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四省市)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
2018-2019版地理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2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1. 记住洋流的分布规律,能够说出主要洋流的名称。
2.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与洋流有关的现象。
[基础知识梳理]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1•洋流(1) 概念: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2) 分类(按性质)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寒流:从水温彳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3) 影响因素:盛行风、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
以北半球冬季为例2•分布规律1•气候(1) 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5屮暖流:增温增湿⑵沿岸寒流:降温减湿2•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1) 寒暖流交汇:日本寸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纽芬兰渔场、英国北海渔场。
⑵上升流:秘鲁渔场。
3•海洋航行(1) 顺洋流: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⑵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不利于航行。
(3)北极地区洋流:携带冰山,威胁航行。
4.海洋污染:洋流可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思考】1. 暖流水温一定高于寒流吗?提示不一定。
寒流与暖流主要反映洋流的性质,只与流经的海区比较。
在不同纬度不同海区,寒暖流的水温没有可比性。
2. 当日本北海道附近的海域受严重污染时,加拿大西海岸会不会受到影响?为什么?提示有可能。
洋流能加快污染海域的净化速度,但同时也能扩大污染范围。
而这些污染物主要是随洋流的运动而做大规模移动。
北海道附近的污染物随日本暖流一北太平洋暖流一阿拉斯加暖流可到达加拿大西海岸。
3. 历史上郑和七下西洋,当时没有机械动力,他是凭借什么完成如此壮举的呢?提示季风和洋流。
[预习效果自测]1. 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A. 盛行风B.地转偏向力C.天气状况D.大陆轮廓和岛屿影响解析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大规模的洋流,所以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一节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学案中图版必修32018
第一节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课程标准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1. 结合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组成。
2.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全球定位系统阅读教材P74〜P76 “全球定位系统”,填写下列知识。
1. 概念:利用卫星网络来获得地面某点经纬度和高程的系统。
【图表解读】1. 读教材“图3-1-3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星座”,据图说明全球定位系统的空间部分的组成及作用。
提示全球定位系统的空间部分由分布在距地面20 200千米的6个轨道面上的24颗卫星(其中3颗备用)组成,每个卫星轨道面上各有4颗卫星。
卫星轨道均为接近正圆的椭圆,运行周期约为11小时58分。
卫星的分布使全球的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这就提供了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
2. 读教材“图3-1-6GPS接收机的信号解读”,据图分析:(1)说出该地经纬度和高度及误差。
(2) 说出图示卫星数量及信号强度。
提示 ⑴该图表示接收机所在的经度为 116° 18' 50.2 ” E 、纬度为39° 58' 27.9 ” No 接收机所在的高度为109 m ,误差为5.7 m 。
⑵ 卫星分布图描绘了在你所处位置 (圆心)仰望天空能搜索到的 8颗卫星,大圆表示地平线,小圆为抬头以45°角仰望天空的范围,越靠近圆心,卫星信号越强。
数字表示被接收到信号 的卫星编号,黑色柱的长短表示信号强弱,一般能收到 4〜8颗卫星的信号。
教材梳理2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阅读教材P76〜P79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填写下列知识。
1. GPS 的特点:全天候、高精度、自动测量。
2. GPS 的主要功能:定位和导航。
3. GPS 的应用领域:(1) 军事:GPS 最初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军事应用。
(2) 测量:具有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全天候操作;信息自动接收、 存储等优势。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单元复习课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20180925210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3.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B )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D )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解析】 本题组以汾川河流域降水后水文特征的变化为载体,考查植被 对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 理知识的能力。
(2)根据洋流性质判定。
2.确定季节 (1)根据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判定北半球冬、夏季节。
(2)根据印度洋的赤道逆流判定北半球冬、夏季节。
3.洋流的判断 (1)洋流名称、流向的判定。 ①根据纬度判定。
②根据经度判定。
(2)根据海水等温线判断寒、暖流。 在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上,经常遇到有关洋流流向及对其热力性质判断 的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步骤主要有: ①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
含沙量大或小
决定于流域内植被状况及降水集中程度(暴雨发 生频率)
有或无,长或短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有或无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结冰期;发生在由低纬 流向高纬的河段
二、洋流分布规律的应用
1.判断南、北半球 (1)根据纬度与洋流方向判定。 第一步:根据纬度(30°或60°)确定海区(副热带或副极地海区)。 第二步:根据洋流方向(顺、逆)。 第三步:套用表层洋流分布图。
降水序号 1 2
4 5 6
表1
降水历时(天) 2 4 2 2 2 2
[配套K12]2018版高中地理 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3节 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第3课时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1.知道四季、五带的划分。
2.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重点、难点)3.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原理的实际应用。
(重点、难点)教材整理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阅读教材P21第2段~第6段,完成下列问题。
1.太阳高度角的定义: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作太阳高度角。
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1)空间(纬度)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时间(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正误判断:(1)太阳高度角是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简称。
( )(2)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长。
( )(3)夏至日,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
( )【提示】(1)×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出现在当地正午时。
(2)×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
(3)×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教材整理2昼夜长短的变化阅读教材P21第7段~P22第1段,完成下列问题。
1.昼弧和夜弧: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某点所处的纬线上,昼弧长,夜弧短,则该点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
2.变化规律(1)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其他地区随纬度的增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加大;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2)北半球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都有极昼现象。
冬半年正好相反。
正误判断:(1)太阳直射某地,则该地一定昼最长夜最短。
( )(2)赤道地区全年昼夜等分。
( )【提示】(1)×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
如北半球各地在当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
(2)√教材整理3季节更替阅读教材P22第2段~P23第1段,完成下列问题。
【配套K12】[学习]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课时2 地
课时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课程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结合示意图了解昼夜现象、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2.结合光照图理解晨昏线的特点,并学会判读。
3.结合经度划分和时区划分示意图掌握地方时与区时的差别,学会简单的时间计算。
4.结合示意图,了解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
[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 昼夜更替阅读教材P19“昼夜更替”,填写下列知识。
1.成因(1)昼夜现象的产生: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2)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
2.周期24小时(或一个太阳日)。
3.意义调节地表温度,保证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图表解读】读教材图1-3-7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据图分析:(1)什么是晨昏线?有何特点?(2)晨线和昏线是如何划分的?提示(1)晨昏线是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
它是一个大圆,圆心是地球的球心,由晨线和昏线两部分组成,它将地球分成完全相等的两个半球。
(2)随地球的自转,由黑夜跨越该线进入白昼,该线为晨线;反之,为昏线。
教材梳理2 地方时阅读教材P19~20“地方时”,填写下列知识。
1.产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的地区,东面比西面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面地点总是比西面地点时刻早⇒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叫做地方时。
2.计算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
3.区时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
4.北京时间我国统一使用的时间,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经线的地方时。
【图表解读】读教材图1-3-8地球自转使地球上产生地方时,据图分析:(1)中时区以哪条经线作为中央经线?(2)中时区以东、以西依次分为几个时区?(3)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4)北京是晚8时时,伦敦是几时?纽约是几时?提示(1)0°经线。
(2)东一区至东十二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3)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
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章末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章末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8 •云南省第一次高一检测)下图中阴影示意非洲某种气候类型分布,据此回答1〜2题。
1 •关于图中①〜④地气候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地受西南风和东北信风交替控制B. ②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C. ③地受东南信风和赤道低气压交替控制D. ④地受暖流和东南信风影响2 .图中⑤地沿岸雾气在日出后逐渐漂向内陆,主要原因是()A. 盛行西风吹拂B .对流运动旺盛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 .近地面产生逆温解析第1题,图中①〜④地均为热带草原气候,其中,①地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从海洋带来湿润气候受到地形的抬升作用降下丰沛的地形雨,冬季受到来自内陆的东北信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形成干季;②地则是因为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对流微弱而形成的热带草原气候;③地气候的形成与地形和沿岸暖流有关;④地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
因此选A。
第2题,图中⑤地位于副热带海区,不属于西风常年控制的范围,同时西风影响区域也不会有明显的昼夜之分。
⑤地沿岸雾气在日出后逐渐漂向内陆,一定是因为受到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力所致。
日出以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逐渐加大,由于海水的热容量更大,其气压比陆地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所以本题选C。
对流运动旺盛、近地面产生逆温都是陆地内部的天气系统,不会影响到海陆的气流变换。
答案 1.A 2.C(2018 •吉林长春高一大联考)下图为沿某岛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两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3〜4题。
4 •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处背风地带解析第3题,根据经纬度信息及世界海陆分布可推断该岛屿为非洲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 岛。
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1月,海洋上是2月,据图分析,甲、乙两地都是 7月气温最低,1月气 温最高,所以甲、乙两地都位于南半球,故C 正确。
[配套k12学习]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3
课时分层作业(一) 认识区域(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下图为某区域图,回答1~2题。
【导学号:17952006】1.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特点是( )A.河流、明确的B.湖泊、模糊的C.交通线、模糊的D.山脉、明确的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A.化学工业B.建材工业C.电子工业D.纺织工业1.D 2.C[图示区域中的界线是县界,属于行政区的界线,是明确的。
该界线基本与河流的分水岭一致,因此是依据海拔较高的山脉划分的。
该区域存在高等院校,科技力量雄厚,加之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因此适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丙、丁、戊五个区域( )A.是按照单一指标划分的B.区域间的边界有实有虚C.属于不同层次的区域D.区域间特征差异较大4.下列有关图示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降水较少但季节分配均匀B.乙植被茂密是世界最大的雨林区C.丙与甲、戊差异主要由热量造成D.丁区域是图中人口城市密集地区3.D 4.C[第3题,图示为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自然带是由气候、植被、土壤等多种地理要素组成的区域,是按多个指标划分的区域,其边界具有过渡性的特点,各个自然带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第4题,甲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季;乙为温带草原带;丁属于亚寒带地区,气温低,人口城市少。
丙与甲纬度大体一致,但丙地势高,气温更低,戊比甲纬度低,热量丰富,故丙与甲、戊差异主要体现在热量上。
]5.以下关于区域的类型理解正确的是( )A.区域的类型只有两类,分别为均质区和功能区B.高原区和平原区应该属于均质区,是根据地势的高低划分的C.水田农业区是均质区,是根据自然要素进行划分的D.功能区是由其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D[区域的类型有多种,一般分均质区和功能区;高原区和平原区是根据地形来划分的;水田农业区是按照人文要素来划分的。
【配套K12】[学习](四省市)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 昼夜交替目标任务一览昼夜交替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6“昼夜交替”,完成下列问题。
1.昼夜现象(1)昼夜半球⎩⎪⎨⎪⎧图中甲处所在半球为夜半球图中乙处所在半球为昼半球(2)昼夜界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
如上图中AB 线所在大圆为晨昏线(圈),AOB ︵为晨线。
(3)昼弧、夜弧:晨昏线(圈)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2.昼夜交替(1)成因:地球不停地自转。
(2)周期:24小时,叫一个太阳日。
[合作探究]第①步:案例探究1.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吗?为什么?提示不是。
如果地球不自转,地球上仍有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本身不透明,不发光。
2.在晨昏线上观察,太阳在地平线上,晨线上正值日出,昏线上正值日落。
下列两幅图中,晨线是b,昏线是a。
3.请在下列两幅图中画出二分日晨昏线,并指出晨线和昏线,用阴影标注夜半球,用粗线标注纬线23°26′N的昼弧部分。
提示第②步:名师精讲1.晨昏线(圈)的主要特点(1)晨昏线(圈)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如图1,昼半球和夜半球相等。
图1(2)晨昏线(圈)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如图1,太阳光线垂直于弧ADF(晨线)所在的平面。
(3)晨昏线(圈)永远平分赤道。
如图1,赤道上昼弧和夜弧永远相等,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
(4)由于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每天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因此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时。
如图1,D点是晨线弧ADF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
(5)晨昏线上太阳高度同为0°,但地方时不一定相同。
如图1,A、C、D、E、F五点同在晨线上,此时的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相同。
只有在同一经线上地方时才相同,上述五点不在同一经线上,因此地方时不同。
(6)晨昏线(圈)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如图2中,图中所示晨昏线(圈)与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该日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配套K12】[学习](四省市)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5课时 昼夜长短和四季五带目标任务一览昼夜长短的变化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8~P19“昼夜长短的变化”,完成下列问题。
1.昼弧和夜弧在光照图上,一般都依据昼弧、夜弧来比较、计算昼夜长短。
(1)昼长:在纬线圈上,从日出点向东到日落点为昼弧(由昼弧长度占纬线圈的比例可确定昼长);(2)夜长:在纬线圈上,从日出点向西到日落点为夜弧(由夜弧长度占纬线圈的比例可确定夜长)。
2.二分二至日昼夜长短分布规律(1)图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纬线),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赤道昼夜平分。
(2)图b太阳直射赤道(纬线),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全球昼夜平分。
(3)图c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纬线),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赤道昼夜平分。
(4)从图a→图b→图c,全球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是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由最短变为最长;黑夜逐渐变短,由最长变为最短。
南半球相反。
[合作探究]第①步:案例探究1.在下列图中画出太阳光线及晨昏线,用阴影标注夜半球。
(提示: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
)提示【特别提醒】侧视图中,直射光线指向地心。
2.昼夜长短状况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
由此可见,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
如下图所示: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由此可见,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与直射点位置无关。
4.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
【配套K12】[学习](四省市)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
第3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目标任务一览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8~P40“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机理: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从而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
2.案例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合作探究]第①步:案例探究1.读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
(1)判断两图各自所处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提示 图1为冬季,原因是30°N~40°N 大陆西岸受西风控制(或大陆东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图2为夏季,原因是30°N~40°N 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或大陆东岸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2)图1中的C 和图2中c 、e 分别受哪个气压带或风带控制?这说明影响它们气候的因素是什么?提示 C 处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 处受东北信风带控制,e 处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这说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3)图1中A 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是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4)若图中大陆为亚欧大陆,图1中与下面甲、乙气候类型相同的地点分别是E 、B 。
2.总结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完成下表。
1.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3)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4)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5)受单一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候季节差异小;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气候季节差异大。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1)热带气候类型4.5.(1)根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确定气候类型。
推荐学习K12(四省市)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
第4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目标任务一览情境导入任务导航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时热效率最高,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有黄赤交角的存在,正午太阳高度有季节变化,热水器集热面与地面的夹角最好可调节。
那么在我们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一年中调整的角度多大才适宜呢?2017课标2003课标教学内容建议Ⅰ-1.1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规律,解释其成因。
2.学会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9“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完成下列问题。
1.太阳高度角和太阳视运动(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太阳视运动(二分二至日)①图示不同日期的太阳视运动,其共同特点是:太阳东升西落,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太阳高度不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值。
②尝试判断:A代表冬至日,B代表春分、秋分日,C代表夏至日。
判断理由:日出、日落时间和方位;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2.正午太阳高度空间分布规律(1)由图可知,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两极点正午太阳高度为0°。
(4)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此时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
(5)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3.正午太阳高度时间变化规律。
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课程标准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1. 了解地理环境的概念、组成和分类,并能举例说明人文地理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别与联系。
2.结合大气运动所学原理和气候类型分布图,掌握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等对气候的影响。
3.结合典型案例分析说明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正确认识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的特殊作用及其内在联系。
I课甫丨预习新知丨illlBIIIIIII鑒堇II鑒IIHII鑒暑IIIIII養鑑雲旨戟粧憑巍词癒:1[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地理环境阅读教材P62〜P63 “地理环境”,填写下列知识。
1.地理环境的分类2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自然地理环境由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
教材梳理2气候一一一种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阅读教材P63〜P65 “气候一一一种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填写下列知识。
1 •概念: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时期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地经常性天气的综合表现。
2 .影响因素:读气候因子关联示意图,分析:(1) 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候因子分别是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人类活动。
(2) 造成各地气候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填字母)。
(3) 受图中B(填字母)因素的影响,副热带大陆东西岸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大陆西岸形成的是地中海气候,大陆东岸形成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4) 下垫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主要包括海陆差异的影响、洋流的影响、地形的影响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⑸图中C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主要包括释放废热、改变大气成分、改变下垫面性质等。
【图表解读】读教材图3- 1- 3海拔对气候的影响,据图分析:海拔对气候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并分析“高处不胜寒”的原因。
提示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 C,因此,海拔高的地方气温低。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距地面越近,大气获得的热量越多; 得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也越低。
配套K12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4
哈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三学年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读下图,回答1~2题。
1.形成图中a、b两地年太阳辐射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天气状况B.洋流 C.纬度位置 D.地形2.由图可知,太阳辐射能( )A.存在由低纬向两极递减的规律B.大陆较同纬度近海的数值低C.主要热带雨林气候区最为丰富D.各纬度大陆东岸均较大陆西岸丰富下图为某企业生产的“风光路灯”——太阳能和风能的“风光互补性”路灯示意图。
读图回答3~5题。
3.该“风光路灯”最适宜销往( )A.贵阳B.成都 C.呼和浩特 D.济南4.若是在上题所选城市中安装“风光路灯”,一年中太阳能板左右摆动幅度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5.为降低成本,将路灯上风力发电扇叶的朝向固定,如果在哈尔滨则风力发电机扇叶应朝向( )A.西北 B.西南 C.东北 D.东南下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所绘的25°N附近某小区域示意图,为正确标注该图的指向标,同学们测得O城6月7日日出、日落分别在X、Y方向。
读图完成6~7题。
6.该图的指向标是( )7.河流XO段的流向为( )A.由东南流向西北B.由西南流向东北C.由西北流向东南D.由东北流向西南甲、乙两地的夜晚北极星的仰角同为60°,甲、乙两地经度如下图所示。
结合下图完成8~9题。
8.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方B.西方C.西北方向D.东南方向9.甲、乙两地的距离大约是( )A.20 000千米B.15 000千米C.10 000千米D.5 000千米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纬线L1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 300千米/时,纬线L2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 320千米/时。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11.图中a、b两点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差异和原因为(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纬度高,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平坦,自转线速度大右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配套K12(课标版)2019高中地理 第3章 地球上的水 第3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学案 必修1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学习目标: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衡量指标,理解并掌握世界、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重点)2.说明水资源的数量、治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3.理解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能够分析水资源利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重点、难点)[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1.概念(1)广义: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2)狭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3)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的分布(1)衡量标准: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
(2)分布特点:从全球来看,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3)不平衡性的表现1.水资源的数量、质量与地区经济活动的关系2.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程度(1)科技比较落后的时代:人类主要在沿河和沿湖地区发展。
(2)科技比较发达的近现代:大量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还开发了海水淡化技术,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和大型蓄水工程。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危机的原因:(1)数量:需水量增加⎩⎪⎨⎪⎧人口持续增长经济高速发展(2)质量:水体污染,可用的水资源减少。
2.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开源措施⎩⎪⎨⎪⎧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开渠引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2)节流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从农业和工业这两个用水大户中挖掘水资源的潜力等。
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 ) 2.陆地面积广的地方水资源丰富。
( )3.海水淡化技术是解决水资源缺乏的最有效办法。
( ) 4.珠江三角洲地区因水资源总量较少而缺水。
( ) 5.南水北调可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 ) 6.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华北地区。
( )【提示】 1.√ 水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一节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学案 湘教版必修3
第一节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学习目标] 1.结合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组成。
2.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一、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网络来获得地面某点经纬度和高程的系统。
2.组成系统结构组成 功能 空间部分 21颗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共同运行于6个轨道面上不间断地向地面监控系统发送各自与定位相关的参数和时间信息 用户设备部分GPS 接收机 显示接收机的经纬度、高度、运动方向和速度等信息 地面监控系统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5个监 控站 监测和控制卫星上各种设备的工作及卫星的运行判断 1.要获取地面接收机的运动速度,地面观测者最少要接收到4颗GPS 卫星的信号。
( √ )2.GPS 卫星发送的导航定位信号是一种可供无数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
( √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为用户提供连续、实时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精密时间,但受天气影响较大。
( × )二、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1.GPS 的特点:全天候、高精度、自动测量。
2.GPS 的主要功能:定位和导航。
3.GPS 的应用领域(1)军事:GPS 最初建立的目的是为军事应用。
(2)测量:具有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全天候操作;信息自动接收、存储等优势。
(3)交通: ―→GPS 可对车辆进行跟踪、调度管理,合理分配车辆(4)救援:GPS可对消防人员、救护人员、交通警察进行应急调遣。
(5)农业:GPS技术引入农业生产后产生了“精准农业耕作”。
(6)娱乐:GPS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出行、旅游、探险的好帮手。
思考利用GPS如何实现“精准农业耕作”?答案利用GPS进行农田信息定位获取,包括产量监测、土样采集等;计算机系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决策出农田地块的管理措施;然后把产量和土壤状态信息装入带有GPS设备的喷施器中,精准地给农田地块施肥、喷药。
探究点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相互联系的水体目标任务一览相互联系的水体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54“相互联系的水体”,完成下列问题。
1.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1)水的三种存在形式:气态、液态和固态。
(2)水体存在有三种类型: A.海洋水,B.陆地水,C.大气水。
(3)陆地水体间的关系:一般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4)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有雨水、冰雪融水、湖沼水和地下水。
2.河流水、地下水和湖泊水相互补给关系(1)由图a可知,陆地水体之间存在相互补给关系的是河流水与湖泊水、河流水与地下水、湖泊水与地下水之间。
(2)图b中左图表示丰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3)图b中右图表示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4)图中各水位的相互补给状况取决于水位高低和流量大小的动态变化。
[合作探究]第①步:案例探究1.参照下图,概括河流水、湖泊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提示除河流源头处的湖泊单向补给河流外,三种水体相互补给。
2.判断正误,并举例说明。
(1)各地的河流水均能得到地下水的补给。
提示错误。
黄河下游和长江荆江段为“地上河”,河流水单向补给地下水。
(2)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都出现在夏季。
提示错误。
以我国为代表的夏雨型气候区河流汛期在夏季,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冬季。
3.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和永久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两类河流流量过程线最明显的差异是什么?提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过程线突出特点是有春汛;永久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过程线突出特点是有夏汛,冬季断流。
第②步:名师精讲1.河流的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1)依据河流流经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判断雨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与降水期一致;冰川融水补给取决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小,春季有明显汛期的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如下图1,河流径流量与降水一致,应该为降水补给为主;图2河流径流量较小,径流的季节变化与气温大体吻合,应该属于冰雪融水补给。
(3)根据流量过程曲线图分析河流补给类型①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方法和解题思路Ⅰ.横坐标—时间变化—分析水文特征: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汛期、结冰期、断流等情况。
Ⅱ.纵坐标—数值特征—分析径流量特征:数值高低(峰值、谷值)、径流量变化幅度、极值出现时间。
Ⅲ.解题思路分析:结合地理位置与海陆位置—分析气候特征—确定径流量是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还是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②根据流量过程曲线图分析河流补给类型Ⅰ.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枯水期出现在冬春季节的河流,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刚好相反。
Ⅱ.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有冰川融水补给。
Ⅲ.出现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夏汛)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汛)。
Ⅳ.内流河在冬季断流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
Ⅴ.流量过程曲线变化和缓的河流,可能以地下水补给为主,也可能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第③步:实战演练1.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流位于( )A.亚热带季风区B.热带季风区C.温带季风区D.高寒地带(2)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B.有一个汛期C.冬季断流D.年径流总量大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的河流出现了春汛,故存在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可判定其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带季风气候区。
第(2)题,从图中看不出存在地下水补给和年径流总量大,而从图中可以看出冬季流量为0,且有两个汛期。
答案(1)C (2)C2.(2018·威海高一检测)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水文站月累积径流量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可知,该水文站的汛期主要集中在( )A.1~3月B.4~6月C.7~9月D.10~12月(2)该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A.地下水B.冰川融水C.降水D.积雪融水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自然地理、河流的水文特征。
第(1)题,解答本题需要正确理解题干中的关键词“月累积径流量”,注意图中曲线的倾斜状况(即斜率)。
月累积径流量是某月及其以前各月的径流量之和,由图可知7~9月月累积径流量曲线倾斜角度最大,说明该时期降水量大,河流水量迅速增加,形成汛期。
第(2)题,在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中,地下水补给最为稳定。
季节变化小,但补给水量小;冰川融水、积雪融水受气温影响大,积雪融水多发生在春季,冰川融水一般在夏季即北半球的6、7、8月,补给量较大;降水补给主要在雨季,我国华北、东北地区降水集中于7、8月。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在夏季获得的补给量最大,明显是以降水补给为主。
答案(1)C (2)C[提升素养]素养一:地理实践力《红楼梦》第六十九回:偏算命的回来又说:“系属兔的阴人冲犯了。
”大家算将起来,只有秋桐一人属兔儿,说他冲的。
秋桐见贾琏请医调治,打人骂狗,为尤二姐十分尽心,他心中早浸了一缸醋在内了。
今又听见如此,说他冲了,凤姐儿又劝他说:“你暂且别处躲几日再来。
”秋桐便气得哭骂道:“……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他?……”众人又要笑,又不敢笑。
“井水”真的不犯“河水”吗?提示:“井水”“河水”都存在于水圈之中,水圈中的水体总在不断地运动更新和相互转化,当然“井水”“河水”也不例外。
素养二:综合思维《长江之歌》是20世纪80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这首歌旋律激昂,歌词气势磅礴:“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下图表示长江全年水源补给状况。
(1)《长江之歌》歌词中“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说明了长江源头水源补给有哪两种类型?(2)图中a所示的补给类型是哪一种?其变化主要受哪一因素影响?提示:(1)冰川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2)雨水补给。
雨水补给是长江最主要的补给形式,其流量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一致。
思维导图必背清单1.说出陆地水体的类型。
2.说出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3.说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及其特点、分布地区。
4.说出河流补给类型的分析判断思路。
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A.AB.BC.CD.D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B.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D.我国内流区域没有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上水体的组成。
第1题,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
第2题,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液态水数量最多。
答案 1.A 2.C读图,回答3~4题。
北半球某水文站某年实测流量和降水量3.该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来源于( )A.降雨和少量地下水B.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4.该河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A.东北三江平原B.浙江南部C.新疆塔里木河流域D.青藏高原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降水量与径流量变化一致,所以河水由降雨补给;另外,无降水时也存在一定的径流量,所以河水还有地下水补给。
第4题,具有这种补给特点的河流分布在我国东南地区。
答案 3.A 4.B下图为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图。
读图回答5~6题。
5.该水库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B.江淮地区C.西北内陆D.横断山区6.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A.5月B.6月C.9月中旬D.11月解析第5题,该水库全年都有水流入且流入水量在夏季最丰富,故它不可能位于西北内陆,而应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该水库7月的流入水量较少,可能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降水量较少,故该地可能位于江淮地区。
第6题,当水库的流入水量大于流出水量时,水库的蓄水水位就持续上升;由图可知,9月中旬之前的几个月(3月~9月中旬),基本都是流入水量大于流出水量,故9月中旬蓄水水位达最大值;之后,流出水量大于流入水量,蓄水水位下降。
答案 5.B 6.C课后作业一、选择题(2018·临沂高一检测)下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测得的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A.降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冰川积雪融水2.①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②流量曲线,下列有关测得年份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早于②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B.①早于②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C.①晚于②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D.①晚于②流域内开荒种田面积扩大解析第1题,结合降雨量与径流量变化的关系判断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降水。
第2题,结合选项,如果①流量曲线测得的时间早于②曲线,有可能是流域内大面积开荒种田,加剧了水土流失,使流量变化加剧;如果②早于①,有可能是上游修建水库或大面积植树造林,使流量得到调节。
答案 1.A 2.C(2018·福州高一检测)每年4~6月,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河流常常发生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汛”,即白天河流流量很大,夜晚则洪峰消退。
据此完成3~4题。
3.此类洪水的直接补给水源主要是( )A.大气降水B.高山冰川融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D.湖泊水4.“一日一汛”反映了当地( )A.冰雪融化迅速B.昼夜温差大C.降水变率很大D.自然灾害频繁解析第3题,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降水少,河流补给水源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4~6月,气温升高,海拔较低的季节性积雪融化,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夏季气温高,季节性积雪融化完,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冰雪融化受气温影响。
第4题,“一日一汛”说明白天积雪融化多,河流水量大,夜晚融化少,河流水量小,说明昼夜温差大,“一日一汛”反映的是水量变化,不是灾害多少。
答案 3.C 4.B读下图,回答5~7题。
5.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大气降水B.沙漠凝结水C.冰雪融水D.湖泊水6.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变化特征一般有( )①流量较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②流量变化受气温的影响,丰水期出现在夏季③冬季出现明显的断流现象④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7.该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多属于( )A.海陆间循环B.陆地内循环C.海上内循环D.以上都不是解析第5题,由图示信息可知,此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地区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或永久性积雪融水。
第6题,该地区河流流量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表现出水量变化的连续性、较平稳、年际变化小、季节变化大、丰水期与高温期一致、冬季有断流现象等一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