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初试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 808《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基础》考试大纲 考试题型 考试内容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包含了汉语言文学大学本科的两门主要基础课:古代汉语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语言部分主要考查古代汉语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应用古代汉语阅读和翻译古代文章的能力,文学部分主要是考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能力以及相关知识。
要求学生掌握运用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作品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考试的内容第一部分古代汉语(一)古汉语通论:汉字学方面的知识1.传统“六书”理论2.汉字的形体演变与结构方式3.古今字、通假字、假借字4.汉字的繁简、异体问题5.汉字形体构造与词的本义问题重点内容:用六书说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六书说的价值及局限;汉字形体的演变规律;异体字问题。
(二)古汉语通论:词汇及词义方面的知识1.古今词义的异同2.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3.词的本义和引申义重点内容:本义的确定;引申的类型;引申序列的确定。
(三)古汉语通论:古代汉语语法方面的知识1.古代汉语的一些基本句式2.古代汉语的特殊语法重点内容:宾语前置句的类型与条件;被动句的发展。
(四)古汉语通论:文史类工具书的知识重点内容;文史类基本工具书的概况;相关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五)古汉语通论:古书的传承与古代的注疏1.古书版本的基本知识【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2.古代注疏的基本体例(六)古汉语通论:古代文化常识1.古人的衣食住行2.古人的姓氏名号3.古代官职及天文地理知识4.古代的婚丧嫁娶重点内容:古代名物制度;古人姓氏名字的关系及反映的精神观念。
(七)古汉语通论:汉语音韵学知识1.反切2.四声(八)古汉语通论:文体、修辞与声律1.赋的构成2.古汉语的修辞3.诗的格律问题4.词牌及词律问题5.曲律与元杂剧问题重点内容:诗律;词律;元曲曲律;元曲用词特色。
说明:古代汉语考试内容详参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81.第二部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部分(一)诗歌《诗经》(四首)氓[卫风]七月[豳风]采薇[小雅]何草不黄[小雅](二)文1.历史散文尚书(一篇)无逸左传(三篇)宫之奇谏假道秦晋肴之战【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2郑子产相国国语(一篇)邵公谏弭谤战国策(三篇)苏秦始将连横冯谖客孟尝君鲁仲连义不帝秦2.诸子散文论语(两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长沮桀溺耦而耕章孟子(二章)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鱼我所欲也章荀子(一篇)劝学篇庄子(一篇)养生主[节录]韩非子(二篇)内储上[节录]说难[节录]3.辞赋楚辞(三篇)湘君湘夫人哀郢秦汉部分(一)辞赋贾谊赋(一篇)鵩鸟赋(二)诗歌乐府民歌(五首)战城南【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3有所思陌上桑十五从军征焦仲卿妻[并序]古诗十九首(录三首)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明月何皎皎(三)文司马迁文(二篇)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节录]班固文(一篇)苏武传三国两晋南北朝部分(一)辞赋王粲赋(一篇)登楼赋陶渊明辞(一篇)归去来兮辞[并序]鲍照赋(一篇)芜城赋(二)诗歌曹操诗(三首)短歌行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神龟虽寿]蔡琰诗(一首)悲愤诗曹植诗(三首)送应氏[步登北邙阪]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4阮籍诗(三首)咏怀诗[夜中不能寐][嘉树下成蹊][洪生资制度]左思诗(二首)咏史[郁郁涧底松][皓天舒白日]陶渊明诗(五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清晨闻叩门]杂诗[白日沦西阿]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谢灵运诗(一首)石壁精舍还湖中作鲍照诗(三首)梅花落拟行路难[写水置平地][对案不能食]谢脁诗(二首)玉阶怨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庾信诗(二首)寄王琳重别周尚书[阳关万里道]乐府民歌(七首)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今夕已欢别]读曲歌[打杀长鸣鸡]西洲曲企喻歌辞[放马大泽中]琅琊王歌辞[新买五尺刀][敕勒歌](三)文【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5诸葛亮文(一篇)出师表孔稚珪文(一篇)北山移文郦道元文(一篇)江水[三峡](四)小说干宝《搜神记》(一则)李寄刘义庆《世说新语》(四则)过江诸人周处王子猷居山阴石崇要客燕集唐五代部分(一)诗歌王维诗(二首)渭川田家山居秋暝高适诗(一首)燕歌行岑参诗(一首)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诗(四首)蜀道难峨眉山月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诗(四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新安吏登高【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6韩愈诗(一首)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柳宗元(一首)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刘禹锡诗(一首)西塞山怀古白居易诗(二首)上阳白发人琵琶行李贺诗(一首)雁门太守行杜牧诗(二首)过华清宫泊秦淮李商隐诗(一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杜荀鹤诗(一首)山中寡妇(二)文王勃文(一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韩愈文(四篇)师说进学解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柳宗元文封建论种树郭橐驼传三戒[并序]钴鉧潭西小丘记陆龟蒙文(一篇)野庙碑[并诗](三)传奇【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7李朝威传奇(一篇)柳毅传(四)词李白词(一首)菩萨蛮[平林漠漠]温庭筠词(一首)菩萨蛮[小山重叠]冯延巳词(一首)谒金门[风乍起]李煜词(二首)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虞美人[春花秋月]宋金部分(一)词范仲淹词(一首)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晏殊词(一首)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欧阳修词(一首)踏莎行[候馆梅残]柳永词(二首)雨霖铃[寒蝉凄切]望海潮[东南形胜]王安石词(一首)桂枝香[登临送目]苏轼词(四首)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秦观词(二首)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雾失楼台]【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8周邦彦词(二首)六丑[正单衣试酒]苏幕遮[燎沉香]李清照词(二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张元干词(一首)贺新郎[梦绕神州路]陆游词(一首)清商怨[江头日暮痛饮]辛弃疾词(四首)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永遇乐[千古江山]姜夔词(一首)扬州慢[淮左名都]张炎词解连环[楚江空晚](二)诗歌梅尧臣诗(二首)田家语汝坟贫女王安石诗(二首)河北民泊船瓜洲苏轼诗(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吴中田妇叹题西林壁黄庭坚诗(二首)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投荒万死鬓毛斑][满川风雨独凭栏]范成大诗(二首)【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9后催租行四时田园杂兴[新筑场泥镜面平]杨万里诗(二首)插秧歌初入淮河[船离洪泽岸头沙]陆游诗(四首)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示儿文天祥诗(一首)正气歌元好问诗(一首)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惨淡龙蛇日斗争](三)文范仲淹文(一篇)岳阳楼记欧阳修文(三篇)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王安石文(一篇)答司马谏议书苏轼文(三篇)留侯论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四)话本碾玉观音元代部分(一)诗歌刘因诗(一首)白沟【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0岳鄂王墓萨都剌诗(一首)早发黄河即事杨维桢诗(一首)题苏武牧羊图(二)文吴澄文(一篇)送何太虚北游序李孝光文(一篇)雁山十记[大龙湫记](三)戏曲关汉卿杂剧(一种)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三折]马致远杂剧(一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第三折]王实甫杂剧(一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高明戏文(一种)琵琶记(糟糠自厌)(四)散曲马致远散曲(一首)天净沙[秋思]张养浩散曲(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睢景臣散曲(一首)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明代部份(一)诗歌高启诗(一首)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李梦阳诗(一诗)秋望【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1鲥鱼王世贞诗(一首)登太白楼陈子龙诗(一首)易水歌夏完淳诗(一首)别云间(二)文宋濂文(一篇)送东阳马生序刘基文(一篇)卖柑者言归有光文(一篇)项脊轩志宗臣文(一篇)报刘一丈书袁宏道文(一篇)徐文长传徐弘祖文(一篇)游黄山后记张岱文(一篇)柳敬亭说书张溥文(一篇)五人墓碑记(三)小说冯梦龙小说(一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四)戏曲汤显祖传奇(一种)牡丹亭[惊梦]李玉传奇(一种)清忠谱(五)散曲【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2朝天子[咏喇叭]陈铎散曲(一首)水仙子[瓦匠]冯惟敏散曲(一首)玉芙蓉[喜雨]薛论道散曲(一首)黄莺儿[塞上重阳]清代部份(一)诗歌吴伟业诗(一首)捉船行顾炎武诗(一首)流转吴嘉纪诗(三首)海潮叹船中曲[侬是船中生][断梗不怨风]王士禛诗(三首)秦淮杂诗[年来肠断秣陵舟]真州绝句[晓上江楼是上层][江干多是钓人居]郑燮诗(一首)渔家袁枚诗(二首)马嵬[莫唱当年长恨歌]渡江大风蒋士铨诗(一首)岁暮到家汪中诗(一首)白门感旧黄景仁诗(一诗)圈虎行【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3苏堤春晓(二)词陈维崧词(二首)点绛唇[晴髻离离]醉落魄[寒山几堵]朱彝尊词(二首)桂殿秋[思往事]解佩令[十年磨剑]顾贞观词(二首)金缕曲[季子平安否][我亦飘零久]纳兰性德词(二首)长相思[山一程]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张惠言词(二首)木兰花慢[尽飘零尽了]水调歌头[今日非昨日](三)小说蒲松龄小说(三篇)青凤窦氏黄英(四)戏曲洪昇传奇(一种)长生殿[惊变]孔尚任传奇(一种)桃花扇[馀韵]本部分考试内容详参朱东润主编六卷本《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修订版。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编辑出版实务》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编辑出版实务》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及要求本科目主要考查编辑出版史、书籍史、阅读史、编辑出版理论、编辑出版流程与实务、出版经营管理、数字出版、出版政策与法规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熟悉中外编辑出版史、编辑出版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能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解决当前出版转型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本科目满分150分。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编辑出版史1.版本学2.中国古代书业史3.古代复制技术与重要印刷品4.出版相关著作与典籍5.出版人物6.重要出版与印刷机构7.出版管理与重大事件8.书籍装帧9.中外出版交流第二部分:书籍史、阅读史1.印刷术的影响2.书籍的物质形态3.文本、读者、作者、阐释理论4.阅读模式与阅读变革第三部分:编辑出版理论1.出版方针与原则2.出版属性3.出版思想4.出版规制5.出版传播6.出版教育第四部分:编辑出版流程与实务1.书刊基本结构2.选题策划与报批3.审稿、校对、编辑加工4.定价与成本控制、发稿、装帧设计5.出版营销6.版权贸易7.重要国际书展8.读者服务第五部分:出版经营管理1.出版质量2.营销管理3.成本管理4.品牌管理5.文化管理6.战略管理第六部分:数字出版1.数字出版基本概念2.数字出版类型与平台3.数字出版流程4.大数据与数字出版5.国外数字出版进展6.数字出版管理第七部分:出版政策与法规1.著作权基础知识与案例解析2.信息网络传播权3.重要国际出版条约与国际出版组织4.出版管理机构5.出版行业组织6.知识产权保护7.网络出版管理法规8.全媒体环境中的出版政策法规问题三、试题类型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案例分析题等。
四、考试形式及时长闭卷、笔试,不允许带任何辅助工具和设备。
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五、参考书目1.《出版专业基础(初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崇文书局2015年版;2.《现代出版》等杂志。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语言文学综合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语言文学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语言文学综合》包括文艺学理论、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五个部分,都是大学中文系本科的重要基础课程。
本门课程具有综合考试的性质,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文学史的基本史实、理论和作家作品等,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文学理论(一)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学理论的性质2.文学理论的形态3.文学理论的当代性问题(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文学活动论2.文学反映论3.艺术生产论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5.艺术交往论6.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三)文学作为活动1.生活活动与文学活动2.文学四要素3.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四)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1.文学的含义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3.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五)文学创造过程1.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2.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3.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六)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1.真:艺术真实与艺术概括2.善:情感评价、人文关怀3.美:形式创造(七)文学创造的类型和体裁1.文学作品的类型2.文学作品的体裁(八)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2.文学典型3.文学意境与文学意象(九)叙事性作品与抒情性作品1.叙事性作品2.抒情性作品(十)文学风格1.风格的观念和理论2.风格的类型与价值3.文学风格的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及流派风格(十一)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1.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2.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3.文学接受的发生、发展、高潮4.现代传媒、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学发展(十二)文学批评1.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2.文学批评的模式3.文学批评的实践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一)先秦时期的文学理论1.儒家的文学思想2.道家的文学思想(二)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理论1.《毛诗序》2.汉代对《楚辞》的评论3.曹丕《典论·论文》4.陆机《文赋》5.刘勰《文心雕龙》6.钟嵘《诗品》(三)唐宋金元时期的文学理论1.陈子昂与初唐文学理论2.李白、杜甫的文学理论3.白居易的文艺理论4.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5.司空图及唐代诗境理论6.苏轼的文艺思想7.严羽《沧浪诗话》8.元好问与金元文学批评(四)明清时期的文学理论1.明代前后七子的文学理论2.李贽与公安派的文学理论3.明清小说戏曲理论4.清代前中期的诗文理论5.清代词论(五)近代文学理论1.刘熙载《艺概》2.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二部分中国古代文学(一)先秦文学1、上古神话2、《诗经》3、《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4、《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5、屈原与楚辞(二)秦汉文学1、秦及西汉散文2、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3、司马迁与《史记》4、两汉乐府诗5、东汉辞赋6、《汉书》及东汉散文7、东汉文人诗(三)魏晋南北朝文学1.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2.两晋诗坛3.陶渊明4.南北朝民歌5.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6.永明体与齐梁诗坛7.庚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8.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9.魏晋南北朝小说(四)隋唐五代文学1.南北朝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2.盛唐的诗人群体3.李白4.杜甫5.大历诗风6.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诗人7.白居易与元白诗派8.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9.唐传奇与俗讲变文10.晚唐诗歌11.李商隐12.词的初鐊及晚唐五代词(五)宋代文学1.宋初文学2.柳永与北来前期词风的演变3.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4.苏轼5.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6.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7.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8.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9.辛弃疾和辛派词人10.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11.南宋的散文和四六12.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六)元代文学1.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2.关汉卿3.王实甫的《西厢记》4.白朴和马致远5.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6.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7.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8.元代散曲9.元代诗文(七)明代文学1.《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2.《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3.明代前期诗文4.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5.明代杂剧的流变6.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7.汤显祖8.《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9.《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10.“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11.晚明诗文12.明代的散曲与民歌(八)清代文学1.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2.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3.清初白话小说4.《聊斋志异》5.《儒林外史》6.《红楼梦》7.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8.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九)近代文学1.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2.近代前期的小说与戏曲3.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4.近代后期的小说与戏曲第三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一)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1.文学思潮与运动2.鲁迅3.“五四”小说4.通俗小说5.郭沫若6.新诗7.散文8.戏剧(二)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1.文学思潮与运动2.茅盾3.老舍4.巴金5.沈从文6.鲁迅①鲁迅杂文②《故事新编》7.曹禺8.话剧(三)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1.文学思潮与运动2.赵树理3.小说①暴露与讽刺②体验与追忆③通俗与先锋④现实与民间4.通俗小说①雅俗对立的渐趋消解②各类型通俗小说的“现代化”③解放区的文学通俗化运动5.艾青6.新诗①七月诗派的诗歌创作②校园诗人群与“中国新诗派”中国当代文学史(一)50-70年代的文学1.文学的“转折”2.文学规范和文学环境3.小说的题材和形态(二)80年代以来的文字1.80年代的文学环境2.80年代文学概况3.80年代初期的小说4.80年代的诗5.新诗潮6.80年代后期的小说7.女作家的创作8.散文创作9.90年代的文学状况10.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发展外国文学史(一)古希腊罗马文学1.古希腊罗马文化特征2.古希腊神话的特点3.古希腊悲剧的特点以及代表作家、作品4.《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5.古希腊戏剧(二)中世纪文学1.中世纪文学发展的文化历史背景2.骑士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3.英雄史诗的基本特征4.但丁《神曲》的主题内涵及艺术成就(三)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主流思潮人文主义的具体内涵2.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人物、主题内涵及艺术成就3.莎士比亚的戏剧及戏剧艺术(四)17世纪文学1.古典主义文学的内容和基本特点2.巴罗克风格3.古典主义悲剧艺术4.莫里哀喜剧艺术成就(五)18世纪文学1.启蒙运动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理论主张2.启蒙文学的概念及特点3.卢梭启蒙思想及艺术成就4.歌德《浮士德》的艺术成就及思想内涵(六)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1.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思想艺术特点2.雨果艺术主张及小说艺术成就3.拜伦及其艺术成就4.麦尔维尔及其艺术成就(七)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点2.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的思想艺术成就3.狄更斯、哈代的思想艺术成就4.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的思想艺术成就5.亨利•詹姆斯、马克·吐温的思想艺术成就6.易卜生的戏剧及其成就(八)19世纪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文学1.自然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点2.唯美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点3.象征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点4.左拉、莫泊桑的思想艺术成就5.波德莱尔及其艺术成就(九)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貌2.萧伯纳戏剧艺术3.罗曼·罗兰小说艺术4.布莱希特戏剧观及戏剧艺术5.海明威小说艺术6.高尔基、肖洛霍夫、帕斯捷尔纳克小说艺术(十)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1.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及基本特征2.象征主义——艾略特《荒原》3.表现主义——卡夫卡4.未来主义5.超现实主义6.意识流小说——乔伊斯、福克纳(十一)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1.存在主义——萨特2.荒诞派戏剧——贝克特3.新小说4.“垮掉的一代”5.黑色幽默6.魔幻现实主义——加西亚·马尔克斯第四部分语言学概论1.语言和语言学(1)语言学的对象(2)语言学的学科体系(3)现代语言学的历史发展概况2.语言的本质(1)语言作为符号系统(2)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3.语言的功能(1)语言的社会功能(2)语言的思维功能4.语言的结构(1)语音和音系(2)语法(3)语义和语用(4)文字和书面语5.语言的历史(1)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2)语言的接触(3)语言系统的演变第五部分现代汉语1.语音(1)语音的性质(2)国际音标(3)声母、韵母和声调(4)音节(5)音变2.汉字(1)汉字概说(2)汉字的特点和结构(3)汉字的现状(4)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3.词汇(1)词汇概说(2)词的构造(3)多义词和同音词(4)同义词和反义词(5)词汇的构成部分4.语法(1)语法概说(2)词类划分及词类系统(3)词组及层次分析法(4)句型系统及句子分析(5)歧义现象(6)复句5.修辞(1)修辞概说(2)语音的调节和利用(3)词语的选择和锤炼(4)句式的调整和修饰(5)辞格的运用和创新(6)适应语体和调整风格第六部分古代汉语1.文选(1)范围:王力主编《古代汉语》1—4册,其中1、2册为重点。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学考研大纲:《传播历史与理论》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学考研大纲:《传播历史与理论》《传播历史与理论》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传播历史与理论》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传媒教育、传媒经济学和广告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传播历史与理论》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传播学史、传播基本原理、传播者和传播体制研究、传播内容与文化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传播效果研究等。
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媒介现实问题并对解决方案进行思考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一)传播学史1.美国主流范式的诞生与发展2.批判研究与多元化3.本土化:中国传播研究的发展(二)传播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传播与媒介研究的主要方法2.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的差异与结合(三)传播1.传播的概念2.人类传播演进的历史进程3.人类传播发展的规律与趋势(四)信息、符号与讯息1.信息及相关概念2.三论3.符号的概念、特征与类型4.有关符号的理论(五)传播类型1.内向传播的定义2.人际传播的定义、特征及相关理论3.群体传播的定义、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4.组织传播的定义、形式与功能5.大众传播的定义与特征6.传播的功能研究(六)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1.不同视角下的传播过程2.重要的传播模式(七)传播者与传播体制1.传播体制研究与媒介规范理论2.把关研究3.媒介垄断、媒介组织及其结构4.媒介专业主义及其反思(八)传播内容与文化1.大众传播内容的特征2.大众传播内容的商业化3.大众文化(九)传播媒介1.媒介及认识媒介的基础性原则2.各种媒介的概念、传播特点、传播手段及其传播优劣势3.新媒介与媒介融合4.媒介与技术:英尼斯、麦克卢汉等人的理论(十)受众1.受众的概念、特征、类型2.受众观的变迁3.受众的行为4.关于受众的各种理论(十一)传播效果1.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2.认知理论与传播效果3.态度劝服研究4.宣传研究5.两级传播论6.创新扩散论7.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动力及社会认同研究8.舆论研究与沉默的螺旋9.议程设置、铺垫作用10.知识沟、数字鸿沟11.媒介对现实的建构12.涵化理论13.电视暴力研究14.媒介与性别研究15.媒介效果理论的批判及其新发展(十二)传播研究的专题领域1.新媒介研究2.全球化与大众媒介、发展传播学、文化依附、全球传播3.国家形象与大众媒介4.媒介事件5.健康传播学6.媒介素养7.消费主义与大众媒介8.阶层、社会公平与大众媒介9.广告研究、公共关系、危机传播、品牌战略10.其他传播研究的前沿课题三、考试的基本题型主要题型可能有: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初试考试大纲-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出版综合素质和能力”考试大纲I、考查目标“出版综合素质和能力”测试考生的文化常识和知识面以及语言文字表达、逻辑思维和写作等将来从事出版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等设备。
三、试卷内容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测试方法。
涉及内容如下:1、文化常识。
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知识,以大学本科毕业生应知应会知识为主。
建议分值:50分。
(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2)自然科学基础知识2、汉语语言文字基础。
包括文字规范、修辞、语法、古汉语、写作等知识。
建议分值:80分。
(1)文字规范汉字常识及使用规范;汉语拼音拼写规则及语音规范;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
(2)修辞词语锤炼;词语活用;炼句;常见句式及其修辞效果;常见修辞格及其综合运用。
(3)语法词的构成;词及词形、词音与词义;异形词、同音词、多音词、异读词;同义词与反义词、单义词与多义词;句子成分;短语;单句与复句。
(4)古汉语通假字与古今字;词的本义与引伸义、古义与今义;实词与虚词;古汉语常见句式;古汉语标点;古汉语今译。
(5)写作能熟悉撰写常用文体,做到文字通顺,用词得体,结构合理,文体恰当,文笔优美。
3、逻辑基础。
建议分值:20分。
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的基本知识。
四、题型结构题型建议采用选择、简答、改错、写作等形式。
各部分所占分值初定如下: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简答题:2~4题,每题10~15分,共计30~40分,改错题:2-3题,每题15~20分,共计40~50分,写作题,1题,每题50分,共计50分。
III、参考教材:文化常识部分,考生可参考“中国文化史常识”、“自然科学概论”等书籍。
汉语语言文字基础和逻辑基础部分,考生可以参考:《出版专业基础(初级)》(2007年版)(中国编辑学会、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崇文书局,2007)第五~第九章。
中国传媒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唯一教育部与民政部颁发办学资质的考研考博培训机构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章媒介与社会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唯一教育部与民政部颁发办学资质的考研考博培训机构1. 传播媒介的界定2. 传播媒介的类型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一、媒介与政治舆论二、媒介与经济发展三、媒介与社会文化四、媒介与国际关系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1. 效果与效果研究2. 媒介与说服3. 媒介与议程4. 媒介与教养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一、口语传播二、书写传播三、印刷传播三、电子传播四、数字多媒体传播唯一教育部与民政部颁发办学资质的考研考博培训机构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第三节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1.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2.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3.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4.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一、媒介制度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2. 媒介制度的类型二、媒介产业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2. 媒介产业的特点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三、媒介组织1. 媒介组织的类型2. 媒介组织的结构3. 媒介组织的管理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唯一教育部与民政部颁发办学资质的考研考博培训机构一、报纸的生产1. 报纸的选题与策划2. 报纸的采访与编辑3. 报纸的版面设计4. 报纸的出版发行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3. 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第三节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第四章媒介伦理与法规第一节媒介伦理知识一、媒介伦理概述1. 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2. 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二、媒介伦理的失范1. 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2. 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3. 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4. 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第二节媒介法规与政策唯一教育部与民政部颁发办学资质的考研考博培训机构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1.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3.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二、媒介与权利1.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2.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3.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1. 报刊业管理规制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四、考试题型与分值建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案例分析和论述题为主,少用或不用名词解释、填空等题型。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441《出版专业基础》考试大纲1
爱考机构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限额)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出版专业基础》考试大纲I、考查目标“出版专业基础”测试考生从事出版硕士专业学位学习所必须具备的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出版信息检索、出版理论、出版实务、出版史等。
满分150分。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等设备。
三、试卷内容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测试方法。
具体内容及分值如下:1、出版信息检索。
建议分值:40分。
印刷型工具书的排检方法;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的特点、类型、功用;常用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的使用方法;书目、索引、文摘的特点、类型及其功用;常用书目、索引、文摘的使用方法;年鉴、手册、名录的特点、类型及其功用;常见年鉴、手册、名录的使用方法;表谱与图录的特点、类型与功用;常用表谱与图录的使用方法;计算机信息检索的特点与及基本方法;网络信息检索的种类及常用搜索引擎。
2、出版理论知识。
建议分值:40分。
出版与出版学的概念、出版学的学科构成,出版工作的前提条件及一般过程;出版工作者的文化追求及职业道德;编辑工作的特点及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编辑人员的几本素质;编辑与读者、作者的关系;出版物的概念、属性与种类;出版业的构成;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类别及其职责。
3、出版实务知识。
建议分值:40分。
书刊形态的知识;书刊结构的知识;书刊版面类型和版面结构知识;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构成;实施出版行政管理的依据;我国对设立出版物生产单位的规定;我国对出版物内容的管理;我国对出版物质量的规定;我国对书号、刊号、版号管理的规定;重大选题备案制度;我国著作权法所保护作品的范围;著作权的权利种类及保护期;著作权的许可使用;著作权的限制;出版单位使用作品的付酬方式;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
编辑工作中的信息采集、选题策划与组稿;审稿;编辑加工;书刊整体设计;校对。
中国传媒大学 713《传播历史与理论》考试大纲 考试题型 考试内容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历史与理论》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传播历史与理论》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传媒教育、传媒经济学和广告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传播历史与理论》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传播学史、传播基本原理、传播者和传播体制研究、传播内容与文化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传播效果研究等。
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媒介现实问题并对解决方案进行思考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一)传播学史1.美国主流范式的诞生与发展2.批判研究与多元化3.本土化:中国传播研究的发展(二)传播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传播与媒介研究的主要方法2.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的差异与结合(三)传播1.传播的概念2.人类传播演进的历史进程3.人类传播发展的规律与趋势(四)信息、符号与讯息1.信息及相关概念2.三论3.符号的概念、特征与类型4.有关符号的理论(五)传播类型【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1.内向传播的定义2.人际传播的定义、特征及相关理论3.群体传播的定义、相关概念及相关理论4.组织传播的定义、形式与功能5.大众传播的定义与特征6.传播的功能研究(六)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1.不同视角下的传播过程2.重要的传播模式(七)传播者与传播体制1.传播体制研究与媒介规范理论2.把关研究3.媒介垄断、媒介组织及其结构4.媒介专业主义及其反思(八)传播内容与文化1.大众传播内容的特征2.大众传播内容的商业化3.大众文化(九)传播媒介1.媒介及认识媒介的基础性原则2.各种媒介的概念、传播特点、传播手段及其传播优劣势3.新媒介与媒介融合4.媒介与技术:英尼斯、麦克卢汉等人的理论(十)受众1.受众的概念、特征、类型2.受众观的变迁3.受众的行为4.关于受众的各种理论【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2(十一)传播效果1.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2.认知理论与传播效果3.态度劝服研究4.宣传研究5.两级传播论6.创新扩散论7.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动力及社会认同研究8.舆论研究与沉默的螺旋9.议程设置、铺垫作用10.知识沟、数字鸿沟11.媒介对现实的建构12.涵化理论13.电视暴力研究14.媒介与性别研究15.媒介效果理论的批判及其新发展(十二)传播研究的专题领域1.新媒介研究2.全球化与大众媒介、发展传播学、文化依附、全球传播3.国家形象与大众媒介4.媒介事件5.健康传播学6.媒介素养7.消费主义与大众媒介8.阶层、社会公平与大众媒介9.广告研究、公共关系、危机传播、品牌战略10.其他传播研究的前沿课题三、考试的基本题型主要题型可能有: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企业管理》考试大纲.doc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企业管理》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企业管理是研究对企业组织的各项活动进行管理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课和核心课程。
本学科要求熟练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一)管理与组织1.管理及管理职能2.管理者的基本技能和素质3.管理者的不同角色和行为4.组织和组织的特征5.管理理论发展史6.泰罗四项管理原则7.亨利.法约尔管理原则8.系统观点与管理者9.学习型组织与传统组织10.知识管理11.质量管理(二)企业文化与环境1.组织文化与组织文化的维度2.强文化与弱文化3.文化如何影响管理者行为4.当今管理者面临的组织文化问题5.组织的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6.管理者如何与利益相关者打交道7.管理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方法8.全球经济如何给管理者创造机会和挑战9.霍夫斯泰德评估文化的框架10.组织如何走向全球化11.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12.管理道德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13.共享价值观的作用14.管理的绿色化、组织如何才能走向绿色(三)企业计划1.决策的制定过程2.描述理性和有限理性决策的观点3.问题和决策的类型4.决策制定的偏见和错误5.管理者应当如何制定有效的决策6.管理者如何制定计划7.目标管理和目标管理程序步骤8.目标设立的步骤9.权变因素怎样影响计划工作10.战略管理和战略管理过程11.BCG矩阵的意义12.波特的竞争力量模型11.组织战略的类型12.竞争优势13.核心竞争力14.SWOT分析法15.评估环境的技术16.预算及预算的作用17.现代计划技术、项目管理18.盈亏平衡分析19.项目管理过程(四)组织结构与设计1.组织结构、战略与结构的关系2.五种主要组织部门化方式3.学习型组织4.常见的组织设计5.影响集权与分权度的因素6.管理沟通的类型7.组织中沟通的四种信息流方式8.沟通的功能和沟通过程的要素9.人际间有效沟通的障碍和克服人际间有效沟通的障碍10.沟通方法的比较和评价11.信息技术对沟通的影响12.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过程13.绩效评价的方法14.管理者职业成功的要领15.创新的系统观和创新的因素16.变革的力量17.如何减少变革阻力18.抵制变革的原因19.如何处理员工压力(五)领导1.组织行为学关注的焦点2.态度调查对管理者的帮助3.人格特质与情绪智力4.工作满意度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5.管理者如何塑造员工行为6.MBTI与大五人格模型在理解人格方面的差异7.归因理论8.群体内聚力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9.群体决策的优缺点10.高效团队的特点11.群体与团队的比较12.早期动机理论、当代动机理论13.管理者如何使用激励理论14.管理者与领导之间的差异15.费德勒的权变模型、赫塞—布兰查德的情景领导理论16.路径—目标模型17.交易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的差异18.领导的特质19.魅力型领导的特点20.愿景规划型领导要具备哪些技能21.团队领导的具体角色22.领导者的五种权力来源23.信任的五个维度(六)控制1.三种控制系统的特征2.计划与控制的关系3.控制的过程和控制的类型4.管理者获取实际工作表现信息的四种方法5.有效控制系统的特征、权变如何影响组织控制系统6.反馈控制7.服务利润链8.戴明关于管理层提高生产率的原则9.组织绩效和组织绩效的衡量10.监控组织绩效的工具11.平衡计分卡12.运营管理13. 价值链管理14. 成功的价值链管理的六个要求15. 实施价值链管理的障碍16.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维度17. 当前运营管理的问题三、考试基本题型主要题型可能有:名词解释、简述题、综合论述题四、考试形式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为三个小时。
813《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传播学、国际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舆论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公共关系、传播心理学、传媒生态学、传媒教育、传媒政策与法规、传媒经济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旨在考核考生的文科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认识和表达能力。
文史基础知识涵盖文科8门课程: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以世界近代史为主的世界史,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以欧美近现代文学为主的外国文学,语言——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
政论写作旨在考核考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一)中国古代文学1.古代文体古代文体演变脉络诗歌古代诗歌发展脉络散文古代散文发展脉络文笔韵文骈体文语录体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乐府赋词词的发展脉络散曲杂剧古代戏曲发展脉络诸宫调古代小说发展脉络笔记小品文2.先秦文学《诗经》古谣谚楚辞神话中国古代神话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先秦寓言3.秦汉文学《古诗十九首》《孔雀东南飞》枚乘与《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方朔贾谊晁错司马迁及其《史记》桓宽与《盐铁论》王充与《论衡》班固与《汉书》4.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李康《运命论》陈寿《三国志》杜预鲁褒《钱神论》陶渊明范晔《后汉书》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木兰诗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贽虞《文章流别论》葛洪《抱朴子》刘勰《文心雕龙》萧统《文选》《搜神记》《世说新语》5.隋唐五代文学李白杜甫刘禹锡与《竹枝词》白居易与《新乐府》温庭筠词李煜词魏徴二疏初唐四杰文李华《吊古战场文》韩柳孙樵《读开元杂报》杜牧《阿房宫赋》段成式《酉阳杂俎》皮日休《皮子文薮》罗隐《谗书》唐宋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唐代传奇敦煌歌辞敦煌变文6.宋元文学婉约派豪放派柳永词李清照词辛弃疾词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沈括《梦溪笔谈》陈亮宋代笔记文宋元话本白朴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三国志平话》7.明清文学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八股文刘基王世贞李贽与评点张岱《徐霞客游记》章回小说《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金瓶梅》拟话本冯梦龙与“三言”凌蒙初与“二拍”汤显祖与《牡丹亭》桐城派阳湖派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顾炎武魏禧全祖望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李汝珍《镜花缘》《东周列国志》纪昀《阅微草堂笔记》金圣叹毛宗岗李渔王夫之叶燮王士祯袁枚章学诚(二)中国近现代文学龚自珍魏源黄遵宪曾国藩和湘乡派梁启超和新民体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五四”新文学运动白话文学乡土文学左翼文学文艺大众化延安文艺座谈会解放区文学上海“孤岛”文学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鸳鸯蝴蝶派太阳社新月社鲁迅叶圣陶茅盾朱自清闻一多冰心郭沫若老舍巴金欧阳予倩洪深曹禺《江格尔》《格斯尔传》《嘎达梅林》《格萨尔王传》阿凡提的故事《阿诗玛》《召树屯》(三)外国文学1.日本文学物语文学俳语夏目漱石井上靖德永直2.俄罗斯文学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法捷耶夫肖洛霍夫3.德国文学歌德海涅格林兄弟狂飙突进运动4.英国文学莎士比亚笛福司各特狄更斯萧伯纳5.法国文学莫里哀卢梭巴尔扎克雨果梅里美乔治〃桑福楼拜左拉罗曼〃罗兰6.意大利文学但丁彼特拉克薄迦丘7.希腊文学伊索寓言荷马史诗希腊神话希腊悲剧8.美国文学霍桑马克〃吐温杰克〃伦敦海明威9.其他泰戈尔塞万提斯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四)汉语基础知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汉语规范化方言汉语方言区行话口语与书面语缩略语外来语成语谚语汉语的词类实词和虚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句子和句子形式修辞学消极修辞积极修辞比喻及其类型比拟夸张反语语境语用学六书本字通假声符和意符元音和辅音四声(五)古代文献选读1.郑伯克段于鄢(《左传》)2.晏子不死君难(《左传》)3.说难(韩非)4.报任安书(司马迁)5.论治安策(贾谊)6.论贵粟疏(晁错)7.上皇帝书(徐乐)8.桃花园记(陶渊明)9.论说(刘勰)10.叙事(刘知几)11.原毁(韩愈)12.杂说四(韩愈)13.捕蛇者说(柳宗元)14.蝜蝂传(柳宗元)15.阿房宫赋(杜牧)16.书何易于(孙樵)17.六国论(苏洵)18.六国论(苏轼)19.六国论(苏辙)20.答谢民师书(苏轼)21.伤仲永(王安石)22.兴贤(王安石)23.读孟尝君传(王安石)24.卖柑者言(刘基)25.“书不可尽信”说(方孝孺)26.项脊轩记(归有光)27.长兴县编审告示(归有光)28.童心说(李贽)29.题孔子像于芝佛院(李贽)30.论文(袁宗道)31.《夜航船》序(张岱)32.柳敬亭说书(张岱)33.论“文章三境”(金人瑞)34.黄生借书记(袁枚)35.病梅馆记(龚自珍)(六)中国古代历史1.史前史和历史分期史前时期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马家窑文化北方农耕文化南方农耕文化传说时期三皇五帝三代: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和春秋五霸战国和战国七雄统一的封建王朝分裂的封建王朝三国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辽、金、西夏2.政治史李悝变法商鞅变法三家分晋初税亩合纵连横焚书坑儒蒙恬监修长城楚汉战争文景之治吴楚七国之乱推恩令盐铁之议党锢事件赤壁之战八王之乱肥水之战魏孝文帝改制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安史之乱永贞革新藩镇割据宋代的中央集权澶渊之盟王安石变法元代四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靖难之役厂卫张居正吏治改革阉党城市民变明、清文字狱三藩及三藩之乱平定准葛尔加强西藏管辖金瓶掣签收复台湾统一台湾改土归流闭关政策陈胜、吴广起义赤眉、绿林起义黄巾起义隋末农民起义唐末农民战争王小波、李顺起义方腊与钟相、杨么起义元末农民起义明末农民起义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成吉思汗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玄烨萧何与曹参赵充国诸葛亮魏徵姚崇与宋璟范仲淹王安石岳飞文天祥张居正戚继光3.社会经济屯田均田制常平仓盐法漕运驿传户籍井田制铜铁器耦耕牛耕钱布白渠和灵渠都江堰市和市籍秦汉田租秦汉钱币:半两、五铢钱曹魏屯田占田课田制户调租庸调两税法隋唐钱币榷场交子、钱引、会子、关子钞元代海运鱼鳞图册黄册制度粮长制徽商一条鞭法旗地民田典卖摊丁入地(亩)银锭、制钱4.典章制度郡县制分封制爵制三省六部御史台翰林院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书院征辟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秦汉烽燧先秦刑法云梦汉律汉律隋、唐律令格式《大明律》《大清律例》八旗制度汉军八旗军机处理藩院总理各国事务衙门5.民族蛮狄戎夷羌党项吐蕃匈奴肃慎渤海女真建州三卫鲜卑吐谷浑乌桓回鹘乌孙突厥沙陀色目人氐西南夷南诏大理三苗越6.中外关系中外文化、经济交流丝绸之路市舶司古代中国的佛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南海交通西域诸国大宛康居月氏安息大夏身毒大秦张骞与班超遣隋使遣唐使隋、唐与国吐火罗萨珊朝波斯大食昭武九姓扶南真腊骠国郑和下西洋荷兰侵占台湾耶稣会教士倭寇佛郎机郑和马可〃波罗利玛窦7.文化先秦学校稷下学宫孔子与儒家先秦诸子墨子与墨家老子、庄子与道家孟子荀子韩非罢黜百家玄学理学乾嘉学派清今文经学《九章算术》祖冲之与圆周率《汜胜之书》《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神农本草经》张仲景华佗“药王”孙思邈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张衡李春和赵州桥纸的发明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火药武器指南针沈括和《梦溪笔谈》皇史宬天一阁汲古阁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历史体裁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纲目体会要断代史与通史左丘明与《左传》司马迁与《史记》刘知几与《史通》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三通”谈迁与《国榷》(七)中国近现代历史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太平天国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法新约洋务运动甲午战争马关条约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辛丑条约辛亥革命同盟会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北伐战争“四•一二”政变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红军长征“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台湾光复解放战争(八)外国历史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玛雅文明印加文明古代希腊古代罗马地理大发现非洲奴隶贸易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欧洲工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殖民扩张英国东印度公司法国大革命欧洲1848年革命普法战争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北美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美国1787年宪法门罗主义美国排华运动日本明治维新东方会议东京审判(九)政论写作政论写作要求考生写作一篇从思想、政治或社会伦理的角度分析、阐述有关问题的论说文。
818《综合考试[语言传播、语言艺术]》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综合考试[语言传播、语言艺术]》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综合考试[语言传播、语言艺术]》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学、新闻学及艺术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考试偏重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考查考生的知识架构,同时也兼顾考察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和理论对语言传播和语言艺术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1. 语言学部分
(1)对语言的认识
(2)语言的社会功能
(3)语言是符号系统
(4)语音、语法、词义
(5)语言的发展
2. 新闻学部分
(1)新闻传播活动的起源与发展
(2)新闻及新闻价值
(3)新闻的真实性
(4)新闻事业的性质与功能
(5)新闻自由
(6)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7)新闻职业道德
(8)新闻舆论
(9)媒介批评
3. 艺术学部分
(1)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a. 艺术的起源
b. 艺术的本质
c. 艺术的功能
d. 艺术的特征
(2)艺术活动
a. 艺术家与艺术创作
b. 艺术生产与传播
c. 艺术鉴赏与批评
(3)艺术作品
a. 艺术作品的构成
b. 艺术作品的层次
c. 艺术形象和意境
d. 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风格
(4)艺术种类
a. 音乐
b. 美术(设计艺术)
c. 戏剧戏曲
d. 电影
e. 广播电视艺术
三、考试的基本题型
主要题型可能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四、考试的形式及时间
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
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初试考试大纲 .doc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设计艺术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广告设计方向以考核学生的设计创作能力为主,设计艺术史论方向以考核学生的史论研究能力和专业写作素养为主。
二、考试的内容
以设计创作实践为主要考核重点,以设计史论和中外美术史方面的内容为辅。
考试内容还涉及到对设计界和广告界最新发展问题的关注度及认知度的考察。
1.设计基础:如图形想象、字体设计、标志设计等。
2.广告创意:如招贴设计、广告脚本创作等。
(设计艺术史论方向不作要求;广告设计方向重点考查)
3.设计和广告评论:如作品分析、设计批评等。
(设计艺术史论方向重点考查;广告设计方向不作要求)
4.设计史和中外美术史常识
5.设计和广告学科的最新发展问题评述
三、考试的基本题型
主要题型可能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设计题等。
四、考试的形式及时间
笔试含设计创作和卷面问答。
请准备绘画工具。
考试时间:3小时。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类考研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类考研考试大纲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史论》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初试科目《新闻传播史论》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新闻史、新闻理论、广播电视史论、新媒体概论和传播学概论等五个知识领域。
新闻史考核内容包括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
要求考生熟悉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整体脉络,熟练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新闻媒体及其他新闻机构、著名新闻工作者、重大新闻活动与新闻现象的历史概况,能对其进行客观、理性地分析与评价,并能从历史观照现实,运用历史经验解决现实新闻工作中的问题。
外国新闻史是通过对世界各国不同新闻传播事业产生与发展历史的考察,探索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普遍规律与特殊道路,并进而建立一个反观、思考、研讨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建设的外在参考系统。
通过对外国新闻传播史基本内容的学习,能够提升专业素质,开阔专业视野,参考与借鉴中外新闻事业发展的优秀经验,达成“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学习目的。
新闻理论是大学本科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它综合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对大量的材料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形成基本的概念并建立起一定的理论体系,反映新闻现象的深层本质和新闻活动的一般规律。
《新闻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板块:本体论部分重点阐述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认识论部分重点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阐述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性质功能以及新闻自由调控;方法论部分着重阐述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广播电视史论考核内容包括广播电视发展历史、主要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广电史要求考生熟悉中外广播电视发展沿革的基本过程与重点阶段,熟练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广播机构、著名人物、重大事件及现象,并能运用历史视角对其进行判断、分析和评价,能够在中外广播电视发展的对比参照中找到广播电视的发展规律,并能运用历史经验对当前广播电视的发展状态与具体现象进行判断分析。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史论考研考试大纲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艺术学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艺术学基础是艺术学专业下属各个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理论课考试科目。
艺术学是从对于具体的艺术现象的总结归纳入手探求艺术创作与鉴赏的基本规律、解析艺术审美与文化的内在机理的一门科学。
艺术学基础主要内容包括艺术本质论、艺术发生发展论、艺术创作论、艺术作品论、艺术鉴赏批评论、艺术价值功能论等。
该科目要求考生熟悉中外艺术史的发展进程,熟练掌握艺术审美、艺术创作、艺术传播、艺术文化、艺术鉴赏与批评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以及前沿理论动态,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一)艺术本质论1.艺术的表现与再现2.艺术的特性(1)形象性(2)情感性(3)形式感3.艺术的意义(二)艺术发生发展论1.艺术起源(1)艺术起源的诸种学说(2)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2.艺术发展(1)艺术发展的特殊性(2)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三)艺术创作论1.艺术家(1)创作个性(2)艺术家的审美心理结构2.艺术创作过程3.艺术创造心理(1)形象思维(2)直觉与灵感4.艺术风格与流派(1)艺术风格(2)艺术流派(3)艺术思潮(四)艺术作品论1.艺术作品种类(1)视觉艺术(绘画、雕塑、舞蹈……)(2)听觉艺术(音乐、广播……)(3)语言艺术(文学……)(4)综合艺术(戏剧、戏曲、影视等传媒艺术……)2.艺术作品构成(1)艺术三层:符号层、形象层、意义层(2)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3)艺术典型与意境(五)艺术鉴赏批评论1.艺术鉴赏2.艺术批评(六)艺术价值功能论1.艺术世界的意义(1)构成“艺术世界”的要素(2)艺术的交流与沟通(3)艺术的传播与媒介2.艺术政治功能3.艺术社会功能4. 艺术产业功能5. 艺术文化功能三、考试的基本题型主要题型可能有:填空题、概念题、简答题、综合论述题等。
四、考试的形式及时间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汉语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汉语基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汉语语言学相关基础知识和汉语语言分析及运用能力。
二、评价目标(1)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2)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汉语应用能力。
(3)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汉语语言分析能力。
三、考试内容汉语基础考试由“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汉语应用能力”和“汉语语言分析”三部分组成。
(一)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1.语言学基础2.汉语概况3.现代汉语语音4.现代汉语词汇5.现代汉语语法6.汉字7.古代汉语(二)汉语应用能力汉语应用能力考试测试以下内容:1. 辨音和标音能力2. 字形、字义辨别能力及汉字书写规范3. 词汇、语法规范4. 文言文阅读理解(三)汉语语言分析汉语语言分析考试测试以下内容:1.语音分析2.词义分析3.语法分析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满分及考查内容分数分配试卷满分为150分。
其中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80分,汉语应用能力40分,汉语语言分析30分。
(四)试卷题型比例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80分填空题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判断题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选择题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汉语应用能力40分语音能力题(标注拼音题、选择题、判断题等),共10分汉字能力题(改正错别字、汉字书写、选择题、判断题等),共15分语法词汇规范(选择题、判断题等),共5分文言文阅读题(加标点、填空题、选择题等),共10分汉语语言分析30分语音分析题(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共5分词语辨析题,共10分语法分析题(辨别词性、句子分析),共10分病句修改题,共5分五、样卷(见附件一)附件一: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汉语基础考试样卷及参考答案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汉语基础综合考试试卷(样卷)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壹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共8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现代汉语普通话以语音为标准音。
2.与印欧语系语言相比,汉语在语法上最大的特点是。
3.现代汉语方言中,粤方言的代表话是。
4.中国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是。
5.元音与辅音的区别是。
6.普通话声母j、q、x从发音部位上看属于。
7.同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类型单位是。
8.现代汉语普通话有个声母(含零声母)。
9.普通话阳平调的调值是。
10.现代汉语普通话大约有个音节(包括声调)。
11.汉字是的书写符号系统。
12.《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规定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分别是字。
13.汉字在历史上曾经被我们的邻国使用,现在还在使用部分汉字。
14.现代汉字的标准字体是。
15.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
16.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是。
17.单纯词有联绵词、叠音词、、拟声词四种形式。
18.合成词有复合式、附加式、三种形式。
19.词义的性质包括概括性、和民族性。
20.词语的褒义、贬义关注的是词义的。
21.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是。
22.词汇由和一般词汇组成。
23.歇后语“外甥点灯——照舅”是采用的方式来表达语义。
24.双音节状态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是。
25.根据语气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
26.根据句子结构特点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
27.汉语词类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28.“既然”在复句中表示的关系。
29.“不是A而是B”是关系的复句。
30.大多数“把”字句中,“把”引出的是。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语音的四要素是:音高、音强、音质、音色。
2.声调是汉语区别意义的重要语音手段。
3.儿化词都是名词。
4.轻声不是一个单独的声调。
5.汉字是由笔画直接组成的。
6.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演变的过程。
7.一般认为,古代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
8.单纯词不一定都是单音节的。
9.“姐姐”是叠音单纯词。
10.“舍不得”是惯用语。
11. “笔直”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
12.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词、短语、单句、复句。
13.“老师”和“教师”的最大区别是所指对象的年龄不同。
14.“我的中国朋友李小京”是偏正短语。
15.“你什么都不买吗?”是特指疑问句。
16.“他这样有本事的人,我很佩服。
”是单句。
17.“他希望领导派他到海外教汉语。
”从整体上看是兼语句。
18.“与其长期租房,不如贷款买房。
”是假设复句。
19.“我们要夹起尾巴做人。
”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20.“我今天是无事不登金銮殿。
”运用了夸张修辞格。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 苏州话属于。
A 粤方言 C 闽方言B 吴方言 D 北方方言2.普通话有韵头A 2个 C 4个B 3个 D 5个3.普通话有韵尾A 4个 C 5个B 3个 D 6个4.普通话声母中的塞音是。
A d、t、g、k C b、p、d、t、g、kB b、p、g、k D d、t、g、k、n、l5、“教室”的正确读音是。
A jiàoshì C jiàoshǐB jiāoshì D jiàoshi6、“chuāng”的构成音素有。
A 3个 C 5个B 4个 D 6个7. 普通话中“一会儿”是。
A 三个音节三个语素 C 两个音节三个语素B 三个音节两个语素 D 两个音节两个语素8. 从发音方法看,普通话声母j属于。
A 塞音 C 擦音B 塞擦音 D 边音9. 普通话“歌”的韵母e属于。
A 前、高、不圆唇元音 C 后、半高、圆唇元音B 前、半高、不圆唇元音 D 后、半高、不圆唇元音10.“颖”是。
A 象形字 C 指事字B 会意字 D 形声字11.“凶”是。
A 象形字 C 指事字B 会意字 D 形声字12.“明”是。
A 象形字 C 指事字B 会意字 D 形声字13.下列词语中使用“打”的本义作为词素义的是。
A 打工 C 打渔B 打量 D 打手14.“提高”的构词方式属于合成词中的。
A 联合型 C 偏正型B 动宾型 D 补充型15.“雪亮”属于构词方式合成词中的。
A 联合型 C 偏正型B 主谓型 D 补充型16.“出门买菜”是。
A 联合短语 C 动宾短语B 偏正短语 D 连谓短语17.“‘汉语’这个词”属于。
A 联合短语 C 同位短语B 偏正短语 D 定中短语18.“王老师教他们汉语听力课”是。
A 主谓谓语句 C 双宾句B 连谓句 D 兼语句19.“教学楼盖好了。
”的主语属于。
A 施事主语 C 当事主语B 受事主语 D 系事主语20.短语“那套由法国著名设计师设计用丝绸制成的女式红色时装”有。
A 3个定语 C 6个定语B 4个定语 D 5个定语21.“对于那天的情况,我们班的同学的确真不知道。
”中有。
A 3个状语、1个定语 C 4个状语、1个定语B 5个状语、1个定语 D 4个状语、2个定语22.“你们坐在后面看得见黑板上的字吗?”中的补语属于。
A 结果补语 C 时量补语B 可能补语 D 定语23.“北京自行车很多。
”属于。
A 动词谓语句 C 名词谓语句B 形容词谓语句 D 主谓谓语句24.“现代交通使我们出行更方便。
”是。
A 兼语句 C 被动句B 双宾语句 D 连谓句25.“他有个弟弟很聪明。
”是。
A 存现句 C 兼语句B 双宾语句 D 连谓句26.下列短语没有歧义的是。
A 他们三个人一组 C 哥哥和我的朋友去B 喜欢他的老师 D 只有一本书27.“想去又不敢去。
”是。
A 假设关系紧缩复句 C 并列关系紧缩复句B 因果关系紧缩复句 D 转折关系紧缩复句28.“宁可数量少一点,也决不能降低质量。
”是。
A 转折复句 C 假设复句B 选择复句 D 目的复句29.“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运用的修辞格是。
A 夸张 C 借代B 比喻 D 拟人30.“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运用的修辞格是。
A 夸张 C 借代B 比喻 D 拟人贰汉语应用能力(共40分)四、语音能力题(共10分)1.选择拼写正确的音节(5分)(1)chūn (2)yǚ(3)miòu (4)lǔ(5)wǒ(6)tūi (7)liaǒ(8)lǚ(9)jüé(10)yùn2.写出下面句子的拼音(5分)我朋友很想去看看“鸟巢”。
五、汉字能力题(共15分)1.填空(10分)(1)“臧”有笔。
(2)“曦”有笔。
(3)“这”是结构。
(4)“同”是结构。
(5)“静”的声旁是。
(6)“蔼”的形旁是。
(7)“旁”的第九笔是。
(8)“鼎”的第八笔是。
(9)“再”的笔顺是。
(10)“卑”的笔顺是。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5分)(1)惹事生非(4)写作题纲(2)不径而走(5)滔光养晦(3)旁证博引六、语法词汇规范(共5分)1.判断下列符合普通话规范的说法(对的画○,错的画×)(1)你要把这件事想想清楚。
(2)请不要吃生水。
(3)这是我们学院儿的办公室。
(4)他的衬衣总是雪白雪白的。
(5)晚饭后我喜欢在校园散散步,与同学聊聊天。
七、文言文阅读题(共10分)1.请为下列古文加注标点(6分)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柰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於是胡骑遂不敢击2.根据这段古文填空(4分)(1)“走”的意思是(2)“去”的意思是(3)“即”的意思是(4)“坚”的意思是叁汉语语言分析(共30分)八、语音分析题(共5分)1.填空(1题1分)(1)“一定”中“一”的正确读音是。
(2)普通话音节huì的主要元音是。
(3)普通话音节yún是由个音素构成的音节。
(4)“今天的考试真难啊。
”中“啊”的实际读音是。
(5)“当年的母兔就能繁殖小兔。
”中“当”的正确读音是。
九、辨析下列词语(每题5分,共10分)1.“尊敬”与“尊重”2.“及时”与“马上”十、语法分析(共10分)A.用简易加线法分析下列句子成分,主谓之间用‖隔开,主语中心语用表示,谓语中心语用表示,宾语中心语用表示,定语用()表示,状语用[ ]表示,补语用< >表示,插入语用下划小△表示,兼语用双横线下加波浪线表示,分析到成分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