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课后练习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课后作业习题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课后作业习题新人教版

《论语》十二章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不愠.()罔.()殆.()箪.()三省.吾身()曲肱.()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逾.矩。

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温故.而知新。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于.我如浮云。

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中庸》《论语》《尚书》合称为“四书”。

其中《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部小说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C.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D.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他的代表作。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课后练习

论语》课后练习
《论语》课后练习
《为政以德》
一、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 面 有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怎 样 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 从孔子“均无贫”、有若“百姓足,君孰与不 足”等言论看,孔子是认识到足民的重要性的, 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张就否定它的足民思想。去 食一说,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 当然,总体看来,孔子对礼教强调的更多,这是 他关注的重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实题目)
《君子之风》
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中 “浮云”的比喻义: ①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天所说 过眼烟云; ②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于己 无关; ③浮云至清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
二、“鄙夫可与事君”章,“其未得之也, 患得之”一句,一般都解释为“患不得 之”。但也有人认为“患得之”就是害怕 得到的意思。如朱熹《论语精义》引吕氏 曰:“惮于任事,故未得而患得;好利无 厌,故既得而患失。”你对这句话有没有 新的理解?请联系实际作简要陈述。 现实生活中患得的情况并不少见。有 的是比较了得到之后的付出和收获,认为 不合算而患得;还有的是对得到以后的责 任有为难情绪,害怕不能胜任而患得。
《周而不比》
一、《论语》由于文辞简略,有时会给理解造成困难,往往 需要联系有关章节及《论语》以外的材料加以判断。如 5.17章,“久而敬之”的“之”,所指代的对象就有两说: 一说指晏子,一说指晏子所结交之人。请联系4.26章和 12.23章,分析一下哪种说法更加合理。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事君数,斯 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讲的都是在与人交往中要保持 适当的距离,不可过分密切,否则就可能自取其辱,关系 也不能持久。这也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可见, 能使别人长时间保持对自己的敬意,是一个人善于交往的 表现,其中包含着交往方法、技巧的问题。因此,把“久 而敬之”的“之”理解为晏子,更符合孔子的意愿。如果 把“敬之”理解为尊敬别人,就成了交往态度问题,原文 中的“善”字就没了着落。

论语十则课文及课后练习答案

论语十则课文及课后练习答案

论语十则课文及课后练习答案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一、看注释,查工具书,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 《〈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 《〈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1 《〈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身的,参考课文注释,理解其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参考答案:1.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恼怒,不算得上有才德的人吗?2.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温习了呢?3.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4.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浮云一样。

5.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平民百姓的志向不可改变。

二、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三、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参考答案:1.“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两种含义:一指身份,即出身贵族的人;二指修养,即有德行学问的人。

这里用第二种含义。

指有才德的人。

2.“忠”,指竭尽自己的心力,是与人相处的道理,不仅臣对君而言,也包括其他人。

“信”,指诚信,是与人相处的行为准则。

3.“义”即“宜”,是行为的尺度。

4.“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道德的本体。

仁义相连,仁是发端,义是体现。

四、背诵全文。

《论语》选读课后文言练习参考答案

《论语》选读课后文言练习参考答案

《论语》选读课后文言练习参考答案一、《为政以德》第五题译文:孔子说:"大道的实行,和夏商周三代的精英,我都不能看到,但能看到有关当时太平盛世的记载。

大道的流行,是以天下为世人所共有。

选举贤能之人共同治理,大家讲信用,和睦相处,彼此合作,所以人们不只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施慈于自己的儿女,更能推延仁爱,使所有老人都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都能贡献才力,儿童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鳏寡孤独以及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丰厚的供养。

男的各尽其职务,女的各有其家庭。

货物资源都厌恶丢弃到地上浪费掉,但也不可放到自己家里私用。

既嫌恶有能力不肯使出来,但也不一定为自己出力才算效劳。

因此,人人都能诚实相待,和睦相处,故不会有阴谋诡计发生,也没有劫夺偷窃杀人越货的事情出现。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美好的世界就算是真正的大同世界了。

"二、《克己复礼》第四题1、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

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译文:礼是怎么来的?说:人生下来就有欲望,有欲望却实现不了,就不能不想办法去索取,索取却没有度量分界,就不得不争执,争执就发生动乱,动乱导致贫穷。

先王非常讨厌动乱,于是制定礼仪来作为度量分界,用来满足人们的欲望,给予人们的索取,使得欲望的满足不会因为物质的匮乏而终止,物质的给予不会过分的顺从于欲望,欲望和物质两者相辅相成,这是礼出现的原因!2.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译文:鹦鹉能言,始终是飞鸟;猩猩会说话,也始终属于禽兽。

现在作为人而不受礼的规范,即使能说话,不也合了禽兽的心态么?只是禽兽无礼,才会有父子共妻。

所以,圣人兴起时,才制定礼教化人们,使人们有礼,从而懂得把自己与禽兽区别开来。

部编七上语文11 《〈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七上语文11 《〈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上语文11 《〈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身的,参考课文注释,理解其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参考答案:1.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恼怒,不算得上有才德的人吗?2.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温习了呢?3.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4.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浮云一样。

5.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平民百姓的志向不可改变。

二、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三、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参考答案:1.“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两种含义:一指身份,即出身贵族的人;二指修养,即有德行学问的人。

这里用第二种含义。

指有才德的人。

2.“忠”,指竭尽自己的心力,是与人相处的道理,不仅臣对君而言,也包括其他人。

“信”,指诚信,是与人相处的行为准则。

3.“义”即“宜”,是行为的尺度。

4.“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道德的本体。

仁义相连,仁是发端,义是体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5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5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5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后巩固与提升一、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得道之士,外化而内不化。

外化所以入人①也,内不化所以全其身也。

故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诎.伸、赢缩、卷舒,与物推移,故万举而不陷。

所以贵圣人者,以其能龙变也。

今捲捲然②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者此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也。

赵宣孟活饥人于委桑之下,而天下称仁焉;荆佽非③犯河中之难,不失其守,而天下称勇焉。

是故见小行则可以论大体矣。

田子方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问其御曰:“此何马也?”其御曰:“此故公家畜也。

老罢④而不为用,出而鬻之。

”田子方曰:“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

”束帛以赎之。

罢武闻之,知所归心矣。

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

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

”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

”回车而避之。

勇武闻之,知所尽死矣。

故田子方隐一老马而魏国载.之,齐庄公避一螳螂而勇武归之。

汤教祝网者,而四十国朝;文王葬死人之骸,而九夷归之;武王荫.暍人⑤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越王勾践一决狱.不辜,援龙渊⑥而切其股,血流至足以自罚也,而战武士必其死。

故圣人行之于小,则可以覆大矣;审之于近,则可以怀远矣。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①入人:与世人和谐。

②捲捲然:勤苦貌。

③佽(cì)非:人名。

④罢:同“疲”,疲劳,病弱。

⑤暍(yē)人:中暑的人。

⑥龙渊:宝剑名。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外能诎.伸、赢缩、卷舒诎:同“屈”B.故田子方隐一老马而魏国载.之载:拥戴C.武王荫.暍人于樾下荫:树荫D.越王勾践一决狱.不辜狱:案件答案:C解析:“荫”,遮蔽。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捲捲然/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者/此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也B.今捲捲然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者/此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也C.今捲捲然/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者/此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也D.今捲捲然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者/此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也答案:B解析:“捲捲然”修饰后面的句子,故其后不能断开;“守一节推一行”并列成分中间要断开;“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者”的意思是“即使达到粉身碎骨的程度,也还不能改变初衷”,“毁碎灭沉”是同义复用,中间不能断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初中语文】【名校特供】《论语》十二章 课后作业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初中语文】【名校特供】《论语》十二章 课后作业

《论语》十二章完成时间:30分钟学校班级学生一、基础训练(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是我国著名的、、,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而富且贵()...枕之()()20.不义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曰()..而从之()24子在川上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11 《〈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11 《〈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1 《〈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身的,参考课文注释,理解其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参考答案:1.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恼怒,不算得上有才德的人吗?2.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温习了呢?3.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4.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浮云一样。

5.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平民百姓的志向不可改变。

二、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三、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参考答案:1.“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两种含义:一指身份,即出身贵族的人;二指修养,即有德行学问的人。

这里用第二种含义。

指有才德的人。

2.“忠”,指竭尽自己的心力,是与人相处的道理,不仅臣对君而言,也包括其他人。

“信”,指诚信,是与人相处的行为准则。

3.“义”即“宜”,是行为的尺度。

4.“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道德的本体。

仁义相连,仁是发端,义是体现。

四、背诵全文。

第5.1课《〈论语〉十二章》高二语文上学期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含答案)

第5.1课《〈论语〉十二章》高二语文上学期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5.1课《论语》十二章课后培优练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1.(2021·天津·静海一中高二阶段练习)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莫学夫诗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不可以已C.天下归仁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汇一词多义的辨别能力。

A.都是代词,那、那个、那些;B.都是动词,停止;C.称赞;通馈、赠送;D.都是动词,反省。

故选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富而好礼者也人而无信B.君子喻于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其皆出于此乎其“恕”乎D.不以其道得之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

《论语》的课后答案

《论语》的课后答案

《论语》的课后答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读后感、观后感、好词好句、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论语》的课后答案《论语》十则的课后答案(精选6篇)《论语》(lún 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11《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11《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习题练习(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横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殆:危险)B.逝者如斯夫(逝:流逝)C.博学而笃志(笃:忠实,坚守)D.吾日三省吾身(三:泛指多次)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学而时习之D.曲肱而枕之二、语言表达3.翻译下列句子。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以下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

”(《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①识:记住。

②厌:满足。

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④及:赶上,追上。

⑤亡:不知道的东西。

5.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论语十二章练习含解析上册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论语十二章练习含解析上册

4 《论语》十二章课后篇一起巩固随堂演练一、夯实基础(20分)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知者不惑,仁者不忧B.文质彬彬,然后君子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D。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知”同“智"。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君子喻.于义喻:比喻。

B。

克.己复礼为仁克:约束。

C.文胜质则史.史:失实。

D。

可以群,可以怨.怨:怨恨。

项,喻:知晓,明白。

C项,史:言词华丽,这里有虚饰、浮夸的意思。

D项,怨:指讽刺时政。

3。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譬如平地..,虽覆一篑B。

小子..何莫学夫《诗》C.古之学者..必有师D.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项,古义:填平洼地。

今义:平坦的地方。

B项,古义: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今义:表示轻蔑的称呼.C项,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富而.好礼者也人而.无信B.君子喻于.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其.皆出于此乎其.“恕”乎D。

不以其道得之.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项,表并列关系;表假设关系,如果。

B项,介词,对于;介词,在。

C项,均为表测度语气的副词,可译为“大概”.D项,代词,代指“富与贵”;助词,的。

5。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A。

见贤.思齐焉B。

就有道而正.焉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项,形容词作名词,贤人.B项,形容词作动词,匡正、端正.D项,名词作动词,事:侍奉。

6。

在“世界读书日"里,某中学学生会为了提倡阅读国学经典,举办了“国学经典《论语》读书报告会",请你为报告会确定一个主题,然后为主持人写一则报告会开场白.要求:紧扣主题,表达得体,有文采,不必写称呼语、问候语;报告会主题10字以内,报告会开场白40~70字。

(5分)(1)主题:(2)开场白:1)品味经典,完善自我(或“品读《论语》,修身育德")(2)诵读经典,“学而时习之”,让我们的生命不再单薄,让我们的内心充满智慧和力量,让我们在和《论语》对话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传承文化.,根据此主题写出开场白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论语-学而篇-课后习题

论语-学而篇-课后习题

1. 孔子名, 字,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_____ 家,家,被尊称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答案:丘仲尼春秋思想家教育家
2. 《论语》是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的
一部书。

答案:儒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3. 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答案:不亦说乎不亦乐乎
4.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解释划线字“色”的意思是
答案:态度
5. 翻译这句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转不习乎?”
答案:“我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我替别人谋事我忠诚了吗?
我与朋友相交做到言而有信了吗?我交给别人的东西有我没做到的吗?”
6. 子曰:“,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答案:道千乘之国
7. “君子不重则不威。

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
惮改。

”这句当中“重”是什么意思?
答案:厚重
8. 翻译这句话:“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答案:“对于死者的祭拜一定要谨慎,去怀念自己的祖先,社会风气就会变得厚重起来。


9. “父在观其志,。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答案:父没观其行
10. 翻译这句话:“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答案:“我不担心别人不了解我,担心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

论语课后习题答案

论语课后习题答案

论语课后习题答案论语课后习题答案《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经典之一。

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和智慧。

在学习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和理解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针对《论语》中的一些典型习题进行解答,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著作。

第一题: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是怎样的?答案:孔子非常重视学习,他认为学习是人生的重要任务,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

在《论语》中,孔子多次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而篇》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学习的乐观态度和对于知识的渴望。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乐趣,通过学习可以结交朋友,提升自己的修养。

第二题:《论语》中的“君子”是什么样的人?答案: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君子”。

君子是指有道德修养、有高尚品质的人。

他们具备崇高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追求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

在《学而篇》中,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句话表达了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他们应该注重自身修养,不断学习进步,坚持忠诚和诚信的原则,同时也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

第三题:孔子对于家庭教育的观点是什么?答案:孔子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他认为家庭是培养孩子品德和修养的重要场所。

在《为政篇》中,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强调了孔子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父母应该在孩子身边,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学会正确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同时,孔子也提倡家庭教育要有规划和目标,要有明确的方向。

第四题:孔子对于政治的看法是怎样的?答案:孔子对于政治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政治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但他更加注重的是道德和修养。

在《为政篇》中,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政治的看法。

他认为一个好的政治制度应该建立在道德和修养的基础上,只有君子才能够真正做到为政务本,以道德为根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课后练习
第一课:《为政以德》
探究一: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
探究二:孔子说“均无贫”这个是否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相同?
探究三:你认为“政”和“德”、“刑”和“礼”主要区别在哪里?
第二课:《克己复礼》
探究一: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试结合课文有关章节,谈谈你的理解。

探究二:宋儒说克己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原意有什么不同?
探究三:“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见周公”都是主谓倒装句。

这种倒装句方式表达了孔子怎样的心情?《论语》里类似的倒装句还有不少,比较一下现实生活中书面语言和口语中倒装句使用频度的区别,说说这种现象反映了《论语》怎样的语体特点。

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
探究一:对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在报告时为什么要“沐浴而朝”?报告无效后为什么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心情?
探究二:你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有什么看法?
第五课:《仁者爱人》
探究一: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为“仁者”。

孔子为什么说管仲是一个仁者?这表现了孔子怎样的仁爱观?
探讨二:同是相爱,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爱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说“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墨子的主张和孔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
第六课:《君子之风》
探究一: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贫乐道和乐以忘忧的心境的?你怎样理解“浮云”的比喻义?
探究二:“鄙夫可与事君”章“其未得之也,患得之”一句,一般都解释为“患不得之”,但也有人认为“患得之”就是害怕得到的意思。

如朱熹《论语精义》引吕氏曰:“惮于任事,故未得而患得;好利无厌,故既得患失。

”你对这句话有没有新的理解?请联系实际作简要陈述。

探究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但只是“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

韩非子则认为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害
关系,没有道义关系,彼此是“用计算之心以相待”的,都是为了追求各自的“大利”(见《韩非子·六反》)。

而后来的儒家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了讳言利、排斥利的倾向,如董仲舒就主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见《汉书·董仲舒传》)。

试对这三种主张作简要评论。

第八课:《周而不比》
探究一:《论语》由于文辞简约,有时会给理解造成困难,往往需要联系有关章节及《论语》以外的材料加以判断。

如5·17章,“久而敬之”的“之”,所指代的对象就有两说,一说指晏子,一说是指晏子所交之人。

请联系4·26章及12·23章,分析一下哪种说法更为合理。

探究二:结合实际,说说你认为“周而不比”都应该有哪些表现。

第十一课:《诲人不倦》
探究一:孔子一方面说“性相近,习相远”,一方面又说“唯上智
与下愚不移”,这两种说法之间有什么矛盾?从孔子的整个言行看,他实际更倾向于哪种观点?
探究二:说说你对孔子因材施教的体会。

探究三:孔子采取述而不作的态度,跟他的政治倾向有什么关系?你如何评价这种主张?
第十二课《高山仰止》
探究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亢直”。

从本书的有关材料中,可以看出子路是怎样一个人?《论语》中子路的形象为什么显得较为丰满生动?
探究三:《论语》中多叠句,如“觚哉,觚哉”、“使乎,使乎”、“归与,归与”、“天厌之,天厌之”等。

说说这些叠句在表情达意上的
作用以及这种句子形式与《论语》语体特点的关系。

第十三课:《沂水春风》
探究一:孔子为什么对曾点的想法表示赞同?
第十四课:《中庸之道》
探究一:“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有人把这种主张看成“折中主义”,你认为符合实际吗?
探究二:试从《论语》中找些例子,说说孔子在自己言行中是怎样贯彻中庸之道的。

探究三:结合日常生活,说说中庸之道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