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
平法图集优缺点简述
建筑结构施工图中的"平面整体设计方法",概括来讲,就是用平面来表达结构尺寸、标高、构造、配筋等的绘图方法,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
这种方法,简称“平法”。
过去的结构施工图有剖面的表达,把结构图中的各构件剖面开,通过剖面形式来反映构件的截面大小和钢筋尺寸,但信息表达重复,杂乱。
而平法将工程施工从这种传统的结构平面图中索引出来。
平法专门有图集。
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这两大部分共同组成了《平法图集》,使得图集规范、合理、严谨。
从1991年9月份开始在山东应用于工程,逐渐推广,后来将专利贡献给国家,成为国家标准。
平法是专门给从事结构设计与施工的专业人员看的,它提高了科技含量,合理工程专业性和设计方法的改革,也促进了施工单位技术人员水平的提高。
平法图集的推行,是对传统建筑行业的冲击与洗礼,对工程作业人员的淘沙。
中国一线作业工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平法图集造成了新旧冲突,急需一线作业工人的大换血。
但是,这样加剧提升了中国建筑工程行业的推进与发展。
平法是结构设计领域的一次革命,极大的提高了工程效率,使得中国结构界不合理的人员配置情况得到改善,工程走向合理化、规范化、法律化,从而向国际接轨。
平法图集的学习需要走很长的路,目前,各大施工、房地产企业在开工之前,不仅延请国内既有丰富的混凝土结构构造理论修养,又有工地实践实战经验的施工结构构造人员进行讲解,并针对具体工程项目的详细操作进行集中交底;还培养自有人才的水平,使得工程参与各方统一认识、统一构造做法、减少了浪费、保证了安全。
在一个不太远的将来,有众多规范理论、又有实践经验还能够解决实战问题的平法详图设计师,将会以“业主顾问”、“企业教练”、“项目教练”等多种模式出现于我国建筑行业市场,以适应平法后续的实际需要。
访我国“平法”创始人陈青来
访我国“平法”创始人陈青来平法———建筑结构领域的成功之作本报记者朱启同关于平法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钢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的方法。
它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
由建设部批准发布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G101即平法图集),是国家重点推广的科技成果,已在全国广泛使用。
世界上不存在结果,只存在一个接一个的过程,或者说无数的结果汇集成了过程。
平法极其重视过程,因此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陈青来1995年8月8日,一篇题为《结构设计的一次飞跃》的文章在《中国建设报》头版显著位置的刊登,在我国建筑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因为,10天前刚通过建设部科技成果鉴定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下称“平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使图纸量减少65~80%;若以工程数量计,这相当于使绘图仪的寿命提高三四倍;而设计质量通病也大幅度减少;以往施工中逐层验收梁的钢筋时需反复查阅大宗图纸,现在只要一张图就包括了一层梁的全部数据,因此大受施工和监理人员的欢迎。
弹指一挥间,十年倏忽过。
迄今为止,作为平法的创始人,山东大学教授陈青来先生已先后出版有关平法的国家标准设计技术专著及论文达35篇、册,其中系列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累计发行数量逾百万册。
接受全国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筑学会、土木工程学会、各大设计院、大专院校之邀,陈青来教授已做平法讲座70余场次。
2005年3月29日,应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的邀请,陈青来教授十年之后再次来广东就平法的应用技术进行推广讲学,趁此机会,本报记者在上海鲁班广州分公司总经理冯天秀的安排下对其进行了专访。
新视野启发新思路从事建筑行业的人,特别是从事建筑结构设计的人都知道,我国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建国初期至90年代末的详图法(又称配筋图);二是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在我国东南沿海开放城市应用的梁表法;三是90年代至今普及的平法。
陈青来钢筋平法问题解答
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答疑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陈青来钢筋平法问题答疑平法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
平法已在全国全面普及并向纵深发展。
平法追求的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平法会不断地否定自身并进一步完善。
随着平法的不断推陈出新,也要求我们在对平法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的理论和技术。
今年的6月-9月,广联达公司在全国陆续开展了21场陈青来平法讲座,希望通过此类讲座能够提升广大造价人员对平法的应用能力,在讲座最后的答疑环节,很多造价人员围绕新图集06G101-6和03G.11G系列图集提出了自己多年来对平法的疑问,本期我们特选择了答疑环节的部分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平法。
本期专家支持:冯俊国2000年毕业后从事施工工作,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
2003年进入广联达公司后,担先后担任过公司的钢筋、图形软件高级应用讲师及服务经理,精通平法,曾多次担任大型平法讲座的讲师。
目前为广联达总公司钢筋产品经理。
06G101-6问题1、06-6P45第三条如ex尺寸大,较大者方向钢筋设置在下,请问到底是哪个方向?答:图集中注解第5条已经明确规定了水平为X方向,垂直为Y方向,而且图示也已经非常清晰了,ex指的是x方向的柱外缘到基础外缘的长度,ey,指的是y方向的柱外缘到基础外缘的长度,二者要判断大小,哪个值大,哪个方向的钢筋就放置在下。
2、06-6基础梁端无外伸构造与04G101-3P29不同,为什么?答:06G101-6和04G101-3所涉及的基础类型不同,它们的受力情况是不一样的,同时在新的图集中也考虑了一些新的处理方式,像柱的插筋构造也是有区别的。
3、06101-6P53柱宽基础梁时,加腋筋竖筋如¢8@200在封闭范围内全部布置吗?还是仅图上示意根数?答:在加腋的这个位置,布置的是钢筋网片,如果只是图上的3根,那要200的间距干嘛!只是在计算的时候La长度范围是不用布置的,图示主要表达的是这个意思。
平法疑问解答
平法疑问解答一、柱问题 (2)二、墙问题 (4)三、梁问题 (10)四、综合问题 (19)五、筏形基础问题 (24)六、勘误 (32)一、柱问题●1: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03G101-1图集》对基础顶面以上的柱纵筋的构造要求讲得比较详细,但是对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图集中没有介绍,而且,此类问题查看了一些混凝土构造手册之类也找不到详细的介绍,所以,很有必要在此向专家请教,这些问题也是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的问题。
①柱纵筋伸入基础(承台梁,或有梁式筏板基础的基础梁)的锚固长度是多少?是一个laE 还是更多?(甚至有人提出1.5 倍的laE )②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是否可以“直锚”而不必进行弯锚?有的人说可以“直锚”;但又有人说必须拐一个直角弯。
③如果柱纵筋伸入基础必须“弯锚”的话,弯折部分长度是多少?有人说是10d ,而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弯折长度为12d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④同样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规定“直锚部分长度”不小于0.5 laE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⑤当基础梁的梁高大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可以不伸到梁的底部。
是这样的吗?⑥当基础梁的梁高小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必须伸到梁的底部,然后拐一个直角弯。
其弯折部分长度,“剩多少拐过去多少”,显然不合适。
这时候,应该用上前面第③条,即规定一个弯折部分长度;同时,也应该检验一下“直锚部分长度”,看看它是否不小于前面第④条规定的“最小直锚长度”。
是这样的吗?■答柱问题1:所提问题将会在“筏形、箱形、地下室基础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3、-4”中得到相应答案(2003年底陆续推出)。
现在简单答复如下:①⑤柱纵筋一般要求伸至基础底部纵筋位置。
特厚基础(2米以上)中部设有抗水化热的钢筋时,基础有飞边的所有柱和基础无飞边的中柱的柱纵筋可伸至中层筋位置;②③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要求弯折12d;④⑥梁上柱纵筋的锚固要求亦适用于柱在基础中的锚固,但要求柱纵筋“坐底”。
解读新国标设计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柱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清晰版>>自定义>>我们都知道从2011年9月1日起,11G101系列平法正式发布实施,那新平法的编制原因是什么?新平法对我们造价员会有什么影响?我们将在新规范、新图集修订背景部分中向大家介绍。
了解背景后,我们将按照11G101-1的顺序,向大家依次讲解柱、剪力墙、梁、板的配筋构造。
旧结构规范的问题1.安全储备不高,耐久性不足,难以适应以人为本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结构整体稳固性和防倒塌性能应予以反映,防灾性亟待加强3.对真正影响安全的结构方案和内力分析重视不够,而截面配筋计算的内容比较繁琐4.构件抗震、复合抗力、裂缝控制、装备叠合、预应力结构抗震等设计方法有待完善5.各行业规范的协调趋同缓慢,统一的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规范有待形式6.只对规范负责而不对工程负责,快速设计急功近力,水平不高,质量存疑7.规范管理体制有待改进,垃圾专利及广告性标准对科技创新及规范应用的影响8.材料强度偏低,结构截面及自重偏大,配筋过多的局面亟待改变9.多轴应力的约束混凝土潜力开发、配箍形式及钢筋连接、锚固改进及应用滞后现在,我们首先学习新规范、图集修订背景。
我们都知道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2001年发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是02年发布的,规范从发布至今已经使用了近10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现规范中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材料强度偏低,配筋偏大。
新技术应用滞后,像多轴应力约束混凝土、配箍形式、钢筋连接、机械锚固等新技术老规范没有体现。
很多设计方法也有待改善。
另一个方面,大家都知道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唐山地震后我们国家订立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2010年的玉树地震,都超过了当地的设防烈度,造成了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因此在地震过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专家,对建筑和基础设施的破坏情况进行研讨,并着手开始修订一系列规范。
101-1图集解释
大家好!我们可以通过G101 栏目研讨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也可以讨论有关的结构问题,谢谢各位!山东大学陈青来以下是陈教授答复(一)●墙问题(1):在03G101-1 图集中剪力墙竖筋在顶端要求锚入板中有个锚固长度,当剪力墙顶有暗梁AL 时,是否只需锚入AL 够锚固长度即可?■答墙问题(1):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中”(因板不是墙的支座),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
暗梁并不是梁(梁定义为受弯构件),它是剪力墙的水平线性“加强带”。
暗梁仍然是墙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独立于墙身而存在,所以,当墙顶有AL 时,墙竖向钢筋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
●墙问题(2):剪力墙钢筋、AL 钢筋之间相互关系是怎样,图集中为什么不画出?端头直钩是从面筋上过,还是从下面过?直钩所在板中的位置是否有要求?在图集中剪力墙竖筋要求穿越AL,是否理解为剪力墙竖筋从AL 钢筋中穿过,若这样剪力墙竖筋保护层又增加了一个AL 钢筋直径?■答墙问题(2):比较合适的钢筋绑扎位置是:(由外及内)第一层为墙水平钢筋(水平钢筋放在外侧施工方便),第二层为墙竖向钢筋及AL 箍筋,第三层为AL 纵向(水平)钢筋。
端头直钩与AL 箍筋为同一层面,所以从面筋上过。
墙筋直钩在板中的位置要看板面标高与墙顶标高的关系(特殊情况下二者可能有较小的高差),当二者一平时,墙筋直钩位置在板的上部。
●梁问题(1):03G101-1:平法梁纵筋伸入端柱支座长度的两种计算方法:以第54-55 页为例,梁纵筋伸入端柱都有15d 的弯锚部分,如果把它放在与柱纵筋同一个垂直层面上,会造成钢筋过密,显然是不合适的。
正如图上所画的那样,应该从外到内分成几个垂直层面来布置。
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算法,这两种算法都符合图集的规定;第一种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布置(计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第二种算法,是从端柱内侧向外侧计算,先保证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然后依次向外推算,这样算下来,最外层的梁上部纵筋的直锚部分可能和柱纵筋隔开一段距离。
03G101图集详解
一、问剪力墙竖向钢筋与暗柱边多少距离排放第一根剪力墙竖向钢筋。
答:1/2竖向分布钢筋间距。
二、非抗震的框架梁中以及非框架梁中,是否有不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答:有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1、下部钢筋不少于1/2伸入支座(另外1/2可以不伸入支座);2、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至少为两根(角筋)。
三、1.在03G101-1第38页及44页的中柱封顶构造C节点图中,当直锚长度≥laE(la)时,此时柱纵筋是否不需要伸至柱顶后截断,只需一个锚固长度就足够了?2、在03G101-1第39页及45页的“梁上柱纵筋构造”中,插筋是否只需伸入梁内满足0. 5laE(la)+弯折12d就足够了,而不必伸至梁底部?答:1、必须直达柱顶,否则柱未到头;2、必须伸至梁底,对柱“生根”决不可抠门。
四、在03G101-1第38页和第44页的"柱变截面下柱钢筋封顶,上柱钢筋从新插筋"的构造大样图中,关于下柱钢筋封顶锚固的问题:1、如果梁高hb-保护层≥laE(la)时,下柱钢筋是否伸至柱顶,不需要弯锚部分“c+200”?2、当梁高hb-保护层<laE(la)时,下柱钢筋才需要弯锚,下柱钢筋伸至柱顶,且还需≥0.5laE(la)时,才加弯锚部分“c+200”?3、是否弯锚部分是固定的“c+200”,不需要再加长了?答:各种情况均须伸至柱顶,然后弯钩“C+200”,这是个封顶问题,不是锚固问题。
五、在03G101-1第57页非抗震楼层框架梁的端支座锚固构造节点中,当直锚时,是否也需要满足≥la且同时满足≥0.5hc+5d的条件?答:可以直锚,请看图注,非抗震没有过中线加5d的要求。
六、1、剪力墙暗梁配筋构造见图集第51页。
但该页图主要说的是连梁的构造,暗梁只有一个截面图。
因此带来了下面的一系列问题。
2、暗梁主筋锚固起点从什么地方算起?当暗梁与暗柱或端柱相连接,暗梁主筋锚固起点从暗柱或端柱的边缘算起。
对吗?暗梁还有没有不与暗柱或端柱相连接的情况呢?3、暗梁的长度有多长?是整个剪力墙墙肢的长度,还是局部?4、暗梁主筋锚入暗柱或端柱的长度:(1) 当暗柱或端柱的长度大于钢筋的锚固长度LaE 时,暗梁主筋直锚入一个锚固长度;(2) 当暗柱或端柱的长度小于钢筋的锚固长度时,暗梁主筋伸至暗柱或端柱外侧纵筋的内侧后弯钩15d ,此时须保证直锚段大于0.4 LaE 。
[笔记]1_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
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1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本章在这里主要介绍平法识图概述、钢筋计算的主要内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便为后面各章具体的技术内容讲述奠定基础。
1.1 平法识图概述1.1.1 平法及其产生1)什么是平法“平法”系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
它是我国目前现行的具体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的主要方法。
为简化起见下面统以“平法”进行表述。
“平法”其表达形式概括起来,就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施工图。
2)平法的产生平法的创始人是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在创立平法的时候,他在山东省建筑设计院从事结构设计工作。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设计任务非常繁重,为了加快结构设计的速度,简化结构设计的过程,他吸收了国外的经验,结合中国建筑界的具体实践,创立了平法。
3)平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1)“平法”是我国对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表示方法所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它是国家科委和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
它的推广及应用,具有其重要意义与作用:(2)“平法”它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
由于它把构件尺寸和配筋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使其结构施工图的数量大大减少,这不但减少了绘图的工作量,而且,结构设计的后期计算,如每根钢筋形状和尺寸的具体计算、工程钢筋表的绘制等,也都免去而不作了。
这样,它不仅精简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设计(绘图)的程序,极大地的解放了结构设计师的繁重劳动,加快了结构设计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结构设计的质量。
(3)平法实施以后,对施工企业来讲,首先是施工人员到工地携带的图纸少了,并且还减少了结构施工图的阅读时间。
因此,“平法”制图规则不仅是结构设计师者完成柱、墙、梁平法施工图的设计依据,而且也是施工、监理人员准确理解和实施平法结构施工图的依据。
解读“平法”施工图
解读“平法”施工图关于结构施工图设计结构施工图设计的工作内容,是将结构方案设计、结构强度或刚度计算分析后的结果,用具体的图形表达出来,形成施工图设计文件。
结构施工图就是结构设计的物化产品。
该阶段的工作内容,相对于结构方案设计与结构计算分析这两个阶段,却并无很多创造性。
结构施工图设计不属于结构设计中富含创造性的高级劳动。
中、高级设计人员主要进行结构计算分析.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则可由一般设计人员来完成。
关于结构施工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未推行平法结构设计之前,各设计阶段所耗费时间占整个设计周期的比例:结构方案设计阶段约为2%,结构计算分析阶段约为15%~20%,结构施工图设计阶段约为80%。
显然,各设计阶段的工作耗时比例与其工作性质上重要性相比,形成过大反差。
单从这一表面现象,亦可反映出结构施工图传统设计方法的效率明显偏低。
1.4 结构施工图传统表示方法存在的问题1.4.1 结构施工图设计的传统表示方法所谓结构设计的传统表示方法,事实上并未在我国形成统一模式。
工程技术人员将以往的设计方法。
习惯称作传统设计表示方法。
传统设计表示方法源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及中等专业教育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制图教科书中的教学表示方法。
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例,结构工程制图的教学表示方法一般指“单构件正投影表示法”。
该方法在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轮廓内,直观地展示构件内部的钢筋形状,其教学目的是给初学者以直观印象,使其比较容易地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内部钢筋布置方式,直接产生感性认识。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或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自然、习惯性地将这种在课堂上进行初步专业训练的学习方法,照搬到了设计生产实践中,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代代相传。
研究适合结构设计工作中使用的设计方法,能够大幅度减少重复,提高设计效率,使结构设计表达方式更加科学化。
这显然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活动,遗憾的是,在已经过去的近半个世纪里,我国的高等教育界却将工程界直接反映的客观现象,排除在其视距之外,没有看到结构设计表示方法蕴含着的巨大的研究价值。
平法技术讲解
山西神剑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工程师培训教材之七平法技术应用讲解张红武平法技术应用讲解第一章概述一、“平法”概念“平法”是指“建筑结构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的简称。
平面整体设计方法,概括来讲,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
二、“平法”基本原理“平法”视全部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为一个完整的主系统,主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结构设计总说明、基础及地下结构、柱墙结构、梁结构、楼板及楼梯结构,各子系统有明确的层次性、关联性、功能性和相对完整性和功能性。
1.层次性:设计总说明基础及地下结构柱、墙梁楼板与楼梯,均为完整的子系统。
2.关联性:结构设计总说明与基础、柱、剪力墙、梁、楼板及楼梯关联;柱、墙以基础及地下结构为支座柱、墙与基础及地下结构为关联;梁以柱(墙)为支座梁与柱(墙)关联;楼板及楼梯以梁、墙为支座楼板及楼梯与梁、墙关联。
3.相对完整性:基础及地下结构自成体系,柱及墙自成体系,梁自成体系,板与楼梯自成体系。
4.功能性:(1)结构设计总说明——属于整个结构的纲领性文件,其功能是对结构进行整体介绍,并对各个部分作出相关规定的通用规定;(2)基础及地下结构平法施工图——其功能为表达全部基础构件的设计要素及构造,以及关联表达其所支承的柱或剪力墙的定位;(3)柱及剪力墙结构平法施工图——其功能为表达全部柱及剪力墙构件的设计要素及构造,以及关联表达其所支承的梁或板的定位;(4)梁结构平法施工图——其功能为表达全部梁构件的设计要素及构造,以及关联表达其所支承的楼板与楼梯的定位;(5)楼板与楼梯结构平法施工图——其功能为表达自身的设计要素及构造。
三、“平法”应用原理1.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非创造性)设计内容两部分。
两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合并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2.设计工程师以数字化、符号化的平面整体设计制图规则完成其创造性设计内容部分;3.重复性设计内容部分:主要是节点构造和杆件构造以“广义标准化”方式编制成国家建筑标准构造设计。
平法识图规则
平法识图规则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平法),简化了施工图,统一了表示方法。
根据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XXG101)讲解如下内容。
一、平法制图的一般规定1、按平法设计绘制的施工图,一般是由各类结构构件的平法施工图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构成。
但对于复杂的房屋建筑,尚需要增加模板、开洞和预埋等平面图。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需要增加剖面配筋图。
2、按平法设计绘制结构施工图时,必须根据具体工程设计,按照各类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在按结构层绘制的平面布置图上直接表示各构件的尺寸、配筋和所选用的标准构造详图。
3、在平法施工施工图上表示各构件尺寸和配筋的方式,分为平面注写方式、列表注写方式和截面注写方式等三种。
4、在平法施工图上,应将所有构件进行编号,编号中含有类型代号和序号等。
其中,类型代号应与标准构造详图上所注类型代号一致,使两者结合构成完成的结构设计图。
5、在平法施工图上,应注明各结构层楼地面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等。
6、为了确保施工人员准确无误地按平法施工图进行施工,在具体工程的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必须注明所选用平法标准图的图集号,以免图集升版后在施工中用错版本。
第一节框架柱的制图规则柱平法施工图是在结构柱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对柱的信息表达。
一、柱的编号规定在平法柱施工图中,各种柱均按照表3-1-1的规定编号,同时,对应的标准构造详图也标注了编号中的相同代号。
柱编号不仅可以区别不同的柱,还将作为信息纽带在柱平法施工图与相应标准构造详图之间建立起明确的联系,使在平法平法施工图中表达的设计内容与相应的标准构造详图合并构成完整的柱结构设计。
柱编号表3-1-1 柱类型代号序号特征框架柱KZ XX 柱根部嵌固在基础或地下结构上,并与框架梁刚性连接构成框架框支柱KZZ XX 柱根部嵌固在基础或地下结构上,并与框支梁刚性连接构成框支结构。
陈青来教授关于平法答疑(翻样必看)
陈青来教授关于平法答疑(翻样必看)1》问:基础梁的钢筋伸入承台还是按贯穿处理?答:基础梁如果梁面平承台面,基础梁是用来连接承台梁的,梁筋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但最好将箍筋伸至承台内。
基础梁如果是梁底面平承台底面的,也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箍筋可不伸至承台内。
如果基础梁是直接相互交错的,应按基础梁通长考虑,这时钢筋只考虑连接问题,不考虑锚固问题。
2》问:梁、柱砼标号不同时,梁筋锚入柱时La值计算按梁还是按柱的砼标号计算?答:钢筋在哪里锚固就按哪个构件的砼标号计算Lae。
按柱的砼标号计算梁筋锚固长度。
3》问:框架梁的第三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次梁的第二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也是Ln/4吗?答:问设计院。
平法未考虑此两种情况。
平法不是包括所有结构设置的,也做不到。
4》问:何为对边?答:梁筋伸到柱边时,柱的外边即为梁的对边。
5》问:第40页柱搭接长度范围是不是指2.3Lae?答:对。
因为Lae+0.3Lae+Lae合起来是2.3Lae,在这个搭接范围内箍筋要加密。
实际上这个范围内加密筋只起一个构成三向受力条件的作用,因此可以只箍大方箍即可。
6》问:剪力墙施工缝设在何处为宜?答:不知道。
但剪力墙在结构上不同于柱按楼层模型来考虑受力情况,而是从底至顶作为一个整体受力,因此个人认为施工缝设在任何地方都可以。
7》问:边框梁BKL比砼墙宽时,水平纵向钢筋是移出到梁边布置还是在梁边布置的同时还要在墙同宽处继续布置?答:只需在边框梁最外边布置即可。
8》问:柱筋如何锚入承台?注:现参照11G101答:按03G101-3图集处理。
9》腰筋伸入支座多少为宜?答:个人认为5d足矣,不过规范要求15d。
10》问:柱箍筋内箍箍住多少条柱纵筋为宜?答:有5根纵筋时内箍箍住3根,有6根纵筋时箍住2根。
11》问:一级钢筋的板筋180度弯钩是否计入锚固长度?答:180度弯钩不能计入锚固长度。
如板底筋要求伸至梁中线并不小于5d,指的是水平段外包长必须伸至梁中线并不小于5d,但面筋要求伸入梁内La,此时弯钩已包含在La内。
陈青来教授钢筋混凝土平法讲座和答疑
陈青来教授钢筋混凝土平法讲座和答疑国家建筑标准设计G101-X系列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应用技术讲座主讲人: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qlchen@讲座主要内容:●混凝土结构原理辨析(含哲学与逻辑问题)●平法基本原理●平法规则与构造应用要点解析●平法制图规则与施工构造●答复问题关于混凝土结构原理辨析之一1.混凝土结构原理承载多元理论(1) 承载可靠度理论——解决结构的安全度问题(2) 承载力学理论——解决作用(荷载)与作用效应(内力与变形)问题(3) 承载材料理论——解决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问题(4) 承载抗力理论——解决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问题(5) 承载节点构造理论——解决构件的连接问题●——基础理论用于发现世界和解释世界,存在发现、更新而非创新●——应用理论的实质属于方法范畴,用于改造世界,存在不断创新●——方法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基础理论不具备直接用于实践的功能,基础理论通过方法用于实践●——基础理论发展极其缓慢,而方法发展迅速,日新月异●——方法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相当重要地位●——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均是方法的发明而不是理论的发明●——很多问题的解决往往难在方法上而不是难在基础理论上关于混凝土结构原理辨析之二结构工程界的五板块划分:(1)理论板块、(2)规范规程板块、(3)技术规则板块、(4)技术措施板块、(5)技术监督板块概念:●理论板块——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规范规程板块——为国家的技术法规●技术规则板块——主管政府部门批准发行的指导性技术文件●技术措施板块——工程技术类专著,用于辅助解决工程问题●技术监督板块——主要进行材料、设计与施工的质量监督现状:●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板块——应为其他板块的基础——但目前落后于规范规程板块及技术规则板块(教科书滞后)——至今尚未全面完成“构件”到“结构”的转变——没有解决好节点问题●规范规程板块——由于我国采取追踪、引进国外技术的路子——现阶段奇怪地走在最前沿——实际缺少国内理论板块的支撑——内容不稳定——修订频繁——因错位——失误属自然结果或属正常现象●技术规则板块——系规范规程的应用细则延伸——更具体化及细化——具明确且实际的技术指导作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承担起了这个重要功能——如G101系列与G329——设计制图规则——标准构造详图为图形化的构造规则●技术措施板块——在我国比较成熟——主要用于工程界——在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以外●技术监督板块——属新兴板块——由设计审图单位和质量监督部门行使职责关于混凝土结构原理辨析之三关于辨证思维与逻辑思维:●辨证方法是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方法,而逻辑方法更适合于解决与处理问题●辨证思维的力量强于逻辑思维的力量,但辨证思维更适合于研究人文和历史,而逻辑思维极适合研究工程技术●虽如此,但却忽略了简单与复杂的辩证关系●历史上,中国人过早地以辨证思维否定了逻辑思维,结果没有给逻辑思维留出足够的成长空间●因此,中国人在逻辑思维方面有显明不足,体现在:概念往往没有明确的涵义(讲究“意会”、“领悟”)/ 判断往往没有明确的前提/ 推理往往没有明确的过程/ 重结果而不重过程●多年来在政治上对形而上学的批判错误地延伸到科学技术领域,正是基于形而上学才有了如此多的科学定理●由于历史形成的辨证思维习惯,使规范和规程中存在许多非同一之处、摸棱两可之处、矛盾之处、理由不充分之处●平法的规则化,实质是将结构设计和结构构造的规则化平法基本原理(1)平法的系统科学原理:●——视全部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为一个完整的主系统,主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1)基础结构、(2)柱墙结构、(3)梁结构、(4)板结构●——各子系统有明确的层次性、关联性、相对完整性●——层次性:基础→柱墙→梁→板,均为完整的子系统●——关联性:基础→关联→柱墙(以基础为支座);柱→关联→梁(以柱为支座);梁→关联→板(以梁为支座)●——相对完整性:基础自成体系,无柱或墙的设计内容;→柱墙自成体系,无梁的设计内容;→梁自成体系,无板的设计内容;→板自成体系,仅有板自身的设计内容平法基本原理(2)平法的应用理论(三要点):●——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非创造性)设计内容两部分,两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合并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设计工程师以数字化、符号化的平面整体设计制图规则完成其创造性设计内容部分●——重复性设计内容部分(主要是节点构造和杆件构造)以《广义标准化》方式编制成国家建筑标准构造设计●说明:标准构造设计的实质是图形化的构造规则;由设计师完成构造设计缺少充要条件:1、结构分析结果不包括节点内的应力;2、以节点边界内力进行节点设计的理论依据并不充分;3、节点设计缺少足尺试验依据;构造设计缺少试验依据是普遍现象,现阶段由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将其统一起来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平法基本原理(3)●平法将对结构领域中、下游技术产生很大影响●平法将在不断自我否定中成长.技术科学在否定中前进,在肯定中静止.●平法是上游技术的改革,在改革时不宜过多顾及中、下游技术●上游技术的改革将推动中、下游技术的发展●上游技术的改革为中、下游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关于平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要点解析●要点一:结构与构件、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要点二:结构的刚度问题●要点三:结构各类构件的连接关系(支座)问题●要点四:平法设计规则要点——1、注写方式与截面方式相结合;2、集中注写与原位标注相结合;3、特殊构造不属于非标准化内容●要点五:构件钢筋的锚固与连接问题——1、锚入支座钢筋内侧的原则(不可全部走保护层);2、受拉钢筋弯锚直锚段≥0.4laE的原则;3、梁往柱支座内锚固过中线+5d的原则;4、锚固钢筋弯钩在尽端角筋内侧“扎入”的原则;5、受拉钢筋锚入支座钢筋内侧的原则;6、受力弯钩15d、构造弯钩12d的原则;6、非抗剪钢筋距离平行“边缘”为分布间距的1/2的原则;7、节点内非平行接触连接与非平行接触锚固的原则关于平法制图规则与施工构造,具体见系列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x陈青来教授关于平法G101中若干问题答复墙●墙问题(1):在03G101-1图集中剪力墙竖筋在顶端要求锚入板中有个锚固长度,当剪力墙顶有暗梁AL时,是否只需锚入AL够锚固长度即可?■答墙问题(1):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中”(因板不是墙的支座),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
16G101平法钢筋中一些关于剪力墙的问题
16G101平法钢筋中一些关于剪力墙的问题1、在03G101-1图集中剪力墙竖筋在顶端要求;答: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2、剪力墙钢筋、AL钢筋之间相互关系是怎样,图集;答:比较合适的钢筋绑扎位置是:(由外及内)第一层;3、剪力墙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应该伸入柱;答:通常剪力墙水平钢筋放在外侧,如果伸入端柱竖向;4、请问陈总在03G101第47页中“剪力墙水平;答:按照我1、在03G101-1图集中剪力墙竖筋在顶端要求锚入板中有个锚固长度,当剪力墙顶有暗梁AL时,是否只需锚入AL够锚固长度即可?答: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中”(因板不是墙的支座),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
暗梁并不是梁(梁定义为受弯构件),它是剪力墙的水平线性“加强带”。
暗梁仍然是墙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独立于墙身而存在,所以,当墙顶有AL时,墙竖向钢筋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
2、剪力墙钢筋、AL钢筋之间相互关系是怎样,图集中为什么不画出?端头直钩是从面筋上过,还是从下面过?直钩所在板中的位置是否有要求?在图集中剪力墙竖筋要求穿越AL,是否理解为剪力墙竖筋从AL钢筋中穿过,若这样剪力墙竖筋保护层又增加了一个AL钢筋直径?答:比较合适的钢筋绑扎位置是:(由外及内)第一层为墙水平钢筋(水平钢筋放在外侧施工方便),第二层为墙竖向钢筋及AL箍筋,第三层为AL纵向(水平)钢筋。
端头直钩与AL箍筋为同一层面,所以从面筋上过。
墙筋直钩在板中的位置要看板面标高与墙顶标高的关系(特殊情况下二者可能有较小的高差),当二者一平时,墙筋直钩位置在板的上部。
3、剪力墙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应该伸入柱钢筋内侧还是外侧,现实中大多数工地都是伸入暗柱主筋外侧,我觉得这样不妥,但图集上没有详细规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么样的?答:通常剪力墙水平钢筋放在外侧,如果伸入端柱竖向钢筋内侧时,需要向内弯折,这样做会形成钢筋笼“颈缩”,因此,水平钢筋走暗柱主筋外侧即可。
平法标准图集的节点问题探讨
平法标准图集的节点问题探讨本文主要分析了国家现行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1G101-1中顶层梁柱节点及非抗震梁端支座节点的构造详图相关内容,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对其中的钢筋锚固问题提出了几点疑问,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建议。
标签:建筑设计标准图集;构造详图;锚固长度1 引言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自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以来,对于规范和统一全国制图规则、提高施工质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尤其是国家建筑标准设计11G101系列图集的实施,不仅使设计人员繁杂的绘图工作得以缓解,而且提高了图纸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
由于该表示方法简单明了,现场施工人员也得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对于提高现场规范化施工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但同时由于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对于图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参差不齐,也造成了一些选用图集中相关构造节点上的错误和不当之处。
特别是一些年轻设计人员对于图集中某些构造往往一选了之,而没有深入追究其适用范围及设计意图之间的关系,对于工程中某些部位的构造按照标准图集中的做法往往是不能满足设计意图需求的,这些部位应该在设计图纸中明晰其构造做法,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2 工程问题2.1顶层柱-梁节点《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以下简称11G101-1)中第60页中A、B、C、D等节点详图为抗震KZ中柱柱顶钢筋构造,按照图集要求,中柱纵筋只要竖直段长度不小于0.5labE,伸至柱顶后弯锚或者采取机械锚固就可以,没有注明弯折段与柱顶梁筋的上下层关系,因柱纵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梁,则施工时一般将梁顶筋置于柱弯筋上部;该图集第80页中给出了WKL在中柱部位的构造做法,综合该部位柱钢筋节点及梁钢筋节点,形成实际如图2.1的构造节点详图。
图2.1 屋顶梁柱节点从图中阴影部分可以看出,在柱顶部位梁钢筋没有箍筋约束,实际该部位梁钢筋是处于柱顶保护层的握裹之下。
通常情况下,柱顶保护层厚度为40~50mm 之间,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钢筋在素混凝土内锚固时,钢筋外侧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5d,反之来讲,当钢筋外侧混凝土厚度小于5d时,钢筋的锚固是不可靠的。
《混凝土结构平法识图》教学教案
《混凝土结构平法识图》教学教案课程名称:混凝土结构平法识图总学时:52第1章混凝土结构平法识图基础知识第2章梁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50)>1/6)时,低位钢筋弯锚,(1)梁底部有高差(Δℎ/(ℎc平直段长度不小于0.4l abE,向上弯折15d;高位钢筋直锚,长度为max{l aE , 0.5ℎ+5d}。
c−50)>1/6)时,高位钢筋伸至对(2)梁顶有高差(Δℎ/(ℎc边向下弯折,自低梁顶面算起向下l aE处截断;低位钢筋直锚,长度+5d}。
为max{l aE , 0.5ℎc(3)梁截面宽度不同时,截面宽度较大一侧宽出部位的钢筋采取弯锚。
五、非框架梁L钢筋构造及计算原理1.非框架梁L与框架梁KL在构造的区别:非框架梁L与框架梁KL在构造的区别主要有三点:①一般按非抗震考虑;②下部纵筋在支座处锚固一般按简支支座考虑;③一般无箍筋加密区。
2.非框架梁L钢筋具体构造要点(1)非框架梁上部钢筋端支座锚固构造为伸至主梁外侧纵筋内侧后向下弯折15d;当伸入端支座直段长度满足l a时,可直锚。
(2)支座负筋端支座延伸长度:设计按铰接时为l n1/5;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为l n1/3,l n1为端跨净长。
工程中设计按铰接的居多。
支座负筋中间支座延伸长度为l n/3,l n取相邻两跨较大的净跨长。
(3)架立筋与支座负筋搭接150 mm。
(4)下部钢筋锚固长度:带肋钢筋12d,光圆钢筋15d。
平面为弧形的梁因有扭矩作用,纵筋在支座处受力,所以锚入支座长度取l a。
(5)箍筋没有加密区,如果端部采用不同间距的箍筋,需注明根数。
2.3梁钢筋计算实例例题1:计算多跨楼层框架梁KL1的钢筋量,如图所示。
例题2:某现浇楼层框架结构,框架梁截面尺寸为b×ℎ=0.3 m×0.6 m,楼板厚度为100 mm,柱子截面尺寸b=ℎ=0.5 m,柱、梁保护层厚度为20 mm;相邻两榀框架间距为3.6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墙●墙问题(1):在03G101-1图集中剪力墙竖筋在顶端要求锚入板中有个锚固长度,当剪力墙顶有暗梁AL时,是否只需锚入AL够锚固长度即可?■答墙问题(1):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中”(因板不是墙的支座),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
暗梁并不是梁(梁定义为受弯构件),它是剪力墙的水平线性“加强带”。
暗梁仍然是墙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独立于墙身而存在,所以,当墙顶有AL 时,墙竖向钢筋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
●墙问题(2):剪力墙钢筋、AL钢筋之间相互关系是怎样,图集中为什么不画出?端头直钩是从面筋上过,还是从下面过?直钩所在板中的位置是否有要求?在图集中剪力墙竖筋要求穿越AL,是否理解为剪力墙竖筋从AL钢筋中穿过,若这样剪力墙竖筋保护层又增加了一个AL钢筋直径?■答墙问题(2):比较合适的钢筋绑扎位置是:(由外及内)第一层为墙水平钢筋(水平钢筋放在外侧施工方便),第二层为墙竖向钢筋及AL箍筋,第三层为AL纵向(水平)钢筋。
端头直钩与AL箍筋为同一层面,所以从面筋上过。
墙筋直钩在板中的位置要看板面标高与墙顶标高的关系(特殊情况下二者可能有较小的高差),当二者一平时,墙筋直钩位置在板的上部。
●墙问题(3):剪力墙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应该伸入柱钢筋内侧还是外侧,现实中大多数工地都是伸入暗柱主筋外侧,我觉得这样不妥,但图集上没有详细规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么样的?■答墙问题(3):通常剪力墙水平钢筋放在外侧,如果伸入端柱竖向钢筋内侧时,需要向内弯折,这样做会形成钢筋笼“颈缩”,因此,水平钢筋走暗柱主筋外侧即可。
剪力墙尽端不存在水平钢筋的支座,只存在“收边”问题。
请参看03G101勘误:6、第47页端部暗柱墙构造中剪力墙水平筋弯钩位置稍往后退,在暗柱端部纵筋后“扎进”暗柱。
●墙问题(4):请问陈总在03G101第47页中“剪力墙水平钢筋构造”,为什么取消了原00G101第33页中“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的“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设搭接接头”的构造做法?因为在转角墙外侧设搭接接头比较便于施工,外侧水平筋连续通过转弯在施工中比较困难。
■答墙问题(4):按照我国施工实践中的传统做法,局部无间隙(纵筋搭接或箍筋局部重叠)的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如果严格要求,为保证混凝土对钢筋的360度握裹,不应该允许有无间隙的并列钢筋,请参看35页右上角构造)。
由于转角部位存在比较密的箍筋,如果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在阳角位置设搭接接头,则难以保证局部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钢筋混凝土中将形成多条贯通内缝,当地震发生时,可能会在此关键部位发生破坏。
●墙问题(5):关于补强钢筋“缺省”标注的问题。
《03G101-1图集》第17页,剪力墙矩形洞口补强钢筋的第(2)条是否和第(1)条相联系的,即:如果设置补强纵筋大于构造配筋,则需注写洞口每边补强钢筋的数值;如果设置补强纵筋不大于构造配筋,则按第(1)条“洞口每边加钢筋≥2Φ12 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断钢筋总面积的50%”执行。
这样的“缺省”标注规则对圆形洞口是否适用?首先是圆形洞口允许不允许“缺省标注”?如果允许的话,其缺省值是否可用2Φ12 ?(例如,在第(4)、(5)、(6)条中)■答墙问题(5):两条规定互相联系,在逻辑上是在同一大前提下(洞宽、洞高均不大于800)的两个不同的小前提。
由于圆形洞口有可能只切断一个方向上的钢筋,例如梁中部圆洞只切断箍筋,却需要在洞口上下补强纵筋,所以,矩形洞口缺省标注的做法不适用于圆形洞口。
●墙问题(6):关于圆形洞口补强钢筋设置方式的问题。
《03G101-1图集》第17页的第(5)条规定:洞口上下左右每边都设置补强钢筋;但第(4)条只在上下设置、而不在左右设置?■答墙问题(6):03G101-1的洞口规则与构造仅适用于剪力墙上(含墙身、墙梁与墙柱)开洞,如果在框架梁或非框架梁上开洞,其构造方式就有所不同了。
梁与墙梁的主要受力机理不同,梁的主要功能是承受竖向荷载,连梁的主要功能是协助剪力墙承受横向地震荷载;梁的箍筋主要为保证梁的(受剪)强度而设,连梁的箍筋主要为保证连梁的刚度而设。
所以,当设置在连梁中部且直径不大于1/3梁高的圆洞切断了连梁的箍筋时,并不会使连梁的受剪强度减弱到不安全的程度,但却会影响连梁的刚度。
所以,第(4)条规定仅需在洞口上下设置“补强钢筋”(严格的说法应是“补刚钢筋”)。
●墙问题(7):《03G101-1图集》第17页的第(6)条说明了“直径不大于800时”的开洞做法,对于“直径大于800”的圆形洞口怎样处理?■答墙问题(7):在剪力墙上开直径800的圆洞情况比较少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一般主要解决普遍性问题(偶尔涉及特殊性问题)。
如果圆洞直径大于800,建议按17页第(3)条洞宽大于800的矩形洞处理,并在圆洞四角45度切线位置加斜筋,抹圆即可。
●墙问题(8):当(洞宽大于800的矩形)洞口上下使用了补强暗梁以后,洞口左右就不须设置补强钢筋了?其中有什么道理?■答墙问题(8):不设置补强钢筋是因为补强钢筋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所以要在洞口两侧按(约束或构造)边缘构件配筋,见17页第(3)条规定。
●墙问题(9):关于“补强暗梁高度”计算问题《03G101-1图集》第17页第(3)条:“补强暗梁梁高一律定为400,施工时按标准构造详图取值,设计不注。
”这里的“梁高400”是指混凝土的高度还是箍筋的高度?从第53页右上角图中看来,应该是“箍筋高度”。
■答墙问题(9):图上已经指示为箍筋高度。
●墙问题(10):在03G101第48页中“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大样图中的“墙柱是否包括端柱还是指暗柱?■答墙问题(10):墙柱有10种,详见第12页第3.2.1条和第3.2.2条关于墙柱的定义。
●墙问题(11):在03G101第48页中“注:1、端柱、小墙肢的竖向钢筋......。
”根据该条的规定,端柱、小墙肢在顶部的锚固构造做法是否也得考虑其是边柱、角柱或是中柱?若是边柱、角柱那么其构造就是按照37页或43页,若是中柱那么其构造就按照38页或44页。
■答墙问题(11):应该这样理解。
顺便指出,关于剪力墙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在未得出进一步的研究结果之前,现时可以套用框架柱的某些做法。
●墙问题(12):在03G101第21页中,C-D/1-2间,YD1 D=200下面的“2Φ16 Φ10@100(2)”是代表什么意思?■答墙问题(12):请见第17页第4条第(4)小条的规定。
●墙问题(13):问:03G101-1第47页剪力墙水平钢筋构造在有端柱时,直锚长度小于Lae时,要求端部弯折15d,当剪力墙钢筋较大时,例:25,弯折长达375mm,施工很不方便,此处可否采用机械锚固,锚固长度可折减为0.7Lae,直锚即可满足要求。
■答墙问题(13):可以采用机械锚固,但有两个条件:1、不适用于墙面与端柱的一个侧面一平的该侧墙面的水平筋;2、水平筋要伸至端柱对边后再做机械锚固头(如果伸至对边≥laE或≥la,则可不设弯钩与机械锚固头)。
墙问题(14):问:水平筋在丁字、拐角的做法,哪种符合要求?(见图1、2)■答墙问题(14):两种做法,左边的符合要求。
左边的做法能够保证混凝土对钢筋比较好的“握裹”,这对于保证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墙问题(15):剪力墙暗梁主筋遇暗柱时的锚固计算起点?■答墙问题(15):暗梁与暗柱或端柱相连接,暗梁主筋锚固起点应当从暗柱或端柱的边缘算起。
●墙问题(16):剪力墙水平筋在暗柱中锚固长度满足要求时能否采用直锚,不做15d弯钩?■答墙问题(16):按03G101-1规定,在端柱中可以,但在暗柱中不可以。
本问题的实质是“剪力墙水平筋是否允许与暗柱箍筋搭接”的问题。
暗柱并不是剪力墙墙身的支座,其本身是剪力墙的一部分,如果允许剪力墙水平筋与暗柱箍筋搭接,需要有两个条件:1、暗柱箍筋配置是否考虑了抵抗横向地震作用产生的剪力?2、将暗柱箍筋配置量除去自身主要功能所需部分外,其余量是否“不小于”剪力墙水平受剪钢筋配置量?关于条件1:剪力墙水平钢筋的功能是当横向地震作用产生时保证剪力墙有足够的受剪强度,且其配置量系按总墙肢长度考虑,并未扣除暗柱长度;剪力墙暗柱箍筋的功能主要是保证剪力墙在周期性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变形能力,使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在《混凝土设计规范》关于暗柱箍筋的配置规定与计算公式中,并未包括或未明确包括其受剪要求,因此,如果设计工程师为专门考虑的话,条件1不成立。
关于条件2:由于条件1的模糊性,因此,无法对条件2做定量描述。
由上所述,当两个条件都不确定时,不可轻易地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普遍允许剪力墙水平钢筋与暗柱箍筋按搭接考虑,但具体工程的设计者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03G101-1中的规定进行变更,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应当有这个权力。
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现行规范要求在剪力墙端部设置的约束边缘构件可长达1/4墙肢长度,两头加起来达到墙肢长度的一半,剪力墙水平钢筋与暗柱箍筋的相关问题,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加以解决,最迟到下一次修版时将有所改变。
●墙问题(17):图集中要求拉筋必须同时拉住(暗柱)主筋和箍筋,如果因此在施工中造成拉筋露筋现象时能否改为只拉住主筋?■答墙问题(17):首先明确“拉筋”与“单肢箍”的概念。
拉筋要求拉住两个方向上的钢筋,而单肢箍仅要求拉住纵向钢筋。
标准设计也要遵守国家规范要求,规范明确规定在剪力墙暗柱中设置拉筋。
混凝土保护层保护一个“面”或一条“线”,但难以做到保护每一个“点”,因此,局部钢筋“点”的保护层厚度不够应属正常现象。
●墙问题(18):03G101-1有端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直锚长度不够时,做法为直锚0.4Lae,弯锚15d,此时弯折长度较长,此处可否采用03G329-1做法,即在保证直锚大于0.4Lae的条件下,弯折长度为Lae-直锚长度。
■答墙问题(18):这样做理论上应该可以,但尚未见相应的试验数据。
如果设计者选用了03G329-1,可以这样做。
03G101-1是否进行调整,拟提交专家委员会讨论。
●墙问题(19):剪力墙水平筋用不用伸至柱边?(在水平方向柱子长度远大于lae时)■答墙问题(19):要伸至柱对边,其构造03G101-1已表达清楚,其原理就是剪力强暗柱与墙身,剪力墙端柱与墙身本身是一个共同工作的整体,不是几个构件的连接组合,不能套用梁与柱两种不同构件的连接概念。
另外请参考“答墙问题(16)”。
●墙问题(20):主筋与门洞两侧暗梁主筋的关系如何?■答墙问题(20):连梁LL主筋与门洞两侧暗梁主筋直径相同且在同一高度时,能通则通,否则各做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