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刚: 优秀青年 中国好人

合集下载

中国好人榜2023事迹材料7篇

中国好人榜2023事迹材料7篇

中国好人榜2023事迹材料7篇中国好人榜2023事迹材料篇1人物简介:马红梅,女,1957年12月12日出生,家住宿州市师专巷。

事迹简介:马红梅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

正文:孝顺的好儿媳人常说:婆媳关系难相处。

“好媳妇”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可不是那么轻松的,需要付出很多很多,但是马红梅却从未同婆婆红过脸。

天气预报是她每天必听的,掌握天气变化张罗着一家人的衣食住行。

每天早晨,她五点半就早早地起床,婆婆患有慢性支气管炎,一遇到天气变化就容易发作,她就给婆婆蒸上治疗老慢支的银耳鸭蛋糕。

一年四季公公婆婆穿的衣服鞋袜都由她置办;公公婆婆生病的时候她就陪着医院、家里两头跑;公公因患病左手没有知觉,她每天都给公公按摩手部、帮着穿外套等,时常提醒他们加衣,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家中的柴米油盐如有欠缺她都及时购买回来,从不让别人操心。

对于这一切,公公婆婆逢人就夸她是个好媳妇,也是个好闺女。

邻里的好帮手她不但对自己的婆婆、孩子、兄弟姐妹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把自己的余热都献给了街坊邻里。

她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她把邻里视为自己的亲人。

邻居的大事小情她能帮的就主动上前帮忙,从来不把自己当成花甲之年的老人,谁家有需要,只要她能伸上手,她就主动去帮忙,从不吝啬自己的体力。

她为邻居看门护院、帮助邻居的小夫妻照看放学回家的孩子、帮助年迈的老人梳头、剪指甲等,她这样发挥自己的余热,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动着楼里的居民,赢得了大家的赞许。

儿女的好母亲马红梅年轻的时候,自己是农村户口,在城里打工维持生计。

成家之后,她一面做临时工,一面照顾家里。

为了不影响婆婆的工作,她几乎包揽了家里的所有活。

孩子上小学,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菜做好,然后送孩子们上学,再去上班。

她结婚的那个年代,家里很穷,靠老公微薄的工资和自己临时工挣来的钱养家糊口,每周改善的伙食也是有限的,她总是把好吃的东西留给公婆和孩子们吃,自己却吃大家剩下的饭菜。

《感动中国》观后感13篇

《感动中国》观后感13篇

《感动中国》观后感13篇《感动中国》观后感篇1昨天晚上,我在换频道时无意中发现了“感动中国”节目,这里的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有对国家做出贡献和对家庭做出贡献的,每个人都很让人感动,其中有无臂钢琴家“刘伟”,他那坚持到底的精神很值得学习,从小失去手臂的刘伟学游泳的辛苦比别人要多出百倍,不幸的事又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他不能做剧烈运动了,但是他也拿到了自己的梦想游泳冠军,经过辛苦的练习,他用自己的脚来弹钢琴到了无法想像的“维也纳”金色大厅,他曾经说过一句话“活着就值得庆祝”。

这句话因他美妙动听的琴声而起。

他被称作“隐形翅膀”。

第二个人是“杨善洲”爷爷,他走过的路是我们的百倍,他是一个节约的老人,他在路上捡果壳放到袋子里,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退休后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他却去植树造林,而且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经过千辛万苦把荒山变成一片巨大的绿林,这片绿林共有价值三亿元的人民币,他竟然捐献给了国家。

他经常教育孩子说:“不要以为你的父母是一个大官,就可以在外面依靠父母的关系为你工作,更不能乱花钱”。

还有八岁的小孩子照顾自己的养母,阿里木卖羊肉串的钱给小学生上学,一对小夫妻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到高原资教......看了感动中国,使我也知道了什么是感恩,奉献。

《感动中国》观后感篇2刘伟,这位无臂的钢琴师,用汗水浇灌青春,让梦想萌芽,用黑白琴键向世人演奏了自己的别样人生。

13年前,命运的不公,让年仅10岁的刘伟就要独自承受失去双臂的痛苦。

但3个月后,他又靠着自己的一双脚转起来了:“活着已值得庆祝。

”当他凭着不懈的努力准备成就有游泳梦后,命运再一次剥夺了他的权利——肾已不能支撑他完成剧烈运动了。

但他不允许让时间在悲伤的过程中溜走,他要用隐形的翅派去翱翔另一片蓝天。

几年后,不知多少的汗与泪,才造就了这位无臂钢琴师。

那悠悠的音乐声,是他对生命与梦想的情怀;那看不见的艰苦岁月,是他对未来的执着与憧憬。

刘伟用生命演奏了无声的旋律,他没有去叹息命运的悲哀,他变幻的人生感化了每一个人的心田。

中国正能量人物典型事迹6篇

中国正能量人物典型事迹6篇

中国正能量人物典型事迹6篇曾任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

廖俊波出身平凡家庭,毕业后当过中学老师、乡镇干部,在县乡两级做过主要领导,在政和县工作的几年,始终牵挂群众,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他把群众当亲人,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廖俊波经历的岗位,都是“背石头上山”的重活累活,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但他始终把工作当事业干,乐在其中。

离开政和时,全县财政总收入翻了两倍多,连续3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实现了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

面对经济发展长期全省倒数第一的政和县,廖俊波不打退堂鼓,不当太平官,把担当放在首位,率领全县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勤奋、实干、严谨描绘出一幅幅秀丽画卷,成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

20__年3月18日傍晚,廖俊波出差途中因公殉职,年仅49岁。

20__年6月6日,中共中央追授廖俊波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日,中宣部追授廖俊波\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廖俊波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11月9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

廖俊波把“肝胆干事、洁净做人”作为座右铭。

只要“朋友关系”、不要“利益关系”,是他做人和交友的原则。

他到武夷新区任职后公开表态:“谁要是打着我的旗号搞工程,你们要马上拒绝,我没有这样的亲戚!”生活中,他始终廉洁自守,加班熬夜是常态,却从不给自己开小灶。

他非常注重家风家教,爱人工作27年,至今仍旧在教学第一线。

一家人都住在平凡居民楼里,家中装修简朴、陈设简洁。

同事朋友们都说,他浑身阳光、清亮透亮,满满的都是正能量。

中国正能量人物典型事迹(篇2)在许多被陈家顺关照过的农夫工眼里,“陈老师”犹如什么都不怕。

但陈家顺说自己有“软肋”,最怕的就是“老百姓说你们干部骗人”。

现年45岁的陈家顺,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记者在演播室内见到他,腰板挺直,但身材明显单薄,脸上多少看得出学问分子气息。

演讲弘扬身边的正能量5篇

演讲弘扬身边的正能量5篇

演讲弘扬身边的正能量5篇演讲弘扬身边的正能量篇1自古以来,“正”一直被人认为是正义、善良的意思。

明朝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是清正廉洁最具代表的古诗。

但“正能量”不知是何时流行的,报纸、网络、电台向雨后春笋般传播,而被社会认为“正”的人实在少的可怜。

近日一条微博在网上热传:上海786路公交车的司机“正”的像安琪儿一样纯洁、善良。

意思是说786路公交车司机为了让一位盲人坐上未班车,每天的末班车司机要晚下班三分钟,一直坚持了三年。

如果换了别的司机,就肯定不会像这位用自已行动来传递“正能量”的786路公交车司机一样关爱、帮助盲人。

正如这位司机说的一句话“决不把你落下”让人心里暖暖的,这也传递了786路公交车司机的“正能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

看到这儿,我不禁想起去年过新年时,我坐开往外婆家的长途班车,找了一个靠窗的位子坐下来时,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农村老爷爷,他穿着退了色的中山装,脚穿解放鞋,头戴棉帽,挑着许多大袋子正慢慢地向长途班车走来。

我本以为司机会下车帮那位农村老爷爷拿行李,却没想到的是司机若无其事从口袋拿出槟榔来嚼。

过了几分钟,老爷爷来到车门口,吃力地把行李往车上搬,司机见那位农村老爷爷慢吞吞地,说:“喂喂喂,那个糗老头,说你呢,下去下去……行李太多了,不装。

”说着,司机竟拿起那位农村老爷爷的行李正准备扔下车,这时,一位穿着军装的叔叔实在看不下去了,大声对司机说:“你,这是干什么?这位老爷爷好歹也是乘客,也是你的长辈,你不就是看他衣着很朴素,就瞧不起人家,不就是行李占了地方,多买一张票不就行了吗?”车上的乘客也纷纷指责起这位司机。

当叔叔帮老爷爷补票时,司机说:“算了,免费。

”说完,司机帮老人把行李搬上了车。

这样的“能量”传递的是什么?真值得我们去反思……“正能量”的传递不仅是个人的事,还是整个社会的一种责任。

如果每个人都能像786路公交车司机传递正能量----为人民服务;像50岁的天津的哥马志刚拒收盲人的车费时说的一句话:“我也不伟大,但我挣钱比您容易点。

《守边人》电影观后感

《守边人》电影观后感

《守边人》电影观后感1、《守边人》电影观后感如果不是单位组织,可能我也不会去电影院看这样一部电影。

“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请你们立刻离开”,这句话是魏大有的信仰,也是每一位守边人的信仰。

在洪水泛滥的季节,他们为了保卫那五平方公里的土地,由于物资匮乏,做起了“人肉堤坝”,花花为此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富贵失去了自己的老婆,还没来得及生儿育女,还没来得及看到祖国设立边疆线,也没来得及和富贵一起过上享福的日子,就这样走了;马忠诚因为守卫边疆,也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还没来得及看到孩子们长大成人,就让孩子们变成了没有爸爸的人,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力量,指引着守边人前进。

因为抗洪,小好和大有失去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因为和哈萨克族争辩,小好和大有失去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因为一直都没有再怀孕,小好要和大有离婚,希望他能找一个能够生育的女人;因为在大有四十岁的时候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所以给孩子取名叫“宝贝”。

因为大有的“固执”,他们一家人都生活在边疆,为了让孩子进城上学,收到更好的教育,要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因为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所以“宝贝”在学校被人说是没有爸爸妈妈疼爱的孩子…还好,这些都过去了,宝贝找到了和她志同道合的“穷得只剩下理想”的另一半,小好和大有也等到了祖国设立边疆线的那一刻,一切都刚刚好。

最后的最后,向守卫边疆五十年的魏德友夫妇致以崇高的敬意。

2、《守边人》电影观后感今天在学校的融合堂里看了《守边人》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既讲述了新中国边疆建设的不易,又让我看到边境守护人的辛苦!看完后我感慨万分。

《守边人》这部电影讲述复原军人魏大有回忆自己退伍后,远赴西北边境参加革命建设和誓死守卫边境线的故事。

他们从开始的一无所有,到兵团所有人自己动手,克服重重困难,不但生活越来越好,还坚定不移守护国家边境线,最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年老的魏大有走在戈壁滩回忆起原来的事,刚来时一望无垠的大草原建设兵团的老战友热闹的篝火晚会……现在已不会再有了。

关于《榜样7》个人心得体会七篇

关于《榜样7》个人心得体会七篇

关于《榜样7》个人心得体会七篇《榜样7》个人心得体会【篇1】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随着转动了千年的历史车轮,便沉淀出了爱国文化。

岁月让爱国文化催出了醇香,我不禁陶醉其中。

_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每当忆起这番话,内心便是止不住的热血沸腾。

心中也暗下决心,决不能辜负了一代领袖对我们后辈的期望。

我们正属于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阶段,为何不去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那就从现在开始努力吧,为了祖国,为了自己的未来!从现在开始就努力吧!作为祖国的下一代,“爱国主义”毫无疑问成为了我们中学生做人的基准,爱国、一个多么神圣而又庄严的“举动”,事实证明:一切有崇高理想的人视爱国为第一任精神支柱,诚然,因为他们知道国家的是与自己的前途紧密相连、休戚相关的。

唇亡齿寒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霍去病“不灭匈奴不为家”,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乃广为传扬之佳话,秦桧卖国求荣,吴三桂引兵入清,则遭万世之唾骂。

遵循客观规律,人们自是尊敬“富贵不能__,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痛恨奴颜婢膝的卖国之辈。

如果让你选,你会怎么选呢?相信你不会傻到去做个遗臭万年的“害虫”吧!虽然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和平的社会。

但是爱国的情感仍然可以在平时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体现,也可以通过每件事当中体现。

我们要从小树立一个爱国的思想,努力学习,掌握本领。

自信自强,无私无畏。

只有这样,长大了才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当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爱国就是救灾官兵救人时的奋不顾身,就是志愿者在灾区的一个眼神,一处帮助,就是全国亿万群众捐款捐物的热情。

在奥运会举办之际,爱国就是运动健儿在竞技场上的奋勇拼搏,就是志愿者的一次微笑,就是国民不乱丢垃圾,文明现看比赛的行为……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成为世界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榜样7》个人心得体会【篇2】今年暑假,我去西安参观了兵马俑。

关于开展榜样的力量——讲述身边好人故事的通知[修改版]

关于开展榜样的力量——讲述身边好人故事的通知[修改版]

第一篇:关于开展榜样的力量——讲述身边好人故事的通知关于开展“‘榜样的力量'——讲述身边好人故事大赛”的通知为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断构建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挖掘我区在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中的‚凡人善举‛,充分发挥群众身边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推进公民文明素质教育,倡导‚讲文明、知礼仪‛的社会新风,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

经XX研究决定组织开展‚‘榜样的力量’——讲述身边好人故事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大赛主题:‘榜样的力量’讲述身边好人二、参赛对象:xx区干部、职工,及街道社区居民三、参赛要求:由各道德讲堂的宣讲员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身边好人,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的感人故事,突出‚真人、真事、真情‛特色,做到以小见大、真实感人。

四、大赛程序:此次大赛分预赛和决赛。

预赛各文明单位自行组织,决赛由XX区组织。

各文明办通过预赛分别选出2—3名‚身边好人‛,并将其事迹于2012年11月底报区文明办创建处,参加区文明办举办的决赛。

通过决赛,将评选出我市10位‚身边好人‛。

五、大赛时间:预赛时间10月中旬至12月底,决赛时间本年12底至次年2月。

六、具体要求(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

各文明单位要把开展‚榜样的力量‛讲述身边好人故事大赛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丰富道德讲堂内容的生动实践,作为感化广大群众的鲜活载体,精心安排、周密部署、抓实抓好。

(二)深入挖掘,确保活动效果。

各文明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意义,深入挖掘活跃在基层的凡人善举,推荐出可信、可敬、可亲,经得起考验的‚身边好人‛,把身边好人的感动故事宣讲好,努力把活动办成引领文明城市,提高广大市民道德素质的重要载体。

(三)公平公正,严格把关。

各文明单位在预赛过程中,严格按照拟定的评选办法和标准,公平、公正地把那些宣讲成效显著、令人感动、催人奋进的故事人物、优秀宣讲员选拔出来。

感动中国观后感15篇

感动中国观后感15篇

感动中国观后感15篇感动中国观后感1《感动中国》是一个催人泪下的节目,它给我们讲述了平凡而又伟大的故事,那些故事触动我们的心灵,给我们最深处的感动。

在观看的过程中总让我泪流满面。

获奖者,有的是为了国家的事而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结束,令大家敬佩;有的为家人,为了他人平凡的付出……但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何玥。

20××年4月,何玥被查出患有高度小脑胶质瘤,当她得知自己只有三个月的生命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出去,但她的爸爸骂了她一顿,因为按老家的习俗,死后尸体被解剖是大逆不道。

何玥哭了,说:“我希望能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

”最终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

11月17日凌晨零时10分,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

凌晨4时,她的两个肾被送到了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其中有一位是藏族小伙子;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看着何玥的故事,我热泪满眶,我为何玥惋惜,12岁正是花样年华,她却悄然离开;我更敬佩她的勇敢和无私,面对死亡她不但不惧怕,而且在生命垂危之际还想着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救助他人,这样的举动使我敬佩不已,何玥像天使一样飞翔,她用自己最后的生命把人间照亮。

就像组委会授予她的颁奖词一样:“何处春江无月明。

”我相信,何玥仍活在这个世上,他活在藏族小伙儿身上;她活在所有被他救活的患者身上;她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何玥来过这个世上,但,她不曾开!感动中国观后感2今晚的晚自习我们并没有上课,而是看电视《感动中国》。

期间,有些情节真的非常动人,很多同学都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林俊德把能够拥有的时间都献给了岗位,直到最后还在向目标冲锋。

他共参加了四十五次核试验活动,为祖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可最终却被确定为肝癌晚期。

,5月26日上午病情恶化了。

他却依然坚持工作,不能长时间坐的他,在电脑前一连工作了5个小时,最后在老伴的呼喊声中安然入睡再也没有醒过来。

陈斌强从小被妈妈一人独自带大,他非常辛苦,带大了三个儿女。

高考【作文素材】10位劳模人物事例

 高考【作文素材】10位劳模人物事例

【作文素材】2022届高考作文素材:10位劳模人物事例百年征程波澜壮阔,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无数劳动者在各自的岗位上埋头苦干,拼搏付出、不懈奋斗,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精神极其宝贵,事迹十分感人,值得大力弘扬。

下面是精选的“劳模精神”人物事例素材,写进作文妥妥加分!01徐振超:金牌工人人物简介许振超,生于1950年,山东荣成人,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是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之一。

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人物事迹他立足本职工作,多次带领团队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振超效率”享誉世界航运界;他发扬“工匠精神”自学成才,成了响当当的“桥吊专家”;他把港口当家,发扬“主人翁精神”,创造了“一钩准”“一钩清”“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多项绝活,成为技术顶呱呱的“许大拿”,让“振超精神”名扬四海,令世人赞叹。

中国能成为世界第一集装箱装卸大国,他功不可没。

人物语录①是时代催着我学,催着我进步;也是时代成就了我,成就了我们港口工人。

②千难万难,不能说难。

饿死不弯腰,冻死迎风站,人不能没有傲骨,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02巨晓林:铁路小巨人人物简介巨晓林,生于1962年,陕西岐山人,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高铁分公司技术员、工匠技师,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人物事迹高中学历的巨晓林刚到工地,看着铁路电气化专业技术知识的图纸犹如“天书”,心里直发怵。

他暗下决心要在这个行业闯出名堂,上班跟着师傅学,下班追着师傅问,记下70多本、130多万字的笔记,经过30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他累计创新施工方法,给公司创造巨大经济效益。

巨晓林还写出了10万字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书稿,填补了我国铁路接触网施工技能培训教材的空白,成为铁路施工一线技术工人的学习“宝典”。

《榜样7》个人先进事迹介绍2023

《榜样7》个人先进事迹介绍2023

《榜样7》个人先进事迹介绍2023《榜样7》个人先进事迹篇1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榜样7》,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彰显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新时代的“赶考人”,我们要学“榜样”、溯初心、担使命,汲取奋勇前行的磅礴力量,永葆“奋进三态”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昂首前进。

感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如磐信念,振奋奋勇前行的“状态”。

在“生命的禁区”,祁发宝坚守了20多年,十三次与死神擦肩;从年轻小伙到耄耋老人,50多年来,“活界碑”魏德友住土屋、喝咸水、啃冷馍,巡边护边20多万公里;为解决草王坝村山高石多、缺水严重的问题,“当代愚公”黄大发历时36年兑现了“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铮铮誓言。

如今,新时代的号角已吹响,我们要常怀“国之大者”,把党和人民的利益“往前排”,个人荣辱得失“靠后放”,将自己的个人追求和人生价值进行“再萃取”“再结晶”“再升华”。

在新征程中融入大我、成就自我、实现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感悟“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实干精神,锤炼知重负重的“姿态”。

中国精确制导领域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陈定昌古稀之年,在重大项目进行时,依旧与现场工作人员一起住小土院、吃馒头、熬夜搞试验;会拄着拐杖,在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大漠,冒着大雪到现场指导工作。

七连屿党工委一班人默默放下“笔杆子”、拿起“铁锹子”,短短七八年的时间,让七连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无论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还是伟大复兴的道路,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等待征服,需要我们迈开腿子、撸起袖子、躬下身子,多做几次“热锅上的蚂蚁”,多啃几次“硬骨头”,发扬“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不断朝着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奋蹄疾行。

感悟“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高尚情怀,保持真挚为民的“常态”。

“燃灯校长”张桂梅十几年如一日牺牲所有休息时间,竭尽全力地帮助学生,先后帮助约2000名贫困山区女孩考上大学、走出大山。

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的事迹及启示(3篇)

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的事迹及启示(3篇)

第1篇一、引言道德模范是社会的精神标杆,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力量,能够激发人们的道德情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以其崇高的品德、感人的事迹,成为了全社会学习的榜样。

本文将介绍几位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的事迹,并从中提炼出对社会的启示。

二、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1. 张丽莉:勇救学生,舍己为人张丽莉,女,四川省广安市人。

2012年10月,她在学校门口看到一辆失控的汽车即将撞向学生,她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汽车,救下了学生,自己却受了重伤。

张丽莉的英勇事迹感动了全国人民,她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2. 马丽华:坚守岗位,无私奉献马丽华,女,浙江省杭州市人。

她在杭州西湖景区从事导游工作,30多年来,她始终坚守岗位,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她关心游客,帮助游客解决困难,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正能量。

马丽华的事迹被传为佳话,她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3. 张海迪:身残志坚,励志前行张海迪,女,山东省济南市人。

她是一位残疾人,却凭借顽强的毅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作家、演员。

她用自己的笔触,描绘了残疾人生活的艰辛,传递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张海迪的事迹激励着无数人,她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4. 李素丽:心系群众,无私奉献李素丽,女,北京市人。

她在公交公司工作,30多年来,她始终关心乘客,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

她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李素丽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三、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的启示1. 坚定信念,追求卓越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的事迹告诉我们,只有坚定信念,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追求卓越。

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

2. 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的事迹告诉我们,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他人,也照亮了自己的心灵。

3.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的事迹告诉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任青:“天车”安全运行守护神

任青:“天车”安全运行守护神

任青:“天车”安全运行守护神作者:武竹青来源:《科学导报》2022年第25期今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

回望百年,青春向党。

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本报今起推出《奋斗者正青春》专栏,讲述当代山西青年科技工作者勇毅前行的奋斗故事,展现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追寻信仰之光、勇担青春使命的蓬勃朝气。

“没有一成不变的技术,只有永恒不变的学习。

”这是中铝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建安公司主管工程师任青一直以来秉承的工作理念。

2016年以来,他依托任青创新工作室,结合“五小”“金点子”等活动,已经完成电解多功能天车阳极夹具防脱落装置、电解多功能天车接触器防粘连技术、出铝天车卷扬防下滑连锁功能改造等多项科技创新成果。

五一期间,记者电话采访了这位天车检修技术能手。

任青是山西省忻州市人,2004年7月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

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原山西华泽铝电有限公司电解厂检修站,成为一名技术员。

电解多功能天车维修技术复杂,涉及电气、自控、液压、气动、机械等多个技术领域。

2016年5月,为全面提升技术员工的业务技能,造就强有力的检修队伍,检修厂大力推行“传帮带”模式,在天车维修部组建了以任青为带头人的创新工作室。

当年,工作室完成的多项成果就获得企业创新成果奖和国家专利,任青也因此获运城市2016年度个人二等功。

随着企业的发展,针对公司在生产中遇到的诸多难题和安全问题,任青带领创新工作室同仁开展了多个技术攻关课题。

利用新技术进行钢丝绳探伤。

之前公司天车所用钢丝绳均通过人工进行检查,只能观察到钢丝绳表面,对内部损坏情况无法观察。

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难题,他们对公司的起重设备使用钢丝绳探伤仪进行了专业化的检测,发现重大安全隐患。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最新观后感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最新观后感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最新观后感《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最新观后感(通用10篇)当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最新观后感(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2021感动中国颁奖盛典》最新观后感1“以前是在屏幕前看春晚,今年能够亲临春晚现场,又是作为‘最美教师’的代表受邀观看,我觉得很荣幸,收获很大。

”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万步炎,作为“海牛”项目组首席科学家、我国第一台深海钻机发明人出现在荧幕上。

当晚11时45分左右,在央视春晚主持人的介绍下,万步炎作为“最美教师”代表,挥手向观众致意,献上新春祝福。

“这让我感觉肩上责任更重,更让我对做好今后的工作增添了许多动力。

”谈及参加春晚的体会,万步炎仍难掩兴奋。

2月2日,见惯了“大场面”的万步炎向记者坦言:“现场观看演出感受妙不可言,尤其是还能跟崇敬的时代楷模们坐在一起,共同欣赏这场文化盛宴,百感交集,十分开心!”屏幕中,坐在万步炎正前方的是童朝晖——“最美医生”代表,他始终坚守在重症救治第一线,抢救最重的病人。

在万步炎的右侧,大家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刘伯明,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群体代表。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中国正在实现一系列伟大壮举。

“(我)和刘伯明聊天了,说他代表‘九天揽月’,我是‘五洋捉鳖’,大家心情都很激动。

”万步炎说,航天员们以征战太空的超凡本领,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林丹、张连印、吴亚琴、艾群……在强国强军的伟大征程中,这些代表们立起了先锋楷模的时代标杆。

为解决我国深海资源勘探装备卡脖子问题,万步炎带领团队实现了海底钻机装备技术从无到有,技术水平从与国外跟跑到并跑、再到现在领跑的革命性跨越。

2021年4月7日23时许,万步炎团队迎来了“海牛Ⅱ号”刷新世界记录,深海钻机钻探达到231米的骄人成绩,标志着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万步炎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他本人也获得2021年全国“最美教师”、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感动中国观后感(通用15篇)

感动中国观后感(通用15篇)

感动中国观后感(通用15篇)感动中国观后感1今天下午,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这里面讲了每个人的感动故事。

第二个颁奖者是王峰的妻子,因为王峰他去世了,是因为有一次晚上,一个看似平凡的小区,却有极大地危险即将诞生,一辆自行车着火了,后来,整个小区都着了大火,而王峰家在第一层,他第一时间感觉到起火了,就赶紧把女儿和妻子抱出去,再抱两个儿子,他想到楼上好多人还在面临着生命的危险,王峰想都没想就直接向楼上冲上去,挨家挨户的敲门,当最后一个人被救出来时候,他已经被上了救护车。

有一个人在王冲被送进医院的时候中拍了一张照,他的头发没了整个身体都被烧焦了,还有的皮都烧没了,成了一大块一大块的血坑,在医院没有补救成功,但是他们说:“我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来补救他的!”说完便坐上飞机来到中国的首都——北京,进行抢救,还有好多人为他捐赠皮肤,他的妻子还说:“如果皮肤不够的话还可以捐赠她的皮。

”经过还几天的治疗他的病有了很大的好转,记着在看案发现场的时候看到了一些细节——在最顶层上,有一些血脚印,那一串串脚印就是王峰留下的。

过了几天汪峰的病情突然严重了起来,最后他轻轻地挥了挥手,就在放下手的那一刻,一位英雄的生命离开了美好的人间。

后来,经过采访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却说:“他这样做,我感觉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他平时就是这样做的,要是他不去救人我才感到奇怪。

”我以后要向他学习舍己救人的行为,我就那我的一个例子和他去作比较,有一次,献血车来了需要人来献血,但是我说什么也不敢去,下次我要以他的例子做榜样!感动中国观后感2看完了《感动中国》之后,我们都会为这里面的人物感到伤心,其中令我最感人的就是校长爸爸的故事,它的名字叫莫成高,他是一位教师也是一位校长,但是很多学生都叫他校长爸爸,这位校长爸爸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

有一次,他去农村某人家去拜访,他来到农村,走到一个房子前,他看见了房子惊人已经很坏了,还有的地方破了一个大口,他进去,看见这家里有很多的人,里面还有一个女儿,之后他说了几句话就走了,他拜访了很多的贫困人家,就为他们难过,之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所有人,之后就办了一个捐钱活动,有许许多多的好心人都为这个乡村贫苦而感到感动,捐了好多的钱,然后,数了数有很多的钱,他让贫困的学生来到他们学校上学,还把那些好心人捐的钱给给那些学生每人发了一百块钱。

马刚烈士生平事迹

马刚烈士生平事迹

革命烈士——马刚沈北新区东部石人山脚下有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庄叫马刚村,解放前叫刘千户村,在村小学墙外有一座绿树掩映,红墙环绕,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马刚烈士就长眠在这里。

他的英雄业绩代代传颂,他的光辉形象像苍松翠柏,傲然挺拔,万古长青。

参加革命锻炼成长马刚,原名马吉瑞,曾用名马文吉,1920年10月出生在河北省安国县西伏落乡西伯章村一个贫苦家庭里。

童年的马刚由于家境贫寒,断断续续地读了不到三年书就被迫辍学。

十三岁时,他离家到二十多里外的门东村给一个富农当长工。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门东村建立了党的地下组织,正在当长工的马刚积极参加了党领导的反抗地主富农剥削的斗争。

在斗争中,马刚逐步懂得了只有跟着共产党,劳苦大众才能翻身得解放的革命道理。

1938年11月,马刚经刘者彬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以后,马刚先后担任了西伯章村地下公安员、晋察冀边区临时政府通讯员、安国县第三区通讯员、区民政助理员等职务。

1939年夏,马刚担任了西伯章村地下公安员,主要任务是轮流到地主、富农家做工,以便掌握情况。

由于马刚身体单薄,力气不足,干起活来非常吃力,但他努力克服了困难。

为表示革命决心,他根据当时的一首广为流传的抗日歌曲中的“好男儿志刚刚”的歌词,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马刚”。

1939年年底,马刚被党组织调到区办的小兵工厂里工作,承担起组织民兵制造土枪土炮的任务。

当时,制造武器缺少原料和技术设备,困难很大。

缺少原料,他就和战友一起冒着生命危险到敌占区去买旧弹壳,回来加工;不懂得技术,他就刻苦学习,大胆搞试验,直到成功。

有一次,在试验小炮时,突然发生爆炸,马刚身上多处受伤。

由于弄不到药,只好用盐水冲洗伤口,剧烈的疼痛使他头上不断渗出汗珠,但他却一声不哼。

没等伤口痊愈,他就急着返回工厂继续投入了紧张的军工生产。

1940年,敌伪在西伯章村设立了中心碉堡。

这是敌人活动的一个重要据点。

为了掌握敌人的动向,马刚又回村担任了地下公安员,搜集敌情。

“搬砖校长”马刚:桃李满天下的农民工

“搬砖校长”马刚:桃李满天下的农民工

“搬砖校长”马刚:桃李满天下的农民工朝阳这位满身灰浆的农民工,怎么成为了传道授业的校长?低调的马刚身上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留守孩子遇救星,绝境中抓住一双温暖的手2000年6月,吴莉出生在河南省项城市官会镇。

她1岁那年,母亲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出现。

父亲把她扔给祖父祖母后外出打工,吴莉断断续续上了3年小学就辍学了。

2012年9月,爷爷听到了一个消息:镇上的昌福学校对贫困留守孩子免除所有费用。

吴莉此时已12岁,是个“高龄”小学生,有些自卑。

马刚校长似乎看出了吴莉的心思,和蔼地说:“别担心,大一点更懂事。

”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吴莉经常被同村孩子欺负,所以很难相信他人。

直到生活老师领着她来到寝室,发给她全新的被褥和生活用品,她才确信,这一切都是真的!吴莉缺课时间较久,学习很吃力,马校长就安排老师给她补课,很快她就赶上了学习进度,并通过努力当上了班干部。

马校长鼓励她说:“没有伞的孩子,要学会在雨中努力奔跑。

你很努力,我相信你能行!”此前从未获得过鼓励的吴莉听了,内心激动不已。

马刚校长是个传奇人物。

他于1973年出生在官会镇,有1个弟弟和2个妹妹。

他从小家庭贫困,但心地善良。

12岁那年,马刚受到电影《少林寺》的影响,便前往少林寺学武。

在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国际少林武术节上,马刚分获棍术、剑术和拳术冠军,开始跟随少林寺表演团赴世界各地表演武术。

几年后,马刚被派到香港,成为一名武术教练、武打演员,年薪不菲,还与演员陈奎安等成了朋友。

马刚在香港演艺界如鱼得水,而家中母亲的身体却每况愈下。

1999年3月,马刚从香港回了趟老家,看着母亲佝偻的身子、满头的白发、迟缓的动作,他心疼不已。

马刚背着母亲遍访名医,经过1年的对症治疗,母亲的身体大有好转。

她劝儿子回香港,马刚却摇头道:“妈,我不走了,留在您的身边我更放心些,大不了我从头开始打拼。

”身怀绝技的马刚决定创办一所家庭式武术学校。

他看到村里大量留守儿童无书可读,开武校既可以教他们习武健身,也能让孩子们学文化;另一方面,他可以陪伴母亲。

鞍山红色英模精神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的作用研究——以孟泰精神为例

鞍山红色英模精神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的作用研究——以孟泰精神为例

鞍山红色英模精神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的作用研究 ——以孟泰精神为例发布时间:2022-05-19T00:45:53.418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35期作者:白羽孙晓培[导读] 鞍山是产业大军集中的重工业城市,新中国成立以后,白羽孙晓培中共鞍山市委党校鞍山是产业大军集中的重工业城市,新中国成立以后,各行各业涌现出各类英雄人物。

尤其是生产一线涌现出很多享誉全国的著名的劳动模范。

老英雄孟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人物。

孟泰公园、孟泰小学,一个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场所,烙印在每一名鞍山人的心中,也鲜活的矗立在鞍山人的现实生活中。

如果说有一种精神可以贯穿鞍山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那么这种精神无疑就是已经深嵌在城市精神地标之上的孟泰精神。

可以说孟泰精神对鞍山、鞍山人民有着特殊的意义。

他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已经变成一种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浸润着一代代鞍山人奋勇前进。

一、孟泰精神本质与新时代劳模精神孟泰身上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爱厂如家、为国分忧、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形势任务发生很大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更多元化。

一些人认为孟泰精神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在改革开放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特别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早已过时”。

这种观点往往将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模精神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模精神从根本上对立起来。

“英模有存在方式之别。

从英模表现形式看,一种是现世的与大众形成互动的英模,另一种是经过历史沉淀,上升到文化特征或文化符号层面的英模。

”[[[]公方彬:英模生态:折射人文精神与价值取向(J)前沿2010.3]]孟泰精神已经化为一种文化符号烙印在人民的心中,和当代的劳模、先进典型是一种传承的关系。

在孟泰身上体现出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和“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刚:优秀青年中国好人
作者:鞠永畅
来源:《时代青年·视点》2015年第05期
人物简历
马刚,男,汉族,1975年10月生,大专学历,项城市官会镇昌福学校校长。

13年来,他坚持以打工养校,共资助600多名贫困和78名孤残儿童圆了读书梦,28名受他资助的学生先后考上了大学,被网友亲切称为“最美农民工校长”。

曾获“中国好人”、“河南好人”、“河南青年五四奖章”、“周口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他是一位靠打工养校的农民工。

13年来,他打工资助照顾了600多名贫困儿童和78名孤儿,被网友誉为“最美农民工校长”。

他的事迹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先后被评为河南好人、周口市道德模范,并入选“中国好人榜”; 2014年8月,中国文明网新开专栏《好人365》,他成为首期栏目人物;2015年4月,他被授予第19届“河南青年五四奖章”……
他叫马刚,现为河南省项城市官会镇昌福学校校长。

10余年潜心办学,光大国学文化,为了毫无干系的孩子放弃一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大爱;10余年播撒爱心,让仁、义、诚、敬、孝永不退色,亲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坚守!
马刚,就这样靠责任和担当一路走来,在国学教育的道路上挥洒青春,传递着兼济天下的中国梦。

扶贫救孤传递善爱
马刚,1975年出生于项城市官会镇,1985年10岁的他因为家境而被迫辍,转而进入少林武校学习武术。

12年苦练武术和多次参加国际武术大赛,使他数次获得冠军。

他从师学艺期间,崇武尚德,武艺精湛,多次随团出访美国、泰国、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结交了成奎安、吕小龙等国际著名影星。

在香港当过武术教练,做过替身,拍过电影,年薪港币50万元,可谓红极一时。

2001年,正当马刚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家乡年迈的母亲却身患重病,为尽孝道,他毅然离港返乡。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母亲的病情得到缓解。

2002年春节,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些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居住,常年得不到父母的疼爱不说,还受不到良好的教育。

他回想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深知农家孩子没有知识的苦处,经深思熟虑之后,决心用自己多年的积蓄筹办留守儿童学校。

2002年8月,在项城市各级领导的支持和亲友们的帮助下,他终
于赶在秋季开学前经项城市教育部门批准,在项城市官会镇投资近200万元兴办了官会镇昌福学校,成为附近十里八村留守儿童、贫困孤儿的家园。

随着贫困学生的增多,开支明显加大,学校开始出现负债运转。

为了学校和孩子,无奈之下,他找来当地一些有爱心的农民工,组建了施工队伍,因缺少资金,他不能置办机器,只能干些墙壁粉刷之类技术含量小的粗活、重活儿。

为了多挣点钱,他和其他工人一起,扛水泥、运材料、爬脚手架,累得实在受不了了,就躺在沙土堆上打个盹儿。

他常常在心里暗暗告诫自己:在这里,你只是一个为别人打工的农民工,为了学校那些可怜的孩子们,你必须坚强。

这些年,马刚就是靠组织农民打零工维持学校的开支和贫困孤儿的生活的。

挣到钱后,他立即脱掉又脏又破的工作服,把脸洗干净,到商店买回孩子们所需的生活、学习用品,满脸笑容地出现在孩子们当中。

就这样,工地、学校,农民工、校长,位置和角色周而复始地轮换着,这一轮就是13年。

马刚是个孝子,一生从未执拗过父母。

他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熏陶,母亲年轻时曾是当时的项城县官会公社文艺宣传队队长,改革开放后,成为一名民办教师,连续任教30年。

小时候,父母亲就教育他,要多行善事,乐于助人,尊敬师长,遇到挫折时要以德报怨,并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在他心中播下了善良和慈爱的种子,影响和塑造了他的人生。

在学校运转陷入困境的初期,一段时间内,马刚曾徘徊于矛盾的十字路口,在母亲和学生之间痛苦地抉择着:选择在家照料母亲,实现当初从香港返乡照料患病母亲的愿望,这些苦难的孩子将会失去生活来源;选择外出打工挣钱供养孩子,母亲将无人照料。

母亲得知马刚这一心事,劝说他必须把这些可怜的孩子放在首位,他们已经失去了亲人,决不能因资金问题再让他们失学。

谁料因外出打工,疏于照料的母亲意外病故,竟使马刚抱憾终生。

“要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种善因,结善果,这是功德无量的善举。

”母亲的叮咛时刻在耳畔想起,为此,马刚心里暗自起誓:无论在多么困难的日子里,他都有一个信念,把学生教好,把学校办好。

光大国学培养人才
解决了孩子的学习生活困难后,如何把他们教育成对社会有用的人?马刚有了新的梦想:把国学这一民族基因植入当代学子体内,弘扬民族文化,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昌福学校,马刚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诵读《弟子规》,到中高年级诵读《论语》。

从昌福学校走出的每位学生,让他们人人都能背诵《弟子规》和《论语》,将来做光大国学的播种机,这是马刚的最大心愿。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2014年9月28日,马刚在昌福学校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仪式上,与全校学生一起诵读《弟子规》。

一个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的读经诵典,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河南省国学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王福琪专程到昌福学校,参加孔子像揭幕仪式,并把他践行的“《论语》进千校”活动的第一站选在这里。

“没想到一个偏僻的农村学校能开展国学教育,更没想到一位"农民工校长"对中国传统文化如此看重。

”王福琪如此感叹。

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马刚认为,身教胜于言传,不论哪个方面,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师一定要先做到。

为此,他在昌福学校推行礼仪,成立孝基金。

在昌福学校,记者看到师生见面互相鞠躬问好、双手接物,真切感受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延续。

在孝基金会,每位教师从每月的工资中捐出一点,学校再拿出等额捐款,到年底慰问教师的父母。

“不论学校多困难,不论我有多忙,我都会和你们一起去慰问父母的。

”在孝基金启动仪式上,马刚向全体教师承诺。

现在,昌福学校在当地已小有名气,不少学生从这里走向成功。

昔日的梨园春擂主王玉凤名震中原,多次赴法国演出;习武的申玉强,在国际散打比赛中获得80公斤级冠军;六年级学生刘军杰,在河南卫视汉字英雄全国大赛中成功晋级。

昌福学校先后有30多人考上当地重点高中,20多人考入国内重点大学。

优秀青年志存高远
“农民工校长”马刚的感人事迹先后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文明网、河南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等数十家新闻媒体报道,他也相继荣获周口市道德模范、感动周口十大人物、周口好人、周口市优秀校长、河南好人、“中国好人”等美誉。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共青团河南省委、省青年联合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文件,授予“最美农民工校长”马刚等30人第19届“河南青年五四奖章”。

“河南青年五四奖章”是团省委、省青联授予河南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反映出以马刚等为代表的河南青年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优秀品格和价值追求。

这些年马刚失去了很多,妈妈走了,香港的舞台丢了,人生最年轻最宝贵的十几年青春时光就这样渐行渐远。

但是,孩子们取得的不断进步是最值得他欣慰的。

昌福学校收录的一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无人照料,还有一些生活无依无靠的孤儿。

马刚说,孤儿的确很苦,但还有比孤儿更苦的,学校里有兄弟俩,大的王海生,小的王海俊,他们的父亲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一发病就打人,孩子的妈妈被打跑了,可怜的孩子跟着失去劳动能力的爷爷奶奶,不仅衣食没有保障,而且时不时还会遭到患病父亲的毒打。

在昌福学校,像王海生这样的孤残贫困儿童还有很多,他们都在心中称马刚为“慈父”。

马刚表示,“我收留了这些孩子,就要对他们负责,学校不仅给他们免去所有学费和生活费,而且还要资助他们以后上高中,读大学,培养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育的核心不是知识教育,而是道德教育。

通过多几年教学实践和热心公益事业的马刚,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说母亲对他的德育教育影响了他一生,他要把这种影响传下去。

在马刚看来,办学校虽然让留守儿童和孤儿接受到知识教育,生活上有了保障,但能改变其内心的就是德育教育。

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给他们更多关爱,把国学、孝道教育从小从基础抓起,特别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把这种好的教育理念在孩子心里扎根、注入到其血液里面,把孩子培养成有德行的、懂孝道、知道感恩社会的人,这才是最主要的教育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

”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秘书长王大千说,教育的智慧来自传统文化,这方面有两个切入点:一个是家风家教家规的文化,中国人是家国文化,从这条主线入手;另一个是乡村的修复,找到一个中国人价值观落脚点。

“经历过德育教育的孩子很少犯错,即使他们将来考不上大学也不会成为社会的包袱,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颗感恩的心。


马刚的教学心得和新时期推广的家风家规孝道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注:周口日报资深记者杨光林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