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20年二诊语文试题
2020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
与前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
《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
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
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
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②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
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
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
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
四川省成都市2019-2020学年中考二诊语文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2019-2020学年中考二诊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沉湎赃物捅篓子忠贞不渝实至名归B.婵联妖娆大拇指以逸待劳励精图治C.狼藉羁绊逻辑学苦心孤诣赴汤蹈火D.跻身爆料恶作剧惊慌失错晨钟暮鼓【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捅篓子-捅娄子;B.婵联-蝉联;C.正确;D.惊慌失错-惊慌失措。
故答案为C。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自古以来,玉器在人们心中的始终是神圣、崇高的,人们用它礼天祭地,用它辟邪祛魔,也用它温润、净化自己的心灵。
玉是的,因为它的实质不过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但它又是灵动的,“君子如玉”,它是人格的完美再现。
A.地位肃穆高傲B.位置静穆高傲C.位置肃穆高贵D.地位静穆高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地位: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职务,职位以及由此显示出的重要程度。
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
肃穆:严肃而安静,庄严肃穆。
静穆:安静而严肃。
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高贵:达到高度道德水平的。
极为贵重的。
指地位特殊、生活享受优越的。
形容“玉器”重要程度用“地位”为好,修饰“人格”应用“高贵”,“高傲”是贬义词。
二、名句名篇默写3.古诗文默写填空。
更深月色半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
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大丈夫呢?当他面对个人得失时,要有范仲淹所推崇的“______,____”的心态;当他面对死亡威胁时,要有文天祥所表现出来的“____,____”的气概。
《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北斗阑干南斗斜(2)随君直到夜郎西(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解析】【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成都市2020届高三二诊统一考试全真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
成都市2020届高三二诊统一考试全真模拟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共有五个书名:《风月宝鉴》《情僧录》《金陵十二钗》《石头记》和《红楼梦》。
《风月宝鉴》代表道学眼光,《情僧录》代表痴男怨女的口味,《金陵十二钗》代表“写女儿之书”的看法。
《石头记》和《红楼梦》是两个最好的名字,也是读《红楼梦》最深入的两个角度。
把眼光局限于“道学”,便把《红楼梦》当成“劝世文”或“意淫书”来读。
以“情僧”来看的人,就把苏曼殊个人的遭遇告诉他,相信也会得来与读《红楼梦》同样的满足了。
以“女儿之书”来看,大可以说它是《镜花缘》,不过文字写得好、人物画得真、结构更紧密。
但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不也文字好、人物真、结构严吗?她是聪慧明智的女作家,在包涵广摄的意旨上,却无论怎样都不够与曹雪芹相比了。
《石头记》原是此书的本名,能代表《红楼梦》的中心意旨之一——欲望之斗争与生灭,但为什么曹雪芹终于选定了《红楼梦》为此书正名?第一,《石头记》此名好是好了,但读者无法一见此名,就可“望文”而“生义”,必须要读了此书,知道了关于那“石头”的寓言,方可略明。
由石变玉、由玉变石的象征意义,亦不容易从此名而一目了然。
第二,《石头记》一名,单调、无色彩,不大能表现出现实与空幻、入世与出世这正反两方面的涵旨,更不能显呈此书在“时间”上的主题。
《红楼梦》却不同,“红”是颜色,“楼”是建筑,“梦”是虚幻,三字合在一起,把所有内容都尽包进去。
“红”可以表示万花千彩的女子,见得到“色”。
“楼”是现实中的“相”,摸得着的实体,有人工在其中而建成的“楼”,代表现实世界。
“红楼”两字合起来,是“千娇百媚所居的世界”——大观园,或“金粉繁华”的世界——书中所云“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或如一位译者所说的,“红楼”就表示佛家所指的“红尘”——现实世界。
这就有“色”有“相”了,是此书“实”“成”“有”的“正”的一面。
成都市2020届高三二诊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成都市2020届高三二诊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共有五个书名:《风月宝鉴》《情僧录》《金陵十二钗》《石头记》和《红楼梦》。
《风月宝鉴》代表道学眼光,《情僧录》代表痴男怨女的口味,《金陵十二钗》代表“写女儿之书”的看法。
《石头记》和《红楼梦》是两个最好的名字,也是读《红楼梦》最深入的两个角度。
把眼光局限于“道学”,便把《红楼梦》当成“劝世文”或“意淫书”来读。
以“情僧”来看的人,就把苏曼殊个人的遭遇告诉他,相信也会得来与读《红楼梦》同样的满足了。
以“女儿之书”来看,大可以说它是《镜花缘》,不过文字写得好、人物画得真、结构更紧密。
但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不也文字好、人物真、结构严吗?她是聪慧明智的女作家,在包涵广摄的意旨上,却无论怎样都不够与曹雪芹相比了。
《石头记》原是此书的本名,能代表《红楼梦》的中心意旨之一——欲望之斗争与生灭,但为什么曹雪芹终于选定了《红楼梦》为此书正名?第一,《石头记》此名好是好了,但读者无法一见此名,就可“望文”而“生义”,必须要读了此书,知道了关于那“石头”的寓言,方可略明。
由石变玉、由玉变石的象征意义,亦不容易从此名而一目了然。
第二,《石头记》一名,单调、无色彩,不大能表现出现实与空幻、入世与出世这正反两方面的涵旨,更不能显呈此书在“时间”上的主题。
《红楼梦》却不同,“红”是颜色,“楼”是建筑,“梦”是虚幻,三字合在一起,把所有内容都尽包进去。
“红”可以表示万花千彩的女子,见得到“色”。
“楼”是现实中的“相”,摸得着的实体,有人工在其中而建成的“楼”,代表现实世界。
“红楼”两字合起来,是“千娇百媚所居的世界”——大观园,或“金粉繁华”的世界——书中所云“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或如一位译者所说的,“红楼”就表示佛家所指的“红尘”——现实世界。
这就有“色”有“相”了,是此书“实”“成”“有”的“正”的一面。
2020年中考语文二诊试卷含解析
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中考语文二诊试卷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3分)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瞥.见(piē)愧怍.(zuò)未雨绸缪.(móu)B.告罄.(qìng)锃.(chèn)亮拈.轻怕重(niān)C.间.或(jiàn)褴褛.(lǚ)戛.然而止(jiá)D.广袤.(mào)镌.刻(juān)相形见绌.(chù)2.(3分)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晾起波浪的飞沫。
B.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徒的雁群暄嚷着发出邀请。
C.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D.将受到历史治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3.(3分)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B.疫情已对经济形势造成较大冲击,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同样面临巨大挑战,恢复经济社会活力刻不容...缓.。
C.最近各地出现了不少个性鲜明的“网红书店”,但在纷至沓来....的顾客中,有不少是“到此一游”的打卡拍客。
D.锦屏山森林公园峰峦峭拔,谷壑幽深,郁郁葱葱的树木鳞次栉比....。
这个大型天然氧吧,让市民有了驻足流连愉悦身心的处所。
4.(3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书写水平大幅提高。
B.前不久,Facebook和Twitter还删除了近千个支持香港警察、反对暴力的中国账户给封了。
C.“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感谢你们在武汉人民遭遇疫情的困难时刻,迎难而上、冲锋在前,以命搏命、舍命相助,用大爱温暖了整座城。
D.“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全市中小学生中掀起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
2020年成都市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含答案
2020年成都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荫.庇(yīn) 玷.污(diàn) 引吭.高歌(hánɡ)B.炮.制(páo) 叱咤.(chà) 损兵折.将(zhé)C.浸渍.(zì) 粗犷.(ɡuǎnɡ) 方兴未艾.(ài)D.针砭.(biān) 肖.像(xiāo) 咬文嚼.字(júe)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惆怅以飨读者蹉跎真知灼见B.殴打火中取粟寥廓婷婷玉立C.辐射暴戾恣雎伎俩功亏一溃D.谴责当仁不让决窍循私舞弊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涉及到干部的改革,更要慎重。
②人们意识到,用一种发展模式、一种政治主张来多彩的世界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③我们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A.体制规范效率B.体制规范效益C.机制制约效率D.机制制约效益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你一旦进入了生活知识的宝库,就会感到又喜又惊,乐不思蜀....的东西多得很。
B.在地摊上买药要特别小心,鱼龙混杂....,而应该相信自己的实C.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力,积极参与。
D.面对行凶的歹徒,怯懦的他没有挺身而出,这样的行为应该受。
到谴责,真是罪不容诛....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球队战绩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作为主教练总是会成为众矢之的,被解职是很正常的事。
B.文化公园经过一年的精心打造,总投资近千万元的大型山体浮雕《灯会溯源》即将完工,并于春节灯会期间正式向游人开放。
C.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他指出:“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
”D.垃圾车清理垃圾时不熄火,长期发出噪声和废气,对住户的身心影响很大。
四川省成都市2020届高三二诊测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20届高三二诊测试语文试卷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公共文化服务,是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向社会成员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
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农家书屋、电子阅报栏等来到群众身边,服务于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当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设施建起来之后,如何提升使用效率的问题便摆在了人们面前。
一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农家书屋“只见房子不见读者”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究其原因,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文化的需求日渐呈现出差异化、多样化趋势,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错位”。
解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关键要在供给侧发力,找准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需要改变此前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内容单一、供给缺乏弹性等问题,更好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对接。
现实中,我国农村人口结构不断变化,相关需求也日益多元。
在这种背景下,围绕公共文化的投入不能是一次性的,应当在内容资源上不断进行更新,同时在载体上也应与时俱进,更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让人们更便捷地获取知识和信息。
比如,现在的父母都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儿童图书馆经常人满为患, 儿童图书的借阅量占不少图书馆外借图书的一半。
这就应该加大儿童图书的采购量,扩大儿童阅览室的面积。
让服务内容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才能缩小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之间的差距。
成都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及解答
成都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以前的中国和宋以后的中国有一个不同,那就是从“贵族—士族”社会,变成了平民社会。
在宋代以前,虽然中国人经常抱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事实是确实贵族有种。
高门大户往往能传递几百年,底层百姓也永远安于被剥削的命运。
除了起兵造反,或者疆场立功,一个人很难突破玻璃天花板,从底层社会爬到上层社会。
直至唐代,门阀观念的影响仍然十分严重。
而到了宋代,这一切变了。
“贫富无定势”“富儿更替做”(宋代谚语)。
下层社会的人也可以通过个人奋斗,在短时期内改变自己的命运,即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火箭式升入最高层,“骤得富贵”。
富家大族的传递因此变得极为困难,更为常见的情况是“富不过三代”“朝廷无世臣无百年之家”。
阶层之间不再有明显界限。
郑樵说:“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
”(《通志-氏族略》)下层文化和上层文化开始融合,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境界。
这一切发生的第一个原因,是从中唐到五代一百多年的战乱,使得整个社会天翻地覆,那些从汉代传到唐代的相沿几百年的世家大族在这个空前的乱世中,终于被毁灭了。
特别是五代的极度混乱,如同一个炒锅一样,将社会各个阶层颠簸出原来的轨道,上下颠倒,贫富易位。
无数个积累了几百年建起的藏书楼被一把火烧掉,相守了无数世代的大家族分崩离析,原来养尊处优的士族们或死或逃或成为乞丐奴仆,士族阶层连同他们创造的士族文化在整体上被毁灭了,社会成了一锅原子粥。
第二个更主要的原因,就是科举制的成熟。
虽然科举发明于隋,实行于唐,但科举在隋唐两代都没能成为入仕的最主要途径。
况且隋唐两代教育并不普及,只有上层社会才能获得较好的教育环境,因此中举者也都是士族,因此,唐代基本还是一个半世袭的士族社会。
而到了宋代,科举制才真正成为入仕的最主要渠道。
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二诊试卷答案版
中考语文二诊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收敛.(liǎn)萧瑟.(sè)罅.隙(xià)咄.咄逼人(duō)B. 骈.进(pián)濒.临(bīn)撺.掇(cuān)味同嚼.蜡(jiáo)C. 炽.热(chì)廿.年(niàn)矜.持(jīng)不屑.置辩(xiè)D. 修葺.(qì)寒噤.(jìn)豢.养(huàn)吹毛求疵.(cī)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光明啊,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
B. 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胀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C. 我只是矗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D. 否则,鸠占雀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面对老师要好好学习的忠告,小宇同学总是不以为然....,终于使自己的成绩滑落到无可挽回的程度。
B. 响水“3.21”事故发生以后,一辆又一辆消防车接踵而至....,广大消防官兵立刻不顾生死地投入到抢险灭火的工作中。
C. 华灯初上,人们纷纷聚集到社区小广场,有的呼朋引伴地跳起广场舞,有的三五成群地下起象棋,有的两两相对地打起乒乓球,大家各得其所....,其乐融融。
D. 贾岛有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可见他的诗作都是千锤百炼而成,绝非信手拈来....。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生动地展示了我国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发现,这些都是科学家们为了人民的利益,不计个人得失,勇于尝试和不断探索。
B.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广泛理解、认同和支持,也使中国和这些国家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C. 能否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取决于广大驻村干部通过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结合自身优势,切实增强贫困村的自主造血功能。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0年中考语文二诊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0年中考语文二诊试卷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3分)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黎.明(lí)笑涡.(wō)雕梁画栋.(dòng)B.灌溉.(gài)喷薄.(bó)喃.喃自语(nán)C.星宿.(sù)真挚.(zhì)一气呵.成(hē)D.绰.号(chuò)礼聘.(pìn)朝朝暮暮.(mù)2.(3分)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范进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跌倒,牙关咬紧,不醒人事。
B.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妆饰了你的窗子,你妆饰了别人的梦。
C.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惜别的情景。
D.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痴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3.(3分)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滴水穿石,告诉我们做事情应该持之以恒....,这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B.世界卫生组织称赞中国的各项防疫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应该向全世界大力推广。
C.清明节,人们紛紛到陵园祭扫,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以此寄托对逝者的哀思。
D.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渐好,师生们满心喜悦地重返校园,在学习中共享天伦之乐....。
4.(3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省政府要求各地重视防火安全工作,切实做到早处置、早预警、早排查,确保群众安全。
B.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学生熟悉井适应了“网课”这种居家学习的全新模式。
C.成都凭借自身良好的硬件条件和丰富的赛事经验,成功获得了2021年世界大运会举办权。
D.武侯区教育局统一安排的优质在线课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12分,共12分)5.(12分)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2017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以前的中国和宋以后的中国有一个不同,那就是从“贵族一士族”社会,变成了平民社会。
在宋代以前,虽然中国人经常抱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事实是确实贵族有种。
高门大户往往能传递几百年,底层百姓也永远安于被剥削的命运。
除了起兵造反,或者疆场立功,一个人很难突破玻璃天花板,从底层社会爬到上层社会。
直至唐代,门阀观念的影响仍然十分严重。
而到了宋代,这一切变了。
“贫富无定势"“富儿更替做"(宋代谚语)。
下层社会的人也可以通过个人奋斗,在短时期内改变自己的命运,即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火箭式升入最高层,“骤得富贵"。
富家大族的传递因此变得极为困难,更为常见的情况是“富不过三代"“朝廷无世臣无百年之家”。
阶层之间不再有明显界限。
郑樵说:“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
"(《通志-氏族略》)下层文化和上层文化开始融合,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境界。
这一切发生的第一个原因,是从中唐到五代一百多年的战乱,使得整个社会天翻地覆,那些从汉代传到唐代的相沿几百年的世家大族在这个空前的乱世中,终于被毁灭了。
特别是五代的极度混乱,如同一个炒锅一样,将社会各个阶层颠簸出原来的轨道,上下颠倒,贫富易位。
无数个积累了几百年建起的藏书楼被一把火烧掉,相守了无数世代的大家族分崩离析,原来养尊处优的士族们或死或逃或成为乞丐奴仆,士族阶层连同他们创造的士族文化在整体上被毁灭了,社会成了一锅原子粥。
第二个更主要的原因,就是科举制的成熟。
虽然科举发明于隋,实行于唐,但科举在隋唐两代都没能成为入仕的最主要途径。
况且隋唐两代教育并不普及,只有上层社会才能获得较好的教育环境,因此中举者也都是士族,因此,唐代基本还是一个半世袭的士族社会。
而到了宋代,科举制才真正成为入仕的最主要渠道。
宋朝皇帝们的制度设计,是使全社会通过文字而不是刀枪进行竞争。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将其他功名利禄之途关闭,只留下科举这一扇门。
他们不仅废除了唐代由当朝显贵公荐举人的惯例,而且打破了唐代科举考试的门第限制,让所有人都能走进考场。
在宋代,只要不是残疾之人,皆可应举,甚至以屠牛为业者,也能赴试。
对于那些拿不起路费的穷人家孩子,国家还给他们应试补贴。
从上古到中古,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一直是由国家严格控制的,即使是最开明的唐代也是如此。
然而有唐到宋,国家对民众生活的控制显著松弛,宋太祖于乾德三年颁布诏令废除夜禁,里坊制也名存实亡。
宋代城镇里面基本可以随处开设商铺,因此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商业街,小商贩也可在各处叫卖,城市景观较以前大变。
《清明上河图》就是里坊制消亡以后城市面貌的反映。
这些现象都显示,从唐到宋,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进步:由等级森严、阶层固化的不自由的社会,向一个更自由、更平等因而也更合理的社会转变。
(选编自张宏杰《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平民的盛世:宋代》)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代以前的老百姓想要进入上层社会,只能选择起兵造反或是疆场立功的道路。
B.从中唐开始的战乱最终导致传承多代的世家分崩离析,士族文化在整体上被毁灭。
C.在宋代,社会上下阶层之间的界限不再明显,主要体现在科举、婚姻等诸多方面。
D.宋代的平民社会比“贵族一士族”社会更自由和平等,这是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用大量篇幅论述了宋代成为平民社会的两个原因:长期战乱和科举制成熟。
B.文章将唐宋两代科举进行了比较,突岀了宋代科举是入仕最主要的制度性渠道。
C.文中引用宋代的谚语,是为了证明在宋代社会,门阀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D.文中“原子粥”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士族和士族文化整体毁灭后的社会混乱局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富不过三代”是说富贵家族传家不超过三代,其财富都转移到了平民手中。
B.里坊制有利于国家对城市的管制,体现了国家对城市平民生活的严格控制。
C.宋代重视科举教育,不提倡武力,因此宋代的城市比唐代更自由、更繁荣。
D.宋代以前包括唐朝都是属于世袭的贵族社会,宋以后才真正进入了平民社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突发性。
突发性指事件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情况,都难以准确把握;对事件起因、规模、事态变化等,也不能事先确定。
二是复杂性,主要指造成原因复杂。
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战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三是传播的广泛性,某些传染病可能毫无国界地广泛传播。
(摘编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讨》)材料二作为非典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当时的中国在疫情防治中暴露出诸多问题。
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疫情隐瞒不报。
另一方面,当时国内比较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制度、应急设施。
对于非典一类的新发传染病,彼时并无任何应急预案作为指导依据。
而且,许多医院没有足够的隔离设施,交叉感染严重。
这些都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SARS之后,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决.心和行动。
政策方面,2003年国家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此后又出台了一家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从国家到乡镇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医疗救治方面,各地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包括设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扩大医疗救治队伍等。
此外,中央还主导建立了一套信息通报体系,保证疫情信息快速透明地传播。
这一系列建设使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
(摘编自《非典十六年之后,中国的防疫体系都有哪些进展?》)材料三2009年,全球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联防联控,并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使公众能够了解疫情,做好防控。
此外,政府还联合科研机构进行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仅87天,就研制生产出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H1N1甲流疫苗。
201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积极应援非洲,同时采取国内疫情防范措施,取得了“零感染,零输入”的可喜成绩。
这次疫情抗击还成为我国首次在卫生应急领域走出国门的成功案例。
•事实上,自非典后,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已多次经受住考验,并在实战中不断完善。
国家卫计委卫生应急办主任许树强曾表示,中国经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拉疫情等重要阶段的洗礼,应急能力已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摘编自《抗击甲流:中国在行动》)材料四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袭来,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
面对疫情,党中央总揽全局,对抗击疫情作出指示,指明方向。
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决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加强防疫工作,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
此外,在疫情面前,我国还坚持防控工作全国一盘棋,联防联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创造了十天十夜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奇迹。
我国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控了疫情芟延,国际社会对此普遍给予肯定。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方行动快速有力,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摘编自《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来自哪里》)4.下列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突然发生,人们事先难以准确把握某次事件发生的时间、方式、成因等情况,因此在应对时就往往会束手无策。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因复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战争等人为因素都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从而对公众健康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范围广,某些传染病毒可能会无国界扩散,这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国际合作抗击埃博拉疫情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D.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这有利于把握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模、事态发展等信息,做好防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应对非典时,我国存在着部分地方政府瞒报疫情信息、缺乏新型传染病应急预案和应急设施等问题,这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B.2009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力的防控措施抗击甲型H1N1流感疫情,还成功研制生产了H1N1甲流疫苗,取得了抗击疫情的胜利。
C.正是因为经历了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非洲埃博拉疫情三个重要阶段的洗礼,我国的应急能力才能够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有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赞赏,这体现出国际社会对我国疫情防控的肯定,也侧面显示出我国防控疫情能力的提升。
6.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为什么能快速有效地进行防控?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丢失的脚步王开岭大,正让城市削掉双足,脚步日渐枯萎。
点与点之间的遥远,让我们望而却步,不得不折叠起双足,换之以轮胎和轨道。
现代人的日常身份,不再是“行人”,而是“乘客”。
北京城,已套上了第6个大呼拉圈,且环距越来越大。
没人再敢把城市当棋拝、视自己为棋子了。
城市的态势只能用涟漪来形容,且是巨石“扑哋”激起的那种。
面对急剧的放扩,没人敢吹嘘熟悉每一条波纹了,连的士司机都像片警那样,专挑熟悉的“片”跑。
由于太大,任何人都只能消费极小一部分,无法从整体上参与它、拥有它。
这是一盘谁也下不完的棋。
人只能在上面流浪,胡乱移动。
某种意义上,已无真正的“北京人"“上海人"“广州人"。
无边无际、日夜更新的城市,所有人都变成了它的陌生客。
据说,法国学者皮埃尔•卡蓝默访问了几座中国城市后感叹:“它们太大了,每一次进入我都忍不住发抖。
"在无界的大面前,脚力是渺小的,所有的腿都会恐惧、自卑、抽搐。
由于“脚”和“历程”之间的逻辑驰散了,“人生脚步"一词,正丧失其象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