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集中供热制冷可持续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城市集中供热的研究与对策

城市集中供热的研究与对策

城市集中供热的研究与对策【摘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

逐步建立按耗热量收取热费的体系,实现我国节能的长远发展战略。

【关键词】供热;研究;对策引言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为富煤、少油、有气。

我国煤炭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中国人口众多,煤炭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中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

我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估计超过38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前景看好。

天然气将成为主要能源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我国石油资源的最大特点,虽然我国已经是世界十大石油生产国之一了,但是产量仍然无法满足国内的需求,进口石油量依然远远大于出口量,可以说我国的石油能源潜力并不大。

我国三分之二的水电资源尚未开发,核能、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利用也刚刚起步。

1 环境方面1.1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环境要素,它通过自身运动进行热量、定量和水资源分布的调节,给人类创造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

由于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及汽车尾气的排放,使大气环境日趋恶化,从而危害人体的舒适、健康以及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放量。

我国的大气污染比较严重,污染物以烟尘和so2为主,而分散的小锅炉是产生污染物的最主要根源。

资料显示,90% 的so2、70%的tsp、60%的nox、85%的co2均来自于煤炭燃烧。

因此要控制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首先必须合理规划热源建设。

1.2 集中供热热源集中供热的热源有如下几种:燃煤热电联产、区域供热锅炉房、工业与城市余热、燃气机热电联产、地热、热泵、太阳能、核能等。

1.2.1 集中供热热源建设现有的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基本上是由热电联产或区域中较大的区域锅炉房供热为主,以工业余热、较小的区域锅炉房及新能源等供热为辅。

当前一些热源布局和管输框架不合理导致的能源浪费,其系统的高能耗是局部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都无法解决的。

刍议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刍议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刍议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可行性分析作者:王煜东王建平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2期摘要:城市集中供热是城市公益性、基础性设施,是社会文明的表现。

在我国能源结构中还大量使用燃煤为一次能源的现阶段,如何发挥城市集中供热的效益,努力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是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集中供热;可持续发展;节能优化Abstract: The city central heating is the city public welfare, basic facilities, is the social civilization. In China's energy structure is also extensive use of coal for the present stage of primary energy, how to play the city central heating efficiency, efforts to reduce the degree of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s one of the issues of common concern.Key words: central hea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ergy optimization中图分类号:TU833一、集中供热可行性分析1、集中供热的技术可行性1.1集中供热系统的合理输送距离应该是相对的,关键看用热负荷特性,对于较大规模的持续而稳定的热负荷,进行较远距离输送仍然是合理的。

进行较远距离供热,为维持末端参数稳定,始端参数的调控应能随负荷波动在较大调整区域内适应,例如优先选择热电联产供热时应配合使用减温减压装置作为备用及补充汽源;同时也要求对于用热加强计划与调度,努力使用热负荷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一句话,进行远距离供热,需要供用汽双方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发展研究

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发展研究

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发展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集中供热供冷技术是指通过中央设备对建筑物进行供热和供冷的方法,是现代建筑节能环保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室内舒适度的需求不断提高,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在城市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背景介绍这一部分将主要从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起源和发展背景、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进行论述。

集中供热供冷技术起源于欧洲,在20世纪初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得到应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集中供热供冷技术也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目前,国内外不少大城市已经建立了完善的集中供热供冷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舒适的室内环境。

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在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在运行管理、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亟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背景介绍部分旨在为后续的技术概述、技术发展历程、影响因素分析等内容奠定基础,为读者全面了解集中供热供冷技术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

1.2 研究意义集中供热供冷技术是现代能源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解决城市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意义。

研究该技术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节能减排: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物的能耗,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减缓气候变暖。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可以将环境中的余热余冷充分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3. 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传统的分散供暖方式往往会造成燃煤污染等问题,而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可以减少燃煤燃烧,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保障市民的健康。

4.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集中供热供冷技术是城市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研究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意义在于推动能源清洁利用、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是当前能源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浅析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现状与管理措施

浅析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现状与管理措施

浅析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现状与管理措施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集中供热系统是城市系统中重要的基础设施。

在人们对于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政府加大了在城市集中供热的投资力度,城市集中供热数量呈现出逐步提高的趋势。

但是在供热系统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完善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管理;管理措施前言我国城市系统的集中供热也是历经多年发展方才成型的。

在我国综合实力逐渐稳步提高的影响下,加之国家重视能源的综合化利用,尤其是发电站的自身余热利用,这种种因素为接下来的城市集中供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随着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规模的扩大,城市集中供热出现了许多问题。

为使中国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管理的体制不断优化,提高供热质量以保障民生,对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管理的改进措施进行了探索。

1、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管理重要性从城市集中热源,以蒸汽或热水为介质,经供热管网向全市或其中某一地区的用户供应生活和生产用热称城市集中供热,也叫区域供热,它是城市能源建设的一项基础配套。

而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管理则是城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供热主管部门对城市集中供热建设、运行、维护过程进行管理,以保证城市集中供热更加安全、科学、经济、高效地运行。

城市集中供热是一种新型的区域集中供热方式。

它具有很多优良特性,因此被中国北方城市广泛应用。

集中供热还具有维护简单、管理成本低、供热效果好等诸多优势,无论是在设计、施工安装还是运行过程,均需要系统性管理。

管理人员工作水平对集中供热系统的社会与经济利益有直接影响。

因此,有针对性且科学合理地对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进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发展现状分析随着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其产生了许多问题,如冷热不均、跑冒滴漏等。

此外,集中供热的成本也在逐年增加,很多供热企业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亏损,同时,政府的财政补贴压力也相应增大,这些都将使城市集中供热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浅析中国供热发展与现状

浅析中国供热发展与现状

浅析中国供热发展与现状摘要:建国初期,我国供热对象主要是工业和企业。

随着时间的发展,我国基础建筑设施逐步完善,热电厂数量增多,我国城市集中供热快速发展,以《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发布为节点,供热进入商品化、市场化。

关键词:供热发展城市供热供热计量一、引言国家政策鼓励发展供热节能产业,节能是二十一世纪的发展主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随着我国供热面积的不断的增加,各个城市对供热节能需求的不断提高,国家对集中供热的投资正在进一步加大,这同时也为我国供热节能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二、供热行业的发展1952-1970年:居民以分散供热为主,热效率低,污染大,安全性低。

1971-1980年:热电厂建设增加,投产供热机组97.5万千瓦,供热机组占比23%,热力行业缺乏长期规划。

1981-2002年:集中供热需求增大,大力推广热电联产,生物质能源、水源热泵等技术崛起。

2003年至今:实行供热商品化、市场化,停止福利供热,民营企业逐步进入供热领域。

设施建设投资总额与供热面积显著增长,节能环保供热理念不断加深。

中国城市供热行业仍会维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节能、环保、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供热方式将会是供热行业的主流发展方向。

随着供热计量的改革逐步完善,供热收费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将再次促进供热行业的发展。

三、城市供热行业产业链3.1城市供热的意义城市供热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大大节约了供热燃料。

改广泛的“面源”为比较集中的“点源”,减少大气污染,便于采用整改措施,进行集中管理。

同时也减少了运输成本,节省了城市用地。

使用大型设备,利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供热质量。

3.2城市供热系统的的组成城市供热系统分为三部分组成。

一是热源,指生产和制备一定参数(温度、压力)热媒的锅炉房或热电厂。

二是热网,是输送热媒的室外供热管路系统,是热源与热用户连接的纽带,起着输送和分配热源的作用。

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引言城市集中供热是指通过建设集中供热设施,将热能传送到用户处,为用户供应中央供热服务的一种供热模式。

目前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城市集中供热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供热方式。

但是,城市集中供热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发展情况城市集中供热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我国城市集中供热设施在2019年已经拥有了近1.5亿平方米的供热面积,向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供热服务。

在上海等一些大城市,集中供热设施的覆盖面积已经达到了100%。

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节能减排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广大居民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集中供热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面临的问题城市集中供热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源安全问题城市集中供热为了保证供热质量和热力平衡,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

但是,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部分城市使用燃煤作为供热能源,这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

技术升级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供热技术也在不断创新,管理和控制系统也不断升级。

但是,一些城市的供热设施落后,技术水平不高,面临着更新的问题。

财政补贴问题城市集中供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出,包括设施建设、运营维护等方面。

在许多城市,政府为了保障居民的供热需求,需要对集中供热进行补贴。

这些补贴对地方财政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用户意见反馈问题城市集中供热虽然给居民带来了便利,但是也经常遭遇用户抱怨。

例如,供热质量不稳定、用户费用过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才能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解决方案针对城市集中供热面临的问题,可以提出以下的解决方案:推广清洁能源针对供热能源的安全问题,可以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例如,使用天然气、生物质等能源进行供热,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的稳定性。

积极升级技术城市集中供热需要不断升级技术,提高供热能力和供热质量。

北方城市集中供热的节能途径分析与研究

北方城市集中供热的节能途径分析与研究

陈彧北京融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100075摘要:集中供热是我国北方主要的采暖形式,其与分散供热形式相比,集中供热体现了安全环保、经济节能等优势,但也存在供热模式复杂、热负荷需求变化明显、供热时间段不统一、同一换热站供热建筑类型多等问题,从而导致其调控复杂性显著增加,促使换热站供暖量难以匹配实际的供暖负荷需求,造成二次管网水力失衡,使得室内实际供热温度和需求温度之间存在过大偏差,并导致能源浪费。

近年来,能源紧缺问题日益突显,节约能源及生态环保成为国际化的共同问题。

在城市集中供热时,使其最大程度地节能减排己是当前城市规划建设的必然趋势。

我国目前正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阶段,在进行集中供热时必须确保实现有效的社会环保效果,通过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手段,促使有限的能源更高效输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量。

本文围绕城市集中供热的节能技术途径展开分析,旨在从根本上推动城市集中供热系统降低采暖成本,减少能源消耗,促进城市供暖向绿色化、低碳化趋势发展,更好地实现节能目标。

【关键词】城市;集中供热;节能技术;途径分析绪论由于城市建筑总量巨大,在进行集中供热时必然带来能源消耗急剧升高,因此,必须将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始终贯穿于供热工作的每一环节。

我国目前尚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能源利用情况较为复杂,因此易受能源结构限制,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譬如,部分地区依然沿用落后的供热技术,缺乏调控计量,使得供热质量低下,室温舒适感差;同时,由于分散燃煤供热锅炉仍占有较大比重,也加重了采暖期大气环境污染。

为解决能源、环保等有关的供热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北方采暖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技术升级改造,提升热能利用质量及效率。

在进行城市建设和集中供热发展中,应顺应社会发展现代化趋势,积极普及与优化供热节能技术,促进城市集中供热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一、太阳能辅助供暖节能技术1、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供暖系统地热能与太阳能是具有一定稳定性且绿色环保的可再生能源,潜藏着巨大的开发价值。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探讨解读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探讨解读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探讨解读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的规模和人口数量迅速增长,使得城市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

为了解决城市能源消耗过高、环境容量受限的问题,人们开始探索新的能源供应方式,其中之一便是集中式供热供冷技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什么是区域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区域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优点•区域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缺点•区域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发展现状•区域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未来展望什么是区域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区域集中供热供冷技术是一种以中心供热站和中心供冷站为核心的供暖、供冷方式。

该技术采用热网和冷网将热量和冷量输送到用户处,从而实现城市规模供热供冷。

其优点在于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管网的损失和局部能源浪费,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

区域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优点1.节约能源区域集中供热供冷技术采用热网和冷网,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减少城市管网的损失和局部能源浪费,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

2.提高供能质量供热、供冷环境温度的波动性比分散式供热和供冷低,降低了由管网压力约束造成的能量损失以及由高层建筑冬季排放造成的热损失,提高了能量传输效率。

3.提高运行效率中央供热供冷系统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可以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降低了运行成本。

4.降低环境污染区域集中供热供冷技术采用清洁的能源,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并且锅炉的排放,由于在一处集中,便于处理和控制,提高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区域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缺点1.需要高成本投入区域集中供热供冷技术需要高成本的投入,包括中心供热站、中心供冷站、及热网、冷网、以及相关的管线等,建设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

2.停运维护难度大由于中央供热系统覆盖的范围较大,一旦出现问题需要停机检修,维修难度较大,会影响大面积的供暖和供冷,比较困难。

3.影响建筑物设计和布局使用区域集中供热供冷技术需要在建筑物设计和布局上充分考虑采暖和制冷的布局,可能会增加建筑投资和个人居住空间。

浅谈城市电厂集中供冷的发展模式

浅谈城市电厂集中供冷的发展模式

Group controlPaper contest winners & G集团管控论文大赛获奖论文142 | 电力企业管理创新论文集(2019)浅谈城市电厂集中供冷的发展模式热电联产机组作为清洁能源,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提高机组运行效率,减少碳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是刻不容缓的。

近年来热电联产企业对供热板块持续开展精益管理,供热能力释放、供热率提升已成为工作重点。

热电联产机组采暖期具有较高热效率,夏季机组未能有效利用,如果夏季供冷120天冬季供热140天,全年共260天机组高效运行,热电联产企业必将获得更多收益。

国内外热电冷三联供发展情况美国、日本等国家热电冷三联供应用研究起步较早,由于这些国家或多或少存在能源问题或者环境问题,一直以来都很关注节能设备与高效率用能系统的研究,在此背景之下,具有很高节能潜力的热电冷三联供迅速发展起来。

美国工业领域很早就提起了“热电冷联产创意”和“热电冷联产2020年纲领”,有力地对美国热电冷三联供规划给予了支持。

日本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积极寻求节能途径成为日本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所以热电冷三联供受到日本当局的重视。

目前,我国经济技术发达地区采用成熟的热电冷三联供技术替代分散制冷机已得到广泛应用。

苏州工业园区月亮湾集中供冷站设计总装机容量3万美国冷吨,是江苏省首例大型非电空调、区域集中供冷项目,装机容量规模中国最大,配套管网12.1km。

该项目通过热电联产供应蒸汽方式实现集中供热,并以蒸汽为能源通过溴化锂制冷技术提供集中供冷服务,在实现热电冷三联供的同时,使一次能源得到梯级利用。

达产后,每年可节约标煤3390t、减排二氧化碳8000t、二氧化硫约70t、氮氧化物约70t。

发展集中供冷的前提条件从经济性出发,电厂集中供冷是在供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增供冷业务的电厂,可以使用已有供热管道冬季供热夏季供冷,如有新建区域则可冷热同步规划。

供热作为城市公共事业,其发展要以供热规划为指引,从规划中可以看出供热政策支持以及区域供热需求情况。

城市供热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城市供热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刍议城市供热的可持续发展趋势摘要: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电力峰谷差的拉大,燃煤锅炉采暖受到严格限制,而其他采暖形式,如燃气采暖、电动采暖和蓄热的应用,开始受到关注。

本文对热电联产、燃气锅炉、电炉、电动热泵以及蓄热的应用前景做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集中供热;可持续发展;趋势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and electricity peak valley difference is pulled big, coal-fired boiler heating is restricted, while other forms such as heating, gas heating, electric heating and heat storage applica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this article makes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co-generation, gas boiler, electric stove, electric heat and heat storage application and discussion.key words: central hea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u8331 城市集中供热的优势1.1 集中供热与分散供热的区别分散供热主要指的是各单位利用自备的燃煤小工业锅炉自给自足的一种供热方式。

据统计,我国工业锅炉约有50万台、120万蒸吨/时,平均单台容量仅为2.4蒸吨/时,平均运行热效率仅50%。

这些小锅炉在当地集中供热不发达的时期,确有其方便处,也是必需的,但其效率低、污染严重、供热质量差等缺点也极为突出。

相比分散供热,集中供热有明显的优势。

区域集中供冷项目前期发展的研究和探讨

区域集中供冷项目前期发展的研究和探讨

区域集中供冷项目前期发展的研究和探讨摘要:区域集中供冷项目是在一个建筑群设置集中的制冷站制备空调冷冻水,再通过循环水管道系统,向各座建筑提供空调冷量,主要是规模集约效应和能源梯次利用实现节能降耗,在节能环保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近些年我国南方区域开始发展此类项目,在前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节能效率、用户成本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主要针对该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字:区域集中供冷、节能效率、用户成本引言: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

要求我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统筹好发展和节能之间关系。

根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权威统计,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建筑能耗占我国每年能耗的非常可观一部分,在南方区域建筑能耗中相当一大部分来源为空调通风系统的能耗,发展节能环保、经济可行的区域集中供冷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绿色供冷方案。

与此同时,区域集中供冷是利用大型冷站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埋入地下的供冷管道往各用冷写字楼、商业体等建筑提供冷冻水作为空调冷源。

项目建设有投资大、周期长、项目建设涉及面广等特点,集中供冷项目会提前布局、提前谋划,通常建设在待大规模开发的区域。

于是在区域集中供冷项目前期或当区域产业发展远低于预期时,区域集中供冷规模集约效应难以得到体现。

1.区域集中供冷项目运行前期特征1.1 区域集中供冷用户数少区域集中供冷项目提前谋划,其供冷时间是由最早用冷用户的用冷时间决定。

除了专项项目的区域集中供冷模式如大学城、机场等区域集中供冷以外,综合性区域集中供冷通常存在早期供冷对象少的情况。

1.2区域集中供冷用冷负荷较低区域集中供冷的用户对象多为大型写字楼、商业体、工业建筑等,用户报装负荷通常按照其最大负荷进行报装,但其实际使用负荷整体经济环境、区域发展状况以及各大型写字楼、商业体、工业建筑的招商引资情况息息相关。

集中供热与供冷技术

集中供热与供冷技术

集中供热与供冷技术调研集中供热技术集中供热是指由集中热源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热力管网供给一个城市或部分区域生产、采暖和说或所需的热量方式。

集中供热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城市公用事业的一项重要设施。

热网分为热水管网和蒸汽管网,由输热干线、配热干线和支线组成,其布局主要根据城市热负荷分布情况、街区状况、发展规划及地形地质等条件确定,一般布置成枝状,敷设在地下。

主要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和热水供应,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烘干、蒸煮、清洗、溶化、致冷、汽锤和汽泵等操作。

我国的集中供热事业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截止到2000年底,全国有58个城市建设了集中供热设施,总供热面积达110766万平方米,“三北”地区集中供热普及率已超过25%;全国供热企业拥有供热管道43748千米,其中蒸汽供热管道7963千米,热水供热管道35785千米。

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源、热网和用户 3 部分。

热源主要是热电站和区域锅炉房(工业区域锅炉房一般采用蒸汽锅炉,民用区域锅炉房一般采用热水锅炉),以煤、重油或天然气为燃料;有的国家已广泛利用垃圾作燃料。

工业余热和地热也可作热源。

核能供热有节约大量矿物燃料,减轻运输压力等优点。

下面介绍几种目前比较先进的供热技术。

一、热电联产供热技术热电联产是指在单一过程中同时生产电力和有用的热,而电和热的用户同时又是能的生产者,它是电能和以低压蒸汽和热水形式出现的热能这两种能量的联合生产。

热电联产已被公认为一种成熟的节能技术,它是将火力发电厂汽轮机中已作完一部分功的蒸汽从汽轮机汽缸中部抽出来供给热用户,是本应排至凝汽器中放弃的蒸汽凝结热转供给用热户而不舍弃至大气中。

目前发展的热电联产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基于蒸汽轮机的常规热电联产技术只要能将汽轮机发电机做完一部分功的蒸汽抽出或不废弃排汽的凝结热而加以利用,做到既发电又供热,都认为是热电联产。

汽轮机热电联产的方式有好几种,目前火力发电厂热电联产的机组型式主要有两类,即背压机组及抽汽供热机组,而抽汽供热机组又可分为调整抽凝式、凝抽式及纯凝汽打孔式。

浅谈城市集中供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城市集中供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城市集中供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集中供热发展的现状,然后提出了集中供热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推进我国集中供热事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分析了城市集中供热的主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集中供热;问题;对策引言: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以其特有的优势和国情适应性,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呈现加速发展势头,特别是近些年来集中供热发展迅速,对城市的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的改进、环境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起点较低、技术和资金的欠缺,供热管网存在的问题较多,情况较复杂。

随着供热体制改革的推进和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将迎来大规模的改造和升级,也面临更好的发展机遇。

因此,深入分析现状情况,抓住问题实质,在实施改造的过程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改造方案,对提高管网改造的技术层次和经济性,改善供热运行,加快供热行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国内外的集中供热状况东欧较多国家夏季凉爽,冬季寒冷,他们主要采用集中供暖的方式。

集中供暖始于前苏联,目前俄罗斯也是世界上集中供热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其城市集中供热占总热量需求的86%,其中热电厂供热占36%,大型及超大型锅炉房占46%。

据俄罗斯有关专家报告在2003 年俄罗斯已经有供热汽轮机工作压力24 与13MPa的热电厂162 座,供热汽轮机工作压力小于13MPa 的热电厂大约450 座,各种单机容量的锅炉房188700 座,其中含83000 座工业锅炉房,热网干线和分配管线大约257000Km。

尽管俄罗斯的燃料资源很丰富,平均人口指标高于中国,但是他们仍然将发展集中供热作为节能的战略,改善设备机动性能,对热电厂进行改造、改装和技术革新,广泛应用国产高效热力管道结构对热网进行保温处理。

不断地提高现代大型热电系统效益,降低发电燃料消耗量的比例.在我国,集中供热近年来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我国有15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等采暖地区132 个地级以上的城市都有城市集中供热设施。

社区集中供热供冷相关问题研究

社区集中供热供冷相关问题研究

辛裹罢老妻嚣釜 出社电联系,济热冷产统供 是个区中冷统实为户供 蓑蓑豢萎霉薯高 了 冷产统如南电联系的冷 分整社集供系中现用端
关键 词 :社 区,集中供 冷供 热,优 点,问 i 总容量近几年 己从无发展到4 -M W ,杭 州两 i 96 冷这一终极 目 的最后一步 ,更是 因为正是系 标


1 % ,仅低于苏联 ,居世界 第二位 。在经历 了 e up e t 以及计算机 管理 软件。 7 q im n)



大型 制冷 工厂 几 乎可 以采 取各 种 能源制
尤其是廉价 的能源 ,比如工业废热 ,海水
七十年 代的发展低潮后 ,随 着改革 开放和经济
的发展 ,我国热电联产又取 得了很大进步 。到 称
式。


管 道接过 去即可完 成。因此 ,不管从 节能 供冷技术 。 节约能源的一种新方式一 集中供 冷供 环保 的角度 还是从 经济利益的 角度,集中供 最后 ,计算 机控制系统管理控制着冷量和 冷供热 己成为解决能源 问题 的一条可行 的新途 热量 的流 动 作为整个 系统 的大脑在发生情况
阻碍我 国经济 发展的一个重要 因素 。电力紧缺 显外

还 有以 下优 点 : 有利 于优化 城市 整体规 集 中供冷用户们 出于 供冷安全的考虑将采用其
状况在神州大地频 频出现 ,其 中以经济发达的 划
提升 城市形 象 ; 由于噪 声源相 对集 中 ,制 他 的供冷方案 ,而社 区集中供冷的最大优点在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 三角洲情况较为严 重 ,部分 冷 社区会 降低噪音 1 2 至 个分 贝 ; 外大量 冷水 于其规 模效应引起的其 他诸如节能 室 高灵活性 内陆工业欠发达地 区也出现 了意想 不到 的电力 管 网 使 制冷社 区平 均环境温 度降 低2 3 ; 等超 出传统技术 的优 点 ,一旦用户端冷负荷不 至 度

郑州市集中供热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

郑州市集中供热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

郑州市集中供热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摘要:城市供暖是国计民生的大事,更是关系到千户万家的切身利益,因此探析城市集中供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以郑州市集中供热为例,浅谈城市集中供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集中供热;供热现状;发展趋势城市集中供热现状分析(一)国内供热的重要阶段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我国城市建设了大批的热电厂,用于给人民解决用电的同时也解决了用暖问题,这一时期也是国内集中供暖迅速发展,也是大型区域锅炉房供暖的黄金时代。

(二)国家政策引导国家政策反复强调,要淘汰燃煤锅炉供暖,采用清洁供暖,鼓励人民采用清洁新能源或者新方法因地制宜的采暖方式取暖。

(三)郑州市集中供热现状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在2018年,市区总面积约74万公顷,2020年城镇人口已超1000万人,城市化普及率很高,而没有享受到集中供暖的人民对集中供暖要求很急切。

郑州市内供热公司及情况如下:2019年采暖季,郑州市集中供暖的企业有:郑州市热力总公司(包括7座已逐步煤改气的区域锅炉房)、兴隆铺热电公司、郑州市高新区热力公司、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国电荥阳电厂、裕中电厂一、二期、豫能电厂等,而以上的燃煤企业,政府也要求它们逐步实现‘煤改气’。

全市供暖面积约1.4亿㎡,而这些企业已覆盖了90%是的集中供暖区域,7%为自备锅炉采暖,3%为其它方式采暖,郑州未来10年肯定满足不了郑州市的供暖需求,还需要增加热力供应。

1.1郑州市热力总公司,截止2019年底,实际供热面积9067万㎡,市区热网总长2600公里。

1.2其它热源1.2.1政七街热源厂是郑州市热力总公司下属分热源站,有4台20吨/小时的蒸汽锅炉,但因锅炉老旧燃烧效率低,管网年久失修,实际仅可供热面积约100万㎡。

1.2.2二马路热源厂是郑州市热力总公司下属分热源站,有4台20吨/小时的蒸汽锅炉,但因锅炉老旧燃烧效率低,,实际仅可供热面积约100万㎡,但其常年为周边群众提供生活热水,并有可以提供夏季制冷。

城市集中供热优势及可行性分析

城市集中供热优势及可行性分析

城市集中供热优势及可行性分析城市集中供热,是指通过一种中央化的方式,将热能集中供应给城市中的所有用户。

这种方式具有许多优势,特别是在大城市中。

下面将介绍一些城市集中供热的优势和可行性分析。

一、城市集中供热的优势1、减少能源消耗城市集中供热的最大优势是可将不同类型的能源整合使用,选择使用效率最高、污染最小的能源,在能源间的协调利用上实现优化。

相比于分散式供暖,减少了碳排放和能源损失,节能效益显著。

2、降低空气污染城市集中供热可以有效地降低空气污染,尤其是在冬天。

在分散式供暖情况下,每个家庭都要燃烧煤、油、天然气等,既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物等有害气体,还会产生烟尘和颗粒物等固体污染物。

而集中供热只在一个区域内燃烧,大量减少了能源的燃烧,也对环境污染产生的影响更小。

3、避免个别地区的能源短缺对于一些地区的能源短缺,集中供热能够提供稳定、充足的热量,对于城市公共机构及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都是大有好处。

4、减少建筑能耗在寒冷的冬天里,建筑的供暖负担通常占用了大量的能源。

集中供热能够有效地减少建筑的能耗,同时在夏季提供空调冷源也是集中式供能下的常见服务。

5、提高供暖质量在分散式供暖情况下,有些房屋质量和供暖设施落后,甚至无暖气。

而在集中供热下,为了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社会资金会投入更多,也能够降低市民为保暖掏钱的成本。

二、城市集中供热的可行性分析1、需求保障城市集中供热能够为城市公共机构及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提供稳定、充足的热量,可以有效避免能源供应的不稳定因素,也不会有个别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因此,保证供应体系的稳定和可靠性很重要。

2、环境考量虽然集中供热能够降低城市环境污染,但其本身也会造成一定的环境影响。

所以,针对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途径,应尽量采取措施减少这些影响,并遵守各种环保法规。

3、财务考量城市集中供热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建设和维护。

由于这种方式可以从整体上降低能源消耗,降低污染,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政府应该在资金上予以扶持。

利用地热能进行冷热联供的技术研究与应用

利用地热能进行冷热联供的技术研究与应用

利用地热能进行冷热联供的技术研究与应用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清洁且广泛存在的能源资源,具有潜力用于冷热联供系统。

冷热联供系统是一种集中供热与供冷的方式,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碳排放。

本文旨在研究和应用利用地热能进行冷热联供的相关技术。

首先,地热能的获取是利用地下深层热能进行供暖和制冷的重要前提。

地热能最常见的获取方式是通过地热井或地热泵。

地热井是一种通过深孔钻探地下深层热能并将其利用的技术。

地热泵则利用地下稳定温度进行换热。

这两种方式都能够将地下热能转化为供热和制冷的热能。

其次,冷热联供系统的关键是通过合理的集中供热与供冷方式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在供热方面,利用地热能可以由地热井或地热泵提供稳定的热能,通过换热器将其传递给需要供热的建筑物。

这样可以避免传统供热方式中的能量损耗和环境污染。

在供冷方面,地热系统可以采用反向运行的方式,即将地热泵中的冷媒与冷水系统相接触,将建筑物中的热量吸收到冷媒中,再通过地热井或地热泵进行热能传递。

冷热联供系统的技术研究和应用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是地热井或地热泵的设计和建设。

地热井的钻探和建设需要考虑地质条件、井深和井径等因素,并且需要进行环境评估和规划。

地热泵的设计涉及到热力学参数和换热效果的优化。

其次是冷热联供系统的运行和控制。

冷热联供系统需要根据建筑物的供暖和制冷需求进行运行调节,保持稳定的温度和湿度。

此外,系统还需要具备远程监控和故障报警功能,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利用地热能进行冷热联供的应用广泛涉及到建筑领域、工业领域和农业领域。

在建筑领域,地热供热系统可以应用于住宅区、办公楼和商业建筑等。

通过集中供热方式,可以满足不同建筑物的供热需求,并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工业领域,地热能可以应用于生产过程中的供热和制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农业领域,地热能可以用于温室设施的供热和制冷,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并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发展研究

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发展研究

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发展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发展研究情况。

在我们介绍了背景知识,阐述了研究目的和其意义。

随后,在我们详细回顾了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发展现状,并探讨了相关的技术创新与应用。

我们还深入剖析了影响因素,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我们对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研究进行总结,提出了未来的工作展望,并探讨了其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推动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发展历程、现状、技术创新、应用、影响因素、发展趋势、总结、未来工作、应用价值1. 引言1.1 背景介绍集中供热供冷技术是指利用集中式设备将热能和冷能集中供应给用户,实现高效能利用和资源共享的一种供热供冷方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供热供冷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目前,我国的供热供冷技术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城市能源领域的热点之一。

集中供热供冷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加强对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结合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发展历程、当前发展现状以及技术创新与应用等方面,对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分析影响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发展的因素,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推动其在城市能源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掌握其发展历程、当前现状以及未来趋势,从而为我国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具体目的包括:1. 系统总结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发展历程,了解其技术演进和关键节点;2. 分析当前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发展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3. 探讨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情况,研究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4. 分析影响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技术推广和应用提供依据;5. 展望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未来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

集中供热制冷发展实施方案

集中供热制冷发展实施方案

集中供热制冷发展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舒适的居住环境需求日益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集中供热制冷系统成为了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舒适生活的需求,我们需要制定并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集中供热制冷发展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现有集中供热制冷系统的改造和升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旧有的供热制冷设施可能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设施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哪些需要进行改造和升级,以提高其能效和稳定性。

其次,我们需要加大对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力度。

随着能源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的利用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集中供热制冷系统中,我们可以考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系统运行的监测和管理。

集中供热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居民生活至关重要,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和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运行中的问题,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对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在制定集中供热制冷发展实施方案时,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和居民参与到集中供热制冷系统的建设和利用中,以推动系统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集中供热制冷发展实施方案,对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能源的节约利用和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加强现有系统的改造和升级,推广新能源的利用,加强系统的监测和管理,以及加强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共同推动集中供热制冷系统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集中供热制冷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者:舒立湘
来源:《科技与企业》2016年第06期
【摘要】供热、制冷是不但会带来能源的消耗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因此,迫切需求进行集中供热制冷,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武汉为例,探讨城市中供热制冷可持续发展研究。

【关键词】城市;集中供热制冷;可持续发展
供热、制冷是与能源和环境紧密相连的行业,其中,长期以来居民一直依靠煤炭、煤气等;伴随着空调的发明,人们开始利用电能进行供热、制冷,带来舒适环境的同时也增加了能源的消耗,带来了环境的污染。

特别是对于城市而言,城市居民的不断增多,居住环境的不断簇拥,城市的运转需要更多的能源消耗来满足居民的供暖制冷需求。

为了有效的节约能源、降低环境污染,进行集中供热、制冷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对于北方城市而言,城市的集中供暖体系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对于武汉等中部城市而言,夏秋炎热时间长、冬季也存在一定时间的低温期,如何做好集中供暖制冷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以武汉为例,分析我国中部城市集中供热制冷的可持续发展举措。

一、集中供热制冷相关理论
集中供热是指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由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网向城市、镇或其中某些区域热用户供应热能的方式。

目前已成为现代化城镇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城镇公共事业重要组成部分。

集中供热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系统,特别是对于冬春季寒冷期较长的北方而言。

二、集中供暖制冷的意义
供暖和制冷无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不管是煤炭、煤气、石油还是电力,同时还会带来环境的污染。

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和城镇进行集中供热制冷,存在着多方面的意义。

(一)有效的降低能源的消耗对于供热来说,逐渐由煤炭、石油燃烧到了煤气、电力相对清洁的能源,但是都将会消耗大量的消耗;制冷主要依靠电力来进行,其电力消耗也来源于煤炭、水力以及风力发电。

零散供热制冷,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热量和冷气的流失量,因此,进行集中供热制冷将有效的降低热量和冷气的流失,减少能源的消耗,特别是在煤炭、煤气以及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渐枯竭的状况下,进行集中供热制冷将是一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二)有效的减少环境的污染供热制冷带来能源消耗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

当下,我国城市还主要依靠煤炭、石油等的燃烧来供暖,而电力也主要来自煤炭发电,因此,我国供热制冷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环境的污染。

集中供热制冷,将大幅度减少能源的消耗量,进而实现环境污染的降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新型能源的开发供热制冷不可避免的会带来能源的消耗,集中供热制冷在促进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减少的情况下,也会促进国家积极进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推广,改善我国能源利用的不合理状况,增加水力、风力以及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

三、武汉市集中供热制冷现状
早在1998年,武汉市就开展了实施“冬暖夏凉”工程课题研究,提出要以已有热电厂为热源积极引导和大力发展集中供暖制冷工程。

该工程不仅可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升城市功能,同时可实现能源的综合梯级利用,促进节能减排。

近年来,武汉市加快了集中供暖制冷的推进步伐,形成了以热电联产为主,燃气空调和地源热泵为辅,其他供暖制冷方式多元互补的态势。

目前,以热电厂(青山热电厂、武昌热电厂和关山热电厂)为热源的集中供热制冷面积达600多万平方米(如融侨华府、友谊国际、星海虹城等约20万人),天然气中央空调用户达20多家,服务面积约150万平方米(群光广场、蓝天宾馆等约4万人),地源热泵供热制冷面积约400多万平方米(香榭里花园、奥山世纪城等约8万人)。

此外,还有约6万户居民安装了分户式采暖系统。

享受多元化集中供暖制冷的人口超过40万人。

总体上看,武汉市集中供暖制冷工作在整个长江流域城市中处领先水平。

四、武汉市集中供暖制冷的建议
(一)科学编制集中供暖制冷规划为促进能源高效利用、切实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和提升城市整体功能,武汉市已开展全市集中供暖制冷发展规划的相关研究。

规划范围主要为武汉市主城区及国家级开发区,规划时限为2013—2020年。

该规划将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政策、形势、市场和资源等情况,坚持按照“政府倡导、市场主导、企业运作、多元发展”的原则,研究提出武汉市集中供暖制冷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工作、规划布局和政策意见,为全市开展集中供暖制冷重点工程建设提供可行规划依据。

(二)研究制定支持性政策在规划编制完成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合肥、无锡等地先进经验,研究制定武汉市集中供暖制冷管理办法,明确集中供暖制冷工作主管部门,推进集中供暖制冷规划与建设、规范经营管理秩序、确保设施维护与管理等方面措施。

研究出台煤(天然气)热价格联动、冷热联供价格优惠、分时错峰用热优惠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集中供暖制冷工作发展。

(三)建立能源资源保障体系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湖北省的支持,确保各热电企业所需的能源资源供应。

二是支持武汉市热电企业与中石化和中石油等大型国有能源企业深化合作,力争武汉市热电企业直接从中石化和中石油天然气主干管网中直接下载天然气资源,不占用武汉市天然气配额。

三是加快武汉市煤炭储备基地建设,争取早日形成武汉新港煤炭储备基地年吞吐量1000万吨、储备能力300万吨标煤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武汉市能源保障能力。

(四)协调热源合作联供热源间的协调联供是保障集中供暖制冷的重要措施。

建议由武汉市政府出面,与国电、华电和湖北能源集团等企业沟通协商,学习借鉴无锡等地先进经验,研究建立武汉市江南地区热源联通联供和利益共享机制、搭建统一监控调度平台,共同保障江南地区稳定供暖制冷。

(五)合理制定供暖制冷价格理顺供暖制冷价格形成机制、合理制定供热价格是顺利推进供热工作的重要措施。

应综合研究供热成本、税收及企业利润,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促进节约用热、坚持公平负担的原则,考虑用热计算方式(按面积或按流量计算)和阶梯供暖制冷价格等因素,科学地制定供暖制冷价格形成机制,合理制定供暖制冷价格。

(六)促进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在发展集中供暖制冷的同时,也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太阳能、污水能和地源热泵等多种供暖制冷方式。

在管网覆盖不到、不能实施集中供暖制冷的区域,可根据当地光照条件、水文地质等实际情况,采用太阳能或地源热泵等方式实施供暖制冷。

在污水处理厂周边区域,可考虑利用污水热资源,采用污水源热泵进行供热。

参考文献
[1]李琰琰,马媛媛,方媛媛.几种集中供热、制冷方式的技术经济分析[J].区域供热,2011, 4: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