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新媒体考研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考试大纲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代码440)》(以下简称《专业基础》)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门科目之一。

《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外新闻事业史(一)中国新闻事业史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3、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4、《字林西报》5、《万国公报》6、《申报》7、对外国人早期在华办报的分析与评价8、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9、王韬和《循环日报》10、康有为与强学会报刊11、梁启超和《时务报》12、维新派办报活动、办报思想及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13、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14、《苏报》和“苏报案”15、《民报》16、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17、章太炎的报刊活动18、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活动及其办报思想19、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20、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短期繁荣21、民国初期政党报刊的堕落22、癸丑报灾23、民初著名记者24、《新青年》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25、《每周评论》26、《共产党》月刊27、五四时期报刊业务的改革28、《向导》周报30、国共合作后的统一战线报刊31、五卅运动中新闻界的斗争32、工农运动高潮中的工农报刊33、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私营大报的发展34、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及国人自办广播电台的出现35、国统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形成36、民营广播事业的发展37、国民党对新闻事业的控制38、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39、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界40、《申报》的改革41、邹韬奋的报刊活动42、斯诺与《西行漫记》43、范长江的新闻活动44、延安《解放日报》及其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45、延安新华广播电台46、《新华日报》的创办及其斗争47、上海“孤岛”时期新闻界的抗争48、“拒检运动”49、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强化50、解放区反“客里空”运动5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的转移和宣传工作52、毛泽东、刘少奇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53、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建立54、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闻报道及新闻工作的改进55、1956年新闻工作的改革56、《人民日报》的改版57、六十年代初新闻工作的调整和改进58、“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59、改革开放初期的新闻工作(二)外国新闻事业史1、手抄新闻2、古罗马《每日纪闻》3、古腾堡印刷术及其影响4、皇家特许制度与“星法院”5、约翰•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6、资产阶级政党报刊时期7、便士报与廉价报刊8、本杰明·戴与《太阳报》9、近代西方大众化报刊出现的历史条件10、《泰晤士》报11、《费加罗报》12、通讯社出现的历史背景13、路透社、哈瓦斯社、沃尔夫社14、“三社四边”协定15、《新莱茵报》创办经过和内容特色16、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报刊思想17、斯克里普斯报团18、《纽约时报》19、普利策、赫斯特与“黄色新闻”20、“扒粪”运动21、《真理报》22、日本广播协会(NHK)23、“白虹贯日”事件24、广播的诞生与早期发展25、美国三大广播公司26、爱德华.莫罗27、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类型28、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第二部分新闻理论(一)绪论1、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1)世界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2)中国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3)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2、新闻学的概念、内容及地位(1)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2)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二)新闻1、新闻的起源与本源2、新闻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3、新闻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异同(1)新闻与信息(2)新闻与舆论(3)新闻与宣传(4)新闻与历史(三)新闻传播1、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2、新闻传播的基本流程3、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四)新闻价值与新闻选择1、新闻价值(1)新闻价值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新闻价值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3)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4)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2、新闻选择的标准(1)新闻价值标准(2)新闻宣传政策选择(3)新闻伦理及法规选择(五)新闻真实性原则1、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内涵2、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要求3、新闻失实的产生原因4、防治新闻失实,提高媒体公信力(六)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客观与公正原则1、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其要求2、客观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3、公正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4、坚持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统一(七)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的社会责任1、新闻出版自由(1)“新闻自由”口号的由来(2)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3)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实质(4)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5)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2、媒体的社会责任(1)“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社会责任理论”的贡献及局限性(3)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及要求(4)“公共新闻学”的产生及内涵3、坚持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社会责任的协调统一(八)新闻舆论监督1、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2、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3、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与“以正面宣传为主”原则的协调统一(九)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1、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1)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产生与发展(2)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三为”方针(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2)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3)不断提高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自觉意识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1)“三贴近”原则的内涵(2)“三贴近”原则的基本要求4、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提高新闻宣传效果(1)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的基本要求(2)提高新闻宣传效果的基本要求第三部分新闻业务(一)新闻采访1、新闻记者的产生和发展2、新闻记者的常见分类3、新闻采访的内涵与性质4、新闻采访的常见方式及基本要求(1)访问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观察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书面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4)电话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互联网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新闻采访的特殊方式及基本要求(1)隐性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体验式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追踪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6、采访准备的内涵及基本要求7、新闻敏感的内涵及培养方法8、新闻线索的内涵及获取方法9、采访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技巧10、新闻发布会的内涵及采访技巧11、突发事件的内涵及采访要求12、旅行采访的内涵及要求(二)新闻写作1、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4)借助“直接引语”说话2、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真实性、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3、新闻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方法4、新闻跳笔的内涵及运用方法5、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6、消息的内涵、特点与优势7、消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导语、主体、结尾、新闻背景8、各类消息的内涵及基本写作要求(1)事件性消息(2)非事件性消息(3)描写性消息9、通讯的内涵、特点10、消息与通讯的区别11、通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提炼主题(2)通讯选材(3)通讯的结构12、各类通讯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人物通讯(2)事件通讯(3)工作通讯(4)风貌通讯(5)社会观察通讯(6)专访写作(7)新闻特写(三)新闻编辑1、新闻编辑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3、新闻编辑的基本要求4、编辑策划(1)编辑策划的内涵(2)编辑策划的意义(3)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5、新闻稿件的分析及选择6、新闻稿件的修改7、制作新闻标题(1)新闻标题的内涵及功能(2)新闻标题的特点(3)新闻标题的类型8、新闻稿的配置9、版面和图片编辑10、专刊与副刊编辑11、广播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2、电视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3、网络编辑特点与要求(四)新闻评论1、新闻评论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评论的地位及作用3、新闻评论的类型4、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5、新闻评论的选题6、新闻评论的立论7、新闻评论的论证8、各类新闻评论体裁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社论和编辑部文章(2)评论员文章和特约评论员文章(3)专栏评论(4)短评(5)编者按(6)述评(7)广播新闻评论(8)电视新闻评论(9)网络新闻评论四、考试题型与分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论述题、写作题等。

考研《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学位)》考试大纲

考研《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学位)》考试大纲
三、主要参考书目 1. 李良荣著:《新闻学概论》(第 4 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 张雷主编:《传播学通用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专业类别:
□学术型
■专业学位
适用专业:
一、基本内容
新闻传播学
新闻学部分
(一)新闻学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新闻学和新闻工作 (二)新闻活动 新闻活动的渠道 (三)新闻 新闻的基本特点、定义、要素 (四)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五)新闻事业的产生 中外新闻媒体产生历史 (六)互联网与新媒体 互联网与新媒体造就传媒新业态及其引发的新问题 (七)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传播工具的物理性、受众的多元需要和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对新闻 事业发展的影响 (八)新闻媒介的性质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二、考试要求(包括考试时间、总分、考试方式、题型、分数比例等) 考试时间: 3 小时 考试总分: 150 分 考试方式:闭卷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应用题(以上题型不一定同时出现) 分数比例:名词解释、简答题约 50 分;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约占 50 介的功能定位、传播效果、我国新闻媒体的作用和任务 (十)大众传媒与社会 大众传媒与社会系统、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关系之间的复杂综合关系 (十一)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新闻自由的含义和起源 (十二)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 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新闻媒介的内部管理和运行 (十三)传媒业经营 传媒业经营的基本原则、基本目标、基本路径 (十四)新闻媒介的受众 受众的特点、细分、定位及其地位的新变化 (十五)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新闻事业的群众性、战斗性、党性原则 (十六)新闻选择 新闻选择的标准、新闻选择的具体运用 (十七)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 新闻专业理念、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十八)中国的新闻改革 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

中国传媒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唯一教育部与民政部颁发办学资质的考研考博培训机构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章媒介与社会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1唯一教育部与民政部颁发办学资质的考研考博培训机构1. 传播媒介的界定2. 传播媒介的类型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一、媒介与政治舆论二、媒介与经济发展三、媒介与社会文化四、媒介与国际关系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1. 效果与效果研究2. 媒介与说服3. 媒介与议程4. 媒介与教养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一、口语传播二、书写传播三、印刷传播三、电子传播四、数字多媒体传播唯一教育部与民政部颁发办学资质的考研考博培训机构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第三节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1.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2.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3.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4.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一、媒介制度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2. 媒介制度的类型二、媒介产业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2. 媒介产业的特点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三、媒介组织1. 媒介组织的类型2. 媒介组织的结构3. 媒介组织的管理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唯一教育部与民政部颁发办学资质的考研考博培训机构一、报纸的生产1. 报纸的选题与策划2. 报纸的采访与编辑3. 报纸的版面设计4. 报纸的出版发行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3. 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第三节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第四章媒介伦理与法规第一节媒介伦理知识一、媒介伦理概述1. 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2. 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二、媒介伦理的失范1. 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2. 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3. 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4. 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第二节媒介法规与政策唯一教育部与民政部颁发办学资质的考研考博培训机构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1.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3.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二、媒介与权利1.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2.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3.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1. 报刊业管理规制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四、考试题型与分值建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案例分析和论述题为主,少用或不用名词解释、填空等题型。

艺术基础和综合

艺术基础和综合

艺术基础和综合中国传媒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艺术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本《艺术综合》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各专业方向,其中包括播音与主持艺术、电视策划与创作、广播影视音乐应用、动漫创作、艺术管理、移动媒体视频节目创作、文化产业项目策划、文化市场等。

《艺术综合》是报考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所属各个专业方向的学科基础课,考试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艺术常识(主要以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的形式出现);二、艺术原理(主要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

本考试的特点是基础性强,涵盖面广。

二、考试的内容(一)艺术常识1.概述本部分内容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外艺术史及各种门类艺术的了解程度(以名家名作为核心),考试时主要以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等形式出现。

2.考试范围●中外音乐发展史上著名作曲家、经典音乐作品、主要音乐流派与风格等。

●中外美术(包括书画、雕塑)发展史上著名艺术家、经典美术作品、主要美术流派与风格等。

●中外戏剧(含戏曲)发展史上著名剧作家、著名演员、经典戏剧(戏曲)作品、主要表演流派与风格等。

●中外电影(含动画片、纪录片)发展史上著名导演、著名演员、经典电影作品、主要电影思潮、主要导演表演风格等。

●中外电视艺术发展上经典电视艺术(含电视剧、电视文艺)作品等。

●中外艺术理论与批评发展上著名学者、经典著作、知名学派与艺术思潮等。

3.参考教材●王次炤主编:《艺术学基础知识》,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用书。

●王次炤主编《艺术学基础知识》中“艺术设计编(347-408页)”的内容暂不列入考试范围。

以后酌情增加。

(二)艺术原理1.概述本部分内容主要考察考生对艺术基本理论中常见观点及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考试时主要以名词解释、问答题等形式出现(也会有选择与填空形式)。

2.考试范围●艺术的构成艺术活动的构成要素:艺术家(artist)-艺术品(work)-观赏者(audience)-宇宙(universe)(艾布拉姆斯:四要素)艺术作品的构成层次:言(语言)-象(形象)-意(意蕴)●艺术的本质、特征、功能艺术的本质:审美的意识形态艺术的特征: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艺术的功能:审美娱乐、审美教育、审美认识●艺术的分类实用艺术,审美艺术再现艺术,表现艺术动态艺术,静态艺术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综合艺术)视觉艺术,听觉艺术,文学艺术,综合艺术●艺术家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艺术家的修养与能力●艺术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艺术的至境形态艺术意象艺术意境艺术典型●艺术的内容与形式艺术的内容:主题,题材、情节艺术的形式:语言,结构、技巧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风格、流派、思潮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艺术的接受艺术欣赏的效果:共鸣,净化,延留艺术批评的作用●艺术的起源摹仿说表现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艺术的发展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3.参考教材●推荐教材(任选一本即可)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黄琳华:《艺术概论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孙美兰:《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推荐教材的使用方法上边推荐四种教材(其实包括任何一本艺术概论教材),考生任选一本即可,基本都能涵盖以上考试范围。

(完整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文艺编导考试大纲

(完整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文艺编导考试大纲

01183《电视文艺编导》考试大纲Ⅰ.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课程性质和特点:本课程是针对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专业的学生而设置的专业主干课。

涉及电视文艺节目史论以及具体节目创作形态的演变、电视文艺观念及节目类型划分、电视文艺编导的基本素质等内容。

整体内容专业、系统,突出实用性、概念性和指导性,并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表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特别突出对实际工作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同时兼顾电视文艺理论的研究和分析。

实际上,中国电视文艺节目的迅速发展也伴随着观念制作手段的不断更新,而且各种新的电视创作元素的交叉融合,电视文艺节目的概念、创作方式和制作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面对这种状况,本课程联系当今社会与行业的实际,在对新的电视文艺节目状况进行总结和论述的同时,还倡导建立起与时俱进的电视文艺发展观。

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电视文艺发生发展的基本历史框架,建立起电视文艺的专业概念,并掌握不同类型的电视文艺节目的基本创作规律,以便学生在今天能够找到节目创新的途径,进而理解电视艺术的创作方式和理念,并全面掌握电视文艺节目的形态、创作特点和制作方法。

Ⅱ.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电视文艺的初创与成型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我国电视文艺节目在电视初创期的发展状况以及电视文艺节目基本形态的面貌、成型原因。

对我国电视及电视文艺节目的发展规律有一个基本认识。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电视文艺节目的初创与成型(1958—1965)●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试播1958年5月1日19点,我国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试播.●切换是文艺编导的基本功●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和电视报道剧的诞生1958年6月15日,电视史上的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在演播室内直播●第一次剧场文艺实况转播与第一次大规模文艺实况转播第一次剧场文艺实况转播是1958年6月26日的残废军人的文艺演出。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考研 新大纲 传播学概论部分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考研  新大纲 传播学概论部分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考研新大纲传播学概论部分传播学概论部分(一)传播学史1.传播学诞生的主要背景传播学的诞生期: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传播学的诞生地:美国传播学诞生的背景:①(社会基础)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工业化大生产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活动和范围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②(社会需求)报业加上各种新兴媒介逐步形成了传播业,这给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因此,社会急需要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

③(学科基础和需要)传播学的形成必须有科学的发展做基础,两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两次思想革命,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认识广度和深度有了大幅度的拓展,研究方法日益多样化,因此,人们能够科学而全面地研究影响日益扩大的传播活动。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有政治、经济、社会、学科四方面的背景:政治:①政治家对传播媒介宣传重视和利用,进而重视对传播的研究,这推动了传播研究在美国的开展。

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起了重大作用,战后学者又进行了总结分析。

③二战中格外重视宣传工作,推动了传播研究的深入,为传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①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普遍关注营销环节中的各种传播问题。

②战后大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推动大众传播业进一步研究传播规律,改进传播行为,扩大传播效果。

社会: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的传播技术推动了传播业的大发展。

新媒介在推动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暴力、色情、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学科:①传播学具有学科交叉性,不同学科的学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研究传播学,从而使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异彩纷呈。

②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

随着新闻实践的逐步深化,“新闻”概念逐步让位于“大众传播”概念。

此时大众传播学出现,大众传播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就是传播学。

2.传播学的思想来源及早期的重要人物和理论早起人物和理论 1杜威和实证哲学他较早认识到现代传播对于社会存在的意义。

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考试大纲

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考试大纲

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考试大纲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2016年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考试大纲以下是凯程为同学们整理最近几年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真题:(一)传播学史1、传播学诞生的时间、地点2、传播学诞生的主要背景3、传播学的思想来源(学科、人物)4、传播研究早期重要人物及其贡献5、当代传播研究的主要发展(二)传播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传播学研究对象的界定2、传播学研究的方法体系3、定量研究方法4、定性研究方法5、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的差异与结合(三)传播1、对传播的思考2、传播的类型3、人类传播演进的过程4、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四)信息、符号与讯息1、信息及相关概念2、三论3、信息的特征4、信息革命与信息社会5、符号的概念、特征与类型6、有关符号的理论7、讯息(五)传播类型1、内向传播的定义2、人际传播的定义、特征及相关理论3、群体传播的定义、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4、组织传播的定义、形式与功能5、大众传播的定义与特征(六)传播的功能1、大众传播功能研究的发展历程2、大众传播的正功能3、李普曼及拟态环境、刻板印象4、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麻醉精神说”(七)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1、波洛的传播过程观2、传播模式的类型3、线性传播模式的主要缺陷4、重要的传播模式(八)传播者与传播体制1、传播体制研究与媒介规范理论2、“报刊的四种理论”及其修正、发展与批评3、把关的概念、基本过程及把关人受到的各种影响因素4、媒介组织及其结构5、媒介专业主义及其反思6、文化霸权、意识形态控制和社会顺从(九)传播内容1、大众传播内容的特征2、信息娱乐3、对西方大众传播内容的一般性结论4、大众文化(十)传播媒介1、媒介的概念2、施拉姆的认识媒介的八个原则3、报纸的概念、传播特点、传播手段及其传播优势4、广播的概念、传播特点、传播手段及其传播优势5、电视的概念、传播特点、传播手段及其传播优势6、互联网的概念、传播特点、传播手段及其传播优势7、媒介融合8、选择媒介的或然率公式9、英尼斯、麦克卢汉及多伦多学派的媒介观10、公共媒介11、跨国大型媒介集团(十一)受众1、受众的概念、特征、类型2、受众观的变迁3、受众的分化4、受众商品论5、受众的选择性行为与解读方式6、受众的权利7、关于受众的各种理论凯程老师为大家整理2015年考试大纲,凯程老师会及时为同学们更新信息, 欢迎关注凯程教育!《传播实务》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传媒教育、传媒经济学、广告学、新媒体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在职艺术硕士MFA复试考研考试科目 重点范围 复习资料及规划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在职艺术硕士MFA复试考研考试科目 重点范围 复习资料及规划
中国传媒大学在职人员攻读艺术硕士专业学位(非统考单证)政治理 论参考书目(复试)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参考书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3 年修 订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13 年修订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 年修订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 年修订版
中国传媒大学攻读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政治理论参考题(统考) 第 4 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新中国成立
标志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新民主
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②中国和帝国 主义之间的矛盾。
培养方式及年限 结合学生在职的学习方式,按学校制订的培养方案进行培养。教
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技能技巧训练及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校 学习时间不少于 500 学时。
教学内容突出专业创作特点,以专业实践为主,同时注重艺术理 论的培养和艺术素养的提高;在完成课程学习后,根据研究方向,学 生要进行作品展示或舞台表演,通过专业考核。
考考试大纲及指南》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 2.复试 复试按照研究方向进行。复试具体时间、进入复试分数线待初试
联考成绩公布后另行通知,届时达到中国传媒大学复试分数线的考生 请携带资格审查资料和作品等参加复试,请留意网上通知,不再另外 邮寄书面通知。
复试科目为政治理论、专业笔试和专业面试三方面内容。
05
电视编导
文艺编导 电视作品分析 电视作品分析
06
录音艺术
录音艺术
13510 电影
4

13510 8

中传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考研初试参考书目

中传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考研初试参考书目

中传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考研初试参考书目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①《传播学教程》《传播学总论》《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郭庆光胡正荣段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②《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媒介功能理论研究》《新闻媒介与社会》《媒介管理学概论》《媒介融合的轨迹》由凡张国良邵培仁许颖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③《网络传播学》彭兰中国人民大学④《新闻传播理论与法规实用教程》《传媒法规与伦理》黄瑚王军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⑤《对外传播及其效果研究》《新媒体传播》《国际传播发展战略》程曼丽、王维佳等马伟公、罗青等王庚年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334拓展书目①《人类传播理论》斯蒂芬•李特约翰清华大学出版社②《大众传播理论》麦奎尔清华大学出版社③《大众传播模式论》麦奎尔上海译文出版社④《传播学是什么》陈力丹北京大学出版社⑤《中外广播电视史》郭镇之复旦大学出版社⑥《全球新闻传播史》李彬清华大学出版社⑦《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⑧《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⑨《报刊传播业经营管理》祖敏复旦大学出版社⑩《广播电视经营与管理模式》周鸿铎经济管理出版社⑾《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谢新洲北京大学出版社考中传,找凯程. 凯程2014成功录取18人,其中凯程在中传艺术硕士新闻传播硕士广告学等专业获得多个状元和探花,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其中录取的学生55%是二本跨专业,所以同学们不用担心本科及专业,选择你热爱的专业,在集训营加油复习,定可成功.。

中传新闻与传播考研专业介绍

中传新闻与传播考研专业介绍

中传新闻与传播考研专业介绍
一、专业课程设置
1.基础课程阶段:主要包括新闻与传播理论、新闻传播方法论等相关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新闻传播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掌握。

二、专业方向
在中传新闻与传播(MJC)专业中,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该专业的常见专业方向包括:
1.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关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形式和特点,培养学生掌握新媒体传播的策划、运营和管理技能。

2.新闻评论与传播研究:针对新闻评论的专业性和社会影响力,培养学生分析新闻评论现象和传播规律的能力,以及在媒体评论等领域中的独立思考和写作能力。

3.传媒经济与传播管理:注重传媒行业的经济模式和管理问题,培养学生具备传媒经济和传播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4.社会与公共传播:关注社会和公共领域中的传播问题,培养学生在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公众领域的传播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

三、实践教学
此外,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如学术研讨会、国内外实地考察等,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

四、就业与发展
总之,中传新闻与传播(MJC)专业提供了全面的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为学生将来在新闻传播领域和相关行业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如果你对新闻与传播感兴趣,且希望在相关行业从事工作或进行学术研究,这个专业将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818《综合考试[语言传播、语言艺术]》考试大纲

818《综合考试[语言传播、语言艺术]》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综合考试[语言传播、语言艺术]》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综合考试[语言传播、语言艺术]》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学、新闻学及艺术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考试偏重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考查考生的知识架构,同时也兼顾考察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和理论对语言传播和语言艺术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1. 语言学部分
(1)对语言的认识
(2)语言的社会功能
(3)语言是符号系统
(4)语音、语法、词义
(5)语言的发展
2. 新闻学部分
(1)新闻传播活动的起源与发展
(2)新闻及新闻价值
(3)新闻的真实性
(4)新闻事业的性质与功能
(5)新闻自由
(6)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7)新闻职业道德
(8)新闻舆论
(9)媒介批评
3. 艺术学部分
(1)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a. 艺术的起源
b. 艺术的本质
c. 艺术的功能
d. 艺术的特征
(2)艺术活动
a. 艺术家与艺术创作
b. 艺术生产与传播
c. 艺术鉴赏与批评
(3)艺术作品
a. 艺术作品的构成
b. 艺术作品的层次
c. 艺术形象和意境
d. 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风格
(4)艺术种类
a. 音乐
b. 美术(设计艺术)
c. 戏剧戏曲
d. 电影
e. 广播电视艺术
三、考试的基本题型
主要题型可能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四、考试的形式及时间
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

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2020-2021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学、编辑出版学、舆论学、广播电视学考研参考书、真题、复试分数线汇总

2020-2021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学、编辑出版学、舆论学、广播电视学考研参考书、真题、复试分数线汇总

2020-2021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学、编辑出版学、舆论学、广播电视学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吴老师对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中国传媒大学的介绍,学院专业的介绍,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近三年录取情况分析,及中传新闻专业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为了顺应高等教育发展潮流、符合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中国传媒大学于2013 年7 月上旬进行了学部制改革,成立了“四个学部,一个中心”,即新闻传播学部、艺术学部、理工学部、文法学部和协同创新中心。

新闻传播学部机构构成:电视学院、新闻学院、传播研究院、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挂靠)、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挂靠)、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挂靠)一、中传招生目录招生专业:国际新闻学(0503Z5)研究方向:01国际新闻史论02国际新闻业务03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交流04国际媒体05国际新闻传播招生人数:55人,其中推免45人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240法、241德选一③712新闻传播史论④815新闻实务学制:3年招生专业:编辑出版学(0503Z4)研究方向:01编辑出版理论02出版经营与管理招生人数:6人,推免2人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③712新闻传播史论④835出版传播实务学制:3年招生专业:舆论学(0503Z6)研究方向:01舆论学基础02应用舆论学招生人数:6人,推免2人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③712新闻传播史论④815新闻实务学制:3年招生专业:广播电视学(0503Z1)研究方向:01广播电视史论02广播学03电视学04纪录片学05新媒体传播06互联网与社会招生人数:53人,推免16人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③712新闻传播史论④815新闻实务学制:3年二、参考书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石磊:《新媒体概论》袁军、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本)李磊:《外国新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雷跃捷:《新闻理论》雷跃捷:《媒介批评》郭镇之:《当代广播电视学》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2版)新闻实务公共部分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梁一高:《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修订2版)谭云明:《新闻编辑》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王振业:《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王振业:《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赵玉明:《广播电视辞典》(重点看2、3、8章)王灿发:《现代新闻业务基础教程》陈作平:《新闻报道新思路》按方向:编辑出版学、舆论学各专业指定答题部分:王振业:《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王振业:《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赵玉明:《广播电视辞典》(重点看2、3、8章)王灿发:《现代新闻业务基础教程》陈作平:《新闻报道新思路》广播电视学指定部分王振业:《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赵玉明:《广播电视辞典》(重点看第2、3、8章)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通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张彩《世界广播发展研究》王振业《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国际新闻学指定部分刘笑盈:《国际新闻学:本体方法和功能》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刘笑盈何兰《国际传播史》☆江爱民、吴敏苏:《国际新闻报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刘洪潮:《国际新闻写作》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马胜荣:《国际新闻采编时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三、复试参考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国际新闻学舆论学四、中传新闻学复试分数线广播电视学年份政治外语专业课一专业课二总分201855558383365 201753538080375201653538080363国际新闻学年份政治外语专业课一专业课二总分201855558383359 201753538080380 201653538080374编辑出版学年份政治外语专业课一专业课二总分201855558383345 201753538080345 201653538080350舆论学年份政治外语专业课一专业课二总分201855558383345 201753538080376 201653538080359五、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学硕真题新闻学史论712一、名词解释1.媒介素养2.邵飘萍3.媒介事件4.扒粪运动5.刻板印象二、简答题1.涵化理论2.为什么说黄远生是报界奇才3.影响新闻价值取向因素4.新中国成立前范长江的新闻活动和贡献三、论述题1.从信息和新技术发现的角度评价莫个人的话,大意就是信息和新技术使得人人都成为记者,单人位记者的权利和义务······就会消失是不对的2.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新闻传播活动的特点和政府的规制策略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学硕真题传播历史与理论一、名词解释1.《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2.休眠效果3.议程设置4.自变量5.大数据二、简答题1.符号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2.印刷术的发展对人类传播的意义三、论述题1.用意识形态理论对“网购”的新闻式广告的文本进行分析2.网络舆情的演变及特征,用具体实例分析3.论述媒介暴力内容的研究,在中国此研究领域的意义。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新媒体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新媒体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中传中传教授创办教授创办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
《新媒体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
【育明教育解读】
育明教育中传名师团队专注中国传媒大学专业课考研辅导7年经验来看: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新媒体产业、传播学、营销管理学和广告学等四个部分的内容。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新媒体产业的基本理论、运作流程和市场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能够从传播学,营销管理学和广告学的视角分析新媒体的现象,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一)新媒体产业
1、什么是新媒体
(1)海外学者关于新媒体的界定
(2)国内学者关于新媒体的界定
(3)你对新媒体的理解
(4)新媒体的特征
2、网络与新媒体
(1)广电网络新媒体的类型,特征,以数字电视为主;
(2)通信网络新媒体的类型,特征
(3)我国三网融合与新媒体的发展
3、内容与新媒体
(1)内容产业
(2)内容集成
(3)内容数字化管理
(4)新媒体时代内容运营的新特点
4、营销与新媒体
(1)互动营销兴起的背景
(2)互动营销的类型(网络视频营销,搜索营销,社交媒体营销,手机广告,位置营销等)
(3)新媒体广告特征
(4)新媒体广告评估指标。

重磅!2023中国传媒大学0503Z1广告学考研经验专业指导分数线大纲真题

重磅!2023中国传媒大学0503Z1广告学考研经验专业指导分数线大纲真题

重磅!2023中国传媒大学0503Z1广告学考研经验专业指导分数线大纲真题一、专业介绍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专业学术型硕士自1993 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

目前拥有硕士生导师19 人,其中教授15 人,副教授4 人。

研究方向涉及广告史论、数字营销、品牌传播、战略公关与传播。

广告学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在广告史研究、消费者研究、品牌传播研究、广告主研究、公关舆情研究等方面有着深厚的研究功底,在学界和业界有着较高的影响力。

二、招生目录及大纲专业:0503Z2 广告学研究方向:01 广告史论02 数字营销03 品牌传播04 战略公关与传播招生人数(含推免):25(12)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83主题写作④883人文社科基础三、参考书目1.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2.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3.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4.[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邱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四、783、883考试大纲783主题写作一、考试目的本科目主要考查考生根据给定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主题提炼、理性分析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二、考核要点1.主题提炼能力:具有问题意识,立意诚正,观点明确;2.理性分析能力:围绕主题展开论证,逻辑结构完整,论证合理;3.文字表达能力:表述得体,写作规范。

三、考试要求1.根据给定材料完成一篇论说文;2.写作要件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3.写作具体要求:(1)标题:不超过30 字;(2)摘要:200 字左右;(3)关键词:3-5 个;(4)正文:2000-3000 字,至少应设置一级标题。

四、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1.闭卷,笔试。

2.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

883人文社科基础一、考试目的本科目考查考生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

(完整版)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历年考试大纲内容解读.

(完整版)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历年考试大纲内容解读.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历年考试纲领内容解读本文系统介绍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难度 ,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就业 ,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指导 ,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参照书 , 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 , 凯程中传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老师给大家详尽解说。

特别声明 , 以下信息绝瞄正确 ,凯程就是王牌的中传考研机构 !考试纲领内容《广播电视艺术学基础》是一门综合性、会合式的重要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课考试科目。

广播电视艺术学是从广播电视艺术现象下手探究广播电视艺术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内容包含广播电视艺术发展史、广播电视艺术基本理论、广播电视艺术前沿理论、广播电视创作理论。

要求考生娴熟掌握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发展历程、基本看法、基本特征、基本创作规律和前沿理论动向 , 并拥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剖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的内容(一广播电视艺术发展史1、中国广播发展历程的阶段区分及各个阶段的特点和标记性作品。

2、中国电视发展历程的阶段区分及各个阶段的特点和标记性作品。

3、世界广播发展简况及现状4、世界电视发展简况及现状(二广播电视艺术基本理论1、广播电视艺术的界定2、广播艺术的分类及其界定3、广播艺术的特征4、电视艺术分类及其界定5、电视艺术的特征(三广播电视艺术前沿理论1、广播电视艺术的创作、流传现状剖析2、广播电视艺术审美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3、广播电视艺术的艺术性与技术性的关系4、广播电视艺术的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关系5、广播电视艺术的媒介特制与艺术特质的关系6、广播电视艺术的社会责任(四广播电视艺术创作1、作品创作的创意与策划2、作品创作的构想与艺术手法3、作品创作的环节与规律4、作品创作的内容与形式5、作品创作的意义与社会成效6、作品创作的趋向考试的基此题型主要题型可能有 :简答题、思虑题、作品综合剖析题等。

考试的形式实时间笔试 ,不需要任何协助工具。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考研真题解析、备考规划、参考书超全解析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考研真题解析、备考规划、参考书超全解析

《21必读!一万字的中国传媒大学新传考研超全攻略》摘要:想去双一流读书吗?正文: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办学65年来,学校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培养了大量党和国家所需要的、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驰骋于国际舞台的优秀传媒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该校的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并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这所紧紧围绕着传媒事业发展所建设的高校,目前有新闻学、传播学、新媒体、广播电视学等11个新传相关专业招收全日制硕士生,相比其他学校,除了择校,可能还要在众多专业之中纠结一番。

今天,就为大家呈上最全最详的备考攻略,让大家轻松择校、高效备考。

一、招生专业中国传媒大学不仅招收的专业较多,而且有的专业下设置的方向也较多,且考生必须在初试报考的时候确认专业方向,但在招生简章中只会列出该专业的拟招生总人数。

因此,如果你报考了热门专门的热门方向,竞争会更加激烈,但最终各个方向的录取人数是可以小幅度浮动的。

众多专业方向,哪个性价比更高?各有什么区别?一起来看看吧。

【新闻学&传播学】(注:具体的方向介绍可登陆官网查看/newsWYFHY/ce902e8e-b5a4-491c-b7d5-a6ae7fb7737b.htm)专业介绍:新闻学专业从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中国传媒大学首批设置的硕士研究生专业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首批招生的新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之一。

本专业具有突出的广播电视新闻特色,是中国新闻学研究生教育的引领者之一。

教育部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定考试大纲

教育部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定考试大纲

教育部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
定考试大纲
教育部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近日公布了202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根据新大纲,共分为两个部分,具体如下:
一、基础知识
此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和思想道德修养。

其中,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包含新闻传播的概念、属性和特点,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范式等内容;思想道德修养包括四个方面的知识:传统文化基础知识、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道德修养等。

二、专业能力
此部分包含五个方面的能力:新闻传播思维能力、新闻采编能力、新闻编辑能力、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和数据分析及新闻评价能力等。

其中,新闻传播思维能力包括对新闻传播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闻采编能力包括新闻素材搜集、采访和撰写新闻稿件等;新闻编辑能力包括新闻产品策划和新闻稿件编辑等;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包括掌握多媒体编辑、网站建设、社交媒体推广等技能;数据分析及新闻评价能力包括掌握新闻数据分析方法和新闻评价标准等。

新大纲的发布,有助于规范研究生招生考试,提高考试质量,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研究生考生们需要按照大纲要求进行学习,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做好充分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传新媒体考研大纲中传新媒体考研大纲《传播历史与理论》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传播历史与理论》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传媒教育、传媒经济学和广告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传播历史与理论》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传播学史、传播基本原理、传播者和传播体制研究、传播内容与文化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传播效果研究等。

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媒介现实问题并对解决方案进行思考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一)传播学史1.美国主流范式的诞生与发展2.批判研究与多元化3.本土化:中国传播研究的发展(二)传播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传播与媒介研究的主要方法2.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的差异与结合(三)传播1.传播的概念2.人类传播演进的历史进程3.人类传播发展的规律与趋势(四)信息、符号与讯息1.信息及相关概念2.三论3.符号的概念、特征与类型4.有关符号的理论(五)传播类型1.内向传播的定义2.人际传播的定义、特征及相关理论3.群体传播的定义、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4.组织传播的定义、形式与功能5.大众传播的定义与特征6.传播的功能研究(六)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1.不同视角下的传播过程2.重要的传播模式(七)传播者与传播体制1.传播体制研究与媒介规范理论2.把关研究3.媒介垄断、媒介组织及其结构4.媒介专业主义及其反思(八)传播内容与文化1.大众传播内容的特征2.大众传播内容的商业化3.大众文化(九)传播媒介1.媒介及认识媒介的基础性原则2.各种媒介的概念、传播特点、传播手段及其传播优劣势3.新媒介与媒介融合4.媒介与技术:英尼斯、麦克卢汉等人的理论(十)受众1.受众的概念、特征、类型2.受众观的变迁3.受众的行为4.关于受众的各种理论(十一)传播效果1.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2.认知理论与传播效果3.态度劝服研究4.宣传研究5.两级传播论6.创新扩散论7.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动力及社会认同研究8.舆论研究与沉默的螺旋9.议程设置、铺垫作用10.知识沟、数字鸿沟11.媒介对现实的建构12.涵化理论13.电视暴力研究14.媒介与性别研究15.媒介效果理论的批判及其新发展(十二)传播研究的专题领域1.新媒介研究2.全球化与大众媒介、发展传播学、文化依附、全球传播3.国家形象与大众媒介4.媒介事件5.健康传播学6.媒介素养7.消费主义与大众媒介8.阶层、社会公平与大众媒介9.广告研究、公共关系、危机传播、品牌战略10.其他传播研究的前沿课题三、考试的基本题型主要题型可能有: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四、考试的形式及时间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

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传播实务》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传播实务》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传媒教育、传媒经济学、新媒体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传播实务》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传播理论的应用、传播研究方法的应用、新媒体传播、政治传播、广告与公关传播、传媒教育、传媒经济、传媒政策法规等。

要求考生能了解传播研究的重要领域,具有使用理论和方法来观察传播与媒介状况、分析传播与媒介问题、改进传播与媒介实践等的能力。

本科目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公共部分,共80分,所有考生必答;第二部分为分专业(方向)指定选作部分,共70分,考生根据报考专业(方向)选择题目答题。

指定选作一(传播学专业【不含传媒政策与法规】)指定选作二(传媒经济学专业)主要考查考生对传媒经济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指定选作三(传媒教育专业)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媒介本质和传播偏向的思想史;关于教育本质(本真)的思想史;媒介的性质差异及其传播方式特点;媒介的教化作用与教育影响;学校教育的媒介视角及媒介性质解读;个人在传播媒介及所营造世界中的地位。

指定选作四(传播学专业传媒政策与法规方向)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法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和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部分主要内容为法律基础部分,法律基础部分主要涵盖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民法、知识产权法、刑法、诉讼法等领域。

指定选作五(新媒体专业01新媒体产业方向)主要内容包括新媒体相关基础理论,新媒体主要构成部分,新媒体与社会的主要关系三个部分的内容。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新媒体相关的基本理论、新媒体基本构成以及新媒体与社会的关系,能够从基本历史发展的视角分析新媒体的现象,把握新媒体的现状,分析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二、考试的内容※公共部分(80分)(一)传播理论在媒介实践中的应用1.媒介规范理论2.受众理论3.效果理论4.媒介产业经济学理论5.传播政治经济学与批判理论6.与媒介研究相关的文化与社会理论7.其他理论(二)传播研究方法的应用1.问卷调查及其他社会调查统计方法2.实验法3.内容分析法4.符号学与文本分析法5.深度访谈、民族志与质化的社会调查方法6.个案研究法7.其他方法※指定选作一(传播学专业【不含传媒政策与法规】)(一)传播与政治1.传媒制度、传媒政策与传媒发展战略2.舆论及其引导3.政治传播的策略与效果4.全球传播、文化帝国主义与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5.其他相关课题(二)传播与经济1.媒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2.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政治经济学3.媒介生产与媒介生态4.媒介经营管理与跨国媒介集团5.其他相关课题(三)传播与社会1.社会阶层与媒介2.发展传播学的批评与更新3.媒介素养与受众研究4.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传播与媒介研究中的应用5.其他相关课题(四)传播与文化1.大众文化研究2.媒介伦理3.性别理论、亚文化与大众媒介4.符号学与媒介5.其他相关课题※指定选作二(传媒经济学专业)(一)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二)传媒经济的本质与特征(三)双元产品理论(四)传媒市场分析(五)受众分析(六)传媒组织扩张与规模经济(七)传媒产业价值链(八)传媒产业资本运营(九)政府规制与传媒体制改革(十)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保护(十一)国际文化市场(十二)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十三)文化影视项目管理(十四)信息技术与传媒产业融合(十五)传媒经济前沿案例※指定选作三(传媒教育专业)(一)关于媒介本质和传播偏向的思想史1.伊尼斯的传播偏向思想2.麦克卢汉对媒介形式的认识3.第二媒介时代的媒介与传播(二)关于教育本质(本真)的思想史1.德尔斐神庙的箴言"认识你自己"2.苏格拉底式对话与孔子的师生对话3.柏拉图洞穴假说及其教育学上的意义4.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福禄贝尔、蒙台梭利、杜威等教育思想(三)媒介的性质差异及其传播方式特点1.身体语言、言语与口耳相传媒介2.印刷术之前的媒介3.印刷媒介4.电子媒介5.数字化媒介(四)媒介的教化作用与教育影响1.口语传统的教化意义及其教育影响2.书面语传统的教化意义及其教育影响3.电子媒介中的人4.数字化媒介中的人5.媒介教育影响的冲突(五)学校教育的媒介视角及媒介性质解读1.学校里的传播媒介及其教育本质2.从媒介自身性质看学校教育的局限3.媒介教育功能的国家整合、社会整合与学校自身整合(六)个人在传播媒介及所营造世界中的地位1.传播媒介与"童年的消逝"2.世界与媒介化世界3.个人与媒介化个人4.公民的媒介素养※指定选作四(传媒政策与法规方向)1.法和法律2.法的本质和特征3.权利和义务4.法律价值5.人权6.法治和法制7.法律运行8.权力分割与制衡9.立法、执法、司法10.法的适用11.法律体系和法律部门12.法律关系13.法律要素14.法系15.公民基本权利16.国家结构17.宪政18.宪法的概念与地位19.政治权利与自由20.国际人权公约21.表达自由人权标准22.宪法审查制度2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24.行政权力25.行政行为26.行政程序27.民法基本原则28.民事活动29.民事法律关系30.民事主体及民事主体的名誉权、肖像权31.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32.民事法律行为33.民事责任34.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法的构成35.知识产权的价值和意义36.著作权的权利构成37.作者的种类38.职务作品与非职务作品39.著作权的法定许可40.著作权的合理适用41.侵犯著作权的行为42.中国的诉讼制度43.诉讼活动的当事人、参加人44.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45.刑事诉讼的基本过程46.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47.各类诉讼的基本原则48.有关侵犯公民人身权、著作权的犯罪行为※指定选作五(交叉学科新媒体专业01新媒体产业方向)(一)新媒体概论1.新媒体定义2.新媒体构成要素3.新媒体发展的原因4.新媒体的特征(二)新媒体产业运营1.网络与新媒体2.新媒体内容运营的新特征3.新媒体业务类型和产品策划的流程4、新媒体终端的类型,新终端对新媒体运营的影响5、新媒体的互动营销6、新媒体的用户需求(三)新媒体的市场发展1.互联网新媒体市场发展网络视频,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等2.广播电视新媒体市场发展数字电视,IPTV,OTTTV3.移动新媒体市场发展手机游戏、地图服务、移动支付等(四)新媒体与社会1.新媒体与经济2.新媒体与文化3.新媒体与科技三、考试的基本题型试卷结构:本科目满分150分。

其中所有考生必做的公共部分为80分,分专业选作部分为70分。

主要题型可能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材料分析题、应用写作题、研究设计题。

四、考试的形式及时间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

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互联网信息理论》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互联网信息理论》是报考网络舆情、网络与未来社会、社会化媒体、视听新媒体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互联网信息理论》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互联网技术与应用发展、互联网与新媒体传播、互联网传播过程、互联网受众、互联网与社会化媒介以及其相应的理论研究、研究方法等。

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互联网信息理论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互联网媒介现实问题并对解决方案进行思考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1.互联网的发展历史2.互联网的媒介特性3.互联网传播的过程与类型4.互联网信息的传播方式及其变迁5.互联网的社会影响6.互联网传播的国际化、跨文化走向7.信息8.符号9.宣传与说服10.有限效果论11.使用与满足理论12.创新扩散理论13.沉默的螺旋理论14.媒体融合15.互联网受众研究16.互联网与社会化媒介17.定性研究方法18.定量研究方法三、考试的基本题型本科目满分150分。

主要题型可能有: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四、考试的形式及时间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

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