放松对传媒的管制,为世界传媒业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发达国家的传媒集团不断将触角向全球延伸,一个全球传媒系统初具雏形。

传媒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中国加入WTO以后,传媒业将受到冲击,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传媒业必须适应世界传媒产业发展潮流,加快我国的媒体产业化进程,以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

总体说来,中国传媒产业化的实践已经走在了理论的前面,关于传媒产业化的理论研究还刚刚开始。

然而,随着传媒产业化的深入、全面展开,迫切需要产业化理论的指导。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运用产业经济学、传播学、新闻学等理论对中国传媒产业化的一些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