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06月08日学习笔记
会计学基础备课笔记第7章
第7章账务处理程序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和种类;掌握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以及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内容和使用范围;掌握汇总记账凭证以及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
第1节账务处理程序概述一、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亦称会计核算形式或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会计报表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账务处理方式。
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记账程序的不同组合构成不同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其中总分类账的登记依据和方法是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核心。
二、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建立科学、合理的账务处理程序,对于加强各种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有效衔接和配合,规范会计工作,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从而准确、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充分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而言,账务处理程序的作用如下:(1) 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采用适当的账务处理程序,有利于会计工作程序的规范化,有利于确定合理的凭证、账簿与报表之间的联系方式,保证会计信息加工过程的严密性,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
采用适当的账务处理程序,还可以简化会计核算手续,避免多余环节,减少重复劳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 有利于加强会计监督,提高管理水平。
一旦企业选择了合适的账务处理程序,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会带来积极影响。
一方面,由于能正确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和内部控制,可以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及其结果的反映和监督、计划和控制及预测和决策;另一方面,对会计工作合理分工,使会计人员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实际工作调查,加强会计监督,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杜绝各种错误的发生,提高会计质量,提高会计工作管理水平。
(3) 有利于节约核算费用。
选择合适的账务处理程序,可以减少会计凭证、账簿等的使用数量,节约会计成本费用。
三、设计账务处理程序的原则实践证明,一个适用的、合理的账务处理程序,一般应满足以下设计原则:(1) 应从会计主体的实际情况出发。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笔记会计是一门把各种财务信息进行综合、准确、规范的编制、汇总、记载、保管和计算的科学。
它是维护财务权威和财务管理可靠性,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会计基础知识是会计从业者及其他与会计有关工作的必修课,它涉及会计的记账凭证制度、会计科目、科目的余额的计算、会计凭证、会计报表、财务会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会计基础知识的笔记可以从财经外部事件的重要性认识会计的重要性开始。
会计是一种信息处理技术,它可以记录、收集、保管、反映、分析、决策、控制和报告各种财务活动。
会计工作是依据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以反映和报告企业财务活动的详细情况,给社会公众和企业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做出客观反映企业财务情况的判断和决策。
会计基础知识的笔记应当从会计凭证制度开始,因为会计凭证制度是会计工作的基础。
会计凭证是账户收付款项,财务状况和财务数据发生变动时,对其进行记载的正式文件。
它不仅起到记录财务活动的作用,还可以保证会计余额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正确有效的会计凭证是会计账户计算和审计的依据,是会计准则的重要方面之一。
会计账务的管理,包括账户的制造、记账的建立、账目的汇总、报表的编纂、关联性的确定以及财务计算的运算等几个环节。
首先,应了解各种账户的类别和概念,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制作账户,例如流动资产账户、固定资产账户、累计折旧账户、应收账款账户等。
然后,要按照财务状况和财务数据发生变动时,对其关联的账户进行记载。
接着,可根据会计报表的要求,汇总各个账户科目,编纂相应的会计报表,例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
最后,可以运用会计科目的余额计算公式,对会计报表中的财务状况进行计算,例如收入的计算、费用的计算和税金的计算等。
会计基础知识的笔记还应当包括会计报表的编制。
会计报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重要文件,它显示了企业资产、负债、权益、收入和成本等。
会计报表有两种类型: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资产负债表以资产的总额为基础,向企业的债权人和所有者同时披露企业的负债和权益状况,以确定企业的财务状况。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笔记会计是一门重要而复杂的学科,对于掌握和理解其基本概念,以及搞清楚它如何工作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会计及其他职业的基础理论,熟悉和掌握基本的会计概念一直是必不可少的要求。
下面是一份基础会计知识的重点笔记,旨在帮助您搞清楚会计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一、账户余额账户余额是会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一种财务记录类型,用于表示在会计系统中某一特定账户中到目前为止记录的所有会计交易金额的总和。
在记入新的会计交易时,账户余额会产生变化,其变化依赖于该交易的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
二、会计期间会计期间是一段指定的期间,在这段期间中,会计师们必须记录和综合所有发生的会计交易和经营活动,以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会计期间设置的期限依据不同的组织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会计期间的期限为一年,有时也会缩短到半年或者更短的时间。
三、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指附着会计交易记录的报表。
会计报表是组织在会计系统中记录业务活动的关键。
会计报表的类型包括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表等。
每种报表都以其自身特定的记录方式来描述组织的财务情况,而这些报表更有助于改善组织的财务管理。
四、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会计发生的交易的有效证明,它们是记录每笔会计交易的重要文件,包括公司的经理签名,在将会计凭证存档时,需要把凭证信息记录在账簿中,以帮助以后进行查询和核实交易。
五、期末调整期末调整是指按照会计原理在期末根据某些会计准则对会计账簿进行改正的过程。
期末调整主要涉及及时性、顺序性、完整性、账簿准确性等,以确保公司的财务报告能够更准确、及时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
综上所述,会计基础知识包括账户余额、会计期间、会计报表、会计凭证和期末调整,这些概念和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成为一名会计,就必须仔细理解和熟悉它们。
同时,必须要懂得如何正确使用会计原理来记录和报告财务数据,保证报告准确及时反映出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利于更好的财务管理。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笔记一、会计的定义和职能会计,简单来说,就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具有两大基本职能,分别是核算和监督。
核算职能,就是要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
比如,企业销售了一批产品,会计就要记录销售收入、成本等相关信息。
监督职能则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确保企业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制度的要求。
比如,监督企业的资金使用是否合理,费用支出是否合规等。
二、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比如,企业的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比如,企业的应付账款、借款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它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比如,企业销售产品的收入。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比如,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三、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表达式,主要有两个:“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等式,也被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它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
“收入费用=利润”这个等式,被称为经营成果等式,它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会计基础听课笔记
第一章 总论一、会计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主要的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PS: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特征1、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2、运用专门的方法3、会计的两大职能4、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5、是一种经济信息系统 三、会计对象1、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2、一切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3、人们把这种经济活动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资金运动:1)资金投入 : 投入+借入2)资金运用货币计量实物计量劳动计量会计核算 会计检查会计分析核算职能监督职能(供)购入材料、设备(产)支付工人工资(销)销售产品)资金退出四、会计的职能核算职能:确认 、 计量 、 报告 监督职能:1)合法性2)合理性2)真实性 全过程:事前监督 事中监督 事后监督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的关系:1)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主次之分 2)核算职能是监督的基础和内容 3)监督职能是核算的保障 五、会计核算的方法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复式记账3、填制审核记账凭证缴纳税金 偿还债务 向投资人分配利润(分红)基本职能扩展职能预测经济前景 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①符合单位规定②符合客观规律 原始凭证记账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核算6、财产清查7、编制报表六、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的基本假设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条件,界定了会计核算对象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
1、会计的主体假设① 特定的单位或组织 ② 独立核算(不受别的主体的控制) 考点2: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考点3: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PS :将特定主体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 2、持续经营假设假设一个会计主体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不断的经营下去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期间)是人为的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期间总分类账 主管会计明细分类帐 记账员料工费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考点1年度:公历1.1~12.31中期半年度 季度月度4、货币计量假设:是会计核算的必要手段记账本位币七、会计基础(会计核算的基础)会计基础是国家制定的,收入费用到底记录在哪一个会计期间的规定。
基础会计第6章知识点笔记
基础会计第6章知识点笔记第1节:资产与负债1. 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并且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根据使用期限,可以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别。
2. 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在一年内能够转化为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资产,如货币、存货、应收账款等。
3. 非流动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资产,如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4. 负债是指企业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创建的,必须将来以经济利益为代价加以清偿的现时义务。
根据偿还期限,可以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别。
5. 流动负债是指企业在一年内需要偿还的负债,如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
6. 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限超过一年的负债,如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第2节:所有者权益1.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由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和留存利润所形成的净资产。
所有者权益包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2. 股本是指企业所有者通过购买股票投资企业的资金。
它是企业的基本所有者权益,也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
3. 资本公积是指企业除了股本以外,由所有者以货币、实物等形式投入的资本溢价。
4.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通过利润留存所积累下来的资本。
5. 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的净利润减去已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的利润。
第3节:收入与费用1. 收入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的增加,可以包括销售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等。
2. 费用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由于获取收入而产生的经济资源的减少,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利息费用等。
3. 在会计上,收入的确认原则是收入已经实现或者可能实现,并且能够计量其金额时才能够确认为收入。
4. 费用的确认原则是费用发生时与该费用相对应的收入已经存在或者可能存在,并且能够计量其金额时才能够确认为费用。
第4节:会计等式与核算事项1. 会计等式是由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 核算事项是指会计科目之间发生的借贷关系。
《会计基础课》课堂笔记
《会计基础》课堂笔记编著:聂德明 老师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会计概述一、会计的概念(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原始社会早期:“结绳记事”、“刻契记数”——①会计的萌芽②附属于生产职能2、西周:①出现“会计”一词(“官厅会计”)——“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②建立会计机构,出现会计报表的雏形——“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3、唐宋时期:出现“四柱结算法”——奠定了收付记账法的基础 ”4、明末清初:出现“龙门账”——奠定了复式记账法的基础 缴“进”、“缴”(即收、付)————“进缴表”(利润表)“存”、“该”(资产负债表) 该56、新中国成立后:①②1993年:《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两则”)③2000年:《企业会计制度》④2006二、会计的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惟一×)计量单位,辅之以文字说明和其他计量指标2345、会计的对象是特定的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不是多个单位的经济活动——“各人自扫门前雪”【例】下列关于会计概念的叙述不正确/不准确的是( )。
A.会计是以货币为唯一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B.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C.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单位经济活D.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管理工作1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原始凭证−−−→确认记账凭证−−−−−−→计量、记录、计算(记账、算账)会计账簿−−−→报告(报账)财务会计报告(“四表一注”) (1)会计核算的环节:①确认→②计量③记录④计算→⑤报告确认:通过一定的标准/方法来确定所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否应该/能够进行会计处理计量:以货币为单位对已确认可以进行会计处理的经济活动确定其应记录的金额记录:通过一定的会计专业方法按照上述确定的金额将发生的经济活动在会计特有的载体上进行登记的工作报告:以通过编制会计报表的方式向有关方面和人员提供会计信息——会计的最终环节(2)会计核算的阶段:记账、算账、报账2、会计监督: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3、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关系【例】1、下列属于会计核算的环节的是( )。
会计基础第八项知识点归纳总结
会计基础第八项知识点归纳总结
会计基础是学习会计学的重要起点,它涵盖了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
和方法。
以下是会计基础的第八项知识点归纳总结:
1. 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构成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2. 会计恒等式:会计恒等式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它表明了资产、负债
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3. 会计假设:会计假设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包括会计主体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
4. 会计原则:会计原则是指导会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
及时性原则。
5. 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分类,用于记录和反映企
业的经济业务。
6. 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的书面依据,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7. 会计账簿:会计账簿是按照会计科目设置的,用于记录和反映企业
经济业务的簿籍,包括日记账、分类账和总账。
8. 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主要
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9. 会计循环:会计循环是会计核算的完整过程,包括确认、记录、分类、汇总和报告等步骤。
10. 会计法规:会计法规是规范会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准则,包括《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
会计基础的学习不仅要求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通过学习会计基础,可以为进一步学习会计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会计基础也是企业财务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工具。
会计学基础课堂笔记全集
第一章总论本章主要讲述了六部分内容:1.会计的概念;2.会计的基本职能;3.会计的对象;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5.会计要素;6.会计等式。
一、会计的概念(一)定义(属于新大纲中修改的内容,重点掌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要点: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反映和监督;3.会计的对象是特定的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不是多个单位的经济活动;4.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而不是一般的管理活动。
(二)分类(了解):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指的是按照会计准那么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对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通过记账、算账和报账等专门方法,向单位外部关系人提供单位的账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等有关信息的会计。
管理会计指的是根据管理者的需要和成本效益分析原理的要求,采用一系列的专门方法,对企业内部现在和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与评价,向企业经营者和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的会计。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主要区别:第一,服务的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是单位外部的关系人,而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是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者。
第二,提供的信息不同。
财务会计侧重于提供过去信息,而管理会计侧重于提供未来信息。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重点掌握)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一)进行会计核算1.定义: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或称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会计核算职能也称反映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其它会计工作的基础。
具体说明如下:(1)会计核算的环节: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
其中:确认:是指通过一定的标准或者方法来确定所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
会计零基础笔记
会计零基础笔记会计零基础笔记可以按照以下大纲进行整理:一、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
会计账户: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分类记录经济业务的账户。
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二、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经营成果的报表。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三、常见会计业务处理采购业务处理:采购原材料、设备等物品,涉及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账户。
生产业务处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涉及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账户。
销售业务处理: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涉及应收账款、营业收入等账户。
费用支出处理:支付各项期间费用,涉及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账户。
利润计算与分配处理:计算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涉及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账户。
四、税务处理增值税:对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各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企业所得税:对企业所得额征收的税种。
其他税种:如消费税、关税等。
五、会计职业道德与法规会计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勤勉尽责、廉洁自律等。
会计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
以上是会计零基础笔记的大纲,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
学习会计需要不断积累和实践,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师。
会计基础 课程笔记(第四章)
会计基础课程笔记(精华要点)第四章会计凭证1、会计凭证概念会计凭证式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经办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认真填制会计凭证,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的日期、经济业务的内容,并在会计凭证上签名或盖章,有的凭证还需要加盖公章,以对会计凭证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负责。
一切会计凭证都必须经过有关人员的严格审核,只有经过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才能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
2、会计凭证的分类原始凭证盒记账凭证(按照编制程序和用途分类)。
3、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有关经济责任的文字凭据。
它是在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中直接产生的,是经济业务发生的最初证明。
如出差坐的车船票、采购材料的发货飘、到仓库领料的领料单等,都是原始凭证。
4、记账凭证又称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对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填制的会计凭证。
它具有分类归纳原始凭证盒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作用。
会计分录是通过填制记账凭证来完成的。
这样不仅可以简化记账工作、减少差错,而且有利于原始凭证的保管,便于对账和查账,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5、会计凭证的作用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
6、原始凭证的种类:根据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自制原始凭证盒外来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按填制手续不同,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凭证。
按照格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
7、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由于各项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不同,各个原始凭证的名称、格式和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原始凭证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凭证的编号、接受凭证单位名称、经济业务内容(含数量、单价、金额等)、填制单位签章、有关人员(部门负责人、经办人员)签章、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者填制人姓名、凭证附件。
基础会计知识点整理笔记手写
基础会计知识点整理笔记手写基础会计知识点笔记。
一、会计概述。
1. 会计的概念。
-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 货币计量是会计的主要特点之一。
例如,企业的原材料、固定资产等都以货币来衡量其价值。
2. 会计的职能。
- 核算职能。
- 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例如,企业销售产品后,会计要确认销售收入的金额,计量销售成本,记录相关的会计分录(如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并在财务报表中报告。
- 监督职能。
- 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例如,检查企业的费用支出是否符合企业的财务制度规定,是否存在虚假报销等情况。
- 两者关系: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核算质量的保障。
3. 会计目标。
- 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二、会计基本假设。
1. 会计主体。
- 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例如,一个独立核算的企业就是一个会计主体,它要把企业自身的经济业务与企业所有者的个人经济业务区分开来。
2. 持续经营。
- 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这一假设使得会计核算能够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如固定资产可以按照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
3. 会计分期。
- 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月度、季度、半年度)。
会计分期假设使得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成为可能。
4. 货币计量。
- 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基础会计》第六章
《基础会计》第六章在基础会计的学习中,第六章往往涵盖了一些关键且实用的知识内容。
这一章通常聚焦于会计凭证、账簿等重要的会计工具和流程,为我们深入理解和处理会计事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会计凭证,就像是会计信息的“载体”。
它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常见的会计凭证有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
比如说,发票、收据、领料单等,这些都是原始凭证。
它们详细地记录了交易的各项信息,包括交易的时间、金额、商品或服务的名称等。
而记账凭证则是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的,用于确定会计分录,作为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对于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有着严格的要求。
填制原始凭证必须做到内容真实、要素齐全、书写清楚、手续完备。
比如,发票上的各项信息必须准确无误,金额的大小写要一致,签名盖章要齐全。
审核原始凭证时,要审查其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和正确性。
只有经过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才能作为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
记账凭证的填制也有其规范和要点。
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确定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
记账凭证的编号要连续,摘要要简明扼要,能够清晰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
同时,记账凭证也要经过审核,确保其准确性和合规性。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账簿。
账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用来序时、分类地全面记录一个企业、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簿籍。
账簿按照用途可以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
序时账簿,也就是日记账,比如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它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
分类账簿则是对全部经济业务事项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类别而设置的分类账户进行登记的账簿,又分为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
备查账簿,是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或记载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会计基础讲义笔记
会计基础讲义笔记1. 会计基础概述会计是一门研究和应用财务数据的学科。
它的主要目的是记录、分类、总结和报告组织的经济活动。
会计基础是理解和应用会计原理和概念的关键。
本文将讲解会计基础的重要概念和原则。
2. 会计方程式会计方程式是会计基础的基石。
它表示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
会计方程式如下: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
负债包括应付账款、长期借款等。
所有者权益指业主投入的资金和盈利。
3. 会计周期会计周期指会计报告的时间间隔。
常见的会计周期有月度、季度和年度。
会计周期的选择要考虑到经济活动的频度和准确性要求。
通过定期的会计周期,企业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
4. 会计原则会计原则是制定会计规则和程序的基本准则。
常见的会计原则包括保守性原则、收入确认原则、成本原则和货币计量原则。
•保守性原则:会计处理应具有谨慎性和慎重性。
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应该倾向于更保守的处理。
•收入确认原则:收入应在实现和确认之后才能计入财务报表。
实现指商品或服务已经交付,并且相应的收入已经可以收回。
•成本原则:会计记录应该基于成本,即企业购买资产或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
•货币计量原则:会计记录只处理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交易。
非货币性交易,如员工的技能和声誉,不计入会计记录。
5. 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记录和报告企业财务状况的工具。
常见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特定时间点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表是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工具。
•利润表:反映企业在特定时间内的收入、费用和利润。
利润表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特定时间内的现金流动情况。
现金流量表是衡量企业现金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以上是会计基础讲义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你理解会计基础概念有所帮助。
如果你对会计基础还有更多的疑问,可以继续学习更深入的会计知识。
会计基础第十章笔记
会计基础第十章笔记1. 引言会计基础是会计学的核心课程之一,它为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基础知识和技能。
本章将介绍会计基础的第十章内容,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的披露和报表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2. 会计信息的披露和报表编制会计信息的披露和报表编制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
会计信息的披露是指会计主体将其财务信息公开给利益相关者的过程。
报表编制是指会计主体根据法定要求,将其财务信息整理成相关的报表进行呈现。
3.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一种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通常包括以下内容:•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能够帮助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稳定性。
4. 利润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特定会计期间内经营成果的一种会计报表。
利润表通常包括以下内容:•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利润总额•净利润利润表反映企业在特定会计期间内的盈亏情况,能够帮助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
5. 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特定会计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的一种会计报表。
现金流量表通常包括以下内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现金净增加额现金流量表能够帮助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和现金管理能力。
6. 股东权益变动表股东权益变动表是反映企业特定会计期间内股东权益变动情况的一种会计报表。
股东权益变动表通常包括以下内容:•股东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股东权益变动表能够帮助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股东权益的变化情况。
7. 总结会计信息的披露和报表编制是会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股东权益变动表是常用的会计报表,它们能够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帮助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对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来说,熟悉和掌握这些报表的编制和解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初级会计笔记重点手写
初级会计笔记重点手写会计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从事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人来说,掌握会计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初级会计是会计学的基础,是学习更高级会计知识的前提。
在初级会计学习过程中,有一些重点内容是需要特别注意和掌握的。
下面我将根据初级会计的重点内容,手写笔记,供大家参考学习。
1. 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是一种经济活动,主要通过收集、分类、记录和报告经济交易和财务信息来提供决策支持。
会计的基本概念包括会计实体、会计主体、会计期间和会计报告。
- 会计实体:指独立的经济组织,可以是企业、机构或个人。
- 会计主体:指会计实体内部可以独立核算的经济组成部分,如部门、项目等。
- 会计期间:一般为一年,用来度量和报告会计信息的时间段。
- 会计报告:会计信息的输出,包括财务报表、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文件。
2. 会计的会计等式和会计方程式会计等式是会计学的基础,它表达了会计的基本关系。
会计等式通常表示为: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资产:指企业拥有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
- 负债:指企业欠债的义务,包括应付账款、借款等。
- 所有者权益:指企业拥有者对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包括股东权益、留存收益等。
3. 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的基本假设是在会计工作中基于实践和经验的假设,它们为会计信息的记录和报告提供了基础。
- 经济实体假设:会计信息应该与会计实体分开,个人和企业的财务状况应该独立计算和报告。
- 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实体的经营活动应该是持续的,不会在短期内停业或破产。
- 货币计量假设:会计信息应该用货币表示,只有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交易才能记录和报告。
4. 会计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信息记录和报告的原则和规定。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实践中根据会计准则做出的具体决策。
- 会计准则:如国际会计准则、国家会计准则等,它们规定了会计信息的记录和报告的要求。
- 会计政策:如计提坏账准备、计提折旧等,它们是企业根据会计准则制定的具体处理规则。
会计基础读书笔记
会计基础读书笔记篇一:会计基础学习笔记第一节会计概述学习笔记一、会计的概念(多选题、判断题)1.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要点总结】(1)会计是经济管理工作;(2)货币是主要、统一计量单位,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3)会计的职能是反映(核算)和监督。
2.会计的特征(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判断题) 会计采用的尺度有三种:实物量度、劳动量度和货币量度。
(2)为特定会计主体服务(企业、事业、机关、团体)(3)会计工作既要提供信息,又要强化经济管理(4)会计信息具有综合性特点(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二、会计的基本职能(多选题)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
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一)会计核算1.概念会计核算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要点总结】(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判断题、单选题)以货币量度为主、以实物量度及劳动量度为辅,从数量上综合核算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2)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
2.会计核算的四个环节(1)确认——是指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和确认标准的项目纳入财务报表项目的过程。
(2)计量——是指以货币为单位,将已发生的经济活动或会计事项列示在报表项目中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3)记录——是指通过一定的会计专门方法按照计量的金额将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载体上进行登记。
(4)报告——是指会计工作通过编制财务报告的形式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
(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的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会计监督包括参与经济决策、预测经济活动、监督经济过程、考核经营业绩等方面。
(三)两者关系(多选题)相辅相成的,互相渗透。
会计笔记必学知识点
会计笔记必学知识点会计是一门重要的商科学科,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会计师,掌握一些必学的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会计笔记中必学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会计基础知识1. 会计定义:会计是指对财务活动进行记录、分类、汇总和报告的一种方法。
2. 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需要进行会计记录和报告的经济组织,如企业、个体工商户等。
3. 会计等式:会计等式的公式为: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这是会计基础,也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4. 双分录原则:根据双分录原则,每一个会计交易都需要至少有两个会计账户进行记录,一个账户借方增加,另一个账户贷方增加,借贷必须平衡。
二、会计凭证的注意事项1. 会计凭证定义:会计凭证是记录会计交易的书面证明,一般由收据、支票、发票等文件构成。
2. 凭证的要素:每张会计凭证应包含凭证号、日期、摘要、借方金额、贷方金额等要素。
3. 会计凭证的类型:主要包括原始凭证、手工凭证、记账凭证等。
4. 凭证的填制规则:根据会计凭证的填制规则,摘要要简明扼要,金额要准确无误,凭证号要连续,无遗漏。
三、会计账簿的分类1. 总账:总账是按照科目的性质进行分类记录的账簿,记录了一个会计周期内的所有交易。
2. 明细账:明细账是按照具体的业务对象进行分类的账簿,记录了每个业务对象的具体交易情况。
3. 日记账:日记账是按照交易的发生时间顺序记录的账簿,可以用于核对其他账簿的准确性。
4. 辅助账簿:辅助账簿是记录某个特定科目的详细交易情况的账簿,如应收账款明细账、应付账款明细账等。
四、会计报表的编制1.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一张表,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部分。
2. 利润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盈利状况的一张表,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等项目。
3. 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状况的一张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三部分。
会计基础学习笔记
《会计基础》学习笔记第一章总论本章考情分析及要求本章主要讲述了会计的概念、会计基本职能、会计对象,以及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内容,同时阐述了会计的基本前提和核算基础、计量属性。
考试中这部分分值比较高,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分值一般在12-20分之间。
通过这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理解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以及会计基本前提和核算基础、会计计量属性。
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概念与特点1。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远在西周时期就设立了专司朝廷钱粮收支的官吏——“司会”,我国宋朝初期出现了“四柱清册":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明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开始用货币计量收入和支出,清朝时,出现了龙门账,将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年终将进与缴对比,存与该对比,确定盈亏,称之为“合龙门”西方,在13世纪,意大利的银行账簿中,开始以“借主”、“贷主"登记债权、债务,为近代会计的借贷记账法奠定了基础。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出版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介绍了复式记账法,并在欧洲和全世界得到了推广,开始了现代会计的历史.因此,卢卡·帕乔利称为现代会计之父。
因此,会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生产力的发展和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
2.会计定义古代对会计的认识是每月零星算之为“计”,年末总合算之为“会"。
现在对会计的定义也有不同的提法。
我们认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过程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因此,会计的概念包括四层含义:第一,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属于管理范畴。
第二,会计主体为某一特定单位。
第三,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第四,会计的主要作用是反映和监督单位的经济活动。
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而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提供进行经营计划、经营管理和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
会计学原理笔记 会原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而是主要计量单位———填空、判断2、会计是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管理工作。
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3、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最基本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表的理伦依据编制利润表的基础: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无论经济业务采用哪种方式发生,都不会破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企业在取得收入时可能会影响到的会计要素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不受影响。
4、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5、会计的基本职能: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填空会计核算职能: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量、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填空会计核算主要表现为(记账、算账、结账、报账)等具体工作。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起点)和(基础)。
———填空会计监督职能: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填空、多选会计核算是进行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资料、信息,会计监督就没有依据;同时,如果只有会计核算而没有会计监督,会计就不能发挥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应有的作用。
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前提。
6、会计对象新增职能: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评价。
7、(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填空、多选凡是特定对象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内容。
√———判断资金的耗用不属于资金运动。
8、并非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有的活动都是会计核算的对象,只有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才是会计核算的内容,即会计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旧的计算方法
一、方法
1、年限平均法
例题:甲公司有一项固定资产原价20万,预计使用14年,预计的净残值率2%,使用年限平均法计算折旧;
净残值=残值-处理费用
净残值率=净残值/原价
年折旧率=年折旧额/原价
=原价×(1-净残值率)/年限/原价
=(1-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
计算:
年折旧率=(1-2%)/14=7%
月折旧率=7%/12=0.58%
月折旧额=200000×0.58%=1160
作业题:原价120,使用寿命5年,预计净残值率4%,求年折旧额,年折旧率;
计算:
年折旧额=120×(1-4%)/5=23.04
年折旧率=(1-4%)/5=19.2%
2、工作年限法
例题:甲公司一台机械设备原价80万元,预计生产产品产量为400万个,预计净残值率为5%,本月生产产品40000个,求每件产品负担的折旧额及本月折旧额。
每件产品的折旧额=80×(1-5%)/400=0.19元/件
本月折旧额=0.19元/件×40000=7600元
3、双倍余额递减法
例题:原价120,使用寿命5年,净残值率4%;
计算:
年限平均法的年折旧率=1-4%/5
双倍法下的年折旧率=2×1/5=40%
第一年的年折旧额=120×40%=48
第二年的年折旧额=(120-48)×40%=28.8
第三年的年折旧额=(120-48-28.8)×40%=17.28
第四、五年的年折旧额=(120-48-28.8-17.28)-(120×4%)/2=10.56 ※双倍法下,①、计算年折旧率不考虑净残值;②、计算过程中年折旧率不变,计提折旧基数递减;③、最后二年改为年限平均法;④、每年各月折旧额相等,不需要递减。
作业题:原价120,使用寿命4年,净残值率4%
计算:
双倍法下年折旧率2×1/4=50%
第一年的年折旧额=120×50%=60
第二年的年折旧额=(120-60×50%=30
第三、四年的年折旧额=(120-60-30)-120×4%/2=12.6
4、年数总和法
各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例题:原价120,预计使用5年,残值率4%
第一年的年折旧率=5/1+2+3+4+5=33.33%
第二年的年折旧率=4/1+2+3+4+5=26.67%
第三年的年折旧率=3/1+2+3+4+5=20%
第四年的年折旧率=2/1+2+3+4+5=13.33%
第五年的年折旧率=1/1+2+3+4+5=6.67%
第一年的年折旧额=120×(1-4%)×33.33%=?
※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
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继续折旧。
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无论是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
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①、固定资产原价;
②、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③、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
④、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