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保护为深层控力下的人口容量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浅析西藏生态与人口现状
浅析西藏生态与人口现状作者:洁安娜姆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2年第8期一、问题的提出西藏位居我国上风上水的关键区位,直接影响到长江流域季风梅雨的发生与过程,对我国旱涝分布的气候格局和生态演变有明显的作用,不仅是中国的“江河源”和“生态源”,也是我国乃至北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器”。
2009年2月18日,国务院第5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确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工程。
目前,西藏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面积达到41.26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的34.3%,超过1/3国土都被纳入了自然保护区范围并得到了较严格的保护lI1。
中国农业科学院胡世辉根据实地调研的数据和评估规范,计算得出西藏林芝地区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之和的比值为1:1.56,量化地反映出森林资源的潜在开发价值和经济、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环境的压力。
随着环境及人口的变化,西藏生态屏障保护与建设面临的挑战日益凸显。
全方位适度人口是一个多项指标的集合,要求人口的数量规模不应超出生态环境的容纳限度,人口的质量素质适应当今以及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时代需求,人口的结构框架凸现人类进少趋势和发展方向,人口的分布格局更加优化合理和协调平衡,为西藏生态屏障的保护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西藏人口问题1.西藏人口数量及增长2011年5月6日,西藏日报公布的资料显示,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区常住人口为3002 166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时间共增加了38.5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39%。
年均增长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82个百分点。
对此现象,自治区统计局达顿先生解释认为:“一方面,高一低一高的模式使人口自然增长较高。
同时,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区外到我区求职和创业的人越来越多,这也是我区常住人口增长快的原因之一”。
甘肃省人口增长与生态资源关系研究
年人均产粮 为 6 7 2. 6公斤 。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 2 0 ) (0 9 数据
统 计 . 部 地 区 农村 居 民 家庭 平 均 每人 主要 食 品 消 费 量 中 甘 西 肃 粮 食 消 费 量 为 2 6 7公 斤 . 然 . 肃 省 人 均 粮 食 可 以 自 4. 0 显 甘
这 是 中 国 确 保 的人 均 耕 地 数 根 据 2 0 底 关 于 各 地 区 耕 0 8年 地 面 积 的 统 计 数 据 . 肃 省 耕 地 面 积 ( 资 源 ) 4 58 甘 总 为 6. 8万 公 顷 . 为 6 8. 亩 , 约 98 2万 占全 国 耕地 面积 比重 的 38% , 均 . 3 人 耕 地 面 积 ( 资 源 ) 26 总 为 .6亩 , 于全 国平 均 水 平 。甘 肃 省 仅 高
如果 基 于 人 口总 量 而 形 成 的人 口需 求 总 量 超 过 生 态 资 源 的 供 给量 , 突破 了这 个 合 理 承 载 的关 系 , 会 导 致 环 境 恶 化 . 就 将
人 与 自然 的不 和谐
全 国第 七 位 .全 省 人 口 2 2 6 8万 ,其 中 少 数 民族 人 口 2 0万 4 人 。本 文 以个 体 生活 资源 基 本 需 求 为计 算 单 位 , 探讨 甘 肃 生
量 计 算 . 一 只 羊 所 需 多 少 亩 草 场 来 作 基 数 . 般 来 说 载 畜 以 一 量为 l 5亩 草 场 一 只 羊 。 甘 肃 省 大 牲 畜 有 6 3 2万 头 ( 中 2. 2 其 包 括 牛 444 6.9万 头 、 1. 匹 、 106 马 3 6万 驴 0 .8万头 、 4 . 骡 3 0万
甘肃藏族地区的人口与资源
・西部开发・甘肃藏族地区的人口与资源●张广裕(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内容提要:甘肃藏区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素质低,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大,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严峻。
如果不加以解决,就难以实现甘肃藏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实现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要协调甘肃藏区人口与资源关系,保持生态环境是基础,实行计划生育是关键。
关键词:甘肃藏区 人口 资源中图分类号:F12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03)03-0023-04 一、甘肃藏族人口发展状况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甘肃藏族总人口为181000多人,其中寺院僧人2万多人,人口增长呈下降趋势。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甘肃藏族人口有204630人,两年间净增23630人。
1959~1962年,由于自然灾害和藏区社会动乱的影响,甘肃藏族人口明显下降,呈现负增长。
据统计,至1957年,甘肃藏族人口为255947人,1959年降为188050人,两年间人口减少67897人。
到1961年,藏族人口再度下降为174581人。
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甘肃藏族人口为192494人,比1961年净增长17913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156%。
1964~1982年的18年间,净增112079人,增长幅度为58121%,年递增率为2127%,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甘肃藏族总人口为367006人,占甘肃省总人口的1164%,1982~1990年的8年间,净增62433人,增长幅度为20140%,年均递增率为2135%。
增长速度高于汉族,但人口增长率有所下降。
至1996年,甘肃藏族人口居住最多的地区甘南州,藏族人口增长为297260人,6年间净增人口20314人,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慢。
至2000年,甘肃藏族总人口为401224人,净增34218人,增长幅度为2011%,年均递增率为2123%。
生态经济视阈下的游牧人口定居研究——以甘南牧区为例
作者简介 : 高新才(91 ) 男, 16 一 , 陕西大荔人 , 州大学经 济学院 院长 , 兰 教授 , 士 生导师 , 博 主要从 事 区域 经济
学研究; 王娟娟(90 )女, 18 一 , 甘肃兰州人 ,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从事区 域经济学研究。
① 本 文数据均来源于甘南藏族 自治州统计 局编印的(o 6年甘南 统计年鉴》 2o 及甘南五十年编纂委员会 编纂的《 甘南五 十年 (93 20 ) 。 15 ~ 0 3 》
北 方 民族大 学 学报 ( 学社 会科 学版 ) 哲
Jun lfB i n tn n e i ora eagEh i U i r t o f c v sy
No .I, 0 9 20
G / Ⅳ0 8 et . 5 ' .
生 态 经 济视 阈下 的游 牧 人 口定 居研 究
— —
以甘 南牧 区为 例
高新 才 , 胃 胃 王 士
( 州大 学 经 济学 院 ,甘肃 兰 州 7 0 0 ) 兰 300
摘 要: 阐述 了甘 南牧 区概况 , 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角度 , 从 分析 了游牧人 口定居 的必要 性, 在肯 定成绩的 同时 , 了定居存在 的一些问题 , 出了适宜 游牧人 口定居 的模 式选择 和机制研 究, 分析 提 它有利
中国的重要牧区之一。草地是其土地资源的主体 , 全州有天然草地 404×1 m , 8 0h 占土地总面积 的 7 .8 是草畜业的重要依托 , 0 2 %, 决定着草地生态系统能否 良性循环 , 直接关系到长江 、 黄河中下 游地区的生态安全 。在人 口激增 、 超载过牧 、 乱采滥挖等人为因素和雪线上升 、 全球变暖 、 冰川后退 等 自然 因素 的共 同作用 下 , 甘南 牧 区大 面积 的天 然草 地 严 重退 化 , 区域 可持 续 发 展 阈值 范 围缩 小 , 生态经济平衡点下降 , 严重威胁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 ) 区生态 功 能严重 退化 一 牧 近年来 , 9 %的甘南草地 出现退化 , 中重度退化的草地面积为 7 . m , 约 0 其 9 3 1 h 占退化草地 X0 面积 的 2 .% , 9 1 中度 退 化面 积为 15 3×1 m , 4 . % 。18 3. 0h 占 9 7 9 0年 以来 , 4 0 有 .3×1 m 0h 的草 地退化 、 沙化和盐渍化¨ 。草地退化使草地生产能力急剧下降。天然草地的鲜草平均产量 18 J 90年
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
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夏玉腾 赵 华 崔瑞琦 张 珺 张 倩(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 要]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甘肃省少数民族聚居的地级市之一,自然资源丰富,环境独特,依山傍水。
但由于深居内陆,经济不发达,社会发展缓慢,资源利用不够合理,导致当地生态环境脆弱。
现阶段,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短板,需要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监管,补足短板,以促进甘南藏族自治州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污染防治[中图分类号] F326.2;X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1)31-107-4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两者相互依存。
合理地利用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的义务。
保护环境的意义和目的在于控制生活、生产建设活动对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造福人类。
1甘南藏族自治州概况1.1 自然环境状况甘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南州”)南连四川若尔盖草原,东依岷山,北接黄土高原,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的过渡地区[1]。
甘南州海拔为1 172~4 920 m,西北部地势高,东南部地势低,属于典型的高原边坡气候,寒冷湿润。
当地年平均气温为1.7 ℃,气温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均降水量为40~800 mm,降水分布不均,西南多、东北少,集中在7月上旬至9月上旬,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当地主要河流有黄河干流及其支流洮河、大夏河、白龙江等干支流120多条。
甘南州水资源总量有245.1亿m3。
甘南州林地面积为154万hm2,森林覆盖面积为9 452.58万m3,天然草原总面积为272.27万hm2,载畜量可以达到621万个羊单位,各类牲畜年存栏289.02万头,年出栏74.32万头。
甘南州具有非常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其中,野生动物资源共有314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多达143种;野生林木植物有1 820种,重点保护的有20余种。
甘南研究报告
甘南研究报告甘南研究报告一、概述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中国甘肃省的一个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
它是中国著名的藏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藏族文化。
甘南研究报告将对该地区的地理、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二、地理与气候甘南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势较高,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
其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山脉、河谷和盆地。
这种地形使得甘南拥有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
甘南的气候属于高原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凉爽多雨。
气温波动较大,夜间温差明显。
年平均气温在6-8摄氏度之间。
三、经济发展甘南自治州的经济以农牧业为主,主要农产品包括小麦、青稞、马铃薯等。
牧业主要以牛、羊为主。
此外,甘南还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如铜、铁、锌等。
近年来,甘南自治州致力于旅游业的发展。
该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藏族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
甘南的旅游业已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四、文化与教育甘南是藏族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传统的藏族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等文化元素在甘南得以保留和传承。
此外,甘南还拥有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刺绣、壁画等。
教育方面,甘南自治州也有一定的教育资源,包括中小学和职业教育机构。
近年来,地方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
五、发展机遇与挑战甘南自治州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但同时也面临一些发展挑战。
首先,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限制了该地区的发展。
其次,自然环境脆弱,生态保护成为重要任务。
另外,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需要加大对农牧业和旅游业的支持。
然而,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经济发展的推动,甘南自治州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开发旅游资源等都将促进该地区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
六、结论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文化的地区。
尽管面临交通不便、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滞后等挑战,但随着政府的支持和国家政策的帮助,甘南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浅谈甘南州生态环境的现状应采取的措施
浅谈甘南州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应对措施一、甘南概要甘南藏族自治州东西长360.7公里,南北宽270.9公里,土地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自治州辖7县一市,104乡,3镇,总人口582360人。
地形构造复杂和有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广阔的草场,茂密的森林,充足的水力,丰富的矿藏,多姿多彩的旅游景观构成了自治州的五大优势资源。
二、甘南的污染及其生态破坏首先是草地超载放牧严重,草畜矛盾尖锐,据推算,全州草地理论载畜能力为620万个羊单位,而实际为900万个羊单位,超载达47%左右,加之鼠害严重,牧草质量劣化,草地状况每况愈下。
其次是外地挖冬虫夏草的民工大量涌入草原,又加剧了草原的破坏。
三是基础设施落后,投入严重不足,资金缺口大,制约本地畜牧业的发展。
四是有些地方草原地处雪域高原,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在这些地方年复一年地演绎着夏壮秋肥,冬死春乏的遗憾事实。
五是现在许多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变得淡薄,对森林进行无节制的开发,林区剥光了的树皮到处可见,到处是砍伐过的树桩,有的山头甚至被剃了光头,森林覆盖率急骤下降,木材储蓄量锐减,毁灭天然森林带来的后果是可怕的,除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还使得河流水位下降的厉害。
草场沙化,水源干旱都是砍伐森林造成的危害。
总之,自然环境被破坏,使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受到严重的威胁,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出现。
三、保护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1、加强宣传力度,让环境保护的思想深入人心,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活动。
2、要加大环境保护法规建设步伐,严历打击破坏环境的不法分子。
3、狠抓草场承包,实行以草定畜,全面推行草场有偿使用,严格控制超载过牧。
4、防治毒杂草、严格灭鼠。
5、对退化严重的草地和砍伐过的林地进行适时补播。
6、做好宜林地的退耕还林工作。
总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保护地区植被,严禁乱砍乱伐,乱采滥挖,竭力防止水土流失,充分发挥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作用。
着力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
着力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调研与思考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16:16 作者:洛桑·灵智多杰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脆弱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一条重要途径。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黄河及其主要支流洮河、大夏河的发源地,长江主要支流岷江等河流的上游地区。
面积4.4万多平方公里,占甘肃省总面积的10%;平均海拔高达3000米,是高寒低温、阴湿多雨、雷暴等灾害性天气多的大陆性气候地区,也是江河源生态环境脆弱区。
州内地广人稀,天然草地、森林、湿地资源丰富,水域面积达47.55万亩 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0.8%。
其生态变化对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将产生跨区域的重大影响,事关中华民族的生态安全。
其中,黄河在州内玛曲县流经433公里,径流量增加108.1亿立方米,占黄河源区总径流量184.13亿立方米的58.7%,占黄河流域总径流量的1/6,被誉为“黄河蓄水池”。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口增多和草原过牧超载、乱采滥挖等掠夺式生产,使本来就十分脆弱且极不稳定的生态环境急剧退化。
目前,全州已有90%左右的草地不同程度退化,20世纪四五十年代风吹草动、牛羊肥美、没有一点沙化的玛曲县草场平均沙化率达21.8%;森林覆盖率已由解放初的48%下降到目前的19.85%;水土流失面积20世纪80年代初仅为0.8万平方公里,现在已达到1.18万平方公里;黄河干流年平均流量20世纪70年代是472.6立方米每秒,2000年降到303.0立方米每秒。
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加剧了该州高原气候的干旱、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导致近年来黄河在玛曲县的水源补给量减少15%左右、长江上游支流白龙江流量下降20.6%、黄河支流洮河流量下降14.7%、大夏河流量下降31.6%,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草地、森林、湿地水源涵养的生态功能,容易引发黄河、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和河口断流。
甘南牧区藏族生态移民社会融入问题解析
教育文化论坛
2 0 1 4年
第 5期
J i a 0 Y U We n Hu G Lu n Ta n
的饮 食 主要 是 牛 羊 肉 、 酥油茶 、 酸奶 ; 搬迁 之后 , 自
基金项 目: 教育部新世纪优 秀人才支持计划项 目“ 甘青牧 区藏族 生态移 民产业 变革与文化适应研究 ” ( 项 目编号 : N C E T一1 2—0 6 6 4) ; 北方 民族 大学重 点学科建设项 目“ 生态移 民社会适应及 可持续青海 三江 源地 区藏 族生态移 民社会适应存在 问题及对 策研究—— 以一个藏族生态移民社区为例” 。 作者简介 : 王玉强 ( 1 9 9 0一) , 男, 宁夏吴 忠人 , 北 方民族 大学文史 学院民族学 专业硕 士生, 主要研究方 向: 民族社会学 。 冯雪红 ( 1 9 6 8一) , 女, 宁夏 中宁人 , 北方 民族 大学学报 编辑部 教授 、 博 士, 硕 士生导 师, 主要研究方 向: 民族社会学 。
态移 民工 作取 得 了长 足 的进 步 , 不 仅 使 移 民 的数 量 增多 , 且迁 出地 生 态 的恢 复 、 移 民 的 就业 、 生态 移 民
定居 建设 等 方 面都 有 了 良好 的 发 展 。但 在 强 调 经 济改 善 、 基础设施 完善 的同时, 从 牧 区迁 出 的生 态 移 民在 面 对 定 居 及 城 镇 化 过 程 中表 现 出 的 不 适 应
民族特别是藏 族发展进 程 中的重 大事项 , 它对藏 族千 百年沿袭 下来 的生产和 生活 方式 的改变将 产生十 分重 大的影
响 。随 着生态移民工程 的 实施 , 甘 南牧 区生 态移 民在 生产 生活方 式、 思 想观念 等方 面发 生着 巨大变化 , 文章试 图运
甘南高原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XIANGCUN KEJI 2019年5月(下)113甘南高原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陶玲(甘南藏族自治州核与辐射环境监督监测管理站,甘肃甘南747000)[摘要]全球性环境问题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在20世纪末,我国就已经将可持续发展的方针贯穿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而且就如何落实这一思想制定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本文以甘南高原为例,首先分析甘南高原生态现状,然后重点提出一些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甘南高原[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19)15-113-2甘南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按照自然特征来划分,西部是高原,东部是丘陵,南部是峡谷。
就当前的发展情况而言,该区域自然条件和资源具备一定的特殊性,长期以来,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人口在增多,这势必会导致草地、森林、水资源等遭到破坏,进而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基于此,本文针对甘南高原的生态问题,从4个方面提出一些合理化的生态建设策略。
1甘南高原生态现状1.1水资源短缺近年来,甘南高原的环境在不断恶化,而且降水量开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致使整个地表的径流量开始下降。
例如,在玛曲县,黄河流程一般是433km ,从相关资料中也可以发现,降水量在不断下降,部分河流一般都是依靠降水补给的,当降水量开始下降的时候,就会导致部分河流开始干涸。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缺水逐渐呈现出加剧的趋势,这种形式非常不乐观,尤其是部分地段还存在着水污染的情况。
1.2草场退化相关数据表明,甘南高原中载畜能力大约为620万个羊单位,但是实际上远远高于620万个羊单位。
这就表明草畜牧之间的矛盾是比较突出的。
当草场过度放牧的时候,就会致使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进而出现草场退化的情况,自身的生产性能也开始降低。
1.3野生动植物大量消失当草地在退化和盐碱化的时候,受到水土流失的影响,导致植被的覆盖率开始下降,尤其是在一些江河周边,灌丛的数量更是所剩无几。
甘南州生态环境破坏现状调查及解决对策
甘南州生态环境破坏现状调查及解决对策作者:高云琪来源:《青年与社会》2015年第01期【摘要】自古以来,甘南州就属于水草丰茂之地,森立林、草原湿地及多样化的动植物品种是甘南州极大的优势,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甘南州的生态破坏呈严重态势,草场沙化,森林面积锐减,一些珍稀动植物面临灭绝或甚至已经灭绝。
文章试分析形成这一现象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环境;甘南州;解决对策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高原、素有“甘肃后花园”之称。
这片土地山峦起伏、林木森森、草原壮阔、河流奔腾、麋鹿出没,是一片神奇壮美的土地,总面积约为44000余平方公里,占甘肃省总面积的10%。
它的森林覆盖率、林地面积、草地面积在甘肃都是首屈一指的。
甘南州的水土涵养、生态保护决定着甘南州藏、汉、回族几十万群众的生活与未来,从宏观上来说,对整个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建设、乃至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现状、社会发展都有相当影响。
一、甘南州自然环境现状当前,甘南州的自然环境出现了恶化的趋向,森林滥砍滥伐严重、草场严重退化,湿地逐渐退缩,水源涵养量近几年下降严重对黄河水量的补充量由约45%减少为15%。
(一)森林滥砍滥伐严重1998年,国家停止对甘南地区天然林大规模采伐,封山育林。
但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由于甘南林木材质优良,在各大木材市场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收益,偷砍盗伐现象非常严重。
甘南州七县一市的林木资源在这十几年来始终受到大大小小的不法份子的破坏侵害。
再加之甘南州森林防火期内,气候干燥,森立火险等级居高不下,人为和自然因素造成的火灾交替交织频发也是森林草原破坏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
(二)草原荒漠化严重形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的增加,畜牧业规模的扩大超过了草原的承受能力是其一,人为破坏,如采矿取金、挖掘冬虫夏草等稀有中药草是其二,其三是近年来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而相应设施及管理模式未能配套。
其四随着道路交通的进一步完善与经济的发展,私家车更为普及,踏青季节人们更方便深入到甘南草原腹地,随之污染与破坏也到以前未曾到达的地方。
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作者:张强陆荫杨青张正煜来源:《绿色科技》2019年第16期摘要:指出了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是长江和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水源补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调节区域气候等功能。
利用高分遥感影像对2017年甘南藏族自治州1市7县进行了遥感监测,获取了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结合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指数计算,得到了甘南藏族自治州1市7县2017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结果表明:2017年甘南藏族自治州1市7县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在63.56~72.89之间,生态环境质量全部属于“良”。
关键词:GIS技术;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中图分类号:X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6-0024-021引言生态环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同时也是人们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包括水、气、土壤、植被、动植物资源等各个方面,因此生态环境监测是一项综合性的、范围比较广泛和复杂的工作。
综合利用3s技术开展区域土地利用监测与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探索适合不同空间尺度的评价体系与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基于土地利用类型遥感解译数据,并与相关统计数据相结合,对甘南藏族自治州2017年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为生态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2研究区概况2.1研究区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中国十大藏族自治州之一,它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甘肃,青海和四川交界处。
全州总面积4.5万km2,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
境内海拔1100~4900m,大部分地区在3000m以上。
北纬33°6’36°~10’,东经100°46’~104°44’之间。
草地总面积272.34万hm2,占甘南藏族自治州总面积的70.28%,可利用面积256.55万hm2,占总草地面积的94.20%,其中80%以上的草场集中连片,且多为山原地貌,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牲畜放牧。
藏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入生计研究——基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的调查
藏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入生计研究——基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的调查马子量【摘要】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少数民族人口流入藏区城市,藏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安居乐业是藏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基于藏区城市合作市的微观调查数据,分析合作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就业状况以及生活境遇,发现合作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入生计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户籍差异和一定程度的族际差异,并且其就业层次、收入水平和家庭生活状况受到自身教育水平、公共产品供给等因素的约束,体现出城市融入不足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引申了这一问题存在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期刊名称】《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35)002【总页数】7页(P116-122)【关键词】藏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入生计;微观调查【作者】马子量【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22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明确指出其核心是人的城市化,不仅体现为人口向城市的空间流动,同时也要将大量城市流动人口转化为在城市中居住生活的市民,流动人口如何更好地融入城市,成为未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对藏区来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外来人口流入藏区城市,而流动人口中包含了大量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频繁流动加剧藏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由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引发的城市矛盾、纠纷具有敏感性,极可能影响到藏区城市民族关系之稳定。
藏区地域广阔、民族人口众多,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如何改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生活状况,促使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中扎根,将对藏区包含人口在内的经济要素的流动性和配置效率产生积极影响,所以藏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市民化融入不仅体现在流动人口与常住居民壁垒消除并促进藏区城市化进程的普遍意义之上,更多地还体现为能否使城市化进程成为藏区各族人民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民族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
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移民问题反思
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移民问题反思
安宇
【期刊名称】《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基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南州)草地资源和生态移民的现状,从社会组织方式、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三个角度分析甘南牧区藏族生态移民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从值得思考的生态移民政策,生态移民背后存在文化与现实的矛盾,游牧文化与农耕文明的现代冲突,区分不同的牧民状况以更好地落实政策和现代化背景下的利益博弈五个方面对其进行反思,以便优质地贯彻落实生态移民政策。
【总页数】5页(P25-28,34)
【作者】安宇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7.8
【相关文献】
1.实施“生态立州”战略的法制保障——甘肃省第一部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公布实施。
[J], 包昌林;
2.少数民族非自愿移民问题研究——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九甸峡水电工程移民为例 [J], 杨勇;杨润
3.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问题研究——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
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为例 [J], 葛少芸
4.西部生态极度恶劣地区生态移民问题思考--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为例 [J], 彭岩富
5.浅析小兴安岭林区生态移民问题及对策——以美溪林业局生态移民为例 [J], 侯修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甘南藏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问题的几点看法
对甘南藏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问题的几点看法
关连吉;秦蛰
【期刊名称】《西北人口》
【年(卷),期】1981(000)001
【摘要】<正>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甘肃南部的甘、川、青交界区。
下属临谭、卓尼、舟曲、碌曲、迭部、玛曲、七县。
全州人口在1949年为29.7万,1979年增加到49.1万,三十年来增加了65%。
在七十年代后半期开展计划生育以前,除
个别年份外,人口自然增长率均在22‰以上。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关连吉;秦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24.2
【相关文献】
1.少数民族地区老年人社会参与情况调查研究\r——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J],
康学玲
2.少数民族人口政策问题——第三次全国人口科学大会关于少数民族人口问题讨论侧记 [J], 沈广杰
3.综合研究少数民族人口问题势在必行——记《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综合研究筹划会》[J], 张恺悌
4.传统文化传承在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误区——以甘南藏族自治
州为例 [J], 赵颖
5.特色文化视角下甘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的分析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J], 张佳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南藏族自治州基本情况简介(20xx最新稿)
甘南藏族自治州基本情况简介(20xx最新稿)甘南藏族自治州基本情况简介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现下辖七县一市,99个乡(镇、街道办)。
州内有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总人口71万,其中藏族38.27万,占总人口的53.9%;【自然地理】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过渡地带,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全州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境内海拔1100—4900米,大部分地区在3000米以上。
全州分为三个自然类型区,南部为岷迭山区,山大沟深,气候比较温和,是全省重要林区之一;东部为丘陵山地,高寒阴湿,农林牧兼营;西北部为广阔的草甸草原,是全省主要牧区。
州府合作市海拔2960米,平均气温1.7℃,没有绝对无霜期。
【历史沿革】甘南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在三河一江(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流域就有人类开发这块亘古荒原。
随着历史的进程,甘南的羌部逐渐建立自己的部落联盟或依附中原王朝。
秦汉以后,几经朝代更替,甘南分别由诸多行政区域管辖。
19xx年x月,甘南藏族自治区成立,19xx年x月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
州府合作市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资源优势】甘南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是离内地最近的雪域高原,自然风光秀丽,民族特色浓郁,风土人情独特,有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几十处优美的自然景区;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夏河拉卜楞寺等121座藏传佛教寺院和天险腊子口等二十多处历史遗址。
境内河流众多,水能资源得天独厚,黄河、白龙江、洮河、大夏河四条河流及其120多条支流纵横全州,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61万千瓦,可利用量215万千瓦。
甘南地下矿藏贮量丰富,现已探明有金、锑、铅等各种矿产地270处,探明矿种24种,其中14个矿种贮量居全省前五位,黄金产量居全省第一位。
境内有天然草原4084万亩,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80%的天然草场联片集中,是青藏高原天然草场中自然载畜能力较强高、耐放牧性最大的草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 文 以 甘南 藏 族 自治 州 为研 究 区域 , 可持 续 发 展 为 视 以
角 , 讨 其在 土 地 资源 承载 力 基 础上 以生 态保 护 为深 层 控 制 探 力 下 的人 口容量 。
一
土地 是 人类 赖 以生 存 和 发展 的 基础 资源 , 是人 类 社 会不 可替 代 的物 质 财 富 : 良的生 态环 境 不 仅 为 人类 提 供 了舒适 优 的生 存 发展 空 间 。 且容 纳 了人 类 排放 的大 量废 弃 物 。 而 因此 , 本 文 以可 持 续 发 展 为视 角 , 于 P R E 人 口一 资 源一 环 基 — — ( 境 ) 系 ( 1 , 讨 甘 南 州 在 土 地 资 源 承 载 力 基 础 上 以生 关 图 )探
( ) 资 源 载体 角 度 出 发I 。 4从 I ' ≈
可 持 续 发 展 是 建 立 在 社 会 、 济 、 口 、 源 、 境 相 互 经 人 资 环
协调 和 共 同发 展 的 基础 上 的一 种 发 展 。 宗 旨是 既能 相 对 满 其
足 当代 人 的需 求 . 不 能 对后 代 人 的 发展 构 成危 害。 又
口容 量 本身 的不 确定 性 和 对 人 口容 量 的 理解 的不 同 . 在人 1 3
容量 的研 究 上 还 存在 许 多 分歧 。 要 的研 究 方 法 有 :1从 生 主 ()
态 角 度 出发 ;2 从环 境 角 度 出 发 ; 3 从 纯经 济 学 角 度 出 发 ; () ()
态 保 护为 深层 控 制 力 下 的人 口容 量 。
r1 威 漩. 7杜 中国农 业 水 资 源 管理 制 度 创 新 研 究一理 论 框 架 、 制
、
研 究 方法
自古 以 来 ,资 源 环 境 系 统 ” 就 扮 演 着 人 类 社 会 生存 资 “ 源 、 产 资 源 的 提 供 者 和 活 动环 境 、 泄 环 境 的 提 供 者 的 角 生 排 【 自治 区 党委 政 策研 究 室 , 2 】 自治 区水 利 厅 联 合 课 题 组 . 于 关
【】 晓平 , 变 现念 加 大对 农 田水 利建 设 的投 入 一 访 财政 部 3王 转 一 农 业 司司长 丁 学 东Ⅱ. 国水利 , 0 , ) 】 中 2 5 7. 0 ( 【 孔 庆 雨 , 垂 勇. 政 农 田水 利投 入 的 取 向 研 究Ⅱ. 方 农 4 】 郑 财 】 南
资 源 的永 续 利用 和 生 态 的 良性 循 环 。
人 口容 量 的概 念 是 从 畜 牧 学 “ 畜量 ”பைடு நூலகம்引伸 出来 的 . 载 中 人
口容 量 又称 人 口承 载力 或 人 口承载 量 , 合 国 教 科 文 组织 将 联
其定 义 为 : 国 或一 地 区 在可 以预 见 的 时 期 内 , 用 该 地 的 一 利
牧 生 产 经 营方 式提 高资 源 的利 用 率 。
【 关键词】 人 口容量
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
色 。这 一 点可 以说是 亘 古 不 变 的事 实 。人 口系统 和 资 源环 境 系 统是 彼 此作 用 、 存 于 一 个 复 合 的 生态 循 环 中 。人 类 社 会 共 的 发展 离 不开 资 源 的 持续 供 给 和 优 良的 环境 质 量 , 续 的 资 持 源供 给 为人 类 社 会 发展 提 供 了强 有 力 的 物质 保 障 。 良的 环 优 境质 量 为人 类 提 供 了舒 适 的 生 存空 间 。 着人 口的增 加 人类 随 对 资 源 的 需 求 量 不 断 增 加 ,人 类 向 自然 界 排 放 的废 弃 物 增 加 。同 时为 了满 足人 类 生 产 生 活 的 需求 . 人类 往 往 对 资 源采 取 掠夺 式 的 开 发 , 而 破 坏 人 类赖 以生 存 的生 态 环境 。 此 , 进 因 为 保 障人 类 社会 的健 康 发展 必 须 以可 持 续 发展 为 理 念 , 现 实
能源 和 其 他 自然 资 源 及 智 力 、 术 等 条 件 , 保 证 符 合 社 会 技 在 文化 准 则 的 物 质 生 活 水 平 条 件 下 :所 能 持续 供 养 的 人 口数
量 。 对人 口容 量 的研 究 自上世 纪 中 叶 以来 , 着人 口 、 源 、 随 资
环 境 关 系的 日益 紧张 。 而受 到 普遍 的重 视 。 我 国对 人 口容 量 的 系统 研 究始 于 上 世 纪 8 O年代 。进 入 9 0年代 , 关 人 口容 有 量 的研 究更 加 深 入 和 细致 , 研究 区域 也更 加 广 泛 。但 由 于 人
■ oh —i sl hu in st ha un o — s
以生态保护为深层控力下的人 口容量研究
以甘 南藏族 自治 州为例
王 兴 国 刘 霜 刘 爱 文
( 西北 师 范 大 学地 理 与环 境 科 学 院 )
【 摘 要】 文章 以可持续发展为视角, 探讨 以生态保护 为深层控力下的甘 南藏族 自治 州人 口容量 问题。 研究认为甘南基 于
增 加 财 政 对 水 利 投 入 的 专 题 调 研 报 告 .广 西 水 利 水 电 2 0 . 05
度 透视 与 创 新构 想Ⅱ, 河 水利 ,0 6( . 】 黄 20 ,) 1
『1 杰, 家适 , 8斌 严 罗建 华 . 立 与 完 善 小 型 农 田水 利 建 设 新 机 建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