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顺序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案例备课讲稿
顺序结构说课稿
《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XXX想班的X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说课的内容分五部分:一、说教材,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重难点,四、说教学方法,五、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本节内容是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是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第2册第四章第1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中,占引导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效果将影响后续章节的程序编写效率。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程序设计的顺序结构基本思想;掌握顺序结构语句特点2、技能目标:学会用算法分析问题;能够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3、情感目标:体会用结构化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便捷性;明确结构化在程序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激励尝试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和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程序设计的顺序结构基本思想(二)教学难点:1、顺序结构实现语句的格式和功能2、编写简单的程序的过程3、变量的特点四、说教学方法(一)教法分析: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法、师生互动法、比较教学法(二)学法指导:通过自学、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机房授课、教学练习一体化实践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上课前,我故意引入一般人对程序的看法,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勾起学生探索新鲜事物欲望。
为拉近程序与生活的距离,举例说明生活中程序与生活的关系。
(二)创设情景: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形式展开,一起体验程序设计的过程。
学生从游戏中分析算法,本课设置了三个算法思路让学生分析。
1、举例说明生活中程序与生活的关系在上课前,我故意引入一般人对程序的看法,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勾起学生探索新鲜事物欲望。
《顺序结构》教案
《顺序结构》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顺序结构的执行流程,掌握赋值语句和输入输出语句,会编写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并把程序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学会从简单问题出发,运用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体验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方法。
3.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并理解程序顺序结构的流程图,能根据程序顺序结构的执行流程,编写程序解决简单的问题。
难点: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的实际应用,能根据问题要求写出正确的程序。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热身小练习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已经学习过一段时间的C++程序设计了,那现在我们通过一个热身小练习活动,让老师来了解一下你们的学习情况,我们就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进行吧,首先是判断题,需要判断下列语句的正误,并且说明理由。
那等下火车开下去,每位同学只需要回答这上面的一个小题就可以了,来,从这位同学开始吧!第1小题是对还是错?为什么?<<流插入运算符 cout<<表达式;>>流读取运算符 cin>>变量;标识符:只能由字母或下划线开头,后面的字符可以是字母或数字。
x=++b;表示先将b的值加上1,再赋值给xx=b++;表示先将b的值赋给x后,再将b的值加1师:看来大家对于前面的知识掌握得都很牢固。
二、知识新授(1)例题引入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个问题。
有红和蓝两个墨水瓶,但现在却错把蓝墨水装在了红墨水瓶中,红墨水装错在了蓝墨水瓶中,要求将其互换,请你设计算法解决这个问题。
生:回答。
师:你能不能把你刚才说的方法细化成具体的步骤?第1步:把红墨水瓶子中的蓝墨水倒入空墨水瓶中(t=a;)第2步:把蓝墨水瓶子中的红墨水倒入红墨水瓶中(a=b;)第3步:把空墨水瓶中的蓝墨水倒入蓝墨水瓶中(b=t;)师:如果用变量a表示红墨水瓶,用变量b表示蓝墨水瓶,用变量t表示空墨水瓶,然后请你用变量表达式描述刚才这3个步骤,应该怎么表示呢?师:同学们,刚才两瓶墨水的交换过程是一步一步按顺序执行的,在程序设计中,像这样按顺序执行的程序结构称为顺序结构,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顺序结构》。
8上第4课《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实验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含程序、数据记录及分析和实验总结等):
每个程序的代码(重要语句要有注释)和运行结果(均使用屏幕拷贝图像的方式)罗列和说明如下:
六:思考题:
七、教师评语:
实验成绩:教师:(签名要全称)年月日
说明:
1上下页边距改成2厘米,左边距为2.0厘米,右边距为1.5厘米。
2表格位置为居中
绍兴市袍江中学Python实验
实验名称:
实验4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地点:
日期:
一、实验目的:
1.理解顺序结构的执行流程,掌握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
2.掌握程序中变量、表达式、常用函数、赋值语句的使用。
3.在程序编写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
win 7 + python 3.8(python实验室)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利用print screen键截图):
内容1:编程实现:输入两个数,计算并输出它们的和
内容2:编程实现:输入华氏温度值F,输出摄氏温度C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以下编程知识点:
四、实即可重复完整的实验内容,得到正确结果。)
初识顺序结构 教案
初识顺序结构教案
在教学中,顺序结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涉及到事物发展或事件发生的顺序,对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设计一份初识顺序结构的教案对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
第一步,引入。
在教案的开头,教师需要引入顺序结构的概念。
可以通过举例子或者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顺序结构的概念和应用场景。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顺序结构的兴趣,并让他们明白顺序结构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步,讲解。
在引入之后,教师需要对顺序结构进行详细的讲解。
可以通过故事、游戏或者实际案例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顺序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顺序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与学生一起探讨不同情景下的顺序结构是如何运作的。
第三步,练习。
在讲解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或者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可以让学生按照顺序组织图片或者事件,或者让他们编写一个故事,要求故事情节必须符合顺序结构。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顺序结构的知识。
第四步,总结。
最后,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同时,可以布置一些作业或者延伸阅读,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加深对顺序结构的理解。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将初步了解顺序结构的概念和应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份初识顺序结构的教案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顺序结构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名师教学设计《顺序结构》示范教学教案
课后记
3
作业布置 输入长方体的长、宽、高,编写程序,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输出。
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 选择结构 循环结构 输入例句:x=input(‘请输入一个正整数 x:’) 板书设计 输出例句:print(‘反向输出 x 的结果为:’,y) 转换为整型函数:int() 转换为字符串型函数:str()
的基础。自主完成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的过
程,为后续学习找到正确的方法,树立学习信心。
顺序结构执行过程、算法描述 教学重点 输入函数 input()的用法、输出函数 print()的用法
教学难点 运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1
一.项目问题
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可以续在背面)
四、描述算法(项目活动)
学
学生自主设计算法,并使用流程图描述出来。
五、输入、输出函数
1. 输入:变量=input(‘提示信息:’)
注意:使用 input()函数可以输入各种类型的数据对象,函
数返回值类型都为字符串型。 过
2. 输出:print([object,……][,sep=’’][,end=’\n’])
信息技术课时教案
课题 主备教师
4.2 顺序结构
上课时 间
备课组成员
总第 课时
知识技能要点:
1.掌握 input()函数和 print()函数的基本用法。
2.掌握顺序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
3.能够运用顺序结构描述问题的求解过程。
学 课标学业要求: 科 核 1.掌握 python 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
心 2. 依据需要设计算法,运用算法描述方法合理表示顺序结构算法过程。
print(‘反向输出的结果为:’,y)
《顺序结构》教案
《顺序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顺序结构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顺序结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顺序结构的编程实现方法。
二、教学内容:1. 顺序结构的定义和特点2. 顺序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3. 顺序结构的编程实现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顺序结构的概念、应用和编程实现。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顺序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顺序结构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顺序结构解决问题。
3. 编程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编写程序,巩固顺序结构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展示顺序结构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2. 编程环境:为学生提供编程实践的平台。
3. 案例素材:提供实际问题,供学生分析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出顺序结构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顺序结构的特点和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顺序结构解决问题。
4. 编程实践:让学生动手编写程序,巩固顺序结构的应用。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提出拓展思考问题。
七、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顺序结构的知识。
2. 分析生活中的一个问题,尝试用顺序结构解决。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顺序结构的掌握程度。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顺序结构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编程实践表现:评估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顺序结构的能力。
十、教学拓展:1. 顺序结构在复杂程序中的应用。
2. 顺序结构与其他程序结构的关系和转换。
3. 顺序结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六、教学案例与实践:1. 案例一:计算器程序设计目标: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器,能够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步骤:1. 输入数值和运算符。
2. 根据运算符进行相应的计算。
3. 输出计算结果。
顺序结构 教学设计
顺序结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数学-顺序结构一、教学内容1. 理解顺序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2. 运用顺序结构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理解顺序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b. 掌握顺序结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a.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b. 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
b.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1. 理解顺序结构的特点和应用方法。
2. 运用顺序结构解决数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首先引入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小明有20元,他用了一半的钱买了一本书,又用了1/4的钱买了一枝笔,他还剩下多少钱?”。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解决思路。
2. 讲解通过引入的问题,引出“顺序结构”的概念,即按照特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的结构。
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理解“顺序结构”的特点和应用方法。
3. 操练教师设计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通过多种题目的练习,巩固学生对于顺序结构的掌握。
4. 拓展教师设计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和思考。
例如:“如果小明在买书和笔之后又花了5元,那么他还剩下多少钱?”老师鼓励学生用顺序结构的方法解答。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顺序结构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五、教学资源1. 课件2. 教学实物3. 习题册六、教学评价1. 作业评价布置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后巩固和练习。
2. 课堂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评价学生对于顺序结构的掌握情况。
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和表现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引入和操练,让学生在实际练习中不断巩固、提高对顺序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运用顺序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参考教案
运用顺序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参考教案文章题目:运用顺序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参考教案一、引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顺序结构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使用顺序结构来描述问题求解过程,并提供一份参考教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顺序结构。
二、问题描述以解决数学题为例,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来说明顺序结构的应用。
假设有如下问题:求解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的根。
三、问题求解过程1. 理解问题在使用顺序结构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理解。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需要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计算根的方法。
2. 收集必要信息解决问题需要收集并整理必要的信息。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获取方程中的系数a、b和c的数值。
3. 计算判别式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性质,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判别式Δ = b^2 -4ac来确定方程的根的性质。
如果Δ > 0,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如果Δ = 0,则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如果Δ < 0,则方程没有实根。
4. 计算根的值根据判别式的结果,我们可以进一步计算方程的根的值。
当Δ > 0时,可以使用求根公式x = (-b ± √Δ) / (2a)来计算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当Δ = 0时,可以使用x = -b / (2a)来计算两个相等的实根。
5. 结果验证在求解过程结束后,我们需要对结果进行验证。
可以将求得的根代入原方程进行求值,验证是否满足方程等式。
6. 结论总结最后,我们可以根据问题的求解过程得出结论。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计算方法,并强调判别式在方程根的性质上的作用。
四、参考教案下面是一份参考教案,供教师和学生参考使用: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引入问题,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基本形式。
- 第二课时:学习如何使用顺序结构解决问题,掌握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方法。
- 第三课时: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的顺序结构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计算方法。
4.2运用顺序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上课教学设计
- 鼓励支持:在评价过程中,鼓励学生,支持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进步。
九.内容逻辑关系
① 顺序结构的概念与特点
- 顺序结构是编程中的一种基本结构,按照一定的顺序执行各个操作。
- 顺序结构的特点是按照固定的顺序执行,每个操作都有明确的先后顺序。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顺序结构的基本概念。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d.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就某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如何使用顺序结构进行求解,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PPT、视频、在线工具等多种教学媒体和资源。PPT用于展示顺序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案例分析;视频用于播放与顺序结构相关的实际应用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顺序结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线工具则用于学生实验操作和编程实践,提供实时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顺序结构的特点:顺序结构的特点是按照固定的顺序执行,每个操作都有明确的先后顺序。它简单易懂,易于编写和调试。
5. 顺序结构的应用:顺序结构在编程中广泛应用于解决各种问题,如计算数学公式、处理输入输出数据、执行用户指令等。它可以用于实现任何需要按照特定顺序执行操作的程序。
6. 顺序结构的优点:顺序结构具有简洁明了的逻辑,容易理解和阅读。它不需要额外的控制语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编写起来较为简单。同时,顺序结构也便于调试和维护。
顺序结构教案初中
顺序结构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顺序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2. 通过对《背影》这篇文章的分析,让学生了解顺序结构在写作中的运用。
3. 培养学生运用顺序结构进行写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顺序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2. 顺序结构在写作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顺序结构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1. 《背影》原文。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章,让学生思考这些文章的写作结构。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顺序结构吗?顺序结构有什么特点?二、讲解顺序结构(10分钟)1. 讲解顺序结构的概念:顺序结构是一种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或时间顺序来组织文章结构的写作方法。
2. 讲解顺序结构的特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内容。
三、分析《背影》顺序结构(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背影》原文。
2. 分析《背影》中的顺序结构:以时间顺序为主线,按照背影出现、背影消失、再遇背影等情节展开。
3. 引导学生理解顺序结构在《背影》中的作用:有助于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四、实例演练(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顺序结构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一次购物经历。
2.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顺序结构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 强调顺序结构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顺序结构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顺序结构在写作中的运用。
通过分析《背影》这篇文章,让学生具体感受顺序结构在实际写作中的作用。
通过实例演练,培养学生运用顺序结构进行写作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讲解实例时,时间安排不够充分,可以适当延长一些时间,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和掌握顺序结构的应用。
运用顺序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参考教案
运用顺序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参考教案在本文中,我们将运用顺序结构来描述问题求解过程。
我们将以参考教案为基础,详细阐述问题的解决步骤,确保文章整洁美观、语句通顺,以便阅读流畅。
请密切跟随以下内容。
问题求解过程参考教案一、了解问题在问题求解过程中,首先我们需要充分了解问题的背景和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我们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为后续的解决步骤提供必要的信息。
二、收集相关数据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是数字、文本、图表或其他形式的信息。
通过充分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我们可以获取更多关于问题本质的信息,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决策依据。
三、制定解决方案在掌握了问题的基本信息和相关数据之后,我们可以开始制定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步骤的集合,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最终目标。
在此步骤中,我们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合理地制定解决方案,确保能够解决问题并达到预期效果。
四、实施解决方案制定解决方案后,我们需要按照方案的步骤逐步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每个步骤的顺序和关联性,以确保整个解决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此步骤中,我们可能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工具或方法,以便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五、反馈和评估在问题求解过程的最后一步,我们需要对解决方案进行反馈和评估。
通过评估解决方案的实施结果,我们可以得知是否成功解决了问题,并且可以根据反馈结果对解决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
通过以上的顺序结构,我们可以逐步描述问题求解的全过程。
每个步骤都有其重要性和意义,并且它们之间相互依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解决问题的系统。
运用顺序结构有助于保持问题求解过程的条理性和清晰性,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跟随整个过程。
总结在本文中,我们详细讨论了如何运用顺序结构来描述问题求解过程。
通过了解问题、收集相关数据、制定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以及反馈和评估的步骤,我们能够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
顺序结构的应用使得问题求解过程更加清晰和有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
初中顺序结构教案
初中顺序结构教案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顺序结构作为英语语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正确运用英语表达逻辑思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初中生在学习顺序结构时,往往存在理解困难、运用不灵活等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本教案旨在通过情境创设、任务驱动、互动交流等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顺序结构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顺序结构的用法,能够正确运用顺序结构进行句子的连接。
2. 能力目标: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顺序结构进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1. 顺序结构的定义及用法2. 常见顺序结构词汇和句型3. 顺序结构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 任务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互动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pair work等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语法讲解法:结合实例,对顺序结构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并掌握其用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或故事引入,引导学生关注顺序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顺序结构的定义、用法和常见句型,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 实践: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顺序结构进行句子连接。
4.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pair work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进一步巩固对顺序结构的认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顺序结构的重要性和运用技巧。
6. 作业布置: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4.2运用顺序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教学教学设计
3.请用Python语言编写一个程序,实现计算并输出1到100之间所有整数的和。
4.请用Python语言编写一个程序,实现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的函数。
5.请用Python语言编写一个程序,实现求解Fibonacci数列的前n项和的函数。
学生完成当堂检测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批改和反馈,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实际案例学习顺序结构的使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对顺序结构的认识,使学生能够主动发现和提出顺序结构在实际问题求解过程中的应用。
2.计算思维: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顺序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2)顺序结构的特点:顺序结构的特点是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执行,每个步骤都必须执行,不能跳过。
(3)顺序结构在实际问题求解过程中的应用:顺序结构在实际问题求解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排序、查找、计算等。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主要是顺序结构在实际问题求解过程中的应用。具体难点内容包括:
(1)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顺序结构的步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分析问题的需求,明确解决问题的步骤,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结束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了学生对顺序结构的兴趣。然而,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顺序结构的概念仍然不够清晰。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通过更多的实际案例和示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顺序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其次,在讲解顺序结构的基础知识时,我详细介绍了顺序结构的组成要素和执行特点。但是,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顺序结构时仍然存在困难。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通过更多的编程实践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顺序结构的应用。
第3章-用顺序结构设计程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说明
对于整型:指long型,如%ld等; 对于实型:指double型,如%lf。
指域宽,即输出数据所输出的
m
最小宽度m;,n且的在格域式内向右对齐。
为%m.nf
指精度,对于实数,表示输出n位小数
n 对于字符串,表示截取的字符个数。
-
字符
l
说明
p对ri于nt整f(型“%:10指.2lfon\gn型”,,12如3.%4l6d2等);; p对ri于nt实f(型“%:7.指2sdo\unb”l,e“型CH,IN如A”%)lf;。
练习:对于f格式例题
main( ) { float a=1.2345; printf(“%f %10f\n”,a,a); printf(“%8.2f %.2f\n”,a,a); printf(“%-8.2f\n”,a); }
储备知识:
标准函数:指可以在各种计算机系统中都能使 用的函数。
标准输入六种标准输入输出函数: printf() 、scanf()、putchar() getchar()、puts() 、gets()
3.2 数据的输入与输出 预处理命令
用双引号括起来并以字符串的形式描述 包括:格式说明和普通字符。
由“%”和格式字符组成。 指需要原样输出 作用:将输出的数据转换 的字符,如逗号、
为指定的格式输出 空格等。
格式字符 输注出意形:式 举 例
输出结果
d或i
1、除了e、g格in式t 可a=以65;用大写,其它
格式十说进明制的整格数式字p符rin应tf用("小%d"写,a;);
以下问题如何处理:
域宽小于实际宽度时如何处理? 缺省的域宽与精度各是多少? 精度说明大于、小于实际精度时, 如何处理? float与double的最大精度是多少? 多余的小数是被截断?还是舍入?
顺序结构 优秀教案
顺序结构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的主题1阐述了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介绍了常量和变量的定义与使用方法,随后进一步介绍了如何利用赋值语句和输入函数对变量进行赋值,以及输出函数的语法格式。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这部分内容,教材给出了许多小例子,同时以交换变量值和转换摄氏华氏温度为例,强化巩固了本主题所教授的各项知识要点。
主题2对C语言中常见的算术运算符做了介绍,并通过用编程解决两个实际问题向学生展示了算术运算符的具体用法。
本课所学的常量、变量、数据类型、输入输出语句等基础知识,在将来几乎每一个程序中都能得到体现和运用。
这意味着教师要带领学生扎实地掌握本课所教授的知识点。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除了进行相关知识概念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只有学生具备了动手编写和创造自己代码的能力,才说明学生真正掌握了这部分基础知识。
为此教师在自己的力范围之内,可以考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增加一些其他的简单样例,帮助学生巩固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编程技巧。
教学对象分析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一种程序流程,它在生活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从中不难找到类似的例子进行类比。
结合生活知识和以往学习经验,学生在理解顺序结构程序流程方面应该不会存在特别大的困难。
C语言的算术运算符有它自身的特点和与众不同之处,特别是取模运算、自增和自减运算,在以往的学习中并不涉及,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难度,做好课堂讲解和举例示范工作。
掌握好算术运算符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学好程序设计的基础,本课的教学将为学生的程序设计知识框架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了解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及常量和变量的定义方法。
2.理解赋值运算的含义。
3.掌握输入输出函数和常见的算术运算符。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
(1)数据类型。
(2)赋值运算的含义。
(3)算术运算符2.教学难点(1)输入输出函数的用法。
(2)“/、%、++、--”算术运算符的功能。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取模运算、自增和自减运算等,通过课堂用例将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展示给学生。
2022年 《顺序结构》参考优秀教案
1、1、滚动条控件的用法?
导入新课
按顺序办事,是我们经常采用的工作方式,在vb中我们也会见到“按顺序办事〞的程序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操作法
教学重点
滚动条控件、rgb〔〕函数
教学难点
编写代码、调试程序
教学过程
一、上机练习
二、教师指导
三、知识点补充
1算术表达式
2变量
3数据类型
〔〕函数
形成性测试
一、分析例如程序
二、设计程序
作业
P85 1
课后反思
组长签字
课题
第十课 顺序结构〔第2课时〕
课类
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顺序结构程序的特点
熟悉va〔〕函数的用法
了解变量的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鼓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制作程序“计算长方体的外表积〞
小 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顺序结构,在这种结构的程序中,计算机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逐条执行语句。
板书设计
第十课 顺序结构
一、分析例如程序
二、设计程序
作业
P85 1
课后反思
组长签字
前提诊测
1、1、滚动条控件的用法?
导入新课
按顺序办事,是我们经常采用的工作方式,在vb中我们也会见到“按顺序办事〞的程序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操作法
教学重点
滚动条控件、rgb〔〕函数
教学难点
编写代码、调试程序
教学过程
一、分析例如程序“计算长方体的外表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顺序结构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节区级研讨课。
一直以来我喜欢有挑战性的事情,所以在开学初确定研讨课选题时,我选择的是课改以前教材中没有的《排序算法设计》。
可是,教研员决定让我把研讨课提前到三月十九日,课题也就因此改为《用顺序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的难度明显降低了,但挑战性也会随之降低吗?说实在话,开始觉得这是一个不太有意思的课题,甚至有些失望。
可当我真正准备这节课时,感觉其实更具挑战,也就乐在其中了。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赋值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2、学会使用赋值语句来实现顺序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从“提取人民币方案”问题出发,一起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使用赋值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这是第一次使用这套教材,感觉导入用实例有的比较复杂,不适合初学者,但很多例子又很贴近实际。
于是多数情况下,是用更简单的例题导入,有了一定基础后,引导学生自学书上的例题。
这样学生不仅能做到循序渐进,还能接触更多的知识和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分析这是《算法与程序设计》这门课的第六节课,学生对界面设计已经熟悉,而且了解事件过程与事件驱动,但是真正去认识代码这是第一节课。
在这之前,做过代码录入的练习,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
四、教学策略采用加涅的九段教学法以及“任务驱动法”教学策略。
五、教学重点赋值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六、教学难点用赋值语句解决实际问题七、教学流程(见下页)八、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加涅:引起注意、告诉学习者目标)正投显示“银行取款单”,学生了解在取款单上要填写的内容及银行出纳如何支付。
接下来,说明本节课的目标:我们用VB帮银行设计一个程序,解决以下问题-储户到银行提取存款共计N元,试问银行出纳员应如何付款,才可以使储户拿到的人民币的张数最少?运行“money.exe”,输入366,先让学生说出结果。
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很快说出答案和思考的方法。
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开,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好的程序运行之后,可以让学生马上感受到程序设计给实际带来的方便。
2、分析问题,注重细节培养(加涅: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细节决定成败”。
初学程序设计,一些好的编程习惯的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在分析问题过程中,要用到7个变量来记录7种面值人民币的张数。
于是,我问到:如果是你来设计,你给这7个变量起什么样的名字?沉默几秒钟后,有学生大声说出:a、b、c、d、e、f、g。
看到其他学生在点头,我说:这样没错,但我觉得不太好,有没有更好的名字呢?于是,又有学生说:用a1、a2、a3、a4、a5、a6、a7。
我说:嗯,不错,感觉7个变量有些联系了。
可如果是我,我想这样起名:用Y100来表示100元的张数,立刻有学生说Y50、Y20……他们是聪明的,稍稍点拨,不必过多解释,只要再次强调变量的“见名知义”,相信他们今后会很好地记住了。
用上节课学习的“整除”来完成计算Y100、Y50、Y20……的公式,多数学生写到Y20已经觉得很麻烦了,这恰好为后面程序的简化留下空间。
(Y100=N\100 Y50= (N-Y100*100)\50 Y20= (N-Y100*100-Y50*50)\20)3、设计算法(加涅:呈现刺激材料)算法以流程图的形式给出,首先让学生说出是什么结构?(这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三种结构流程图的特点)图中每个框中的文字,在学生说出后点击呈现,这样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清楚地掌握此题算法。
4、讲授新课(加涅:提供学习指导)将代码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网页中是用图片的形式给出,为的是在后面录入的过程中,掌握的不太好的学生可以参考,但不能直接复制过去。
即使照着代码录入,慢慢也会提升编程的能力),复习定义变量等知识,同时指出哪里用到了赋值语句。
用一个简单的实例讲解赋值语句的格式、功能及执行过程。
板书变量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执行过程,并用立即窗口验证这一过程。
强调赋值的方向性,用网页中提供的四段程序代码“看程序写结果”进行巩固。
其中一段交换两个变量值的代码,让学生能说出功能。
有学生说出来了,而且知道要借助一个中间变量。
5、用赋值语句简化公式(加涅: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了解了赋值语句的功能后,让学生思考能否把“提取人民币方案”的程序做适当简化?(提示:可以让N记录每一次人民币的当前值)Y100=N\100:N=N-Y100*100Y50= N\50:N=N-Y50*50Y20= N\20:N=N-Y20*20Y10= N\10……依此类推我在黑板上先给出Y100=N\100,接下来我说如果想Y50= N\50,那么这之前N的值应该是什么?有了前面四个“看程序写结果”的基础,他们知道:一个变量可以被多次赋值,每一次都是新值取代旧值。
于是很快说出答案,并感觉简化后的代码更易理解。
6、完成任务完成“提取人民币方案”程序设计。
程序界面事先提供,让学生把重点放在本节课的知识点上,以前的知识在老师的提问中巩固。
(提问:有多少个对象?界面中用到了哪些控件?设置了什么属性?代码写在哪段事件过程中?)7、思考:你觉得用已学知识,可以解决物理、数学等学科或生活中的哪些问题?你能把问题描述一下吗?有的学生上课说出了可以用来求圆面积,有的想用来计算万有引力……九、教学反思1、热情点燃热情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改变以往课堂结构中单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教学格局。
教学的关键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主动的去学习、思考和探究,去建构知识。
学生的学习兴趣太重要了,所以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这门课时,我始终想的是:如何让这门课不枯燥,让他们很快能找到编程的乐趣。
为此,我在导入用实例上下了不少功夫。
比如这节课之前用过“打字母游戏”,学生当时是将代码复制到程序中的,当他们选择不同难度游戏时,发现玩儿得不过瘾。
这时,有的同学竟然主动考虑去改写代码,而且改写成功了。
(Timer控件的Interval属性)而这看似简单的改动,使他们很快就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我及时地表扬了这样的学生,其他学生赞美的声音很自然流露出来,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这种学习的热情会很容易地感染到我。
开学到上这节课时学生都没能拿到教材,为此,我决定搭建起学习用网站。
由于时间仓促,只能顾及它的实用效果,可以说毫无美感可言。
但即使这样,为了这个小小的网站,我的课前准备工作也成倍增加。
但看着它在学习过程中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的热情很高。
例如,我在网站的首页上链接了用VB设计的拼图、五子棋等游戏,结果证明多数同学比往届的学生更早地喜欢上了编程。
这难得的热情鼓励着我,要让自己的每一节课精彩,让学生继续这份热情。
这被点燃的热情,让《用顺序结构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从准备到成功上完,都充满着快乐。
2、我们在做有意义的事情每届都会有学生这样问我:老师,我们学编程有什么用?这不是单凭老师的几句说教能解答的问题,而是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我们在做有意义的事情。
在设计《用顺序结构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时,我在导入实例上费了一番周折,希望能用看似简单的语句解决“大”问题。
这个“大”问题,不是有多复杂,而是它的实用性。
最终我确定了这样一个设计:首先,用正投打出“银行取款单”,学生知道要填写取款数,接下来银行出纳给储户需要的钱数。
于是出示这节课的问题:用VB帮银行设计一个程序,解决以下问题:储户到银行提取存款共计N元,试问银行出纳员应如何付款,才可以使储户拿到的人民币的张数最少?运行Money.exe,输入356。
此时先让学生说出答案,班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大声说着:三张一百的,一张五十的,一张五元的和一张一元的。
这个时候再看程序运行结果,能从学生的表情中看到对程序的兴趣。
3、注重细节培养“细节决定成败”,初学程序设计,一些好的编程习惯的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变量的命名要做到“见名知义”,再比如:有的同学运行之后看到了结果,很兴奋地举手让我看。
我看到后做了鼓励,接下来,让他再试一个数字就出错了。
用365验证可以通过,为什么用375就不行呢?他立刻说:计算Y20的公式出了问题?我说:你再仔细查一下。
结果是在复制公式时,有的地方忘了改了。
我把这种情况也告之全班学生,让他们懂得调试程序时,要把各种可能的情况的加以尝试,那样的验证通过才是正确的结果。
4、学会换位思考在课堂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换位思考,要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站在一个初学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想一想自己当初学习这些知识是怎样一个过程,在学习过程中碰到了哪些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由此,也就可以推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碰到哪些问题,那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设计。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教案不是写出来就做好上课的准备了,要首先“讲”给自己听。
多年来,我都是这样做的。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当你觉得哪儿讲起来困难时,那一定是学习的难点。
比如这节课最初计算时,我用到的是后面简化的公式,但是尝试解释时发现有难度。
为此也请教了组里的老师,她说出了学生很容易想到的办法。
于是做了改动。
这样改动后,使得学生在老师讲过赋值语句后,能比较容易地过渡到优化了的程序上。
其次,教师要清醒的认识到教师的一切工作是帮助学生的学,学生应该是主角,教师只应是引领者、辅导者,教师的教学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学习的习惯,教师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怎样帮助学生进行快速、有效的知识建构;教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如何讲的畅快淋漓,如何讲的圆满,而不顾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
4、不足之处本是贴近生活的例子,却用着不够生活的语言,例如:取人民币N元,谁会如此说话?不如说一个具体的数字;过程性评价欠缺;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还是不够多,急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