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药分

合集下载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与排除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与排除

皮肤贴剂的设计需考虑药物的渗透性、 药效持续时间、贴剂的粘附力等因素, 以确保药物能够通过皮肤吸收并发挥 疗效。
注射剂
注射剂的设计需考虑药物的渗透性、 药效持续时间、注射部位的疼痛感等 因素,以确保药物能够快速进入体内 并发挥作用。
给药方案的选择
剂量选择
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和药物特 性,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以确
通过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与排除,可以深入了解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率,为制 定科学的给药方案提供依据,确保药物在体内达到有效的浓度并维持一定的作用 时间。
04
药物在体内分布与排除的实 际应用
药物剂型的设计
口服制剂
皮肤贴剂
设计口服制剂时,需考虑药物的溶解 度、稳定性、生物利用度等因素,以 确保药物能够被有效吸收并发挥疗效。
细胞膜通透性
细胞膜通透性影响药物通过细 胞膜的能力,通透性越高,药 物越容易进入细胞内。
药物与组织的结合力
药物与组织细胞内的受体或蛋 白质等物质的结合力影响其在
组织内的分布和作用。
02
药物在体内的排除
排除过程
01
02
03
吸收
药物通过口服、注射等途 径进入体内后,经过组织 渗透和血液循环分布到各 个器官和组织。
内。
结合
药物与组织细胞内的受 体或蛋白质等物质结合,
产生药理作用。
浓集
药物在某些组织器官中 的浓度较高,形成浓集
现象。
分布机制
被动扩散
主动转运
药物通过细胞膜的被动扩散作用进入细胞 内,扩散速度与药物浓度差和细胞膜通透 性有关。
某些药物通过细胞膜的主动转运作用进入 细胞内,需要消耗能量,如Na+依赖性转 运、Ca2+依赖性转运等。

体内药物分析终极复习资料

体内药物分析终极复习资料

1.体药物分析定义。

P1研究药物及其代物在生物体数量和质量变化规律的方法学科,获得药物在体吸收、分布、代排泄等各种动力参数,药物与大分子的相互作用,代产物、代途径等信息,对药物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研发新药等提供科学依据。

2.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理解〕。

P3-5(1)机体因素:包括生理、病理、遗传因素(2)药物因素:包括剂型因素、药物相互作用(3)〔3〕其他因素:大气污染、食品、烟、酒、茶等药物进入体后,血液循环为药物体转运的枢纽。

大多数药物只有到达作用部位和受体部位,并到达一定的浓度后,才产生一定的药理作用。

多数药物的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呈平行关系,局部药物的血药浓度与药效无明显相关关系。

3.体药物分析的生物样本及分析对象。

P8生物样本:但凡体液所到之处,如血液、尿液、唾液、毛发、各种器官、组织、呼出气体等都是取样对象,还包括细胞悬液,微粒体孵育液、器官灌流液等体外试验中的各种生物介质。

分析对象:母体药物、代产物、必要的源性物质或与之相关的其他药物。

4.体药物分析的特点(1)干扰杂质多(2)被测浓度低(3)供试样品量少(4)待测物的易变性(5)要求较快提供结果(6)要有一定的仪器设备(7)工作量大5.生物样品选择的根本原则。

常用的生物样品及其应用特点。

P19选择原则:(1)必须能反映浓度与药效的关系(2)易于获得(3)便于处理(4)根据不同目的要求选取常用生物样品及应用特点:血液优点:较好表达药物浓度与治疗的关系缺点:〔1〕损伤性取样,取样量有限制〔2〕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尿液优点:〔1〕非损伤性取样〔2〕药物浓度高〔3〕收集方便缺点:〔1〕浓度变化大,与血药浓度相关性差〔2〕:不易采集,保存〔3〕:肾功能不全、婴儿不宜用此法唾液优点:〔1〕非损伤性取样〔2〕含蛋白浓度低,易处理〔3〕C S/C P较恒定时,可代替血样进展TDM及药物动力学研究缺点:〔1〕适用药少〔2〕取样量变化大毛发优点:〔1〕取样方便,可重复取样〔2〕通过测*特定代物区别滥用药、临床药〔3〕可获得长期用药信息缺点:〔1〕预处理繁杂,干扰多〔2〕分析对象含量低,需精细仪器6.血液样品的采集和制备.P21采集:通常用一次性针头插入静脉血管抽取,取下针头,转移到相应容器,不能用力推压以免血细胞破裂制备:〔1〕血浆:多以肝素作抗凝剂,取适量于离心管,旋转使均匀分布于管壁,倾去多余液体,枯燥试管;然后参加血样,离心后取上层黄色液体即可,其量约为全血的50%〔2〕血清:等血样中血块凝结,在室温25°下凝结速度较慢,可在37°水浴加快血清析出,离心后取上清液即可,其量约为全血的40%〔3〕全血:在血样中参加含有抗凝剂的试管,轻轻混匀即可。

体内药物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药物分析的的重要分支,是研究生物体中药物及其代谢物和内源性物质的质与量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学。

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生物样品基质复杂◆被测物浓度低◆分析方法要求高◆实验室仪器设备要求高◆测定目标与数据处理复杂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要求◆高灵敏度检测方法的应用◆建立高选择性、高专属性的分离方法◆建立的分析方法满足于分析目的相适应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要求成分复杂、干扰众多——要求方法选择性高采样量小,浓度很低——要求方法灵敏度高原料药:容量分析为主制剂:仪器分析为主体内药物: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方法第二章生物样品指含待测物质的生物基质最常见的生物基质为血液,最常用的生物样品是血浆或血清血样采集的时间、方式:血样的应用:血样包括全血、血浆、血清全血不能作为作用部位药物浓度的可靠指标,通常指测定血浆或血清中的药物的浓度。

当血浆中含有的抗凝剂对药物浓度有干扰时,使用血清样品血样制备的差异:尿液:尿液中必须加入防腐剂,非损伤性采样方法唾液:组织:头发:微量元素的测定生物样品的贮存:◆血浆和血清:采血后及时分离(2h),短期4℃,长期-20℃◆冷冻是最常用的生物保存方法◆生物样品总的原则:临时解冻,解冻的样品一次测完,不能反复冷冻→解冻→冷冻分析样品制备的目的:◆使药物从缀合物或结合物中释放,测定总浓度◆使样品纯化与药物组分富集◆满足测定方法对分析样品的要求◆保护仪器性能及改善分析条件有机破坏法主要应用于头发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测定去除蛋白质法去除蛋白质目的:溶剂解法:◆常用溶剂——甲醇、丙醇◆原理——◆操作——盐析法:中性盐(置换蛋白结合的水,使蛋白脱水而沉淀)强酸沉淀法:10%三氯醋酸、6%高氯酸超滤法:不需加热,不需添加化学试剂、操作条件温和,没有相态变化,破坏性小,能耗少,工艺流程短。

酶水解法:避免酸碱、高温降解,改善回收率,无乳化,减少净化操作纯化与浓集应用范围:液-液提取法(LLE)大多数药物都是脂溶性,内源性物质基本上都是水溶性,当用有机溶剂萃取时,药物被萃取出来而内源性物质被除去,因此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能够达到纯化目的优点:选择性;药物能与多数内源性物质分离缺点:乳化、有毒、不环保、不自动,对极性大的化合物的萃取效率低固相萃取(SPE)◆原理:根据液相萃取的原理,利用液相中溶质与吸附剂间的选择性吸附与洗脱原理。

2012体内药物分析课程必做答案

2012体内药物分析课程必做答案
(以信噪比(S/N)3∶1或2∶1时的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定量限LOQ(以信噪比(S/N)为10∶1)求算。4、专属性,用6个个体空白样品采用拟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求算。5、线性范围,将标准品加入空白中,制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液,按拟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求算。6、稳定性,用。长期贮存稳定性考察、短期室温稳定性、冷冻-解冻稳定性、贮备液稳定性求算。
2、药理激活作用:许多药物和化学物质需要经过代谢激活才能产生药理作用,许多母体药物起初并无药理活性,即所谓前药。
3、药理作用类型的改变:可导致母体化合物药理作用类型的改变。
4、药理活性无改变:一些药物经代谢可生成相同或相似药理活性的代谢物。
5、药物排泄过程的最终结果是终止药理作用。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反应有哪些类型?
加入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甲醇、乙腈、丙酮)
2)组织酶消化法(蛋白水解酶)
酶消化法是在一定的pH范围、一定的温度和一定的反应时间下完成的。
其特点是:水解条件温和,水解效率高,无乳化生成。
有时可合用一些蛋白酶增活剂,以减少酶用量和缩短消化时间。
影响液-液提取和液-固提取效率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答:液-液提取:1、水相pH;碱性药物:PH高于药物的pKa 2~3单位;酸性物质:<pKa 2~3单位。提取溶剂;一般可根据相似相溶原则进行选择,选择沸点低的溶剂。3、离子强度;增加离子强度,有利于提取。
阐述定量限与检测限的定义、区别及表示方法。
答:检测限LOD系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是限度试验参数,无需定量测定。常用%、ppm、ppb表示。常用的方法:非仪器分析目视法、信噪比法,一般以信噪比(S/N)3∶1或2∶1时的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检测限。
定量限LOQ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结果应具有一定准确度和精密度。常用%、ppm、ppb表示。常用信噪比法确定定量限,一般以信噪比(S/N)为10

药物体内分布的过程

药物体内分布的过程

药物体内分布的过程
药物体内分布的过程是指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和器官之间分布的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吸收:药物首先进入体内,可以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径。

不同的途径和药物性质会影响吸收的速度和程度。

2. 分布:一旦药物进入循环系统,它会通过血液传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

这个过程受到药物的脂溶性、离子状态、蛋白结合率等因素的影响。

药物会在各个组织和器官中以不同的浓度分布。

3. 代谢:在分布过程中,药物可能会被代谢为活性物质或者无活性的代谢产物。

大部分药物的代谢发生在肝脏,但也有一些药物在其他组织中代谢,如肺、肠道等。

4. 排泄:药物或其代谢产物通过肾脏、肝脏、肺、胆汁、乳汁、汗液等途径排出体外。

药物的排泄速度和途径也会影响药物的体内分布。

药物体内分布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的理化性质、组织的血流情况、蛋白结合率、血脑屏障等。

合理地了解药物的体内分布过程对于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估和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体内药物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浙大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2002
思考题 1.什么是体内药物分析?与常规药物分析 相比,体内药物分析有哪些特点? 2.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有哪些? 3.谈谈体内药物分析在药学领域中的意义 和任务。
谢谢! 谢谢!
检测方法:GC—FID 检测方法:GC—NPD,计算机 检测方法:GC—MS,确证 — 检测方法:毛细管GC 检测方法:毛细管GC 检测方法:加HPLC,DAD 检测方法:加HPLC,DAD 检测方法:加HPLC,DAD, LC/MS
三、体内药物分析的对象
母体药物 1.从分析物分 代谢物 内源性物质 均匀样品 2.从生物样品种类分 非均匀样品 人体 3.从样品的来源分 实验动物
浓度(μg/mL) ) 浓度(μg/mL mL)
4 3.5
3 3 2.5 2 2
64 53 4 3 2
2 1
1.5 1 1 0.5 0 0
10 0 0 20 40 60 80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320 340 360 380 400 420 440 460460 480 50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320 340 360 380 400 420 440 480 50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2.国内情况
80年代初,药物分析工作者倡导,1980年版《药物 分析》教材中纳入部分内容,第二、三版增加体内药物 分析一章。第四版、第五版取消,各学校开设体内药物 分析课程。 80年代开始在医院进行临床药学工作,主要测定药 物浓度。

药物的分类和作用

药物的分类和作用

药物的分类和作用药物是指用于治疗疾病或改善健康状态的化学物质,它们可以在体内的不同位置发挥不同的作用,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药物按照它们的作用、化学结构和来源等分类方式不尽相同,下面我们通过不同的分类方法来深入了解药物的作用。

一、按作用机制分类根据药物对生物体的影响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镇痛药:常见的镇痛药有阿司匹林、吗啡等,通过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减轻疼痛感。

2. 激素类药物:常见的激素类药物有肾上腺素、皮质醇等,通过模拟体内激素的作用,调节免疫系统和代谢作用。

3. 抗生素:常用抗生素有青霉素、头孢菌素等,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防治感染症。

4. 镇静催眠药:常见的镇静催眠药有安定、氯丙嗪等,通过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降低机体的活动和反应,帮助入睡和保持睡眠。

二、按化学结构分类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功能分类:根据药物的化学、药理性质以及作用部位进行分组。

比如,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降糖药物等。

2. 化学分类:按照药物化学结构进行分组。

比如,酸类药物、碱类药物、醇类药物等。

3. 药物源分类:按照药物来源进行分类。

比如,植物药、动物药、化学药等。

三、按照应用范围分类1. 通用药:具有广谱的治疗作用,适用于多种疾病,如氯霉素、中药板蓝根等。

2. 专用药:针对某种疾病或症状的药物,如降血压药、抗癫痫药等。

3. 靶向药:指能针对某个特定的生物分子,如受体、酶等发挥作用的药物。

比如,二代抗癌药物伊马替尼,就是一种靶向药,能够抑制某种癌细胞。

四、药物的使用原则1. 合理使用: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品,不盲目按照主观感受乱用。

2. 个体化用药:针对不同的个体、不同的病情,选用不同的药物、药量,用药时间等措施。

3. 安全用药:选择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药物。

必须按照医生的用药建议,要求药品的质量安全。

结语:药物的分类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用药的效果和安全性。

对于常见的常规药品,患者应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按照医生建议使用。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有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有

体内药分作业J药剂0901 3091158012 钱晨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有: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一、专属性1、体内:必须证明所测定的物质是原形药物或特定的活性代谢物,内源性物质和相应的代谢物不得干扰样品的测定。

对于色谱法至少要提供空白生物样品色谱图,空白生物样品外加对照色谱图记用药后的生物样品色谱图。

对于复方制剂应特别加强专属性研究,以排除可能的干扰。

2、体外: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

鉴别反应,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均应考察专属性。

如方法不够专属,应采用多个方法予以补充。

A、鉴别反应应能与可能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区分。

不含被测物成分的供试品,以及结构相似或组分中的有关化合物,应均呈负反应。

B、含量测定和杂质测定色谱法和其他分离方法,应附代表性图谱,以说明方法的专属性,并标明诸成分在图谱中的位置,色谱中的分离应符合要求。

二、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1、体内:根据所测定物质的浓度与响应的相关性,用回归分析方法获得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高低浓度范围为线性范围,在线性范围内浓度测定结果应达到实验要求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必须用至少6个浓度建立标准曲线,应使用与待测样品相同的生物介质,线性范围要能覆盖全部待测浓度,不允许将线性范围外推求算未知样品的浓度。

标准曲线不包括零点。

标准曲线上各浓度点的实测值与标示值的偏差(bias)在可接受范围内时,可判定标准曲线合格。

回归值系将各浓度点的响应值代人标准曲线计算所得的浓度值;标示值系指制备标准曲线时,各相应浓度点的配制浓度,标准曲线上各浓度点偏差的可接受范围一般规定为:最低浓度点的偏差在±20%以内,在其余各浓度点的偏差在±15%以内。

只有合格的标准曲线才能用于临床待测样品的浓度计算。

当线性范围较宽时,推荐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eighted least square method)进行同归计算2、体外:线性是只在设计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验证主要有哪些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验证主要有哪些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验证主要有哪些体内药物分析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5类:
1、色谱分析法:
体内药物分析中,色谱技术(Chromatography)一直是研究体内药物及其代谢物最强有力的手段,其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2、联用分析法:
目前使用较广泛的为色谱联用分析法和色谱与核磁共振联用分析法。

3、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Immunoassay,IA)的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反应来测定体内药物的含量。

它将分析方法与免疫原理相结合,进行超微量分析,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操作简便、快速用量少、样品一般不需进行预处理等优点。

4、光谱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SpectroscopicAnalysis)包括比色法(COL)、紫外分光光度法(UV)、荧光分光光度法(FLUOR)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5、电化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ElectrochemicalAnalysis)是一类基于电池内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建立起来的方法。

测定时,通过选择适当的电极组成化学电池,以测定电压、电流、电阻、电量等电信号强度变化来对
药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该类方法的特点是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现测试的连续化和自动化。

《体内药物分析与法医毒物分析》思考题答案

《体内药物分析与法医毒物分析》思考题答案

《体内药物分析与法医毒物分析》思考题答案2013年11月注:主要参照往届资料、课本和课件,斜体为未找到答案或不确定答案一、体内药分与普通药分的异同(目的、方法、性质)①分析目的:同:二者均以药物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目的异:普通:以控制药品质量为目的体内:以考察体内药物浓度、状态和过程为目的②分析方法:a、灵敏度:普通:一般可通过增加样品量来提高灵敏度,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均可体内:一般不能通过增加样品量来提高灵敏度,且样品中血浓极低,对方法灵敏度要求较高,定量测定只能用仪器分析法 b、选择性:普通:仅考虑原料及制剂中有关物质、制剂中的辅料、复方及中药材中共有组分干扰体内:除考虑干扰成分外,还有内源性成分、代谢物的干扰,选择性要求很高③样品的性质:普通:正常情况下,样品中药物的化学结构、存在状态、含量等一般均保持恒定生物样品:化学结构发生变化受代谢酶的作用,会生成代谢物存在状态发生变化可与生物大分子不同程度结合药物浓度发生变化药浓动态变化,波动范围3个数量级以上二、选择固相萃取条件的一般原则是什么?为了提高萃取回收率和样品的净化程度,在固相萃取的四个基本步骤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一般原则:固相与被测组分应具有相似的极性。

含有被测组分的样品应使用极性相反的溶剂溶解后上柱,冲洗改用与被测组分极性相似的溶剂冲洗。

应注意的问题:1活化:目的是创造一个易于保留组分的,并能除去柱内有关杂质的固相环境a:初溶剂(较强溶剂)用于湿润、溶胀及净化固定相b:终溶剂(较弱溶剂)用于建立一个合适的固定相环境,有利于药物保留②上样:将样品加入到固相柱,并迫使样品溶剂通过固定相的过程。

为保留待测组分,上样溶剂必须较弱,否则溶剂将不被保留,结果回收率会很低,这一现象称“穿漏”。

③淋洗:洗脱不需要的样品(弱保留杂质),淋洗溶剂的洗脱强度应略强于或等于上样溶剂。

(以使能洗脱样品中的许多干扰成分,但不能强到能洗脱任意一种待测组分的强度)①待测组分洗脱:洗脱的强度最好是仅能将待测组分洗脱,而样品中的某些强保留组分不被洗脱下来,起到纯化浓集组分的目的。

5-体内药物分析

5-体内药物分析

三、体内样品的贮存与处理
1、血样的贮藏
采集后及时分离血浆和血清(≤ 2h ),分 离后置硬质玻璃试管中或EP管中完全密塞后再 贮存。
三、体内样品的贮存与处理
2、唾液样品的贮藏
——测定唾液pH时应在取样的当时测定。
——为阻止酶催化生成粘蛋白,应在4℃以
下保存
——冷冻保存唾液时,解冻后应用前摇匀。
三、体内样品的贮存与处理 3、尿样的贮藏
3 强酸沉淀法
常用的强酸——10%三氯醋酸、6%高氯酸、
5%偏磷酸等
试剂用量 ——血清与强酸的比例为1∶0.6时
——除去90%以上的蛋白质 离心分离 ——高速(>10000r/min)离心1~2min 上清液pH ——pH 0~4
4 热凝固法
当待测物热稳定性好时可采用。 通常可加热至90℃,只能除去热变性蛋白。
(一)血样——血浆、血清和全血
——体现药物浓度和治疗作用之间的关系。 ——最常用的生物样本。 1.血样的采集: 注射器 、毛细管眼眶采血、静脉插管手术、 滞 留针股静脉取血
动物实验时,采血量不宜超过动物总血量 的十分之一。
二、体内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2.血样的制备: 测定血中药物的浓度,通常是指测定血浆或 血清中的药物浓度,尤其是血浆,并非指全血。
(二)分离与浓集 目的: 1、消除内源性物质、代谢物及其他共存物质 的干扰; 2、提取浓缩待测物质,使其易于检测
(二)分离与浓集 方法: ——液-液萃取法(传统的方法)
——固相萃取法(液—固萃取法) ——自动化固相萃取
——固相微萃取
——超滤
——微透析技术
(二)分离与浓集 1 液—液萃取法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LLE) (1)溶剂的选择——试验成功的主要条件 考虑:提取效率和选择性; 操作是否方便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与代谢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与代谢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与代谢药物是人们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重要工具,而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对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特点、药物代谢途径等方面为大家介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与代谢。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是指服用药物后其能进入循环系统的比例,也就是身体实际吸收到药物的程度。

有些药物不能通过口服,只能以其他方式给药,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直肠给药等。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特点药物在体内通过血液途径进行分布,主要是静脉循环和动脉循环,药物会进入各个器官和组织,包括肝脏、肾脏、肺、心脏、脑等重要器官。

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的分子大小、药物的脂溶性、药物的电离性质、血液供应量、器官屏障等。

其中,血液供应量是影响药物分布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器官血流量越大,则药物在该器官内的浓度也越高。

药物代谢途径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被代谢成无活性代谢产物的过程,以便从体内排出。

药物代谢主要在肝脏中进行,而其他器官如肺、肾、肠等也有一定的代谢能力。

药物代谢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氧化代谢,另一种是非氧化代谢。

氧化代谢的主要代谢途径是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系统,该酶系统在肝脏中表达较为广泛,可以催化多种药物的代谢反应。

CYP450酶系统的基因型与药物代谢的速度有关,如丙戊酸钠、华法林等药物代谢主要依赖CYP2C9等酶;氯氮平、芬太尼等药物代谢主要依赖CYP3A4酶。

非氧化代谢的主要代谢途径有酯水解和肽水解等。

酯水解是指酯基和水分离,而肽水解是指肽链和水分离。

在药物代谢过程中,药物可以转化为有活性的代谢产物,也可能转化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

一些药物的代谢产物也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如度洛西汀等。

总结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与代谢是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两个重要因素。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药物代谢则主要发生在肝脏中,通过氧化代谢和非氧化代谢等方式来将药物代谢成无活性代谢产物。

体内药物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
43
三种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44
第三节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一、分析方法
灵敏度 专属性
色谱法
+++
+++
HPLC GC
免疫法
++++
++
免疫交叉反应,重现性
生物学方法
+
+
特异性较差,需与色谱法平行使用
根据药物理化性质,结构特征,药物浓度,干扰成分大小,实验 目的
二、分析方法的设计依据
原始方法改进→创新 方法的建立 创立方法
37
2.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简 称SPE)法
关于固相萃取小柱: a.常见的固相萃取柱分 为三部分:医用聚丙烯 柱管,多孔聚丙烯筛板 (20μm)和填料 (多为 40- ,500mg/3ml,1g/6ml等。 b. 常用规格:100mg/1ml ,200mg/3ml 以 100mg/1ml 为例: 60μm, 80100μm)。
(四)生物样品缀合物水解
为测定尿液中药物总量,要将缀合物水解: 1.酸水解 : 0.1mol/L HCl,100℃,30min, 条件较 剧烈,易致药物分解,空白值也高。 2.酶水解:葡萄糖醛酸苷酶或硫酸酯酶,也可用二者 的混和物。一般在pH4.5-7,37℃数小时,条件温和, 选择性强,但费用较高。 3.溶剂解:缀合物(主要是硫酸酯)往往可通过加入 的溶剂在萃取过程中被分解。
以上内容必须通过测定体内药物浓度得以解决
(二)临床合理用药中的意义
1.血药浓度与药理作用 思考题:剂量增加, 药效是否成正比 增加???
2. 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

体内药物分析名词解释

体内药物分析名词解释

体内药物分析名词解释
体内药物分析是由药物分析学派生出来的一门学科。

它是通过分析人或动物体液及各组织器官中药物及其代谢物浓度,了解药物在体内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获得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各种参数和转变,以及代谢的方式、途径等信息,从而有助于药物的研究、临床合理应用等。

体内药物分析学科发展的最大推动力来自于生物医学及新药药物动力学研究领域巨大的要求和分析技术上的飞跃性进步。

与药代动力学、临床药理学和生物药剂学等学科互相关联、密不可分。

体内药物分析习题集

体内药物分析习题集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体内药物分析》习题集一、名词解释1.反相HPLC 答:即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的HPLC。

2.ODS 答:即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常用反相HPLC的固定相。

3.荧光光谱答:以发射波长为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所作的图。

4.激发光谱答:以激发波长为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所作的图。

5.RSD 答:相对标准偏差,即精密度的一种表示方法。

6.一相代谢答: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

7.二相代谢答:指药物在体内的结合反应,包括:葡萄糖醛酸结合、硫酸酯化、甲基化、乙酰基化、氨基酸缀合、谷胱甘肽缀合等。

8.检测限答:表示药物的最低可测度,不必定量,通常以S/N=2~3倍时被测药物的绝对量表示。

9.定量限答:表示药物可定量测定的最低量,须符合一定精密度和准确度要求,常以标准曲线最低浓度点来确定,或以 S/N=5~10确定。

10.血清答:全血经离心后的上清液。

11.血浆答:全血加抗凝剂(肝素等),经离心后的上清液。

12.酶免疫分析答:酶免疫分析是在放射免疫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免疫分析方法,以酶代替同位素来标记药物,酶与底物、辅酶等反应后引起吸收光谱变化而被检测。

13.手性药物答:分子结构中含有不对称碳原子(即手性中心)的药物称为手性药物。

14.TDM 答:治疗药物监测,为英文“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的缩写。

15.冷冻答:指-20℃及以下温度。

16.人工抗原答:全称为人工完全抗原,将药物等小分子半抗原与蛋白质、多肽等大分子物质经人工合成而得,具有免疫原性。

17.生物转化答:主要指体内代谢反应。

18.提取回收率答:指药物加入到生物样本中经前处理后测得的量与理论加入量的比值。

19.CYP1A2 答:细胞色素P450 1族A亚族第2个酶基因。

20.毛细管电泳答:即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是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依据各组分之间的迁移速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类液相分离技术。

体内药物分析问答题

体内药物分析问答题

SPE: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就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将液体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吸附,与样品的基体和干扰化合物分离,然后再用洗脱液洗脱或加热解吸附,达到分离和富集目标化合物的目的。

1、简述体内药物分析的对象及特点体内药分的对象:人体和动物体液、组织、器官、排泄物特点:(1)样品量少,不易重新获得(2)样品复杂,干扰杂质多(3)供临床用药监护的检测分析方法要求简便、快速、准确,以便迅速为临床提供设计合理的用药方案及中毒解救措施。

(4)实验室拥有多种仪器设备,可进行多项分析工作。

(5)工作量大,测定数据的处理和阐明有时不太容易。

需相关学科参与.2、简述血浆中游离型药物浓度测定的方法?平衡透析法、超滤法(UF)、超速离心法和凝胶过滤法3、常见的生物样品有哪些?简述常用的去除蛋白质的方法?常见的生物样品有:血液,尿液,唾液,组织,毛发。

去除蛋白质的方法:(1)加入与水相混溶的有机溶剂加入水溶性的有机溶剂;可使蛋白质的分子内及分子间的氢键发生变化而使蛋白质凝聚,使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释放出来。

常用的水溶性有机溶剂有:乙腈、甲醇、乙醇、丙醇、丙酮、四氢呋喃等。

(2)加入中性盐加入中性盐,使溶液的离子强度发生变化。

中性盐能将与蛋白质水合的水置换出来,从而使蛋白质脱水而沉淀。

常用的中性盐有:饱和硫酸铵、硫酸钠、镁盐、磷酸盐及枸橼酸盐等。

(3)加入强酸当pH低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以阳离子形式存在。

此时加入强酸,可与蛋白质阳离子形成不溶住盐而沉淀。

常用的强酸有:10%三氯醋酸、6%高氯酸、硫酸-钨酸混合液及5%偏磷酸等。

(4)加入含锌盐及铜盐的沉淀剂当pH高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金属阳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中带阴电荷的羧基形成不溶性盐而沉淀。

常用的沉淀剂有CuSO4-NaWO4、ZnSO4-NaOH等(5)酶解法在测定一些酸不稳定及蛋白结合牢的药物时,常需用酶解法。

最常用的酶是蛋白水解酶中的枯草菌溶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骤
分离
纯化
浓集
样品预处理方法
1 液-液提取法
多数药物是亲脂性的,在适当的有机溶剂中的溶 解度大于在水相中的溶解度,而血样和尿样中含有 的大多数内源性杂质是强极性的水溶性物质。因 而用有机溶剂提取一次即可除去大部分杂质,从大 量的样品中提取药物经浓集后作为分析用样品。
2 液-固提取法
这种方法是应用液相色谱法原理处理样品,将具有 吸附、分配及离子交换性质的、表面积大的萃取 剂填入小柱,以溶剂淋洗后,将生物样品通过,使其 药物或杂质保留在担体上,用适当溶剂洗去杂质,再 用适当溶剂将药物洗脱下来。
5 微透析取样技术
利用物质沿浓度梯度扩散和半透膜对小分子化 合物具有通透性的原理设计的,主要由微量注射泵、 探针、灌流液、样品收集器和分离检测装置组成。
6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SF)是指温度与压力均在其临界点 之上的流体。在研究过的超临界流体体系中, CO2 因其价廉无毒,应用最为广泛。超临界流体同时表 现出液体与气体的优点,既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又 有与气体相近的粘度及高的扩散系数。故具有很 高的溶解能力和良好的流动、传递性能,可代替传 统的有毒、易挥发、易燃的有机溶剂。超临界流 体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对 热敏感物质和复杂样品中微量组分萃取的有效性, 目前已用于体内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及前处理技术
--------前处理技术
制作人 : 贾淼
什么是体内药物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是由药物分析学派生 出来的一门研究生物机体中药物及 其代谢物和内源性物质的质与量的 变化规律的新兴学科
前处理的目的
为了除去介质中含有的大量内源性物质 等杂质,提取出低浓度的被测药物,同时浓 集药物或代谢物的浓度,使其在所用分析技 术的检测范围之内。
3 固相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技术
固相萃取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 面是吸附剂的材料研发,其发展主要体现在: (1)高选择性的特异固定相材料研发。 (2) 混合型吸附材料固定相的研发,该固定相具 有正 相、反相和离子交换的功能,使萃取小柱的 实用性更广。
4 固相微萃取技术
该技术通过石英纤维头表面的高分子涂层对样 品中的有机分子进行萃取和预富集,使样品处理过 程大为简化, 提高了分析速度及灵敏度。
结论
近年来体内药物分析发展迅速,各种新方法、 新技术的联合使用使得从样品的采集、处理、分 离到检测完全自动化成为了现实。深刻改变并推 动着体内药物分析发展,采集样品的无损化、微量 化、获得信息的高通量化、在线化,试剂消耗的低 量化,已成为今后体内药物分析发展的新方向。生 物祥品预处理技术的发展必然促进体内药物分析 及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谢谢!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