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链分工视角的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升级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产业转移

浅谈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市场等方面中国与东盟都有一定互年中国外汇持有额首次突破了万亿美元贸易顺差规模也补性相互之间从初级产品到高技术产品都存在交换的可能达到亿美元年上半年贸易顺差规模首次超过千亿美实用技术的转让具有广阔的前景
2总第 193) 0 8 03 期 0 ( 年第 期
现 代 企 业 文 化
劳 动力 成本大为提高 ,作为生产基地 的吸引力 大不如 前。20 05
日本 的雁行结构 大有不 同。一 方面 ,国家与 中国存 在一 定的产
年 上海制造业 平均工资 为2 85 ,同 比增 长8 %。 同时 ,中 业梯度 ,可以成为 中国转移 “ 际产业 ” 93元 . 7 边 ,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 国本土企业成长使得 中国劳动市场对高级人才 的需求猛增 ,高 业 的重要场所 ,加上这些 国家劳动力价格低廉 ,也适 于发展劳 级人才招聘 难问题有所加重。【 次 ,中国国际贸易环境趋 于恶 动密集型投资。在对东盟 国家 的投资 中我国与东盟 各国在资 源、 1 其 化 。人 民币升值使 中国产 品在国际市场 上 的价格 竞争力下 滑。 产业结构 、和技术水平 ,市场 等方面 ,中国与东盟都有 一定互 2 0 年中国外汇持有额首次突破 了1 06 万亿美元 ,贸易顺差规模也 补性 ,相互 之间从初级 产品到高 技术产 品都存在 交换 的可能 , 达到 17 亿美元 ,2 0 年上半 年贸易顺 差规模首次超过千亿美 实用技术 的转让具有广 阔的前 景。我 国企业在改革 开放 以来 的 75 07 元 ,根据 中 国海关 总署 1 l 1 发布 的2 0 中 国外 贸进 出 口数据 , 二十多年中 ,通过不断引进和学 习国外先进技术 ,在石油化工 、 E 07
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 达 ̄22 亿美 元的历史高位 ,较20年的 电站工程 、电信 、输变 电、港 口机 械 、有色金属 、路桥工程施 62 06 17 . 74 亿美元增长了4 . 7 7 %,位居世界第一 。人民币升值压力继 工等众多领域 的技术装备水平 已具 备较强的 国际竞争能力 ,同 7

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与一体化

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与一体化

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与一体化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一体化关系可以说是互利共赢的典范。

自1976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正式对话关系以来,双方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范围也逐渐扩大,为双方国家及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首先,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合作在贸易领域的蓬勃发展成为合作的重要支柱。

根据数据统计,中国已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逐年攀升。

从中国向东盟的出口额来看,主要出口产品包括机械设备、电子产品、汽车等制造业产品。

而中国从东盟进口产品以原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为主。

双方的贸易纽带不断加强,不仅为两地的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商机,也极大地促进了双方产品的流通和国际市场多元化发展。

此外,中国与东盟的自贸协定(FTA)的签署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谈判进展也进一步提升了双方经济合作的规模和水平。

其次,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合作在产能合作领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近年来,中国企业通过向东盟投资设立生产基地,帮助东盟提升自身的产业制造能力。

而东盟国家也通过引进中国企业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推动本地产业升级。

由此,双方形成了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的局面。

例如,中国与东盟在轻工业、纺织、建材、石油化工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产能合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种互利合作,不仅加速了东盟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也增强了双方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第三,中国与东盟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东欧国家基础设施改善以及中国与东盟建立更紧密联系提供了巨大的契机。

通过投资建设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电力设施和数字技术基础设施等,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进一步加强了双方在经济领域的合作。

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地区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也促进了人员交流、文化交融和旅游合作等方面的互动。

最后,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一体化关系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共同努力解决。

例如,如何处理好双边贸易的平衡发展和产业竞争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的水平,以及如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让等方面的合作。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我国产业升级思考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我国产业升级思考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我国产业升级思考作者:车平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16期[提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国通过自身的要素禀赋优势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分工。

但由于GVC的研发、设计和营销环节被大多数发达国家牢牢占据,而我国以廉价的劳动力要素优势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从而存在着低端锁定的效应,因此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GVC)的分工并实现产业升级是我国必须选择的产业发展路径。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对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产生一系列影响。

在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影响可以看出,中国目前的全球生产网络分工形势处于一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

因此,我国应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改善国际分工地位,优化产业结构,并提出实现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选择。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分工;产业升级;经济全球化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7年6月7日一、引言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不断发展,各国依靠自身比较优势的要素进行生产一个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过程。

在不同生产环节上,利用本国的要素禀赋优势专注于价值链上某一环节或某一工序,不仅弥补了其他国家生产的资源配置的不足,而且体现了该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重要地位。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不断发展不仅使得我国各产业融入全球化生产网络的程度不断加深,同时也导致国与国之间的比较优势由传统的最终产品优势转移到全球价值链各个环节上,进而促进全球产业体系的重构,增强我国嵌入全球生产网络并迅速提升其工业生产能力,同时也导致我国的多数产业被不同程度地俘获进跨国公司和国际买家的全球化发展战略中,造成在生产制造环节上的低端锁定,最终影响我国产业转型方向与速度。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分析嵌入GVC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影响,并提出GVC分工背景下我国产业升级对策建议。

二、嵌入GVC对于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由于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涨,使得我国在GVC分工体系中劳动成本优势已逐步丧失。

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布局当下,着眼未来

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布局当下,着眼未来

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布局当下,着眼未来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和东盟国家正积极推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为双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作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本文将就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现状和未来进行分析。

一、当前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现状1. 产业对接深化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着重于产业对接。

中国在数字科技领域具有雄厚的实力和技术积累,而东盟国家则拥有丰富的市场资源和发展潜力。

双方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促进了双方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

2. 跨境电商蓬勃发展中国—东盟跨境电商也是当前数字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东盟国家作为中国的重要电商伙伴,两者之间的跨境电商业务不断增长。

中国的电商巨头如阿里巴巴、京东等纷纷进军东盟市场,促进了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

3. 数字支付与金融科技合作随着移动支付和金融科技的普及,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数字支付和金融科技领域的合作也日益加强。

中国的支付巨头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已经进入东盟国家市场,为当地居民提供便捷的支付服务。

双方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合作将为数字经济合作带来更多机遇与挑战。

4. 人才培养和交流加强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培养和交流也在不断加强。

中国政府积极支持东盟国家学生赴华留学,同时加强与东盟国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

双方的人才交流为数字经济合作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

1. 探索数字化贸易新模式未来,中国和东盟国家有望共同探索数字化贸易新模式,推动跨境电商、数字化物流等新业务的发展。

双方可以加强在海关通关、产品认证、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合作,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数字化贸易平台,促进双边贸易的快速增长。

2. 深化金融科技合作金融科技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未来中国和东盟国家可以加强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数字支付、区块链、智能风控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为双方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我国产业升级的应对之策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我国产业升级的应对之策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我国产业升级的应对之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的组织和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持续推进和产品内分工的深入发展,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①成为近几十年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

跨国公司推动的国际产业转移和价值链的全球化布局,一方面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嵌入全球生产网络并迅速提升其工业生产能力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多数产业被不同程度地俘获进跨国公司和国际买家的全球化发展战略中,造成了其在生产制造环节上的低端锁定[2-4]。

在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各产业融入全球化生产网络的程度不断加深,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不断加强的产业升级压力,本文拟借助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s,GVC)的分析框架探析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产业升级困难以及我国的应对之策。

一、GVC理论概述为了应对上世纪80年代早期以来终端产品市场上不断增强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企业选择将其非核心业务剥离出去,外包给发展中国家的专业化制造商进行生产,转而专注于其更擅长的高附加值产业环节,生产组织的垂直解体(vertical disintegration)趋势日益明朗。

与此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凭借其相对低廉的生产要素和环境成本,积极承接发达国家转移出的生产制造能力,并通过来料加工(Original Equipment Assembling,OEA)和贴牌制造(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OEM)等方式嵌入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性生产网络。

伴随着全球性生产组织活动的垂直解体和片段化,基于GVC的国际分工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形式。

(一)从GCC到GVCGVC理论的雏形源自杜克大学Gereffi教授早些时候提出的全球商品链(Global Commodity Chains,GCC)的分析框架。

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内分工的现状和趋势

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内分工的现状和趋势

第4卷 第4期 中 国 水 运 ( 理 论 版 ) Vol.4 No.4 2006年 4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Theory Edition)April 2006收稿日期:2006-3-3作者简介:车 勇 男(1973-) 广西大学商学院区域经济学2004级硕士研究生 (530004) 研究方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内分工的现状和趋势车 勇 夏祥国摘 要:本文建立在产业内分工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收集、整理和计算中国与东盟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指数,从而对中国与东盟国家间产业内分工进行实证分析。

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产业内分工上的变化发展,并分析目前的现状和今后发展。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分工 产业内贸易指数 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06)04-0191-02近几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额逐年上升。

与此同时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在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贸易额中双方产业间贸易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而双方产业内贸易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在研究和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和分工现状的基础上,揭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产业内分工产生的成因及其发展。

一、产业内分工产业内分工是指国际范围内的、相同生产部门内部各分部门之间的生产专业化。

产业内分工的产生是由于科技的发展足以减轻甚至摆脱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从而导致同一行业内的各个部门或同一企业内的各个分厂、车间和工艺流程,都可分散到全球部署定位,实现最优配置。

在产业内分工中,国际分工是依据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来实现的。

具体而言,产业链条可以分为三大环节:一是技术环节,包括研究与开发、创意设计、生产及加工技术的提高和技术培训等分环节;二是生产环节,包括后勤采购、母板生产、系统生产、终端加工、测试、质量控制、包装和库存管理等分环节;三是营销环节,包括分销物流、批发及零售、广告、品牌管理及售后服务等分环节。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我国产业升级思考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我国产业升级思考

一、引言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不断发展,各国依靠自身比较优势的要素进行生产一个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过程。

在不同生产环节上,利用本国的要素禀赋优势专注于价值链上某一环节或某一工序,不仅弥补了其他国家生产的资源配置的不足,而且体现了该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重要地位。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不断发展不仅使得我国各产业融入全球化生产网络的程度不断加深,同时也导致国与国之间的比较优势由传统的最终产品优势转移到全球价值链各个环节上,进而促进全球产业体系的重构,增强我国嵌入全球生产网络并迅速提升其工业生产能力,同时也导致我国的多数产业被不同程度地俘获进跨国公司和国际买家的全球化发展战略中,造成在生产制造环节上的低端锁定,最终影响我国产业转型方向与速度。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分析嵌入GVC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影响,并提出GVC分工背景下我国产业升级对策建议。

二、嵌入GVC对于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由于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涨,使得我国在GVC分工体系中劳动成本优势已逐步丧失。

因此,为了保持我国在全球价值链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必须推动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从传统产业间结构升级转向更高层次的产品内的升级,我国的产业结构向附加值更高和盈利前景更好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和价值链环节攀升,即实现产业升级。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增强,中国已逐步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国际生产网络分工体系,在这种新型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嵌入GVC分工对于我国产业升级的积极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积极的嵌入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中对我国企业的技术标准、人力资本的素质和管理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下,我国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优势,才能和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企业相竞争,从而实现我国的产业升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我国参与价值链分工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渐消失,使得我国企业必须突破传统的低成本优势,转向科技水平更高、劳动者质量更高以及生产理念创新的竞争优势,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靠拢,进而实现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

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的中国与东盟产业结构调整探讨

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的中国与东盟产业结构调整探讨

(9 7认为, 19 ) 中国和东盟互补性最初在初级产品中 得以体现 , 随着双方产业结构中制造业产品的比重 上升 , 产业 内 贸易的互 补性 1益 成为 主要 的发展 势 3
头 。产业调 整 中的互补 性竞争 导致 新 的产业 分工 ,
易、发挥 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改善中 国~东 盟 贸易结 构 。 智宇 (0 3探讨 了封 闭 的产 史 20 )
※李立 民: 广西大学商学院教授 ; 张娜 : 广西 大学商学院
市场容量的双向扩展又增强 了产业 的互补 。赵春
明、李 丽红 (0 2 2 0 )提出为 了减 少 中国与 东盟4 国 ( 、 、 、 菲 马 泰 印尼 ) 相互 间 的竞 争和 摩 擦 , 中国应 该 坚持 结 构调 整 与 贸易 、 资 、 业 合作 相 结合 的原 投 产 则, 在制 度 和技 术 创新 、 育本 国主导 产业 等 方 面 培
维普资讯
东 南亚纵横 A OU D S T E S SA R N 0U H A TA I
20. o84
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的中国与东盟 产业结构调整探讨
张 娜 李 立 民※
A j s n f t t ia S A n u t a r cu eB sdo me o C r S h
同经 济 发展 水 平 的 国家 由于产 业 结 构 ( 业 化程 工 度) 的不 同 , 平均 产业 内贸易指 数各 不相 同 。 其 根据
哈韦雷里逊按照17年 的统计资料计算 ,0 8 9 l个工业 化程度高 、 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好的工业化国家的
平 均产 业 内贸 易指 数 为 5 . ,0 工业 化 进 步较 29 1个 %
近年来 , 理论 界对 中国与东 盟产业 结 构和 贸易 结构 内在联 系及 其调 整 的研 究有 了不 少进 展 , 成 形 了许 多有 独到 见解 的研究 成果 。贾继 锋 、李 晓青

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间产业内分工探讨

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间产业内分工探讨

好 的差 分化 的分 工 , 者 是工 序型 分工 。 后 产业 内国际 分工 可 以发 生在 经 济 结 构 不 同 、 术 基 础 不 同 的工 技 业 国与非工业 国 ( 农业 国、 矿业 国) 间的分 工 ; 之 也可 以发 生在 经 济结 构 相 似 、 术 水 平相 近 的 工业 国之 技 间的分 工 。 产 业 内部 国际分 工 主要 有 3种形式 : 第一 , 同类 产 品不 同型号 、 格专业 化分 工 。在 规
国家 之 间 也 可 能 产 生相 似 的 消 费需 求 和 产 品 偏 好 ( 只不 过 是较 低层 次 的相 似 需 求 和产 品偏 好 ) 从 而 , 产 生产业 内贸易 和产业 内互 补 。就 中国与 东盟 主要 国家 而 言这个 典 型 的例 证来 看 , 似 的文 化背 景 和 相 消费 习惯对 双方 的产业 内贸易 和产业 内互 补具 有重 要 的影 响 。 文化 的相近 是一 种特殊 的资源 , 厂商 可借 此 出 口合 乎 邻 国消 费 者需 求 的 产 品 , 如 服装 和食 例
某些 部 门 内某种 规 格 产 品的 国 际 生产专 业 化 , 是 这 部 门内 国际分工 的一 种表 现 形式 。 第 二 , 部 件专 业化 分 工 。 多 国家 为其 他 国家 零 许 生产最 终产 品 而生 产 的配件 、 件或 零件 的专业 化 。 部 目前 , 种 国际 生 产 专 业化 在 许 多种 产 品 的 生 产 中 这 得 到广泛发 展 。 第三 、 工艺 过 程专业 化 分工 。 这种 专业 化过 程不 是 生产 成 品而 是专 门完 成 某 种 产 品 的工 艺 , 即在 完 成某 些工序 方 面 的专业 化 分工 。 以化 学产 品为 例 , 某
20 0 6年 4月

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产业内分工探讨

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产业内分工探讨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产业内分工探讨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国际贸易指导教师:***20050601中目与女Ⅲ主要自家产业内分‘探讨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产业内分工探讨摘要随着区域国际分工的演进和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与东盟间的产业分工和贸易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与东盟传统的产业间分工逐渐削弱,产业内分工开始形成,产业内贸易迅速扩大,其重要性不断提高。

中国入世之后,尤其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使中国与东盟新的产业分工格局得以发展和深化。

本文首先对中国与东盟国家进行产业内分工的背景进行了研究,然后以产业内分工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对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产业内分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构建产业内分工体系的基础是双方基于产业内贸易和产业内投资的分工有一定的规模;跨国公司FDl对双方产业内分工格局的影响。

再次,对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的产业分工地位、产业结构和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方合作的领域。

最后提出了构建产业内分工体系的思路和中国的对策。

本文主要采用比较分析、实证分析、归纳和推理等写作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中国东盟主要国家…产业内分工东盟主要国家(ASEAN;)是指泰国、马米蹦i1F、新加坡、苇律宾和印尼5旧。

£里查兰竺圭竺苎!竺兰查竺兰苎竺兰£兰璺兰三竺苎一THESTUDYOFINTRA.INDUSTRYWORKDIVISIONBETWEENCHINAANDASEAN5ABSTRACTWiththeevolvementofregion’sworkdivisionandtheadjustmentofindustrystructure,theindustryworkdivisionandtradepatternbetweenChinaandoldASEANshaschanged.Since1990’stheinter-industryworkdivisionbetweenChinaandASEANshasweakened,intra-industryworkdivisionhascomeintobeing,andtheintra—industrytradevolumehasexpandedrapidly,anditssignificancehasbeenpaymoreattention.China’sWTOaswellasCAFTA'snegotiationenforcementandentrytoestablishmentinthefuture,willmaketheintra-industryworkdivisiondevelopanddeepen.Thisarticle,firstlyhasanalysedthebackgroundoftheintra-industryworkdivisionbetweenChinaandASEANs.;thenpresentedthetheoriesoftheintra-industryworkdivision;atthesametimeanalysedsomeinfluencingelementstothistypeworkdivision:theintra-industrytradeandinvestment,aswellasthemultinationalcorporation’sFDIinChinaandASEANs.secondlyhastheirtheinternationalworkdivisionstatusaswellasindustrystructureanddevelopmentcompared,thenintroducedthepossiblecooperatefieldinthemanufactureindustry.Intheend,thisarticleposedsuggestionforformingtheintra·industryworkdivisionsystemandthestrategyandthemethodsaswell.KeyWords:China;ASEAN5…:Intra.industryworkdivisionASEAN5coversThailand,Malaysia,Singapore,ThePhilippinesandIndonesia.中目与来*主;目gPm^目I镕*导论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区域国际分工的演进和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与东盟间的产业分工和贸易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

中国对东盟产业转移与母国产业升级研究

中国对东盟产业转移与母国产业升级研究

13Economic & TradE UpdaTE一、文献综述我国学者自21世纪以来开始研究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升级之间的联系。

张远鹏、李玉杰(2014)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升级之间的关联性,得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有限。

杨英、刘彩霞(2015)运用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对“一带一路”直接投资的尚未能对国内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足够的影响;王丽、张岩(2016)运用经合组织中34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对外直接投资增加1%,国内产业水平层次将上升0.02%,说明对外投资额的增长有利于国内产业升级;赵云鹏、叶娇(2018)通过面板回归方法研究得出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产业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仅仅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而且对其邻接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也同样具有积极影响。

整体来看已有的研究,大多都是基于中国整体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量进行分析,其很少具体到一个国家或地区。

学者们也集中于讨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南南合作”模式下的产业转移很少涉及到。

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与母国的产业结构有哪些联系?之前很少有相关的文献研究过上述问题。

为此,本文以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为研究对象,讨论对外产业转移的质量。

二、中国对东南亚投资现状分析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对东盟进行较小规模的直接投资。

2002年,中国提出了“走出去”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也逐年递增。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东盟逐渐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地区。

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流量额从2003年的1.19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136.94亿美元,是2003年的115倍。

总体来看,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始终保持着增长的态势。

2006年之前是低增长态势,2006年开始出现迅速增长态势。

中国对东盟产业转移与母国产业升级研究文/朱明君【摘 要】研究中国对东盟产业转移对母国产业升级的逆向作用,有利于调整我国产业转移的对策,提高我国对东南亚投资的质量。

国际经济合作中的产业链分工与价值链升级

国际经济合作中的产业链分工与价值链升级

国际经济合作中的产业链分工与价值链升级在国际经济合作中,产业链分工和价值链升级是至关重要的主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产业链分工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价值链升级则成为提升竞争力和增加经济附加值的重要途径。

一、产业链分工的基本概念与特点产业链分工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通过合作,将产品的不同环节划分给各个参与方负责生产。

通过有效的专业分工,各国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产业链分工的特点包括:1. 分工明确:各个环节的分工清晰,并由各国根据自身条件和优势来选择合适的环节参与。

2. 依赖性强: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依赖其他环节的运作和合作,没有一个环节可以独立完成。

3. 资源互补性:各个环节之间的合作使得资源得以最优化配置,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二、产业链分工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产业链分工为各国带来了诸多优势。

首先,通过产业链分工,各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增长。

其次,产业链分工使得全球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各国可以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再次,产业链分工可以促进技术和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

2. 挑战然而,产业链分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产业链分工可能导致一些国家或地区在某些环节上过于依赖他国,一旦供应链中出现问题,会对生产和供应带来不利影响。

其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变革,某些环节可能会被淘汰或者替代,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

最后,国际贸易中的不公平竞争和不平等问题也可能影响到产业链的稳定与公平发展。

三、价值链升级的重要性与方式价值链升级是指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质量水平,实现经济增长和竞争力提升的过程。

价值链升级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创新和技术升级,将产品从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 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通过提升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不断推动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换代,保持竞争优势。

中国—东盟农业产业链一体化合作研究

中国—东盟农业产业链一体化合作研究

中国—东盟农业产业链一体化合作研究
摘要:农业在中国与东盟对外贸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土地资源缺乏、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国对东盟农业经贸合作长期存在贸易逆差、附加值不高等问题,中国—东盟农业经贸合作迫切需要转型升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分工的层次从产品分工深入到生产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国-东盟农业生产与贸易也要嵌入全球价值链,通过对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对东盟农业经贸合作的全球价值链地位问题,最终提出通过五个方面全球价值链升级路径实现中国-东盟农业产业链一体化。

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与合作模式分析

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与合作模式分析

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与合作模式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链分工与合作模式变得愈发复杂和紧密。

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不再是简单的贸易关系,而是构建了一个全球产业链网络。

这种网络中,各个国家和地区以不同的方式和角色参与其中,形成了复杂的工业生态系统。

首先,让我们看看全球产业链的分工模式。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工主要基于各自的优势和资源禀赋。

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技术、设计和创新方面具有竞争优势,主要负责高附加值环节,如研发、设计和营销。

同时,他们也依赖于全球范围内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来满足生产需求。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提供廉价劳动力和资源,作为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升级,产业链的分工模式也在不断变化。

一些发展中国家正逐渐向高附加值环节迈进,尤其是在科技领域。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扮演着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制造大户的角色。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正在逐渐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和消费市场之一,并在高技术领域展示出强大的创新能力。

除了分工模式外,全球产业链还需要各国之间的紧密合作。

这种合作体现在供应链管理、技术交流、市场共享等方面。

没有紧密的合作,全球产业链将无法顺利运转。

例如,苹果公司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苹果公司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由各个供应商生产零部件,然后集中在中国进行组装,最后分销给全球消费者。

苹果公司与各个供应商之间的合作紧密程度非常高,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崩溃。

然而,全球产业链的分工和合作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分工不平衡可能导致一些国家陷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中等收入陷阱”,无法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同时,分工的过于依赖和集中可能使某些国家过于依赖某个产业,一旦全球经济震荡,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RCEP 对中 国与东盟国 家产业分工的影响

RCEP 对中 国与东盟国 家产业分工的影响

RCEP 对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分工的影响RCEP 这玩意儿,对中国和东盟国家产业分工的影响那可真是不小!咱先来说说啥是 RCEP 哈。

简单来讲,RCEP 就是一个由好多国家一起参与的大“经济合作群”,中国和东盟国家都在里面。

这就像是一群小伙伴聚在一起,商量着怎么一起把“生意”做得更好。

就拿我身边的一个事儿来说吧。

我有个朋友在一家服装厂工作,他们厂以前主要是给国内的一些品牌做加工。

但这几年,因为 RCEP 带来的变化,他们接到了不少来自东盟国家的订单。

为啥呢?因为 RCEP 降低了贸易成本,关税少了,物流也更方便了,成本一降低,合作的机会就多了起来。

对于中国来说,咱们的制造业一直挺厉害的,技术水平高,产业链也完整。

在 RCEP 的框架下,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像那些精密仪器、电子设备啥的,出口到东盟国家变得更容易了。

东盟国家的小伙伴们对这些高端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让中国的高端制造业有了更广阔的市场。

而东盟国家呢,它们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有优势,比如纺织、农产品加工等。

因为劳动力成本相对低,所以在这些领域能做得风生水起。

RCEP 一“出手”,东盟国家的这些产品就能更顺畅地进入中国市场,满足咱们老百姓的各种需求。

再比如说,在汽车产业这块。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得那叫一个快,在RCEP 推动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能更容易地卖到东盟国家。

而东盟国家在汽车零部件生产上也有自己的一套,双方一合作,整个汽车产业的分工就更合理,效率也更高啦。

还有服务业,像金融、物流这些。

中国的金融服务越来越完善,能给东盟国家的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和金融解决方案。

物流方面呢,咱们的物流网络更发达,能帮助东盟国家的货物更快速、更高效地运输。

RCEP 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把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产业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大家各展所长,分工合作,一起把“经济蛋糕”做得更大。

不过,RCEP 带来的影响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比如说,一些企业可能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得赶紧提升自己的实力才能站稳脚跟。

促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让财富与机遇在区域流动起来

促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让财富与机遇在区域流动起来

促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让财富与机遇在区域流动起来作者:***来源:《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2021年第10期无论是中国新冠疫苗在东南亚国家实现本土灌装,还是被誉为全球“半导体封测重镇”的马来西亚因疫情反弹加剧全球“芯片荒”,深深牵动中国车企的心,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与东盟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以下简称三链)已日益融合,并成为利益相关的协作伙伴。

而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贸易格局的冲击,让中国与东盟国家更意识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深度融合三链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在2020年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方愿同东盟方携手努力,畅通贸易、促进投资,相互开放市场,推动双方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一年后,围绕三链深度融合,第18届东博会通过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产业合作论坛暨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发展论坛(以下简称三链融合论坛)等活动,促成了共识、分享了经验、更搭建了平台。

中国—东盟三链融合有条件、有需求、有必要中国与大多数东盟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推动制造业及新兴产业的三链融合,无疑是当下的重点及未来的热点。

具体来看,双方在装备制造、纺织服装、轻工等传统产业领域的三链融合已初具规模。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下,双方在电子商务、智慧城市、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正迎来广阔的合作空间。

但不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中国与东盟国家推动三链融合都具备良好的条件。

根据世界银行2019年的数据,中国制造业GDP占世界制造业总GDP的32.4%。

庞大的体量下,中国内部市场已经无法满足其产业发展的需要,“走出去”成为一种新的选择。

中国华立海外副总裁张桂芳在三链融合论坛上指出,中国供应链有三大优势:一是门类最齐全,二是供应链足够长,三是供应链效率高。

“所以在中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可能实现了产业的梯度转移,对于东道国来说我们也填补了她的市场空白。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效应分析——基于产业视角中期报告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效应分析——基于产业视角中期报告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效应分析——基于产业视角中
期报告
这篇报告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期效应,从产业视角探讨了其带来的影响。

首先,自由贸易区促进了地区贸易的发展。

进口和出口贸易总额增长,虽然中国对东盟的出口远远大于东盟对中国的出口,但东盟对中国
的出口比例有所上升。

其次,自由贸易区带动了产业升级。

中国和东盟国家在电子产品、
纺织服装、家具、玩具、化妆品等产业领域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协同效应。

中国在一些高科技产业中与东南亚国家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合作。

第三,自由贸易区对外商投资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

大量外商投资
进入东南亚市场,同时中国企业也积极进入东盟市场,推动了产业升级
和技术进步。

最后,自由贸易区为地区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尽管存在一些问
题和挑战,但通过互惠互利的合作,地区间建立了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这有助于促进地区稳定和发展。

综上所述,自由贸易区对于中国和东盟国家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对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进一步提高自由贸易区的贸
易便利化和投资便利化提供了方向和参考。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效应分析——基于产业视角开题报告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效应分析——基于产业视角开题报告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效应分析——基于产业视角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中国和东盟国家自 2010 年开始实施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经过多年的合作和发展,双方实现了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

CAFTA 的实施对于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研究CAFTA 的实施效应,特别是从产业视角出发开展分析有重要意义。

首先,研究CAFTA 的实施效应可以为中国和东盟国家深入了解双方经济的联系和互动提供有力的支撑。

其次,研究CAFTA 的实施效应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贸易政策和投资政策。

最后,研究CAFTA 的实施效应还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研究CAFTA 对中国和东盟国家各自产业的影响分析,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1)构建中国和东盟国家产业联系网络模型,分析其结构和演化规律;(2)分析CAFTA 的实施对于中国和东盟国家各自产业的影响,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贸易和投资增长、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等;(3)评估CAFTA 的实施效应,包括对于产业升级和转型的促进作用,贸易和投资的优化效应以及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等;(4)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政策推荐,促进CAFTA 的优化和完善。

2.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实证分析、模型构建和文献研究等。

具体方法包括:(1)构建产业联系网络模型:基于CAFTA 的实施,构建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产业联系网络模型,分析其结构和演化规律,提取关键产业点;(2)实证分析:通过收集大量的统计数据,对CAFTA 的实施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深度挖掘,探究影响产业竞争力和企业效益的因素;(3)文献研究:对于CAFTA 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优缺点,提出改进和发展的思路;(4)政策推荐:根据以上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推荐和建议,为中国和东盟国家进一步深化合作提供支持。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我国产业升级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我国产业升级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我国产业升级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全球制造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这个新的制造业时代中,全球价值链分工越来越重要,它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一个核心问题。

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越来越复杂,其中包括自主创新、研发设计、制造生产、市场销售等环节,这些环节都在影响着制造业的竞争力和产业升级。

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也面临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挑战。

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的传统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如何解决这个差距,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升级和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和政府所关注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以全球价值链视角为基础,探讨我国产业升级策略的问题。

通过对我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和我国产业升级的瓶颈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提出更具体有效的产业升级策略。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我国制造业的当前情况及其发展趋势。

2.研究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阐述其在全球制造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3.探讨我国在制造业领域的瓶颈问题以及制造业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等问题。

4.研究我国制造业在追求升级的过程中,所应采取的策略和措施,包括技术创新、产业集群建设、政府引导、国际竞争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三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

1.文献综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了解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研究现状以及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情况,为制订有效的产业升级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2.案例分析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生产型企业,深入分析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探究其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从而总结出可能适用于我国的经验和教训。

3.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调查,了解企业在技术创新、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状况和发展需要,为制订产业升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的成果包括:1.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的研究报告,明确我国制造业的优势和劣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 业 或 产 品 的 国 际竞 争 力 。 国 内学 者 将 之 称 为 贸 易 竞 争 力 指 数 ( C ) 国外 大 多 数 学 者 将 其 称 为 可 比净 出 T , 口指 数 ( B) NT 。其 计 算 公 式 为 :
收稿 日 :000—8 期 2 1— 5 1 作者简介: 冼海钧 ( 9 6 ) 17一 ,男,广西玉林人,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 陈文慧 ( 92 ) 18 一 ,女,广西南宁人,供职于中国人 民银 行南宁中心支行。 本文仅代表作 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作者所在单位意见。
P GE 国 A 基
有 利 于提 升 区域 经 济 综 合 竞 争 力 。
形 成 以价 值 增 值 环 节 为 对 象 的分 工 体 系 。
产 业 链 可 以 分 为 三 大 环 节 : 即技 术 环 节 、生 产 环 节 和 营 销 环 节 。 基本 思 路 是 产 业 链 由 众 多 的 “ 值 环 价 节 ”组 成 , 并 不 是 每 一 环 节 都 创 造 等 量 价 值 , 创 造
业 或 产 品 的 净 出 口与 其 进 出 口 总 额 之 比 的计 算 , 来
判 断 该 国在 某 一 产 业 或 产 品 上 是净 出 口囝还 是 净 进 口 国 ,以及 净 出 口或 者 净 进 口的相 对 规 模 ,用 来 说明 该
的 价 值 离 散 地 分 布 于 价 值 链 中 , 某 些 辅 助 性 环 节 创
国 家 ,按 产业 链 分 工将 有 利 于提 升 区 域 内各 国产 业 抗 击市 场 风 险 的 能 力 ,使 区域 内 各 国 相 关 产 业 活 动 作 为


产 业 链 分工 的 基 本概 念
“ 业 链 分 - ( 后 凯 ,2 0 产 K” 魏 0 7)是 指 : 生 产 分 工
源 禀 赋 的 相 似 性 、趋 同性 和竞 争 性 阻 碍 了双 方 合 作 的 进 一 步 发 展 。 中 国与 东 盟 多 数 国 家 作 为 劳 动 力 资源 丰
造 价 值 较 低 , 只 有 某 些 特 定 的环 节 才 能 创 造 更 离 的 附 加 值 , 而 高 附 加 值 的 环 节 一 般 就 是 产 业 链 上 的 战
略 环 节 。 就增 值 能 力 而 言 , 以上 i个 环 节 呈 现 m高 向
低 再 转 向高 的 “ u” 形 状 。 不 同 的 环 节 对 于 技 术 、人
富 的 发展 中 国 家 ,技 术 层 次 比较 低 ,单 凭 某 个 国家 的
实 力 实现 产业 结 构 升 级 难 度 较 大 。在 产 业 全 球 化 背 景 下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与 升 级 的概 念 发 生 了 变 化 , 即产 业 结 构 凋 整 、升 级 不 仅 仅 是 简 单 地 由劳 动 密 集 型 产 业 向 资 本 密 集 型 、技 术 密 集 型 产 业 的升 级 转 换 ,还包 含 在
根 据 自身已有条件来找到最合适 的切入点或价值环节 ,突破 价值链升级的瓶颈 ,在根据产业链 的增 值路 径来安排 未 来产业 发展战略基础上 ,实现 产业结构调整 和升级。本文分析 了中国 与东盟国家产业 的贸易竞争 力指数 ,从产 业链 分工视角探讨 中国与东盟 国家的产业 升级问题 ,并指 出应通过 建立 良好的协作分工体 系,实 现巾闻乃至整个
力 、资本 、规模 等 的 要 求 不 同 , 因 而具 有 不 同 的 位
偏 好 。不 同 的 产 业 类 型 其 价 值 链 构 成 的 具 体 环 节 各 有
其 特 征 , 价 值 链 中 的价 值 分 布 也 大 不 相 同 。
获 取 产 业 竞 争 力是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和 产业 升 级 的 目
按 照组 成 一 种 产 品 的不 同 价值 环 节 进 行 , 即把 某 个 产 品生 产 过 程 包 含的 不 同 价 值增 值 环 节 ,根 据 各 环 节 不 同 的 要 素 偏 好 ,分 布 和 展 开 到 不 同 的 空 间 和 区 域 中 ,
个 整 体 既 可 共 享 经 济 收 益 又 可 共 同分 担 市 场 风 险 , 二 、 中 国 与 东盟 国 家产 业 贸 易竞 争 力指 数 分 析 ( )贸 易竞 争 力指 数 概 念 。 一 贸 易 竞 争 力 指 数 分 析 ( C)是 指 通 过 对 某 一 产 T
201 0
总 4 8期 0
基于产业链 分工视 角 的中国 与东盟国家 的产 业升级术
冼 海 钧 ,陈 文 慧
(中 国 人 民 银 行 南 宁 中 心 支 行 ,广 西 南 宁 5 0)1) 3( 2

要 :在全球 化背景下研究 中国与东盟 国家的产业 发展问题 ,实际上是强调各阂通 过识 别产业链 战略环节 .

的 ,区域 内各 国 产 业 在 整 合 成 为一 定 形 式 的 产 业链 之
前 , 或 许 都 具 有 相 当 的竞 争 力 , 但 是 存 千 变 万 化 的
国 际 国 内 大 市 场 上 , 一 旦 外 部 环 境 发 生 变 化 , 其 竞 争 力必 然 大 打 折 扣 。 中 国和 东 盟 多 数 同 家作 为 发 展 中
同 一 产_ q k内部 的 劳 动 密 集 型 环 节 向 资 本 密 集 型 和 技 术 密 集 型 环 节 的升 级 转 换 。 本 文 在 对 中 国与 东 盟 国 家 产 业 的 贸 易竞 争 力指 数 分 析 基 础 上 , 产 业链 分 工 视 角 , 从
探 讨 如 何 促进 中 国 与 东盟 国 家 的 产 业 升级 。
东 盟地 区 的产 业 结 构 升级 。
关键词 :产业链分工 ;产业结构 ;中国 ;东盟
中 图分 类 号 : F 1. l44 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 0 1 2 oo )04 - 4 0794—m ( 一000 8
巾 同 和 东 盟 区 域 合 作 不 断 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