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易近人”的哲学教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优秀6篇)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优秀6篇)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1、本教学设计使用人教版教材,属于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的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该内容是《生活与哲学》模块教学的知识起点,对于学生认知哲学问题学习哲学知识是入门课。
教学安排1课时。
2、本框题包括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两个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这一目题中,首先回答了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然后介绍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所包括的两方面的内容。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说明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学情分析1、学习者是高二普通中学的学生。
2、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对世界的本质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和探究。
3、但如何运用所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探究世界的本质问题知识储备不足,无论在智力因素还是在非智力因素方面都还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开展探究存在相当的难度。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二)能力目标掌握简单的哲学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一定的哲学兴趣;自觉能动地去认识世界,做一名可知论者。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2、教学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趣味导入通过上学期文化生活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华文化真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中华传统文化《坛经》中的一则哲理小故事。
高中政治专题1.1生活处处有哲学(讲)(提升版)4讲解
高中政治专题1.1生活处处有哲学(讲)(提升版)4讲解第一篇:高中政治专题1.1生活处处有哲学(讲)(提升版)4讲解专题1.1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理解:哲学的本义和任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3.分析: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
二、能力目标举例说明哲学并不神秘,生活处处有哲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2.通过对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学习,增强我们以哲学为指导,学好具体知识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1)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
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
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句话,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应当提供让人惊异、惊讶、惊醒的创新论断。
国外一本工具书说,哲学家是那些“爱提出令人烦恼的问题,并给出稀奇古怪回答的人”。
人们未必能够同意这个“稀奇古怪”的定义,但它传达出的哲学应当让人“惊讶”的信息,则是人们必须充分注意的。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补充:哲学上说的世界: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前两者是客观世界,后者是主观世界。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课堂探究]:(1)你在童年时代是否也思考过类似的问题?(2)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3)你现在经常思考哪些问题?为什么? 探究提示:(1)一般人在童年时代都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体会。
(2)杞人忧天的故事固然不可取,但它反映出一种追问和思考,而这种追问和思考非常宝贵,它使我们的思想进发出哲学的火花。
《第一课2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哲学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要求如下:1. 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概念及其意义,了解哲学的探索过程;2. 掌握哲学在认识世界、指导生活实践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其运用哲学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重要性,难点在于如何将抽象的哲学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做到知识的有效运用。
我们将重点讲述以下内容:1. 深入浅出地解析“基本问题”的具体内涵;2. 阐释哲学思想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3. 探讨学生如何通过案例、实践活动来掌握哲学思想。
三、教学准备:为了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和解决教学重难点,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 搜集并整理相关哲学经典思想,作为教学内容的支撑和补充;2. 准备多媒体教学材料,如视频、图片等,以增强课堂互动性和直观性;3. 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哲学原理。
同时,教师应提前预习教材内容,熟悉掌握相关知识点的概念、内容及难点。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互动讨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导言激趣课堂开始,教师首先通过一段引人深思的哲学小故事或现实生活中的哲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例如,可以讲述“苏格拉底的苹果”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真理、认知和智慧的哲学问题。
通过故事引发学生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为接下来正式的课程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导入教师简明扼要地介绍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包括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分类及其重要性。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点,为新知识的引入做好准备。
三、知识讲解1. 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定义、内涵及外延,使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哲学基本问题的分类:介绍不同的哲学派别对基本问题的看法,如存在论、认识论、价值论等。
张乔木的哲学讲解
张乔木的哲学讲解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张乔木先生从哲学的基本概念开始讲解。
他指出,哲学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哲学,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世界的本质和真相,可以对自己和周围的事物有更清晰的认识。
在他看来,哲学是一种智慧的表达,是人类思维的高度集中和总结。
张乔木先生探讨了哲学的主要分支和流派。
他介绍了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的不同,理清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本质差异,分析了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特点与意义。
在他看来,不同的哲学流派都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并从中汲取启示。
在讲解中,张乔木先生还对哲学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进行了探讨。
他指出,哲学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过程,是人类智慧和文化的结晶。
从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到现代的思想家们,每一个时代都留下了独特的哲学贡献,为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观念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他看来,要理解哲学,就必须了解其历史发展的演变,才能更好地把握其精髓和本质。
张乔木先生还探讨了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和互动。
他认为,哲学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各个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互动。
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其他学科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在他看来,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互动正是人类智慧和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体现。
张乔木先生的哲学讲解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机会。
通过他的讲解,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哲学的本质和意义,更深刻地认识人类智慧和知识的辉煌历程。
让我们一起跟随张乔木先生的脚步,探寻哲学的深邃和博大,领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注:此文非真实内容,仅为创作类文章之一,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第二篇示例:张乔木,生于一九二一年,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国当代哲学界的权威人物之一。
他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广泛的学识而闻名于世,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哲学与人生》教案2015.3(第4次授课第二单元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间接联系
•时势造英雄——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体和部分的源自系•无风不起浪,有水才行船——因果联系
3.学会共处,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怎样做?)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事物的发展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部原因(外因),另一方面是内部原因(内因)。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即事物内部矛盾。
同学们自由回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看书、思考问题,回答教师提问,记好笔记
学生在互相讨论中加深理解,总结答案。
根据自己的理解及教师讲解,进一步对本节课进行理解,并提出疑难问题,请老师作答。
相互讨论,回答问题
仔细阅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找到知识点,通过教师讲解充分理解知识内容,并将不理解的找出与师生共同讨论,最终消化吸收知识点。
学生讨论交流感受。
对待人生中的各种矛盾,历来有不同的人生态度。从同学们讲述的各类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正视生活中的矛盾,从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全面认识和协调处理矛盾的不同方面,积极化解矛盾,消除对立,在解决矛盾中推动人生发展。而消极的态度是害怕矛盾,掩盖矛盾,表现为两种极端相反的倾向:一种倾向是认识和处理问题时简单化和偏激,排斥不同,激化矛盾;另一种倾向是回避矛盾,把一切归结于命运,消极地听从命运的安排。所以,换一种态度,就会换一种人生。
学以致用,通过对教材、学习指导书的学习,能够充分理解枯燥的哲学理论,将哲学理论内化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用理论指导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
复习、巩固本节课中的哲学观点。
通过做题,理解、消化、吸收本节课程内容。
哲学教学中提升生活智慧
( 2 思想 4 ) 政治课 教学 21 年第1期 00 2
I 鹱 豢|罄骧蔻囊 ≤ l |
哲学的智慧原本就是在不同流派的争辩 中
磨砺 和发 展 起来 的 , 所谓 “ 不拨 不 亮 , 不 辩 灯 理
不 明 ” 哲学 的课 堂 , , 争辩 是不 可或 缺 的 , 它往 往
值, 且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 。 分享理论与
晶 。可见 , 话是 利 于营 造平 等 对
开闸的洪水猛兽 ,你如何劝慰他 们? 学生哄堂大笑 , ” 而笑正明证着
话题 的生 活性和 可论性 。 学生 给 出 了很 多种 方 案 , 些 被 认 可 , 些 有 有
பைடு நூலகம்
羹
氛围 , 而激荡 出智 慧来 的 。哲 学 的词源 意思 是 “ 智 慧 ”哲学 本 爱 , 就 是智 慧之学 , 慧不 是 在我说 智 你 背 中出来 的 , 智慧需 要对话 来 沟通心 灵 , 达 抵 灵魂 。 以 , 所 哲学 的课 堂 , 我们不 妨学学 先 贤 , 从
新课 程 理念 也 是完全 吻合 的。 堂之 上 , 课 师生之
间 , 以分 享 的东 西 , 可 一样 可 以很 多 , 怕 一 句 哪
能碰撞 出最 有 价值 的东 西 。 在用“ 恼” 烦 阐述 矛 盾 的 观点 时 , 我们 说 到
名言 、 一个 公式 。 当它在 哲 学背景 下 被提及 和 分
人的思维惯性似乎有某种魔力 , 一方面 , 在 惯性作用下 ,能让人熟能生巧掌握一些基本方
法 , 一 方 面 , 能让 人形 成 思维 惰 性 , 碍创 另 也 妨
新 思维 的产生 。所 以 , 堂需要 有灵 动 的模 式 , 课
是“ 为什么爱我的人伤我最深?” 问题真实直白 得 让 同学欲笑 又不敢 , 爱何 其宽 泛? !坦然 正视 人 生 的大命 题 , 何尝 不是教 育 的使命 呢? 生参 学
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引言谈论教师的人格魅力,应先从我国古代的孔子说起。
孔子是一个思想深沉、举止端方的大哲学家,大教育家,几千年来他“聚徒讲学”平易近人的神情语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的人格魅力对后世子孙产生很大的影响。
孔子的学者风范对我们今天“传道授业解惑者”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一名教师具有良好的性格、气质、能力特征不仅能吸引学生获取知识,而且对学生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
这种影响,如春风化雨,甘霜滋润,天籁妙音,承续久远,使学生受益终身。
教师的人格魅力归结起来应当有以下具体体现:善良、真诚、热情、耐心、负责、富于同情心、淡泊名利、德才兼备,具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等。
教师必须善良、真诚。
这是教师人格魅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内心宽容,忍让,慈爱,富有同情心,言行上质朴、和蔼、尊重他人,严于律己,诚恳,真切,使人觉得与之相处如沐春风,如享阳光,无需提防,更无需担心严霜雪面,城府祸心,这样在教育生涯中必然会达“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师必须淡泊名利,宽容大度,胸怀磊落,德才兼备,才能担负承文明,育人授业的重任。
如果一个老师满腔名利,不惜绞尽脑汁,不择一切手段,去追求个人利益,那他就名不副实。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育人 ,而育人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做人最核心的是要有人格 , 否则就会只有人形而无人实。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 教“师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教师的理想信念、生活态度、价值取向、道德品质、治学方法、为人处事等都决定着教师以德育人的成效。
教师人格比教师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对学生的影响更显著。
因而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影响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
一人格的涵义人格,从心理学上讲 ,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 ,即个性。
从伦理学上讲是指人的道德品质 ;从法律的角度讲 ,是指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 ;社会学中把人格定义为人品。
格“”即标准、度量、规格、品质 ,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就是讲人要有良好品行和做人标准。
“有滋有味”才能“有声有色”
“有滋有味”才能“有声有色”但凡一堂好课,听者最直观的印象是“好听”“有味”,《经济生活》要有“经济味”,《政治生活》要有“政治味”,《文化生活》要有“文化味”,《生活与哲学》自然要有“哲学味”。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哲学课缺失哲学味的现象较为普遍,或把抽象、思辨的哲理生硬、肤浅地灌输给学生,说教味有余而哲学味不足;或主观上想“深入浅出”地讲透哲理,客观上却把哲学课上成了举例课,“生活味”够了,“哲学味”尽失。
在倡导生活化教学理念背景下,后一种现象尤其严重。
笔者认为,哲学自然不应该是遥不可及、深奥晦涩的代名词,但也绝不能成为肤浅平庸、机械呆板的附属品,唯有用心酿出哲学本身具有的“五味”,才能让哲学课充分展现智慧之学的魅力,“有声有色”,回味无穷。
一、返璞归真——贴近哲学的“本原”众所周知,哲学回答的都是一些“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人的本质是什么”等终极性问题,本原性是哲学的本质特点之一,过多地添加“人工色素”只能使课堂教学渐行渐远,远离哲学的“原味”。
例如,对“辩证否定观”的教学,有教师作了如下处理:①展示新、老咸亨酒店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界定“老咸亨酒店”和“咸亨新天地”?由“老”到“新”的转变是如何实现的?②针对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的两种观点,让学生通过辩论懂得辩证否定观。
③引导学生通过探讨“‘咸亨新天地’是否具有永恒的生命力?”这一命题,领会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④让学生尝试创新实践——为鲁迅故里下一阶段的改造提出建议和设想。
该课以绍兴学生最熟悉的材料一例到底,教学环节紧凑,设问也有一定的启发性,按理说应该是一堂深入浅出的好课,结果却并不出彩,听者仿佛是在接受绍兴乡土课程的教育。
究其原因,在于对材料本身的探讨过“重”,对哲理的辨析、推理、论证却太“轻”,教学在一轻一重间远离了哲学的“原味”。
如要使这堂哲学课贴近“本原”,我们不妨作如下的处理:①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辩证法?”以明确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等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
高中哲学学习技巧及方法
高中哲学学习技巧及方法高中哲学是一门抽象深邃的学科,许多学生在面对哲学学习时感到困惑。
然而,只要掌握一些学习技巧和方法,就能事半功倍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用于高中哲学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门学科。
一、扎实的预习高中哲学的教材内容深入且难度较高,所以在上课之前进行扎实的预习非常重要。
首先,学生应该认真阅读教材,并标注重点内容。
其次,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哲学辞典或参考书籍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最后,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论坛或知识问答平台,与其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
二、注重课堂互动高中哲学课堂往往以讲授为主,所以与老师和同学的积极互动非常重要。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提前准备一些问题或疑惑,并积极发言与老师交流。
此外,与同学的讨论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好方法,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相互启发和帮助。
三、注重思辨和批判思维哲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思辨的学科,学生应该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只停留在书本知识的记忆,要能够理解和分析背后的哲学思想和观点。
对于每个概念或理论,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进行深入思考,并尝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四、运用逻辑思维哲学思考强调逻辑思维的运用,学生应该学会使用逻辑推理的方法。
在解答题目或写作时,可以按照“前提-推理过程-结论”的逻辑框架来组织自己的思路。
同时,要学会辨析论证的有效性和推理的逻辑漏洞,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和评价文本中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五、阅读哲学经典著作高中哲学学习不仅限于教材中的内容,还应该拓宽视野,阅读一些经典的哲学著作。
例如,可以选择柏拉图的《理想国》、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
这些经典著作会为学生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哲学思想,并上升到更高的思维层次。
六、积极参与讨论和辩论哲学思考是通过对话和辩论来推动的,学生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的哲学讨论组织,积极参与讨论和辩论活动。
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思辨和表达的能力。
《哲学与人生》说课稿
《哲学与人生》说课稿《一切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中的第一节的内容“一切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说教材(一)教材作用《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哲学与人生》一书中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
《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指导学生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单元的核心内容是“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考虑到本节内容对幼师专业学生的应用价值,我将《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分为两课时进行讲解,本节课的侧重点是“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
本节课也是连接教材第三、五课的关节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及其心理特征,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联系、人际关系的含义;掌握联系、人际关系的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用联系的思维来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感受学习哲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点教学重点:联系的含义、人际关系的含义教学难点:联系的特征、人际关系的特征关键点: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为了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
二、说教法根据教材的特点、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如下教法达到教学目标。
1、运用图示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
本课知识对于处在职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运用图片、案例、flash短片资料,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工具,把教学内容生动的展示出来。
其目的就是增加课堂的感染力,启发学生思维,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形象化,更加容易的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哲学教案
(3)生活中处处有哲学
教师应真心诚意地跟学生一起成为哲学的学习者、探讨者,不要故做高深、故弄玄虚。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哲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借用电视中的广告语就可以给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一些哲理:联想集团的“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说明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盖天力产品的“白天吃白片不瞌睡,晚上吃黑片睡得香”(说明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泻痢停产品的广告“得了痢疾拉肚子怎么办?关键在于选好药。选药也得有诀窍。别看广告!看什么?看疗效啊!”(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懊柯玛产品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说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等等。也可用一些自然现象(见教学素材)说明。
反面的事例以牛顿为典型。(详见教学素材)
2.通俗生动地讲述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智慧之学
在古希腊,哲学一词就有爱智慧的意思。古希腊的哲学家,如泰勒斯精通几何学和天文学,曾成功地预言日食,还曾成功地把天文气象知识同农业生产、经商结合起来,因而发了大财。他当时就被人们誉为“贤人”。苏格拉底也是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他与别人谈话时总说自己一无所知(装糊涂)。这实际上是一种相当智慧的“反诘法”,后来成了辩证法的最早起源。他当时也被人们称为“圣人”。中国的孔子、老子、庄子、孙子等,都因其超人的哲学智慧,不仅在中国被誉为圣人、贤哲,而且至今在世界上也备受尊重、关注。流传民间的阿凡提的故事及寓言典故、成语俗语都包含深刻的哲理。“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均是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哲学智慧来揭示唯心主义、形而上学错误而显得特别生动、深刻。来自欧美、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青年人,包括一些学者,到中国来学习、研究,探究中国一些圣人、贤哲的智慧真谛。
精准备课之“平易近人”
精准备课之“平易近人”作者:金美美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9年第10期摘要:“精準教学”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但是它的提出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恰恰相反,笔者认为这是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尤其是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化教学最好最有价值的方法。
本文以笔者备课为例,将笔者在备课的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以教学成果的方式呈现,把十九大思想与思想政治课程有机结合,在备课的过程中完成教学设计,更让学生走近哲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平易近人”与“精准教学”相结合。
在备课的经历中,笔者不断的发现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和突破自己。
关键词:精准教学; 备课价值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0-036-001一、我与“平”的“理性精神”的一面之缘让哲学课“平易近人”,需要教师做到深入浅出,着意于深,谈吐处浅,让艰深的哲理具体而不失哲学所具有的“理性精神”。
做到“平易近人”,则要求教师从身边人,心中话,嘴边事中挖掘素材。
借着学校创建“卓越教师”团队的契机,有幸与朱竞丰教授相识。
朱教授曾说过:优秀教师的教案(课件)好比是太阳,它所散发的光和热能吸引你走向他,但那是别人的成果,一味地借鉴并不能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只有多观察才能有自己清晰的教学思路,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灵魂。
这一番话深深的打动了我,对此我深信不疑,也正是这一次接触,让我开启了自我探索之路。
这是我和“平易近人”的“理性精神”的一面之缘,平淡却又深刻。
二、我与“易”的“理性精神”首次亲密接触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等车的空隙,一个人无聊的刷着微信推送的文章,无意中我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中学生如何有效掌握自己的时间》。
一种故人重逢的熟悉感,当下我便很笃定,这就是我一直追求“平易近人”中“易”的重要的因素。
一瞬间,灵感喷薄而出,脑海中闪现出无数的思路和方案,我深知这样的灵感稍纵即逝,如不及时把握可能便不会再有这样酣畅淋漓的贯通感,上了车打开电脑,开始着手设计并完善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于是这一段美妙而精彩的旅程便开始了。
一位平易近人的道法老师作文
一位平易近人的道法老师作文英文回答:A down-to-earth Taoist teacher.Taoism, also known as Daoism, is an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that emphasizes living in harmony with the Tao, which can be translated as "the way." It promotes simplicity, naturalness, and the pursuit of inner peace. In today's fast-paced and stressful world, finding a down-to-earth Taoist teacher who can guide us on this path is truly a blessing.I am fortunate to have such a teacher in my life. He isa humble and approachable person who embodies theprinciples of Taoism. He ha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Taoist philosophy and is able to explain it in a way thatis easy for everyone to understand.One of the things that sets him apart from otherteachers is his ability to communicate in multiple languages. He is fluent in English and Chinese, which allows him to reach a wider audience and share the wisdom of Taoism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His English teachings are always insightful andthought-provoking. He starts each session by explain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aoism and its relevance to our daily lives. He often uses examples from nature to illustrate his points, showing us how we can learn valuable lessons from observing the natural world around us.During his English teachings, he encourages active participation from the students. He creates a safe and open environment where everyone feels comfortable asking questions and sharing their thoughts. He patiently listens to each person and provides guidance based on theprinciples of Taoism.His teachings in Chinese are equally inspiring. He has a way of connecting with his Chinese-speaking students on a deeper level. He uses Chinese proverbs and ancient texts toconvey the wisdom of Taoism, making the lessons more relatable and meaningful.In both languages, h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balance and harmony. He teaches us to let go of unnecessary attachments and desires, and to embrace simplicity and contentment. He encourages us to cultivate our innervirtues and liv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ural flow of life.His teachings go beyo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He often organizes practical activities such as meditation sessions and nature walks, where we can experience the principles of Taoism firsthand. These activities allow us to connect with our inner selves and the world around us, fostering a sense of peace and tranquility.In conclusion, having a down-to-earth Taoist teacher who can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is truly a gift. His teachings inspire and guide us on the path of Taoism, helping us to find inner peace and live a more balanced and fulfilling life.中文回答:一位平易近人的道法老师。
中国哲学教学方法初探
中国哲学教学方法初探
中国哲学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特质。
在传统文化的引领下,中国哲学的教学方法也具有独特的特点和理念。
一、注重文字阅读
中国哲学注重文字阅读,强调对经典文献的深度解读和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会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经典文献,研读文本内涵和思想内蕴,通过阅读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哲学思想。
二、强调个体思考
中国哲学教学强调个体思考,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会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行思考和分析,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三、注重历史背景分析
中国哲学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因此教学中也要注重历史背景分析。
教师会讲述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分析历史背景对思想的影响,深化对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四、追求内在精神
中国哲学强调内在精神,注重人的内在生命和自我修养。
在教学中,教师会引领学生深入研究人生境界和自我修养,培养学生的内省精神,做到思想、行为与道德自觉相统一。
五、追求实践应用
中国哲学注重实践应用,鼓励将哲学思想融入生活实践中。
在教学中,教师会把哲学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哲学思想解决生活问题和提升自身品质。
综上所述,中国哲学教学方法注重文字阅读、个体思考、历史背景分析、内在精神和实践应用,强调对经典文献的深度分析和对思想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养和修养,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校本课程——趣味哲学
【高中政治校本课程】课程目的:由于学习竞争激烈、压力较大,学生与外界新生事物接触的机会较少,缺乏与社会沟通的渠道,知识面比较狭窄,社会实践少,阅历不够丰富,实践经验较贫乏,就哲学这门课来说,高中是第一次接触,同学们涉及的资料较少,且那些哲理比较晦涩难懂。
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对哲学学科的兴趣,加强和巩固学生的哲学功底,特意开设了一门有关政治学科的校本课程——趣味哲学。
课程特点:这门校本课程以一个“趣”字为线索,贯穿于这个课程之中,这个“趣味”融哲人天趣、哲学奇趣、哲理谐趣、哲思妙趣四趣为一体,相互渗透,使一门高深莫测、铭言晦涩并且枯燥无味的哲学学问趣味化,把艰深的术语和过分专业化的表达方式通过典故、寓言、诗词、故事等形式使其通俗易懂化,就像《庄子》一样。
历来的读书人,没有不喜欢《庄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庄子哲学浅显,而是因为庄子的哲学尤其是一些精深的佛理,有不少是用寓言来说明的,使人们对一个故事有所感悟。
哲学也类似,虽不能如《庄子》那样妙趣横生,但也不能准备板着面孔给学生讲原理。
所以,本课程将突破往昔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主要通过一些寓言、故事趣闻的形式,希望能使同学们对哲学的趣味有所领略,能提高同学们对哲学的兴趣,加深和巩固对哲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并学以致用。
适合对象:高中阶段各个年级。
对高一的学生来说,选这门课有利于为哲学课程奠定基础,培养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对高二的学生来说,有利于开阔他们在哲学的知识面,促进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高三的学生来说,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内容进度:一、“愚人吃盐”和“笨人吃饼” ;二、“谷堆论证”和“秃顶论证”;——第1课时三、一根鱼杆和一篓鱼;四、阿凡提的故事;——第2课时五、自己的观音;六、蜘蛛丝——第3课时七、信念;八、凶宅的秘密;——第4课时九、谁耍谁;十、慧能和尚与“本来无一物”;——第5课时十一、错死了人?抄错了文?;十二、“哭婆”变“笑婆”的故事——第6课时十三、两只老虎;十四、青蛙的愿望;——第7课时十五、人的悲哀;总结;——第8课时教学方法:采用10字教学法,即读书——议论——讲解——练习——总结,这个教学模式的提出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精神。
毕业论文致谢词及感言
毕业论文致谢词及感言毕业论文致谢词及感言毕业论文致谢词及感言本论文是在导师xx-x教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导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
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
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
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
在此感谢岳保珍高工、张曾教授、李兵云老师、何婉芬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重点实验室的……等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福建农林大学谢拥群教授、陈礼辉教授、黄六莲高工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是没有办法完成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同窗之间的友谊永远长存。
2)我毕业论文的致谢致谢:感谢我的导师XXX教授,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3)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老师的悉心指导。
陆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
陆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
对陆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感谢**老师、**老师、**老师、**老师等对我的教育培养。
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与研究,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
南京晓庄学院**院长、科学教育系**主任、**书记、**老师、**老师等老师为我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谨向各位同仁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谢忱。
感谢我的同学**、**、**、**三年来对我学习、的关心和帮助。
最后,向我的父亲、母亲、人、女儿致谢,感谢他们对我的理解与支持4)在论文完成之际,我的心情万分激动。
高中必修第四册11《追求智慧的学问》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第四册11《追求智慧的学问》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框追求智慧的学问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哲学的内涵与起源。
(2)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3)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正确认识哲学的内涵,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们的研究和生活。
【科学精神】明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公共参与】了解身边事例,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美好生活的向导。
1.教学重点:理解哲学的内涵与起源。
2.教学难点:理解哲学与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
(一)引入新课古希腊哲学家XXX曾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自己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
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具体科学知识,而且需要哲学知识。
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样的哲学?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走进哲学,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创造更亮丽的青春。
本节课我们研究追求伶俐的学问。
(二)讲授新课追求智慧的学问(板书)阅读与思考:XXX认为,哲学是追求“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的学问。
XXX认为,暂学以绝对精神为对象,是一种特珠的思维方式。
XXX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正变成文化的活的灵魂”。
概括上述对哲学理解的共同点,并与同学分享你的理解。
哲学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说法?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在古希腊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在汉语中,“XXX”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
正如XXX所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教师:为什么要研究哲学?学生: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伶俐。
人们对事物的精确认识,办理题目的巧妙方法,都与一定的哲学伶俐联系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平——深入浅 出,亲切 易懂
富 有 吸引力 、说 服力 、感 召力 的哲 学课 ,绝 不 是 唱高 调 、说 套 话 、许 空诺 的宏 辞 阔论 。那种 只顾 堆
砌辞藻的课堂看似华丽 ,实则空洞 ,言之无物 。《 生活与哲学》 的学习者是高中学生,因而课堂教学要 晓 畅明白,深入浅出。正如清代学人俞 樾说 :“ 盖诗人用意之妙 ,在乎深入 而显 出。入 之不深 ,则有浅易
“ 平易近人” 的哲学教学 4 3
“ 平易近人” 的 哲 学 教学
李伟雄
摘 要 :平易近人的理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平易近人的课堂具有持久的影响力。追
求深入浅 出、亲切易懂,换位思考、将心 比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以人为本 、助人成 长 ,有助于在哲学课堂上促进知识共享,增进价值共识 ,助推思维共振,升华情感共鸣。
之病 ;出之不 显 ,则有 艰涩 之患 。 ” 从 这个 角度 上看 ,哲 学课 的语 言 表达 显 而 不浅 、深 而 不 涩 ,才 能让 学 生想 听 、爱学 ,也 才 能让学 生 听有所 思 、学有 所 获 。着 意 于深 ,谈 吐处 浅 ,让 艰 深 的叙 述 生 动起 来 ,让 抽象 的道 理具 体起 来 ,而不 失 深厚 的哲 学思辨 与 理论 底 蕴 ,是哲 学 课 深入 浅 出 的高 妙 之处 。做 到深 入 浅 出 ,要求 教 师从学 生 身边人 、 口中话 、心头 事 中挖 掘素 材 ,做 到俯 仰 皆见 学 情 、进 退合 于生 心 ,还 要 求
与次要矛盾的含义 ,并着重指出次要矛盾 同样会影响事物的发展 ,但是不起决定作用。在此基础上 ,继
4 4 教学研究
续启 发学 生思考 :“ 行 政管 理与 后 勤保 障会 影 响一所 学 校 的发展 ,但会 不 会 影 响 教 育教 学 工 作 呢 ?换 句
话说 ,次要 矛 盾会不 会影 响主要 矛盾 呢 ? ” 学生 联系 校 园生 活 ,说到 了一个 非 常典 型 的事 例 :开 学初 的时
二 、易——换位思考 ,将心 比心
备好 课才 能上好 课 。这一 点 已经得 到 了许 多教 师 的认 同 ,但 是 在备 课 环节 许 多教 师更 多地 是把 重 心
放在 了“ 这节课我要讲什么” “ 这节课 的考试要求是什么” 等等上面,而往往忽视 了对学情 的把握。其实 , 学 生不 是空着 脑袋 进入课 堂学 习 的 ,他们 既有 一 定 的经 验积 累 ,又有 一 定 的学 习期 待 。因此 ,在 每一 堂
候 ,学生 们首 先会被 分配 到 一 定 的 班级 当 中 ,被 安排 到一 定 的宿 舍 住 宿 和 指 定 在食 堂 的用 餐 时 间 区域 等 ,这些 事务 安排 妥 当了 才 正式 开 始 上 课 ,可 见 主要 矛 盾 和 次 要 矛盾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相 互 依 赖 、相 互 影
教师以平常心、真性情平易 自 然地表情达意 、传方授法 ,拒斥故作高深之态 ,不上不忍卒 听之课 ,真正
做 到接地 气 、达人 心 。在这 个 过程 中 “ 浅 出” 亦是一种“ 深 入” ,由“ 深入 教 材 ” 、“ 深入生活” 过渡到“ 深 入
学 生” 的阶段 。值 得注 意 的是 ,追求 “ 浅 出” 也 要 避免走 向“ 庸俗 化 ” 、“ 肤 浅 化” 的极 端 。 例 如 ,在讲 解 “ 主要 矛盾 与次要 矛 盾 的辩 证 关 系” 时 ,如果 只是 停 留在对 课 本 原文 的枯燥 讲 解 上 ,教 学 效果难 免 大打 折扣 。此 时 ,不妨 列 举 学 生 身边 的生 活 事 例 ,引导 学 生 分 析 “ 在 学 校 ,教 育 教 学 、行 政
关 键 词 :平易近人 高中哲学 教学追求
李伟 雄 ,男 ,广 东省 东莞 市 第六高 级 中学 , 中学二级 教 师 。
党 的十八 大 以来 ,习 近平 总书记 个性 鲜 明 的语 言 风格 令 国 内外 耳 目一 新 。平 易近 人 的理 论 具 有 旺盛
的生命 力 ,它深 刻 地启 发我 们去 思考 —— 怎样 做到 平 易近 人 才能 在哲 学 课 堂 上促 进 知识 共 享 ,增 进 价值 共 识 ,助 推思 维共 振 ,升华 情感 共 鸣 。结 合教 学实 践 ,笔者 拟 就这些 问题 略 陈管见 。
课 的设计 环节 ,教 师既 要扪 心 自问 :“ 这 堂课 对学 生成 长有 什 么样 的意 义? ” “ 学生 学 习这 节课 的 内容需 要 怎样 的经验储 备 ? ” “ 掌握 好这 堂节 课 的 内容 会 遇 到 哪些 困难 ,需 要 采用 什 么 样 的 学 习方 法 ? ” 同 时 ,也 要 站在 学 生的角 度想 ,如果 自己是学 生 ,希 望从 这堂 课 上收 获 什么 ?期 待 教师 采用 什 么样 的方 式上 课 ,等 等 。任何 一个 学生 进入课 堂 时都 已经有 一定 的生 活 阅历 、经验 积 累、知识储 备 ,也 存 在一定 的 知识盲 点 、 认识误 区 、思想 困惑 ,同时还抱着 一定的期待 与渴 望进入 课 堂学 习 。真正 的哲 学是指 导人 们生 活得 更好 的
管理与后勤保障三者当中,谁是主要矛盾? ” 学生很 自然地分析得出一般情况下或者说很多时候教育教学 工作是主要矛盾,其他两者是次要矛盾 。教 师趁势追问:“ 我们都一致认 为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 的主要
矛盾 ,那 么是 否意 味着 行政 管理 与后 勤保 障就 不起 作用 了呢 ? ” 进 一 步 引导学 生 结 合事 例 理解 好 主 要 矛盾
响 。结合 学生 的 回答 ,教师点评 :“ 从 同学 们 的 理解 当 中 ,我 们 还 可 以得 出这 样 一个 结 论— — 首先 要 解
决 的矛盾 不一 定就是 主要 矛盾 。 ” 继 续 追 问 :“ 有 没有 可 能 在 某 些情 况 下 ,后 勤 保 障会 成 为 主要 矛 盾 呢? ” 学生 经过 自我 思考 与合作 讨论举 例 说 :“ 出 现校 园食 品安 全 问题 的时 候 , 自然 是要 先 保 障 学 生 的饮 食 安 全。 ” 肯定 学生 的 回答 并 点 评 ,说 明主 次 矛 盾在 一 定 条 件 下 相 互 转 化 。这 样 的 讲 解 ,深 入 浅 出 ,亲 切 易 懂 ,没有 采用 从概 念到 概念 ,只 在 “ 理 性 王 国” 里 兜 圈子 的方 法 ,而 是 从 学 生 的生 活 经 历 和感 性 认 识 着 手 ,发 掘生活 中的哲学 ,经过 理性 的思辨 升华 ,又 回归 到生 活 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