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3篇爱莲说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爱莲说》课内外对比阅读四篇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爱莲说》课内外对比阅读四篇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乙】咏菊白居易一夜新霜著①瓦轻,芭蕉新折败荷②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③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
②荷:也称作莲。
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菊花。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晋陶渊明独爱菊独:(2)濯清涟而不妖妖:(3)宜乎众矣宜:(4)金粟初开晓更清初: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爱莲说》中,菊是________的象征;《咏菊》中,菊有________的特点。
(用原文词语填空)4.《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1)只(2)(过分)艳丽(3)应当(4)开始,刚刚2.(1)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3.隐逸(者) 耐寒4.情感:《爱莲说》喜爱(赞美)莲,《咏菊》不喜爱(鄙弃)荷。
原因:《爱莲说》中,莲具有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咏菊》中,荷不耐寒,缺乏坚忍无畏的品格。
(意思对即可。
回答“原因”时,从写法、主旨等角度解说,言之成理也可)【参考译文】一夜过后,初降的寒霜轻轻地附着在瓦上,芭蕉折断,荷叶倾倒。
耐寒的只有东边篱笆旁的菊花,金粟一般的花蕊刚刚绽开,早晨更多了一份清香。
二、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爱莲说》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
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①荷钱:初生的荷叶。
①逸致:情趣。
①迨:及,等到。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 )(3)日.上日妍( )(4)及.花之既谢(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
(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请从乙文中找出表现荷花精神品质的句子,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不蔓.不枝蔓:①香远益.清益: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①结庐.在人境庐: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甲】文中揭示菊的象征意义的句子是:;【乙】文中能印证“晋陶渊明独爱菊”的句子是。
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
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1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共11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1)为:(2)宜:2、翻译下列语句。
(2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3、指出(甲)(乙)两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修辞方法上的不同点,并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
(3分)4、找出(甲)(乙)两段中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分别抄写下来。
(2分)5、两段文字中哪句话触动了你的心灵,说说你感悟。
(2分)答案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
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2、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
3、此题考查的是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修辞方法的作用要结合具体内容来答。
4、此题考查的是筛选信息的能力。
先理解文段内容,再根据要求筛选文中的句子即可。
5、此题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中考初中试题《爱莲说》阅读答案2(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第3篇 爱莲说
第3篇
爱莲说
复习目标
第一关:课文内容我会读(背) 第二个:重点字词我会译 第三光:文章我会译 第四关:基础知识我会做 第五关:文意我理解 第六光:基础问题我会解
第3篇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
多
只
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
唐代 非常
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第3篇
爱莲说
沾染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二、翻译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013西
双版纳)
译文: (而)我只喜爱莲花的出自污泥却不受沾染,在 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译文: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014安徽)
译文: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第3篇
爱莲说
2.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
爱”“牡丹之爱”呢? 答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 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 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第3篇
爱莲说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
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第3篇
爱莲说
点此返回目录
第3篇
爱莲说
一、词语梳理
1.文学常识 周敦颐 ,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
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等。本文选自《周元公 集》,“元公”是 周敦颐 的谥号。
第3篇
2.重点实词
爱莲说
(1)可爱者甚蕃 ( .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3)濯清涟 而不妖 ( ... .
中考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语文7下四爱莲说课件
考点全练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爱好的很多 。晋朝陶渊明只爱好菊花。从唐朝以来,众人很喜欢 牡丹。我只爱好莲,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 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 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 就越清幽,洁静地挺立在水面上,(只)可以从远处观 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选自《后汉书·陈寔传》)
考点全练
【注释】①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末颍 川许(今河南省许昌县)人。②稽颡(qǐsǎ nɡ):叩头。
考点全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 C ) A.止于梁上/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B.陈寔阴见/汉之阴 C.宜深克己反善/诚宜开张圣听 D.令遗绢二匹/不遗余力
课文全解
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 妖, 【译文】我只爱好莲,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 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 妖艳; [予:我。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 性,有舒缓语气和协调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出”“濯”后均省略了介词“于”。污泥: 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 濯:洗。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过分艳丽。]
课文全解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文】(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 旁生枝茎; [中通:中间空。外直:外部笔直。蔓:名词 用作动词,生枝蔓。枝:长枝节。]
课文全解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译文】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静地挺立 在水面上, [香:香气。益:更加。清:清香。亭亭净植: 干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考点全练
向陈寔叩头请罪。陈寔慢慢地对他讲道理, 说:“看你的样子,不像是个坏人。应该赶忙 克服自己的坏毛病,重新做个好人。可你干这 个是为贫穷所迫罢。”陈寔吩咐取出两匹绢送 给他。
初中中考语文专题总结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3篇爱莲说.docx
第 3 篇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版本导航:◎统编七下第16 课;◎语文七下第19 课;◎苏教七下第五单元专题“荷”。
原文呈现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 án) 。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 (y ū) 泥而不染,濯 (zhu ó)清涟 (li án)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xi è) 玩焉。
教参译文 ( 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教参段层准)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我则只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第①段:对莲高洁的形象染 ( 污秽 ) ;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过分艳铺排描绘。
丽; ( 莲的柄 ) 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洁净地竖立, ( 只) 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啊。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第②段:作者对三种花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征的不同品性进行了比君子者也。
噫 (y ī) !菊之爱,陶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较和品评,揭示了莲的喻后鲜 (xi ǎn) 有闻。
莲之爱,同予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义,并以莲自况,抒发了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呢?对于牡丹的爱,人应当很多了。
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文章中心】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写作特点】 (1) 以花喻人、托物言志。
(2)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突出中心,加深立意。
以“牡丹之爱”“菊之爱”衬托“莲之爱” ,以突出“莲之爱”者的境界之高。
(3) 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
(4)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3篇爱莲说(含答案解析)
第3篇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版本导航:◎统编七下第16课;◎语文七下第19课;◎苏教七下第五单元专题“荷”。
原文呈现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教参段层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我则只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过分艳丽;(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洁净地竖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啊。
第①段:对莲高洁的形象铺排描绘。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人应当很多了。
第②段: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品性进行了比较和品评,揭示了莲的喻义,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文章中心】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写作特点】(1)以花喻人、托物言志。
(2)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突出中心,加深立意。
以“牡丹之爱”“菊之爱”衬托“莲之爱”,以突出“莲之爱”者的境界之高。
(3)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
(4)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原意为:枝蔓,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原意为:枝节,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2.一词多义清:①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②香远益清 __________③回清倒影(《三峡》)__________3. 重点实词(1)可爱者甚蕃 爱:__________甚:__________蕃:__________(2)晋陶渊明独爱菊独:__________(3)自李唐来自:__________(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__________(5)濯清涟而不妖濯:__________涟:__________妖:__________(6)中通外直通:__________(7)香远益清远:__________益:__________(8)亭亭净植植:__________(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观:__________亵:__________玩:__________(10)予谓菊谓:__________(11)陶后鲜有闻鲜:_________闻:__________(12)同予者何人予:__________(13)宜乎众矣宜:__________众:__________ 4. 文言虚词(1)者(2)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4)花之隐逸者也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最新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3篇爱莲说
第3篇爱莲说(北宋·周敦颐)版本导航:◎统编七下第16课;◎语文七下第19课;◎苏教七下第五单元专题“荷”。
一、重点字词1.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原意为:枝蔓,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原意为:枝节,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2.一词多义清:①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②香远益清.__________③回清.倒影(《三峡》)__________3. 重点实词- 1 -- 2 -(1)可爱.者甚蕃.. 爱:__________ 甚:__________蕃:__________(2)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__________ (3)自.李唐 自:__________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染:__________ (5)濯.清涟.而不妖. 濯:__________ 涟:__________ 妖:__________ (6)中通.外直 通:__________ (7)香远益..清 远:__________ 益:__________ (8)亭亭净植. 植:__________ (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观:__________ 亵:__________ 玩:__________ (10)予谓.菊 谓:__________ (11)陶后鲜.有闻. 鲜:_________ 闻:__________ (12)同予.者何人 予:__________ (13)宜.乎众.矣 宜:__________ 众:__________ 4. 文言虚词(1)者(2)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 (4)花之隐逸者也.__________ 二、重点句子翻译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5.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三、文意理解(正确的打“√”,有误的打“×”)◆内容理解1.“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亭亭净植”几句,作者在描写中渗透出对莲花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莲的洁净、单纯、雅致,语言精练,一气呵成。
中考文言文试题—《爱莲说》(3)
中考文言文试题—《爱莲说》(3)[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做后边的题目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晋陶渊明独爱菊。
③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⑤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⑥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⑦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⑧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文中加点的“蕃”“植”“鲜”“宜”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茂盛树立新鲜适当B. 多树立少应当C. 多栽种新鲜适当D. 茂盛栽种少应当2. 下列各句中的“而”与“出淤泥而不染”中的“而”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吾恂恂而起B. 执策而临之C. 学而不思则罔D. 余闻而愈悲3. 文中有一个句子具体写出莲的美丽外形和可贵品质,这个句子是 ( )A. 第④句B. 第⑤句C. 第⑦句D. 第⑧句4. 文章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菊花、牡丹,其用意是( )A. 菊花、牡丹、莲花,各有其不凡之处,均是作者大力赞颂的爱物。
B. “莲”虽美,可是菊花和牡丹更加雍容华贵。
C. 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来衬托莲花的种种美德。
D. 写牡丹来讥讽贪图荣华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写菊花来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5. 下列诗句中有咏莲的,也有咏菊的,其中咏莲的诗句是( )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③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④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⑤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A. ①③⑤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①②④[题解]第1题。
考查加点词解释辨正。
答案:B第2题。
考查对“而”的含义用法的辨同。
答案:C第3题。
考查对句子表达作用的理解。
答案:A第4题。
考查对衬托写法的理解。
答案:C第5题。
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答案:D。
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爱莲说》
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爱莲说》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爱莲说》一、文学常识1.选自《周元公集》。
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字茂叔,道州人。
宋代理学创始人。
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
2.说: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还可以发表议论(重在议论)的文体。
二、原文水陆草木之(1)花,可爱者甚(2)蕃()。
晋陶渊明独(3)爱菊。
自(4)李唐来,世人甚(5)爱牡丹。
予(6)独爱莲之出淤泥(7)而不染(8),濯(9)清涟(10)而不妖(11),中通外直,不蔓(12)不枝(13),香远益(14)清(15),亭亭(16)净(17)植(18),可远观而不可亵(19)玩(20)焉(21)。
予谓(22)菊,花之隐逸(23)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24)!菊之爱,陶后鲜(25)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26)乎众(27)矣(28)!三、注释(1) 之:的。
(2) 甚:很。
(3) 蕃:多。
(4) 独:仅,只。
(5) 自:自从,从。
(6) 甚:更,特别。
(7) 予:我。
(8)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9) 染:沾染。
(10) 濯:洗涤。
(11)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12) 妖:美丽而不庄重。
(13) 蔓:生出枝蔓。
(14) 枝:生出枝节。
(15) 益:更加。
(16) 清:清芬。
(17) 亭亭:挺立的样子。
(18) 净:洁净。
(19) 植:竖立。
(20) 亵:亲近而不庄重。
(21) 亵玩:玩弄。
(22) 焉:相当于“呢”。
(23) 谓:认为。
(24) 隐逸: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25) 噫:相当于“唉”。
(26) 鲜:少。
(27) 宜:当然。
(28) 众:多。
(29) 矣:相当于“了”。
四、译文水中、陆上的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唐朝开始,世上的人很喜欢牡丹。
我只喜爱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香,洁净地挺立在水上,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可以靠近玩弄啊。
初中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 爱莲说
知识
第3篇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原文呈现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参考译文
⑤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采分点 宜:应当。
知识
第3篇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3篇 爱莲说
知识
原文呈现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参考译文
拓展 真题
知识
第3篇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原文呈现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参考译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 丹。予独爱莲之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情感态度类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请说说他们的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 【答案】 相同点:他们都具有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处世态度。 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现实,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选择了归隐;而周 敦颐选择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知识
原文呈现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参考译文
②文中爱菊、爱莲、爱牡丹分别代表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 “爱菊”代表隐居避世的人生态度;“爱莲”代表追求高洁品格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爱牡丹”代表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 。
知识
第3篇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原文呈现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参考译文
③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答案】 作者感慨世上像“我”一样爱莲的人很少,也慨叹生活中保持高 洁品质的人太少,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5)予谓菊 (6)陶后鲜有闻 (7)同予者何人
中考文言文阅读《爱莲说》专项训练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爱莲说》专项训练附答案(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濯清涟而不妖()(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4.《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二)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多)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C不蔓不枝(长枝)D.亭亭净植(种植)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濯清涟而不妖水落而石出者3.对《爱莲说》肉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可远观而不可褻玩焉。
(2分)(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分)(三)【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周敦颐传》,有删改)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实词。
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爱莲说》
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爱莲说》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四]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
过晋国,同行者诳之。
指城曰:“此燕国之城。
”其人变容。
指社曰:“此若里之社。
”乃喟然而叹。
指舍曰:“此先人之庐。
”乃涓然而泣。
指垅曰:“此若先人之冢。
”其人哭不自禁。
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予昔绐若,此晋国耳。
”其人大惭。
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晋陶渊明独爱菊故人不独亲其亲C.微斯人,吾谁与归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D.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多助之至,天下顺之8.从文段中分别找出当“详细”“应当”“探求”“禁受”讲的词语,并依次写下来。
9.与“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停数日,辞去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C.此先人之庐D.咨臣以当世之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的解读之《爱莲说》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的解读之《爱莲说》【作者】周敦颐【朝代】宋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主题思想】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重点字句】蕃:多独:仅,只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指清水妖:美丽而不庄重亭亭:挺立的样子植:竖立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鲜:少宜:当然蔓:长枝蔓,指牵牵连连的枝:长枝丫,指枝枝节节的益:更加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作者简介】周敦颐,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
【中考试题】1、本文主要写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的'高洁质朴,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2021广东省中考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爱莲说》
蕃:__多___ 独:__只___ 染:_沾__染__(_污__秽__)___ 濯:__洗___ 涟:_水__波____ 妖:_艳__丽____
(5)不蔓.不枝. (6)亭.亭.净植.
蔓:__横__生__藤__蔓___ 枝:__旁__生__枝__茎___ 亭亭:__耸__立__的__样__子___
(3)文中作者见解独到,生动地把三种人的生活态度表现了出 来。陶渊明独爱菊,“花之隐逸者 ”表明了他的生活态度;世人 喜爱牡丹,“ 花之富贵者 ”表明了世人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 莲,“ 花之君子者 ”表明了他的生活态度。(用原文句子填空)
5.简答题 (1)文中莲、菊、牡丹各象征了什么人?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人。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答】“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 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 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 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 好的姿态气质。
6.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作者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写莲的形象,赋 予莲美好的品质。 B.文章综合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第一段先描写后记叙,第二段先 抒情后议论。 C.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D.作者的人生态度: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 守和正直的品德。 (第一段先记叙后描写,第二段先议论后抒情。)
(2)文中以莲为歌颂对象,并多次用菊和牡丹来衬托。你认为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中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衬托莲的种种美德,以孤傲清 高的赏菊者和追逐名利的赏牡丹者衬托爱莲的作者。通过衬 托,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中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 爱莲说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以陶渊明爱菊花和世人爱牡丹为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描绘莲的形象,赞 美莲高洁、质朴、正直、芳香等特质。
细梳理·教材全解 字词详解
①蕃(fán):多。 ②独:只。 ③淤(yū)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 ④染:沾染(污秽)。 ⑤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经过清 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濯,洗。涟,水 波。妖,艳丽。 ⑥中通外直:(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 笔直。通,贯通。直,笔直。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3篇 爱莲说
知识帮
细梳理·教材全解 文学文化常识
第3篇 爱莲说 周敦颐
本文选自《周敦颐集》。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 》《通书》等。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 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 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答案】 前文将“菊”“牡丹”放在前面,是为了突出莲的品质;篇末将“牡丹”移至最后, 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鄙弃,深化文章主旨。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写作手法)
7.文中三次写到菊和牡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 三次写到菊和牡丹,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第一次,表明自己爱好的与众不同;第二 次,突出了莲的“君子”形象;第三次,用菊、牡丹进行衬托,讽刺了追名逐利的世 态,赞美了如莲一般洁身自好的品质。
【答案】 相同点:他们都具有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处世态度。 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现实,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选择了归隐;而周敦 颐选择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写作手法)
专题11《爱莲说》(最新模拟)(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1:《爱莲说》(原卷版)最新模拟1.(2023•北京市丰台区二模)阅读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ㅤㅤ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ㅤㅤ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陋室铭刘禹锡ㅤㅤ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香远益.清精益.求精相得益.彰老当益.壮B.中通.外直通.情达理水泄不通.无师自通.C.陶后鲜.有闻鲜.为人知屡见不鲜.寡见鲜.闻D.有仙则名.莫名.其妙名.副其实举世闻名.(2)对“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赋闲在家,无事可做,所以陋室里的生活是悠闲自得、不会被打扰的。
B.忘记处理官府的公文,难以听到世俗的音乐,作者在陋室中感到身心舒畅。
C.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些行为表现出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D.丝竹之声、官府公文会扰乱身心,所以一定要排除杂念,彻底地归隐山林。
(3)根据上面两篇短文和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①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②,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节选自《论语•泰伯》)材料二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
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③。
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
仲连不忍为也。
”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初中课内阅读】人教版八下课内文言文复习要点《爱莲说》
【初中课内阅读】人教版八下课内文言文复习要点《爱莲说》《爱莲说》(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爱莲说》(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3分)1、益:副词,更。
2、植:立。
3、鲜:少。
4、亵:亲近而不庄重。
5、宜:应当6、独:只,仅7、可爱者甚蕃:多。
8清涟而不妖:濯: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9、不蔓不枝:蔓:长枝蔓。
枝:长枝节。
二、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芬芳远播。
(就)更显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5、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喜爱牡丹的人该是很多了。
三、“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四.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1)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初中课内阅读】《爱莲说》阅读精选(有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爱莲说》阅读精选(有答案)《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可爱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陶后鲜有闻()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加横线句子的意思。
(3分)20、根据上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形象。
分)21、下面诗句都表达了诗人一定的内心旨取,请帮周敦颐从中找出他的“同予者”。
(2分)常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李商隐: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陆龟蒙: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18、(1)多(2)洗涤(3)亲近而不庄重(4)少(4分。
每题1分。
意思对即可。
)19、(莲花的茎)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显得幽香,笔直洁净的挺立在那里。
(3分,意思对即可,有两个实词理解有误扣1分。
)20、答题要点: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表里如一、行为端正;美名远扬;端庄、清高、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3分。
答对一点得1分,得满3分为止。
能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出君子的美德,大意对即可。
)21、虞世南、陆龟蒙(2分,每个1分。
答错不倒扣,全答扣1分。
说明,此题纯考文意理解,不涉及对古人的历史评价。
)(三)、阅读《爱莲说》,完成16~19题(12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2024年《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2024年《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2024年《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11.(1)蕃:多(2)亵:亲近而不庄重(3)宜:应当2.喜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
3.示例: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
4.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024年《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2【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
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
②薄丛:贫瘠的丛林。
③不见:不被人知道。
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不蔓不枝枝:长枝节B.亭亭净植植:种植C.自古人知贵兰贵:尊贵D.平居与萧艾不殊殊:相同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B.【甲】【乙】两文都表明了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篇爱莲说(北宋·周敦颐)版本导航:◎统编七下第16课;◎语文七下第19课;◎苏教七下第五单元专题“荷”。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原意为:枝蔓,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原意为:枝节,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2.一词多义清:①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②香远益清.__________③回清.倒影(《三峡》)__________3. 重点实词(1)可爱.者甚蕃..爱:__________甚:__________蕃:__________(2)晋陶渊明独.爱菊独:__________(3)自.李唐自:__________(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__________(5)濯.清涟.而不妖.濯:__________涟:__________妖:__________(6)中通.外直通:__________(7)香远益..清远:__________益:__________(8)亭亭净植.植:__________(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观:__________亵:__________玩:__________(10)予谓.菊谓:__________(11)陶后鲜.有闻.鲜:_________闻:__________(12)同予.者何人予:__________(13)宜.乎众.矣宜:__________众:__________4. 文言虚词(1)(2)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__(4)花之隐逸者也.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5.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三、文意理解(正确的打“√”,有误的打“×”)◆内容理解1.“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亭亭净植”几句,作者在描写中渗透出对莲花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莲的洁净、单纯、雅致,语言精练,一气呵成。
( ) 2.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之情,以及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
( )3. 作者描写莲的美好形象,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其目的是以莲自况,委婉地流露出郁郁不得志的哀愁( )4.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
( )5. 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花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
( ) 6. 作者赞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提倡洁身自好的个人品德修养,体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写作特色7.文章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作者的高尚品质,其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 )8. 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
( )◆拓展探究9. 本文启示我们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同时,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
( )金题演练一、(2015南宁改编)文言文阅读。
(10分)1.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往湖心亭看雪B. 香远益.清有所广益.C. 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D. 同予.者何人予.观夫巴陵胜状2.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水陆草木之.花何陋之.有B. 自.李唐有朋自.远方C. 濯清涟而.不妖乃记之而.去D.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则又请焉.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正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B. 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
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C. 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
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D. 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文言文阅读。
(10分)1.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可.爱者甚蕃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B. 濯清.涟而不妖清.流见底C. 中通.外直政通.人和D.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贤臣,远.小人2.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世人甚.爱牡丹所欲有甚.于生者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肉食者谋之.C. 花之君子者也.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D. 同予者.何人无可进者.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描写,歌颂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从而表现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品质,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B. 文章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对莲花高洁形象的铺排描绘,后一部分则揭示莲的喻义,并以莲自况,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
C. 文中作者赋予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如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D. 文章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现象,文章短小而意蕴丰富,句式长短相间,富于变化。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虚词样板文北部湾经济区近2年考查情况与南宁相近,故此处编者综合北部湾经济区近2年及南宁2012~2016年考查情况,梳理了文言文阅读常考的10个虚词。
“虚词样板文”的选择依据:如果某篇课文中该虚词义项或句子特别突出,就在该篇目后整理全国各地中考考查过的句子及统编、语文、苏教三版本共有21篇课下注释、本课课文中含有该虚词的全部例句,按义项呈现,方便学生记背。
1.水陆草木之.花/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富贵者也 /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2. 春冬之.时(《三峡》)3. 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4. 忘路之.远近(《桃花记》)5.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前人之.述备矣/览物之.情(《岳阳楼记》)6. 山之.僧智仙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山水之.乐/山间之.朝暮也 /山间之.四时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7.行道之.人弗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鱼我所欲也》)8.益慕圣贤之.道 /无鲜肥滋味之.享/戴朱缨宝饰之.帽/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9.小大之.狱(《曹刿论战》)10.臣之.妻私臣/朝廷之.臣莫不畏王(《邹忌讽齐王纳谏》)11.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盖追先帝之.殊遇 /恢弘志士之.气 /以伤先帝之.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用法2:宾语前置标志,不译1. 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爱莲说》)2.何陋之.有(《陋室铭》)用法3: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2.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3.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4. 吾妻之.美我者/客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用法4: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1.马之.千里者(《马说》)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3. 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用法5:音节助词,起协调音节、舒缓语气的作用,不译1.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2.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用法6:用于主谓之间,起连接作用,可不译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2. 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用法7:代词,相当于“它”“它们”1. 沿河求之.(《河中石兽》)2.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4. 名之.者谁(《醉翁亭记》)5. 得之.则生(《鱼我所欲也》)6.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鱼我所欲也》) 用法8:代词,相当于“他”“他们”1.具答之.(《桃花记》)2. 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3.公与之.乘/故克之. /故逐之. /公将驰之.(《曹刿论战》)4. 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用法9:指示代词,“这”“此”1.渔人甚异之.(《桃花记》)2.心乐之.(《小石潭记》)3. 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4. 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用法10:代词,代指上文中提到的内容1. 学而时习之.(《论语》)2.闻之.(《桃花记》)3.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4. 弗之.怠/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5.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第3篇爱莲说知识梳理一、1. 横生藤蔓旁生枝茎2. ①清澈②清芬③清波3. (1)喜爱很,十分多(2)只(3)从(4)沾染(污秽) (5)洗(语、苏:洗涤) 水波过分艳丽(语、苏:美丽而不庄重) (6)贯通(7)距离长,在句中可译为“远播”更加(8)竖立(苏:树立) (9)观赏亲近而不庄重玩弄(10)认为(11)少听说,听到(12)我(13)应当(语:当然;苏: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很多4. (1)①……的花②助词,和“也”一起作为判断句的标志③……的人(2)连词,表转折,却,但是 (3)语气词(苏:句末语气词,这里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4)表判断二、1.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 我则只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却不受泥的沾染(污秽)。
3.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啊。
4.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5.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三、1. √ 2. √3. ×【解析】本文含蓄地表明了作者不随波逐流、不被世俗沾染而永葆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句中“委婉地流露出郁郁不得志的哀愁”理解有误。
4. ×【解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句中理解有误。
5. √6. √7.√8. ×【解析】作者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分别从正面和反面衬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之情,菊花是正衬,牡丹是反衬,句中理解有误。
9. √金题演练一、1. (2分)D 【解析】A项中“独”,前者意思是“只”;后者意思是“独自”。
B项中“益”,前者意思是“更加”;后者意思是“好处,益处”。
C项中“鲜”,前者意思是“少”;后者意思是“鲜艳,鲜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