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_小学数学教学策划.doc

合集下载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十六篇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十六篇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十六篇篇1: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是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争取做到“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探讨的不引,学生能发现的不导”。

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引导,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真正还课堂于学生。

基本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时,我利用米尺图和正方形图,让学生根据前面学习过的相关知识自行得出相应的数,然后全班交流这些数的关系。

由于学生在汇报时说的都非常明白,因此我没有再去做重复的工作,就只做了相应板书。

为了让学生把小数的性质用文字概括出来,我引导学生从左向右观察三个小数的转变,概括出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规律,接着再从右向左观察,概括出小数性质的后半部分: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老师并做相应板书。

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把自身总结出来的规律记住,我让学生读一遍,然后不看黑板试着说一遍,加强孩子的记忆。

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小数的性质,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辨析:把小数点后的零去掉,不改变小数的大小。

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小数末尾的含义,为后面的小数性质的应用打下了不错的基础。

总体上说,本堂课教学思路比较清晰,但在教学过程中,我的语言还欠精练,有些语言还是过于啰嗦,在以后的教学中这方面我要努力改正,争取在备课时把自身的语言组织精练,让每一句话都有用,让每一个字都最精彩。

篇2: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是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上利用所学知识来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在本节课教学教程中,我争取做到“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探讨的不引,学生能发现的不导”。

认真作好自身角色的定位,始终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引导,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真正还课堂于学生。

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智育与德育容于一体,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尊重主体,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1一.教学内容:第34~35页的例5、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第1~5题二.教材解读:本课结合现实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观看、比拟和归纳,探究小数的性质。

例5先通过两个小朋友沟通铅笔和橡皮单价的情境,引起学生进展比拟的需要,通过比拟,使学生初步感知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例6结合购物的情境,通过争论一组食品单价中哪些“0”可以去掉,引导学生在应用小数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的活动中,学会化简小数,并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三.目标预设:1.使学生经受小数性质的探究过程,理解小数的性质,学会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些小数进展化简或改写。

2.培育观看、比拟、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力量,进展学生的数感。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小数的性质。

五.资源利用学生阅历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小数的意义,把握了小数的读写方法、数位挨次及计数单位。

在日常生活中已积存了局部有关小数的生活阅历,如:会看各种文具、食品的价格等。

教学预备教学挂图、例6的食品价格牌、小黑板。

六.课程实施1.引入我们已经熟悉了小数,知道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出例如5情境图,提问:看了这幅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想提出哪些问题?2.探究教学例5。

刚刚有同学提到,这两件文具的单价实际上是相等的,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照你们的想法,可以用等号把0.3和0.30这两个小数连接起来(板书:0.3=0.30),不过这只是我们的猜测。

进一步启发:谁能想方法解释0.3和0.30为什么相等吗?学生独立思索后,把想法和同桌相互沟通。

学生活动后再组织全班沟通,并引导学生分别从钱数的多少和每个小数所含计数单位的个数进展解释。

教学例5后“试一试”。

小黑板出示一把有刻度的学生尺,提问:你能在直尺上分别找出100毫米、10厘米、1分米的位置吗?知道他们分别是几分之几米吗?写成小数又分别是多少呢?解决上述问题后,追问学生:你能比拟0.100米、0.10米、0.1米的大小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通用6篇)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通用6篇)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通用6篇)您现在的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2020-05-26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通用6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1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小数的性质》这一节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和《小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并会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节课比较简单,从课堂上学生反映来看,本节课是比较成功的,但是也从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本节课教学的有一下几点想法: 1、能够准确把握教材,并且能够灵活的应用教材。

本节课中教材给出的例子是由长度单位引出的,我没有用课本上的例题,而是通过学生熟悉的买东西的情景引入,给出了两个商店,商店1买牙刷2.5元,商店2买牙刷2.50元,问如果你是消费者,你是选择哪一个商店,哪一个商店便宜?让学生来讨论,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发现两个商店的牙刷的价钱其实是相等的。

从而引出课题。

在本环节中学生的参与性很高,学生很有兴趣。

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有效的课堂不是教师备的有多好,讲的有多精彩,重点是学生掌握的怎么样,这样就要求教师对课堂的生成要有一定的灵活的把握。

学生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往往能真实地、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认知的起点,学生的困惑。

教师要充分关注生成,并合理引导学生的生成,课堂教学才能更加真实有效。

在本节课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涂一涂,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等教学活动来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真正体会到了小数性质。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是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在教学时,运用《西游记》故事引出数学问题:0.1米、0.10米、0.100米相等,为什么?然后让学生根据前面学习过的小数意义的知识独立思考,然后交流出其中的道理。

由于学生在阐述时说的都非常明白,所以只做了相应板书。

通过引导学生从左到右观察三个小数的变化,让学生把小数的性质用文字概括出来。

概括出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规律,接着再从右向左观察,概括出小数性质的后半部分: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注重多种方法验证结论,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教学例2中,通过不同材料的操作使学生发现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可以比较出0.30等于0.3,学生能够验证出虽然份数变了,但是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然后通过小数数位顺序表也可以发现小数的末尾添0或者去掉0,其余的数所在的数位不变;还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价格的标签,也可以得出0.30等于0.3。

这样通过不同的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来进行验证结论。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2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小数的性质》这一节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和《小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并会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节课比较简单,从课堂上学生反映来看,本节课是比较成功的,但是也从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本节课教学的有一下几点想法:1、能够准确把握教材,并且能够灵活的应用教材。

本节课中教材给出的例子是由长度单位引出的,我没有用课本上的例题,而是通过学生熟悉的买东西的情景引入,给出了两个商店,商店1买牙刷2.5元,商店2买牙刷2.50元,问如果你是消费者,你是选择哪一个商店,哪一个商店便宜?让学生来讨论,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发现两个商店的牙刷的价钱其实是相等的。

从而引出课题。

在本环节中学生的参与性很高,学生很有兴趣。

《小数的性质》课后教学反思(优秀6篇)

《小数的性质》课后教学反思(优秀6篇)

《小数的性质》课后教学反思(优秀6篇)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该页是可爱的小编为家人们分享的《小数的性质》课后教学反思【优秀6篇】,欢迎阅读。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篇一1、小数意义这一课属于概念教学,如何让学生建立准确的概念,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本节课做的不够。

我只担心时间不够,甚至没让学生上台进行实际测量,不敢放手,所以本节课显得教师在唱独角戏,总觉得自己说得太多,学生说得太少。

2、概念教学如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改变学习方式值得研究。

归纳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这里的问题设计我修改了几次,但我觉得总是不能很好的揭示小数的本质,特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为什么能写成小数,有的学生可能没有理解。

所以在教学时,我采用“告诉你”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能有所欠缺。

3、教师预设的问题指向目标不明确,对于提问的细节、有效性需要仔细、反复的推敲,是提问有效、高效。

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显得太过直白、随意。

虽然是常态课录像,但总能发现自己的欠缺,比如:备课时只顾自己设计自己的教学环节,而忽略了备学生这一重中之重的因素,造成自己和学生课堂交流的不畅,还有自己的课堂节奏单一,没有激起学生思维;整节课自己往里“灌”的知识太多,所以学过之后的检测效果不太好,这就给自己的常态课一个明确的方向,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击中要点,这就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要攻克的要塞。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篇二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较活跃的心理成分,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

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如果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共9篇)培训资料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共9篇)培训资料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共9篇)篇一: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印家小学王道福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导,积极主动地学。

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智育与德育容于一体,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有这几个方面:一、依据认知水平能动驾驭教材。

教材总是滞后于时代发展,教材不可能适应所有地正,所小学生本节课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我进行教材重组。

我这样来设计:0.1米= 米=1分米0.10米= 米=10厘米 0.100米= 米=100毫米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出发研究新问题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重复。

二、注重方法渗透,引导自主探索。

学生要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既应注重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中的渗透。

本节课多次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1、引出4分米、0.4 米、0.40米时渗透了估算迁移和类比的思想方法;2、教学0.4米= =4分米时,渗透了等量替换思想。

并由此展开学生积极运用类比推理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3、在探究活动中,充分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主动参与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数学结论的获得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全过程,学会了一些学习策略。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应用。

本课采用联系生活,引入新知-联系生活,应用新知的教学过程。

三个医生的测量-购物单。

很自然的从生活中引入、探究和应用。

四、营造民主气氛,培育创新意识。

本课教学中经常以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谈,比如:××同学出生4分米可以吗?猜猜看,愿意吗?对购物单满意吗?非常感谢陈××同学给我指出的错误,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什么不理解?你总结发现了什么。

等等过些话简单、充分尊重学生成为学生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平等、融洽,从而形成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6篇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6篇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6篇《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导,积极主动地学。

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智育与德育容于一体,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有这几个方面:一、依据认知水平能动驾驭教材。

教材总是滞后于时代发展,教材不可能适应所有地正,所小学生本节课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我进行教材重组。

我这样来设计:0.1米=米=1分米0.10米=米=10厘米0.100米=米=100毫米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出发研究新问题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重复。

二、注重方法渗透,引导自主探索。

学生要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既应注重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中的渗透。

本节课多次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1、引出4分米、0.4米、0.40米时渗透了估算迁移和类比的思想方法;2、教学0.4米==4分米时,渗透了等量替换思想。

并由此展开学生积极运用类比推理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3、在探究活动中,充分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主动参与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数学结论的获得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全过程,学会了一些学习策略。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应用。

本课采用联系生活,引入新知-联系生活,应用新知的教学过程。

三个医生的测量-购物单。

很自然的从生活中引入、探究和应用。

四、营造民主气氛,培育创新意识。

本课教学中经常以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谈,比如:××同学出生4分米可以吗?猜猜看,愿意吗?对购物单满意吗?非常感谢陈××同学给我指出的错误,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什么不理解?你总结发现了什么。

等等过些话简单、充分尊重学生成为学生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平等、融洽,从而形成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11、凭借学生的数学现实,帮助学生解决现实数学中的问题。

小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组成、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与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互化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学生一般都有去商店购物的体验,都了解0.8元与0.80元,1.70=1.7相等。

但学生的这种认识相当粗浅,表现在学生不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去理解为什么0.8=0.80,1.70=1.7。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性质,真正懂得为什么小数的末尾无论添几个0或去几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

本课设计时,并没有采用常用的一步步归纳总结的思路,先归纳小数末尾添一个零,小数的大小不变,再归纳添两个、三个、乃至无数个零的情况。

而是一步到位。

但在一步到位的时候。

舍得化时间,整整用了两大块时间,分别在验证猜测与归纳总结时,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生生、师生互动中实现对小数性质的掌握。

同时,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而呈现不断变化,在这样一个动态过程中,教者通过不断创设一个个新的问题情景,不断激起学生一个个新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原有的数学现实不断地被激活,学生不断地体验着发现、创造。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学问油然而生。

2、学生真正成为规律的探索者、发现者。

小数基本性质的归纳,小数基本性质的运用,教师充分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教师既没有被学生已知0.8=0.80的现象所迷惑;而轻易放过让学生作进一步探究的机会;同时又充分地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每一次都是学生自己讨论,自己发现、自己总结、自己归纳,一层一层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

正如教师所说:虽然字写得稚嫩了些,但毕竟是学生自己的发现。

教师敢大胆打破书上的框框,让学生自己写自己的发现、自豪地读自己的发现、自豪地用自己的发现去解决问题,这些无疑都将对学生的终生有用。

3、不但使学生学到知识,同时使学生学到做学问的方法。

2023年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15篇

2023年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15篇

2023年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15篇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1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小数的性质》这一节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和《小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并会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节课比较简单,从课堂上学生反映来看,本节课是比较成功的,但是也从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本节课教学的有一下几点想法:1、能够准确把握教材,并且能够灵活的应用教材。

本节课中教材给出的例子是由长度单位引出的,我没有用课本上的例题,而是通过学生熟悉的买东西的情景引入,给出了两个商店,商店1买牙刷2.5元,商店2买牙刷2.50元,问如果你是消费者,你是选择哪一个商店,哪一个商店便宜?让学生来讨论,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发现两个商店的牙刷的价钱其实是相等的。

从而引出课题。

在本环节中学生的参与性很高,学生很有兴趣。

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有效的课堂不是教师备的有多好,讲的有多精彩,重点是学生掌握的怎么样,这样就要求教师对课堂的生成要有一定的灵活的把握。

学生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往往能真实地、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认知的起点,学生的困惑。

教师要充分关注生成,并合理引导学生的生成,课堂教学才能更加真实有效。

在本节课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涂一涂,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等教学活动来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真正体会到了小数性质。

并且应用到了实处。

本节课经过自己的深刻反思,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深刻反思,还有很多不足:首先留给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很少,有部分活动只是流于形式了。

其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讲的很是比较多,对于学生的一些疑惑和不明白的地方过的比较快。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把多数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时间的探究的过程,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提高课堂的效率。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教材结合现实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地观察、比较和归纳,探索小数的性质。

教材分3个层次安排的:①利用学生熟悉的人民币直观感知;②借助长度单位初步体会;③脱离具体量,借助图示从小数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

在这3个层次基础上归纳总结小数的性质。

教师让学生通过横向观察、纵向比较,围绕“变与不变”的特点引导观察、思考、讨论。

学生们不仅很快归纳出小数的性质,而且使他们明确了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

采取在直观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

较好的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

教师创设例1这一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用具,让学生充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怎样找出0.1米、0.10米、0.100米的长度。

让他们再进行合作分工把他们量、找出来。

这一活动教师给足了学生交流、讨论、动手操作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自主的发现。

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在探索的活动空间中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亲身去经历和感受了的,活动给他们的体验是很深刻的,同时结合实物的演示进一步感知1 分米、10 厘米、100 毫米实际都是同一段,进一步看出0.1 米 0.10 米 0.100 米这三个数是相等的。

多媒体应用在演示这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让学生清楚感知到1 分米、10 厘米、100 毫米实际都是同一段,进一步看出0.1 米 0.10 米 0.100 米这三个数是相等的。

《小数的性质》数学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数学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数学教学反思《小数的性质》数学教学反思《小数的性质》数学教学反思11、凭借学生的数学现实,帮助学生解决现实数学中的问题。

小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组成、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与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互化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学生一般都有去商店购物的体验,都了解0.8元与0.80元,1.70=1.7相等。

但学生的这种认识相当粗浅,表现在学生不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去理解为什么0.8=0.80,1.70=1.7。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性质,真正懂得为什么小数的末尾无论添几个0或去几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

本课设计时,在24字教学模式的指引下,让学生边自学、边动手量出0、1米、0、10米、0、100米的纸条,看有什么发现。

在全班交流时,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生生、师生互动中实现对小数性质的掌握。

同时,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而呈现不断变化,在这样一个动态过程中,教者通过不断创设一个个新的问题情景,不断激起学生一个个新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原有的数学现实不断地被激活,学生不断地体验着发现、创造。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学问油然而生。

2、学生真正成为规律的探索者、发现者。

小数基本性质的归纳,小数基本性质的运用,教师充分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教师既没有被学生已知0.8=0.80的现象所迷惑;而轻易放过让学生作进一步探究的机会;同时又充分地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每一次都是学生自己讨论,自己发现、自己总结、自己归纳,一层一层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

3、不但使学生学到知识,同时使学生学到做学问的方法。

本课在教学后,我这样反思过:能否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0.8=0.80、1.7=1.70进行大胆的猜测,猜测后再进行自学并用不同的方法加以验证,在验证的基础上观察,归纳,提升,而且让学生把不同的验证方法在黑板上展示讲解,这样会更符合24字教学模式。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教师编号
日期
反思内容
本课立足于教师的导学生的学,通过设计各类有效的问题和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所学知识。很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情景创设,激发探究欲望。创设聪聪与明明的“长度变化器”导入新知,整数后加减0长度变化了,小数末位加减0没有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创设情境设疑激发大家探究的欲望,让大家畅所欲言。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并把自己思考的内容书写下来。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没有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详细的讲解,而要多提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经受一定的困难。提问时留给学生有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想敢说,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设计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和任务,层层递进,很好数的性质能进行简化小数。充分展示了教师导学生学的课堂氛围。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1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同学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后进行学习的,是同学以后同学小数四那么运算的基础。

小数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

但由于同学还没有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只能通过直观的教学来说明,使同学真正理解小数的性质。

首先我从同学比较熟识的购物题材入手,一方面同学凭借肯定的生活阅历,能判断0.3元=0.30元,“知其必定”。

同时,同学借助已有的知识阅历又能运用多种方法自主验证0.3元=0.30元,“知其所以然”。

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读体验,使同学初步感悟小数末尾添0或去掉0与小数的大小的关系。

在“试一试”中,“为什么去掉0.100米末尾的一个0、两个0,小数依旧相等?”这是同学思维受阻、理解较为困难的地方。

借助直观的直尺和小数计数单位等相关已有阅历,同学能发觉0.100米、0.10米和0.1米之间的关系,这就为小数合理性的体验提供了另一素材。

使同学进一步体验了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和小数大小的关系,为总结概括小数的性质作了须要的认知预备。

也为应用性质进行化简和改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同学自己制小标签,那么是让同学联系了数学与生活,表达了学数学的价值。

本课在练习中,通过正误对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本节课不仅重视知识教学,重视结论,还要重视了同学技能的培育,重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2本节课的教学,是要同学理解和掌控“小数的性质”。

在教学时,运用《西游记》故事引出数学问题:0.1米、0.10米、0.100米相等,为什么?然后让同学依据前面学习过的小数意义的知识独立思索,然后沟通出其中的道理。

由于同学在阐述时说的都特别明白,所以只做了相应板书。

通过引导同学从左到右观测三个小数的改变,让同学把小数的性质用文字概括出来。

概括出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规律,接着再从右向左观测,概括出小数性质的后半部分: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_小学数学教学计划通过对《小数的性质》这一课所做的同课异构研究,我们比较深刻的感知了同课异构的本质——同中有异,异中求同。

我们两堂课有着相同的教学目标,但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自身教学风格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

而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案都是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A、创设不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程标准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与共同发展能力情境学习理论也暗示:只有在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时才是有效的。

因此,数学教学应结合本地区、本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近发展区域。

两堂课都采用了创设情境作为引入和探究新知的载体。

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过程。

郭老师创设“迎世博400天,学校义卖活动”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义卖物品的价格,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出和验证价格相同的标价(03元=030元;15元=150元),很自然的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亲切,有了数学就在我身边的生活体验。

高老师则创设了数学问题情境。

先在黑板上写了三“1”。

提问:这三个1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接着,高老师在第二个1后面添上一个“0”成10,在第三个1后面添上两个“0”成100。

再问:现在这三个数还能用等号连接吗?(学生就说不能了。

)然后教师引导提问:你能想办法使他们相等吗?这问题情境的创设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

这个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吸引着学生,引起了强烈的探索欲望。

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纷纷开动脑筋、个个跃跃欲试。

通过大家的回答和教师的引导不知不觉进入新课的学习,自然流畅。

B、应用不同经验基础,为新知做好知识铺垫学生的实际经验、知识基础,是探究新知、初步感知新知的前提。

在两堂课的设计中,都充分体现了从学生实际经验出发这一教学设计理念。

郭老师在初步感知小数性质第一环节中,设计讨论03元与030元,15元与150元为什么相等。

因为学生已具备了对钱币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所以很自然地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为初步感知小数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高老师则利用学生已具备的单位之间改写这一知识技能,结合实物演示通过将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改写成米作单位的数得出01米=010米=0100米。

通过教师为学生进行有效思维提供的载体和桥梁,为新知的探究做好的铺垫。

C、渗透相同的数学思想方法,发挥不同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要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渗透,注重启发学生的大智慧。

两位老师把“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猜想、验证和应用的过程’,体验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作为课前预定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

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引导学生沿着“实例——猜想——验证——总结——应用”的轨迹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力图让学生掌握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过程,领悟到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两位老师在新知探究环节中,都采用了续写和举例的方法,让学生在认识小数性质的同时,培养数学推理能力。

但是,这两种数学方法在两节课中起到的具体作用却不尽相同。

在郭老师的课中,续写和举例安排在学生已经初步得出小数性质之后,主要起到的是验证以及检验学生对小数性质的掌握程度的作用。

在高老师的课中,续写安排在小数性质概念得出之前,让学生通过续写,进一步深入感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使学生对小数性质的认识更全面。

改写安排在小数性质概念得出之后,除了检验学生对小数性质的初步感知程度之外,更重要的作用是为验证小数性质提供研究的材料,从而使学生感到对小数的性质验证更全面,结果更可信。

《小学英语有效合作学习的研究》实施方案《小学英语有效合作学习的研究》实施方案一、问题的解读小组有效合作学习是”345”高效优质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班额大导致小组成员较多,小组长的组织活动往往顾此失彼;部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不好,不能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组织能力有限,不能全面有效完成带领全组成员完成合作学习任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其他环节占用时间过多,小组合作学习的安排时间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没有拓展到课外学习中,致使无法保持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培养的长效性等等。

此种种原因,都将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不高,不仅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培养合作互助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的目标,还将导致学生产生惰性心理,将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当作偷懒的良机,从而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将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综合其原因,造成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不高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教师不注重小组建设。

在合作学习之初,只是根据某一方面的依据(或成绩,或座次等等),将全班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任命学习成绩好或学习认真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而不注重分组的方式和方法,更谈不上小组的建设。

从而致使小组管理混乱,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无法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不注重合作学习内容的设计、方法的指导、实效的监控、评价的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只是机械地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合作谈论得出结论,让学生进行展示。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只注重了合作学习的结果,而不注重合作学习的过程,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最终造成了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成为了一个或几个学生的”一言堂”.好学生的观点得不到完善和升华,思路无法拓展,差学生被动接受,从而懒于思考,懒于表达,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我通过理论学习发现,现阶段国内对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有效性已经相当重视,许多组织和个人都进行了本问题或类似本问题的研究,有一些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系统。

但对于”345”优质高效课堂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却不多,而且对于本问题的解决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

二、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社会对人才标准做了重新的界定,创新和合作能力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界培养大批有创新和合作能力的人才。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合作学习”是我国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

(二)课题界定: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互相配合的过程。

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善于合作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力。

研究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学生有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随着学习过程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发生碰撞与相融。

合作学习联系的建立,为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空间,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三、理论依据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题合作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交往理论认为,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受课题教学氛围的影响很大,多种形式的小学讨论交流,是学生之间信息交流量增大,交流方式增多。

这样有利于生动活泼课堂气氛的形成,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交流,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时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索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相互启发。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一)课题研究的目标《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并且指出,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在小组中具有不同智力水平和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可以互补,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

相互团结的力量使小组成员互勉、互助、互爱。

一个学生的成功同时会帮助别人成功,包括组内、组间存在着一种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关系。

依据以上理论,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为: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整套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实践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通过研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3、通过研究活动的开展,探索合理分组的策略和小组长培养的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依据以上研究目标和我校班级及学生情况,本课题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研究。

2、学习小组建设的研究。

(1)优秀小组长培养策略的研究。

小组长的选择和培养,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2)合理分组策略的研究。

分析班内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对本班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提高小组成员间参与学习和合作互助的效率的原始几率,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3)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3、合作学习建设的研究。

(1)合作学习任务设计、内容确定策略的研究。

精心设计课内课外的合作学习任务,使合作学习的任务有层次性,进行合作学习任务设置的研究,针对不同基础和学习习惯的组员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以保证每个组员都能”吃得饱,吃得好”“交完租子,手有余粮”.进行课内外合作学习内容确定策略的研究,正确把握合作学习内容与任务。

(2)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评价机制的研究。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研究,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长效机制,实施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