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ppt课件(10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7《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课件1
下者,荆、扬之君乎”的谣传,带了王室及后宫数千
人要去洛阳称帝,结果途遇大雪,士卒怨怒,只好返
回。此处说“黄旗入洛”其实是吴被晋灭的先兆,过
了九年,晋军伐吴,吴在长江险只好出城投降。
天险不足依赖。
精选教育课件
19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暗示自己有幸遇明君,得以辅佐贤君统一天下,救百姓于
水火之中。
精选教育课件
21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诗眼。 全国统一,不分南北人民不必流离失所。 作者没有在开篇直抒胸臆,而是由远及近层层铺 垫,最后水到渠成,卒章显志。
精选教育课件
6
解题
一、关于金陵
1.在“因山立号”说中,“金陵”原是山名,
“陵”作“山陵”解。金陵,就是现在的钟山,又称
蒋山、紫金山。
2.“金陵”之名来源还有另外一说,即“埋金”之
说。这种说法中,“陵”被解释为坟墓。相传金陵的
名称是因秦始皇在金陵岗埋金以镇王气而得,即“埋
金的陵墓”,故名金陵。
精选教育课件
17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荒烟落日”的远景使他引发“苍茫万古意”, 石头城下的涛声使他想起了三国、六朝的旧事。 当年南朝陈后主君臣曾以为“长江天堑,古来限隔, 虏军岂能飞渡?” 后来却成为北军的阶下囚。 长江天险
精选教育课件
18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三国吴主孙皓迷信“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
11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明初诗歌总集
明初诗歌总集1.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1.原文: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2.注释:1.“钟山”:即紫金山,在南京市区东。
2.“瘗(yì)”:埋葬。
3.“王”:通“旺”,旺盛。
4.“城南台”:即雨花台。
5.“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以形势险要著称。
6.“黄旗入洛”:指三国时东吴末帝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气象,于是率家人宫女西上入洛阳以顺天命,但到了洛阳,孙皓就被晋武帝司马炎所俘。
7.“铁锁横江”:三国时吴国为阻止晋军进攻,曾在长江上设置铁锁。
3.译文:大江从万山之中奔腾而来,山势与江流都向着东方。
钟山犹如巨龙独自向西奔腾而上,似乎想要冲破巨浪,乘长风而行。
江山相互争雄,互不相让,险要的地形争相夸耀天下的壮观。
秦始皇白白地在这里埋葬黄金,这里的气象葱郁旺盛直到如今。
我的心怀郁闷堵塞,如何才能解开呢?喝酒喝到酣畅时登上了城南的雨花台;坐下便感觉到苍茫的万古之意,从荒烟落日的景象中远远地涌来!石头城下江涛怒号,千军万马谁敢渡江?孙皓黄旗入洛到底有什么吉祥可言,东吴用铁锁横江也并非牢固。
从前的三国,后来的六朝,宫殿都已荒芜,草木长得多么萧条。
英雄趁着时机争夺割据,多次战争使血水流入寒冷的江潮。
我有幸生逢圣人在南方兴起,祸乱刚刚平定,天下开始休息。
从今以后四海永远成为一家,不再用长江来划分南北。
2.刘基《北风行》1.原文: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2.注释:1.“萧萧”:形容风声。
2.“健儿”:指守城的士兵。
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原文、注释、译文
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原文、注释、译文【原文】《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明·高启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注释】钟山:即紫金山。
“欲破”句:本句化用《南史·宗悫(què)传》“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语。
“秦皇”二句:《丹阳记》:“秦始皇埋金玉杂宝以压天子气,故名金陵。
”瘗(yì),掩埋;葱葱,茂盛貌,此处指气象旺盛。
城南台:即雨花台。
坐觉:自然而觉。
石头城:古城名,故址在今江苏南京清凉山,以形势险要著称。
黄旗入洛:三国时吴王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的气象,于是就率家人宫女西上入洛阳以顺天命。
途中遇大雪,士兵怨怒,才不得不返回。
此处说“黄旗入洛”其实是吴被晋灭的先兆,所以说“竟何祥”。
铁锁横江:三国时吴军为阻止晋兵进攻,曾在长江上设置铁锥铁锁,均被晋兵所破。
三国:本指魏、蜀、吴,诗中专指吴。
六朝:本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这六个朝代都以金陵为都。
诗中专指南朝宋、齐、梁、陈四代,与吴对举。
萧萧:冷落,凄清的样子。
英雄:指六朝的开国君主。
务:致力,谋求。
圣人起南国:指朱元璋于江南起事,终成大业。
圣人,指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初从郭子兴起兵于濠州,后夺取天下,建立了明朝。
休息:休养生息。
“从今” 句: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从今四海为家日”句意。
【大意】浩浩长江来自万山之中,两岸山势蜿蜒,全都随着江流一并向东。
唯独钟山像一条巨龙回旋西上,好似要冲破波浪驾乘长风远行。
长江与钟山相互争雄各不相让,占据着优胜的地理形势争相夸耀是天下壮观。
明代诗文的发展历程
明代诗文的发展历程《明代诗文的发展历程》一、初期:高启与明初诗歌风貌原文:《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衍生注释:“瘗(yì)黄金”:指秦始皇在金陵埋下黄金以镇王气。
“黄旗入洛”:三国时吴主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气,于是带五千人入洛阳,结果失败。
这里表示福运衰败。
“铁锁横江”:晋伐吴时,吴人用铁链横于江面阻挡晋军船舰,却未能成功。
赏析:主题上,这首诗以登雨花台眺望长江的所见所感为主题,既有对金陵江山形胜的描绘和历史兴衰的感慨,又包含了对新的统一王朝的歌颂。
情感十分复杂,既有对昔日山河动荡、朝代兴替的深沉喟叹,也有对当下太平的欣慰。
表现手法上,写景气势恢宏,以“大江”“钟山”的雄奇来烘托金陵的壮美。
在叙事抒情方面,于历史事件的回顾中自然流出感慨,例如陈述三国六朝的兴亡,最后递进到对明王朝的兴起和四海一家的描写。
作者介绍:高启,他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
他性格孤高耿介,才华横溢。
元末时隐居吴淞江畔,入明后曾被朱元璋召修《元史》,任翰林院编修。
但后来因所作诗文被朱元璋猜忌,最终被腰斩,他的诗雄健奔放又清新超拔,在明诗的发展历程中有重要地位。
运用片段:1. 在一堂历史课上,老师讲到明初的大一统局面,说道:“大家看啊,就像高启诗中所说‘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明朝的建立统一了很多地区,结束了之前的战乱割据,这在当时真的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变革啊。
”2. 在江南的一次旅行当中,到达南京的游客站在雨花台上望着眼前的长江,脑海里浮现出高启的诗句:“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语文版第三册教案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 语文版第三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金陵历史文化背景及雨花台的意义;
2.通过学生图文并茂的展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课文、分析课文、品析课文,使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介绍金陵历史文化背景及雨花台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展示、朗读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
•课文《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及配图;
•课件及投影仪;
•展示板;
•PPT等课堂展示工具;
•书法作品等学生展示作品。
四、教学过程
1. 教师引入课文
通过介绍金陵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雨花台所代表的意义,引导学生对本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学生展示
为了增加本课程的趣味性和参与度,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一些课堂展示。
比如:
•学生可以展示一些金陵的热门旅游景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金陵的地理、人文等背景。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书法作品或者文学作品,来展示他们对金陵文化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朗读课文,分析课文
•首先,通过师生两人阅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节奏和情感;
•其次,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含义;
•最后,通过讲解重点词汇和语法,加深学生对掌握语言表达的理解。
4. 品析课文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语文水平,老师可以适当展开相关的探讨,如:
•如何理解登高望远的精神,以及它对我们的意义;
•如何理解。
古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翻译赏析
古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翻译赏析《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作者为元代文学家高启。
其古诗全文如下: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前言】《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是明初诗人高启的作品。
这首诗是一支祖国统一的赞歌。
当作者登上金陵雨花台眺望长江滚滚东去的时候,不禁触景生情,吊古思今,写下此诗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向往。
【注释】⑴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⑵雨花ORg台:在南京市南聚宝山上。
相传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在此讲经,落花如雨,故名,这里地势高,可俯瞰长江,远眺钟山。
⑶“山势”一句:这句说,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⑷钟山:即紫金山。
⑸“欲破”一句:此句化用《南史·宗悫(què)传》“愿乘长风破万里”语。
这里形容只有钟山的走向是由东向西,好像欲与江流抗衡⑹“秦皇”二句:《丹阳记》:“秦始皇埋金玉杂宝以压天子气,故名金陵”。
瘗(yì),埋藏。
佳气,山川灵秀的美好气象。
葱葱,茂盛貌,此处指气象旺盛。
王,通“旺”。
⑺郁塞:忧郁窒塞。
⑻城南台:即雨花台。
⑼坐觉:自然而觉。
坐,自,自然。
⑽石头城:古城名,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以形势险要著称。
⑾黄旗入洛:三国时吴王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的气象,于是就率家人宫女西上入洛阳以顺天命。
途中遇大雪,士兵怨怒,才不得不返回。
此处说“黄旗入洛”其实是吴被晋灭的先兆,所以说“竟何祥”。
⑿铁锁横江:三国时吴军为阻止晋兵进攻,曾在长江上设置铁锥铁锁,均被晋兵所破。
⒀三国:魏、蜀、吴,这里仅指吴。
⒁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建都金陵,史称六朝。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ppt课件(10页)
高启,明代诗人。字季迪,号青丘 子,长洲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并 称“吴中四杰”。 其文学思想,主张取法于汉魏晋唐 各代,所以诗歌风格多种多样。凡古 人之所长,无不兼之。他在学习前人 的同时,又能别出新意。高启的诗歌 豪放清逸,大部分创作于元末,其内 容或是表现自己的生活理想与精神境 界,或是表现自由精神被压制、摧残 及自我价值难以实现的痛苦。
石头城下涛声——三国、六朝的旧事。
“黄旗入洛”事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赏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现实,诗人庆幸躬逢盛世,歌颂“圣
人”朱元璋平定天下,与民休息,从 此可以四海一家,不再因长江分割南 北而起干戈。 对现实的歌颂——对国家的期望。
声调欢快,欢快中带有一丝沉郁; 心境爽朗,爽朗中蒙上一层历史的阴影。 既豪放伟岸,又沉郁顿挫。 全诗气势豪放,音韵铿锵,舒卷自如, 纵横随意。
秦始皇瘗黄金事
赏 析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赏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析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心绪、感慨
排遣胸中“郁塞”——酒后登台眺江
“荒烟落日”远景——“苍茫万古意”
看 注 释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写所见景色:长江从万山丛中呼啸 东下,钟山似盘龙乘风西上。江山 形胜,使诗人想起当初秦始皇曾在 此地埋下金玉杂宝,以镇压金陵的 “天子之气”,但徒劳无功,金陵 依然“王气”旺盛,此时又成了新 建立的朱明王朝的京城。
诗人以豪放的笔调描绘了钟 山龙盘、大江奔涌的山川壮景, 并在感慨历代成败兴亡、发抒怀 古幽情的同时,表达了对祖国重 新获得统一的由衷喜悦。
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主题辨析
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主题辨析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是一首古代诗歌,以其优美的文字,生动的比喻,富有寓意的情节,表达出诗人个人情感和思想,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这首诗歌的主要主题是游子思乡、感慨千里之外家乡变化、大无畏情怀。
诗人站在雨花台上远眺大江时,由于遥远而不能见到家乡,令他心中浮现出关于家乡的特别回忆和特别敬意。
他在感慨家乡的变化时,也流露出对异乡的无畏精神。
“金陵雨花台”是诗中显耀处之一。
高启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是一首古代诗歌,其主要主题是游子思乡、感慨千里之外家乡变化、大无畏情怀。
作为一名文人,高启带着无比的思乡之情,在这首诗中,他站在雨花台上远眺大江,由于遥远而不能见到家乡,令他心中浮现出关于家乡的特别回忆和特别敬意。
在这种追忆和想象中,他的家乡便有了生动的表现。
“杜甫之气、孟浩然之意”加上独特的寓意和优美的文字,使诗歌显得十分凄凉耐人寻味。
高启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是一首古代诗歌,以其优美的文字,生动的比喻,富有寓意的情节,表达出诗人个人情感和思想,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这首诗歌主要围绕游子思乡、感慨千里之外家乡变化、大无畏情怀这三个主题展开。
“杜甫之气、孟浩然之意”加上独特的寓意和优美的文字,使诗歌显得十分凄凉耐人寻味。
首先,游子思乡是这首诗歌最重要的主题。
高启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是一首古代诗歌,以其优美的文字、生动的比喻、富有寓意的情节,表达出诗人个人情感和思想,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这首诗歌的主要主题是游子思乡、感慨千里之外家乡变化、大无畏情怀。
作为一名文人,高启带着无比的思乡之情,站在雨花台上远眺大江时,由于遥远而不能见到家乡,令他心中浮现出关于家乡的特别回忆和特别敬意。
在这种追忆和想象中,他的家乡便有了生动的表现。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古诗文系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赏析:
诗人不敢想,也不敢说,然而这正是诗人 “我怀郁塞何由开”的真正原因。
诗人把笔锋一转,从历史的深沉反思 中跳到对现实的赞美歌颂,而把那一段潜 台词轻任地抹掉。“我今幸逢圣人起南国” 四句,表面上是诗人对现实的歌颂,实则 是诗人对国家的期望:他希望从此铸甲兵, 为农器,卖宝刀,买耕牛,真正与民休息, 让老百姓在和平的环境中愉快地生活着; 他希望从此四海一家,再不要凭险割据, 南北对峙,让老百姓在战火中流离失所。
古诗文系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译文:
雨花台上,面对荒烟落日,一种旷远迷茫 的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石头城下,江水震怒汹涌,北边的千万铁 骑怎敢渡江? 不过吴主孙皓,打着黄旗北去洛阳,竟成 俘虏,这分明是凶兆,可见连铁索横江都 不牢固! 历经前代吴国,后代南朝,六朝故都宫阙 荒芜,草木已繁茂! 一方霸主忙于割据称雄,几度厮杀之,只 能使血流入江河似寒潮一般。
古诗文系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谢谢!
古诗文系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译文:
我这一生,遇到圣人很是幸运,起江南发 兵,平定争霸之乱,如今已得休养生息。 从此四海之内永远一家人,长江不再用以 限阻南北。
古诗文系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注释:
⑴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⑵雨花台:在南京市南聚宝山上。相传梁 武帝时,云光法师在此讲经,落花如雨, 故名,这里地势高,可俯瞰长江,远眺钟 山。 ⑶“山势”一句:这句说,山的走势和江 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⑷钟山:即紫金山。 ⑸“欲破”一句:此句化用《南史·宗悫 (què)传》“愿乘长风破万里”语。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淮阳县第一中学学习的艺术之语文学案组名:姓名:日期:编制:
独立、自主、自学促能力形成;团结、协作、展示让魅力飞扬
[自研课导学]
目标:准确无误地朗读《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把握这首诗的感情抒发,诵读时体会语气、节奏、语调。
熟读并且背诵这首诗。
检测:对学,相互听读,互相纠错。
诵读展示,竞比诵读的准确性与情感的把握。
预习课:
自读自悟:读这首诗完成下列任务:
资料准备:创作背景相关的资料搜集。
自主积累:诵读并积累诗歌中的名句。
自我感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探讨诗歌的主旨。
[展示课导学]
学习主题:怀古诗多为怀古伤今,体味本诗积极的思想感情及诗中的典故。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训练课导学] “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
书写等级:分数:批阅日期:
基础题
一、用端正的字默写这首诗。
二、发展题
反复诵读全诗,试析:本诗在写作上有哪些特色
三,提高题:赏析: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培辅期望] (附培辅单)
疑惑告知:
效果描述:
[自主反思] (日反思)
知识盘点:
心得描述:。
明朝写南京的诗
明朝写南京的诗原文:《金陵即事三首·其一》水际柴门一半开,小桥分路入青苔。
背人照影无穷柳,隔屋吹香并是梅。
一、衍生注释:“水际柴门”:指靠近水边的柴门。
“青苔”:苔藓,常生于阴湿之地。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南京郊外景象。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半开的柴门、分路的小桥、无穷的柳影和飘香的梅花。
通过这些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闲适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南京的宁静与美好。
三、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钱秉镫。
钱秉镫,字幻光,号田间,明末清初文学家。
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质朴自然。
四、运用片段:我和好友漫步在南京的郊外,那水际柴门半开着,就像一位羞涩的少女,欲迎还休。
小桥分路入青苔,这不正如我们人生的选择,充满了未知与神秘?“背人照影无穷柳,隔屋吹香并是梅。
”那柳影和梅香,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古老而动人的故事。
此时此景,怎能不让人心醉神迷?原文:《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一、衍生注释:“钟山”:即紫金山。
“瘗黄金”:传说秦始皇曾在金陵埋下黄金以镇王气。
“黄旗入洛”:指三国时吴主孙皓听从术士说自己有天子气象,于是率家人宫女西上洛阳以顺天命,结果中途被截。
“铁锁横江”:指东吴用铁锁横截江面以阻挡西晋军队。
二、赏析:此诗开篇气势恢宏,描绘了长江的壮阔和山川的雄伟。
诗人抚今追昔,感慨历史的兴衰变迁,既有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也有对当下太平盛世的歌颂。
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跌宕起伏,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登雨花台19页PPT
END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登雨花台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意境丰富的古诗
意境丰富的古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作者】高启【朝代】明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杂感十首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作者】陆游【朝代】宋磨镜要使明,拭几要使净;奈何视吾心,不若几与镜?垢污倘未除,秋毫即为病。
吾曹亦圣徒,可不学颜孟?渡荆门送别【作者】李白【朝代】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友人【作者】薛涛【朝代】唐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水调歌头·冒大风渡沙子【作者】李处全【朝代】宋落日暝云合,客子意如何。
定知今日,封六巽二弄干戈。
四望际天空阔,一叶凌涛掀舞,壮志未消磨。
为向吴儿道,听我扣舷歌。
我常欲,利剑戟,斩蛟龟。
胡尘未扫,指挥壮士挽天河。
谁料半生忧患,成就如今老态,白发逐年多。
对此貌无恐,心亦畏风波。
旅夜书怀【作者】杜甫【朝代】唐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不第后赋菊【作者】黄巢【朝代】唐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作者】陆游【朝代】宋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子夜吴歌·秋歌【作者】李白【朝代】唐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送张舍人之江东【作者】李白【朝代】唐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游秦淮河的诗句
游秦淮河的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唐·杜牧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唐·刘禹锡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明·高启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明·高启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明·高启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明·高启白日余孤塔,青山见六朝《金陵晚眺》元·傅若金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人月圆·甘露怀古》元·徐再思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五代·李煜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秦淮杂诗二十首·其一》清·王士祯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秦淮夜泊》宋·贺铸秦淮有水水无情,还向金陵漾春色《春江花月夜词》唐·温庭筠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元·萨都剌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满江红·金陵怀古》元·萨都剌当年粉黛,何处笙箫《折桂令·问秦淮》清·孔尚任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诉衷情·建康》宋·仲殊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唐·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金陵五题·石头城》唐·刘禹锡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五代·李煜为问秦淮女,还知玉树空《子夜吴声四时歌》元·张宪北渡秦淮水,西登石盘山《秦淮谣送郑太守归光州石盘山》明·蒲庵禅师同舟入秦淮,建业龙盘处《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唐·魏万墨花化作秦淮云,犹向妆楼日来去《题马姬湘兰所画兰竹卷》明·王醇大江九道通秦淮,白头浪蹴桃花涨《秦淮谣送郑太守归光州石盘山》明·蒲庵禅师天地寥寥同一色,秦淮楚江无限极《旅馆雪晴,又睹新月,众兴所感,因成杂言》唐·权德舆好物随人秘,秦淮忆建康《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唐·钱起宁能复与我,摇漾秦淮檝《再用前韵寄蔡天启》宋·王安石抗手秦淮上,我歌多叹噫《国宾黄先生之官义乌主簿赋诗奉赠》明·王祎斜阳巷陌燕子飞,秦淮西下长江去《送欧阳彦珍归杭》元·王冕涂经华林岸,地接秦淮沟《忆与刘伯温章三益叶景渊三君子同上江表五六》明·宋濂漂泊相逢重一笑,秦淮东畔女墙西《中秋清晖阁静坐,因思前二年石湖、四明赏月》宋·范成大秦淮诧再聚,何异箴得线《次黄侍讲赠陈性初诗韵》明·宋濂至今秦淮间,礼乐秀群英《留别金陵诸公》唐·李白长源因此名秦淮,萦纡建业达水隈《秦淮歌》清·乾隆馈饷随萧不作难,秦淮今视汉秦关《送韩希道移漕江东》宋·周必大。
文档:《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译文与鉴赏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译文与鉴赏《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是明初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这首诗是一支祖国统一的赞歌。
当作者登上金陵雨花台眺望长江滚滚东去的时候,不禁触景生情,吊古思今,写下此诗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向往。
译文:滔滔长江从万山中奔腾而来,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而只有钟山山势由东向西,蜿蜒如龙,似乎要与江河相抗衡。
长江与钟山相互争雄,两者之势堪称天下壮景。
相传秦始皇曾在钟山之下埋下黄金,以振“王气”,但这里山川灵秀之气象至今还是旺盛的。
我心中的忧思怎样才能解开?醉着酒走上雨花台看看。
雨花台上,面对荒烟落日,一种旷远迷茫的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石头城下,江水震怒汹涌,北边的千万铁骑怎敢渡江?不过吴主孙皓,打着黄旗北去洛阳,竟成俘虏,这分明是凶兆,可见连铁索横江都不牢固!历经前代吴国,后代南朝,六朝故都宫阙荒芜,草木已繁茂!一方霸主忙于割据称雄,几度厮杀之,只能使血流入江河似寒潮一般。
我这一生,遇到圣人很是幸运,起江南发兵,平定争霸之乱,如今已得休养生息。
从此四海之内永远一家人,长江不再用以限阻南北。
鉴赏:这首诗以豪放、雄健的笔调描绘钟山、大江的雄伟壮丽,在缅怀金陵历史的同时,发出深深的感慨,把故垒萧萧的新都,写得气势雄壮;抒发感今怀古之情的同时,又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喜悦。
“大江来从万山中”四句,写目之所见。
浩浩的长江,从万山千壑中奔流而东,绵互两岸的山势,也随之而宛转东向,只有那龙蟠虎踞的钟山,挺然屹立在西边,好像要乘长风,破巨浪,挽大江而西向似的。
大江要东流,钟山要西上,这就赋予了它们以人格的力量,赋予了它们以浩然的正气,一个要冲向大海作波涛,一个要屹立西天作砥柱;一个能惊涛拍岸,一个不随波逐流,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大江和钟山都成了自己的化身,气势之雄伟,器宇之轩昂,是江山的传神,也是诗人的写照。
“江让相雄不相让”四句,分承“大江”与“钟山”两联。
“相雄不相让”,正是对以上四句的高度概括;“形胜争夸”,则是对下文的有力开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旗入洛”事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赏析盛世,歌颂“圣
人”朱元璋平定天下,与民休息,从 此可以四海一家,不再因长江分割南 北而起干戈。
对现实的歌颂——对国家的期望。
声调欢快,欢快中带有一丝沉郁; 心境爽朗,爽朗中蒙上一层历史的阴影。 既豪放伟岸,又沉郁顿挫。 全诗气势豪放,音韵铿锵,舒卷自如, 纵横随意。
的同时,又能别出新意。高启的诗歌
豪放清逸,大部分创作于元末,其内
容或是表现自己的生活理想与精神境
界,或是表现自由精神被压制、摧残
及自我价值难以实现的痛苦。
看 此诗作于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 背景 明代开国未久之际。作者生当元末明
初,饱尝战乱之苦。当时诗人正应征 参加《元史》的修撰,怀抱理想,要 为国家作一番事业。当他登上金陵雨 花台,眺望荒烟落日笼罩下的长江之 际,随着江水波涛的起伏,思潮起伏, 有感而作。
秦始皇瘗黄金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赏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析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心绪、感慨
排遣胸中“郁塞”——酒后登台眺江
“荒烟落日”远景——“苍茫万古意”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高启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看
诗
登:金陵雨花台(地点)题
望:大江(事件)
内容: 诗人登上金陵雨花台
望大江的所见所感。
看 高启,明代诗人。字季迪,号青丘
诗 子,长洲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并
称“吴中四杰”。
人
其文学思想,主张取法于汉魏晋唐
各代,所以诗歌风格多种多样。凡古
人之所长,无不兼之。他在学习前人
笔力雄健 感慨深沉
艺
写景(开头八句) 现实 术
借景抒情
怀古(中间十二句)感慨
特 点
抒怀(最后四句) 现实
借古喻今
借怀古表达内心对国家 新生的喜悦及期望
句式参差
间用长短句,每四句一转 韵,平仄交错,节奏抑扬 有致,加强了诗歌的感染 力,读来音调铿锵。
小结
抓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 情
样的思想感情?
感
诗人以豪放的笔调描绘了钟 山龙盘、大江奔涌的山川壮景, 并在感慨历代成败兴亡、发抒怀 古幽情的同时,表达了对祖国重 新获得统一的由衷喜悦。
看
注
结合注释翻译诗句
释
熟悉诗歌主要内容
赏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析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写所见景色:长江从万山丛中呼啸
东下,钟山似盘龙乘风西上。江山 形胜,使诗人想起当初秦始皇曾在 此地埋下金玉杂宝,以镇压金陵的 “天子之气”,但徒劳无功,金陵 依然“王气”旺盛,此时又成了新 建立的朱明王朝的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