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材料1、2

合集下载

音韵学课件 第4讲 音韵学的材料和方法

音韵学课件 第4讲 音韵学的材料和方法

3.古代汉字通假
用现在的观念来看,古书中的通假字,就是 写白字。古书流传的情况很复杂,通假字形 成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只能承认这 一客观存在。
通假字有时为我们阅读古书造成一定的困难, 但是,已经破解出来的通假字又成为研究古 代声、韵的材料,因为两个字能够通假,证 明两个字在形成通假的时期必定同音,现在 不同音了,是语音变化的结果。
因为《诗经》中的韵脚用字据统计只有1800多,而 汉字的数量却远不止这些,单是《说文解字》就收字 9353个,除了诗文韵脚用字之外的大量汉字的韵部 怎样分合?无疑是一个棘手问题。
而有了“同谐声者必同部”的理论,许多不用于诗文 韵脚的字在参与韵部划分时有了依据,而且汉字中数 量最多的是形声字,据李国英(1996)统计,《说 文解字》小篆形声字占87%以上。可见谐声偏旁对 于古音韵部研究的重要性。
2.古代汉字谐声
谐声偏旁也是用于研究古音的重要材料 之一,所谓谐声偏旁,就是形声字的声 符,也称声旁。段玉裁提出“同谐声者 必同部”的主张,并且把《说文解字》 中的字按谐声偏旁归纳成《古十七部谐 声表》,段玉裁把谐声偏旁视为和《诗 经》等韵文韵脚同等重要的材料,为考 求古音韵类拓宽了道路。
2.古代汉字谐声
5.古籍训诂资料
古代训诂材料中可以用于音韵研究的主要有 注音材料和声训材料两类。
古人留下了丰富的注音材料,象前面介绍的 直音法、读若法、反切法都是研究古音的宝 贵材料,直音注音的材料如《史记·秦始皇本 纪》张守节《正义》:“过,音戈”,这证 明古音中“过、戈”同音。至于反切注音材 料用于音韵研究的更多,王力先生曾写过 《朱翱反切考》,就主要用反切材料证明朱 翱注音的声类、韵部系统。
6.古代韵书韵图
韵书是古人按照声、韵、调的关系将汉字 组织起来的字典。这类书多是以分韵部为 主,所以可以说成是分韵编排的字典。

声韵学知识点

声韵学知识点

声韵学知识点
声韵学,又称为音韵学,是研究语音及其变化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声韵学知识点:
1.声母:指汉语拼音中的辅音部分,共有21个声母,包括b、p、m、f、d、t、n、l等。

声母是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音特征和变化对整个音节产生影响。

2.韵母:指汉语拼音中的元音部分,共有24个韵母,包括a、o、e、i、u等。

韵母是汉
语语音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其发音特征和变化直接影响到整个音节的音色和音调。

3.声调:指汉语中特有的音节高低变化现象,共有4个声调,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
声。

声调的变化是汉语语音中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其变化规律和方式对整个音节的音调和含义产生影响。

4.音节:指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组成的语音单位,是汉语中最基本的语音单位。

音节的构成方式和变化规律是汉语语音研究的重点之一。

5.音变:指在连续的语音流中,由于发音环境、发音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语音发生变化的
现象。

音变是语音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变化规律和方式对语音理解和语音生成产生影响。

6.方言:指不同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变体。

方言研究是语音研究的重
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有助于了解语音变化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总之,声韵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语音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和方言等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一、《广韵》61平声韵: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萧宵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祭泰夬废二、《广韵》34入声韵: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辖黠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三、《广韵》35声母:四、宋人三十六:五、十六摄:喉音:影余晓匣牙音:见溪群疑通江止遇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透定泥蟹臻山效舌音: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果假宕梗知彻澄唇音:帮滂并明曾流深咸齿音:精清从心邪非敷奉微庄初崇山齿音:精清从心邪章昌船书禅日照穿床审禅唇音:帮滂并明喉音:晓匣影喻半舌:来半齿:日六、王力上古29韵部:七、王力上古32声母:之职蒸喉音:见溪群疑晓匣影支锡耕舌头音:端透余定泥来鱼铎阳舌上音:章昌船书禅日侯屋东齿头音:精清从心邪宵药正齿音:庄初崇山幽觉唇音:帮滂并明微物文脂质真歌月寒缉侵叶谈八、《中原音韵》19韵部表: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九、《中原音韵》25声母表:崩烹蒙风亡东通农龙工空仰烘邕宗从嵩钟充双儿章昌商戎十、十三辙韵目表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坡梭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十一、王力上古30韵部所含《广韵》韵部表十二、等与中古声母关系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晓见溪疑来帮滂并明2、只有一二四等的:匣3、只有一四等的:端透定泥精清从心4、只有二三等的:知彻澄娘照穿床审5、只有三四等的:喻(三等云,四等余)6、只有三等的:群禅日非敷奉微(合口)7、只有四等的:邪十三、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1、一等:冬模泰灰咍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2、一三等:东戈(2)3、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4、二三等:麻庚(2)5、三等: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6、四等:齐先萧青幽添(6)十四、内外转与中古韵部内转通:东冬钟外转江:江止:支脂之微蟹: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遇:鱼虞模臻:真谆臻文欣魂痕果:歌戈山:元寒桓删山先仙宕:阳唐效:萧宵肴豪曾:蒸登假:麻流:尤侯幽梗:庚耕清青深:侵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其中:有开无合共四摄:效流深江有合无开共二摄:遇通开合都有共10摄。

中古时期的音义材料

中古时期的音义材料

中古时期的音义材料毕谦琦摘要音义材料是研究中古音非常重要的材料。

相比于韵书、韵图、字书注音,对音义材料的利用还不十分充分。

文章分类介绍了存世的中古时期的注音材料情况,对研究者利用这方面材料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文章也对这些音义材料在音韵学研究中的价值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音义材料《经典释文》佛典音义中古音—、弓[言研究中古音可资利用的注音材料,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中古韵书和韵图。

第二类:中古字书的注音材料。

第三类:训诂专书和训诂材料中的注音材料。

第一类和第二类最为显著,利用得也最充分,本文将不再介绍讨论。

第三类在学术界有一个名字,叫作音义材料。

所谓音义,指的是随文注音释义。

这类注音材料的特点是零散,但数量巨大,利用情况并不如前两类充分。

本文着重介绍第三类:中古时期的音义材料。

(一)汉语注音方式早期的经典及其阐释主要靠口耳相传。

纸张的发明和书籍的普遍流通,使得古代学者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来学习经典。

学习过程中遇到生字,就靠前人的注音释义来学习。

在反切兴起之前,古人的注音方式主要有譬况、读若、直音等。

譬况法是通过打比方或简单描述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来为汉字注音。

主要有急言、缓言、长言、短言、内言、外言等术语。

如《淮南子•墜形训》“其地宜黍,多旄犀。

”高诱注“’旄'读近’绸缪'之'缪',急气乃得之。

”读若法指的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给汉字注音。

格式一般是:“A读若B”咸“A读如B”。

如,《说文解字•口部》:“哙,读若快。

”《吕氏春秋•重己》:“其为饮食酗醴也,足以适味充虚而已矣。

”高诱注:“酗,读如《诗经》'哋哋硕言'之'哋’。

”直音法指的是用同音字来为被注字注音,如,《穆天子传》“道里悠远,山川间之”,郭璞注:“间,音谏。

”这些注音方式有不少的弊端,如注音不精确,适用范围受限等。

反切作为一种更为先进的注音方式逐步取代了上述注音方式。

反切是用两个汉字为一个被切字注音,其原理是:反切上字取声母,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介音的信息有时反映在反切上字,有时反映在反切下字,大部分情况下反映在反切下字。

音韵学

音韵学

音韵学一、音韵学的定义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从时间断限上看,远古迄清末,各个时代的语音系统都可以作为研究目标;从空间视野上看,汉语历史上的各个区域语音系统又都可以列入研究范畴,因而,所涉及的语音研究维度非常广阔。

①汉语音韵学可以分为传统音韵学和现代音韵学两种。

传统音韵学主要从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的双生叠韵和反切开始,历经隋唐韵书、宋元字母等韵之学和明清古音学,一直到朴学大师章炳麟、黄侃为止;现代音韵学主要是从1923年汪荣宝发表《歌戈鱼虞模古读考》一文开始,历经高本汉、马伯乐、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王力、陆志韦、董同龢等,一直发展到现在。

②音韵学的“传统”和“现代”之分,更重要的是在研究的目的、理论和方法上。

传统音韵学作为经学的附庸,其主要目的在于解释古代经典文字的形音义,主要材料局限于韵书、韵图、反切、韵文、谐声字等,主要工作是考订汉字在历史上的音类,解释和评注各种经学文献,故实质上属于语文学的范畴。

现代音韵学则把语言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主要目的在于从历时和共时两个方面研究汉语的内部结构和发展规律,主要材料不仅有韵书、韵图等,而且增添了现代方言、中外译音、汉藏系语言等,主要工作不仅考证古音的音类,而且考证古音的音值,从而把各种历史事实联成一个自然发展的演变过程,故实质上属于语言学的范畴。

③二、音韵学研究历史概述④汉语传统音韵学起源于东汉末年,它的建立以反切的出现为标志。

所谓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给一个汉字注音,被注音字的声母取自第一个字,被注音字的韵母和声调取自第二个字。

如:妥:孙(炎)他果反。

(《经典释文.尔雅音义》)东汉末年的学者孙炎据说是创制反切的第一人。

反切发明的原因有二:一是在汉代以前,人们已经能够不自觉地将两个字的音读成一个音了,以至于形成了“合音词”。

比如《愚公移山》中“投诸渤海之尾”的“诸”就是“之于”的合音。

二是在东汉后期,佛教传入了中国,佛教的经典是拼音文字——梵文写成的,人们在翻译佛经的时候,有的地方需要音译,要用汉字去对译梵文字母,这就促使人们去分析汉字的音节,最终发现汉字的一个音节可以分析为两部分,即后来称为声母的部分和韵母加声调的部分。

音韵常识及诗词格律

音韵常识及诗词格律

音韵常识及诗词格律一音韵学概述1、音韵学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古今变化和发展的一门学科。

音韵学的研究对象是古音,古人今天研究古音,只能根据汉字在各自时期的各自读音来研究汉语语音在不同时期的特点,由此了解语音的历史变化与发展。

2、古音韵的历史分期1.上古时期先秦两汉的语音(以诗经为代表)2.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陆发言《切韵》音系为代表),现仅存陆发言的残本和北宋陈彭年等编纂的《广韵》3.近古时期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为代表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4.现代时期现代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3、古今语音研究的异同:1.共同点:都是以语音为研究对象,且古代的语音是现代语音的源头,对语音的分析都要从结构构成入手。

2.不同点:a.目的不同,现代的语音研究是为了审音、正音、规范语音等;古代音韵的研究是为了解决阅读古书的问题,如古音通假、古书的读音、假借、诗词格律等。

b.研究材料不同,现代有活着的口语材料,古代只有间接的材料,如韵书、韵文、注音等书面材料,这些材料是间接的c.研究方法不同,现代以平面描写为主,古代则更注重纵向表述,古今对比等。

4、音韵学功能1.为了深入了解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2.便于掌握语音演变规律,使语音更加规范化3.利用音韵知识进行方言调查、推广普通话4.可用音韵知识查阅古代的工具书,如《广韵》、《佩文韵府》、《经籍纂诂》、《助字弁略》、《说文通训定声》、《经传释词》等工具书多用音韵编排5.为解读古代文献中的语音问题;如通假字的问题、破读的问题、探讨同源词、古汉语虚词中的通用假借等。

5、可供查阅的音韵书籍1.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2.王力《汉语音韵学》3.唐作藩《音韵学教程》4.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5.史存直《汉语语音史纲要》6.任铭善《汉语语音史要略》6、关于声母方面的术语1.字母,即声母的代表字。

又称为“声”、“纽”、“声纽”、“音纽”“声类”等名称,所谓“声类”,归纳反切上字的类别就是“声类”;所谓“纽”,即枢纽、关键,古人认为声母是汉字字音的关键和中心。

音韵学介绍

音韵学介绍

音韵学介绍一、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现代汉语语音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

所谓声、韵、调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指某个历史时期汉语声、韵、调的种类及声母、韵母的配合规律。

以现代普通话为例,它有22 个声母,38 个韵母,4 个调类。

其声母和韵母的配合不是任意的,而有一定的规律,如j、q、x三个声母只能和齐齿呼与撮口呼的韵母相拼,而不能与开口呼与合口呼的韵母相拼。

在研究方法上,传统音韵学主要使用的是系联法、类推法、统计法和比较法。

在标音问题上,由于古代没有现代化的标音工具,古人表示汉字声、韵的工具还是汉字,所以传统音韵学研究古音时还得借助某些习用的汉字作为标音工具,只是对古音进行构拟时才使用国际音标或其他注音符号,但这已是清代以后的事。

与传统音韵学不同,语音学是十九世纪兴起的一门研究人类语言声音的科学,它主要研究语音的系统(声音的成分和结构)、变化及发展规律,并教会人们如何去分析研究语音的系统和变化,如何发现语音的变化规律,同时训练人们发音、听音、记音、审音的技术。

语音学一般分为普通语音学、历史语音学、描写语音学和实验语音学等。

普通语音学研究人类语音中各种声音的构成,音与音的结合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变化,以至声调、语调、轻重音等现象。

历史语音学研究某一语言各个历史阶段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

描写语音学研究某种语言在一定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特殊现象。

实验语音学则是通过实验仪器分析语音的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

在研究方法上,语音学主要是通过描写、实验、分析、归纳、历史比较等方法揭示语音的性质、系统及其发展规律,它所使用的标音工具主要是国际音标。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汉语音韵学是我国研究汉语历史语音的一门传统学问,而语音学是研究各种语言的语音及语音各个方面的一门现代科学。

汉语音韵学相当于语音学中的一个部门,可以称为汉语历史语音学,二者在研究对象、分类、方法及标音工具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绝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

音韵学

音韵学

1.反切注音
中国使用汉字来记录汉语。汉字是记录音节的。反切的产生和运用,说明古人已经能够离析音节。这样,汉字就不再是一个囫囵的整体音,而是可以分析的语音结构体。古人把一个音节离析出声韵两部分。现代汉语音节还有声调区别,古代的声调已经包含在韵中。
可以根据反切总结出双声、叠韵,归纳汉语的声韵系统。古代的反切注音,成为今天研究古音的重要材料。注音中反映了语音的古今演变。例如:
古音已经消失,今天还能够见到的是一个一个的汉字,汉字记录了古代的语音。音韵学把每一个汉字都看作是一个音节,从汉字之间的关系上寻找语音线索,这样就可以研究古音了。
第一个从语音系统方面研究古音的是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他首先对古韵加以研究,与《广韵》对照,把《诗经》里的古韵分为十部。研究方法是系联韵字。如根据《关雎》第三章判定“得、服、侧”这三个字古代一定同韵;又根据《伐檀》第二章判定“辐、侧、直、亿、特、食”六个字古代同韵;又根据《硕鼠》第三章的押韵字“麦、德、国、直”判定这四个字古代同韵。把这些字比较一下,“侧”、“直”各出现在两首诗歌里,这样就可以认定,三首诗中的这十一个字都是同一个韵的字,就可以把以上的字归纳为一个韵部。
2.声律
魏晋以后,人们越来越重视诗歌的音律节奏,汉语的四声因此而被发现。为了创造诗歌的音乐美,人们对汉字从发音上细加辨析,于是发现了声调。四声是在给字音归类时发现的。先有平仄概念,然后再细分为平上去入四类,这就是古代汉语的四个声调。人们在诗歌中有意识地把四声不同的字间隔使用,造成韵律节奏的抑扬顿挫,押韵字则有意识地用平声字,格律诗逐渐形成。
音韵学常识简介
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语音结构和语音演变的一门科学。
一、音韵学与现代汉语语音学的主要相同点和主要区别:

音韵学声母

音韵学声母

第五节


汉语声母系统的历史演变
一、中古到现代声母的演变规律
1、浊音清化(平送仄不送) 平送仄不送:平(平)——送气清音 仄(上去入)——不送气清音



2、唇音的分化。 唇音分化为重轻两类,轻唇音非敷奉合并。 3、齿音的合流。 知庄章(知照)合流为一组。 4、见精组声母细音腭化。 洪:开口呼﹑合口呼。 细:齐齿呼、撮口呼。
口桑退杂狂翁辉黄忙

指出下列词语为什么在上古时期是双声字?

燕婉
唐棣 匍匐 憔悴 缤纷

为什么非声有悲、番声有潘,文声有闵,分 声有盼? 为什么堂声有瞠,登声有橙、土声有社、刀 声有召,故含d、t声母的字大都读翘舌音?


二、古无舌上音

古无舌上音:指中古三十六字母中的舌上音 “知彻澄”在上古不存在,这组音在上古读 作 “端透定”。
关于“古无舌上音”的证据:
1、通假异文:孟猪/明都 2、声训材料:《诗经》毛传:“追,雕也。” 3、古代注音:《说文水部》:“冲,读若 动。” 4、谐声系列:登——橙、澄、證 召——迢、貂、笤 现代音韵学用方言材料证明古无舌上音。








学者们通过“系联法”归纳了《广韵》反切上字的 类,但他们却得出了不同的结果。 (清)陈澧:40声类 黄侃、钱玄同:41声类 高本汉、白涤洲:47声类 曾运乾、陆志伟、唐作藩、周祖谟、邵荣芬:51声 类 李荣:52声类 李新魁:59声类 声类:声母的类别。根据反切上字系联归纳出 来的,没有经过音位归纳处理。 研究韵书声母,先分析声类,由声类归纳出声 母,根据声类能否区别意义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 依据其他资料,拟测声母音值。

古音韵学学习参考

古音韵学学习参考

古代音韵学习资料一自学材料1.万献初:武汉大学教授,《音韵学要略》,武汉大学出版社,超星学术视频2.高小方:南京大学教授,《古代汉语》1、2(音韵学知识在《诗经》讲解内),超星学术视频3.朱磊: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中国传统音韵学》,中国大学慕课本讲介绍有关古音的基本知识以及古书的读音问题。

让学生了解古今语音的差异,建立语音发展的观点,了解汉语语音史与音韵学史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古音知识的一些基本概念,为进一步的学习古音知识打好基础。

一、古今语音的异同语音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古代语音与现代语音的差异表现在声、韵、调三个方面。

考察古今语音的材料可以从两方面入手:(1)方言;(2)书面语语音演变史的分期:1.上古音(先秦两汉)以先秦两汉韵文、谐声字、重文、异文、假借、古书注音、声训等为研究材料。

可以拿《诗经》音作为代表。

2.中古音(魏晋至唐宋)主要以隋陆法言《切韵》(宋《广韵》的前身)为研究材料。

一般以《切韵》音系作为代表。

3.近古音(元明清)元代周德清的韵书《中原音韵》是反映这个时期语音系统的代表作。

4.现代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即北京音系为代表。

(一)古今韵母的不同古今韵母的不同比较容易察觉。

我们读古诗就常常会发现有的押韵今音念起来不和谐。

如:长干吴儿女,嫁得瞿塘贾,眉目艳新月。

朝朝误妾期。

屐上足如霜,早知潮有信,不着鸦头袜。

嫁与弄潮儿。

(唐·李白《越女词五首》之一)(唐·李益《相和歌辞·江南曲》)李白诗中以“月、袜”为韵,古代同属入声月韵,但是现代韵母完全不同。

李益诗中“期、儿”为韵,今天用普通话来读觉得不押韵,但是用绍兴话来读听起来又和谐了。

古代联绵词中有一类是叠韵的,叠韵是指两个音节的韵相同(即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如“窈窕、辗转、蹉跎”等,这些词今天读起来仍然能感觉到它们是叠韵的。

但是也有不少古代叠韵联绵词,今天读起来却不叠韵了。

如“仓庚”,今音一个韵母是ang,一个韵母是eng。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一、《广韵》61平声韵: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萧宵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祭泰夬废二、《广韵》34入声韵: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辖黠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三、《广韵》35声母:四、宋人三十六:五、十六摄:喉音:影余晓匣牙音:见溪群疑通江止遇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透定泥蟹臻山效舌音: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果假宕梗知彻澄唇音:帮滂并明曾流深咸齿音:精清从心邪非敷奉微庄初崇山齿音:精清从心邪章昌船书禅日照穿床审禅唇音:帮滂并明喉音:晓匣影喻半舌:来半齿:日六、王力上古29韵部:七、王力上古32声母:之职蒸喉音:见溪群疑晓匣影支锡耕舌头音:端透余定泥来鱼铎阳舌上音:章昌船书禅日侯屋东齿头音:精清从心邪宵药正齿音:庄初崇山幽觉唇音:帮滂并明微物文脂质真歌月寒缉侵叶谈八、《中原音韵》19韵部表: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九、《中原音韵》25声母表:崩烹蒙风亡东通农龙工空仰烘邕宗从嵩钟充双儿章昌商戎十、十三辙韵目表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坡梭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十一、王力上古30韵部所含《广韵》韵部表注:加[]的韵目指的是该韵在此部,但是该字并不在此部。

十二、等与中古声母关系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晓见溪疑来帮滂并明2、只有一二四等的:匣3、只有一四等的: 端透定泥精清从心4、只有二三等的: 知彻澄娘照穿床审5、只有三四等的: 喻(三等云,四等余)6、只有三等的:群禅日非敷奉微(合口)7、只有四等的:邪十三、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1、一等: 冬模泰灰咍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2、一三等:东戈(2)3、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4、二三等:麻庚(2)5、三等: 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6、四等: 齐先萧青幽添(6)十四、内外转与中古韵部内转通:东冬钟外转江:江止:支脂之微蟹: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遇:鱼虞模臻:真谆臻文欣魂痕果:歌戈山:元寒桓删山先仙宕:阳唐效:萧宵肴豪曾:蒸登假:麻流:尤侯幽梗:庚耕清青深:侵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其中:有开无合共四摄:效流深江有合无开共二摄:遇通开合都有共10摄。

语音史

语音史

一预备知识:必备的音韵学常识汉语的语音史属于历史语音学范畴,在这方面,我们的祖先有一门专门的学问叫“音韵学”。

下面将要借助这方面的知识去认识汉语的语音史,所以很有必要首先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学习汉语语音史必须了解的音韵学术语:一、音韵学: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二、反切(翻、反、切)、读若、读如三、音标、标目字、字母、韵目四、声(纽、母、声纽、声母、字母、声类)五、三十六字母六、清、浊、全清、次清、全浊、次浊七、五音、七音八、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半齿音、半舌音一.音韵学1古音学“古音”是指先秦两汉(公元二世纪以前)的语音。

“古音”就是对“今音”来说的。

这是传统的提法。

其实,在我们今天看来,“古音”应该叫做“上古音”。

因此,研究先秦两汉的音韵的学问——古音学,也就应该叫做上古音。

“古音学”是根据韵书以前的韵文和形声字等材料去考证上古时期汉语语音系统的。

2今音学所谓“今音”主要是指隋唐时代(公元六世纪至十世纪)的语音。

“今音”应该叫做“中古音”,“今音学”以切韵系韵书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韵书中的反切,研究中古和近古时期的汉语语音系统。

3等韵学“等韵学”,着重分析汉字字音的结构,即声韵调的配合关系,阐述汉语发音的原理和方法,因此属于普通语音学范围,近似现代语音学,但它是用传统方法进行研究的。

在等韵学的研究中常采用韵图的形式进行分析说明。

《韵镜》二、反切反切,在唐代以前一般叫“反”,有时叫“翻”,唐代以后才叫“切”。

传统的汉语音韵学称它为“反切”。

在没有应用反切来注音以前,古人要表明某个字的读音时,往往用“读若”(或“读如”)和“直音”的方法。

这就是用一个汉字来注另一个同音的汉字。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所写的《说文解字》就是用“读若”的方法来注音的,例如:“龇”(zī),读若“柴”。

后来又用“直音”法,例如《尔雅》郭璞注:“诞音但”。

这种方法直到解放前,一般字典和辞书里还普遍地采用着,例如旧《辞源》里有“倚,读若以”、“宫音弓”(不过,字典里往往还添上一个“反切”)。

(通论十五)音韵学常识(一)剖析

(通论十五)音韵学常识(一)剖析

(三) 声母方面的术语
1.字母,声纽,纽
传统音韵学里,声母称为“声”,又叫做 “纽”、“声纽”。
古时候,人们对声母的认识,是从汉字之间的 双声关系开始的,并据以创造出反切来。 把具有双声关系的反切上字加以归纳,就可以 得出反切上字的类别。每一类的反切上字代表一个 声母,从同类汉字中选出一个汉字作为代表,作该 声母的标目字。这类标目字就是字母。
练习二
反切,就是利用双声叠韵的原理创造出来的拼音方法。 请根据下列的反切,写出被切字。
格乌切 息救切
基烟切 素姑切
徒红切 去演切
乌干切
之盛切
江雅切
古红切
反切的规律:
许良切
古奚切
(1)反切下字为平声,被切字的声调由反切 上字的清浊决定:反切上字为清声母,被切字为阴 平;反切上字为浊声母,被切字为阳平。 (2)古代的 g k h ,在齐齿呼、撮口呼前面, 变成 j q x 。
(五) 声调方面的术语
声调是汉语的特征。
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古代汉语中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声调。 声调,最早由南北朝时的周颙、沈约提出来的。 古代汉语中的四声,实际上只是指调类,其具 体调值,古人只有一些描述性的说明,只能给人以 大致的感觉印象,得不出准确地调值。
唐·处忠《元和韵谱》:“平声哀而安、 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 明·真空《玉钥匙歌诀》:“平声平道莫 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 促急收藏。”
对于古四声的分析,还有“平仄”“舒促”两组术语。
平 仄 平声 上声、去声、入声 平声、上声、去声 入声
平仄
舒促
舒 促
这两种区分,是为了适应诗歌韵文创作需要而归 纳出来的。

(通论十五)音韵学常识(二)剖析

(通论十五)音韵学常识(二)剖析
王念孙《毛诗群经楚辞古韵谱》和江有诰《音学十书》各分为二十一部。
章炳麟分为二十二部。(早年《成均图》分为二十三部) 审音派的主张:
审音派主张入声韵部独立。这样,韵部数目相应增加。 戴震在《声类表》中将古韵部阴、阳、入三分,共分为二十五部。
黄侃《音略》中分为二十八部。
现代学者,除了传统的研究方法外,还利用现代语音学的方法和工具,注重对音值进行构拟。 王力先生在《中国音韵学》中将上古韵部分为三十部。

幽韵 〔u〕 阴声韵
三 《诗经》的用韵 《诗经》的用韵,除了冬韵归侵外。基本上与上古30韵部相合。 一般来说,同部相押韵,不同部不押韵,也有合韵现象,即临近的韵互相通押。
思考:用现代语音读古诗为什么不押韵?
(一) “叶音说”和其错误 1.“叶音说”的产生:
最早由朱熹提出
把用后代的读音读古代的诗文,不押韵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即为“叶音”。
例(1)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诗经·邶风·静女》)
炜 微韵 〔əi〕 阴声韵
美 脂韵 〔ei〕 阴声韵
例(2)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诗经·王风·黍离》)
穗 质韵 〔〕 入声韵
例(3)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诗经·豳风·七月》)

宵韵 〔o〕 阴声韵
叶音,也作“协音”,也称“叶韵”“叶句”,指以改读字音的错误方式,来读《诗经》 《楚辞》等先秦韵文。这是由于不懂古今语音的异同所致。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周南·关雎》)
芼 宵韵 〔o〕 阴声韵
乐 药韵 〔ok〕 入声韵
清代阮元刻《十三经注疏》附《释文》说:“乐之,音洛,又音岳。或云协韵宜五教反。”

音韵学概述

音韵学概述

唇音 双 唇

舌尖中 端 舌音
舌面前 照
舌叶

齿音
舌尖前 精
牙音 舌 根 透定泥 穿神日 初床 清从 溪群疑
来 审禅喻 山俟 心邪 晓匣
三、上古声母系统
上古声母,指两汉以前的声母系统。其代表是《诗经》音。清 钱大昕提出“古无轻唇”“古无舌上”,揭开了古声母研究的序幕。
1.上古时期无轻唇(指两汉前没有唇擦音)。
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钱 氏认为上古没有舌上音知彻澄3母,中古读知彻澄3母的字,在上 古分别读作舌头音端透定3母。
3.上古时期无“娘、日”二纽(两汉以前没有舌尖后鼻音和擦 音。)
章太炎《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古音有舌头泥纽,其后别 之,则舌上有娘纽,半舌半齿有日纽,于古皆泥纽也。”。
初安飞低 劈屋七帖 龙民齐云
杂局竹福
准海马语 铁笔雪塔 上 坐 在似 助爱至用 六作设月
(一)上古韵部研究的材料和方法
材 料: 《诗经》、《楚辞》以及上古其它韵文的入韵字 和汉字的谐声系统。
方法: 考求古韵部的方法,主要是系联法。
《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次浊
带音的鼻音、 边音、半元音
根据气 流或浊 化的程 度分类
附:现代普通话声母清浊表
清浊 发音部位
清浊
双唇音 b
p
m
唇齿音
f
舌尖音
d
t
nl
舌根音
g

古代汉语音韵-文档资料

古代汉语音韵-文档资料

全浊:发音时声带振动的塞音,擦音,塞擦 音。
次浊:发音时声带震动的鼻音,边音,半元
音。
2020/9/11
.
8
中古三十六字母:在守温三十字母的基础上,
宋初有人根据当时的语音实际,又增加了 “非、敷、奉、微、娘、床”这六个字母, 并改“不”为“帮”、改“芳”为“滂”, 即成为“三十六字母”。
2020/9/11
2读若、读如: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注音。 例:渔,读若《论语》之“语”
2020/9/11
.
22
3直音:用同音字注音,相对于读若和譬况譬况, 直音法用完全同音的字注音是一大进步,但是 ,有时同音字较少,或者用来注音的同音字本 身就是个生僻字,也会影响注音效果。如:瑊 ,音鍼。玏,音勒。
4反切:用两个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 口诀如下:
2020/9/11
.
20
古代四声与现代方言区声调对应表
.
21
五、古代注音的基本概念
特点:用汉字给汉字注音 1譬况:是用打比方,作比较,以及描写说明发音 情况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术语:长言之,短 言之,急气,缓气)
例如《公羊传》中有一句话:“春秋伐者为客,伐 者为主。”这句话中的两个“伐”字意义不同,何 以区别呢?古人注道:“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 ”,“见(被)伐者为主,读伐 短言之。”
.
3
1.语音系统:指汉语的声、韵、调及其配 合规律。
2.古音学:是研究上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3.今音学:是研究中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4.北音学:是研究近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5.等韵学:依据等韵图来分析音节的结
构,探讨发音原理和方法。
6.小 学:是我国传统的语言学,包括音 韵学,训诂学,文字学。

古代汉语音韵学基础

古代汉语音韵学基础


元明时代,声调发生了一些变化,这样北京音系就出 现了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这四个声调。
2、调值:指各种语言实际读音的高低升 降的形式。现汉使用五度标调法(刘复、 赵元任)。调类相同,调值不一定相同。 如同为阴平的“妈”,在北方方言读55调 值,而在天津方言读11调值。
明· 真空和尚《玉钥匙歌诀》: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 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3)古代的注音材料
铺,东晋徐邈注为“音敷”
4)谐声字:即形声字。使用相同声旁的字, 它们的读音也必定是相同或非常接近。如: “芒、妄、忘、忙”都是从“亡”得声,现 汉读音不同,但是在上古它们的读音相同或 相近。
5)古代的韵文材料
诗歌、辞赋:诗经、唐诗宋词、元曲
6)古代的韵书、韵图 韵书:古人将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汇集 在一起,使诗人在进行创作时能够据之 选择韵脚的一种词典。 韵图:直观地将字的声、韵、调情况都 反映出来 7)方言材料、亲属语言材料
前人对中古音的总结 1、唐末守温和尚的“三十字母” 唇音:不芳並明 舌音:端透定泥 知徹澄日 牙音:见溪群来 齿音:精请從 審穿禅照 喉音:心邪晓 匣喻影 2、宋人三十六字母:
一 《廣韻》的產生及其體例
• (一) 《廣韻》的產生
• 北宋初年,陳彭年、丘雍等人奉皇帝的詔令據《切韻》 及唐人的增訂本《唐韵》對《切韻》進行了修訂。修 訂本于真宗景德四年(西元1007年)完成,于真宗大中 祥符元年(西元1008年)改名為《大宋重修廣韻》,簡稱 《廣韻》。這是第一部官修性質的韻書,是《切韻》最 重要的增訂本。《廣韻》雖距《切韻》成書時間已有 四百多年,但其語音系統與《切韻》基本上是一致的,只 是收字大為增加,計有26194字,比《切韻》的字數 (11000餘字)多出一倍以上,注釋也較詳細,共用了 191692字。此外,《廣韻》分韻為二○六韻,比《切韻》 多出13韻,這是分韻粗細寬嚴的問題,並非語音系統有什 麼變化。

古代乐器的基本音阶

古代乐器的基本音阶

古代乐器的基本音阶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古代乐器的基本音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古代乐器的基本音阶基本音阶分为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五音中各相邻两音间的音程,除角和徵、羽和宫(高八度的宫)之间为小三度外,余均为大二度。

五音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

唐代以后叫合、四、乙、尺、工。

五音在音韵学上指五类声母的五类发音部位,即喉音、牙音、舌音、齿音和唇音。

【宫】五音之一。

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do音。

“宫”音为五音之主、五音之君,统帅众音。

《国语·周语下》曰:“夫宫,音之主也,第以及羽。

”《礼记·乐记》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宋张炎《词源·五音相生》亦曰:“宫属土,君之象……宫,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施始生,为四声之纲》。

”宫调(式)又为众调(式)之“主”、之“君”,即就其今所谓之“调高”而言。

《隋书·音乐志》云:“每宫应立五调”“牛弘遂因郑译之旧,又请依古‘五声五律’旋相为宫:‘雅乐’每宫但一调,惟‘迎气’奏五调,谓之‘五音’;‘缦乐’用七调……”此所谓“宫”,与“均”通。

有以宫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曰:“宫七调第一运正宫调,……第六运仙吕宫,第七运黄钟宫。

”张炎《词源》亦曰:“十二律吕各有五音,演而为宫为调……黄钟宫(均):黄钟宫(调式)、黄钟商(调式)、黄钟角(调式)、黄钟变(变徵调式)、黄钟徵(调式)、黄钟羽(调式)、黄钟闰(闰宫调式)。

”【商】五音之一。

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re音。

“商”音为五音第二级,居“宫”之次。

古人认为,“商,属金,臣之象”,“臣而和之”。

有以商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入声商七调”。

【角】五音之一。

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mi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章知識材料判斷:宋人三十六字母的齒音有2組。

宋人三十六字母的齒音有3組。

隋代的聲母中有3組齒音。

隋代的聲母中有2組齒音。

如果用反切法給“武”字注音,切上字的聲母應該是 。

如果用反切法給“武”字注音,切上字的聲母應該是 。

如果用反切法給“武”字注音,切上字的聲母應該是 。

近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 是由中古漢語的 變來的。

近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 是由中古漢語的 變來的。

根據《韻鏡》,“落”字在《切韻》(《廣韻》)中屬於鐸韻根據《韻鏡》,“落”字在《切韻》(《廣韻》)中屬於藥韻根據《韻鏡》,“略”字在《切韻》(《廣韻》)中屬於鐸韻根據《韻鏡》,“略”字在《切韻》(《廣韻》)中屬於藥韻中古漢語的全濁上聲變爲去聲發生在所有現代漢語方言中。

中古漢語的全濁上聲變爲去聲發生在除粵語的所有現代漢語方言中。

中古漢語的去聲在所有現代漢語方言中都保留爲去聲。

中古漢語的去聲在所有現代漢語方言中都分化爲陰去和陽去。

北方方言的四個代表點北京、西安、重慶、南京都沒有了入聲調。

有些北方方言仍然保存了入聲調。

現代漢語所有方言的去聲調的調值都是51。

並非現代漢語所有方言的去聲調的調值都是51。

現代漢語所有方言的陰平調的調值都是55。

並非現代漢語所有方言的陰平調的調值都是55。

清代學者論著中的“今音”指的是中古音。

清代學者論著中的“今音”指的是清代音。

清代學者論著中的“古音”指的是上古音。

清代學者論著中的“古音”指的是中古音。

宋人三十六字母中的擦音聲母有3個。

宋人三十六字母中的擦音聲母有6個。

宋人三十六字母中清濁對立的擦音聲母有3對。

宋人三十六字母中清濁對立的擦音聲母有6對。

中古漢語的清濁概念與現代漢語的清濁概念完全相同。

中古漢語的清濁概念與現代漢語的清濁概念不完全相同。

(韻、韻母)是古代韻書的概念。

中古漢語韻的概念要計聲調。

中古漢語韻的概念不計聲調。

中古漢語只有開合兩呼。

中古漢語有開齊合撮四呼。

中古漢語的 韻尾是陽聲韻尾。

中古漢語的 韻尾不是陽聲韻尾。

中古漢語的 韻尾是陰聲韻尾。

中古漢語的 韻尾是不陰聲韻尾。

用四角標圈法給現代漢語普通話標注聲調時不可能在右下角出現“ ”號。

用四角標圈法給現代漢語廈門話標注聲調時不可能在右下角出現“ ”號。

用四角標圈法給中古漢語標注聲調時不可能在右下角出現“ ”號。

用四角標圈法給中古漢語標注聲調時不可能在右下角出現“ ”號。

中古漢語上聲的調型是升。

中古漢語上聲的調型是曲折。

“陽”字的中古聲調用四角標圈法應該標作“ 陽”。

“陽”字的中古聲調用四角標圈法應該標作“ 陽”。

“蕩”字的中古聲調用四角標圈法應該標作“ 蕩”。

“蕩”字的中古聲調用四角標圈法應該標作“蕩 ”。

《廣韻》成書于宋代,因此它的語音系統是宋代的。

《廣韻》成書于宋代,但它的語音系統是隋代的。

“宋人三十六字母”出現于北宋,因此它代表了北宋的聲母系統。

“宋人三十六字母”出現于北宋,但它代表的聲母系統是隋代的。

從漢代開始,古人就清楚地認識到語音是發展變化的。

直到明代,古人才清楚地認識到語音是發展變化的。

所有的古代反切都可以用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和調的方法拼讀出現代漢語普通話的正確讀音。

並非所有的古代反切都可以用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和調的方法拼讀出現代漢語普通話的正確讀音。

現代漢語普通話還存在全濁聲母。

現代漢語普通話已經不存在全濁聲母。

現代漢語普通話還存在次濁聲母。

現代漢語普通話已經不存在次濁聲母。

現代漢語普通話還存在全清聲母。

現代漢語普通話已經不存在全清聲母。

現代漢語普通話還存在次清聲母。

現代漢語普通話已經不存在次清聲母。

“見”字中古屬於塞音,現代漢語普通話屬於塞擦音。

“溪”字中古屬於塞音,現代漢語普通話屬於擦音。

“精”字中古屬於舌尖前音,現代漢語普通話屬於舌面前音。

“清”字中古屬於舌尖前音,現代漢語普通話屬於舌面前音。

在現代漢語是齊齒呼,在中古漢語是開口呼。

在現代漢語是齊齒呼,在中古漢語也是齊齒呼。

在中古漢語韻尾中, 與 比 與 的讀音接近。

在中古漢語韻尾中, 與 比 與 的讀音接近。

中古漢語的入聲韻總是與陽聲韻相配。

中古漢語的入聲韻總是與陰聲韻相配。

選擇:宋人三十六字母的齒音有2組,它們是A知組和精組 B 精組和照組 C 知組和照組 D 精組和知組隋代的聲母中有3組齒音,它們是A知组、精组和照組 B 精组、莊組和照組 C 精组、章組和照组 D 精組、莊組和章組宋人三十六字母的重脣音幫、滂、並和輕脣音非、敷、奉的不同A僅在發音部位B僅在發音方法 C 在於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D不在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宋人三十六字母的舌頭音端組和舌上音知組的不同A僅在發音部位B僅在發音方法 C 在於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D不在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宋人三十六字母的齒頭音精組和正齒音照組的不同A僅在發音部位B僅在發音方法 C 在於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D不在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宋人三十六字母的舌音和齒音的不同A僅在發音部位B僅在發音方法 C 在於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D不在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宋人三十六字母的齒頭音精、清、從和心、邪的不同A僅在發音部位B僅在發音方法 C 在於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D不在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宋人三十六字母的牙音見組和喉音中的曉、匣二母的不同A僅在發音部位B僅在發音方法 C 在於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D不在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宋人三十六字母的重脣音幫、滂、並與輕脣音非、敷、奉在發音方法上的區別是A 塞和擦B 塞和塞擦C 擦和塞擦D 塞和鼻中古漢語韻母 的韻頭是A B C D中古漢語的陰聲韻和陽聲韻不可能具有的聲調是A 平聲B 上聲C 去聲D 入聲中古漢語的陰聲韻和陽聲韻可以具有的聲調A 僅是平聲和上聲B 僅是上聲和去聲C 是平聲、上聲和去聲D 是入聲中古漢語的入聲韻不可能具有的聲調A 僅平聲和上聲B 僅上聲和去聲C 平聲、上聲和去聲D 入聲中古漢語的入聲韻可以具有的聲調是A 平聲B 上聲C 去聲D 入聲從《韻鏡》可以看出,“唐”字的中古調類是。

A 平B 上C 去D 入從《韻鏡》可以看出,“蕩”字的中古調類是。

A 平B 上C 去D 入從《韻鏡》可以看出,“宕”字的中古調類是。

A 平B 上C 去D 入從《韻鏡》可以看出,“鐸”字的中古調類是。

A 平B 上C 去D 入在現代漢語的所有方言中都分化爲陰陽兩類的中古漢語聲調是A 平B 上C 去D 入只在現代漢語粵方言中分化爲陰陽兩類的中古漢語聲調是A 平B 上C 去D 入中古漢語入聲調派入陰陽上去四個聲調的現代漢語方言是A 北京話B 西安話C 重慶話D 南京話中古漢語入聲調派入陰平陽平二個聲調的現代漢語方言是A 北京話B 西安話C 重慶話D 南京話中古漢語入聲調派入陽平一個聲調的現代漢語方言是A 北京話B 西安話C 重慶話D 南京話中古漢語入聲調保留的現代漢語方言是A 北京話B 西安話C 重慶話D 南京話“去”字在西安話裏讀55,因此它在西安話裏的調類是A 陰平B 陽平C 上聲D 去聲與北京話陰平調值相同的西安話的調類是A 陰平B 陽平C 上聲D 去聲中古漢語韻的概念要計A 韻頭、韻腹和韻尾B 聲調、韻腹和韻尾C 聲調、韻頭和韻尾D聲調、韻腹和韻尾現代漢語韻母的概念要計A 韻頭、韻腹和韻尾B 聲調、韻腹和韻尾C 聲調、韻頭和韻尾D聲調、韻腹和韻尾古今漢語韻部的概念要只計A 韻頭和韻腹B 韻腹和韻尾C 聲調和韻腹D聲調和韻尾中古唐、蕩、宕三韻之間的區別在於A 聲母B 韻母C 韻頭D 聲調中古陽、養、漾三韻之間的區別在於A 聲母B 韻母C 韻頭D 聲調中古漢語有 韻頭的是A一二等韻B三四等韻 C 一三等韻 D 二四等韻中古漢語沒有 韻頭的是A一二等韻B三四等韻 C 一三等韻 D 二四等韻中古漢語的細音韻母屬於A一二等B三四等 C 一三等 D 二四等中古漢語的洪音韻母屬於A一二等B三四等 C 一三等 D 二四等《韻鏡》的“舌音”“清”表示的僅是宋人三十六字母中的A 端母B 知母C 端母和知母D 透母宋人三十六字母中的疑母,《韻鏡》的表示是A 牙音、清B牙音、次清C牙音、濁D牙音、清濁《韻鏡》的“牙音”“清濁”表示的是宋人三十六字母中的A 見母B 溪母C 群母D 疑母宋人三十六字母中的喻母,《韻鏡》的表示是A 喉音、清B喉音、次清C喉音、濁D喉音、清濁《韻鏡》的“喉音”“清濁”表示的是宋人三十六字母中的A 影母B 曉母C 匣母D 喻母宋人三十六字母中的心母,《韻鏡》的表示是A 齒音、清(左1)B 齒音、次清C 齒音、濁D 齒音、清(左4)《韻鏡》的“齒音”“清”表示的僅是宋人三十六字母中的A 精母B 心母C 精母和心母D 清母中古漢語的重脣音幫組和輕脣音非組拼合的韻母A 既同等也同呼B 只同等不同呼C 不同等但同呼D既不同等也不同呼古代漢語的陽聲韻不可能具有A 平聲調B上聲調 C 去聲調D入聲調古代漢語的陰聲韻不可能具有A 平聲調B上聲調 C 去聲調D入聲調古代漢語的入聲韻總是具有A 平聲調B上聲調 C 去聲調D入聲調古人區別不送氣和送氣的術語是A全清和次清 B 全濁和次濁C濁和清濁 D 濁和清現代漢語屬於細音的呼是。

A 開口和合口B 合口和齊齒C 合口和撮口D 齊齒和撮口現代漢語屬於洪音的呼是。

A 開口和合口B 合口和齊齒C 合口和撮口D 齊齒和撮口入聲韻發音短促是由於具有A 零韻尾B 元音韻尾C鼻音韻尾D塞音韻尾注:藍色字體題目判斷與選擇重復。

綠色字體題目09年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