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微课题研究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共10篇)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共10篇)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共10篇)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一):帮忙推荐一个小学语文研究课题)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2)讲读教学与学生自主参与的研究3)作文教学从日记人手的研究4)小学生习作过程的研究5)小学生修改习作的研究6)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7)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8)小学语文活动课设计...【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二): 小学低年级语文的个人课题可以研究些什么?多给几个题目参考?个人课题的写法和格式怎样的?具体说哈?内容是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可研究一个学期的.是想参加教师个人课题评审的,可研究哪些方面?请具体多给几个好题目,1、可以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立项进行研究;2、可以从培养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入手研究;2、可以从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入手研究.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三):小课题研究——作文指导课(案例)[小课题研究——作文指导课(案例)]小课题研究——作文指导课(案例)快乐的假期生活教学目标:1、学会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小课题研究——作文指导课(案例).2、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3、热爱大自然,感受假期生活的乐趣.4、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教学重点: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描写细致,感受真实.教学过程:一、出示照片,讲故事:(教师出示自己假期时在上海游玩拍摄的照片)讲述自己假期愉快的旅游经历.二、师生交流,激发写作兴趣:、师:我想我们都喜欢出去游玩儿,去拥抱大自然,在假期中,想必大家也定有难忘的经历?能告诉大家吗?生自由交流.2、师:是呀,通过刚才的交流,让我们回忆起了难忘的假期生活,与其回忆,还不如现在就动笔记录下这一串串足迹,好吗?三、片段赏析、发现写作方法:、师:我们到风景区游览,欣赏自然风光,增长见识,留影拍照,真是一件乐事,作文指导《小课题研究——作文指导课(案例)》.那怎样给自己最喜爱的照片配上一篇精彩的呢?大家相互讨论一下,一会我们来献计献策.生讨论.2、师:谁有好的建议,快给大家说说!(学生初步谈到:(1)按一定顺序,也就是旅行的顺序来记,这样更清晰;(2)要围绕照片的内容来写,把那里的美丽景色生动的描绘出来;(3)可以把照片的地点和内容作为的一个重要部分,精彩片断;(4)要围绕快乐来写,写出旅途的难忘.)对于以上的建议教师要给与及时地引导、归纳和鼓励.3、师:我也给大家介绍两种观察景物的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如这样,就有条理有重点地写下了作者在大会堂所看到的景物.四、创设情景,感悟写作方法:、师:同学们,我们要记录自己的假期生活,你们还想到了什么?生:要把自己最喜欢、印象较深的地方作为重点来写.2、师:能结合你具体情况给大家具体讲一讲吗?3、师举例让学生练习说.五、理解“难忘”,拓宽学生思路,丰富写作素材:、刚才,大家在提建议时,说到了要记录假期生活的快乐,那在你在假期中除了快乐的经历让你难忘以外,还有不同的感受让你难忘吗?教师引导学生广泛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难忘的经历.生:可以是惊险的一段历程;可以是紧张的一个画面;可以是兴奋的一个瞬间;可以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可以是一次后悔的经历;可以是一种心酸的滋味.2、师:现在,对于“难忘的假期生活”,你又有什么新的理解?生:不一定只有快乐是难忘的题材,只要是一段有意义的经历,都值得记录下来;生:我们的写作素材可以丰富一些,写出自己的认为最值得难忘的经历和故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师:是呀,一段难忘的童年之旅,之所以难忘,就是因为纪录了你自己亲身感受,刻骨铭心的历程,也许是快乐的,也许是神奇的,也许是充满挑战的,只要你写出自己的滋味来,就是一篇有价值的好.〔小课题研究——作文指导课(案例)〕【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四): 课题研究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课题研究虽然做法多样,但有一个基本程序.在研究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研究什么?——怎样确定研究课题一切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则就不是研究);进步与成果即成长.教育科研课题主要于两大方面:、实践——客观存在的或潜在的教育实际问题教育教学实践本身存在的问题(这是大量的);教育教学与其外部的矛盾(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校、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社会发展.举例).2、理论——现有教育理论所揭示的问题以及理论体系中的空白和矛盾点(例如《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冷思考》一文产生的过程).3、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例如:南通特级教师李吉林从语文教学的弊端出发,从外语教学中运用情景进行语言训练中得到启示,借鉴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境界学说”,吸取传统教学注重读写以及近代直观教学有效因素,探索创造出“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法”……二、怎样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选定了一个课题,就必须对这个课题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这个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一课题所属的理论体系等等.对课题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确立研究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论证一个课题主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A.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性质和类型的问题?B.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价值(即在理论上预计有哪些突破?)c.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么?D.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分析.E.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步骤如何?F.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三、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⑴观察法⑵调查法⑶测验法⑷行动研究法⑸文献法⑹经验总结法⑺个案研究法⑻案例研究法⑼实验法(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观察法:为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观察法实施的步骤是: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3)确定观察对象.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中学任教的大专或本科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4)制定观察计划.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5)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无论哪一类手段,都应在观察开始前就准备好,对观察中使用的种仪器也须事先作好功能检查,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障碍.对于观察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使用仪器的基本方法,并知道在观察中应做些什么.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以中学生课堂行为记录为例.在记录中,根据研究需要,列出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但估计所列不会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让观察员在需要时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请别人帮助观察,必须事先和观察人员讲清楚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所指,遇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要求他们熟悉每一个项目的所在位置.为了稳妥起见,还可以在正式观察前先作几次观察练习,帮助观察人员熟悉记录的内容;如发现记录的缺陷,可在正式观察前作出调整.(6)规定统一性标准.为了增加观察的客观性,为了便于衡量和评价各种现象,为了易于用数量来表达观察的现象,为了使观察结果可以核对、比较、统计和综合,必须事先考虑自己的观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并对每一因素规定出统一的标准.每次观察或观察同一现象的不同观察者,要坚持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主要在于,不同的研究项目常会涉及到不同性质的标准.如:有的涉及到单位问题,如怎样衡量学生表现的知识质量;有的涉及到定义问题,如怎样才算违反纪律;有的涉及计算方式问题,如怎样登记和表达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的频率,等等.对类似问题,都应事先做好统一规定.(7)逐段提出观察提纲.在观察计划的基础上,应对每次或每段(几次同一性质上一内容的观察组成一段)观察提出具体提纲,以便使观察者对每一次观察的目的、任务和要获得什么材料非常明确.观察提纲可以包括本次观察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且应当在前一次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来.亦可采用表格的方式,以便于分类统计观察实际过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种结论.也许可以形成某个研究课题.2、调查法:同样是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举例说明抽样调查法的操作过程,整个过程可大致分为如下步骤:(1)确定调查的目的(确定问题,形成假说;通过调查验证假说,使问题明确化,得出结论).(2)确定抽样总体.要从中进行抽样的总体应与要得到信息的总体(目标总体)一致.从样本得出的结论适用于被抽样总体,超出这个范围结论的适用程度取决于被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的差异程度.(3)确定待收集的数据.一般只收集与调查目的有关的数据,过长的调查表会降低回答的质量.(4)选择抽样方法.这时总体中的哪种单位作为个体基本上可定下来.(5)编制抽样框.如学校名录、学生花名册等.(6)确定需要的精确度.因抽样调查是要由样本推断总体,会带有某些不确定性.一般是对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7)估计样本容量,估计费用.(8)抽样试验,在小范围内试填一下调查表,做些必要的改进.(9)实地调查工作的组织.按抽样方案进行调查.对收回的调查表的质量及时进行检查,对不回答的表要有处理方案.(10)根据所用的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11)可对同样的数据采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较.(12)写出调查报告.留存有关总体的信息,它们可能对将来的抽样起指导作用.对于教育现象,有时难于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概率抽样,可以考虑采用下列方法抽样:从总体中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单位(群),在群内进行概率抽样;从一个小总体中选出接近于研究者对总体平均数的印象的那些个体;样本限于总体中易于取到的部分;样本是随便选取的;样本由自愿被调查的人员组成等等.但对这样得到的样本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结论也要慎重,应充分利用其它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在教育现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经验和抽样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获取好样本的关键.3、测验法:是想描述某些行为的状况或推论某些行为的状况(包括:能力与成就,个性、兴趣、动机、态度、观念及心理需要等);从而考虑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进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测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评估、诊断和预测(举例,如XXX老师所做的“学生自学能力测验”(试验),就是为了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测验法是教育和心理学测量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形式.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测验的控制,在不同时间对于同一个被试或同一时间对于不同的被试,其意义都应该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观性则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推论的客观性指对同一结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论应该一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结果的所做解释应该相同.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教师个体比较适用.另一种模式: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几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具体操作方法:(1)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对教学或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3)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4)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5)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行动研究中,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6)总结评价:首先要对研究过程进行考察.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资料,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行动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和怎样带来的考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的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考察要灵活运用各种观察技术以及数据、资料的采集和分析技术,充分利用录象、录音等现代化手段.总结评价实际上是对行动研究过程及其结果的“反思”.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5、经验总结法: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进行教育经验总结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要注意经验的先进性(观念必须更新).(2)要全面考察总结的对象,充分占有原始的事实材料;且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3)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据,不能凭空想当然,那是毫无价值.(4)要善于进行理论分析6、文献法: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工具书和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又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结果.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五):初中语文教师的小课题研究题目都有哪些文言文、诵读方面的比较容易.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六):求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一篇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一、理论研究背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同时,合作学习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要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中小学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1、合作学习的国际研究现状在西方,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都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1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生们可以从互教中受益.1806年合作学习小组的观念从英国传入美国,受到美国教育家帕克、杜威等人的推崇并被广为应用,最终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了现代的合作学习研究热潮.由此开始,为了突出合作学习的集体化、过程性特点,实现有意义的而非形式化的合作学习,西方的研究者与教师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开发了小组成绩分享法、小组—游戏—竞赛法、切块拼接法、共学式、小组调查法、合作辩论等多样化的实施策略,以及对于学术表现的双重评价、学习与合作技巧合计评分等评价方法.这些实施策略与评价方法随着合作学习在美国、英国、以色列等国的广泛开展而不断丰富、完善.2、合作学习的国内研究现状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开始探讨合作学习.从浙江苏杭州大学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到90年代中期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以及近年来主体性教育实验对小组合作的探讨,这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推动了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本次。

小学语文四年级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四年级课题研究
(2010-2011第二学期)
申报人
三、四年级组
任教学科
语文
任教年级
三、四
课题名称:“学会学习”中小组文化建设的探讨与研究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互助性的学习.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在使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开展使用小组合作学习,使之不流于形式,而使学生在其中不仅学会交往、合作、竞争、协调,而且能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发展,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格素养和多方面素养。而现状是我们的课堂中很多时候是个别强势学生的展示舞台,而相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不愿意去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组合作学习就能让那些强势学生带动弱势学生一起去思考,同时在交流中也能让学生在这种小组互动中习得知识和提升能力。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经过上学期的研究及课堂的尝试,班级小组合作学习已初具规模,学生有了合作研究的意识和合作的能力,小组合作不仅仅是流于形式,而是有了一定的实效。期望本学期通过对此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探讨构建小组合作更有效的策略,寻找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继续探索提高小组合作实效的教师评价方式。
2.研究目标:
3.主要操作措施: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实验法、比较法、理论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并举进行实验研究,同时选择典型课例进行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对比实验。
4.预期成果:Leabharlann 形成文字稿,对“学会学习”中小组文化建设有一定的认识,并撰写论文或案例,争取发表或获奖。
1.固定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建方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协作,充分发
挥小组的作用,教师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精心地编排合理地划分小组,并进一步培养小组长,指导其组织组员有效地合作学习交流。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完整资料).doc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完整资料).doc

篇一:小学语文科小课题研究课外阅读的研究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成就理想的翅膀。

人类从有文字以来,人们便通过阅读,承载传递信息,不断创造新的世界文明。

作为学生,课内阅读不可或缺,然而,真正阅读的源泉来自于课外。

语文课外阅读是生命语文素养孕育、生长的需要,诚如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般;健康有益的书籍,是对生命语文素养的孕育、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快乐的阅读方式,是符合阅读主体--学生--的接受的活动因此,我们应该营造一个符合生命语文素养孕育的人文环境。

一、课题的目标及要求:(一)总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二)相关要求:(1)阅读著名童话、寓言、故事;(2)阅读浅显科技文章,儿童报刊,人物传记,历史名著;(3)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50篇;(4)会做摘录笔记,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对课外书籍的兴趣,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

加大学生阅读量,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形成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具体分述如下:(1)小学生阅读目的的研究(2)课外阅读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3)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4)小学生课外阅读课教师指导方法的研究(5)如何进行亲子共读的研究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一)图书建设1.建议学校图书室适量增加图书;2.班级图书角有针对性地安排文学名著、科普读物及教辅读物等;3.欢迎学生购买图书,建议学生订阅报刊一份或以上,经典图书10本或以上;4.教师要带头阅读,教师每人应有图书20册,报刊2种。

(二)加强时间保障1.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2.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在40分钟以上;3.每节语文课,安排课前3-5分钟诗文诵读或演讲,并由学生点评;4.公众假期期间,可安排学生自由阅读,读名著一部或5篇精美文章,或者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三)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指导1.每周组织1次"我喜爱的一篇文章(一首好诗、一个好故事)、""我喜爱的一个文学形象"、"我喜爱的一位作家"等活动。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计划3篇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计划3篇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计划3篇你想知道小学语文的微型课题研究计划是怎么写的吗?现在请欣赏店铺带来的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计划一一、课题提出:语文,是一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的学科;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是一门充满了无尽的资源而又富有无穷魅力的学科。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为了加强对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的研究,结合我校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学生学习活动科学化与学习素养养成》的子课题《有效教学方法与有效学习方法研究》,这学期,该课题以微型课题《如何挖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作为突破口。

二、内涵界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语文实践中,搜集各种资料,储存各种信息,综合运用众多知识将自己的未知、所知不断内化,不断外显,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综合性学习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课题研究要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让它植根于生活,让他具有开放性、具有生命活力。

在研究中,强调实践、开放、自主,融合“主题研究”、“课程整合”思想;在课程学习方式上注重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对话交流、实践探索,体现研究性学习过程,基于以上特点,在课题实施时,将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更好的整合资源,深入、生动的开展本课题的探索与研究。

其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在知识的不断丰富与内化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微课题研究报告案例小学语文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的实践研究

微课题研究报告案例小学语文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的实践研究

微课题研究报告案例小学语文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的实践研究一、发现和界定问题近两年来,“微课”在中小学快速掀起热潮。

引起教育部门、教育专家和广大师生的高度注重,随着学校教育技术的持续更新和家庭电脑的普及,不但老师的教学方式需要顺应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变。

特别是语文学习,知识点相对复杂,学生学习总是找不到北,所以“微课程”以它“短”“小”“精”特点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好帮手。

美国戴维·彭罗斯就提出了“微课程”的理念,他将建构主义方法转化为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并在此后将“微课程”理念在该学院得以应用。

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并决定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近年來“微课程”的开发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重,但是当前关于微课程的研究大多在阐释其理念与应用前景,故仍需对现有实践中的微课程模式,尤其是学科微课程的开发与学习,实行深入的审视与总结。

微课程使教师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体现在课堂上无法实际操作的内容,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反复学习,为学生指点迷津,给予学生“最完美”学习体验;更重要的是它将单一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还原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使得课上的正式学习与课外的非正式学习统一、连续,激励学生自主完成指定的任务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化学习需要,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微课堂”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堂”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视频,还包含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二、制定计划针对以上问题及其对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计划,以便逐渐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一)总体思路先以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突破口,采用多种方法,促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思维水平。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题目参考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题目参考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题目参考1.调查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在这个课题中,我们将调查XXX高年级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们将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作文的看法和感受。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将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帮助学生克服写作恐惧,提高写作能力。

2.小学高段有效作文课题研究在这个课题中,我们将研究小学高段如何有效地写作文。

我们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思维能力,以及如何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话题和写作风格。

我们将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体验快乐,小学梯度作文的实践研究在这个课题中,我们将研究如何通过体验快乐的方式,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我们将探讨如何设计有趣的作文主题和活动,以及如何通过梯度式的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们将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4.注重观察引导积累提高小学生写人记事文能力的研究在这个课题中,我们将研究如何通过观察和积累,提高小学生的写人记事文能力。

我们将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以及如何通过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我们将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5.小学高段如何写作文评语的小课题在这个课题中,我们将研究小学高段如何写作文评语。

我们将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特点,给出恰当的评语和建议。

我们将研究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6.学生作文“个性化”研究在这个课题中,我们将研究学生作文的“个性化”。

我们将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引导他们写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文。

我们将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7.小学语文作教学生活化研究与对策在这个课题中,我们将研究小学语文作教学的生活化。

我们将探讨如何将作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我们将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7篇)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7篇)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7篇)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1一、指导思想从小学培养目标看,目前人类正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整体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研究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问题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当前应重视语文学困生学习问题。

语文学困生的大量存在,一直成为制约学校教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但由于具有巨大的潜力,因此是一种人力资源,研究其开发的方法和途径,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以研究学困生的转化显得更为迫切。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研究的总体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对小学语文学困生语文学习的新的认识,揭示其成因及教育对策。

坚持以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学习理论为依据,以扎实的教学实践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探讨学困生的类型与成因,寻求科学有效的教育转化策略,形成比较系统的学困生工作经验与理论,并切实促进学困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研究的具体目标(1)调查语文学困生学习的现状。

(2)分析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3)研究语文学困生学习的对策。

三、研究的内容1、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为了了解学生语文学习情况,明确语文学困生学习的现状,对师生及家长进行了调查,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水平测试,并对调查结果和学习水平测试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期望通过调查和测试对语文学困生语文学习问题进行诊断,并探索相应的策略。

2、语文学困生学习特点、类型、归因研究。

3、语文学困生学习策略专题研究。

4、语文学困生个案分析。

5、语文学困生教学典型课例研究。

针对语文学困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具体课例的研究。

四、具体活动安排:十月份1、共同商讨并制定课题研究方案2、组长、组员制订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

3、学习有关理论书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十一月份1、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态度、方法等。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1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法也应得到重视和改善。

教师要使学生成为阅读课当中的主人,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看来,教师在教学时,都会不自觉地陷入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容易造成“满堂问”的模式,表面上看起来是学生自己在读、在解决问题,实际上就形成一支无形之手,紧紧地限制住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能力。

传统的阅读教学法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重在讲解,学生只是会回答问题的机器,不用去探究问题的渊源,只需要怎么回答教师的问题就行了;这让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形成被动阅读,逐渐产生学习厌恶感,最后将事倍功半。

一、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自主性很多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是学校或班级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

教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等,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解剖了阅读作品,没有形成让学生自主分析的习惯。

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教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体验。

而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书范文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书范文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书小课题研究产生于中小学,源自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

小课题研究的起点,首先始于教师对不明情况的探究,也就是教师因为一些大大小小的疑惑而进行的研究。

下面是整理的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书(一)一、课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已把语文实践活动和语文积累放在了小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为了让学生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掌握积累语言方法,充分积累,全面积累,并自由表达,主动用自己的方式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写自己独特的见解,真正将习作作为自己的发展需要、成长需要。

我提出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与个性化表达这一研究课题,旨在进一步以作文教学为重点,拉动语文整体改革,从而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张扬学生个性,还真实于学生,让表达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确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理论假设: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与个性化表达以大语文观、素质教育观为指导思想,用立体化的、科学的训练模式,开放的、灵活多样的活动,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养成广泛阅读、全面观察、处处留意、时时思考、主动记录的良好习惯,从课堂到课后,校内到校外,将习作生活化,生活习作化,让学生感受习作的乐趣。

使学生情动词发,叙童趣,抒童情,写童真,勇于创新,张扬自我,从而活化语文教学,深化能力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其研究的理论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语文课程标准》理念《标准》指出:语文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同时强调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手,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情感。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积累与写作中坚持个性化之路,才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自由发展的环境中成为个性特色鲜明的学习者,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小学语文研究课题

小学语文研究课题

小学语文研究课题小学语文研究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一、背景介绍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没有对阅读产生兴趣,只把它当作一项任务去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因此,本课题旨在探讨如何培养小学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研究内容1. 阅读指导:a. 建立正确的阅读态度:引导学生重视阅读,养成广泛阅读的好习惯。

b.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有趣的文学作品,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

c. 阅读策略培养:教授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如快速阅读、细读、提问、摘要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阅读材料。

2. 阅读环境:a.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学校、家长和社区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价值。

b. 搭建多样化的阅读平台:建立图书角、阅读角等多样化的阅读空间,提供优质的图书资源,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创设阅读互动的机会。

3. 阅读激励:a. 设立奖励机制:设立阅读奖励机制,例如阅读轻松考试、读书报告、阅读排行榜等,激励学生参与阅读活动。

b. 鼓励分享阅读成果: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相互学习。

三、研究方法1. 实地调研法:走访各地小学,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和阅读环境,并与教师和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其对阅读兴趣培养的看法和做法。

2. 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习惯对阅读兴趣的影响,并根据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探讨。

3. 实践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采取多种策略和方法,观察学生的反应和效果,并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

四、预期成果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研究,预期可以获得以下成果:1. 提出一套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精选3篇)

小学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精选3篇)

小学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精选3篇)小学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精选3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篇 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学生发展的需求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有这样一句真理“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拯救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的确,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

阅读,是与我们相伴一生的精神家园;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

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教育家们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关系紧密。

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依据新课标、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及中外教育家的自主阅读教学观等,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新的教育思维为先导,力求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框架。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培养会学习、会创新、会思维、会自主教育的高素质的“完整的人”。

二、课题的由来及研究的意义学生要大量的阅读,广泛的积累,就能为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背景。

可以说,学生的阅读量与他的语文水平是成正比的,也与他其它学科的学习水平成正比。

尤其是在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的今天,在视听技术不断普及、人们阅读能力不断下降的此刻,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活动,抓好基础学段,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分阶段达标进入高层次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题目大全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题目大全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题目大全
1、从古诗词中获取完整的情感表达;
2、分析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
3、谈毛泽东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影响;
4、比较中国古代与现代文学常用语研究;
5、探讨民歌中文本地文化表现形式;
6、分析秦腔与恩施腔的独特性;
7、探讨古典诗歌作品里面的寓意;
8、比较蒙古文学传统和当代文学的不同;
9、讨论“四大名著”的艺术价值;
10、梳理民间传说中的神话元素;
11、从“八大山人”诗词中揭示故土情怀;
12、比较儒家道德观念在古代和现代的变迁;
13、研究古代的楚辞子集里面的情感呈现;
14、对比《孟子》《论语》《大学》三部书的观点;
15、探究《诗经》《楚辞》《乐府》中文学特色;
16、剖析《史记》《汉书》《后汉书》《古今小说》的历史价值;
17、比较古典散文、杂文的应用特点;
18、研究古代绘画、书法的文化精髓;
19、揭示《易经》《礼记》《孝经》《周易》理论;
20、剖析古代宋词和现代诗歌的写作特色。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方案4篇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方案4篇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方案4篇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search project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方案4篇小泰温馨提示: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2、篇章2: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3、篇章3: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4、篇章4: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要进行语文课题研究,首先必须弄清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而弄清语文课题的特点。

下面是有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方案,欢迎参阅。

篇章1: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一、本课题研究之背景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活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网络资源的利用,极大拓展和丰富了作文教学的空间和资源,开阔了学生眼界,丰富了作文素材。

利用网络环境,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和自主作文的氛围,创造师生平等交流的条件。

凭借网络,“师生”、“生生”之间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及时沟通。

这不仅大大拓展了作文教学活动空间,也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得到发充分满足。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要求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也使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得到有机的整合,将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除涉及到语文、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外、还会用到音乐、美术、科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在进行作文的同时,也学到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各科知识得到同步增长,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微课题语文教研活动记录

微课题语文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语文教研组决定开展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为主题的微课题研究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反思等方式,探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活动时间2022年10月25日三、活动地点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室四、参与人员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课题: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2)主讲人:张老师(3)集体备课内容:1)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会认“潮、观、涌”等8个生字,会写“潮、涌、翻”等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壮观、翻滚、汹涌澎湃”等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讨论等方式,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1.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 难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教学策略:1. 情境导入:通过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3.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总结升华: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课堂观摩(1)课题: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2)主讲人:张老师(3)课堂观摩内容:1)导入: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神奇景象。

2)朗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案例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案例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案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微型课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能够帮助学生在
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下面,我们以小学语文微型课题案例为例,来探讨一下如何设计和实施微型课题。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微型课题的目标和内容。

比如,我们可以选择一篇小学生
常见的课文作为微型课题的内容,然后确定课题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接下来,我们需要设计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朗读、分组
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实施微型课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此外,我们还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
现和听取学生的意见,我们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最后,我们需要总结和分享微型课题的教学经验。

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反思,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微型课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我们在设计和实施微型课题时,需要注重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总结和分享教学经验。

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课题名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一、我遇到的问题:今天上到课本中的《鲸》这一课时,让我陷入深深的反思当中。

在课堂中,我让学生讨论关于海底生物,突然发现大家对于这一块的知识储备相当少。

刚开始,我以为是“海底生物”大家接触较少,于是就让学生先谈谈陆地上大型的动物,可是大家说来说去都是以前课本中出现过的那几种而已。

慢慢地,我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学生不仅是对海底生物知识的匮乏,更是对课外阅读知识的无知。

于是,我开始思考现在四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是怎样的?是否有什么方法增加四年级学生的课外知识呢?二、我的课题说明:(一)操作性概念界定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它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是指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研究的方式。

课外阅读是课内研究的延伸与补充。

知识是广博的、联系的,尤其是语文。

课本的功能只相当于一个例子、一块试验田、一把钥匙,更广阔丰富、更生动多变——更精彩的世界在课外。

同时,从大语文观看来,语文研究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

大语文的运行系统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与感悟三个子系统构成。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大语文运行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研究的内容与目的通过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增加文化积淀,拓宽视野,培育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读写水平,形成语文综合素养。

(三)研究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竭深入,以及扬州“亲近母语”课题的广泛开展,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发明、是自学的能力,是对研究语文乐趣的扼杀,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

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自力的阅读活动。

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语文小课题走进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

语文小课题走进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

高段小学生“小课题式”语文学习的行动研究金家漕小学课题组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语文学习缺乏实践性与体验性,普遍存在着以纯粹的知识学习为主,学生所获取的各种知识与他们自身的心灵需要相分离,在缺乏运用、实践体验中失去灵活性、丰富性和创造性。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尝试开展了学生小课题的研究。

课题组研究的学生小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包括小课题的选题、小课题的操作实施和小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是让学生以实践体验为主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本课题的意义是:1.“小课题式”语文学习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抓手。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是每个孩子应该掌握的一种学习能力。

但是,目前的语文学习以“读、背、练”等传统方式居多。

我们提出的“小课题式”语文学习是学生自主选题,搜集资料,开展研究调查,进行探究学习,是学生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最有效的抓手。

2. “小课题式”语文学习是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

小课题研究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生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正需要这样的载体,让孩子们在实践体验中,学习语文,提升语文能力,提高孩子们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 “小课题式”语文学习有利于学生语文知识与修养的自我建构。

“小课题式”语文学习把小现象、小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整个过程着重于让学生成为研究的主体,用儿童的眼光来认识问题,用儿童的行为改造世界;淡化了研究的结果,重在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认识世界、主动探究的体验历程。

其实,小课题研究中的选题,观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研究,收集信息;展示,得出结论,进一步思考探讨,都是学生语文知识与修养的自我建构。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在国外的教学材料中,有很多学生小课题,学生非常有兴趣去完成,但这只是在作业练习等层面上展开的,很少涉及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微课题研究
书声琅琅润泽童心
——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点滴感悟
研究课题: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点滴感悟
研究对象:一年级三班学生
研究目的: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询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2. 重视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培养,以促进学
生朗读能力的发展,立足于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3. 让学生通过个体积极主动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读
书过程形成大胆质疑,主动钻研,相互探讨等学习能力。

课题研究概述: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
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

低年级,
朗读习惯的培养是基础也是关键,教给孩子朗读,
能够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
成功的阅读之路、学习之路。

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在于正确全面地理解朗读的要求,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研究如何在语文教学
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并从小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1.关注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

刚踏入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可能并没有真正学过朗读,不知道该如何朗读,因此,
低年级新生朗读上存在的问题五花八门,需要教师的发现,也需要教师有效地指导。

纠正种种不良的朗读现象,对学生进行良好朗读习惯的培养,是进行有效朗读训练的起点,也是关键所在。

2.重抓培养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训练点。

由表及里,从朗读姿态到朗读体验,展开训练。

正确的朗读姿势是培养良好朗读习惯的首要;端正的朗读态度是培养良好朗读习惯的关键;熟练的朗读技巧是培养良好朗读习惯的助推剂;浓厚的朗读兴趣是培养良好朗读习惯的原动力;入情入境的朗读体验是培养良好朗读习惯的丰硕果。

3.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和水平。

通过这些良好朗读习惯的培养,让孩子正确地读,充分地读,快乐地读,极具美感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在读中提升朗读能力。

主要收获和体会:经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基本改变了低年级学生朗
读拖调、一字一顿朗读等状况。

通过一系列的方法
与指导,让孩子正确地读,充分地读,极具美感地
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
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

学生不仅在课堂上乐于朗
读,在课外也勤于诵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得到
有效的提高。

朗读就是理解,朗读就是发现,朗读是小学语文最为重要的教学手段。

如果把朗读作为衡量语文教学的一个标准的话,那么朗读就是课堂上的一扇窗口,一个显示器,一面镜子。

“书声朗朗”是一堂好的语文
课的重要特征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尤其对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来讲,课文浅显、有趣、易懂,学生天真、活泼,少一些单调、机械、生硬地分析,多一些理解地读,感悟地读,动情地读,让“书声朗朗”充盈课堂,让朗读带领孩子叩开语文学习的大门,让朗读“趣味盎然”,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

”在朗读引导时,让学生发自内心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的第一要务。

由于低年级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教师要巧妙地变换朗读的形式,调动学生“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提高朗读的效率与质量,朗读还有助于情感的传递,读中寻美,心意言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尽情领略色彩美;进一步深读课文,体味意境美,理解感情美,用优美动听的声音表达出来。

对学生进行语言美的文化素养的熏陶。

这种美不是教师的语言所能表达,只有通过学生反复的朗读才能感受和体会到。

下面我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图片展示,指导朗读
低年级课文中,有与课文密切联系的插图,适时用插图配合朗读(如制作课件)。

这样,既对学生进行看图能力的训练,也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

如在教学《美丽的彩虹》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彩虹高高挂在天空”“遥远的银河”“美丽的项链”并配以柔和的音乐,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进了雨过天晴,彩虹高挂空中的
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引发学生对美的初步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文中讲了丁丁和冬冬看到彩虹后产生的联想,接着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来说一说美丽的彩虹还想什么,同学们的兴趣高涨。

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感情投入,角色朗读
指导学生朗读一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将无声的文字符号,由视觉到思维经过理解加工转换成有声语言来再现故事情节,描绘景物,塑造人物形象。

分角色朗读,不但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如教学《池塘边的叫声》一课,文中有两个角色:青蛙和小鱼,在指导朗读时,我分为两步,首先是分角色做朗读前的铺垫,在分析课文时,让学生归纳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特征,再返回到课文中和具体内容一一对应,这一层次的铺设,在学生脑海中,两个角色性格特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先根据人物的个性揣摩出两个人的语言和动作应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语调,并自己选择好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朗读,学生朗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实质上心领神会地读出了对角色不同性格的理解,做到了真正的形神一致。

三、情境想象,指导朗读
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同时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一下子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再启迪想象,不仅能激起学生愉悦的情绪,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深层的含义。

如教学《雨铃铛》一课,在指导学生朗读“沙沙响,沙沙响”这句话时,我问:你看过下春雨吗,下雨时的是怎样的,你的心情怎么样,全身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说出了:我看到下雨时很高兴,心情很舒服,因为春雨贵如油,下一场春雨大自然会一片新绿,到处生机勃勃。

有了这种基础,学生便很容易读出:这句话应该读得高兴一些,从而唤起学生头脑中有关春雨细细、蒙蒙的表象,此时再趁热打铁问:想想看,这句话应该怎样读才能让人听了好像亲眼看到春雨沙沙下的情景呢?学生就懂得要读得轻一点儿,慢一点儿,柔和一点儿。

如此,就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读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

四、活泼生动,表演朗读
低年级学生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在课堂上,教师应及时抓住时机,诱导他们进入角色。

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进入角色,表演课文中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而且能启迪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如教学《快乐的小公鸡》时,我布置了相关场景,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小公鸡在与老牛、青蛙、蜜蜂的对话后明白了怎样才能找到快乐,学生边演边说,再现了课文中的情
景,同时在表演中又掺入了自己的言行,这样,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但丰富了想象,深化了情感,而且也提高了朗读水平,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学生边读边演,不知不觉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故事情节。

人人做演员,个个都参与,学生们通过表演朗读读出了语感,又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受到了美的陶冶。

朗读是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只要学生能坚持不懈地练下去,读下去,我们老师能不厌其烦地教下去,指导下去,学生的朗读能力肯定会得到很大提高的。

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没有教学生读好课文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课。

因此,读必须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正是强调“读”的重要性。

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相信书声琅琅的课堂必能润泽孩子们的童心。

小学语文微课题研究
书声琅琅润泽童心
——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点滴感悟
师锦丽
2014年6月24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