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阳穴

合集下载

至阳穴的操作方法

至阳穴的操作方法

至阳穴的操作方法《窍门千变,操作卫道》至阳穴,又被称为“太阳穴”,是人体头部的一个穴位,位于太阳门正上方,也就是额头部分的太阳穴区域。

这里有许多重要的经络穴位,理正补虚,能调节气血,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至阳穴的操作方法。

1. 手法准备首先,操作者应该保持双手清洁,指甲修剪整齐,尽量避免在穴位操作时对穴位造成伤害。

同时,操作者的情绪应保持稳定,不宜过度激动或疲劳,以免对穴位的操作产生不利影响。

2. 定位至阳穴至阳穴位于太阳门正上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太阳穴区域。

具体的定位方法如下:在面部上套一个手指,将手指按照指尖的位置放在鼻孔两侧的眼骨上方,用力深按,就可以找到至阳穴。

3. 按摩至阳穴在定位到至阳穴后,可以开始进行按摩。

操作者可以用食指和中指并拢,以锁形握发指的方式,在至阳穴上进行按摩。

按摩的力度要适中,不可过重,以免对穴位造成伤害。

按摩时要注意穴位的疼痛感,如果感觉到疼痛,要立即停止按摩,并避免在短时间内重复按摩,以免对穴位产生过度刺激。

按摩至阳穴的时间应该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一般可以选择每次按摩3-5分钟,每天1-2次,早晚各一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适当增减次数。

4. 气功调理至阳穴除了按摩,还可以通过气功调理的方式来刺激至阳穴。

具体步骤如下:坐直身体,两手自然放在大腿上,闭上眼睛,深呼吸数次,放松全身。

然后,将注意力集中到至阳穴上,用意念和呼吸的力量,将自己的能量集中在这个穴位上,进行调理。

可以想象自己正吸纳阳光,将阳光的能量通过至阳穴输入体内,达到调节气血的效果。

5. 食疗调理至阳穴除了按摩和气功调理,饮食也可以对至阳穴进行调理。

一些食物具有温补阳气的作用,可以通过食疗来改善至阳穴的血液循环。

如:生姜、辣椒、葱蒜、肉类等温热食物,都是不错的选择。

总结起来,至阳穴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按摩、气功调理和食疗调理。

按摩时要注意穴位的准确定位和适度力度,避免过度刺激。

气功调理需要通过呼吸和意念的力量,将能量集中到至阳穴上。

按压至阳穴治疗顽固性呃逆27例体会

按压至阳穴治疗顽固性呃逆27例体会
论 著 ・ 桂 区 中 医 药
C NES C OM M UNI Do C T RS HI E W O
按 压 至 阳穴 治 疗 顽 固性 呃 逆 2 7例 体 会
卢 光 衣 华 强 线 上 , 七 胸 椎 棘 突 下 凹 陷 中 ” 。嘱 患 第 者端坐 , 身体放 松。穴位准 确定位 后 , 以 右手拇指按压之 。力量由轻 到重 , 以患者 能忍 受 为 度 , 般 患 者 按 揉 5~1 钟 即 一 O分 可起效 。有的患者该穴位 比较敏感 , 故在 按压时要注意患者 的反应 , 切记力量不可 过大 。
1 8 中 国社 区医师 ・ 0 医学专业 2 1 0 0年第 9期 ( 2 总第2 4 第1卷 3 期
结 果
24 3 6 30山 东荣 成 中 医 院
至阳穴施 以按压之法 , 量以患者能忍受 力 为度 。施术 3分钟后患者呃逆逐渐消失 , 继续按压 5分钟 , 后观察 3 0分钟 , 患者未 再 出现呃逆。治疗后随访患者无 发作 。
讨 论
20 5 5 35山东 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2 例患者 中 , 7 治愈 2 6例 , 1例 无效 。 等。《 针灸大成》 记载 : 至阳 , “ 七椎 下, 其中 , 1 患 者 治 疗 1次 后 即痊 愈 ; 4例 5例 俯而取之 。主腰脊痛 , 胃中寒气 , 不能食 , 在治 疗 2次 后 痊 愈 , 在 治疗 3次 后 痊 胸胁支满 , 赢 瘦 , 中气上 下 行 。 中 7例 身 背 腹 愈 。总 有 效 率 9 . % 。痊 愈 患 者 在 3个 呜 。 有研 究表 明 , 干部经 穴的 主治功 63 ” 躯 月的不定期随访中 , 未见复发。 能有明显 的节段性 , 即穴位可 以治疗处 于 例 1患者 , ,2岁 ,0 6年 5月 l 相同神经节段脏腑 、 : 男 6 20 2 组织 的病症 。以督脉 日就诊 。患者有肾功能不全病史 5年 , 平 的穴位为例 , 督脉在躯干部的穴位与胸神 素力弱 , 动辄气 喘 , 以卧床 休养 为主 。近 经后支分 布完全 吻合。从 至阳穴 的解剖 日无明显诱 因出现 呃逆 , 每分 钟 8次 左 位置看 , 布有第七胸 神经后支 的 内侧 支。 右 , 者 不 能 平 卧 , 苦 异 常 , 重 时 需 要 按压至 阳穴能够治疗 呃逆 , 患 痛 严 分析原 因可能 家人 敲 打 后 背 以减 轻 呃 逆 。查 体 见 端 坐 是刺激了第七 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 从而 体位 , 胃脘部略胀满 , 次呃逆发作 时 胃 每 缓解或消除了膈肌痉挛 。 脘部 上 下 胀 闷 不 适 , 差 , 呕 吐 。治 疗 纳 无 首先按压患者攒竹 穴 3分钟 , 不效 。后取 参 考 文 献 内关 ( ) 足 三 里 ( ) 中 脘 行 常 规 针 1 石 学敏. 双 、 双 、 针灸学. 北京 : 中国 中医药 出版社 , 20 9 . 0 2: 0 刺, 得气后强刺激 5分钟仍未见效。遂起 杨 针 北 人 针, 令患者坐位 , 在其后背寻找压痛点 , 发 2 明 ・ 继 洲 . 灸 大 成 .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9 4 10 19 :5 . 现 至 阳穴 压痛 明显 , 之痛 不 可 忍 。遂 对 按

你身上阴之极和阳之极的穴位分别是?涨见识!

你身上阴之极和阳之极的穴位分别是?涨见识!

你身上阴之极和阳之极的穴位分别是?涨见识!老花眼、视力模糊刮痧绝技,三百度以内的老花都可以摘掉花镜原创l十三年的产后风,再严重的风湿病刮痧都能治(视频)颈椎病在刮痧疗法面前不算病361个腧穴中两个明显有阴阳关系的穴位,至阴和至阳穴,我们今天就讲讲它们背后的事。

至阴穴足太阳膀胱经脉上最后一个穴位,《说文》曰:“至者,飞鸟从高下至地也。

” 《易·坤卦》:“至哉坤元。

《注》至谓至极也。

”有到达阴位,或者阴极的意思。

为了能明确穴位属性,先了解一下自然界如何区别至阴与至阳,或者说至阴至阳的本意是什么?一,至阴穴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包乎地,天以地为中心,天地参合,地为阴的极致,为至阴;而地又以地下的水泉为中心,地与地下水泉合参,地下水泉为至阴。

关于至阴《内经》提到三处:一是,中央脾土为至阴,应合于天以地为中心;又说脾土不独主时,占每一季节的最后十八天,脾为其它四脏的中心。

二是,肾主水为至阴,应合地以地下水泉为中心,肾水位居下焦,在中焦脾土之下。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滋养五脏藏精,因此为至阴;肾主水藏精,主五脏之先天之精补给,因此为至阴。

三是,《内经》还介绍了至阴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足太阳膀胱经之气是水之气,至阴穴为五腧穴的井穴,井主出,是脉中阴精气化而出,阳由阴中出。

我们知道至阴穴有良好的助产功效,常用于孕妇临盆时胎位不正,婴儿生长于羊水中,是水中之阳,胎儿出生是阳从水中出生,是阳出于阴,这一特点与至阴穴完全一致,因此至阴穴可帮助阳从阴中出。

二,至阳穴至阳在自然界又该如何定位呢?如果至阴是阴位之极,那么至阳就是阳位之极,阳位极点当属白天天空的穹顶。

至阳穴是督脉上的腧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数七在河图中是火之成数,“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关于河图之数以前讲过多次,这里不再重复了。

督脉统一身之阳,而至阳穴的主治却以清热为主,主治包括咳嗽气喘,身热等病症。

作为阳之极的腧穴为什么不是用来驱寒,反而清热呢?背为阳,腹为阴;督脉统一身之阳,任脉统一身之阴;天为阳,地为阴;昼为阳,夜为阴,所以督脉为阳中之阳,应白天的天空,而至阳在督脉背部的中点,是天空的中心,应天空的穹顶,所以称为至阳。

至阳穴

至阳穴

至阳穴至阳穴: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7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7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定位】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7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7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主治】①胸胁胀痛,黄疸;②脊背强痛;③咳嗽,气喘。

【操作】斜刺0.5~1寸。

可灸。

至阳穴位于背部第七、八胸椎棘突之间,与两侧肩肿骨的下角相平。

取穴位时,让病人端坐或侧卧位,两臂下垂,低头,首先找出颈后的最高突出点即第七颈椎作为骨性标志,然后向下摸7个胸椎棘突,在第七胸椎的下缘凹陷处即为至阳穴。

对一些体形较胖触摸有一定困难者,可采取先摸到两侧肩胛骨的下角,然后将其两点连成一线,取中点与脊椎的交点,也为至阳穴。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痉挛、胆绞痛、胆囊炎、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等。

配阳陵泉、日月主治胁肋痛、黄疸、呕吐;配心俞、内关主治心律不齐、胸闷。

配曲池穴,阳陵泉穴,脾腧穴治黄疸;配天枢穴,大肠俞穴治腹胀,肠鸣,泄泻;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心悸心痛。

至阳穴埋元利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带状疱疹,中医称"蛇串疮",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皮疹和神经痛为特征,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有资料表明,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在 1.4‰~4.8‰之间,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其中绝大多数患者伴有剧烈的神经痛,而其中10%的患者可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尤其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高达50%~75%.适应症:1. 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伴有疼痛者.2. 证候分类属肝经郁热证或以肝经郁热证为主.3. 疼痛为中度痛,持续1个小时以上.禁忌症:1. 至阳穴处有皮损者.2. 如果病人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以及严重的精神病患者,不宜埋针.3. 妊娠期的患者,糖尿病的患者,以及皮肤对橡皮膏产生严重皮肤过敏的患者,不宜埋针.特色:该方法采用单穴,单针,单次,具有相当的简便性,免除围针多穴,多针,多次的烦琐;由于采用埋元利针,留针7天并时时拍打,具有一定的持续刺激,免除了应用止痛药物在体内代谢有时并具有一定副作用的弊端.治疗方法简介:1器械主要选用元利针(苏州市天马医疗器械厂圣马牌银柄针灸针,针身长50mm,针柄长35mm,直径0.8mm,针尖圆滑),像皮膏等.2. 患者采用端坐位,双手放于腹前.3. 医者将患者至阳穴处皮肤捏起.针身与皮肤呈现150 角向下平刺刺入皮下1cm,而后于脊柱平行向下送针直至针根处,针柄留于皮外.4. 用少许消毒棉球及橡皮膏将针柄固定5. 留针3~5天,最多可7天.留针期间在病人非睡眠的状态下,每隔2~3小时用手掌以病人能耐受的适当力量拍击埋针处10~20余次.注意事项:1. 采用该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疼痛并不防碍其他方法对带状疱疹原发病的治疗.2. 采取一人一针,一针仅限使用一次的原则,在使用前必须对针具进行严格消毒.3. 一定要检查针具质量.针尖宜圆滑,不可太尖,不可有毛刺;针体不可弯曲,针柄不可有松动.4. 埋针后一定要固定.因为该方法并不妨碍患者的正常活动,以免因卧床翻身举臂的时候将针体滑出.5. 埋针期间,埋针处不可沾水,(以免感染).热天汗出较多时,可适当缩短埋针时间.如针眼处出现瘙痒,疼痛或贴橡皮膏的皮肤处的出现明显的瘙痒等敏感现象,可以将针取出,并应及时对症处理.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其处理方法如果出现晕针,弯针,断针可按常规处理即可;如果出现感染,过敏应立即取下橡皮膏及针具,并对症处置.2临床研究结论:选用苏州市天马医疗器械厂圣马牌银柄针灸针,针身长50mm,针柄长35mm,直径0.8mm,针尖圆滑.至阳穴埋元利针治疗带状疱疹疼痛采用单穴,单针,单次的原则,具有相当的简便性,免除围针多穴,多针,多次的繁琐.由于采用埋元利针,留针7天并时时拍打,具有一定的持续刺激,免除了应用止痛药物在体内代谢时间短并具有一定副作用的弊端,患者乐于接受.由于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疗程短,见效快,疗效稳定,无副作用又非常经济,一直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新方法.至阳穴治疗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临床效果方法针刺手法:患者取坐位,对至阳穴施以“合谷刺”。

三伏天灸养生法常用穴位之【至阳穴】

三伏天灸养生法常用穴位之【至阳穴】

三伏天灸养生法常用穴位之【至阳穴】
导读:本课程为享泰极“冬病夏治.三伏贴”训练营的营前课。

训练营学员在正式开营之前通过每天学习1-2个三伏贴需要用到的穴位,掌握定位取穴方法,了解穴位的功效。

以便更好的掌握三伏贴的穴位贴敷方法。


至阳穴

所属经络督脉
定位取穴至阳穴(属督脉),在第7胸椎棘突下,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

下面的视频更有助于您掌握至阳穴位的定位取穴:
穴位含义
至阳,至,就是到达的意思;至阳穴位于背部督脉处,背为阳,
腹为阴;督脉统一身之阳,所以督脉为阳中之阳,应白天的天空,而至阳在督脉背部的中点,是天空的中心,应天空的穹顶,所以称为至阳。

主治疾病
我们对于阳气通行不畅的疾病,可以选用这个穴位。

临床上,常见的背部肌肉疼痛,或者背部发冷的病症,可以取至阳穴进行艾灸,取温通的作用,协助阳气通达。

而且我们临床上可以触诊,对于那些经常熬夜,耗损阳气的人,这个穴位按压会有异常的疼痛。

本穴位可以预防心绞痛,平时感到心慌、胸闷、心跳时快时慢,尤其是情绪不稳定时,这种现象更为严重,这时候除紧急就医外,还可以通过按摩至阳穴来进行辅助治疗。

▍在三伏天灸贴敷方案中,至阳穴通常是用来作为排陈寒的组合穴位之一。

按压至阳穴搞定胃肠炎

按压至阳穴搞定胃肠炎

按压至阳穴搞定胃肠炎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8年第12期出门在外,受美食诱惑,有时吃的不舒服或不干净,或者水土不服,很容易发生急性胃肠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的人还会发热。

中医多用藿香正气散、香连片等成药治疗,但有人效果不明显或起效较慢。

江南这边还喜欢拉肚子时喝点杨梅酒,部分人也有效果。

患者在这里推荐至阳穴,止痛、止吐、止泻,在临床多有奇效。

至阳穴位于第7 胸椎突下凹陷中,正坐低头,于两肩胛骨下缘连线中点取穴。

以指代针按压至阳穴对急性胃痛、胃痉挛有神效。

至阳穴对急性胃炎的呕吐有很好效果早上接到一位朋友的妻子打来的电话。

她回家途中,在火车上给女儿吃了方便面和香飘飘奶茶,结果孩子反复呕吐。

同车厢一位推拿老师傅帮忙揉内关等穴位,没有效果。

打电话时她正陪着孩子在洗手间吐。

我在电话中指导她对至阳穴定位按压。

过了十几分钟,因为火车信号不好,她很开心的用短信、微信和电话三条途径通知我:“这个穴位太神奇了,孩子已经好多了,谢谢!”至阳穴治疗急性胃肠炎我在云南支边期间,有个周日早晨遇到外科陆医生。

他前一天晚上上吐下泻好几次,肚子也痛,还有点低烧,准备去输液。

因为我给他治疗过颈椎病,效果不错,他比较相信我,我就劝他让我先治治看。

我采用的第一个穴位就是至阳穴。

刚开始给他按压至阳穴的时候,他感觉非常疼痛。

我没有用很大的力气,揉了不到一分钟,然后让他吸一口气到肚子里,他就感觉肚子痛有明显的减轻,也没有肚子胀和恶心不舒服感,但肚子里还有点热。

然后我用肘部尺泽穴刮痧的方法收功。

刮后他说肚子里不热了,感觉就是外面刮痧的地方感觉很热。

后来他也没有去输液,当天吃点稀粥,第二天就恢复正常了。

至阳穴改善胃肠炎后期的胃肠不适比方说吃药或者是输液之后,胃里有点不舒服,隐痛、恶心,或说不出来怎么难受。

这时候按压至阳穴1分钟左右,胃里不适的感觉就会消失掉。

按压时很痛,嘱咐患者缓慢而深长吸气至胃部效果更好。

至阳穴等对于急性胃肠炎发作期和缓解期都有良效,且操作方便。

肝胆疾病找至阳——至阳穴!

肝胆疾病找至阳——至阳穴!

肝胆疾病找至阳——至阳穴!至者,达也,极也。

穴在第七椎节下间,两膈俞之间。

背为阳,横膈以下为阳中之阴,横膈以上为阳中之阳,故名至阳。

该穴出自《针灸甲乙经》的“至阳在第七椎节之间,督脉气所发,俯而取之”。

别名肺底。

取穴时取俯卧位,双臂紧贴身体两侧,与两肩胛骨下角相平的第7胸椎棘突下方即是该穴。

中国农村是肝炎高发区,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农村,卫生条件不够,人们的卫生意识差,常常会导致肝炎的蔓延。

肝炎表现出皮肤、眼睛、大小便发黄等系列症状,这些“黄”被中医称为“黄疸”。

黄疸是一种难治的疾病,应多管齐下,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以求早日治愈或缓解。

背部穴位中有对黄疸有效的穴位——至阳穴。

同时,至阳穴配伍日月穴、腕骨穴一起按揉,再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或治疗黄疸、胸胁胀痛等肝胆疾病。

至阳穴为督脉经阳气隆盛之处,该穴有振奋宣发全身阳气、疏通经血、利湿热、宽陶隔、安和五脏、补泻兼施之功效。

至阳穴位于人体的背部,接近肺脏,刺激至阳穴具有宣肺理气、止咳平喘的功用,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气喘等病症。

本穴还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的功效,主治腰腿疼痛、脊强等症。

现代医学至阳穴经常被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胸膜炎等;以及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胃炎、胆囊炎、肝炎、疟疾、胆道蛔虫症;其他,如冠心病、肋间神经痛等。

按摩至阳穴时被施术者取俯卧位,施术者两手置于被施术者的后背部,用拇指的指腹按揉至阳穴。

按揉的手法要均匀、柔和,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切忌用蛮力。

早晚各一次,每次按揉3一5分钟,两手交替操作。

至阳穴配合阳陵泉穴、日月穴,可以用来治疗胁肋痛、黄疸、呕吐;配合心俞穴、内关穴,主治心律不齐、胸闷。

【王氏推拿】有颈,肩,背,胸,腰,腿疼等寻平望王氏推拿。

能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眩晕、头痛、失眠、耳鸣、视力模糊、心烦胸闷、心悸、气短、胸腹胀满、颈肩背痛、手臂麻木、胸腰椎小关节紊乱。

腰椎间突出引起的腰、臀、骶、髋、膝痛、坐骨神经痛、腿麻、脚麻。

至阳穴——精选推荐

至阳穴——精选推荐

⾄阳⽳
⾄阳属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此⽳是督脉上阳⽓最⾜的⽳位,乃阳之极盛之处,故⽽得名,下⾯来看看⾄阳的功效与作⽤有哪些。

1
⾄阳的功效与作⽤
⾄阳⽳,是督脉上阳⽓最盛的地⽅,督脉循⾏脊中,刺激这个⽳位,有清肺理⽓,疏肝利胆,化湿去黄,化痰⽌咳的功效,可治疗脊强;⼜因⽳位位于背部,故可治疗胸背痛;此⽳还能⽌痛消痈,对急性乳腺炎有极佳的清热消痈作⽤。

主治疾病:咳嗽,⽓喘,黄疸,胆囊炎,胃肠炎,腹痛,胸胁胀痛,腰脊强痛,冠⼼病,⼼绞痛等症。

⾄阳
2
⾄阳怎么找最简单
定位: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快速取⽳:俯卧位,双臂紧贴⾝体两侧,与两肩胛⾻下⾓相平的第7胸椎棘突下⽅处取⽳。

⾄阳
3
⾄阳⽳保健按摩⼿法
被按摩者取俯卧位,按摩者⽤拇指指腹垂直⽤⼒按压⾄阳⽳,⼒度由轻到重,以⽳位处有酸⿇胀痛感觉为宜,每次按摩3分钟。

⾄阳
4
⾄阳⽳针灸操作⼿法
刺法:斜刺0.5-1.0⼨。

局部酸胀,可向下背或前胸放散,不宜针刺过深,以免刺伤脊髓。

灸法:艾炷灸3-7壮,艾条灸或温针灸10-20分钟。

注意:灵台⽳处分布有肋间动,静脉后⽀及胸神经后⽀的分⽀;针刺⽅向也应顺着胸椎棘突向前上⽅刺⼊。

如刺抵蛛⽹膜下腔,也极易损伤脊髓,故针刺不宜通过硬脊膜,此⽳宜刺⼊0.5-1⼨。

至阳穴的准确位置图与作用

至阳穴的准确位置图与作用

至阳穴的准确位置图与作用穴位名至阳Zhìyáng,出《针灸甲乙经》。

别名肺底。

至即到达,阳为阴之对,此穴在第七胸椎下,与横膈平,经脉至此已从膈下的阳中之阴到达膈上的阳中之阳,故名至阳。

经属属督脉定位与取法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下凹陷中。

取法: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

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浅层主要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

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七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作用与主治作用:利胆退黄、宽胸利膈主治:胸肺、肝胃疾患等:如胸胁胀词,咳嗽气喘,腹背相引痛,腰背强痛,四肢重痛,疟疾,咳嗽,气喘,黄疸,胸胁胀闷,嵴背强痛,胸胁胀痛,胃痛,胃寒不能食,腹痛,肠中鸣,嵴强,腰背疼痛,少气懒言,身体羸瘦,背痛,现代又常用至阳穴治疗肝炎,胆囊炎[],支气管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胆道蛔虫症,胃下垂,带状疱疹,胃肠炎等。

刺灸法刺法:斜刺0.5~1寸,局部酸胀,可向下背或前胸放散。

不宜针刺过深,以防刺伤嵴髓。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用按摩槌敲打刺激至阳穴,每次3~5分钟,可即时缓解心绞痛、胃痛和腹痛症状。

配伍配列缺穴治咳嗽胸痛。

配肝俞穴、脾俞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治传染性肝炎。

配阳陵泉穴、日月穴治胁肋痛,黄疸,呕吐。

配心俞穴、内关穴治心律不齐,胸闷。

配内关穴、足三里穴、中脘穴治胃病。

配天突穴、太渊穴治咳喘。

配中渚穴、委中穴治腰背痛。

文献摘要《黄帝内经素问·刺热》:七椎下间主肾热。

《针灸甲乙经》:寒热懈懒,淫泺,胫酸,四肢重痛,少气难言,至阳主之。

《针灸大成》:主腰嵴痛,胃中寒气,不能食,胸胁支满,身羸瘦,背中气上下行,腹中鸣,寒热解,淫泺胫酸,四肢重痛,少气难言,卒疰忤,攻心胸。

为您支招按摩至阳穴防寒邪入体

为您支招按摩至阳穴防寒邪入体

为您支招按摩至阳穴防寒邪入体
过量食用冷食和过度使用空调会使人因寒邪入体而生病。

在这推荐一个可以振奋心阳、固护阳气的按摩方法——按揉至阳穴。

至阳穴归属督脉,位于背部。

取穴时,低头,颈后隆起的骨突为第七颈椎,由此往下数,第七个骨突即第七胸椎,它下方的凹陷处就是至阳穴。

还可以让双手自然下垂,两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正中线相交处即为至阳穴。

按摩此穴有壮阳益气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腰背疼痛、胸胁胀痛、胃痉挛等。

因为此穴位于背部,所以需要有人来配合操作。

操作者需微微握拳,将拇指顶在至阳穴上,稍用力按揉,以有微微的酸痛感为宜,每次按揉5分钟,一天可操作多次。

此外,平时怕冷、感觉背部冰凉的人,还可以在至阳穴上施灸,每次灸20分钟左右。

(摘自《快乐老人报》)。

元和堂至阳穴让你一身浩然正气

元和堂至阳穴让你一身浩然正气

元和堂至阳穴让你一身浩然正气世界上最好的医生,就是自己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西医的说法中医叫它——「正气」别想了 快测面部面色发黄没有光泽黑眼圈口唇发暗面红油腻痤疮四肢冬天手冷过肘足冷过膝下肢易肿胀内脏阳虚没有火力水谷转化不彻底拉肚子情绪精神萎顿疲惫烦躁不安难以入睡郁闷不开心当一场流感来袭的时候,同一个办公室,为什么有些人就病了,而有些人又健健康康的呢?归根结底,就是正气的作用了:体质虚弱,正气不足,就无法抵御流感病毒的侵袭;而不容易生病的人,是因为正气充足,身体状况良好,抵御流感病毒的能力强,这就是正气抵御外邪能力的展现。

附上一段让千古一帝康熙皇帝垂泪的「正气歌」。

更是向正气歌的作者——忠义无双、舍身取义问心无归的文天祥致敬。

正气不仅能让我们抵挡外邪还能让我们在心智上正气长存,有忠义之志。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是机体正邪斗争的结果。

一个人的正气充足,即可抵御致病邪气的入侵,保持健康。

所以,说正气被形象地比喻为「神药」确实不用谦虚,而且性价比极好。

提升正气至阳穴补阳哪家强此穴特别香点击下方「视频号」 能看到迷罗老师视频讲解视频内容 文字讲解版至阳穴在我们背部督脉脊椎的「第七胸椎下面骨缝」的位置,第七胸椎如何找?可沿着肩胛骨(肩胛骨是三角形的)最下角平齐的胸椎位置找第七胸椎,骨缝下的穴位就是至阳穴,至阳穴处于上焦和中焦的位置,上可调上焦下可调中焦,至阳穴是养心要穴俗称速"效救心丸" 冬天受凉容易喘咳,日常脾胃虚寒胃胀打嗝也可以按一按呦我们后背这个“阳气最盛”的地方,督脉气血在这里聚集后化为天部阳气。

至阳穴就如同一剂“强心针”心绞痛心慌、胸闷、心跳时快时慢、心悸可以按摩得到缓解升阳点穴方热起来暖起来至阳推如何打开至阳,找一个椅背合适的椅子,肩胛骨下角位置抵在椅背上顺势后仰即可刺激打开至阳穴,至阳推需要双手握拳从背后穿过,两拳相顶在一起,两拳向中间发力相顶,(肩不要往前含,肩与肘要后展)持续发力,双手位置处于命门穴位置,坚持1分钟。

至阳穴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至阳穴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至阳穴的作用和功能主治至阳穴的位置至阳穴是指人体躯干上的一个穴位,位于颈部后方,正中线上,与第七颈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

具体而言,它位于颈椎和脑干之间。

至阳穴的作用至阳穴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的督脉的起点,它与大脑、脑干、神经系统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至阳穴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具有多种作用。

1.祛风活血:至阳穴有祛风、活血的作用,可以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减少风寒湿邪的侵袭。

经常按摩至阳穴可以缓解头痛、头晕、肩颈疼痛等症状。

2.清热解毒:至阳穴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热毒,对感冒、咽喉炎等疾病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强化免疫力:按摩至阳穴可以刺激周围的穴位和经络,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4.调节内分泌:至阳穴的按摩可以刺激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调节起到一定的作用。

可以缓解一些与内分泌相关的问题,如月经不调、失眠等。

至阳穴的功能主治根据中医理论,至阳穴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病症:1.高血压:至阳穴有平肝降压的作用,经常按摩可辅助治疗高血压症状,促进血液循环,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

2.失眠:至阳穴的按摩可以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促进身体放松,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3.头痛:至阳穴是治疗头部疼痛的重要穴位之一,可以通过按摩至阳穴缓解头部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头痛。

4.颈椎病:至阳穴的按摩可以改善颈椎病的症状,缓解颈部僵硬、疼痛等不适感。

5.慢性咽炎:至阳穴位于颈部后方,通过按摩至阳穴可以刺激气血的流动,缓解咽炎引起的喉咙干燥、发痒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至阳穴的按摩需要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进行,按摩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分用力。

如果有其他严重疾病或者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咨询医生。

总结至阳穴位于颈部后方的穴位,具有祛风活血、清热解毒、强化免疫力和调节内分泌等多种作用。

对于高血压、失眠、头痛、颈椎病、慢性咽炎等疾病有一定的功能主治。

但是按摩至阳穴时需要注意力度和方法,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掌握经络养生的秘密:彻底把经络穴位说清楚

掌握经络养生的秘密:彻底把经络穴位说清楚

掌握经络养生的秘密:彻底把经络穴位说清楚掌握经络养生的秘密:彻底把经络穴位说清楚在传统中医理论中,人体经络是一套具有强大自我调节能力的系统,五脏六腑都通过经络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所以,从古至今,中医们就一直将经络以及经络上的穴位当作人体大药来使用。

中医里有句术语,叫“诸病于内,必形于外”。

这就是说,只要观察一下我们的那条经络有不正常的反映,就可以知道那个脏腑器官出了问题。

不仅如此,通过对经络的按摩或刺激,还可达到养生祛病的目的。

可以说,经络是人体的生命之河。

疏通它,你就能告别疾病,常保健康;忽视它,你可能会因此百病缠身,伤痛不断。

故此《黄帝内经》中才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作为一名中医,在行医生涯中,我接触过不少病人,也治疗过不少急症顽症。

在与患者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疾病的产生乃至日益严重都是病人缺乏最根本防治知识。

对此,我尽自己所能,向他们灌输防重于治以及人体自有大药的养生祛病理念,为了宣扬这两个理念,我将自己多年来的习医所得和行医实践整理出书,在各出版社老师的帮助下得以出版,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书迅速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社会上刮起了一阵经络养生热潮,我本人也得到了读者称赞,被誉为“经络养生教母”,对于这个名头我实在是愧不敢当,事实上,在经络穴位使用方面比我高明的中医大师比比皆是,我所做的只是一个抛砖引玉的事情。

中医学经络学博大精深,即使倾我一生之力,恐也难得窥一斑。

但是,为了让经络真正成为我们普通人的养生保健指南,我认为有必要把自己对经络养生学的认识再精心的提炼一遍,以奉献给一直对我报以期望的广大读者朋友,因为经络养生毕竟是一门十分玄妙的学问,如果离开专业人士的指导没就很容易误入歧途,在使用经络进行养生时,如果操作有误,不仅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很容易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伤害,故此对于经络的认识和掌握应该是越多越好。

最后,我诚心的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您养生祛病,为自己赢得一个幸福安康的快乐生活。

针灸穴位 至阳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 至阳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至阳穴说明指导书总述至阳,经穴名。

出自《针灸甲乙经》。

别名肺底。

属督脉。

位于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7肋间动脉后支和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7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深部为脊髓。

主治黄疸、胸胁胀满、咳嗽、气喘、腰背疼痛、脊强。

向上斜刺0.5-1寸。

1.名称至阳穴2.别名肺底3.出处《针灸甲乙经》4.隶属督脉5.位置位于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6.主治黄疸、胸胁胀满等7.功能宣肺理气,健脾利湿,通经活络。

8.操作向上斜刺0.5-1寸9.主要配伍配期门穴治胸满10.定位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11.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

有第7肋间动脉后支和棘间皮下静脉丛。

布有第7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深部为脊髓。

12.名词释义至,达也,又极也。

穴在第七椎节下,两膈俞之中间。

背为阳,横膈以下为阳中之阴,横膈以上为阳中之阳,故名为至阳。

13.功能作用宣肺理气,健脾利湿,通经活络。

14.详细主治1、黄疸、胸胁胀满等肝胆病证。

2、咳嗽、气喘。

3、腰背疼痛、脊强。

15.详细操作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与两胛骨下角连线的交点处,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方是穴。

向上斜刺0.5-1寸。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6.临床运用1、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胃炎、肝炎、胆囊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疟疾、支气管炎、哮喘、胆道蛔虫症等。

2、现代研究报道针刺神道穴、至阳穴等穴,可使食管蠕动减弱,且明显提高其粘膜皱襞的显影效果。

17.配伍1、配天突穴、俞府穴、华盖穴、乳根穴、风门穴、肺俞穴、列缺穴治咳嗽。

2、配期门穴治胸满。

3、配公孙穴、脾俞穴、胃俞穴治黄疸。

18.附注暂无资料。

19.相关论述《针灸甲乙经》:“在第七椎节下间。

”。

按压至阳穴治疗心绞痛

按压至阳穴治疗心绞痛

因 虚 致实

;
但 也 要 看到
留而 不 去
,
秘患者
笔 者 尝借 用 《金 匾 》当 归 贝 母苦 参 0 克 拟 成 冠 心 通 幽 汤 治 之 ( 苦参 1
, , ,
其病 为 实

的一 面
要 注意攻 与补 的辨 证关
,
丸加味
2 克 1
,
我 以为 治 冠 心 病用 活 血 药 是 必 要 的
,
而 我
,
、 、 、
部分 冠心 病 患者
,
每 兼 有院 腹 痞 胀
,
,

果 饮

相 应 取 用 温胆 汤
、 、
涤痰 汤 越 鞠丸
} 手 参

类 七 人 多形 体 肥 胖
,
舌 苔粘
鸡 金散

交 泰丸
珍珠 毋 丸 等 方 酌 情 如
,
此 乃 心 阳 内衰 当心 胃 同冶
。 ,
火不 生土
,
,
痰 浊 内盛 之
,
这 一 整 体 治疗 法 则
其偏 于 气 阳虚 者
,
,
2 克 则 合党 参 1
,
,
2 黄茂1
.

阳微 阴 弦
;
,
胸痹 心 痛

.
责 其 极虚
, 。


俄卿

川芍
0 克 白术 1
6
,
酒 洗生 地 1 2 克
,
当归 1 0 克
,
病机 标
,

,

极虚
言其 本
,
气滞 血 凝 为

至阳穴临床应用3则

至阳穴临床应用3则
痛消失 。
王某 , 2 男,0岁, 农民 主诉 : 剑突下 疼痛 2 , 天 既往有便 蛔 史, 声# 测诊为 : 超 胆道 蛔虫 症 , 刻诊 : 患者表 情痛 苦, 辗转 不安, 甚则 呼喊 , 经肌注 阿托 . 稍缓解 l小时 , 之仍痛 痛 继 不止 , 前来 针灸估 疗 , 查其背部 、 检 至甜 穴处有压痛 , 给予针 刺至阳穴 , 进针 l , 气后继续行针 , 寸 得 患者立感疼痛 峨轻 , 5 分钟后痛缓 解 , 问断行 针留针 I 分钟 。 { 。 按: 胆道 蛔虫疟疼痛多 茫刽突下, 与之对应 背辨 肌穴 . 多有压痛 叶 医认 为“ 贝 不通 , r 痈 针刺 叮以音 通经 络而 痛得 r
维普资讯
・ 0・ 3
《 适宜诊疗技术)02  ̄ 0 年第 2 卷 2 O
第2 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 疹 2 例 3
安建立 ( 河南省尉氏成人中专附属医院.5 10 4 27 )
及任何后遗症 。 3 体 会
带 状疱疹是 水疗 ——带 状疱疹 病毒感染后 潜伏 于体内 再发所致 。好发年 龄多在 5 0岁以上 , 占发病 人数的 9 约 0 笔者 自 1 9 9 2年 1月42 0 年 3月收 浩带状痘疹 2 01 3例患者 , 采取中西医结合 治疗 幔到 明显效 果 现报告 虹下。 1 临床资料
至 阳穴 , 自《 出 针灸 甲乙经 》 督脉 经穴 , 属 位于第 七胸椎
棘蹙下 :临床应用 泼穴治病 , 每拄 良教 , 举例如下 1 急 性乳腺炎 胡某 , 2 , 女 6岁 初产妇 。 史 : 瘸 哺婴 2 0天 , 右乳忽然肿胀 疼痛 一天 , 『 乳音; 红 , 色微 内有硬块 , 略感性寒 . 3. C. 丁:7 6 阳哺

至阳穴的准确位置图功效与作用-督脉

至阳穴的准确位置图功效与作用-督脉

至阳穴的准确位置图功效与作用-督脉至阳穴导读:至阳穴归属督脉,有治疗心绞痛、胆囊炎、头痛、失眠、梦游等作用。

至阳穴的位置: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详见本文图解至阳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疗法。

【至阳穴的准确位置图】【图解至阳穴的位置】【至阳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位方法】低头,颈后隆起的骨突即为第七颈椎,由此往下数到第七个骨突即第七胸椎,其下方凹陷处就是至阳穴。

或者两手自由下垂,用手摸肩胛骨,在肩胛骨下角的下方即为第七肋间,第七肋间水平线与正中线相交处即为第七胸椎下方,就是至阳穴所在)【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浅层主要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

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七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点击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穴名解说】【至阳穴】zhiyang(DU9),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

属督脉。

别名:金阳穴【穴位含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

1、“至阳穴”。

“至”,极也。

“阳”,阳气也。

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

本穴物质为筋缩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督脉络脉所传之热而化为天部阳气,穴内气血为纯阳之性,故名“至阳穴”。

2、“金阳”。

“金”,肺金之气也。

“阳”,阳气也。

金阳名意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纯阳之气。

理同至阳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纯阳之气。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传灵台穴及外散于脊背各部。

【功能作用】壮阳益气。

【至阳穴位的作用功效】1、缓解治疗腰背疼痛、胸胁胀痛、腹痛黄疸、脊强、身热等2、缓解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失眠、嗜睡、梦游等3、缓解治疗壮阳益气、胆囊炎、心绞痛、躁烦、虚胖、乳房松弛等【作用功效】利胆退黄、宽胸利膈【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痉挛、胆绞痛、胆囊炎、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等。

【至阳穴位配伍】至阳穴配曲池穴、阳陵泉穴、脾俞穴治黄疸;至阳穴配天枢穴、大肠俞穴治腹胀、肠鸣、泄泻;至阳穴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心悸、心痛;至阳穴配阳陵泉、日月主治胁肋痛、黄疸、呕吐;至阳穴配心俞穴、内关穴主治心律不齐、胸闷。

浅谈至阳穴治疗胸痹

浅谈至阳穴治疗胸痹

浅谈至阳穴治疗胸痹
孔莹;周猜;曾白玉;孙秋
【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3(029)006
【摘要】至阳穴乃督脉的第9个穴位,在第7椎节下间,两膈腧之间,其别名为
肺底、金阳。

这个穴名被解释为:背为阳,横膈以下为阳中之阴,横膈以上为阳中之阳,故名至阳。

在《针灸甲乙经》中记载“至阳在第七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俯而取之。

”督脉为人体诸阳之会,其生理功能主要是统摄一身之阳气和真元,至阳穴为督脉之要穴,有激发全身阳气之功,温化阴寒之效。

第7椎节所在的位置
有特殊的含义,在十二地支当中,阴阳的的兴盛正好是六支,子时阳气即开始生发,于午时达到极致,第七支起到兴衰转承、承接贯通的作用,至阳在此达到了最高点。

正所谓“至阴飓飓,至阳赫赫,两者相接而合,万物生焉。


【总页数】1页(P58)
【作者】孔莹;周猜;曾白玉;孙秋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黑龙江中医
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
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4.2
【相关文献】
1.浅谈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胸痹
2.浅谈养心通脉膏“和气血、和阴阳”治疗胸痹心痛
3.浅谈桂枝茯苓丸治疗胸痹证的临床经验
4.浅谈痰瘀毒理论与胸痹治疗
5.艾滋病胸痹中医病证治疗经验浅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至阳穴———心绞痛急性发作时的急救穴
远志中医新年给力推荐——1、用力指压按压至阳穴治疗心绞痛急性发作、胸闷或伴疼痛;
2、针刺、斜刺至阳穴治疗带状疱疹疼痛难忍;
3、用力指压按压脊背、胸胁疼痛。

【定位与解剖】在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7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7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简便取穴法】在我们的背两侧有两块鼓起来的骨头,叫肩胛骨。

在肩胛骨的下角,就是最下面的那个点,将两个点结合起来画一条线,与后背正中结合的地方就是至阳穴。

【主治】
①胸胁胀痛,黄疸;
②脊背强痛;
③咳嗽,气喘。

【操作】
斜刺0.5~1寸。

?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痉挛、胆绞痛、胆囊炎、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等。

配阳陵泉、日月主治胁肋痛、黄疸、呕吐;
配心俞、内关主治心律不齐、胸闷。

应用实例
1、去年五一 ,我去苏州旅游。

在虎丘山游玩时 ,发现一群人围着一个人 ,上前一看 ,一位中年男子斜躺着 ,满头大汗、紧闭双目 ,一副紧张而又痛苦的表情。

细细打听后才知道 ,原来他患有冠心病 ,近日劳累过度引起心绞痛发作。

我连忙将病人扶起取端坐姿势 ,用右手拇指点在病人背部按压 30秒后 ,病人自觉胸前区压缩感明显减轻 , 3分钟后病人完全恢复正常。

此时 ,围观的游客用惊奇的目光看着我 ,纷纷询问:“医生 ,这是什么穴位 ,竟有如此神效?”我说:“这叫至阳穴 ,专门用于治疗心绞痛 ,特别在紧张情况下起效快 ,无副作用 ,是一个简便有效的治疗穴位。


祖国医学把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称为胸痹、厥心痛 ,这是由于心气不足、心阳不振 ,导致气滞血瘀、心血不透 ,不通则痛 ,从而引起心绞痛。

中医认为 ,治疗心绞痛应以活血化瘀、理气通阳为原则。

根据经络学说的观点 ,心阳走督脉 ,督脉又有“阳经之海”之称 ,有总督一身阳经的作用 ,而至阳穴正是督脉中阳气的焦点。

至阳穴治疗正是利用一种反馈机理 ,通过内脏与经穴的相关联系 ,激发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 ,起到即刻缓解和治疗心绞痛的作用。

那么 ,怎样对心绞痛急性发作的病人进行急救呢 ?至阳穴位于背部第七、八胸椎棘突之间 ,与两侧肩肿骨的下角相平。

取穴位时 ,让病人端坐或侧卧位 ,两臂下垂 ,低头 ,首先找出颈后的最高突出点即第七颈椎作为骨性标志 ,然后向下摸 7个胸椎棘突 ,在第七胸椎的下缘凹陷处即为至阳穴。

对一些体形较胖触摸有一定困难者 ,可采取先摸到两侧肩胛骨的下角 ,然后将其两点连成一线 ,取中点与脊椎的交点 ,也为至阳穴。

操作时医生站在病人的左侧 ,以左手扶住病人的肩部 ,用右手拇指指腹点压至阳穴 ,用力程度以病人能够承受为宜。

一般来说 ,按压 3分钟后心绞痛得以缓解 ,病人恢复正常。

为了防止心绞痛的再次复发 ,最好每天按压至阳穴 3~ 5次 , 10天为一疗程 ,连续治疗 2~ 3个疗程 ,以
确保疗效。

按压至阳穴不仅可以作为治疗心绞痛的一种方法 ,而且也可以作为诊断和鉴别其他心脏疾病的一种手段。

不过 ,有一点要提醒大家 ,倘若经按压至阳穴治疗后心绞痛不能缓解的 ,应高度怀疑患有心肌梗死或伴有其他疾病 ,及早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另外 ,已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或频发心绞痛的患者 ,平时外出时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 ,以防不测。

至阳穴是在后背第七胸椎之下。

为什么强调七呢?因为“七”这个数字有一个特殊的含义。

在十二地支当中,阴阳的兴盛正好是六支,比如阳气从子时开始升发,到午时达到极点。

第七支“午”在这里起着兴衰转承的作用。

至也就是极、最的意思,至阳的意思就是说,到了这里,阳气就达到了一个顶点。

至阳穴是后背督脉上阳气最盛的地方,自然是阳光普照,全身受益,正所谓“至阴飓飓,至阳赫赫,两者相接成和,而万物生焉。

”这个穴位能够治疗的疾病有很多。

对于现在经常泡在酒桌上的人来说,该穴更是随身携带的法宝。

因为按揉它能够很好地改善肝功能。

但是,至阳穴最乐于“效忠”的还是我们的心,有的人经常感到心慌、胸闷、心跳时快时慢,尤其是心里有事的时候,这种现象很严重。

这时候就可以按摩至阳穴来调整。

如果身边有亲人的话,最好趴在床上让亲人帮忙按摩,那样可以感受到来自亲人的温情,给身体多加入一分“爱心健康”。

如果独自一人,也不用难过,自己动手一样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手弯到后背,用食指和中指合力使用,力度可以加强一点,给至阳多加一点动力,心慌气短的问题要不了多久就能解决了。

每个人都有感到力不能及、无助的时候,这时候如果有人能够伸出手来,或许仅仅是强有力的一握,或许是拍一拍肩膀,都可以给茫然无措的人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

至阳穴其实就是这样一个坚定我们信心和正气的穴位,当我们心里慌张、混乱的时候,都不要忘了,在我们的身体上就有这样一位会随时给你打气加油的朋友!
2、带状疱疹,俗称“蛇盘疮”,皮疹以水疱、疼痛为主要特点,属于西医学的病毒类
至阳穴治疗
皮肤病范畴,青年人发病,因其体质强壮,疼痛尚可以忍受,对于老年人来讲,体质虚弱,正气不足,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导致血液瘀滞于局部,不通则痛,疼痛可呈烧灼样、刀割样、针刺样,常持续存在,剧烈难忍,甚至彻夜难眠,一般的止痛药没有效果,因此,止痛成为治疗的首要。

至阳穴为督脉经阳气隆盛之处,该穴有振奋宣发全身阳气,疏通经血、利湿热、宽胸膈、安和五脏、补泻兼施之功,经过多年临床研究证明,至阳穴埋元利针法可以起到疏通局部经络气血、祛邪扶正、缓解疼痛的作用,该方法起效快、疗程短、无副作用,已通过临床试验证明其确切疗效。

现代医学认为,当诱因使潜伏于神经元中的病毒被激活时,受侵的神经节发放异常电冲动,产生神经痛,至阳穴埋元利针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研究表明,至阳穴埋针使脊髓节段有关神经及内脏产生一种独特的剌激感后,加强了中枢神经内痛觉调节系统与痛觉冲动相互作用,对痛觉信号加以抑制,从而产生了更好的镇痛效应,同时还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毒及消炎作用,从而使疾病得以康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