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开启迈向科技强国的新征程,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必将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
一、创新驱动发展是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战略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对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出了更加全面、更加紧迫的需求。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们党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抉择。
2012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将这一战略明确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充分表明了我们党依靠创新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
(一)创新驱动是适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要求新时期我国面临的一个宏大而深刻的历史背景,就是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
全球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新科技革命的巨大能量正在不断蓄积。
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交汇融合、交织影响,国际创新要素流动空前活跃、重组不断加快,以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变革呈现加速态势,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态。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深刻地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密切地关系着民生改善和群众福祉。
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深度融合成为当代世界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具有传统意义上周期性危机的特征,更多地表现出结构性危机的特点,加快催生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各国不约而同地认识到,必须塑造更加均衡协调、具有强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经济结构。
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无 论 哪 一 个 社 会 形 态 , 在 它 所 能 容 纳 的 全 部 生 产 力发 挥 出 来 以 前 ,是 决 不 会 灭 亡 的 ; 而新 的 更 高
释放 创新活 力,加快 建立健全 国家创
新 体 系 ,让 一切 创 新 源 泉 充 分 涌流 。
( 摘 编 自2 0 1 4 年6 月9 E l > - - / 近平在中国科 学
院 第十七 次 院士 大会 、 国工程 院第 十二 次院
士大会上的讲 话 )
多年来 ,我 国一 直存在着 科技成
果 向现 实生 产力转化 不力 、不顺 、不 畅 的痼疾 ,其 中一个 重要症结 就在于 科 技创 新链条上存 在着诸 多体制机 制
的 生产 关 系,在 它的物质 存在条 件
重 大战 略 抉 择 。
要解决 这 个问题 ,就 必须深 化科 技 体制 改革 ,破 除一切制 约科技创新 的思想 障碍和制度 藩篱 ,处 理好政府 和 市场 的关 系,推 动科技和经 济社会 发 展深度融 合 .打通 从科技 强到产业
强 、 经 济 强 、国 家 强 的 通 道 , 以 改 革
在 旧 社 会 的 胎 胞 里 成 熟 以 前 ,是 决
不 会 出现 的 ( 马克思 : 《 < 政 治经
济学批判 >序言》,1 8 5 9 年)
鉴赏
《 文 明的复兴与对话 》
作 者 :叶 小 文
出版 :孔 学 堂 书局
《 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 》
作 者 :王 新 生
出版 : 中共 党 史 出版 社
实事 ;要 公私 分明 ,不拿原 则换人
情 ;要 任人唯 贤,反 对任人唯 亲
( 邓小平 : 《 邓 小 平文 选 》 第三 卷 ,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公务员读本考试答案98分
60100一. 单项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1.把()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
[2分]A经济体制改革B科技创新C发现生产力D解放思想正确答案: B2.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持续增,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很大差距,美国在基础研究的投入占其研发经费的比重约为()。
[2分]A10%~15%B15%~20%C20%~25%D25%~30%正确答案: B3.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校企合作,实施了“四合一”的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合一”指的是()。
[2分]A课堂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干部,作品与业绩B课堂与工厂,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作品与产品C课堂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作品与产品D课堂与工厂,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干部,作品与业绩正确答案: C4.在深化资本市场法治化建设过程中,应加快股票发行核准制向()转变。
[2分]A注册制B投票制C委员会制D审批制正确答案: A5.自主创新是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或联合攻关探索技术的突破,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获得商业利润,以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创新活动。
[2分]A利益化B商品化C升级转化D成果化转变正确答案: B6.改进人才培养机制,我国应积极完善“二元支撑”的人才培养体系。
其中“二元”指的是()。
[2分]A产业技能人才和应用研究人才B高端创新人才和产业技能人才C高端创新人才和应用研究人才D产业技能人才和应用技术人才正确答案: B7.对于转制科研院所中基础研究能力较强的团队应引导其(),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其继续承担国家任务。
[2分]A出国深造B参与部队建设C自主上市D回归公益正确答案: D8.建立“利益协同机制”以()为纽带,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2分]A期权B收益C利益D股权正确答案: D9.推动制造企业自主创新产品产业化,到底是以用户为主推动,还是以制造企业为主,需要以具体的()来区别对待。
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居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的重要理念,创新是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标签: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决定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反复强调创新的极端重要性。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
”创新,不仅成为当代中国的高频词,而且内涵愈加深厚,外延愈加宽广。
一、创新发展意义重大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全会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既是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内涵的进一步升华和深化,同时已超越科技层面,使创新进入了理论、制度、文化等综合层面;创新不仅是对科技工作者的明确要求,更是对全党全社会提出的紧迫任务。
同时,全会从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高度,鲜明突出地把创新摆在发展理念的首位,具有指引方向的重大意义。
二、创新发展的理念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对创新发展认识的深化,本身就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方式,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党的十八大之后不久,2012年12月,在广东考察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主持召开经济工作座谈会时就强调,要继续大胆探索、扎实工作,坚定不移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专门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研讨,要求全党全社会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广东要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凤凰涅盘。
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排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并且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一、创新为何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创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全新概括。
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下好科技创新的先手棋,是在深刻总结国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凝聚着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
1.创新是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变革的大势所趋2013年9月30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赴中关村集体调研学习时特别指出,从全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总书记讲的这个大势,就是全球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一方面,科学前沿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昭示着科技革命加速到来。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到来,人类的生产方式、经济结构乃至治理结构都将发生深刻改变。
另一方面,全球产业变革不断深入,直接冲击全球经济体系。
当前,新能源、信息网络、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等重大创新正在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
一是能源革命加快推进。
以石油、煤炭为基础的化石能源正在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低碳绿色的清洁能源所代替,分布式、智能化、绿色环保将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特征和主要方向。
二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广泛渗透经济和社会生活。
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众多领域发生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为特征的产业变革,商业、物流、金融等多个领域的新业态出现爆发式增长。
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发展大家谈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发展大家谈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孙月平【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苏企业经历了两次复杂、艰巨的转轨:一是经济体制上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二是经济发展模式上从内向型转向外向型。
当前,江苏企业正在经历一次新的转型,即发展动力上,从传统要素主导型转向创新要素驱动型。
如何让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使创新能力成为动态环境下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期刊名称】《群众》【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2页(P11-12)【关键词】驱动型;经济发展;战略导向;主导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模式优化;新发展模式;资金成本;公关能力;战略管理【作者】孙月平【作者单位】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0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苏企业经历了两次复杂、艰巨的转轨:一是经济体制上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二是经济发展模式上从内向型转向外向型。
当前,江苏企业正在经历一次新的转型,即发展动力上,从传统要素主导型转向创新要素驱动型。
如何让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使创新能力成为动态环境下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首先,要推进企业发展理念转型。
发展理念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着力点,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战略导向。
创新就是“创造性的破坏”,就是颠覆,就像苹果重新定义手机,腾讯用微信颠覆自己的QQ。
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要树立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信心和决心,努力实现由传统发展理念向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转型。
企业要由“低成本竞争”向“差异化竞争”,由“规模多元化扩张”向“质量提升”,由“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由“跳跃式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由“跟跑”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的战略转型升级,铸造符合企业自身实际、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其次,要推进企业行为模式优化。
与成熟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家不同,在国内经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家要想获得成功,除了对市场商机高度敏感外,还必须具备在政府官员中发展个人关系的公关能力。
五大发展理念解读创新
五大发展理念解读创新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下称《公告》)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确实是中央作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部署。
是基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且我们国家的经济进入了新常态。
新常态最核心的就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
只有靠创新来增强我们经济的内生动力。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介绍。
在“创新”发展理念下,《建议》从7个方面进行创新:新动力、新空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农业、产业新体系、新体制、宏观调控方式。
《建议》对“新动力”做了明确表述: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的作用,分别是基础、关键、促进作用。
消费以“服务消费”而非产品消费为重点,消费方向是智能、绿色、健康、安全。
对于出口,首次提出了“实施优进优出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主攻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提高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稳增长靠什么?“首先还是要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
现在的投资是补短板、调结构。
”徐绍史表示,“经济发展的目标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稳增长排第一位。
”对于“新空间”,主要指地域、产业、网络、基础设施、海洋等方面。
在“拓展网络经济空间”这一小节,《建议》提出了众多具体计划。
首先,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这一网络经济的典型模式,被明确确立为网络经济发展的重点,以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同时,“国家大数据战略”被首次列入规划文件,主要将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被放在“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这一节中,重点是“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另外,拓展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将主要依靠“加快开放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注重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注重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作者:王皓田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0年第34期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建设科技强国。
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再次明确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
当前,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才能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从容应对国家安全和发展、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向世界科技强国迈进。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好“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必须明确新型举国体制提出的针对性,把握新型举国体制历史连续性与创新性的内在特征。
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的政策建议。
一、“新型举国体制”是针对科技创新提出的举国体制是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配全国之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国家级别重大战略项目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推动科技创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技活动组织实施的重要经验,“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探月工程等为标志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都是在举国体制下完成的。
举国体制在我国发展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形式,也将发挥不同的历史作用。
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探索建立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
2006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结合起来,为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如何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如何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如何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如何贯彻这五大发展理念,难点和重点在哪里?本报记者约请多位专家进行解读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全会公报中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这对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实现规模速度型发展向质量效率型发展转换,从而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实现创新发展,就要引导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围绕创新发展优化配置,引导创新资源向创新活动集聚。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创造新供给,释放新的市场需求,从而形成发展新动力。
实现创新发展,就要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形成若干在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区,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实施《中国制造二〇二五》,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以提高生产率为核心的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区域增长极和经济增长点。
实现创新发展,就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努力取得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使创新深度融入经济发展之中。
实现创新发展,根本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有利于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创新潜能充分释放的体制环境。
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矫正生产要素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扭曲,增强企业创新发展动力。
我们要坚持什么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我们要坚持什么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内容提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
全会提出的“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描绘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如何实现全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创新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支撑。
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是胸怀两个大局、办好自己的事,育先机、开新局的关键所在。
创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禀赋和改革开放的显著特征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富有改革精神,勇于和善于创新。
历经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创新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关键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创新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在中国古代,从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到机械、数学、艺术,特别是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各个领域的创造创新灿若星河,令人惊叹,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不朽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发出“向科技进军”的号召。
1978年3月,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北斗、天宫、天眼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更是举世瞩目。
随着科技供给能力的有效增强,社会创新潜力得到更好释放,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必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者:田海军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2016年第12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世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经验表明,创新驱动能够最合理有效地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指出,五大发展理念,核心在创新。
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两个翻番”是难以做到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我国依靠生产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支撑经济发展已经越来越困难的新情况,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才能形成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动力。
创新是全方位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
坚持创新发展,既要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又要抓住关键,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这个关键就是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而这个成就是通过工业革命取得的。
从国家发展看,近代以来,谁在科技创新方面占了先机谁就能取得竞争优势。
“发端于英国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英国走上了世界霸主地位;美国抓住了第二次产业革命机遇,赶超英国成为世界第一。
五大发展理念
专题五大发展理念【热点材料】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一)坚持创新发展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相关设问1. 为什么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①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赶超发达国家的路还很漫长;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④有利于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赶超发达国家;⑤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⑥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2.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二○二五》有什么重要意义?(1)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提高我国现代化水平,增强国防实力和综合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2)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3)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
(4)有利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3.为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必须从哪些方面做起?①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力度扶持互联网的发展,并引导互联网与创新、创业紧密相连;②继续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③弘扬创新精神,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④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支持、激励创新型人才,保护创新成果;4.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国家应该怎么做?(1)树立全民族的自主创新意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核心位置
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核心位置作者:李新市来源:《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07期[摘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推进科技自主创新,要超前谋划,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实施集聚人才大举措,要培养一支能够担当重任、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战略科技力量。
畅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渠道,直接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把握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弯道超车,在关键领域缩小差距,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比较优势。
[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国家发展;战略全局;核心位置[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169(2016)07-0004-06“创新”涵盖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创新等,面对这么多创新领域,我们究竟应把重心放在哪里呢?生产力是人与劳动资料相结合的产物,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技术是一个真实的、实在的世界,拒斥任何浮躁和造假,它既青睐智慧,又勉励勤奋。
科技创新并不仅仅是科技界的事情,它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当下和未来发展关系极为密切。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科技创新的重大现实意义,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了科技创新的地位和发展方向:“要着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对重大任务要有路线图和时间表。
”[1]63既指明了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心和关键,又强调对国家整体创新规划要进行周密部署,进而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1]25-26把“科技创新”上升到解放和激发我国社会生产力巨大潜能的战略高度,本文就此谈些学习体会。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创新的领域和范围极为宽广,可以说,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等领域都存在着创新发展的空间,那么,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梦的伟大征程中,究竟应以哪个领域的创新发展为核心,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呢?习近平总书记就此作了明确的阐释:“近代以来,中国屡屡被经济总量远不如我们的国家打败,为什么?其实,不是输在经济规模上,而是输在科技落后上。
讲练测中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10 科技创新民族复兴(练)(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政治试题
科技创新民族复兴一练基础——基础掌握1.“蓝领专家”孔祥瑞在生产一线工作的30多年里,通过勤奋学习、不断钻研,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创造了近百项科技成果,他的创新成果为企业带来数千万元的经济效益和无法估量的社会效益。
这表明A.只有遭遇挫折的人才有创新的潜能B.克服困难和挫折需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C.挫折是人们走向成功的前提D.创新是科学家、发明家拥有的专利【答案】B考点:对创新的认识2.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4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超过4%。
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因为教育是:()①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②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③第一生产力④一个国家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教育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运用。
题文中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表明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
其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排除③,正确答案选B考点:教育的重要性3.2014年6月9日,总书记在中国院士大会上指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
”这是因为()①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②科技创新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经济基石③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创新的竞争④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②说法错误,科技创新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③说法错误,当代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排除这两项,应选C。
考点: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4.近年来,某某市巴南中学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同学们踊跃参赛,齐赞这一活动好。
巴南中学对创新活动的开展①提高了青少年对智力成果权的保护技能②展示了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③能迅速将作品投入生产,产生经济效益④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④【答案】D考点:搭起创新的桥梁5.近几年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捷报频传,科技创新成果斐然,探月工程、卫星导航、空间交会对接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
认真学习本书,对于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系统学习、理解、掌握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日前该书已由中共文献出版社出版,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受权连载。
本书内容,摘自习近平同志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七日至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十八日期间的讲话、文章、贺信、批示等五十多篇重要文献,分八个专题,共计一百八十八段论述。
其中许多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我们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创新机制,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
——《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7日-11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和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这个关键,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在甘肃调研考察时的讲话(2013年2月2日-5日),《人民日报》2013年2月6日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我们更多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规模扩张。
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这些要素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再要像过去那样以这些要素投入为主来发展,既没有当初那样的条件,也是资源环境难以承受的。
我们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
2023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创新驱动战略课后答案
2023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创新驱动战略》课后测试参考答案考试得分:100分单选题1.熊彼特认为,每个创新长周期的时间大约是(40年以上)。
2.第一次科技革命的领先国家是(英国)。
3.第二次科技革命进入(电器时代)时代。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论基础是(相对论)。
5.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3)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6.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创新型国家标准规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0.02)o7.重庆将以〃1+X〃的方式,全面增强创新驱动力与产业竞争力。
”1〃是(市委、市政府印发实行的《重庆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23—2023年)》)。
8.在新常态下,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9.在新常态下,我们需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10.关于创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西部地区投资比创新更重要)。
11.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的而努力,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行好。
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2023年需要达成的目的是(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规定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律体系)。
13.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创新型国家标准规定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奉献率一般在(70%以上)。
14.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动力是(创新)。
15.关于创新发展理念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错误说法是(创新发展理念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16.进一步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17.进一步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
18.进一步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强化(公司)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19. 2023年中国公司申报国际专利(W1PO数据)数量世界排名(第一)O20.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国际专利申请情况,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了(超过40%)。
新发展观的内容
新发展观的内容
答案:
1、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2、协调发展,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
3、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4、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5、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者:张占斌周跃辉网站编辑:李爱玲责任编辑:杜梅萍来源:前线网——《前线》日期:2015-11-09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述、新部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全会将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突出了创新在“十三五”时期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这是在深刻掌握国内外经济大势、洞悉经济发展阶段性与规律性之上,所做出的高瞻远瞩之举,它将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全会将“坚持创新发展”分成四个层次,我们分别展开进行阐释。
第一层次:依靠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力全会明确提出:“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这一论述,实际上是从创新驱动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进行阐发的,更多地从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角度进行战略部署。
这一部署既是我国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必然选择,也是主动适应和引领“十三五”经济新常态的必由之路。
事实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劳动力、资本、资源三大传统要素投入,与许多发展中国家走过的道路一样,是一种典型的要素驱动型增长模式。
从当前的情况看,已经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往的三大要素均面临着诸多瓶颈约束,已难以支撑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十三五”时期,要破解这些约束,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加快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
目前,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要素供给能力已经接近极限,传统人口红利减弱,劳动年龄人口绝对减少,“刘易斯拐点”正在加速到来。
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我们创造了全球GDP的13.3%,消耗的能源资源却占全球总量的23%。
原油、天然气、铁矿石、铝土矿等战略性资源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0%,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
与此同时,土壤、河流、大气污染严重,全国有90%左右的城市不能达到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7个省(区、市)的6亿左右人口受雾霾天气影响。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传统的粗放式发展道路再也走不下去了。
而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靠创新,新模式、新业态的培育靠创新,新行业、新产业的形成靠创新,新供给、新需求的增加靠创新。
因此,唯有依靠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才有出路,才能推动“十三五”时期的中国经济迈向更高阶段、更高水平、更高层次。
第二层次: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全会强调:“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二○二五》,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
”这一论述,主要是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谋划和落实“十三五”时期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
这一行动既能够为应对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提供有力支撑,也能够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从世界范围看,近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始终与科技革命、科技创新相伴而行,每一次革命性的科技突破都会造就新的世界强国,谁抓住了科技创新的机遇,谁就掌握了向强国迈进的主动权。
历史雄辩而生动地告诉我们,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各国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具有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是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前提条件和客观基础。
当前,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孕育兴起,一些重要领域开始出现突破性变革,带动着关键技术的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并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我们已错过了前几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绝不能再让新的机遇从身边溜走。
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会迎头赶上,抓不住就会被时代抛下。
同时,从国内看,我国现在已经是经济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
不少产业还处在中低端,而不在中高端。
其中的关键,很大程度上是自主创新能力弱,部分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缺失,创新成果转化率低,科技和经济结合得不紧密等等,迫切需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而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
因此,在“十三五”期间,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
第三层次: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全会明确指出:“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税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
”这一论述,实际上主要以体制机制改革来谋划和落实“十三五”时期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安排。
这一安排已超越科技创新的范畴,而是从体制机制角度来阐述创新,进一步强化了体制机制创新的紧迫性,这既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一脉相承,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创新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在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下,经济增长出现减速趋势,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特殊时期,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十三五”必然会延续这一态势。
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包容、不可持续等矛盾依然非常突出,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每一项任务,担子都不轻,所面临的改革任务十分艰巨。
化解产能过剩风险、增强结构调整动能、释放创新驱动潜力、保障民生期盼等重点问题,依然需要通过切切实实的改革来加以推动。
可以说,不深化改革,发展就难有活力、难有成效、难以可持续;不深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就可能更严重,甚至不能排除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改革过去、现在都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改革依然是中国发展的最大动力和关键一招。
要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行稳致远,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须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就必须破除各种利益的藩篱和体制机制的弊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十三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
第四层次: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全会强调:“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这次会议明确将“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纳入到“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中来,既丰富了“创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深化了我们对创新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对“十三五”时期如何通过加强宏观调控来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原则方向。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保持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新一届政府提出,合理区间的“下限”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是防通胀。
可以说,这一宏观调控方式与思路的创新,实质强调的是目标管理,在这一目标区间内,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等。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主动谋划,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积极保持战略定力,有力有为实施宏观调控。
当经济运行越出合理区间时,宏观经济政策更多地利用“微调”、“预调”等方式,对经济总量政策进行适时适度调整,而把政策着力点更多地用于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
这样,防止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层面的过多干预,避免宏观刺激性政策的过度使用,更多运用深化改革的办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经济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是我国宏观调控思路的重要创新。
定向调控就是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确定“靶点”,定向采取措施,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财政政策方面,新一届政府采取定向减税的方式,瞄准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等领域,予以精准发力,弥补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短板。
金融政策方面,采取定向降准、再贷款和存贷比调整等调控政策,将存量和增量资金更多地扶持“三农”和小微企业,更多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更好地引导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等等。
价格政策方面,通过理顺价格运行体制机制,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充分发挥市场在价格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等等,都是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的重要举措。
无疑,这也将是“十三五”时期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的重头戏和重要着力点。
(作者分别为: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教授;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