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论文

合集下载

综合性防治仔猪黄白痢病

综合性防治仔猪黄白痢病
感染性疾病
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
诊断方法
观察症状
观察仔猪的精神状态、食 欲、粪便等,判断是否有 黄白痢病症状。
实验室诊断
采集粪便样品进行实验室 检测,确定病原菌种类。
临床诊断
结合母猪和仔猪的临床表 现,判断是否为黄白痢病 。
鉴别诊断
与其它腹泻病的鉴别
如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感染等。
与其它疾病的鉴别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如猪瘟、猪蓝耳病等。
03
防治策略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针对黄白痢的疫苗包括多价疫 苗和单价疫苗,多价疫苗可以 同时预防多种血清型的细菌, 而单价疫苗仅针对某一特定血
清型。
接种时间
应在母猪产前45天和15天进行两 次免疫接种,以确保母猪在哺乳 期有足够的抗体,并传递给仔猪 。
接种方法
通常采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根 据疫苗种类和接种时间合理安排。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发展趋势
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仔猪黄白痢病的防治将更 加科学、规范和有效,疫苗研发和治疗手段将更加丰 富多样。
展望
未来仔猪黄白痢病的防治将更加注重预防为主、综合 施策,实现全方位的防控和治疗,为养猪业的发展提 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国际合作和交流也将进一步加强,推动仔猪黄白痢病 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综合性防治仔猪黄白痢病
2023-11-05
目 录
• 疾病概述 • 病因与诊断 • 防治策略 • 公共卫生与防疫意识 • 病例报告与分析 • 研究展望与政策建议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仔猪黄白痢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是养猪业中常见的疾病之 一。

浅谈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

浅谈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

浅谈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论文导读: 仔猪黄白痢是仔猪黄痢、白痢的简称, 一般仔猪出生后3-10天为黄痢, 而出生10天以上的称为白痢, 也可以通过观察粪便颜色来判定, 二者都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新生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如防治不当, 可造成大批发病与死亡。

其发病原因是因为仔猪自身抵抗力差或与外界致病因子相互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 仔猪黄白痢, 发病原因, 综合防治仔猪黄白痢是仔猪黄痢、白痢的简称, 一般仔猪出生后3-10天为黄痢, 而出生10天以上的称为白痢, 也可以通过观察粪便颜色来判定, 二者都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新生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如防治不当, 可造成大批发病与死亡。

即使不死亡, 病猪也常常沦为僵猪。

1.流行病学1. 1仔猪黄痢又称早发生性大肠杆菌病, 主要发生于出生后数小时至7日龄内的仔猪, 1-3日龄的最常见, 一周龄以上很少发病。

本病尤以头胎青年母猪所产仔猪的发病率为最高, 发病急, 死亡率也高。

据调查发病率高达50%以上, 死亡率高达30%。

1. 2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 一般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 尤以10-20日龄的仔猪发病最多, 也最为严重, 1月龄以上则很少发生。

本病发病率较高, 而开死亡率相对较低, 但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发病率为30%以上, 死亡率一般在5%以上。

2.发病原因分析仔猪黄白痢是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 发生于仔猪哺乳期不同龄的一种传染病。

其发病原因是因为仔猪自身抵抗力差或与外界致病因子相互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 1母猪带菌大肠埃希氏菌为猪肠道的正常菌群, 且多数为益生菌, 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一致病菌。

这些致病菌随同粪便一起被排出体外, 污染通过吮吸母猪乳头、舔啃圈舍、饲料、母猪皮肤等, 而食人病原菌, 引起感染。

这是引发仔猪黄白痢的主要原因。

2. 2仔猪本身的生理特点初生仔猪的胃腺发育不完善, 分泌胃酸的能力差, 对细菌的抑制和杀灭能力弱, 致使食人的致病在胃肠道大量繁殖, 造成消化道机能紊乱, 从而引发仔猪黄白痢等腹泻性疾病。

养猪场仔猪黄白痢的防治

养猪场仔猪黄白痢的防治

严 重 ,1 龄 以上 则很 少 发病 ,该 病 引起机体 脱水 、 竭 , 月 衰 生长 发育迟缓 , 系膜淋 巴结 水肿 。 发病率 较高 ,而死 亡率 相对 较低 ,但 最后虚 脱而死 。 有的粪 便呈糊 状稀 粪 ,
( ) 三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
会严 重影响 仔猪 的生长 发 育 ,出现 僵 精 神 沉 郁 ,皮 毛 粗 乱 ,消瘦 ,畏寒 , 症 状 、病理 剖检 变化 ,诊 断为 大肠杆

般发 生 于 1 0— 3 0d的 仔 猪 ,尤 以 欲均 接近正 常 ,但拉 白便 或灰 白色 的 肠空 虚 ,或有 少量 食靡 和气体 ,黏 膜
1 0~ 2 0d的 仔 猪发 病 较 多 ,也 最 为 稀粪 , 且恶臭 , 而 而后 腹泻 、 食欲 消失 , 稍 见潮红 ,肠 壁变薄 呈半 透 明状 ,肠
表 1 治疗 结果 汇总 表
( ) 一 临床症状
病 例 1 会 宁 某 猪场 分 娩 区 二 栏
牛附红细胞体 和 巴氏杆菌病 的混 合感染
潘多 荣
新疆沙湾县商户地 乡兽医站 .新疆沙湾 8 2 。 310
近 几年 来 ,新疆 沙 湾地 区的 几个 肝脏 颜 色不 整 ,边缘 肿胀 。脾 脏 质地 结 果表 明 ,分 离 菌对 阿奇霉 素 、氧 氟
病 ,尤其以头胎青年母猪所产仔猪的
病 例 2 会 宁某 猪场 分娩 区 四 栏 体和稀薄食靡 ,部分黏膜充血 ,大部
发 病 率 为 最 高 , 发 病 急 ,死 亡 率 也 的 2 头仔 猪 1 龄 时发 病 ,临床表 分黏 膜苍 高 。 猪 白痢 又称迟 发性 大 肠杆菌 病 , 现为 : 的病初 仔猪 体温 、精神 、食 病程 长者 除消 瘦和 脱水 等变化 外 , 胃 仔 有

仔猪黄痢白痢的综合防治

仔猪黄痢白痢的综合防治
绿 色 。粪便 混有 黏 液而 成糊 状 ,并 含有 气泡 ,有 特殊 的腥 时 ,增 加补 铁次数 。 .. 臭 味。病猪 几分 钟拉稀 1 ,仔 猪的尾 、肛 门及其 附近常 沾 6 1 5 做 好 仔 猪 的 保 温 防寒 次 仔 猪 出 生后 ,视 天 气 变化 和 温 度 情 况 ,增 设 保 温 灯 ,对 仔 猪 进 行 保 温 。 以 此 增 强 仔 猪 的 抗 寒 和抗 病 能力 。仔 猪 的一 般 控 温 范 围 : 1 3 ~
1 流 行特 点
本 病一 年 四季均 可 发生 ,但 以严 冬 、秋雨 季节 发病 较 多 ,一般 1 窝仔 猪 只要 有 1 发病 ,1 2d 头 ~ 内几 乎全 窝仔 猪 会发病 ,同 窝仔猪 发 病 率常 在9 %以上 ,如 不及 时 治疗 , 0 病死率接近8%。带菌母猪是本病发生的主要传染病 ,病 0 原性 大肠 杆菌 由带 菌母 猪排 出 ,污 染 圈舍用 具 ,仔 猪经 消 化道感 染 。下 痢仔 猪粪 便 中有 大量 病原 菌 。无论 是 初产母 猪 或者是 经产母 猪所 产仔猪 都可发病 。 5 临床 诊 断 2 病 因 本 病 可根 据发 病情 况 、临床 症状 、流行 特点 ,尤 其是 2 1 母 源 感 染 . 3 0 ~1 日龄仔猪 排灰 白色或 淡黄 色稀便 ,剖检 见仔 猪急性 卡 母 猪产后 感染 ( 如母 猪产 后患 子宫 内膜 炎 、阴道炎 、 他 胃肠 炎时 可作 初 步诊 断 ,但 确 诊应 采取 病 料进 行病 原学 乳 房炎 等 ) 和母 猪 隐性 带毒 ,使 致病 因子通 过乳 汁 和接触 检查 。 传染 给乳猪 。 6 综合防治 2 2 乳 猪 感 染 . 仔猪 黄 白痢是 兽 医监 床上 的一 种综 合病 症 ,必须 分 清 乳 猪 自身 感 染 了 细 菌 (如 大 肠 杆 菌 、 沙 门 氏 菌 病 因 ,对症 下药 ,才能 收到效 果 。 等 ) 、病 毒 ( 流 感 、猪 瘟 、细 小 病 毒 、 冠 状 病 毒 6 1 预 防 如 . 等 )、寄 生虫 等 。 6 1 1 搞 好猪 舍环 境卫 生 监 产 前 ,对母 猪舍 进行彻 底 清 .. 2 3 环 境 变 化 . 扫 ,然 后用 2 %的烧 碱 溶液 ,或 0 5 . %的百 毒 杀 清毒 ,保 持 2 昼夜 温差 变化大 ,或季 节交 替 ,温 差达 1 ℃以上时 , 5( 母猪 舍清 洁干燥 。 极 易 造 成 乳 猪 腹 泻 。另 外 饲 养 场 所 变 换 ,圈 舍 卫 生 条件 6 1 2 做 好免 疫 工作 加 强母 猪 的产前 免 疫 ,母 猪在 产前 .. 差 ,消毒药 的刺 激等都 可引发 仔猪黄 白痢 。 3 和1 分别注射K 8 9 、97 大肠杆菌苗 1 ,每次 5d 5d 8 、K 9 8 P 次 24 消 化 不 良 . 注 射2m ;或 者在 产前 2 注射 K 8 T 基 因工程 苗 1 。 l 0d 8L B 次 原 因有4 : ( ) 猪产 前 营养过 剩 ,产后 蛋 白质摄 只要 仔 猪 出生 时吃 到充 足 的初 乳 ,可有效 地控 制 仔猪 黄 白 种 1 母 人 过 多 ,造 成 乳 汁过 浓 ,引起 乳 猪脂 肪 性 下痢 ; ( 2)母 痢 。 猪 营养 不 良 ,乳 汁不 足 ,同时仔 猪开 食较 晚 而造成 乳 猪饥 6 1 3 做 好母 猪 的 药物预 防 母猪 产前 1 或 当 日,给 .. ~2d 饿性 发病 ; ( 】 3 在补 料期 间饲 养方法 不 当 ,饲料搭 配不合 母 猪 投 服 或 注 射抗 菌 药 物 , 口服 药 物可 选 仔 姆 康 、氟 哌 理 ,饲 喂 次数 过少 ,仔 猪每 次 吃得 太饱 ,饮 水 过多 ,造成 酸 、诺 氟 沙 星 、蒽 诺 沙 星 等 ,注 射 针 剂 可 选 长 效 抗 菌 剂 饲养性发病; ( ) 4 饲喂了发霉变质饲料,哺乳仔猪补料中 ( 磺胺 类 )。 有 过期 、 变饲 料而造 成仔猪 黄 白痢 。 霉 6 14做好 仔猪 预 防 做好仔 猪 的补铁补硒 。初 生仔 猪前2 .. d 口服 氟 哌酸 、乳 酸诺 氟沙 星 等 。仔 猪 3 日龄 注射 含硒 的铁 3 临 床症 状 内含铁 1 0~10mg),下 痢仔猪 药物 治疗 不理想 0 5 病猪 的 主要症 状 为下 痢 ,粪便 呈灰 白色 或 浅淡 黄色 、 剂 1ml(

仔猪黄白痢的控制

仔猪黄白痢的控制

●基本简介仔猪的黄白痢一直是多数猪场较为头痛的仔猪常发病,难以做到有效的根除。

治疗不及时会导致仔猪死亡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预防和治疗,今日跟大家分享一下。

仔猪黄白痢是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肠道传染病,一般发生于仔猪出生一周以内(黄痢)和10日龄以上(白痢)。

以剧烈的黄色或者白色水样腹泻和迅速脱水死亡为特征。

●致病病因一般导致仔猪黄白痢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

病原菌由带病菌的母猪粪便排出污染环境,使母猪皮肤、乳头沾染,仔猪在吃奶或者到处乱舔而被感染。

大肠杆菌进入仔猪肠道后能够吸附在肠道粘膜,进行生长繁殖,产生大量的肠毒素,使仔猪拉稀脱水。

●外界因素造成仔猪黄白痢感染的外界因素主要还是生产管理上出了问题,如母猪饲养管理不当、圈舍的卫生状况差、天气寒冷圈舍又阴暗潮湿等都会诱发。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黄痢:水样的黄色稀便,粪便中含有凝乳块、精神严重萎靡,吃奶少或者不吃奶,继而消瘦迅速脱水,昏迷死亡。

剖可见肠粘膜充血水肿、肠壁变薄,肠内容物呈黄色,严重的肝肾有坏死灶。

→白痢:突然拉稀,粪便灰白乳白色,腥臭黏糊状。

仔猪精神不振、脱水、畏寒。

一般死亡率较低,但病愈猪生长变缓易形成僵猪。

病死猪肠壁变薄,小肠粘膜急性卡他性炎症,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预防和治疗要控制黄白痢的发生,首先做好饲养管理,做好母猪的产前产后管理和新生仔猪的护理工作。

母猪在产前30天和15天做好疫苗接种。

选用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以通过母乳使仔猪得到保护。

产房在待产母猪进入之前要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保证圈舍内干燥通风良好,同时舍温到达25℃以上,给仔猪准备好保温箱。

母猪待产前要对胸腹部皮肤、乳房、乳头用0.1%的高锰酸钾清洗消毒。

仔猪在前三日龄每天口服恩诺沙星,吃奶后赶入保温箱中,做好防护。

一旦发病,首先做好病猪的隔离措施,采取抗菌、止泻、防脱水、提高免疫力,仔猪口服庆大霉素或者痢菌净,防脱水可以喂服复合补液盐和多种维生素。

另外口服一些小苏打和胃蛋白酶等可以助消化吸收。

仔猪黄白痢病的综合防治

仔猪黄白痢病的综合防治
佳。 采取 综 合 防治措 施 , 取 得较 为满 意 的效 果 。 可
1 临床 症状
做好 母 猪 身体 消 毒 , 前 用 1 产 %的 高 锰酸 钾 溶 液擦 洗
母猪 的腹 部 和后 躯 , 同时 保好 初 生仔 猪接 产 、 脐 和保 温 工 断 作。 停喂 怀 孕 母 猪料 时 间 为 母猪 产 前 2 3d, 喂 广 谱 抗 菌 ~ 改 素预 防 , 般为 氟哌 酸 、 一 土霉 素等 , 连喂 2 3d ~ 。
44 注 射 疫 苗 .
仔 猪黄 痢 症 状 : 主要 侵 害初 生 7d之 内 的仔 猪 , 多排 出 黄 色粘 液 样 腥 臭 的 稀 粪 , 严重 的病 猪 肛 门松 弛 , 便 失 禁 , 粪 全 身脱 水 很 快 消 瘦 , 球 下 陷 , 门 和 阴 门 呈红 色 , 因衰 眼 肛 终
特 有症 状 可 以确 诊 。
4 预 防 措 施
2 病 理 变 化
自母 猪 怀 孕 9 到 产 前 3d止 , 头 母 猪 应补 给 怀 1d起 每 孕 母 猪料 5 0g左 右 , 2 3餐 饲 喂 。 为 随着 胎 儿 的迅 速 0 分 ~ 因 增 大 , 猪 怀孕 9 , 母 0d后 用农 村传统 饲料 饲 养 已无法 满 足其
变化 。
3 诊 断 要 点
营 养 需要 。 给母 猪补 料 可增 加仔 猪 的初 生 重 , 强其 强抗 病 增
力 , 猪发 生 黄痢 、 仔 白痢病 的机 会大 为减 少 。
46 定 期 消毒 。 好栏 舍卫 生 . 搞
猪 栏 冬天寒 冷 、 夏天 闷 热 、 暗潮 湿都 会 增加 仔 猪发 生 黑
仔 猪 黄 痢 病 理 变化 : 猪 尸体 严 重 脱 水 、 瘦 , 躯 污 仔 消 后

试谈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

试谈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
科研 ◎畜牧 莩 医
2 0 1 5 年第4 期( 下半月)
试谈仔猪黄 白痢的综合防治
李有慧 严国德 2
( 1 . 砚 山县 江 那 镇 畜 牧 兽 医工 作 站 , 云 南砚 山 6 6 3 1 0 0 ; 2 . 砚 山县 动物 卫生监督所 , 云南砚 山 6 6 3 1 0 0 )
过于 浓稠 。而仔 猪 胃肠道 对脂肪 的消化 率较 差 , 肠道 内消 化 吸收 失衡 , 导致 仔猪 下痢 。 2 . 4 2饲料 问题 青料 或轻 泻饲料 比例 过大 、 饲料 霉变 等 。 仔猪 的消 化机 能不 健 全 , 饲料 中豆 粞 、 鱼粉 等 比例过 高 时 , 油 脂含 量过 多 , 仔猪 采 食 后无 法 消化 而 发 病 ; 霉 变 饲料 含 有 大 量霉 菌毒 素 , 导致 仔猪 消 化机 能紊 乱 , 直接 发病 ; 喂 给较 多 的 青绿 饲料 , 摄 入 的轻 泻 饲料 比例过 大 , 仔猪 难 以 完全 吸 收 利
用, 引起 下痢 。
肠 杆菌 引起 , 直接 的损 失是 仔猪 大批 死亡 和 高额 的治疗 费 开 支, 还 间接地 影 响 到生 猪 后期 的 生 长发 育 , 使 养 猪效 益 受 到 很 大 的影 响。结 合 多年 的基层 畜 牧兽 医工 作实 践 , 对仔 猪 黄 白痢 的发病 原 因进行 认 真观察 和 分析 , 并 采取 一 系列有 效 的 综 合防治 措施 , 谈 谈综 合防制 仔猪 黄 白痢的一 些初 浅认 识 。 1 病 原 仔猪 黄 白痢 主要 由致 病 性 的大肠 杆 菌 引起 的 , 仔猪 易 感 的 一种 肠道 急 性传 染 病 ; 大 肠 杆 菌依 靠 菌 毛 , 在 肠黏 膜 上 皮 细胞 表 面定植 , 产 生肠 毒素 、 内毒 素等 而产 生致病 作用 。 大 肠 杆 菌对外 界环 境抵抗 力不 强 ,阴暗潮 湿环 境 中存 活不 超过 1 个月, 但 在寒 冷 干燥 情 况 下存 活 时 间较 久 , 常 用 消 毒药 均 可 将其 杀灭 。 初 生 一周 龄 内 的仔猪 , 特 别 易感 。仔猪 吮 吸被 致病 性 大肠 杆菌 污染 了的 母猪 乳头 时 , 致病 性大 肠杆 菌便进 入 了仔猪 消化道 。由于 一 周龄 内仔猪 消 化道 未发 育 完善 , 缺乏 游 离盐 酸 , 胃腺 分泌 胃酸 的 机能很 低 , 难 以抑制 致病 性 大肠 杆菌 的繁 殖 ,细菌 毒素 刺激 肠道 黏 膜 , 容 易引起 肠道 卡他 性 炎症 , 肠 道 内容物 腐 败发 酵后 产生 大 量 气体 , 增 加 了对肠 道 的刺 激 , 肠 蠕 动加 剧 , 造成 肠吸 收功 能 障 碍, 引发 仔猪 黄 白痢 。 2 . 2 环境 应 激 气 候 多变 、 阴 雨天 持 续 时 间长 、 气 候 寒 冷等 情况 下 , 地面 太凉 , 缺 乏保 温 条件 , 仔 猪抵 抗力 下降 。这 时l o 一 3 0日龄仔 猪 易 引发 白痢 。应激 因素 的 存在 , 母源 抗 体 逐渐 减少 , 导 致仔 猪 抵抗 力 降 低 , 多 种不 同的 致病 性 大 肠杆 菌, 发 生局 部性 肠道 炎症 , 导 致仔猪 下痢 。 仔 猪排 出灰 白色 或 灰黄 色浆 状 粪便 , 带有 腥 臭 味呈 糊 状 的病 情 较严 重 , 仔猪 迅

仔猪黄痢诊治毕业论文

仔猪黄痢诊治毕业论文

仔猪黄痢诊治毕业论文标题: 仔猪黄痢的诊治方法研究摘要: 仔猪黄痢是一种常见的猪类肠道传染病,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通过对仔猪黄痢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综合治疗方案进行系统的研究,为养殖户提供指导,促进仔猪黄痢的防治工作。

引言: 仔猪黄痢是一种由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水源的传播途径感染仔猪。

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贫血和食欲不振等。

目前,仔猪黄痢的防治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的方式对仔猪黄痢的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和总结,分析并评估不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结果: 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发现诊断仔猪黄痢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病原学检验和临床症状的综合分析。

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控制感染源、改善饲养管理和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同时,加强养猪场的卫生管理,提高猪只的免疫力也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讨论: 本研究发现,仔猪黄痢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相对完善,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我们建议在诊断中结合不同的检测手段,提高准确性。

在治疗方面,应注重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反复使用,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结论: 仔猪黄痢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通过本研究的归纳和总结,我们提供了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这对于仔猪黄痢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仔猪黄痢、诊断、治疗、养猪业Abstract: Weaning pig dysentery is a common intestinal infectious disease in pigs, which causes serious economic losses to the pig farming industr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etiolog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agnostic methods, an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measures of weaning pig dysentery, providing guidance for pig farmers and promot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eaning pig dysentery.Introduction: Weaning pig dysentery is an acute enteric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Gram-negative bacteria. It mainly spreads through food and water sources to infect weaning pigs. The main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disease include diarrhea, anemia, and decreased appetite. Currently,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eaning pig dysentery still face some difficulties, requiring further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Methods: This study adopts a literature review approach to collect and summarize relevant information on weaning pig dysentery,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different diagnostic methods and treatment plans.Results: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we found that the diagnosis of weaning pig dysentery mainly relies o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pathogen detection,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symptoms. Treatment plans mainly include controlling the source of infection, improving feeding management, and using antibiotics and other medications. At the same time, strengthening the hygiene management of pig farms and improving the immunity of pigs are also key to preventing the disease.Discussion: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weaning pig dysentery are relatively complete, but there are still certain limitation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refore, we suggest combining different detection methods in the diagnosis to improve accuracy. In the treatmen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to avoid abuse and repeated use, reducing the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Conclusion: Weaning pig dysentery is a common intestinal infectious disease that causes serious losses to the pig farming industry. Through the induction and summary of this study, we provide effective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plans and put forward some improvement measures. This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eaning pig dysentery.Keywords: weaning pig dysentery, diagnosis, treatment, pig farming industry。

王冬成论文:仔猪黄痢的防治

王冬成论文:仔猪黄痢的防治

毕业论文(设计)仔猪黄痢的防治*名:***班级:动检101班专业:动物防疫与检疫系(部):动物医学系指导老师:***日期:2013年5月摘要摘要: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败血症和肠炎为主要特征。

大肠杆菌在仔猪出生几小时后,就进入消化道并定居繁殖,当机体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消化道障碍时,体内的正常菌群出现紊乱,导致致病性大肠杆菌异常增殖而发病。

本文阐述了仔猪黄痢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方法,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仔猪、黄痢、预防、治疗仔猪黄痢又叫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一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以排出黄色稀粪和急性死亡为特征。

剖检有肠炎和败血症变化,有的无明显病变。

本病在我国较多的地区和猪场都有发生,常见的有:O8:K88,K99,O60:K88等血清型,这些菌株大多数能形成肠毒素,可以引起仔猪发病和死亡[2]。

1.流行病学主要在生后数小时至5日龄以内仔猪发病,新生仔猪24小时内最易感染发病,以1-3日龄最为多见,一周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

育肥猪、肥猪、成年公母猪不见发病;炎夏和寒冬及潮湿多雨季节发病严重,春、秋温暖季节发病少,在产仔季节常常可使很多窝仔猪发病,每窝仔猪发病率最高可达100%,以第一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也高。

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

2.临床症状仔猪出生时还健康,快者数小时后突然发病和死亡。

得病仔猪开始拉黄痢后,有的仔猪开始依然哺乳,而有的则不再哺乳,离群,叫唤不停,皮肤变黄色或浅黄色(失水表现),但都呈口渴状而不停地饮水。

病猪主要症状是拉黄痢,粪大多呈黄色水样,内含凝乳小片,顺肛门流下,其周围多不留粪迹,易被忽视。

下痢重时,小母猪阴户尖端可出现红色,后肢被粪液沾污;病仔猪精神沉郁,停止进食,脱水、昏迷而死。

3.病理变化尸体严重脱水,皮肤皱缩,肛门四周有黄色稀粪沾污。

胃膨胀,充满酸臭的凝乳块,胃底潮红或有出血,被覆多量粘液。

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

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
乳, 最晚不超过 2 小时 , 以提高仔猪免疫力 。 仔猪生后第七天在圈舍 内设补料间 , 诱导开食 ,
1 . 1妊娠 母猪饲养 管理
疫苗 的接种常选用 以下几种疫苗 。 仔猪黄痢油剂苗 , 母猪临产前 2 0 4 o天 , 肌 肉注 射, 对仔猪黄痢的预防效果较好。大肠杆菌遗传工程 活菌苗 , 母猪临产前 2 0 — 2 5 天 口服 , 对仔猪黄 白痢均 有效。 仔猪腹泻基因工程 K 鼹 、 K 双价灭活苗 , 母猪产
兽 医 临 床
仔 猪 黄 、白 痢 的 综 合 防 治
孟文 斐 ( 吉林省通化农业学校 吉林通化 1 3 4 0 0 1 )
1 日常防制措施
冷造成仔猪腹泻 , 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 保证仔猪尽早吃上充足的初乳 。尤其对于妊娠 后期接种疫苗 的母猪初乳 中含有 大量母源抗体 , 新 生仔猪缺乏主动免疫 ,必须通过初乳被动获得大量 抗体 ,因此固定乳头 ,保证每头仔猪吃上充足的初 乳。必要时可以人工扶助 , 让弱小仔猪也尽早吃到初
黄、 白痢 的发生 。
产前 1 5 天、 4 0天各肌肉注射一次 , 预防仔猪黄白痢。
母猪产前 1 0天开始 , 喂“ 痢特灵 ”( 呋喃唑酮 ) 每千克体重 0 . 0 0 7克 , 分2 ~ 3 次 内服 , 连用 3 天或分 娩后母 猪注射 1 针青霉素、 链霉素 , 以减少母猪粪便 对环境的污染 。哺乳期母猪按 1 0 0 千克体重使用福 尔马林液 2 O 毫升 , 混拌在优质饲料 中喂母 猪 , 每天 早、 晚各 1 次, 2次见效。小苏打和水杨酸钠粉 1: 1 混匀 , 每 头母猪每 次 1 0 ~ 2 O 克, 每天早 、 晚各 1 次, 2 次见效 。 胡椒粉 5 0 克, 研细末 , 分2 次混拌在母猪饲 料中, 每天早、 晚各 1 次。高粱炒焦研成末 , 混入饲料 喂母猪 。也可给母猪加喂贫血药 , 如硫酸亚铁等 , 防 止仔猪贫血 , 显著减少仔猪 白痢的发生。 妊娠母猪 日粮调整措施 。平时应改善母猪 的饲 料质量 , 合理搭配 , 饲 喂方法合理。母猪产前 l 星期 左右 , 应适 当减少 喂料 , 分娩 当天停料 , 以后逐渐 增 加 。控制青绿多汁饲料的供给 , 以免初乳过多 、 过浓 ,

仔猪黄白痢病的综合防治

仔猪黄白痢病的综合防治

432当 饲 养 管 理 不 良 、环 境 条 件 差 、 .. 气 候 突 变 、 群 密 度 大 、 同 日 龄 的 仔 猪 猪 不
1I王天 有 , 6 刘保 同 , 恒章 . 传 染病 赵 猪
现 代 诊 断 与 防 治 技 术 [ . 一 版 . 国 农 M】 第 中
业 科 学 技 术 版 社 .0 50 . 2 0 .9
学 与 石 门 系 强 毒 和 C 株 疫 苗 弱 毒 在 抗 原 基 因 方 面 有 些 区 别 , 引 起 世 界 兽 医 界 的 已
431 C .. V2主要 感 染 单 核 巨嘴 细 胞 系 P
统 , 成免 疫 抑制 . 引 起 附红 细 胞体 、 造 易 蓝
八次学 术研讨会论 文集【1 9 91 8 1 9 C. 9 . — 8. 1 8 【J 吕宗 吉 , 5 涂长 春 , 兴龙 . 瘟 的临 余 猪
混养 和 多家猪 场引 种均 可诱 发本 病 。 433其 他 应激 因素 . 运 输 、 -- 如 转移 、 合
多 养 猪 场 、 , 尿横 流 、 蝇 肆 虐 、 鼠 户 粪 蚊 老
【】 K r 7 enB,De n rK R,L t W ,e p e ez t a. n ie c flsia s iefvr ( S 1 Icd n e ocas l w n ee C V) c
无 有 效 的 疫 苗 进 行 防疫 ,造 致 P V 2型 感 C一 染 普 遍 存 在 于 世 界 各 国 、 个 养 猪地 区 。 各
危 险 的 疫 源 和 成 为 猪 瘟 传 播 蔓 延 的 重 要
原 因[l。 1】
ns fr vrs p reu t n [ .Z nrll im o i ep tai u o J etab— ]

试论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措施

试论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措施
2 0 1 4 年第 l 2 期( 下半月)
科 研 ◎畜 牧 莩 慝
试论仔猪黄 白痢 的综合防治措施
黄劲文 - 董春艳 z
( 1 . 白城 市 动 物 疫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 吉 林 白城 1 3 7 0 0 0 ; 2 . 延边朝鲜族 自治州敦化市畜牧业管理局 , 吉林敦化 1 3 3 7 0 0)
房的温度应该始终保持 并在 1 8 — 2 0 度之 间 , 圈舍 内设置保温箱 , 并在保温箱 内增加 2 5 0 w的红 外线 灯。猪仔出生三天之后 , 控制 好保温箱 内温 度, 持续 维持周赛 2 8 ~ 3 2 度, 出生一周之后温度维 持在 2 5 ~ 2 8 度之 间 , 一周以后到一个月之 间, 适宜 的温度应该维 持在 2 2 ~ 2 5 度之 间 , 出生后的仔猪应该及 时的吃上母乳 , 使仔猪 能够获得母猪 的抗 体 , 仔猪出生三天之后 , 每头 猪应 该及时注射 牲血素 1 0 0 mg , 生长 到 5日以后 , 给仔 猪引用干 净的饮 用水 , 出 生一周之后及时的补料 , 及时的锻炼 仔猪的肠 胃功能 。 4 . 疫苗预防和药物防治 怀孕母猪在产前四十天和 十五天前肌 肉注射仔猪 大肠埃希 氏菌三价灭 活疫苗 , 每头 猪使 用 2 ml 。对于有条件的猪场在用药 前应该对对猪进行药敏 实验 , 选择敏感性 的药物 , 防治 疫苗在使 用过 程中产 生耐药性 。 猪 患病之后 , 首先对 患病的哺乳仔猪和断 奶仔猪进行隔离治疗 ,选择恩诺 沙星每头仔猪按照体 重每公斤 使用 1 5 m g , 安普霉 素 1 0 m g , 对 仔猪进行肌 肉注射 , 每天使 用两 次, 连续使 用一 周, 或 者选 用诺氟 沙星 2 0 ag r 、 黄连素 o . 1 m g , 对患 病仔猪进行肌 肉注射 , 每天 两次 , 连续使用一周 ; 其次 , 在仔 猪吃 奶前投喂微 生态制剂促 菌生 , 调 升剂等 , 提高仔猪 的抵抗 能力 , 同时在使用微生态制剂过程 中应 该避免使用抗生素 ,以免降低 药效 ; 最后 , 在发病期 间可 以向仔猪的饮用水 中加入 电解多维和 维生素 , 补充仔 猪体 内的电解质 , 防止出现严重脱水 的现象 。

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

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

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作者:来源:《农家科技》2011年第11期一、流行特点仔猪黄白痢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发生于气温相对较高,空气湿度大,阴雨连绵的闷热天气,特别是4—9月。

发生与品种有关,生产中洋三元杂交猪比二元杂交猪发病率高,二元杂交猪比本地土二元杂交猪高。

多发生在初生一周内的哺乳仔猪,其中黄痢常发生于出生后1周以内,常整窝发病,很快消瘦衰弱,可在1—3天内死亡。

发病率在90%以上,死亡率可达100%。

白痢多发生于10~30天仔猪,以10—20天龄者居多,发病率可达30%~80%。

病程长短不一,长的1周左右。

短的2—3天,及时治疗,症状减轻,排粪次数减少,1周后基本能痊愈。

部分能白行康复。

二、综合防治措施1预防措施。

(1)合理饲喂母猪,加强预防保健。

①限食。

哺乳期间少投喂高能量饲料。

禁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产前产后2~3天减少饲喂量,防止产后乳汁过浓造成仔猪消化不良腹泻,可投喂鲜青饲料填充。

②接种疫苗。

母猪分娩前6周和3周接种大肠杆菌腹泻苗,可预防该病的发生。

③使用预防保健药物。

产前7天和产后7天母猪饲料加入广谱抗菌药,如纽弗罗、利高霉素等。

产后注射长效土霉素(如德利先、得米先等),或长效氟苯尼考制剂(如30%的呼诺玢注射液、正气、泰诺康等),或产后康。

母猪产出第二只仔猪后,进行“三瓶”输液,第一瓶500毫升5%糖盐水中加入维生素B族针剂20—30毫升。

增进母猪胃肠蠕动:第二瓶500毫升糖盐水中加入广谱抗菌药,如头孢曲松钠、氧氟沙星等,预防母猪的三联症;第三瓶100毫升5%糖水中加入30~40IU催产素,以缩短产程,促进提早放乳。

④加强环境卫生。

产前5天左右将产舍打扫干净,用2%一3%的烧碱溶液对圈舍彻底消毒,临产前1天再消毒1次,分娩当天用卫康0.1%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乳头后让仔猪吃奶。

仔猪断脐、剪牙等均应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2)加强初生仔猪护理。

①保温防潮。

高床分娩,温度保持在18—20%。

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摘要】仔猪黄白痢是一种常见的猪只疾病,严重影响养猪业生产。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方面探讨了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在引言部分介绍了疾病的定义、发病原因,以及研究现状及意义。

在正文部分详细介绍了黄白痢的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病原学特征及传播途径、防治措施、药物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在结论部分对仔猪黄白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总结了目前的防治策略,并展望了疾病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为养猪业提供有效的防疫措施,有效控制仔猪黄白痢的传播,保障猪只健康生长。

【关键词】仔猪黄白痢、疾病、诊断、防治、临床症状、病原学、传播途径、药物治疗、预防措施、综述、研究方向、展望。

1. 引言1.1 仔猪黄白痢的定义仔猪黄白痢是一种常见的猪只消化系统传染病,主要病原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细菌。

病猪多表现为腹泻、黏液便、便血以及消瘦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这种疾病容易在幼年猪只中蔓延传播,给养殖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对于仔猪黄白痢的及时诊断和有效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兽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仔猪黄白痢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有助于提高对疾病的防控和治疗水平。

加强对仔猪黄白痢的研究,深入探讨其防治措施和药物治疗方法,对于减少疾病对养殖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疾病发病原因仔猪黄白痢是一种常见的猪病,主要由细菌引起,具体发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原菌感染:仔猪黄白痢主要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

这种细菌能够在肠道内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肠道炎症和腹泻。

病原菌主要通过食物、水源或环境污染传播,因此容易在养殖场内被传播。

2. 环境因素:仔猪黄白痢的发病还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如环境卫生不良、饲料污染、饮水不洁等都会增加仔猪感染的风险。

3. 养殖管理不当:如果养殖场的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良等情况会造成仔猪的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黄白痢的可能性。

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在养殖管理上加以注意,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感染机会,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论仔猪白痢的综合防治措施

论仔猪白痢的综合防治措施

2020.2作者简介:王岩(1968.9-),女,辽宁省沈阳市人,中级技术职称,研究方向:鸡白痢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论仔猪白痢的综合防治措施王岩(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农业技术推广与行政执法中心110179)摘要:目前在许多散养或大型养猪场,仔猪白痢具有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通常哺乳期仔猪因大肠杆菌的感染而出现肠道传染病,使仔猪成活率降低,养殖效益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需加强母猪妊娠及哺乳期饲养管理,采用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使仔猪白痢的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本文就其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仔猪白痢;防治;措施受精卵运行。

如果二者比例失调,早期胚胎运行速度异常,引起胚胎死亡。

黄体酮分泌延迟,造成胚胎发育与子宫内环境不能同步化,胚胎不能和附植,妊娠终止。

8母牛的妊娠诊断妊娠18~21d 一般不做检查,主要根据母牛发情周期特点,如该牛没有发情表现,则断定其为妊娠,准确率可达80%。

妊娠2个月,直肠检查,子宫角进入腹腔,孕角较空角粗约一倍,而且较长;孕角壁软而薄,且有液体波动。

妊娠3个月及以上的牛孕角较空角大得多,直肠检查很明显,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触摸到胎儿。

外部观察:腹围增大且不对称,在妊娠后半期(5个月左右)腹部出现不对称,右侧腹壁突出。

8个月以后右侧腹壁可见到胎动。

流产是指妊娠中后期胎儿或母体生理过程发生扰乱,它们之间的正常关系破坏,妊娠中断,产出不足月的活胎儿或死胎。

牛较多为自发性流产,特别是妊娠头3个月内。

哺乳动物的繁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上述一系列环节必须相互协调,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遭到扰乱或破坏,均可导致繁殖失败。

因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导致的仔猪白痢疫病,通常多发于3~30日龄的仔猪,导致其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

随着近年来疫病不断增加,对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加强对其综合防治措施的研究和总结,通过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对仔猪白痢进行有效预防和诊治。

1仔猪白痢的临床表现此病症属于肠道传染病,是对仔猪成活率造成严重影响的主要疫病。

刍议仔猪黄白痢综合防治措施

刍议仔猪黄白痢综合防治措施

刍议仔猪黄白痢综合防治措施张观民,王英斌(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畜牧兽医局252400)摘要:仔猪黄白痢具有传播速度快、高致死率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传染性疾病。

笔者就多年来的基层兽医工作实践,就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措施展开探讨,以期为仔猪黄白痢的防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仔猪;黄白痢;综合防治仔猪黄白痢是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的统称,是因致病性大肠杆菌导致的一种哺乳仔猪的急性肠道传染性疾病,因此也称之为新生猪的腹泻病。

发病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母猪管理方面,针对母猪日粮供给的营养不稳定、配合饲料不当、营养成分不全面,从而导致了母猪过于肥壮乳汁过浓或是过瘦而缺乏乳汁。

二是仔猪肠胃功能方面,由于初生仔猪的胃腺发育还不完善,胃酸的分泌能力较差,抑制、杀灭细菌的能力弱,为食入的致病菌在胃肠道内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导致仔猪的消化道机能出现紊乱从而致病。

三是环境及应急因素方面,由于仔猪机体调节能力尚未完善,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猪舍环境潮湿、通风不良、不清洁及气候剧变都会导致黄白痢的发生[1]。

1环境管理诱发仔猪黄白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猪场环境、饲养管理不当导致的,该病的预防首先应从环境消毒、种猪饲养管理方面着手。

夏季,应做好猪舍的通风降温等防暑工作,尽可能减少对仔猪的热应激。

冬季,应加强对猪舍的保暖工作,勤换垫草,避免贼风侵袭等应急因素导致仔猪发生感冒而继发仔猪黄白痢。

同时还应做好猪舍的环境卫生,猪舍养殖密度不宜过高,同时注意保暖通风。

2饲养管理母猪怀孕期间,应确保饲喂营养全面,保障饲料的品质,严禁使用霉变的饲料。

为了避免母猪的乳汁浓度过高,在母猪产前1周左右应减少15%的精料饲喂量,以防仔猪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做好母猪产前消毒工作,在产前5d时对猪舍使用1:100的消毒威经消毒,确保产圈卫生,及时清洗母猪的乳房、阴部,挤掉少许的乳汁并使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母猪乳房乳头,将乳头孔的细菌、污物清除干净,以防仔猪吃奶时产生感染;母猪产后,应及时将猪舍内的粪便清扫干净,每10d带猪进行1次消毒,保持猪舍干燥、清洁。

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

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

2018年第7期仔猪黄白痢是当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就会导致疾病大范围传染,甚至导致猪只死亡。

仔猪黄白痢主要发生于1月龄内的哺乳仔猪,特别是7日龄内的仔猪更容易发生和被感染,2~4d 的仔猪比较常见,而到10~20日龄发病的较多。

该病不分季节和气候,但以寒冷的秋冬季节更易发生和传播。

1临床症状仔猪患病后,多数表现食欲不振,精神恍惚,粪便粘稠,呈现黄色或者黄白色,其中还会含未被消化的凝结块,同时会粘在仔猪肛门周围。

患病仔猪有明显的食欲减退现象,精神萎靡不振,皮毛粗糙杂乱,经常伴有腹泻,其粪便以乳白色为主,也伴有灰白色,浅黄色和黄绿色,粘稠并伴有强烈的腥臭味,粪便会粘稠在仔猪肛门附近。

2发病原因仔猪在出生后的一个月内体质较差,容易受到外界温度、湿度、气候变化和拥挤程度的影响,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很容易产生应激反应。

如果环境控制不合理或免疫接种不及时,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仔猪黄白痢的发病率,并传播扩散至整个猪舍。

仔猪黄白痢的主要传染源是带病的母猪体。

通常猪肠道会存在一种大肠埃希氏菌,且大部分为益生菌,也有相应的致病菌,这些致病菌会在猪的粪便中被排出体外,从而对猪舍,饲料,猪的乳头和体表产生污染。

如果养殖户的猪舍设计缺乏合理性,又不注重环境的管理,没有及时清扫和消毒,就会引发黄白痢的发生。

仔猪出生后各个器官尚未发育成熟,不能很好的进行胃酸的分泌,从而对致病菌抵抗和杀灭能力较低。

当致病菌进入仔猪胃肠道系统后,会迅速增殖,造成仔猪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引发炎症,使得胃肠道内部的各种物体腐蚀,从而更加刺激胃肠道,最终引起黄白痢疾病产生。

3预防和治疗首先,做好环境处理工作。

(1)对接生仔猪的产房进行消毒一周,并对周围的各种物体进行消毒和清洗,待水剂干后进行喷雾消毒,2d 后再用高压水进行冲洗,干燥以后才可进入。

(2)对猪体体表进行清洗和消毒。

母猪在进入产房之前要进行全身的消毒和清洗,特别是母猪后躯和腹下的消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
摘要:随着养猪业的飞跃发展和饲养方式以及规模的改变,使得猪病的种类和范围也相应扩大,疫情日益复杂。

由于种种原因仔猪黄白痢几乎出现在每个猪场,而且同窝猪患病可达90%左右,且黄痢死亡严重。

目前国内外对黄白痢的防治主要使用抗生素,化学药物,这些药物的大量使用使很多病原菌产生了耐药菌株。

同时,药物残留造成人体伤害,因此这也成为食品卫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中药系天然药物,具有毒副作用小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

同时中药在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因而用中药防治仔猪黄白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次实验主要通过中药对患病仔猪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并结合各种现代防治措施,提出切实可行的对于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方案。

关键词:中药制剂肠粘膜修复
1.实验室阶段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药物中药制剂由白头翁、黄柏、连翘、秦皮、蒲公英、
大青叶、白芍、白术、苍术、陈皮、茯苓、地榆、
石榴皮等十三味中药组成。

1.1-2 实验群体四川不同地区的三个猪场,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仔
猪黄白207头。

1.1-3 供试细菌猪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均为临床病猪粪便中分离
所得
1.1-34实验仪器普通培养箱、电子天平、解剖器械、高压灭菌锅、光学显微镜、微量加样器、超净工作台
1.2 供试药品的制备
1.2-1 供试中药的制备将中药按配方剂量置于65℃烘箱中烘干,粉碎为细末,过40目筛,混合均匀,分装后存放于通风干燥处备用。

中药试剂水煎剂制备:参照李仪奎的方法制备。

操作:取中药试剂300克,加1000毫升蒸馏水浸泡24小时,煮沸30分钟,过滤;药渣加3——5倍蒸馏水继续煎煮,煮沸30分钟过滤,再将药渣按上述方法煎煮一次,过滤。

合并三次滤液,于水浴中浓缩成每毫升含药1克,分装于100毫升玻璃瓶备用,用橡皮塞封口。

1.2-2 培养基的制备
表1 LB液体培养基的成分及含量
NaCl 双蒸水成分蛋白胨酵母提取

用量10g 5g 10g 1000ml
将上述成分混合于1000ml水中,加热溶解调pH7.1~7.3,121℃灭菌15min。

37℃培养箱过夜,无菌则放入4℃冰箱备用。

表2 伊红美蓝培养基的成分及含量
成分蛋白胨乳糖磷酸氢二
琼脂伊红美蓝水

用量10g 10g 2g 13g 0.4g 0.065g 1000m
l 除伊红和美蓝外,将其余成分混合于1000ml水中,加热溶解调pH7.1~7.3,121℃灭菌15min,分别加入2%的伊红水溶液20ml和0.5%的美蓝13ml。

待冷却至60℃左右时,倒平板。

37℃培养箱过夜,无菌则放入4℃备用。

1.2-3药敏纸片的制备参照沈关心等的方法制备[1]。

操作:选用质量较好的滤纸,用打孔器制成6.35mm的圆纸片,每100片分装于一个干净的带塞小瓶内121℃高压蒸汽灭菌30min。

再经60℃~100℃烘干将灭菌的干燥纸片,在临用前浸泡一定浓度的待测抗菌药液中,使纸片均匀地吸取药液,置冰箱内浸泡30~60min。

放入37℃的温箱内2~3h 烘干。

制备好的干燥药敏纸片分装在密封小瓶内放在干燥器中低温保存备用。

1.3 方法
1.3-1 病料采样选取病猪粪便为样品,用预先处理的干净塑料袋直接快速接取新鲜粪便,密封立即带回实验室做细菌分离培养备用。

1.3-2 病原分离培养电子天平称取粪便1g放入装有99ml无菌水并放有小玻珠的250ml三角瓶中,用振荡器搅拌30min,使微生物分散,
静置约30s,用无菌微量加样器吸取10μl菌液对号接种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在温箱中培养36h。

伊红美蓝培养基上长出具有金属光泽和黑色的圆形菌落,经鉴定为大肠杆菌以及猪沙门氏杆菌。

分别勾取单个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接种于10ml无菌LB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24h后即成菌液。

并用小白鼠做动物回归实验,确定菌落的致病性
1.3-3 纸片琼脂扩散法将纯化供试细菌菌液用涂布法接种于药敏培养基,置室温干燥3~5min待平皿面稍干后用无菌镊子将含药纸片平放于含菌琼脂平板表面,每种药液重复3次。

将培养基放入37℃温箱中24h。

1.3-4药敏试验用纸片法并根据抑菌圈直径大小分别测定复方中药,庆大霉素,四环素,痢菌净,磺胺,新,IV对腹泻病猪分离优势(致病)菌的抑菌效果。

结果判定:抑菌圈直径大于15mm为高度敏感;10~15mm为中度敏感;小于10mm为耐药[2]。

1.3-5 复方中药对患病仔猪的治疗试验对患病仔猪采取灌服给药的方式进行治疗。

疗效判定:用药3日后粪便成形,色泽正常为痊愈;减轻为好转;为减轻或加重为无效。

2.结果与分析
2.1药敏实验结果(见表3)
表3 几种常用药物对病猪分离优势致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单位:mm)
细菌药物庆大霉

四环素痢菌净磺胺新IV 复方中

猪大肠杆

13.76 12.48 22.26 9.50 13.15 8.89
沙门氏杆

从表3中可以看出:实验用大肠杆菌对痢菌净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四环素、新中度敏感;对磺胺、IV耐药。

2.2 复方中药对患病仔猪的治疗效果
2.2.1中药制剂对不同养殖条件下仔猪黄白痢的疗效
表四中药制剂对不同养殖条件下仔猪黄白痢的疗效单位:头(%)
组别治疗(头)治愈治愈率
(%)
1 87 71 81.60
2 6
3 5
4 85.71
3 102 82 80.39
合计252 207 82.57
由表四可见,中药制剂对1、2、3组仔猪黄白痢的治愈率分别是81.60%、85.71%、80.39%;对总的治愈率为82.57%。

3.讨论
3.1 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实验用大肠杆菌对复方中药,复方中药制剂的体外抑菌实验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其防病、治病效果。

据报道,中药体外抑菌强弱与提取物的成分和浓度有密切关系[3]大多数中药的水提取物浓缩到较高的生药浓度时,往往变得粘稠,这种提取物成分复杂,常含有生物碱、黄酮类、鞣质(内含焦性没食子酸和焦性儿茶酚)及没食子酸的衍生物、有机酸等多种抗菌、抑菌成分,也有蛋白质、淀粉、多糖、树脂等无抑菌作用的成分。

这些无抑菌作用的成分往往会影响抑菌效果,不除去水提取物中的杂质,提高提取物中抑菌成分的浓度,则大多数中草药的抑菌效果难以呈现出来。

此外,还受体内众多肠道菌的影响,因此其体外抑菌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通过临床实验来验证。

3.2 复方中药对患病仔猪的治疗效果表明:
3.3
参考文献:
[1]沈关心. 微生物与免疫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10
[2]牛艺儒,宁官保. 细菌性腹泻大唱杆菌的药敏试验[J].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5,22(12):30~33
[3]路振香,谢文科. 八味中药提取物的体外抑菌试验[J]. 中兽医医药杂志,2005,3:37~39
目录
1、课题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1课题意义
1.2研究现状
2、材料与方法2.1总体技术路线2.2实验材料
2.2.1实验群体2.2.2样品采集2.3实验设计
2.4实验主要试剂2.5实验方法
2.6数据处理
3、结果与分析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