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资料(姚先本)

合集下载

姚本先版心理学考试复习题---名词、简答、辩析、论述

姚本先版心理学考试复习题---名词、简答、辩析、论述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心理学、认知发展、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需要、动机、情绪、意志、学习动机、人格、气质、性格、智力、能力、教师角色、心理健康二、辨析题1、人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可以离开物质载体。

2、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3、智力的个别差异是由先天素质决定的。

4、如果说粗心大意是稳定的个性特征,漫不经心则是暂时的心理状态。

5、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因此有意后注意是最容易形成的注意。

6、在全人口中,智力低常的人与智力超常的人数基本相等。

7、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在人脑中形成被反映事物的映象过程。

8、遗忘就是所识记的信息的完全丧失。

9、在人的一生中,智力的发展水平随年龄发展而变化,基本上是匀速直线前进的。

10、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能动性。

11、对于人类来说遗忘并不都是有害的。

12、在同一班级里接受同一老师的教育,但各个学生的心理反映是不同的,这种现象说明了人的心理是先天固有的。

13、动机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它是人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因素。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动机越强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14、创造性是天生的,主要靠学生的悟性,很难通过学校教育进行培养。

15、心理状态常常是从心理过程的发展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一个过渡环节。

16、不论什么气质的人,遇到高兴的事,都会情绪高涨;遇到不愉快的事总会情绪低落。

17、竞赛会造成紧张气氛,加重学生负担,有损学生身心健康。

因此应尽量少搞竞赛。

18、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都是密切联系,交互影响,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19、有个学生看到别的同学因拾金不昧而受到表扬,就向妈妈要了一元钱交给老师,以获得老师的表扬。

这说明,这个同学不诚实。

20、当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或动机之前,教师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或动机。

21、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一物质器官,而且也取决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并不依存于作为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历史与发展)【圣才出品

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历史与发展)【圣才出品

姚本先《学校⼼理健康教育新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学校⼼理健康教育历史与发展)【圣才出品第2章学校⼼理健康教育历史与发展2.1 复习笔记⼀、国外学校⼼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西⽅学校⼼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的三个阶段1.第⼀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40年代,这是国外⼼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初期或孕育期,处于⼼理测量和⼼理诊断的⽔平。

2.第⼆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末,是学校⼼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童年期,处于⼼理咨询和⼼理辅导的⽔平。

3.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今,这⼀阶段是学校⼼理健康教育的繁荣期,处于综合的学校⼼理健康教育活动⽔平。

(⼆)西⽅学校⼼理健康教育的兴起从⼴泛意义上说,西⽅学校⼼理健康教育的产⽣与兴起主要受益于⼼理卫⽣、⼼理测量和职业辅导这三个领域的发展及推动。

1.⼼理卫⽣运动的推动现代⼼理卫⽣运动是从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精神病及患者开始的。

1792年,法国⼈⽪内尔提出废除对精神病⼈的约束被看作是提倡⼼理健康的历史起点。

2.⼼理测量运动的影响(1)⾼尔顿的贡献⾼尔顿⾸先倡导测验运动,他是应⽤等级评定量表、问卷法以及⾃由联想法的先驱。

(2)卡特尔的贡献美国⼼理学家卡特尔⾸创了“⼼理测验”这个术语。

(3)⽐奈的贡献20世纪初,⽐奈与西蒙合作,发表了⽐奈—西蒙量表,并提出了智⼒测验的标准。

⽐奈的贡献在于使⽤⼼理测量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变成现实,因⽽成为现代⼼理测量的先驱者。

(4)桑代克的贡献桑代克等⼈,利⽤⼼理测验原理,编制了第⼀批标准化的教育测验。

3.职业辅导运动的贡献(1)早期⼼理辅导1894年,美国旧⾦⼭加州⼯艺学校在梅瑞⾥的领导下,开展职业辅导⼯作。

内容有个⼈分析、个别咨询、就业辅导及跟踪研究等,这是早期⼼理辅导的萌芽。

(2)职业的⼼理辅导①1907年,戴维斯任密歇根⼤瑞城中学校长时,推⾏职业与品德辅导⼯作,在学校开展每周⼀次的⼼理辅导课,以帮助塑造学⽣的个性和防⽌问题的发⽣;②⼤卫等以不同⽅式提供⼼理辅导服务,帮助学⽣寻找职业,了解⾃⼰最适合的职业,依据个体差异进⾏职业选择等;③1908年,代表⼈物帕森斯在波⼠顿创办了职业局,开展针对青少年的职业辅导活动。

心理学姚本先第三版课后答案

心理学姚本先第三版课后答案

心理学姚本先第三版课后答案1、心理现象分为(A)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含(D)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无意识过程、意志过程D、重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心智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心智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A、社会心理学B、应用领域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就是研究个体心理出现、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就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就是研究动物行为演化的基本理论和相同演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犯罪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7、进一步积极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内容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就是(C)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就是(A)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指出就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问世。

A、 B、 C、 D、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遣)就是(C)创办的、A、笛卡尔B、华生C、弗洛伊德D、罗杰斯13、"心理学的第一小势力"就是指(A)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D、人本主义14、行为主义创办的标志就是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发行了《犯罪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作行为主义的创始人、A、罗杰斯B、华生C、弗洛伊德D、马斯洛二、多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C)A、心理过程B、心智过程C、个性心理D、情感过程E、意志过程2、心理过程包括(C,E,G)A、认知过程B、无意识过程C、重新认识过程D、特别注意过程E、情感过程F、犯罪行为过程 G、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A、心智B、能力C、气质D、情感E、性格4、心理学可分为(A,D)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应用领域心理学E、社会心理学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D,F)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自学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C、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E、机械唯物主义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A、客观性原理B、系统性原理C、发展性原理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1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A、参予观察法与非参予观察法B、现场观测与情景观测C、长期观测与短期观测D、情景观测与掌控观测E、全面观测与重点观测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A、每次尽可能短 B,存有明晰观测目的C、随时记录 D、可以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必过长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A、自变量B、因变量C、人脑D、客观世界15、实验法可分为(A,D)A、实验室实验法B、情景实验法C、参予实验法D、自然实验法1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A、实验情境B、掌控被试C、掌控实验提振D、掌控被先行的反应17、调查法可分为(B,C,D,E)、A、通常调查法和特定调查法B、通常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E、访谈法、寄送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18、调查法的缺点是(B,C,D)A、难以在短时间内赢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B、被调查者可能将急于不做出真实提问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19、通常研究法主要包含(A,B,D)A、实验和研究设计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C、抽样法D、逻辑思维法2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成(A,C)A、孕育阶段B、转折阶段C、确立阶段D、发展阶段2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存有(A,B,D)A、心理学的确立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22、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成(A,B,C)A、意识B、前意识C、潜意识D、后意识23、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含(A,B,C)A、潜意识理论B、梦的解释C、泛性论D、本能学说E、人格理论。

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第4章【圣才出品】

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第4章【圣才出品】

第1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心理健康
1.健康的涵义
(1)健康与疾病
表1-1对疾病的认识
(2)健康的定义
表1-2健康的定义
(3)健康的标准
表1-3健康的标准
2.心理健康的涵义
(1)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①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的关系
表1-4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的关系
②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本质
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意义相同。

心理卫生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卫生是达到心理健康的手段。

心理卫生的任务就是探究维护、增强心理健康的原则、措施及各种活动。

从这个角度上说,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是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述。

(2)心理健康的定义
表1-5心理健康的定义
3.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是评价心理健康的一系列准则。

(1)心理健康标准的观点分析
表1-6不同的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学姚本先第三版反思与探索答案

心理学姚本先第三版反思与探索答案

心理学姚本先第三版反思与探索答案1、小英帮助生病在家的小勇辅导功课后,感到很快乐,这种情感属于()[单选题] *A 道德感(正确答案)B 美感C 理智感D 幸福感2、“我总是失败,他们都是那么优秀”“没有人愿意与我交友,所有人都总跟我作对”这种想法属于()[单选题] *A人格化B糟糕至极C绝对化D两极性思维(正确答案)3、null关于抑郁症,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单选题]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正确答案)抑郁症只是情绪问题,不影响生理4、nullE、获取信息(正确答案) 当你感觉难以控制自身低落的情绪时,正确的做法有:()*A、进行自我伤害B、寻找心理咨询(正确答案)5、阻抗的本质是()[单选题] *求助者对于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改变的抵抗(正确答案)求助者对于咨询师的反感和抵制咨询师对求助者异常行为的阻拦咨询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总称6、下列关于学习的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学习只靠外部激励并不长久,而更考内在的动力。

B学习动机越强越好。

(正确答案)C学习动机受到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因素的影响。

D大学生学习活动中产生的许多困惑与问题,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有关。

7、null求助者双眉紧锁,大声地说:“我现在还能做什么?我没有钱,没有工作,我学的知识都没有用。

”求助者的话语中没有使用情感类的词汇,但其非言语行为暗示了什么情感:[单选题] *A、受挫(正确答案)B、兴奋8、对于共情的理解,正确的是()[单选题] *共情要全面了解求助者的既往经历咨询师要从双方的角度看待求助者的问题咨询师必须要与求助者有相同或相似的经历咨询师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正确答案)9、鲁班发明锯子借助了丝茅草的启示,这种现象属于()[单选题] * A领悟B观察能力C灵感D原型启发(正确答案)10、心理生理障碍不包括()。

[单选题] *性功能障碍睡眠障碍人格障碍(正确答案)进食障碍11、以猜疑和固执已见为特点的是()。

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圣才出品】

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圣才出品】

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圣才出品】第4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4.1 复习笔记一、自我意识的教育与辅导(一)概念自我意识辅导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促进学生良好自我概念的形成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健康人格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内容自我意识辅导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我认识教育与辅导、自我接纳教育与辅导、自我完善教育与辅导三个方面。

1.自我认识辅导(1)概念①自我认识指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知和评价,即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自我认知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对自己做出的某种判断。

②自我认识辅导自我认识辅导是训练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等)以及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如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异性关系)进行正确的认识,培育和发展个体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自我概念。

(2)自我评价的重要意义①对自己有一个较全面而客观的评价,是主体自我接纳、自我教育的基础和前提;②正确而客观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3)自我认识辅导的实施自我认识的途径有:①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②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③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④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⑤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⑥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2.自我接纳辅导(1)概念①自我接纳自我接纳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同时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认同自己的能力。

②自我接纳辅导自我接纳辅导是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正面评价自己,正确分析、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了解自己的独特价值,最终达到愉快地接纳自己的目的。

(2)自我接纳的重要意义是否接纳自己是能否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

在自我接纳的教育与辅导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和提高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安徽心理学第三版姚本先考纲

安徽心理学第三版姚本先考纲

安徽心理学第三版姚本先考纲
安徽心理学第三版姚本先考纲是指安徽省开设的心理学课程所需
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指导性文本。

考纲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心理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心理
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方法、神经系统和感知基础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理解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和方法,了
解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机制。

第二部分是心理学专业知识,主要包括认知、情感、学习、发展
和人格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深入了解人的认知过程、情感与行为
的关系、学习与记忆的机制、人格的形成以及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特
点等。

第三部分是心理学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心理测量、咨询和干预等
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学会运用心理学工具进行心理测量和评估,能
够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进行个体和群体咨询和干预。

总的来说,安徽心理学第三版姚本先考纲在指导学生学习心理学
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在学习和
实践中能够结合考纲内容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掌握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发挥专业价值。

《心理学》姚本先版重点总结

《心理学》姚本先版重点总结

《心理学》姚本先版重点总结心理学原理与应用姚本先版重点总结一、导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行为等心理活动的科学。

它帮助人们深入了解自己和他人,提供了解决问题和改变行为的方法与途径。

本篇文章将总结姚本先版心理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原理。

二、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考、判断等。

其中,注意是人类感知外界信息的关键过程。

人们的注意可以集中在某个刺激上,也可以分散在多个刺激上。

记忆是指个体储存、保留和利用信息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记忆能力对于知识的积累和应用至关重要。

三、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应当以可观察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而不关注内心的心理过程。

当一个人的行为受到奖赏或惩罚时,该行为将受到强化或抑制。

通过建立强化和惩罚机制,可以改变和塑造个体的行为习惯。

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对于学习、行为调节和心理干预有重要意义。

四、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婴儿到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上的变化和发展。

人的发展可以分为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层面。

不同阶段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和需求,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教育和家庭环境的提供。

同时,了解人类发展规律也有助于个体的自我认知和成长。

五、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人们的行为受到他人的影响和社会规范的规定。

在群体中,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会受到他人的认同和集体智慧的影响。

同时,社会环境也会对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尊产生影响。

通过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原理,可以提高个体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

六、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人类的个体差异、特质和行为模式。

人的人格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

人格特质对于个体的行为和情绪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了解人格心理学的原理,个体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并提高自我认知,并且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七、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一种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和改变不良行为的方法。

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伦理与督导)

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伦理与督导)

第12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伦理与督导1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的含义(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的概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是指导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种规定、制度、政策、法规和法律的总和,包括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开展工作的学校与机构的具体规定、来自各种专业协会的各种规定、来自各级政府的管理文件和来自立法机构的法律文件。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的特点①它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用以衡量个体行为的社会意义并作出判断的依据。

②它是由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提出的,是依据其自身的利益需要及价值观确定的,具有鲜明的制约性。

③它将随社会历史条件及社会组织的变更而变化,具有鲜明的历史性。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的类型表12-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的类型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的意义表12-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的意义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的内容表12-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的内容考点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伦理表12-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伦理考点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的含义(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的概念①督导的含义督导是指被督导者在有经验的督导者的指导帮助下,实践咨询技巧,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过程。

②心理督导的含义心理督导是由一个高资历的专业人员(学校心理咨询员、心理治疗师)对同专业内下级或初级人员所提供的一种干预。

③美国的督导制度表12-5 督导员在不同的专业体系中扮演的角色④督导中的角色表12-6 督导中的角色。

(NEW)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NEW)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历史与发展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原则与途径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支持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测评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伦理与督导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1.1 复习笔记一、心理健康(一)健康的涵义1.健康与疾病(1)健康的疾病观人们把健康定义为没有疾病,又把疾病定义为不健康,于是健康与疾病就成为人体生命状况的两端。

(2)对疾病的认识的发展人类对疾病的认识要比对健康的认识早得多,对健康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不同的医学模式:①神灵医学模式古代的人们认为生命乃神灵所赐,疾病是鬼怪神灵附身,是神灵对人的惩罚。

因此,通过祈祷和驱邪等巫术祛病强体,寻求安康幸福。

这是一种迷信的医学模式。

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人们开始认为疾病是人体各元素之间失去平衡所致,或是“气”发生紊乱。

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支持)【圣才出品】

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支持)【圣才出品】

第8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支持8.1 复习笔记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支持的涵义(一)概念1.定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支持界定为:父母(或抚养者)为了促进子女的身心健康,对子女(或被监护人)接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所提供的情感和信息方面的帮助和指导。

它既包括情感支持,又包括工具性支持。

2.注意点(1)家庭支持的实施者是个体的父母(或抚养者),不包括亲朋好友;(2)家庭支持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子女(或被监护人)的身心健康,并不是其他方面,如学业成绩等的提高;(3)家庭支持主要提供情感以及信息方面的帮助和指导,物质方面是次要的,因为物质方面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改变的。

(二)目标1.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1)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

2.具体目标(1)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即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包括两方面:①促进学生积极适应,维护心理健康;②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主动发展,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

(2)提高家长的育人能力由于受到自身等因素的限制,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有助于提高家长的育人能力。

(3)激发教师的合作意识由于教师缺乏一定的合作意识,导致许多家长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不够,必须要引起注意。

(4)增强家校的教育合力家庭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教师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方法上的指导,两者相辅相成,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

(三)意义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对家长产生积极影响,家长根据子女的身心特点,采取正确的方法教育子女,有利于促进子女的全面发展。

2.促进家庭和谐发展在家庭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的过程中,家长不仅会了解有关子女心理方面的知识,包括子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惑等,还会接受有关教育子女的心理学方法。

《心理学第三版(姚本先)》主观题知识点

《心理学第三版(姚本先)》主观题知识点

《心理学第三版(姚本先)》主观题知识点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心理过程(名解)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如生产劳动、工作、学习等等。

而认识、情感、意志又因相互联系、彼此制约而构成人的整个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现象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从其活动结构和发生机制来看,它具有人类的共同性,都受共同规律的制约。

但会受到个体差异规律的制约,从而表现出个体心理的不同倾向和特点。

(动态)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

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也常常反映着个人不同的心理特点。

个性心理是人的心理现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普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同样对于幻想中彩票这一事件中,有的人感知敏锐,思维深刻,想象丰富;有的人感知迟缓、思维浅显、想象贫乏。

(稳态)心理状态是指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常常会出现一种相对持续的状态。

但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在一定的时限内出现的某种相对持续的状态,他既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动态、变化,也不同于个性心理特点那样持久、稳定,是从心理过程的发展到个性心理的特点形成的一个过渡环节。

(过渡态)2.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辨析、简答)心理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脑是生物发展的最高阶段,被称为“自然的王冠”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制约性从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来看,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和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

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直接影响的则是人生存的周围环境,即人的现实社会生活条件。

例子狼孩个体心理活动的主体性个体心理活动的主体性表现是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象;人对现实的反应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方面;人对意识性方面。

第二章心理学研究1.心理学的基本原则(简答)(1)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

姚本先心理学测试模拟题

姚本先心理学测试模拟题

《心理学》期末试卷本卷共6页第1页 《心理学》期末试卷本卷共6页第2页《心理学》模拟考试试卷(10)(时间120分钟)1、文学家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在进行 想象2、当知觉条件在一定生活方式上发生变化时,知觉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 。

3、记忆策略包括: 、解释策略、组织策略和精细加工策略。

4、是指对行动目的的坚持性,并能在行动中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毅力的意志品质。

5、在心理学中, 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一个人的“脾气”或“秉性”。

6、 是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环节。

7、迅速和有效是思维的 两个重要指标。

8、能力按照它的功能可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 。

9、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情绪状态,是人们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10、情绪具有独特的外部表现形式,即表情。

表情一般分为 、体态表情和言语表情。

11、 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12、行为与心理的生物基础,感觉、知觉与意识,学习、记忆与思维,生命全程的身心发展, ,个别差异,社会心理,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等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八大主题。

13、看见红色觉得温暖,这在感知觉中是一种 现象。

14、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可分为 、 和 三个部分。

15、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 、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环节。

16、1879年, 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成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7、情绪这一心理现象最起码包括三个方面:内部的主观感受或体验、 和独特的神经生理基础。

18、1985年斯腾伯格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包括智力、经验性智力和情景性智力。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有意注意2、长时记忆3、从众4、一般教育效能感5、人类的学习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简述感知有哪些基本规律?学院: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心理学》期末试卷本卷共6页第3页《心理学》期末试卷本卷共6页第4页2、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3、什么是健康人格?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可以有哪些途径?4、简述创造性学习的特点。

心理学姚本先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姚本先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姚本先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B. 社会现象和规律C. 生物现象和规律D. 物理现象和规律答案:A2. 弗洛伊德是以下哪个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认知心理学C. 精神分析学D. 人本主义心理学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心理测量学的主要任务?A. 心理测试的编制B. 心理测试的标准化C. 心理测试的评分D. 心理测试的解释答案:C4.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什么?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D5. 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是指什么?A. 认知和情感不一致B. 认知和行为不一致C. 认知和环境不一致D. 认知和记忆不一致答案:A二、简答题1.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案: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和心理测量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心理学家了解和解释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现象。

2. 什么是情绪智力,它包括哪些方面?答案:情绪智力是指个体识别、理解、管理和使用情绪的能力。

它通常包括自我意识、自我调节、社会技能、同理心和动机等方面。

三、论述题1. 论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其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

答案: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认为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潜能的内在动力。

它主张个体的主观体验是理解人类行为的关键。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强调个体的主体性、重视个体的自我发展以及在心理治疗中的人文关怀。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学是一个多方面的学科,它不仅涵盖了对心理现象的描述和解释,还包括了对心理过程的测量和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和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状态的丰富视角。

希望这份试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

心理学姚本先课后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姚本先课后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姚本先课后试题及答案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姚本先教授的课程涵盖了心理学的多个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以下是根据姚本先教授的课程内容制定的课后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人类行为B. 人类心理活动C. 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D. 人类生理活动答案:C2.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情绪B. 思维过程C. 社会关系D. 人格发展答案:B3. 下列哪项不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婴儿期发展B. 儿童期发展C. 成年期发展D. 植物生长答案:D4. 社会心理学关注的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哪些方面?A. 个体行为B. 社会影响C.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D. 社会结构答案:C5.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关注的是:A. 意识层面的心理活动B. 潜意识层面的心理活动C. 社会文化因素D. 认知过程答案:B二、简答题1. 简述心理学的三个主要分支及其研究重点。

答案:心理学的三个主要分支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知觉、记忆等认知功能;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发展过程;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2. 描述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中的三个层次。

答案: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包括三个层次: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本我是与生俱来的,遵循快乐原则;自我在现实原则下调节本我和外部世界的关系;超我代表道德和社会规范,对自我进行监督和评价。

三、论述题1. 论述心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心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教育、医疗、企业管理、法律、咨询等领域。

心理学帮助我们理解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从而在教育中实现个性化教学,在医疗中提供心理治疗,在企业管理中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工作效率,在法律中进行犯罪心理分析,在咨询中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

姚本先心理学考试模拟题

姚本先心理学考试模拟题

《心理学》期末试卷本卷共6页第1页 《心理学》期末试卷本卷共6页第2页《心理学》模拟考试试卷(9)(时间120分钟)1、根据曹雪芹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他们的形象,这种心理现象是一种 。

2、对问题解决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 。

3、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是 。

4、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能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并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的要求的意志品质称为意志的 。

5、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这种需要是由 需要所派生出来的。

6、 是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7、气质主要反映心理活动在 、 、 和 等动力方面的特征。

8、看书时,用不同颜色的笔做出记号,重新阅读很快就能发现,这是利用了知觉特征中的 。

9、思维的 是指个体能迅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是个体最重要的思维品质。

10、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上呈现 、 、 和 的趋势。

11、 是一种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散性的特点。

12、看见红颜色觉得温暖,看见蓝色觉得清凉,这在感知觉中是一种 现象。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个人教学效能感2、道德评价3、群体4、趋避式的动机冲突5、人类的学习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简述感知有哪些基本规律?学院: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心理学》期末试卷本卷共6页第3页 《心理学》期末试卷本卷共6页第4页2、信息提取的基本条件是哪些?3、什么是能力?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4、如何进行创造性教学?5、简述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6、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2、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3、谈谈你对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的认识。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内不 要 答《心理学》期末试卷本卷共6页第5页《心理学》期末试卷本卷共6页第6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的含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答:首先,在整个心理过程中,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

第二,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点也是密切关联的。

第三,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体心理活动在“动态—过渡态—稳态”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时相特征。

总之,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相互制约关系,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

4.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如何科学地理解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 UM P 71)心理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心理与脑):心理是物质的派生现象,它的产生需衣服于一定的物质实体。

科学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也就是说,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

2)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制约性:从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来看,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3)个性心理活动的主体性(简析人的心理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像;其次,心理的主体性还表现在,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第三,心理的主体性更表现在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反面;最后必须指出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

人的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所以人的心理也可以叫做意识,有了意识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主体。

5.心理学的理论取向◆心理生物学理论取向◆行为主义理论取向——华生,强化◆认知理论取向◆精神分析理论取向——弗洛伊德,强调潜意识在整个精神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现象学理论取向6.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开设了实验心理学,这标志着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也意味着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发展历史的开始。

7.心理学的任务(DEFCP)⑴描述:即对心理事实用科学语言予以叙述以便人们认识它;只说明事实的真相,不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⑵解释:解释是对个体行为做进一步分析,探索产生该行为的可能原因⑶预测:预测是根据现有的资料,估计将来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⑷控制:研究心理是为了有效的调整人的心理,使之利于社会,群体和个人的健全发展,这就是心理学的根本任务;⑸提升: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从事心理学研究,其主要的目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

8.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U P31⑴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客观观察法,自我观察法⑵实验法:是指有目的的控制一定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⑶测验法:这是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做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⑷调查法:可分书面调查(问卷法)和口头调查(访谈法)(5)个案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就是利用个案法建立起来的理论。

第二章心理发展理论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2.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1)遗传与环境的关系●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生理成熟影响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3)主动性和被动性的关系4)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第三章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是指还能为人所察觉到的个体心理活动。

例如:人们在意识的作用下,能感觉到颜色、味道、声音、物体等等,还能伊势丹自己的学习目标等。

2.意识的三个基本特点:概括性自觉性能动性3.无意识:也称潜意识,就是不能为人所察觉的个体心理活动的总和。

4.睡眠过程五阶段:睡眠开始浅睡阶段深睡阶段(3、4)快速眼动阶段二、注意的含义,特点,功能,种类UM P87-931.含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现象的指向和集中2.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3.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4.种类和形成条件1)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设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

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影响无意注意产生的因素有哪些?) P88●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的强度(包括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刺激之间的差异程度刺激的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个体的主观状态2)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设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形成的条件(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主要心理学因素有哪些?)P89•对活动任务的认识•对活动的间接兴趣•个体的意志努力•对活动的精心组织3)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设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形成有意后注意的条件:●对活动浓厚的兴趣●活动的自动化5.注意的品质:UM P9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感官活动、身体动作、生理活动。

2、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第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第二、注意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第三、注意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3、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第一、提高活动的目的性;•第二、激发学习动机;•第三、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4、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互交替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注意力的培养1.培养间接兴趣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4.重视集中注意的自我训练)第四章感觉与知觉一、感觉的涵义1.含义:感觉是个体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觉察2.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官对各种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3.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

4.理解~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P965.感觉的种类:①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②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6.视觉和听觉是最重要的感觉UM P98 P997.感觉现象UM P101感觉后象;感觉的适应;感觉的对比;感觉的相互作用二、知觉的涵义1.知觉:是个体信息将感觉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2.感觉与知觉的关系:①联系:二者同属于认识过程,他们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感觉越丰富,知觉越完整;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②区别: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感觉只和单一的感觉器官相联系,知觉是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感觉的产生是由事物的性质引起的,而知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知识经验。

3.知觉的特征(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UM P1031)知觉的意义性(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赋予知觉对象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意义性(又称理解性)。

2)知觉的完整性人在知觉的过程,中总是倾向于把零散的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完整性。

3)知觉的选择性当我们面对众多的客体是,常常优先知觉部分客体,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它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4.知觉的种类:①空间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②时间知觉③运动知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④错觉:是对事物的一种不确定的知觉。

不同于幻觉,它是在客观事物的刺激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反映。

方向错觉线条弯曲错觉线条长短错觉面积大小错觉第四章记忆一、记忆的涵义1.记忆:记忆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2.记忆的基本环节:1)信息的编码(识记);机械识记理解识记2)信息的储存(保持);相对而言的遗忘,是指对识记材料不能再回忆或再认。

3)信息的提取(再认和回忆)影响提取的因素:a。

信息的保存是否巩固b。

提取线索的途径是否得当3.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来分:形象记忆、情境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根据记忆的方式分类:理解记忆、机械记忆根据记忆材料组织的性质分类:陈述性程序性4.记忆的品质: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感觉记忆:信息是以其物理特性来编码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是以语义的形式编码三、记忆的规律及策略(一)记忆的规律1.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2.影响遗忘的因素:(1)记忆材料的性质(2)记忆材料的长度(3)个体的心理状态(4)个体的学习程度3.遗忘机制(干扰说)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组织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1(简述干扰与遗忘的关系。

•性质和时间上相互接近的经验,可以相互促进,也可以相互干扰。

•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称为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受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性质、难度、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巩固程度等条件制约。

•首先,前后两种学习所识记的材料具有中等程度的相似性时,干扰最大;先后两种学习具有高相似或不相似,则干扰则较小其次,如果先学习的材料或后学习的材料难度较大,抑制也较大。

•第三,先后两种学习的时间间隔越小,干扰就越大。

•第四,学习巩固程度越高,越能抵御干扰。

)(二)记忆的基本策略UM P115(1)注意策略(2)复述策略(3)精细阐述策略(4)组织策略(5)提取策略(简述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举例说明记忆过程常用的几种记忆策略。

•记忆活动是由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相互联系的记忆系统组成。

•这三个记忆系统在信息的储存时间、信息的编码方式、记忆的容量等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三个系统的信息加工水平是不同的,感觉记忆的加工水平最低,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水平最高。

信息的长期保持是在一定条件下,将信息由感觉记忆转入短时记忆,再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记忆策略主要有:注意策略、复述策略、精细阐述策略、组织策略、提取策略等)四、运用记忆规律指导学生学习(1)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2)选择适当的记忆方法(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4)及时复习(5)选择适当的复习方式第五章想象与思维(4分)一、想象的涵义:1.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的种类:想象按其有无一定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分为(1)有意想象:有意想象是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的想象。

UM P129再造想象: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不是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