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生物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生物含答案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共4页。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卷交回,试题卷自己保存。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考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A.细胞中DNA含量相对稳定 B.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C.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D.血浆pH相对稳定2.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A.②④⑤ B. 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⑥3.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A.碳酸氢钠 B.碳酸 C.三磷酸腺苷 D.钾离子4.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5.如图所示,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Ⅰ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D.图2中C的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6.关于兴奋的传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为“外正内负”B.兴奋部位的电流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兴奋部位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D.突触小泡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7.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细胞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D.变形虫的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2.新鲜黑藻叶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及化学元素分别是( )A.水、碳B.水、氧C.糖类、碳D.蛋白质、氧3.野驴体细胞中含量最少的离子是( )A.K+B.Na+C.Ca2+D.Zn2+4.下列有关化合物鉴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脂肪用苏丹Ⅲ染液检测呈红色B.还原性糖用斐林试剂检测呈砖红色C.淀粉用碘液试剂检测呈蓝色D.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呈紫色5..豌豆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五碳糖种类及核苷酸种类分别是( )6.在对离体蛙心进行的实验中发现,用不含钙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其收缩不能维持;用含有少量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时,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
实验说明钙盐和钾盐( )A.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着重要作用B.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C.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能量D.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7.分子式为C12H22O11和C1 864H3 012O576N468S21的两种物质最可能是( )A.糖类和脂质B.脂质和蛋白质C.糖类和蛋白质D.脂质和核酸8.下图所示为科学家进行变形虫的切割实验,这个实验最能说明( )A.细胞核控制细胞的遗传B.细胞质控制细胞的遗传C.细胞核是控制细胞代谢的中心D.细胞质是控制细胞代谢的中心9.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糖类只有提供能量一种功能B.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糖类有蔗糖、麦芽糖、果糖和葡萄糖C.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是糖原D.因为同样质量的糖类比脂肪含有更多的能量,所以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10.下列关于实验鉴定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鉴定脂肪的存在,染色后可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颗粒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D.鉴定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液的试管中11.观察下面四幅图,下列叙述正确的说法有( )①图甲中共有5种核苷酸②组成人体各种蛋白质的化合物乙都约为20种③组成丙化合物的单糖是脱氧核糖④松鼠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A.1种B.2种C.3种D.4种12.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B.DNA 和 RNA 分子的碱基组成相同C.多糖在细胞中不与其他分子相结合D.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氮13.下列关于制备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鸟类的红细胞不是制备纯净细胞膜的理想材料B.人的成熟红细胞在生理盐水中不会发生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细胞体积不变C.叶肉细胞因有细胞壁存在使提取细胞膜更复杂D.提取出的猪成熟红细胞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的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14.(2013上海普陀二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
2019-2020学年度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学年度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2.内环境稳定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3.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4.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5.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7.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8.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B.胰岛素的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C.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D.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64分)、10.Ⅰ、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3)脂肪细胞(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Ⅱ、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过循环系统运输到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尿量,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11.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脚,如图所示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1)图示反射弧中,a是.当兴奋达到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3)伤害引起的疼痛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直接促进对水的重吸收.(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 细胞增殖分化为.12.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参与体液免疫过程.13.根据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某奶牛场为提高产奶量,给奶牛饲喂了大量的某种精饲料后,奶牛瘤胃发酵产酸过多,引起机体血液pH低于正常值,且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产酸过多使pH难以恢复的原因是:.pH低于正常值会引起酸中毒,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起作用的物质,以利于奶牛内环境的pH维持在正常水平.机体的内环境是指,主要包括血浆、、.(2)环境的剧烈变化或惊吓会导致奶牛机体内某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使产奶量下降,在这个过程中机体的调节方式包括调节.20xx-20xx学年广东省××市××县田家炳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解答】解:A、输入的溶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会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A正确;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不会分别增加10mL,B错误;C、细胞内液Na+的增加小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C错误;D、输入的Na+中大多数进入细胞外液,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实质、调节机制及生理意义,明确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内环境稳定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解答】解:A、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故A选项正确;B、温度、pH影响酶的活性,内环境温度、PH维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故B选项正确;C、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产生和维持依赖于钠离子内流,维持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故C选项正确;D、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故D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对于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3.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考点】真题集萃;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牵拉骨骼肌产生了兴奋,且兴奋能在反射弧中传递.由于b上有神经节,所以a、bc、d分别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突触和传出神经.【解答】解:A、由于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故A选项正确;B、由于b处位于传入神经上,所以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故B选项正确;C、由于从a到d没有效应器,所以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故C选项错误;D、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在c处突触部位有神经兴奋的传递,因而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故D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及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解答】解: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故A选项正确;B、体温调节过程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如通过神经调节使血管收缩,同时甲状腺激素参与体液调节,故B选项正确;C、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故C选项错误;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故D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5.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解答】解:A、一般情况下,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高,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低,故A选项错误;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故B选项正确;C、血浆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均可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故C选项正确;D、组织液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也可以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故D选项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各种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弥散到内环境中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3、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和胰岛A细胞,也受神经系统的调节.4、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解答】解: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组织,但只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上的受体,故A选项错误;B、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可以通过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的作用促进物质代谢,物质氧化分解加速从而产热增多,故B选项正确;C、机体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血糖的直接作用或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共同完成的,故C选项正确;D、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渗透压下降,故D选项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特点、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7.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解答】解: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钠离子内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并产生兴奋;当兴奋传导到神经末梢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且神经元受到刺激时,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兴奋,故A选项错误;B、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故B选项正确;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单向传递,故C选项错误;D、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形成的,因此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而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兴奋的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明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8.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种群的数量变动;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解答】解:①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则血糖浓度降低,使得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故①正确;②运动强度增加,则汗腺分泌增加,而运动强度受神经系统的控制,故②错误;③降雨量增加,使得土壤动物存活率降低,但土壤动物不影响降雨量,故③错误;④害虫数量增加,则其天敌鸟类数量增加,由于捕食者增加,则害虫数量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故④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反馈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9.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B.胰岛素的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C.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D.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解答】解:A、肾上腺的分泌活动可受神经的直接支配,肾上腺属于效应器,A错误;B、胰岛素是蛋白质,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B正确;C、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C正确;D、胰岛素具有降血糖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两者是拮抗作用,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激素调节,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64分)、10.Ⅰ、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胞吐,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促进葡萄糖运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3)脂肪细胞是(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先升高后降低.Ⅱ、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呼吸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 下降.(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量增加,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会(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专题】信息转化法;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分析】Ⅰ本题的知识点是胞吐的作用,协助扩散的特点,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和过程,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Ⅱ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及血糖平衡的调节,回顾和梳理相关知识,认真分析各个小题,即可正确作答【解答】解:Ⅰ、(1)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并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是胞吐;由题意可知,骨骼肌细胞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因此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从而促进葡萄糖运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3)胰岛素的作用是加速物质氧化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原,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类物质,当胰岛素促进糖类转化为脂肪时,作用的靶细胞是脂肪细胞.(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浓度降低,血糖浓度降低后,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下降.Ⅱ、(1)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肺部,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到体外,如果该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二氧化碳积累过多,二氧化碳溶于水中形成碳酸,会造成 pH 下降.(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生成水,血浆中溶质微粒减少,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多.(3)细胞内液与细胞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发生变化.故答案应为:Ⅰ(1)胞吐协助扩散(2)增加促进葡萄糖运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3)是(4)先升高后降低Ⅱ(1)呼吸下降(2)降低增加(3)会【点评】本题是对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血糖平衡调节过程的综合性考查,回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方式和异同点及血糖平衡调节过程,然后根据问题的具体要求进行解答.11.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脚,如图所示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1)图示反射弧中,a是传入神经.当兴奋达到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第I卷(6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40小题,1—20题每小题 1分,21—40题每小题 2分,共 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选择题1.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2.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在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 BC D4.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淋巴 D.内环境5.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6.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02和吸入O2C.肾脏不断把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7.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O C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8.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必修)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必修)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A.个体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B.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个体基因频率的改变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B.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态系统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从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2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为DD、Dd和dd的个体分别是60、120和20个,则基因D和d的频率分别是A.60%、40% B.40%、60%学 C.90%、l0% D.10%、90%7.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8.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指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体液D.组织液9.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葡萄糖 B.血红蛋白 C.呼吸酶 D.糖蛋白13.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是A.尿液汇集到膀胱中 B.牛奶被饮入胃中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 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淋巴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血浆中蛋白质较少1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调节都有神经系统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16.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体只要没有病原体的感染就不生病,就能够维持稳态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17.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应多喝一些淡盐水,是为了A.维持水分的代谢平衡 B.降温、维持体温恒定C.维持内环境成分的相对稳定D.提高体内的免疫力18.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第1---第20题,每题1分;第21---第30题每题2分;共40分)1.(1分)下列各物质组合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4.(1分)(2013•宝鸡三模)对健康的实验小鼠依次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先静脉注射放射性碘,待小鼠平静后再静脉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素.随后定时测定甲状腺中的放射性强度.则下列6.(1分)科学家发现口服Boc5能降低小鼠血糖.为研究Boc5口服和注射的疗效是否存在差9.(1分)(2009•汕头二模)如图能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这种条件变化和激素分别是()10.(1分)(2008•宁夏)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11.(1分)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正确的是()12.(1分)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3.(1分)某种突触传递兴奋的机制如下: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简称NE)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中的NE将发生如右图所示的结合或摄取.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15.(1分)(2014•浦东新区一模)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17.(1分)(2014•江西模拟)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某处的细胞膜内外放置电极a和b(如图),在图中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通过电压表测量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曲线是()18.(1分)如图为膝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中a、b、c为突触,Ⅰ、Ⅱ为神经刺激点.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19.(1分)(2014•浦东新区一模)如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21.(2分)(2013•浙江模拟)某研究人员成功找到了一种适宜口服也适宜注射治疗糖尿病的小分子(Boc5).现用一些各项条件都适宜的糖尿病小鼠(空腹)进行一项验证性实验,实验分成甲、乙、丙、丁4组,实验前测定4组小鼠的血糖含量数据分别为a1、b1、c1、d1(四组22.(2分)有关下面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23.(2分)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体重和生理状况相同的A、B、C三组兔子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向A组兔子注射一定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组兔子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C组兔子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下列能24.(2分)(2012•鹰潭一模)将枪乌贼巨大轴突置于体内组织液的模拟环境中,下列分析错25.(2分)(2014•山东模拟)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26.(2分)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如图表示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分析不正确的是()29.(2分)(2014•海门市模拟)如图是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60分)31.(10分)在正常情况下,动物和人体内环境是能够相对稳定的,这种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回答下列问题:(1)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其中含有缓冲物质(缓冲对).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不畅,血液的pH将略有降低,这是因为氧气不足,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2)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内环境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组织液,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32.(12分)(2013•黄山模拟)下丘脑和垂体在人体内分泌活动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1)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不仅分泌[a]生长激素,还分泌[b]促甲状腺激素等激素来调节其他某些内分泌腺的活动.但下丘脑才是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因为下丘脑能分泌一些激素来调节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或者:垂体分泌激素的多少是受下丘脑支配的).(2)①完成由产生电信号到转变为化学信号的过程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产生局部电流(或兴奋、或神经冲动),通过轴突传导到神经末梢(或轴突末梢、或突触小体),进而引起小泡中递质的释放.(3)图中可见,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①~⑤过程中属于反馈抑制作用的是④和⑤.33.(12分)乙酰胆碱(Ach)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为研究乙酰胆碱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实验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图中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B处给予恒定刺激,C、D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仪.另外,轴突末梢中已除去了突触小泡(但不影响后来的信号传导).(1)在轴突末梢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排除轴突中原有Ach递质(乙酰胆碱)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如表为在不同浓度乙酰胆碱刺激下,C、D两处感受信号所用的时间.处测量结果可知,乙酰胆碱的浓度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无显著影响;从D处测量的数据可知,随着乙酰胆碱浓度的升高,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促进作用增强(增强/减弱/不变).(3)经测量,D处与B、C处的距离分别为96mm、48mm.当乙酰胆碱的浓度为上表中的0.3μmol•L﹣1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60mm•ms﹣1.兴奋在细胞体上的传导速度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大约相等,BC与CD段的长度相等,但兴奋在CD段的传递速度比BC段的传导速度小,这是因为兴奋在细胞体上(或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而CD段由于存在突触结构,使信号的传递经过一个转换过程而影响了传递速度.34.(14分)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在神经系统正常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根据对下一级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可以把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下面图1和图2是分别表示这两种突触作用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递质合成后首先贮存在突触小泡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它酶系所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递质释放,并与位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在图1中,当某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引起Na+大量内流,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成外负内正,从而发生兴奋,而在图2 中,当另一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却使Cl﹣内流,由于抑制了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所以无法产生兴奋.在前述整个过程中,所消耗的ATP是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填场所)产生的,神经递质总共穿过0层磷脂分子层.(2)氨基丁酸(GABA)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递质,突触释放的GABA在体内可被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抑制剂/激活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从而缓解病情.原因是其可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使GABA分解速率降低(升高/降低).(3)不同麻醉剂的作用机理不同:有些麻醉剂属于递质拟似剂(能与受体结合,并且结合后产生与递质作用时类似的效果),有些麻醉剂属于受体阻断剂(阻碍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那么,递质拟似剂类的麻醉剂主要作用于抑制性突触(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35.(12分)(2014•福建模拟)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大白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加以验证.(一)实验材料和用具:大白鼠,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分别配制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溶液,葡萄糖溶液,注射器等.(二)实验步骤:1.取8只生理状况相同的正常大白鼠(空腹),随机编号标记2.任取2只大白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组.3.其余6只都注射大剂量并等量的胰岛素溶液,大白鼠都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4.将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大白鼠随机分为三组,对各组的处理是每组分别注射胰高血糖素溶液、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三)写出预期的最终的实验结果并其分析原因实验结果除了注射生理盐水的一组仍然昏迷以外,其余2组的大自鼠都苏醒过来分析原因当给动物注射大剂量的胰岛素时,动物因血糖浓度下降使脑供能不足而导致昏迷,在注射葡萄糖后动物苏醒,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同时注射胰高血糖素动物苏醒,从而说明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1.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人体的内环境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通过汗液和尿的形式排泄代谢废物B .血液运输氧气和代谢废物C .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D .血液中的CO 2增加,会使呼吸加深2. 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滴注因能将药物迅速送到全身而疗效显著。
下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 、b 、c 、d 与内环境名称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对应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①B .②①③②C .③①②③D .②③①①C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A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3.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 2的浓度依次为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4. 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ol·L-1)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②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①③147 4.0 1.25 1.0 114.0 7.5 1.0④10140 2.5 10.35 25—47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它们都属于①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5. 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据图分析合理的是( )A.某人由于肾小球炎症会引起图中⑤部分的液体增多B.若②的通透性增强会引起组织水肿C.图示中的①④⑤是生物代谢的主要场所D.①中的液体成分来源于④流向⑤6. 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质而发挥作用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7. 下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A.B细胞B.T细胞C.效应B细胞D.效应T细胞8. 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9. 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A.胰蛋白酶B.胰淀粉酶C.胰岛素D.胰高血糖素10. 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六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保持不变C.兴奋沿反射弧的传递过程离不开内环境D.神经元细胞膜内K+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2.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化反应是( )A.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B.碳酸氢盐的形成C.麦芽糖的水解 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3.人体的组织细胞需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下列选项所述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神经递质、胰岛素、无机盐B.大分子蛋白质类,如呼吸酶、载体蛋白、血红蛋白等C.营养物质类,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离子等D.代谢废物类,如尿素、尿酸、二氧化碳等4.如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②细胞2中有的种类不消耗O2③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④细胞3的种类最多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5.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恰当的是( )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减慢神经递质的释放B.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D.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6.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有几项()①激素是有机分子②激素是信息分子③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④激素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⑥激素能使靶细胞中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A.1项B.2项C.3项D.4项7.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
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人体的内环境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 通过汗液和尿的形式排泄代谢废物B. 血液运输氧气和代谢废物C. 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D. 血液中的CO2增加,会使呼吸加深【答案】C【解析】人体通过汗液和尿的形式排泄代谢废物能够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A正确;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液运输氧气和代谢废物与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B正确;人体内粪便的形成与排出是通过消化道完成的,由于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其不属于内环境,所以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与内环境稳态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血液中的CO2增加,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排出更多的CO2,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D正确。
2.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
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 )A. ①②③①B. ②①③②C. ③①②③D. ②③①①【答案】B【解析】【分析】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肌肉注射时,药物进入组织液,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浆。
【详解】肌肉注射首先进入的是组织液,故a是组织液,组织液可以大部分流向血浆,少部分到淋巴,故b和c应分别是血浆或淋巴,药物经过动脉后应经过组织液到组织细胞内,所以d是组织液。
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 )A.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气体的扩散作用,一种气体总是会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知道平衡为止进行分析回答。
【详解】在动脉血、肺泡内、和肺部毛细血管中氧浓度都很大,只有静脉血中含氧少。
根据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可知,肺泡内的氧会不断扩散到肺部毛细血管的血液中,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而肺泡内又不断地补充外界空气,使氧浓度一直高于肺部毛细血管血液中氧的浓度,这样才能使氧源源不断地扩散到血液中,可见,氧浓度最高的部位应是血浆,然后血浆中的红细胞将氧气进行运输到组织液内,组织液内的氧气最终运输到组织细胞内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人体的内环境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 通过汗液和尿的形式排泄代谢废物B. 血液运输氧气和代谢废物C. 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D. 血液中的CO2增加,会使呼吸加深【答案】C【解析】人体通过汗液和尿的形式排泄代谢废物能够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A正确;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液运输氧气和代谢废物与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B正确;人体内粪便的形成与排出是通过消化道完成的,由于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其不属于内环境,所以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与内环境稳态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血液中的CO2增加,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排出更多的CO2,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D正确。
2.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
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 )A. ①②③①B. ②①③②C. ③①②③D. ②③①①【答案】B【解析】【分析】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肌肉注射时,药物进入组织液,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浆。
【详解】肌肉注射首先进入的是组织液,故a是组织液,组织液可以大部分流向血浆,少部分到淋巴,故b和c应分别是血浆或淋巴,药物经过动脉后应经过组织液到组织细胞内,所以d是组织液。
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 )A.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气体的扩散作用,一种气体总是会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知道平衡为止进行分析回答。
【详解】在动脉血、肺泡内、和肺部毛细血管中氧浓度都很大,只有静脉血中含氧少。
根据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可知,肺泡内的氧会不断扩散到肺部毛细血管的血液中,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而肺泡内又不断地补充外界空气,使氧浓度一直高于肺部毛细血管血液中氧的浓度,这样才能使氧源源不断地扩散到血液中,可见,氧浓度最高的部位应是血浆,然后血浆中的红细胞将氧气进行运输到组织液内,组织液内的氧气最终运输到组织细胞内液。
所以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外液的成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气体的扩散作用是解题的关键,同时掌握血液流动的方向。
4.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 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它们都属于①C. 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D. 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可知,①为细胞外液,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细胞内液。
【详解】A、表中信息显示:④中蛋白质、K+等的含量明显高于①,因此④属于细胞内液,①为细胞外液,A正确;B、由A选项分析可知,①为细胞外液。
因为②中蛋白质的含量高于③,所以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B正确;C、肝细胞中的CO2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其场所是线粒体基质,CO2从产生场所(线粒体基质)扩散到②(血浆)依次穿过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外膜、肝细胞膜、两层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细胞膜,每一层膜由2层磷脂分子组成,因此共穿过10层磷脂分子层,C错误;D、③(组织液)与④(细胞内液)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细胞外Na+的含量高于细胞内,细胞内K+的含量和蛋白质的含量高于细胞外,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和淋巴,据此准确定位表中①~④所指代的体液的名称,进而分析各选项。
5.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据图分析合理的是( )A. 某人由于肾小球炎症会引起图中⑤部分的液体增多B. 若②的通透性增强会引起组织水肿C. 图示中的①④⑤是生物代谢的主要场所D. ①中的液体成分来源于④流向⑤【答案】A【解析】【分析】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据图可知:①为淋巴,②为毛细淋巴管壁,③为毛细血管壁,④为血浆,⑤为组织液,⑥为细胞内液。
其中淋巴、组织液和血浆构成内环境。
【详解】A、肾小球肾炎,使血浆蛋白随尿排出,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⑤组织液增多,造成组织水肿,A正确;B、②为毛细淋巴管壁,若②的通透性增强不会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C、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错误;D、①淋巴中的液体成分来源于⑤组织液,流向④血浆,D错误。
故选A。
6.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质而发挥作用B. 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C. 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D. 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1、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
2、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详解】A、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能够调节人类的生命活动,A正确;B、激素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具有调节作用,而酶具有催化作用,B错误;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等生理效应,C正确;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B。
【点睛】注意:激素在人体内起调节作用,有高效催化作用的是酶。
7.下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A. B细胞B. T细胞C. 效应B细胞D. 效应T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将靶细胞裂解死亡,同时释放淋巴因子,增强细胞免疫。
【详解】A、B细胞不能直接杀伤靶细胞,A错误;B、T细胞不能直接杀伤靶细胞,B错误;C、效应B细胞能分泌抗体,但不能直接杀伤靶细胞,C错误;D、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并将靶细胞裂解死亡,D正确.故选:D。
【点睛】注意:在所给的免疫细胞中,只有效应T细胞具有与靶细胞结合,并将靶细胞裂解死亡的功能。
8.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 喝牛奶,进入胃中B. 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 口服抗菌药物D. 肌肉注射青霉素【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组成的考查,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凡是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的物质都是能进入内环境的物质。
【详解】A、牛奶经食道进入胃中,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能看作进入内环境,A错误;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能看作进入内环境,B错误;C、口服抗菌药物进入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肌肉注射青霉素,是把青霉素注射到组织液中,组织液是内环境的组成,可以看作进入内环境,D正确。
故选:D。
9. 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A. 胰蛋白酶B. 胰淀粉酶C. 胰岛素D. 胰高血糖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吃糖后血糖浓度会升高,为了使血糖浓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血液中的胰岛素会增加,因为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0.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
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 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详解】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B正确;C、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在短期内会使组织液减少,不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D、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C。
11. 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A. 浆细胞B. 记忆淋巴细胞C. 过敏反应D. 免疫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时,体液免疫过程中会产生浆细胞和记忆淋巴细胞,而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因此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
故选:C。
12. 在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 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C. 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 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血浆渗透压升高时,引起口渴,A错误;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错误;C、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错误;D、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D正确。
故选:D。
13. 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容易成功。
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性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A. 造血干细胞B. T淋巴细胞C. B淋巴细胞D. 吞噬细胞【答案】B【解析】胸腺是产生T淋巴细胞的器官,所以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T淋巴细胞。
14.决定反射时间的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A. 刺激强度的大小B. 感受器的兴奋性C. 中枢突触的数目D. 效应器的兴奋性【答案】C【解析】【分析】兴奋在通过神经纤维上传导时速度较快,无明显的时间延搁,但在通过化学突触时则存在明显的时间延搁,其生理意义是在多个神经元的同步活动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