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7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西晋的建立和统一,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在266年由司马炎建立,结束了三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然而,由于统治集团的腐败和内乱,西晋在316年灭亡。
在此期间,北方各族的内迁也为中国的历史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体系,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民族融合是历史进步的动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
2.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图片、地图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自主获取知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素材。
2.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3.教学PPT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西晋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时期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西晋统一的影响和北方各族内迁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互相提问,巩固所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本学期的第六个教学单元,主要讲述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西晋的建立、西晋的统一、北方各族的内迁以及西晋的衰落。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西晋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认识北方各族的内迁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西晋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西晋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建立、统一、北方各族的内迁以及西晋的衰落,认识西晋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
2.北方各族的内迁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创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西晋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2.学案: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地位。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完成学习任务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少数民族的内迁、八王之乱的历史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提高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八王之乱和少数民族的内迁【教学难点】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教学过程】观利用朝代歌导入新课。
解读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第1题的知识模块。
第1题知识模块相对较多,跨越时间段较长,难度较大,在认真阅读查找的基础上,可采取边找边读方法让学生有个大致印象,注意指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来理清朝代更替。
方法指导二:第1题的知识模块较多且零碎,提醒学生仔细阅读查找,注意不要遗漏;第3题较为简单,阅读即可找出答案。
注意答案完整性。
方法指导三:知识模块三可以采用角色扮演。
假如你是北民南迁的一员,为大家介绍北方人口南迁。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在《中国历史朝代歌》里中间有几句“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这二十个字中,前十五个字是我们常讲的魏晋南北朝的历史。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二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北方民族融合”的相关问题。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西晋的建立自主阅读课本P78~79内容,完成第1~2题。
你能写出三国末年到南北朝的大致朝代更替吗?2.简述西晋建立的过程。
(三国政权的演变)三国时,魏国最强,蜀国最弱,曹丕死后,司马家族控制魏国大权,灭掉蜀国。
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建立西晋。
280年灭吴,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知识模块二八王之乱自主阅读课本P79内容,完成第3~4题。
3.简述八王之乱。
(原因、目的、后果等)(1)原因:吸取曹魏教训,大封同姓诸王,诸王势力增大;(2)目的:争夺中央政权;(3)后果:劳民伤财,灾难深重,社会动荡,西晋衰落,人口迁徙。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这一课主要讲述了西晋在晋惠帝时期实现的短暂统一,以及随后八王之乱导致北方各族的北迁。
教材通过介绍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使学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可能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这一历史事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的背景、原因和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的背景和原因。
2.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和理解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北迁的理解程度,及时进行巩固。
[推荐学习]2018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新人教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
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重点:西晋的短暂统一;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难点:西晋发生内乱的原因。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次课我们学习了从东汉末年到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历史,最后我们分析了三国鼎立的形势并得出结论,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那么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西晋)对,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
但西晋的统治很短暂,这又是为什么呢?魏晋时期,除汉族外,还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从何而来?又做了什么?学了本课内容你们就知道了。
【内容探究】一、西晋的建立师: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
魏文帝曹丕死后,魏国的大权实际上落到司马懿手里。
司马懿之子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
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
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长久,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
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
”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
曹髦不接受劝告,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
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
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以求真的科学态度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从而初步树立学生尊重历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和积极进取勇于改革的的历史使命感和健康向上的历史价值观。
【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少数民族内迁。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含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课前准备】课件、视频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提问:“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的鼎力局面是怎样形成的?那么,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结局如何呢?它又是如何灭亡的?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板书)。
三国实力比较表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一、西晋的建立(学生读书思考并回答)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1. 背景:学生回答:263年,司马昭出兵,魏灭蜀。
教师讲解:魏灭蜀之战,是三国后期的吞并战,蜀汉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统一的序幕。
国家的统一是由西晋王朝完成的,西晋是什么时候、由谁建立的呢?2.建立: 学生回答:266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
教师讲解:司马炎是谁呢?我先讲一个故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
经过激烈的权力争斗,魏国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
司马懿死后,其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先后专权。
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帝曹髦。
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
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
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主要讲述了西晋在266年由司马炎建立,定都洛阳,至316年灭亡的过程。
本课重点掌握西晋的建立和灭亡,以及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材内容紧凑,结构清晰,通过阅读史料,使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针对西晋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部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探究欲望。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史料分析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灭亡,掌握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西晋时期民族融合的趋势,增强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晋的建立和灭亡2.北方各族的内迁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阅读史料,使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图片展示法:运用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PPT等教学资料2.历史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3.学生分组讨论所需器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西晋时期的场景,引导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背景。
2.呈现(10分钟)讲述西晋的建立和灭亡过程,重点讲解晋朝的兴衰原因。
3.操练(15分钟)学生阅读史料,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西晋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和影响。
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西晋会如此迅速地灭亡?与当时的民族政策有何关系?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西晋时期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
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西晋的建立和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2.能分析得出西晋快速灭亡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八王之乱与西晋分封制是否有直接关系和西晋速亡原因等问题的讨论中,学会比较分析和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和民族团结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西晋的建立和八王之乱
【教学难点】
西晋兴亡的原因
教学过程
问题探究:三国后期,三个政权发生了么样的变化?最终统一三。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这一课,主要讲述了西晋在晋惠帝时期实现的短暂统一,以及随后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材从西晋的统一过程、北方各族的内迁以及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等方面,展现了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貌。
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西晋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同时对北方各族的内迁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中国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西晋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这两个历史事件,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清西晋统一的过程,明确北方各族的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以及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西晋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原因及其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3.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西晋统一的过程及其原因。
2.北方各族的内迁原因及其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3.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西晋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让学生理解北方各族的内迁原因及其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教学资源:收集与西晋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相关的历史资料,如图片、文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如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局面。
然后提问:“西晋是如何实现统一的?”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西晋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人教版初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重难点分析西晋的建立西晋的建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但其统治时间非常短暂。
本课课题中“西晋的短暂统一”,需要教师着力引导学生既要理解其统一的重要作用,也要寻找到西晋灭亡的社会背景。
围绕着“西晋的建立”这一子目,教材一方面着力讲述了西晋建立的背景,其中重点放在了司马氏家族的作用上;另一方面,用大量篇幅突出西晋社会统治阶层的昏庸腐朽以及“唯钱是图”的社会现状,为八王之乱的发生和西晋的灭亡作了铺垫。
以上两个方面是学生理解西晋短暂统一的重要内容。
司马氏家族与西晋的建立部分,需要明确的是司马氏家族在三国鼎立到西晋建立过程中地位逐步提升的过程。
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把握三国鼎立、西晋建立并统一全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西晋的社会状况部分的讲述,教材的处理看似简单,实则层次清晰、生动有趣。
从西晋王室和大臣的出身、西晋王朝的统治政策中,分析了西晋统治阶层的问题。
从西晋大臣之间“斗富”的案例展现“唯钱是图”的社会现状。
同时,教材的《材料研读》部分精心选取的《钱神论》,生动地描绘了西晋社会对金钱的狂热追求,其中对于“孔方兄”一词由来的介绍,为学生了解西晋社会状况打开了一扇窗。
此段材料内容简单,但是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理解水平,仍有部分内容需要教师精心引导。
以上两个部分不可能完全展示出西晋的社会状况,但教师可以将以上内容从统治阶层出身、统治政策、社会氛围等方面进行精心梳理,引导学生分析这种社会状况之下隐藏的统治危机,为之后两个子目的学习奠定基础。
八王之乱西晋年间,为了巩固司马氏家族的统治,采取了大封同姓诸王的政策,后来又让封王移封就镇,导致宗室诸王势力日益强大。
八王之乱是指此后司马氏家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前后历时16 年,最终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
这场战乱对统治造成了严重破坏,被认为是导致西晋灭亡的原因之一。
从教材结构看,本部分强调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八王之乱与分封的关系、波及范围、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和西晋统治的结束。
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合集5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合集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合集5篇)下面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主要讲述了西晋在晋武帝的统治下,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以及随后八王之乱的爆发。
课程内容还包括了北方各族的内迁,以及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段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有一定的认知,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西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2.难点:理解西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以及八王之乱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西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提高学生的 historical thinking ability.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
3.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
4.学习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论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西晋时期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西晋的地理位置和周边民族。
【初中历史】2018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四单元: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内容
教材P78~P81,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2.理解北人南迁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八王之乱。
难点:人口迁徙所起的作用。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三国鼎立中的三个国家是何时由谁建立的,都城在哪里?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后,再进一步提问:那么三国鼎立中,你认为哪一个国家最有可能统一全国?为什么?估计学生会回答:魏国。
因为曹魏的发展超过吴和蜀,实力最强。
教师进一步引导,在三国的角逐竞争中,魏、蜀、吴三国谁都没有能够统一,那么,历史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课吧。
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探究一:西晋能够统一中国与三国鼎立有何关系?
(分层探究)
1.在三国鼎立时期哪国实力最强?
2.在三国鼎立时期哪国最先灭亡?
【归纳】在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的统治者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致力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由于全国处于分裂和战争状态,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2018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新人教版
宝宝宝宝嘻嘻嘻第 17 课(西晋的短暂一致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李仕才第 17 课《西晋的短暂一致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掌握西晋的成立、八王之乱、北方各族的内迁的基本史实,认识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状况和北方十六国成立的背景。
过程与方法:经过对“西晋为何是一个短寿王朝”的剖析,培育学生综合、概括史实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西晋一致的短暂,诚然是多种矛盾矛盾的结果,但统治阶级的贪心腐败是致使当时政治黑暗不行忽视的一个问题。
历史提示我们,应安不忘危,汲取历史教训。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西晋的一致、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课难点:西晋的短暂一致的原由。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激情导入三国鼎峙中的三个国家是何时由谁成立的,国都在哪里?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后,再进一步发问:那么三国鼎峙中,你以为哪一个国家最有可能一致全国?为何?预计学生会回答:魏国。
因为曹魏的发展超出吴和蜀,实力最强。
教师进一步指引,在三国的角逐竞争中,魏、蜀、吴三国谁都没有可以一致,那么,历史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今日就让我们一同学习本课吧。
二、教材指引自主学习1.自读教材。
2.联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研究研究一:西晋可以一致中国与三国鼎峙有何关系?( 分层研究)1.在三国鼎即刻期哪国实力最强?2.在三国鼎即刻期哪国最初消亡?宝宝宝宝嘻嘻嘻【概括】在三国鼎即刻期,魏、蜀、吴的统治者为了发展自己的权力,都致力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为全国处于分裂和战争状态,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遇到很大的限制。
所以各族人民都急迫要务实现全国的一致。
同时,各国的经济发展很不均衡。
北方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比较明显,物力和财力都比南方充分,所以此后全国的一致便由代魏而立的西晋来达成。
研究二:八王之乱【想想】为何西晋的一致只有很短的时间?( 分层研究)1.西晋一致后,统治公司快速腐败,其表此刻哪些方面?2.西晋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你能举例说明吗?这样带来的结果是什么?3.第一次人口迁移热潮在什么时间?【概括】(1)统治公司豪侈腐化。
人教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设计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晋的建立及更替,八王之乱。
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3.通过八王之乱史实的学习,汲取分封制的教训,认识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重要前提条件。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难点:认识北方各族内迁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大家先别着急坐下,咱们第一次见面谁也不认识谁,咱们来一个特别的打招呼,我说同学们好,同学们就回答我一个字好,两个字很好,三个字非常好五个字明天会更好,大家了解了吗?我们一起来试验一下。
师:同学们好生:好,很好,非常好,明天会更好。
(整体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师:下面还有精彩的内容等着大家,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七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师:老师把这一课分成了三个章节,而且每个章节都给它们起了分成高大上的名字,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一幕。
展示:【第一幕】三国英雄尽落幕司马一氏领风骚师:这一幕主要讲了三国灭亡的过程和西晋实现统一的过程,请同学们自主完成下面的课本基础知识,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自主完成。
学生回答。
教师:蜀汉:刘备死后其子刘禅昏庸,公元司马昭率领魏军灭蜀曹魏:三国后期,魏国实力最强,曹魏中期,司马懿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公元司马懿的孙子自立为帝,改国号以为都,史称。
司马炎就是。
孙吴:公元,西晋灭吴,统一了天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完成最基础的课本知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同时在此基础上,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师:西晋实现统一以后,西晋的统治阶层又是如何管理这个庞大的帝国的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幕【第二幕】司马一氏自寻死路—神仙难救短命王朝师:为什么说西晋的灭亡是统治阶层司马氏自寻思路的结果呢?看书回答:1、西晋当时统治阶层什么样的生活风气?2、以此为鉴,作为一名文明中学生你又会怎么做呢?(1)、自寻死路案例一司马炎的舅父后将军王恺同散骑常侍石崇竞相夸富。
2018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备课资料教案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第17课西晋的短暂一致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知识点一西晋的成立1.三国归晋(1)魏灭蜀: 263 年魏灭蜀。
魏中期,司马懿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
(2)西晋代魏: 266 年,司马炎废魏帝建西晋,定都洛阳。
(3)西晋灭吴: 280 年西晋灭吴,达成一致。
有关链接西晋成立后,晋武帝司马炎君臣错误地以为曹魏因此消亡,是因为没有分封诸王,宗室削弱的结果。
于是,晋武帝在即位之初,立刻将司马氏家族的子弟都封为王,而且拥有军队,分取赋税。
一些同姓王还担当地方重镇的军政长官或统率中央的军队。
晋武帝的本义是想借此稳固晋室的统治,以后却事与愿违,酿成宗王势大,埋下“八王之乱”的祸端。
(4)三国的历史:魏( 220— 266 年)、蜀( 221— 263 年)、吴( 229—280 年)。
(5)西晋的皇室及很多大臣都是大地主、大贵族出身。
西晋王朝拟订了一系列厚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以保护他们的利益。
当时的好多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常常缺少雄才大概,而多是到处保护自己家族的权力,在生活上以豪华豪侈为荣,追求享福。
思想拓展西晋消亡的原由及教训。
原因(1)西晋的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败,生活上极为腐化,以豪华豪侈为荣。
第二位皇帝晋惠帝是一个痴人,无力治理国家。
(2)西晋统治公司内部发生抢夺皇位的“八王之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祸,使西晋此后衰败。
(3)内迁的少量民族遇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激烈抗争。
一些少量民族的领袖趁机起兵反晋。
教训: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其统治一定政治清明;节俭治国;推行正确的民族政策。
知识点二八王之乱1.背景( 1)西晋初年,晋武帝以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权力,致使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
以后,晋武帝又陆续差遣诸王坚守州郡重镇。
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趋强盛。
(2)西晋统治腐败,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量民族人民为奴婢。
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激烈抗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西晋的建立和短暂统一;八王之乱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十六国建立的背景;前秦统一北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八王之乱”与西晋分封制是否有直接关系和西晋速亡原因等问题的探讨,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西晋使我国从分裂复归于统一,这符合人民愿望,也适应社会经济、民族文化发展需要,从而肯定统一是中国历史最突出的特点。
北方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但它客观上推动了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
讲清其中的辩证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晋的建立和八王之乱。
难点:西晋兴亡的因素三、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
但是西晋的统治很短暂,这是为什么?魏晋时期,除汉族外,还有匈奴、鲜卑、羯、羌、氐等民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从何而来?又做了些什么?(二)、导入新课一、西晋的建立: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
司马懿出身于世族豪门,他死后,先后由其子司马师、司马师之弟司马昭掌权。
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2、西晋的统治:材料:西晋建国初期,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
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
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
材料研读: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
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
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文章问世后,广为传诵,“孔方兄”一词,也成了“钱”的同义语。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含说课稿、反思)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程标准】知道魏晋南北朝的更替。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八王之乱”与西晋分封制是否有直接关系和西晋速亡原因等问题的探讨,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和民族团结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重点:西晋的建立和八王之乱。
难点:西晋兴亡的因素。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典故我知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问题:司马昭是何人?他有什么野心?最终实现了吗?学生:思考,分析,提出疑问。
教师:这个典故通常指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
司马氏想统一天下。
司马昭是司马懿的儿子,他的儿子司马炎最终实现了愿望。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展示:一、西晋的建立1.建立教师:公元263年,三国中实力最强的魏国灭掉了蜀国。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夺了魏国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晋武帝司马炎教师: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出身于河内司马氏的世族,祖父司马懿乃三国时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其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都是曹魏时权倾一时的权臣,权势超过君主。
司马炎于266年取代曹魏政权,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
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
强调:三国建立的顺序魏蜀吴;灭亡的顺序:蜀魏吴。
2.统治材料一大臣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材料二(晋武)帝既平吴,颇事游宴,怠于政事,掖庭殆将万人。
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竞以竹叶插户,盐汁洒地,以引帝车,而(皇)后父杨骏及弟(杨)珧、(杨)济始用事,交通请谒,势倾内外。
——《资治通鉴·晋纪》材料三针对西晋“唯钱是图”的现状,时人鲁褒作《钱神论》讽刺道:“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三家归晋,说出西晋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及统治区域,了解十六国北朝的政权更替。
(2)知道“八王之乱”,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知道“八王之乱”后西晋从此日趋衰落。
(3)知道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方向,分析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和西晋灭亡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述西晋兴亡的故事,绘制十六国北朝的更替表,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时序观念。
(2)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西晋灭亡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史实的能力。
(3)通过读图,了解西晋少数民族内迁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读图识图能力,增强学生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国家分裂、政权林立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特点。
(2)通过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等史实,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西晋的兴亡、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教学难点】各族内迁与西晋灭亡【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识图法、讲述法、表格图示法。
学习方法有: 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进行了解;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上篇:王潘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学生齐读。
师:这首诗的上篇用生动的笔调给我们描绘了西晋统一那势不可挡的恢宏场面,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三国鼎立,到公元280年,在经历了近百年的纷争和分裂之后,古老的中国又由西晋完成了统一。
今天我们回到那逝去的时空彼岸,进入新课的学习《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民族的内迁》。
本课分为三块内容: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二、讲授新课:(一)西晋的建立1.魏灭吴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那么到了三国后期,这三个政权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生:三国后期,魏国的实力增强,吴国、蜀国日益衰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知识结构
2.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本课上承三国鼎立的分裂割据局面,主要介绍了三国归晋之后西晋的发展脉络。
本课看似头绪较多,实则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
第一部分主要围绕着西晋建立后,统治阶层统治腐朽,奢侈腐化之风盛行,虽然完成了统一全国的任务,但是,社会矛盾依然非常尖锐。
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第三部分集中体现了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
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当然,在这部分内容的讲述中,教师需要指出在民族之间存在矛盾的同时,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
3.本课突破点
【西晋的建立】
西晋的建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但其统治时间非常短暂。
本课课题中“西晋的短暂统一”,需要教师着力引导学生既要理解其统一的重要作用,也要寻找到西晋灭亡的社会背景。
司马家族与西晋的建立部分,需要明确的是司马家族在三国鼎立到西晋建立过程中地位逐步提升的过程。
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把握三国鼎立、西晋建立并统一全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西晋的社会状况部分的讲述,教材的处理看似简单,实则层次清晰、生动有趣。
从西晋王室和大臣的出身、西晋王朝的统治政策中,分析了西晋统治阶层的问题。
从西晋大臣之间“斗富”的案例展现出“唯钱是图”的社会现状。
同时,教材的材料研读部分精心选取的《钱神论》,生动地描写了西晋社会对金钱的狂热追求,其中对于“孔方兄”一词由来的介绍,都为学生了解西晋社会状况打开了一扇窗。
当然,虽然此段材料内容简单,但是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理解水平,仍有部分内容需要教师精心引导。
以上两个部分虽然不可能完全展示出西晋的社会状况,但教师可以将以上内容从统治阶层出身、统治政策、社会氛围等方面进行精心梳理,引导学生分析这种社会状况之下隐藏的统治危机,为之后两个子目的学习奠定基础。
【八王之乱】
西晋年间,为了巩固司马家族的统治,采取了大封同姓诸王的政策,后来又让封王移封就镇,导致宗室诸王势力强大。
八王之乱是指此后司马家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前后历时16 年,最终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
这场战乱对统治造成了严重破坏,被认为是导致西晋灭亡的原因之一。
其中,对于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的关系的理解,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其他朝代也有过类似的叛乱,而西晋却在叛乱中亡国了呢?”教师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西晋统治内、外状况两个角度分析原因。
一方面,西晋建国不久即出现了此次叛乱,教材中对于其对政治、经济和百姓生活的影响有细致地描述。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是匈奴人灭掉了西晋。
我们可以联系之前学习过的汉朝的历史,思考匈奴主要活动在哪些地区,从而过渡至下一子目“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从教材结构看,本部分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幅地图,即《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两个阶段,即北方游牧民族原本的生活状况和内迁后的生活状况;三个问题,即内迁的过程、迁移后的生活状况和内迁的影响。
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围绕着以上三个角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