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道德敏感性的培养

合集下载

提升教师育德能力增强德育实效

提升教师育德能力增强德育实效

提升教师育德能力增强德育实效今天,我与各位班主任一起讨论关于德育工作的一些问题。

作为一名普通的德育工作管理者,相信每位班主任也和我一样用自己的眼睛在看着我校德育工作走上更合理、科學、规范的道路。

关于我校德育工作,提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需要认清德育是什么?德育要造就什么样的人?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称为德育。

换句话说,德育是人的社会化、人的自然化和谐发展的需要。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要明确一点,找到学生需要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这种需要对他们将来有没有价值,德育工作需要搞清楚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这是本质。

二、建设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德育工作者也需要文化建设这里我引用著名教育家的一个观念。

优秀的德育工作者,应该具有五最:1.最受学生喜爱学生有话了找谁,敢找谁,意味着受学生欢迎的程度。

2.最善于学习的人人格、学术魅力。

爱学生、尊重学生、研究学生。

3.最善于表达的人能说会道--语不惊人,死不休。

4.最具有思想的人管理者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

5.最有组织能力的人活动的组织策划。

作为一名教师,要胜任育人的任务,就必须树立以德育为核心的思想和具备育德的能力。

提升育德能力,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师必须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学会“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但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育德智慧。

三、影响育德能力的因素在实际生活中发现,许多学历相同、教龄相近、责任心和工作态度相似的教师,其教育教学效果却差异明显。

那么,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究竟是什么呢?1.育德观念因循守旧,育德方法简单粗暴,不少教师对当代学生的特点,发展需要与潜能了解不多,过于放大学生缺点而忽视学生的长处,教师的育德观念与学生的现实思想状况差距较大,不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出了问题,犯了错误,缺乏足够的心理素质,依然沿用过去高高在上,训斥、体罚的方法教育学生,无法取得学生的认同,难以触及学生的心灵,更谈不上让学生感动。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水平引言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水平是衡量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职业道德素养是指教师在职业行为中始终恪守的道德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而专业水平则是指教师在专业知识、教育技能和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

本文将探讨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水平的内涵和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内涵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是一名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它体现了教师在职业行为中的道德追求和责任担当。

1.1 道德准则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核心是遵循道德准则,包括诚信、公正、责任、尊重、关爱等。

教师应当以诚信为本,做到言行一致、言出必行;教师应当公正对待每个学生,不偏袒、不歧视;教师应当承担起教育使命,尽职尽责;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和家长,关心他们的需求和感受。

1.2 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实践是依据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规范包括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伦理准则等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教师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教师应当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教师应当遵守教育伦理准则,秉持教育的高尚品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师专业水平的内涵教师专业水平是指教师在专业知识、教育技能和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它是教师成为优秀教育者的重要保障。

2.1 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水平首先表现在对教育学科知识的掌握。

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教育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具备坚实的学科基础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当关注学科知识的更新和前沿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

2.2 教育技能教师的专业水平还体现在教育技能方面。

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

教师还应当具备良好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创造积极的教育环境,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2.3 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包括对教育发展的关注和参与。

教师应当保持对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敏感性,积极参与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不断学习和成长。

教师职业道德培训

教师职业道德培训

教师职业道德培训近年来,教育界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视逐渐增加。

作为从业多年的老师,我深感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职业道德培训的意义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是提高教师道德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行为的行为准则,是保证教师规范从业的基础。

只有通过职业道德培训,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职业道德培训的目标职业道德培训的目标是使教师掌握职业道德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

通过培训,教师将了解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明确职业道德要求,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敏感性,进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三、职业道德培训的内容职业道德培训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道德理论、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实践、道德评价等。

道德理论和职业道德规范是基础,职业道德实践是核心,道德评价是检验。

通过系统的培训,教师可以全面理解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自己独特的职业道德。

四、教师职业道德培训的形式教师职业道德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包括讲座、研讨会、案例分析、互动教学等。

这些形式不仅可以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还能够提高教师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更好地应对实际工作中的挑战。

五、实施教师职业道德培训的机构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应由专业的机构来组织和实施。

这些机构可以是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机构、教师培训中心等。

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教师职业道德培训计划和政策,教育研究机构提供专业的教材和教学资源,教师培训中心负责培训教师。

六、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要确保教师职业道德培训的质量,就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培训师资队伍。

培训师资队伍应包括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教育专家和职业道德研究者等。

他们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善于培训教师,能够有效地传递道德理论和实践知识。

七、建立职业道德培训的评价体系为了确保教师职业道德培训的效果,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应包括培训内容的合理性、培训方式的有效性、培训师资的专业性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如何提高教师个人德育能力

如何提高教师个人德育能力

如何提高教师个人德育能力
提高教师个人德育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的德育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教师个人德育能力。

一、加强师德修养。

教师是学生品德教育的引领者,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的塑造。

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言传身教,激励学生向上进取。

同时,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积极向上、正直诚信的态度。

只有在道义高地上,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

二、提升教育理论水平。

教师应不断学习教育科学的理论知识,了解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教育德育的最新成果。

通过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和引导学生的品德教育。

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自身的教育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

三、注重实践经验积累。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教师应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并通过实践来积累更多的经验。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现,掌握学生的心理和需求,因材施教,因时施策,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提高教师个人德育能力需要教师自身的不断努力和追求。

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提升教育理论水平,注重实践经验积累,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这些努力,教师将能够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在教育事业中取得更大的成果。

高校教师增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培养途径

高校教师增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培养途径

高校教师增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培养途径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术研究、培养学生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问题时有发生,有些教师不尽职尽责、不遵守学术规范,这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术研究进步,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增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育高尚的教育品德和学术道德,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

那么,高校教师如何增强职业道德修养?有什么培养途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我们要认识到高校教师增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高校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仅关乎自身的职业发展,更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

高校教师如果缺乏职业道德修养,不仅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还会给学生灌输错误的价值观念,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增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对于保障教育教学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增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呢?是要健全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我们规范教师行为的法律保障,健全的职业道德规范可以引导教师依法依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让教师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是要完善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训体系。

在职业道德规范基础上,我们要建立健全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训体系,通过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帮助教师提高职业素养,教育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养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还要营造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办学环境,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教师在良好的环境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增强职业道德修养。

除了健全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和完善职业道德培训体系外,高校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高校应该大力宣传教师的先进事迹,树立教师的典型榜样,让教师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引导教师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论教师的教学伦理敏感性及其发展_郑信军

论教师的教学伦理敏感性及其发展_郑信军

2013年第4期(总第399期)No.4,2013General,No.399 EDUCATIONAL RESEARCH教学伦理敏感性是道德心理学和教育伦理学的一个应用性交叉概念,是衡量教师教学伦理意识的重要心理品质。

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教学行为的伦理缺失”、“教学道德性的偏失”等来表达对教学伦理现状尤其是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道德现象的担忧。

担忧之后的反思,不应是仅涉及对当前教育价值观的宏观批判;也不应是只顺应社会大众的呼声,单纯地呼吁或强调传统师德的回归。

或许,从微观的视角探讨如何使教师做到“道德地教”,才是一种更务实的思考方向。

一、教师的教学伦理敏感性及其价值20世纪80年代,科尔伯格的学生詹姆斯·雷斯特在其伦理决策四成分模型理论中强调了伦理敏感性在伦理心理活动中的初始启动作用,[1]并将其理解为对情境的领悟和解释能力,表现为对情境的伦理内容的觉察和对行为如何影响别人的意识,即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个伦理问题,”“他人的幸福与安全在这个情境中危如累卵”。

[2]雷斯特用翔实的实证结果表明,助人行为更容易发生在那些对助人情境有清晰理解的人身上;能否觉察到他人的需要和利益,能否推断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存在着年龄阶段差异和明显的个体差异;对伦理问题的感悟和确认与个体的移情能力密切相关。

这些论证充分说明,伦理敏感性不仅是一种伦理心理过程,而且是一种直接影响伦理决策和伦理行为、具有个体差异的、可发展可培育的伦理心理品质。

如同解决问题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那论教师的教学伦理敏感性及其发展*郑信军吴琼琼[摘要]教师的教学伦理敏感性是教师对教学活动中蕴涵的伦理价值与潜在的伦理问题的领悟和解释能力,具有情境觉悟性、观点特异性、反应直觉性和发展层次性等特点。

伦理维度的教学反思、不断丰富的教学伦理样例是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生成且保持活性的内在基础,教学自由和积极的教学伦理氛围则为其生成与发展提供了社会支持,频繁体验的道德情感是其得以启动、维护并转化为实践智慧的内部动力。

如何改善教师道德敏感性

如何改善教师道德敏感性

后 在《中 国 教 育 学 刊 》 《 教 育 发 展 研 究》 等 刊 物发 表 学 术 论 文 数 篇 。
直 是教 育领域 中 的一大 “ 痛点 ” 。公 民权 利 意
识 的提升 、 传播 媒介 的更新 迭代 , 更 是 加 剧 了 人 们 对 教 师 道 德 问题 的“ 敏感 ” 。
者说, 改善 、 提 升 教 师 的 什 么 道 德 ? 与 这 一 实 践
何 谓教 师道 德敏 感性
教 师 道 德 敏 感 性 概 念 的 提 m 源 于 道 德 敏 感 性 。根 据道 德心 理学 家莱 斯特 ( J .R e s t ) 等 人 的 界定 , 道 德 敏 感 性 承 担 对 情 境 的领 悟 和 解 释 , 是 对 情 境 中 道 德 元 素 的 察 觉 以 及 对 各 种 可 能 行 为 如何 影响 当事人 的意识 , 即敏感地 认识 到“ 这 是 个 道 德 问题 ” 。 国 内道 德 心理 学 研 究 者 郑 信 军 将
德行 为 ; 它不仅 是对教育情境 的“ 一次性 ” 应 激 心
理, 还 是 对完 整教 育 过 程 的道 德 价 值 的 深切 认 同 。 要 改善教师道德 敏感性 . 应 重 视 权 力制 衡 的
制 度 重 构 与 更 新 教 师 专 业 培 训 的主 题 与方 法 。
何 以提 出 教Biblioteka 道德 敏感 性 形成 的 , 对 道 德 价 值 的优 先 反 应 趋 向 和 对 道 德 问 》 0

1 5
思考 l 学术前沿
题 的 敏锐 察 觉 与 解 释 能 力 。 ” 综合 而言 , 道 德 敏 感
却 不 留心 学 生 合 乎 制 度 规 定 的 行 为 背 后 的 道 德

教师的职业敏感

教师的职业敏感

教师的职业敏感职业敏感近年来在诸多行业领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在教育领域却鲜有人探讨,教师的职业敏感是教师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显现,是教师教育教学智慧的集中显现,值得我们深入去探讨。

教师的职业敏感从哪里来?它来自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专业理论的指导和工作实践中积累的经验。

一个教师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心,就不会关心学生,时刻把学生挂在心上,对来自学生的信息也就会表现出麻木、不热心;如果教师缺乏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对学生心理缺乏认识,也必然对来自学生的信息反映迟钝。

如果一个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再加上专业理论知识的引导,然后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积累,自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表现出敏锐、干练、有效的工作行为。

我们认为,教师职业敏感,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所做出的特殊敏锐的直觉心理感知和对此所作出的恰当判断与反应的过程。

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教师职业敏感的特点。

首先,教师职业敏感的指向性为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职业敏感不管是发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或是发生在教师的非教育性生活实践中,它都是与教育活动有关对象的一种直觉敏锐的感知。

其次,刺激引发教师职业敏感的客体对象是教育教学或是与其相关的的活动。

这些活动对象,激发了教师职业心理中潜在的感知,引起了共鸣。

第三,教师职业敏感的过程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感受和理解过程。

教师职业敏感,不仅仅只是一种直觉感知,还是教师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理性认识与判断的过程,是感知和理解的统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的教育就是使他们具有对事物敏锐知觉的心,如果人具有了对美好事物、对自然和社会知识敏锐感知的心,那么,对学生的教育、对知识的传承甚至创新,也不是大问题了、也是可以实现的了。

而要使学生具有这样的敏感,教育者自身首先得具有这样的敏感。

师德师风教师的道德修养与素质提升

师德师风教师的道德修养与素质提升

师德师风教师的道德修养与素质提升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使命。

而教师的道德修养和素质水平,则是衡量一个教师能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准。

本文将探讨教师的道德修养和如何提升素质水平。

一、教师的道德修养1.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要求。

它包括教师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等。

教师的道德修养,是指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修炼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

2. 提高教师道德修养的途径(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要时刻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2)加强道德教育自我修养。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道德文化书籍和参加道德教育培训班等途径,提高自己对道德伦理的认知和修养。

(3)注重自身形象塑造。

教师应注重仪表和言行举止的规范,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和沟通,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二、教师素质的提升1. 提升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师的核心素质之一。

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开展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教师应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活动,关注教育前沿理论和实践,不断探索创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 专业知识更新与自我提升教师应保持对教育领域的敏感性,积极关注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资源,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论坛等形式,不断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提高自己的学科素质和教学水平。

4. 建设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教师应注重班级管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5. 提升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应注重与同事之间的沟通和合作,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培训会议等,与他人互动交流,共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培养教育工作者的师德自觉性

培养教育工作者的师德自觉性

培养教育工作者的师德自觉性教育是一项具有神圣使命的事业,而教育工作者作为这个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未来一代的责任和使命。

因此,培养教育工作者的师德自觉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提升师德自觉性的重要性、培养师德自觉性的途径以及师德自觉性对教育工作的影响等角度来探讨此话题。

一、提升师德自觉性的重要性师德自觉性体现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素养、道德修养以及对自身职责的认识和担当。

提升师德自觉性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师德自觉性是优质教育的基础。

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只有具备了过硬的师德自觉性,才能够真正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

其次,师德自觉性对教育工作者的个人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师德自觉性需要教师们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言论,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这将使得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进步,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个人成长。

最后,师德自觉性对于塑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育工作者的师德自觉性直接影响着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动力。

只有具备了高度的师德自觉性,教育工作者才能够更好地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培养师德自觉性的途径要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师德自觉性,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途径来进行培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培养师德自觉性的途径。

首先,加强师德教育培训。

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开展师德教育培训班、授课等方式,向教育工作者传达道德理念和职业操守,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师德观念。

其次,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心血,应当得到应有的回报。

建立激励机制,对于发挥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培育和增强他们的师德自觉性。

再者,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

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与言论,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知识储备,确保自己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准。

教师的道德敏感性及其生成

教师的道德敏感性及其生成
敏感地认识 到 “ 这 是 个 道 德 问题 ” 。 [ 2 ] 也 就 是 说 ,具 有 道
德敏感 性 的人 能够迅速 地领会含 有道德 意义和价值 的生 活 情境和 内容 ,并能够按照道德要求对其做出阐释。
是对孩子们 的深沉 的爱 ,父母 亲的亲 呢温存同睿智 的严厉
l 5
0 @ 0 0
的道 德 敏 感 性 问 题 是 学 校 德 育 研究 中不 可忽 视 的领 域 。
利 益和需要 ,并在情感 上产生共 鸣 ,设身 处地 地为他 人着
想” , { 3 7主要 表 现 在 教 师对 学 生 的 生 活 处 境 、利 益 和 需 要
的关注方 面 ,并能够迅 速地采 取道德行为 。教师 的道 德敏
姆 林斯基认 为 . “ 教 育 者 最 可 贵 的 品 质 之 一 就 是 人 性 ,就
敏感 性是 一个 引人 注 目的概念 ,受 到 了人们更 多 的关注 。 R e s t 等人 认为 ,道德敏感性 承担对情境 的领悟 和解 释 ,是对 情境 的道德 内容的觉察 和对行为 如何影 响别人 的意识 。即
的 领 悟 和 解 释 能 力 ,是 教 师 “ 敏锐 地感受 到他 人的处 境 、
育理论研究者 和教育 实践工作者 。事实上 ,在学校德 育 中, 教师不仅是德育 的实施者 ,教师 自身还是学生 的道 德榜样 , “ 学校德育的成功 ,最终取决 于教师的人 格和行为表现 。没 有教师 的 ‘ 身教 ’ ,就没有真正 的德 育 ,学校教育就不 可能 实现它 的道德 目的” 。 … 这 就意味着 ,在很 大程度上 ,教 师 的道 德修养程 度关 系到学生 的道德成长 和学校德 育 的成 效 。对 当前 的学校德育 实践进行 仔细观察 和分析 后我们会 发现 ,教师 的道 德敏感性 低是影 响教 师道 德修养 的一个重 要 因素 ,导致存 在大量 的教师道 德冷漠 现象 。因此 ,教 师

浅析教师的敏感性

浅析教师的敏感性

浅析教师的敏感性作者:王伟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6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158-01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敏感性。

因为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是比较敏感的。

教师要懂得呵护学生那敏感而脆弱的心灵。

有一句话说:“您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许会了断学生的一门心思,让他的生命走廊中少一扇窗户。

”教育如果没有了关怀和责任就有可能蜕变为支配和占有。

作为教师要懂得呵护学生那敏感而脆弱的心。

成功的教师总是会用一颗敏感的心去为学生设想,关心学生,体贴学生。

所谓敏感,即对外界事物的变化反应灵敏。

敏感的教师就是要对学生在生活、活动中的言行、举动、情绪的变化反应灵敏。

对学生生活与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偶发事件善于捕捉学生需要,会依据学生的需求创设情境、环境及可操作的条件,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敏感的教师必须具备综合素质高,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强,解决问题的办法多的特点。

1 要会观察学生在学生生活、活动中,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需求。

观察中要熟悉掌握学生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发展潜能、个性特征,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作为一名教师,仅有爱心、热心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有一双慧眼,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成长,从点滴小事或偶发事件中找到学生成长的敏感点和关键点,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从而走进学生的心灵,建立起信任,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教育。

2 要有耐心,要会等待教师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只重视引导,没有细致观察和分析就匆忙干涉学生活动,结果打乱了学生的思路,不仅达不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目的,而且还会阻碍他们的发展,他们就会缺乏自主、探究的兴趣,从而失去主动学习的机会。

我班里有为学生李菱(化名)内向性格孤僻,几乎从来不用语言跟老师和同学交流,也不爱参加班级以及学校的活动。

而且学习动力不足,成绩不好,自觉性很差,经常违纪。

笔者多次找他谈话,但他仍一言不发,一直苦于没有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论道德敏感性及其德育价值

论道德敏感性及其德育价值

象具有 独一 无二 的 ,并 且是 与难 以表达 的东 西相 吻合 ”。 摩 尔 、普 理查德 等直觉 主义者认 为人对 道德 真理 或道德 知识 的把握 是依靠 “ 觉 ”来 达 直 到 的 ,人 的 道 德 直 觉 是 一 种 “ 奇 ” 的 “ 神 官
道德 敏感 性是 对社会 环境 及他 人情感 、群体
能 ” ,它能 够帮 助道德 主体 直观地 认识 和把握 道


49. .
德真 理 。但直 觉是一种感 性 的直 观的把握 ,敏感 性是在直觉基础上的理性觉察和领悟 。 道 德敏感性作 为一种特 殊 的认 知能力 ,它实 质上是理性 认识成 果在直觉 方式 中 ,已作为一种 心理过程 而取得 了独立 的存 在与活动 的 ,能反 映
基础 上 的道德情 感 、道德 心理 和道德行 为 的综合 表现 ,是 人们对 道德 的价值 追求 和付诸 道德 行为
却 不能 向往 , 自己有 了不 良的行 为却不 想改 正 的 人 ,认 为这样 的人 过多 只会使 道德 的教 育 和 国家 的治理 变得异 常艰 难 。可见 对道 德敏感 性 的培养
客观事物 的个别属性 甚至本质属 性 的能力 。它是
外界事 物 时 ,总是带 有情绪 、情 感 的。情绪 、情 感是人 对客观事 物 同 自己需要之 间关系 的反映 ,
是人对 客观事物 是否符 合 自己需 要而产生 的主观 体验 。人 的任何 活动都需 要情绪 、情感做 动力 ,
道德 活 动 尤 其 如此 。如 果 一个 人 的 道德 情 感 强
烈 ,那么他 对道德 活动 的敏 感性也就相 对强烈 ,

生 命主体在 道德经验 的基础上 ,以其对社 会道德 的概念和规 范的 内化 为前 提 ,对人 与万物 的道德 伦 理关系及其性 质 的整体 进行 瞬间直接把握 的一 种超越感 性和理性 的道德 体认方式 。体认作 为生 命主体直 接把握世 界的特殊 方式 ,它把 自我 和所

论教师职业敏感及其形成策略

论教师职业敏感及其形成策略
或是发生在教 师的非教育性生活实践 中, 它都是与教 知识 经验形成教师个体的知识结构 , 这一结构在需要 育活动有关对象 的一种直觉 敏锐 的感知 。其次 , 刺激 l 时可 以调动 出来 , 与直觉性发生作用 , 同形 成教师 共 引发教师职业敏感 的客体对象是教育教学或 是与其 职业敏感 。 相 关 的 的 活动 。这 些 活 动 对 象 , 发 了教 师职 业 心 理 I 激 3感 受 与理 解 的 统 一 .
足的冲动, 或者一种这样那样的情绪。 而这种热爱 , ” 1 我们这里所 说的知识经 验既包括 教学方面 的专 业 一般 的文化知识 , 更包含教 育科学 方面 』 知识经验 、
良好 的教师职业情感是 教师在专业 学 习发 展过 一 的知识 经验 。 而这些知识经验的获得需要教师经过艰
悟能力。 具有突发性、 跳跃性。 其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月显现的行为已经隐含着他 自己对教育理论 l 的悟解及其内在的教育理论的认同, 隐含着对教育对
象整体的理解 , 是教师 自己认为恰当的行 为。 以, 所 这
教师职业敏感是以教师的生活经验和教育教学 } 时候教师职业敏感就不仅仅是简单的观念或是行为 素养为基础 的 , 不同教师其生活背景 以及教育实践积 I 它是两者 的统一与融合 。 了,
出 的 恰 当判 断 与 反 应 的 过 程 。 正 如 布 鲁 纳 所 说 , 直 觉 好 的人 可 能 生 来 有 点 特 殊 , “
从这个概念 中, 我们可 以进一步认识教师职业敏 l 但这些特殊性效果如何 , 则有赖于对科学 的牢 固地掌 感的特点 。首先 , 教师职业敏感 的指向性 为教育教学 l ; 握 熟悉学科知识 , 直觉有 所作为 ” 2 能使 。他 强调 活动 。教师职业敏感不管是发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 “ 【 直觉天赋 ” 却更强调知识经验 的积淀 。 , 这些积淀的

教师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方案

教师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方案

教师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方案概述在当今社会,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教师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制定针对性的教师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及养成的重要性、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展开探讨。

第一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及养成的重要性职业道德对教师的重要性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中应当遵循和秉持的道德规范,包括教师的道德知识、理论、品质和能力等方面。

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职业,培养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自律能力。

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意义教师职业道德养成不仅对个体教师的道德修养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能够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从而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内容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教师职业道德包括忠诚使命、严谨治学、师德师风、教书育人等多个方面。

忠诚使命要求教师热爱教育事业,诚挚对待学生;严谨治学要求教师具备科学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师德师风要求教师言行端正,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将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关键点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关键在于培养教师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道德培训和教育活动,引导教师深入思考职业道德的内涵和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第三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方法设置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学校可以为教师设置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理解。

这样能够增强教师对职业道德问题的敏感性,促使他们主动思考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的督促和培养。

通过建立定期评估和考核制度,并将其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重要参考依据,进一步强化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约束和引导。

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在教师成长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在教师成长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在教师成长发展中的重要性教师是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任。

然而,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教学技能和丰富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政治素养和政治理论学习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在教师成长发展中的重要性,并论述其在教师职业发展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应用。

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政治理论学习是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的基础。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政治学知识和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的使命。

通过系统学习政治理论,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制度和理论,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理论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更好地履行教育社会化的职责。

二、增强教师的政治敏感性政治理论学习可以培养教师的政治敏感性。

在新时代,我国面临着诸多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挑战,各种思潮、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也日益复杂。

良好的政治敏感性可以帮助教师更加敏锐地捕捉到社会风向的变化和教育发展的趋势,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通过政治理论学习,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力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政治理论学习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具有积极影响。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应当具备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管理技能。

通过学习政治理论,教师可以了解到教育改革的方向,掌握教育变革的动态。

政治理论学习还可以提升教师的教育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推动学校的发展。

四、加强教师的思想引领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们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政治理论学习有利于教师正确引领学生的思想。

学校教育是一种意识灌输过程,而教师作为学生的主要启蒙者,自身的思想品质和政治意识对于学生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政治理论学习,教师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引导学生,促进他们良好的品行养成和道德情感的发展。

教师职业如何实现职业道德养成

教师职业如何实现职业道德养成

教师职业如何实现职业道德养成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塑造心灵的神圣使命。

在教育事业中,教师的职业道德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更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未来。

那么,教师如何在职业生涯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呢?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明确教育的意义和目的,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谋生,更是为了培养下一代,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要将教育视为一项充满爱与责任的事业,怀着对学生的关爱和对教育的热情投身其中。

只有当教师从内心深处认同自己的职业价值,才能在工作中充满动力和激情,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加强自身的教育理念学习也是关键。

教师应当不断了解和研究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方法。

通过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从而能够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同时,要保持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敏感性,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

教师的职业道德养成离不开良好的师德修养。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包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公正对待学生等方面。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不歧视、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论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如何,都要一视同仁,给予平等的教育机会和关注。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改进也是养成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

例如,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关注到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同时也能更好地履行职业道德。

与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有助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

在学校中,教师之间应当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方案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方案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方案引言幼儿园教师作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承担着巨大的责任。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教育教学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本方案旨在通过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帮助教师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一、职业道德培养的必要性1. 为什么需要培养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幼儿园教师肩负着培养孩子们的责任,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还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2. 培养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意义•增强教师职业诚信,提高工作质量和信任度;•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树立良好的行为示范;•提高教师的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与沟通,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职业道德培养的重点和方法1. 职业道德培养的重点•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强调教师的职业责任和使命感;•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培养教师对教育伦理的敏感性和责任意识。

2. 职业道德培养的方法(1) 建立健全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学校应制定一套明确的职业道德规范,规范教师的行为准则。

规范内容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师德师风等,以指导教师的职业行为。

(2) 提供职业道德培训和研讨机会学校应定期组织职业道德培训和研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引导教师深入思考职业道德问题,并与其他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3) 导师制度为新教师提供导师指导,经验传授和职业道德引导。

导师通过与新教师的互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并帮助他们解决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

(4) 建立职业道德评价和激励机制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激励措施。

给予表现优秀的教师更多的荣誉和奖励,激励他们继续提升职业道德。

三、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具体方法和策略1. 培养幼儿园教师的道德情感•倡导敬业精神,提高教师的职业敬业度;•强调服务意识,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培养教师的同理心和包容心,增强对学生的关爱和照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发生 。道德敏感性、 道德判断 、 道德动力 和决 心及道德人格 够迅速采取合乎道 德行 为的能力 。 和能力 。道德敏感性( 将情境解释为道德 ) 即是 意识到 自己的
行动如何影 响到他人 。这涉及到明 白可能发生的不 同方 面的
行 为以及每一方 面 的行 为会 怎样影 响到有关 的人 ( 包括 自
20 年 1 月 09 1 第 8 第 6期 卷
湖南 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J u n o d c o M in e o n n No mM i e t o r  ̄ f E u Min Sce c fHu a r Un v  ̄i y
Vo . NO 6 18 .
No , 0 v.20 9
二、 教师 的道 德敏 感性 在教 育 中的作用
道德 敏感性可帮助 教师意识到教育活动 中的道德 问题 , 贯彻 教育性原则 。 教育作为一项 善的事业 , 需要每位教师都关 注学 生道德 品质的提高 ,因而每位教师都必须具备一定 的道 德教育能力 。教师 的道德敏感性是其道德教育能力的基本构
教学 活动 中, 教师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冷漠却普遍存在。 目前 ,
道德领悟和解释的能力 ,是对情境 的道德 内容的觉察和对行
这是个 道德问 许多学校重智轻德的评 价体制使 得这 一问题格外突 出。 应 为如 何影 响别 人 的意识 ,即敏锐 地认识 到 “ 在“
其 这 试教育” 的压力 下 , 一些教 师变得铁石心 肠 , 提高学生学业 题 ” 。 本质在于对情境 中道德成分的敏锐觉察与解释。 在
得尤为重要。

是紧密相连 的——对 道德问题的识 别是把道德想象嵌 入行 动 之中。 如果道德想象是一种能力 , 那么对道德问题 的识别则是 这种能力 的应用… 。 教育场景 中存在着大量 的道德问题 , 教师 能力的高低 与教师 的教育水平密切相关 。 对于教师来说 , 他也 必须感受 到教育情境 中的道德问题 ,才能有效地对学生实施 件及行为的易于感受 , 并给予它们关 注和积极反应的品性 。 它
成绩 的善 良愿望下 ,对 学生 身心发展造成损 害的恶性惩罚事 种道德敏感性在于发现和理解 冲突的能力 ,即对 冲突有敏锐
件时有发生 。 出现这 种现象有着多方面 的原 因, 如教 师道德责 任感的缺乏等 ,但其中一个 重要 的原 因是 教师对教育情境 中 存在的道德 问题缺少敏感 , 进而错失 了许多 良好 的教育契机 。 缺少道德 责任感 , 不遵守教师 的职业道德所致 , 而没有 意识到 的认 “ 。道德敏感性还是 道德想象和对道德问题 的识别这
成要素 ,因而意识 到其 中存在的道德问题是实施一项道德教 利益来考虑 问题 ,只能使个人总是处于利益与德行的撕裂之 育活动的前提。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教师 的责任 , 教师的教 德 的。 教师只有意识到教育场景中的道德 问题 , 才可 以让教师
的道德说教相 比, 这些教育机会往往更能起到教育效果 。 因为 中。 在现代社会 , 要求教师只讲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 的做法已
论教师道德敏感性 的培 养
李先军
( 华中师范大学 教 育学院,湖北 武汉 4 0 7 ) 3 0 9

要 :教 师的道德敏感性 是指教师领悟和理解 日常 的教育场景 中所 蕴含 的道德 涵义的能力, 它有助 于教师抓住 良好 的
教育 契机 , 以及敏锐地意识到 自 身行为是否具有教 育价值 , 而避免做 出不道德 的教 育行 为。 因此, 从 师资培训 中应重视教师道 德敏感性的培养。具体 而言 , 师资培训 的内容上 , 在 应对教 师进行一般伦理教育, 高利用伦理学进行分析教育 问题的能力; 提 在 方法上应采用案例法, 增强师资培训 的现 实感; 者还 应提 高 师对 自身行为教育价值的反思能力. 培训 教
己) 。道德敏感性涉及到用 想象来建构种 种可能发生 的情景
( 经常只能依据有限的信 号和部分 的信息 ) 并 具有选 择角色 ,
的技巧 。 要想 意识到某一情景 中涉及到道德方面的问题 , 道德
收 稿 日期 :2 0 .90 0 90 .5
作者简介 :李先军( 93 )男 , 17 . , 湖北潜江人 , 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 , 华 博士。
两种能力 的结合。 中 , 其 道德想象是领会 事件 的道德特征和预
知行为 的道德后果的能力 , 是道德推理的先决 条件 ; 对道德 问 是为 了把对情境的情绪反应同对事 实的评价 区分开来 。两者
然而 ,以往 的师资培训仅仅 认为这些 问题 的产生是 因为 教师 题 的识别是指在一个特 定情境 中对其 道德 层面的价值认 知 , 教师根本 没有 注意到其 中的道德问题和教育契机。 因此 , 在师 资培训中加强教师道德敏感性的培养 , 以提高其教育水平 , 显
关键词 :道德敏感性; 师教育; 教 道德教育
中图分 类号 :G 00 9 1 4 —5 .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7 —14 2 0 0 -0 50 6 16 2 ( 0 9)60 2 —3
[ 在他 看来 , 道德敏感性是对情境 的 在我 国,传道” “ 一直 以来被视为教师的天职。 日常教育 敏感性是不可或缺的。” 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什 么是 教 师 的道 德 敏感 性
道德敏感性是相对 于道德冷漠而言 的。道德敏感性是实 教育行为。教 师的道德敏感是指教师对外在于 自己的道德事
施一个道德行为的前提 条件 。 国品德心理学家雷斯特认 为 : 美
“ 道德行为是由以下 四个组成部分 的过程启动后 , 道德行为才 表明 了教师对于教 育事 件及学生 的关注程度和态度 ,以及能
育行为必 然涉及道德 问题 , 它本身必须属于善的行为 , 即是道 失去了其合理性 。 因为“ 现实 中的每一个人都不只是道德义务 的责任者 , 而是 同时也 为其 内在需要 即利益制 约着 , 内在 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