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_小学数学教学策划.doc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_小学数学教学计

通过对《小数的性质》这一课所做的同课异构研究,我们比较深刻的感知了同课异构的本质——同中有异,异中求同。我们两堂课有着相同的教学目标,但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自身教学风格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而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案都是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A、创设不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与共同发展能力情境学习理论也暗示:只有在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时才是有效的。因此,数学教学应结合本地区、本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近发展区域。

两堂课都采用了创设情境作为引入和探究新知的载体。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过程。

郭老师创设“迎世博400天,学校义卖活动”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义卖物品的价格,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出和验证价格相同的标价(03元=030元;15元=150元),很自然的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亲切,有了数学就在我身边的生活体验。

高老师则创设了数学问题情境。先在黑板上写了三“1”。提问:这三个1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接着,高老师在第二个1后面添上一个“0”成10,在第三个1后面添上两个“0”成100。

再问:现在这三个数还能用等号连接吗?(学生就说不能了。)然后教师引导提问:你能想办法使他们相等吗?这问题情境的创设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这个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吸引着学生,引起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纷纷开动脑筋、个个跃跃欲试。通过大家的回答和教师的引导不知不觉进入新课的学习,自然流畅。

B、应用不同经验基础,为新知做好知识铺垫

学生的实际经验、知识基础,是探究新知、初步感知新知的前提。在两堂课的设计中,都充分体现了从学生实际经验出发这一教学设计理念。

郭老师在初步感知小数性质第一环节中,设计讨论03元与030元,15元与150元为什么相等。因为学生已具备了对钱币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所以很自然地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为初步感知小数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高老师则利用学生已具备的单位之间改写这一知识技能,结合实物演示通过将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改写成米作单位的数得出01米=010米=0100米。通过教师为学生进行有效思维提供的载体和桥梁,为新知的探究做好的铺垫。

C、渗透相同的数学思想方法,发挥不同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要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渗透,注重启发学生的大智慧。两位老师把“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猜想、验证和应用的过程’,体验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作为课前预定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引导学生沿着“实例——猜想——验证——总结——应用”的轨迹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力图让学生掌握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过程,领悟到探索数学规律的基

本方法,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两位老师在新知探究环节中,都采用了续写和举例的方法,让学生在认识小数性质的同时,培养数学推理能力。但是,这两种数学方法在两节课中起到的具体作用却不尽相同。

在郭老师的课中,续写和举例安排在学生已经初步得出小数性质之后,主要起到的是验证以及检验学生对小数性质的掌握程度的作用。

在高老师的课中,续写安排在小数性质概念得出之前,让学生通过续写,进一步深入感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使学生对小数性质的认识更全面。改写安排在小数性质概念得出之后,除了检验学生对小数性质的初步感知程度之外,更重要的作用是为验证小数性质提供研究的材料,从而使学生感到对小数的性质验证更全面,结果更可信。

《小学英语有效合作学习的研究》实施方案《小学英语有效合作学习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解读

小组有效合作学习是”345”高效优质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班额大导致小组成员较多,小组长的组织活动往往顾此失彼;部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不好,不能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组织能力有限,不能全面有效完成带领全组成员完成合作学习任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其他环节占用时间过多,小组合作学习的安排时间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没有拓展到课外学习中,致使无法保持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培养的长效性等等。此种种原因,都将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不高,不仅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培养合作互助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的目标,还将导致学生产生惰性心理,将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当作偷懒的良机,从而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将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综合其原因,造成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不高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一)教师不注重小组建设。在合作学习之初,只是根据某一方面的依据(或成绩,或座次等等),将全班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任命学习成绩好或学习认真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而不注重分组的方式和方法,更谈不上小组的建设。从而致使小组管理混乱,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无法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不注重合作学习内容的设计、方法的指导、实效的监控、评价的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只是机械地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合作谈论得出结论,让学生进行展示。这种合作学习

的方式只注重了合作学习的结果,而不注重合作学习的过程,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最终造成了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成为了一个或几个学生的”一言堂”.好学生的观点得不到完善和升华,思路无法拓展,差学生被动接受,从而懒于思考,懒于表达,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我通过理论学习发现,现阶段国内对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有效性已经相当重视,许多组织和个人都进行了本问题或类似本问题的研究,有一些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系统。但对于”345”优质高效课堂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却不多,而且对于本问题的解决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

二、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社会对人才标准做了重新的界定,创新和合作能力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界培养大批有创新和合作能力的人才。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合作学习”是我国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