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1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
英使马噶尔尼使华
•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 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 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 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清乾隆帝致英王的信函(1793年)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周边形势
丝绸之路的兴衰
总结: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
汉代:陆路为主;海路发端; 唐代:陆海并举,全面繁荣; 宋代:海路为主,陆路中断; 元明清:陆路一度恢复;海路再度繁荣并走向衰落;
——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回答: 明中期以后海外贸易的特点
• 1、范围:远及美洲; • 2、主体:民间商人崛起; • 3、对象:西、葡等西方国家加入; • 4、产品:出口丝、瓷为主,进口新增白银; • 5、地位:优势(出超)。
晚明海外贸易路线
丝绸之路的兴衰
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
汉代:陆路为主;海路发端; 唐代:陆海并举,全面繁荣; 宋代:海路为主,陆路中断; 元明:陆路一度恢复;海路再度繁荣并走向衰落;
——[古罗马]普林尼
回答:西汉陆上丝路走向兴盛的原因
1、政治: (1)国内:汉朝积极的对外政策; (2)国际:丝路沿线的国际参与; 2、经济:两汉经济发展;丝织业发达; 3、国际:罗马对丝绸的旺盛需求。
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端
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
汉代:陆路为主;海路发端;
丝绸之路的兴衰
(二)唐代:
• 传统陆上丝绸之路 • 东海丝道 • 西藏道 • 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
汉代:陆路为主;海路发端; 唐代:陆海并举,全面繁荣;
丝绸之路的兴衰
(三)宋代:
宋代泉州市舶司遗址
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简短
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简短1.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控制着河西走廊及哈密一带,中亚一带则被控制在自称为成吉思汗后裔的铁木尔帝国手中,铁木尔一生征战,建立了一个东起中国北部边境,南抵印度北部,西至小城邦国家,北至俄国南部的大帝国。
铁木尔王朝热心于建设华丽的建筑,表现了对学识和艺术的深刻理解,首都撒马尔汗就是集东西方文化之大成之地。
但是,铁木尔帝国在远征中国途中,随着铁木尔君主之死,快速走向衰退,丝路上的游牧民族也由盛至衰,丝路贸易也趋于丝绸之路中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
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丝绸之路这一名称是由德国地理学家F.P.W.von李希霍芬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原指两汉时期中国与中亚河中地区以及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
其后,德国历史学家A.赫尔曼把丝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路的基本内涵。
2.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短一点,50字左右历史小故事: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
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
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
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
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
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
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
拓展资料1、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2、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精品历史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1
历史分期及其依据
近代史
新航路的开辟
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始
世界 (1500年前后) (人类开始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首次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1640)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中国
鸦片战争(1840年) 中国开始被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辛亥革命(1911年) 中国首次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概念 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 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二)目标 (1)能够辨别教科书和教学中的历史解释;能够发现这些历史解释 与以往所知历史解释的异同;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析 。 (2)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个别 或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 释结合起来;能够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 (3)能够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尝试从来源、性质和目的等多方面 ,说明导致这些不同解释的原因并加以评析。 (4)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 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
阳关遗址
一 张骞通西域
2 背景 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收 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大月氏 被匈奴一步步向西驱赶。
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 使汉王朝十分被动。
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
时 间 公元前138年 目 联络大月氏, 的 夹击匈奴
作 熟悉了西域地理环 用 境和风土人情,
及想和汉朝往来 愿望
三、史料实证
(一)概念 (二)目标 (三)史料的分类 (四)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因素 (五)运用史料的原则 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 2.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研究 3.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4.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5.孤证不立,搜集更多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课件 2.3丝绸之路 (共25张PPT)
Just Blue动物世界片头曲
Space
Just Blue
思考:
1、乐曲主题出现几次? 注意体会第二段音乐中人声演 唱加入给你的感受。
2、和《丝绸之路》比较, 这两首乐曲情绪有什么不同? 音乐是怎样处理的?
音乐表现要素
《丝绸之路》
《Just Blue》
音色 速度 节奏 音乐情绪
长笛、羌笛,驼铃、 风声、沙浪声的音效
4、电子合成器
电子合成器实际 上是一台声音的频率 合成仪。它可以模仿 制作出任何声音,还 可以创造自然界和生 活中所没有的声音, 还可以产生整个乐团 合奏和效果。
集体讨论并总结:电子合成器的出现与传统乐
队相比有什么优势?
1、节省人力、物力,便捷。
2、可以制作很多非自然的音效,
使音乐更具有空间感,时代感。
传统音乐 圣桑 《狮王进行曲》
运用大提琴低沉的音 色加上稳重的节奏表现出 狮子威严的形象。钢琴的 半音阶上下行快速跑动, 模仿狮子雄伟的吼叫声。 给人一种静的画面感。
Space
• Space 于1977年在法 国成立。专辑《Just Blue》也是最“太空 ”的专辑,音乐天马 行空,旋律美妙无比 ,在欧洲拥有一大批 忠实听众。1981年12 月,被独具慧眼的央 视的音乐编辑选中做 为刚开播的《动物世 界》的片头曲,而风 靡全国,成为国人心 中的经典与美好回忆 。
稍慢
疏 松 静谧、优美
加入人声的演唱,架 子鼓、大提琴,各种 宇宙音效
快速
紧密
奔放、运动
你知道多少中国的电声乐队的名字?
1、领跑者 3、冲锋军 5、电声奇缘 7、前沿风暴
2、先锋 4、 电玩 6、电音王子、 8、电音风暴
音乐工作站
丝绸之路发展史
丝绸之路发展史
丝绸之路是一个历史悠久、经济繁荣的贸易路线网络,连接中国和地中海地区,起源于公元前2世纪的中国汉朝。
下面是丝绸之路的发展史的主要阶段:
1. 前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丝绸之路起源于汉朝建立后的西部边境贸易,当时主要是蜀地(今四川)出产的丝绸流向西域(今新疆地区)。
2. 西汉时期(公元9年-公元220年):丝绸之路在西汉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丝绸、茶叶、铁器、玻璃器皿等商品开始从中国的内陆地区运送到中亚和西亚地区。
3. 公元220年-公元581年:由于东汉帝国的衰落和中亚地区游牧民族的崛起,丝绸之路的繁荣度有所下降。
4.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隋唐时期是丝绸之路的黄金时期,随着唐朝的兴起,丝绸之路的地理范围进一步扩大,触及欧洲的地中海地区。
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亚,向西到达了伊斯坦布尔、罗马和亚历山大等地。
5. 宋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1912年):在宋元明清时期,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逐渐减弱,主要的贸易路线转向了海上丝绸之路。
由于海上航运的发展,欧洲各国直接从中国购买丝绸等商品,绕过中亚和西亚的陆地贸易。
总的来说,丝绸之路在其鼎盛时期对世界贸易和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促进了中国丝绸、茶叶等商品的出口,也带来了西方世界的香料、珍宝、文化和宗教等的传入中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丝绸之路的简介
丝绸之路的简介丝绸之路,是一条古老而文明的贸易通道,连接了东方和西方,串联了亚欧非三大洲。
它不仅是一条经济交流的通道,更是文化、科技、艺术和宗教传播的桥梁。
丝绸之路的诞生为世界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贸易路线之一。
丝绸之路得名于古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商品——丝绸。
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古代帝国汉朝的统治者开始将丝绸出口至西方国家,从而打开了一扇连接东西方的大门。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的长安(今天的西安),终点可以是地中海沿岸的一座城市,如罗马、亚历山大港,或者是东非的摩加迪沙。
这条贸易路线穿越了中国、印度、中亚、波斯、巴勒斯坦、埃及、希腊等许多文明古国,全长约7000公里。
丝绸之路的开辟给世界带来了繁荣与繁华。
在这条贸易路线上,东西方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商品交流。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与西方的香料、黄金、红宝石、马匹等互相流通。
这种贸易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增进了各地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联系。
通过商品交流,人们还传播了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以及艺术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丝绸之路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交流之地。
在这条贸易路线上,佛教传入中国,同时道教、伊斯兰教也传播到了中亚和中国,形成了多元宗教共存的格局。
各地的文化艺术在这种交流中相互融合,这不仅促进了各国的文化繁荣,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多次发生了重要变迁。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贸易路线逐渐形成,有时旧有的丝绸之路也会被废弃。
然而,丝绸之路的精神和影响力在世界历史上永不消失。
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鉴丝绸之路的经验,推进共同发展和繁荣。
这一倡议已经得到了沿线国家的广泛响应,将为世界经济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丝绸之路的兴衰演变是历史的一个缩影,也代表了人类文明的演进。
它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交流和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丝绸之路不仅是我们的历史遗产,更是一面镜子,引导我们面向未来,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世界。
《新丝绸之路》第一集解说词(精简篇)
《新丝绸之路》第一集解说词《新丝绸之路》第一集解说词序:八千里路云和月中国文明与欧、亚、非三大洲的古代文明很早就发生接触,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但这些古文明之间的交往路线一直没有概括性名称。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名著《中国》里首次提出“Seidenstrassen”一名。
他对丝绸之路的经典定义是:“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以及中国与印度,以丝绸之路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路线。
”①这个说法很快得到东西方众多学者的同。
英国人称“Silk Roads”;法国人称“La Route de la Soie”;日本人则称“绢の道”或音译为“シルクロ一ド”,凡此皆为“丝绸之路”一词的各种译名。
随着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尤其是考古发现,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从时间上,考古新发现把东西方丝绸贸易的开端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甚至更早时期。
从空间上,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相互引证,说明张骞通西域不久,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城就出现了中国丝绸。
因此,研究者一般把罗马视为丝绸之路的终点,并把汉唐中国古都长安和洛阳视为丝绸之路的起点。
也有学者认为,这条路可以向西伸展到意大利的威尼斯,向东延伸至日本的奈良。
因为威尼斯是马可·波罗的故乡,而奈良正仓院珍藏的染织遗宝,超过了10万件,如果加上法隆寺保存下来的丝织物,据说可以囊括中世纪的各类丝绸。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正在与现代化的西方进行前所未有的经济文化交流,并逐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之后,沉寂了数百年的丝绸古路,如今正在重新焕发青春。
日本京都大学杉山正明教授在我的《丝绸之路与中国古代文明》一书日文版序言中这样写道:一个半世纪以来,世界和时代都在发生巨变,而中国,现在已成为当今世界屈指可数的泱泱大国。
“探险家”们踏查过的亚洲内陆各地、帕米尔高原的东西南北,自沙皇俄国和满清政府相互对峙的18世纪后半期以来,大约经过200年,业已物换星移,演变成“开放空间”。
丝绸之路简介和寓意
丝绸之路简介和寓意
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的路线,其
起点是中国的长安(今天的西安),横跨亚洲中部、中东地区,达到
地中海沿岸和欧洲地区。
这条路线贯穿了中国、印度、南亚、中亚、
西亚、北非和欧洲,成为了一条全球最长、历史最悠久、最富有传奇
色彩的商路和文化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的寓意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更
是反映了人类文明交流的历史过程。
在这条路上,汉朝的丝绸、茶叶、兵器、玻璃制品、书籍和语言文化等与西方的香料、珠宝、金银、玉
器等进行了交换。
这不仅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推动了
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
此外,丝绸之路还承传了中华文明的背景和凝
聚力,增强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
因此,丝绸之路被认为是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历史遗产,具有重
要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成为了现代“一带一路”倡议的创意来源。
阅读理解------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 is the name of different roads that long ago connected Europe, Africa and Asia. People reached these different places along these roads. Scientists believe people began to travel the Silk Road about 3000 years ago. By the time the Chinese silk trade became important in the world, the Silk Road covered almost 6500 kilometres. It spread from Rome to China, which is from the West to the Far East.Traders travelling along the Silk Road carried silk, of course. They also carried and traded spices (香料), cloth, valuable stones and gold.There is a famous old story along the old road. It is said that Roman soldiers (士兵) travelled through central Asia. They started to live somewhere near the ancient Chinese village of Liqian. Some of these Romans married local Chinese women and the story of blue-eyed villages of China was started.During its busiest period, the Silk Road allowed people from many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ountries to meet each other and mix. The Silk Road allowed the sharing of valuable goods and new ideas. These included people and trading goods from the Mediterranean, Persian, Magyar, Armenian, Bactrian, Indian and Chinese areas. All these peoples travelled the Silk Road, and they shared goods, stories, languages, and cultures.In modern times, the old Silk Road routes (路线) are still used, but now they are crossed by trains instead of camels and horses. There is even a Silk Route Museum in Jiuquan in China. It has over 35,000 objects from all along the Silk Road. In this way, China protects the history of many countries and peoples.31. How many kilometers did the Silk Road cover?A. About 3000.B. Nearly 6500.C. Almost 2000.D. Over 35,000.32. Traders carried all kinds of goods along the Silk Road.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A. Silk.B. Cloth.C. Gold.D. Tea.33. Who married ancient Chinese women in the story of blue-eyed villages of China?A. Asian soldiers.B. African soldiers.C. European soldiers.D. American soldiers.34. What can we infer (推断) from the passage?A. Valuable things could not be sold along the Silk Road.B. The Silk Road allowed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o mix.C. Ancient Chinese along the Silk Road may be able to speak different languages.D. The objects in the museum in Jiuquan in China are from all along the Silk Road.35. Which part of a magazine can this passage come from?A. History and Geography.B. Sports World.C. Man and Animals.D. Popular Science.答案:31. B 32. D 33. C 34. C 35. ABike-sharing is a new choice for short journeys in cities. It is good to the 1 development of the big cities.A 2 by a company found that shared bikes started the nation’s 3 for bikes again. Now more and more Chinese people are 4 bikes instead of cars to make short journeys in cities.An engineer of that company says that since the 5 of shared bikes, people have made fewer trips by car. The love for shared bikes is not only among 6 people, who were born in the 1980s and 1990s, but also among people over sixty.At weekends, the number of the riders in Shenzhen reaches the 7 of all cities. On weekdays,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use shared bikes to travel to work is 8 in Shanghai.It is said that bike-sharing will help 9 the cities’ environment. It not only helps solve the traffic problems, but also will help to make more use of 10 in cities. Take Beijing as an example, if more people choose shared bikes, an area of five Bird’s Nest stadiums(体育场) will be saved.1.A. slow B. healthy C. harmful D. sudden2. A. rule B. plan C. report D. suggestion3. A. search B. worry C. preparation D. love4. A. choosing B. pushing C. repairing D. locking5. A. end B. start C. control D. fall6. A. strong B. weak C. old D. young7. A. top B. side C. corner D. line8. A. coming over B. putting off C. going up D. giving away9. A. discover B. separate C. experience D. improve10. A. air B. time C. space D. money【答案】1~5:BCDAB 6~10:DACDC【答案】1. in Lodz, Poland 2. three years 3. 460 4. direct train services 5. close trade ties。
丝绸之路简介
今天的丝绸之路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题 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全面阐述中国 对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政策,倡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
带”,将其作为一项造福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习近平表示,中国汉代的张骞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
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
断增强,大批犹太商人涌人中国,丝路上的商业往来活跃
起来。
三、海上丝绸之路
所谓“海上丝绸之路”是相对陆上丝绸之路而言的。“海
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
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
中国的丝绸、陶瓷、香料、茶叶等物由东南沿海港口
出发,经中国南海、波斯湾、红海,运往阿拉伯世界及亚 非其他国家,而香料、毛织品、象牙等等物产则从海外带 到中国。
公元前 139 年,张骞首次从长安出使西域,到达 楼兰、龟兹、于阗等地,其副手更远至安息国 , 身毒 国等,形成其基本干道。
陆上丝绸之路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 经楼兰,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 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 达大秦。
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 也是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 。
公元73年,班超随从大将军窦固出击北匈奴,并奉命出使
西域,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丝绸之路,并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
匈奴的控制,被东汉任命为西域都护,班超在西域经营30年,
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公元166年,古罗马派使者首次顺着丝路来到当时东汉首 都,标志着中西方文化交往的开始。这条路线首次正式打通并 延伸到了欧洲。这不但是欧洲和中国的首次交往,也是21世纪 初完整的丝绸之路路线。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读书心得(4篇)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读书心得4篇篇1《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全文一共25个章节,文章用通俗易懂的文辞,娓娓叙说两千多年来,丝绸之路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描绘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
首先,从丝绸之路,我体会到了信仰的力量。
丝绸之路是一条“信仰之路”,这条“路上的智慧空间和神学空间十分拥挤”,佛教、犹太教、基督教、琐罗亚斯德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都生长植根于这片土壤,它们沿着商路传播,为丝路一带苦难深重、经常遭受欺凌蹂躏的人们带去精神上的慰藉。
除了宗教以外,来自古巴比伦、希腊罗马、波斯、蒙古、中国等地的文化在此交织,海洋文明、游牧文化、帝国政治制度一波又一波地影响着这一区域,中亚、西亚、北非乃至西伯利亚地区都留有各类文明在其饮食、服饰、建筑等方面的痕迹。
不同时期不同文化和信仰的碰撞,是一个信仰的大熔炉,从无垠的荒漠、暗夜里不知何种生物的嚎叫再到灯红酒绿、软玉温香,非有坚定信仰,亦难到彼岸。
西风烈烈、黄沙漫漫,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既能体会到粗粝与疼痛,也能体会豪壮进取,更能感受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坚定与执着。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坚定“四个自信”必须是,也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在精神自觉追求。
其次,从丝绸之路,我感悟到了时代的声音。
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世界;成吉思汗的铁蹄一路向西,在带来杀戮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刮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希特勒为了这条路上的资源,将世界推入了战争和屠杀的深渊。
时至今日,丝绸之路上的恐怖主义,仍然是美国争霸路上挥之不去的梦魇。
丝绸之路随着历史行进的车轮,这一路繁荣与斗争交织更替,以史为鉴,展望未来,和平与发展不可逆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丝绸之路的开辟ppt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
丝绸之路小论文
丝绸之路小论文篇一:论文——丝绸之路新丝绸之路内容摘要:丝绸是我国的特产,它已经有了5500年的历史。
丝绸被传到世界各地也是从我国古代唐代开始的。
它被国内外人们所喜爱,被当作各种高级服饰的材料。
现如今国际贸易有了新的发展,而对于我国传统手工业的织物是挑战也是机遇。
我会用东亚我学到的知识来应对各种亚洲环境,把我过传统棉布发扬光大。
关键词:丝绸、丝织品、服饰、市场绸缎是我国的特产,从古代的丝绸之路时便开始了丝绸在全世界的流通。
古时,只有王公贵族才可以享受得到的奢侈品,而如随着生产力的提升今,丝绸不再只是富人享受的特权,它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战略逐渐的进入到寻常百姓家。
不过,丝绸减轻的需求量却没有因此减少。
丝绸良好的透气性和贴身的吸引质感仍柔和着越来越多的中外友人们对它的追求。
作为现代的女孩,虽然我们还是喜欢欧美时尚和日韩风情,但随着年龄的成长我们对我们自己祖先所创造的纺织物也有即新一个了的认识。
在缤纷艳丽的配饰世界中,我仍然坚信丝绸它还是独有着一股吸引力,那么就让我来继续为它阐扬继续吧!古代丝绸之路由中国起始,穿越中亚,进入欧洲成为王公贵族的宠儿,那么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我们的丝绸之路,但直行却会是再全世界。
而如今之丝绸之路也会与我的祖辈们一样拆成海上与陆地丝绸之路的分。
海上丝绸之路极南点——日本日本虽不在丝绸去往西方的路上但日本也受中国文化印象,在三五国时期便传入日本,但由于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的关系,从古至今日本仍然一直在中国进口丝绸做为高级的历朝历代衣料,尤其是日本的民族服装衣饰。
时至今天,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不断提高,人们要求更加苛刻,不仅从质量,甚至款式都要求极为严格。
他们不仅质量有保证同时还要求更多的样式可供选择,并且追求皮鞋和高标准的售后服务。
那么,对于日本这个市场我采取的策略就是高质量价。
由于日本市场需求量较大且支付能力较强,鉴于如此,我会大力提高质量和样式,并且加大广告投入和其他宣扬,把品牌做成名牌,且提高售后服务,以此来迎合日本人的心理。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1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前言:同学们还记得我么打个招呼吧.(王老师早上好.)四年二班可爱的同学们早上好!觉得今天我漂亮吗还行,挺漂亮的,谢谢你们的夸奖,我真高兴.那么你们觉得今天的自己精神吗(再确定一点告诉我.)对,我们班的孩子就是这样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开始上课.乐文生情,直入主题师:(点击音乐,图片)今天,我们要踏上一条路.它绵延千里,山水迢迢,苍凉而又壮美;它历史悠久,征途漫漫,繁华又归沉寂.弃笔从戎,出使西域的班超走的是它;不辞辛苦,天竺取经的唐僧玄奘走的是它;畅游山水的大诗人耶律楚才,道教教主邱处机寻访的是它;由意大利入大都写下《马可.波罗游记》的作者走的依旧是它.它有一个诗意而又形象的名字——丝绸之路.(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出重点,明确作用师:关于丝绸之路你知道什么(出示地图,随着语言点击)起点:长安;终点:罗马;全长:七千多公里.评价:很好,你不但认真预习,而且还查找了相关的课外资料.日积月累,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博学的人.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快速阅读课文,找到答案用笔划下来.(1)四段:原来,有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古代商路.这条道路以我国当时的首都长安为起点,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东海岸,辗转到达罗马各地.历史学家称之为"丝绸之路".评价:非常好,你找到了课文对于丝绸之路的具体用途以及位置的介绍.丝绸之路是一条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古代商路.(引导学生跟读"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商路".)板书:古代商路(2)(课件出示该段课文)八段:后来,汉政府在张骞走过的路上设置了四个郡,这条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四郡,一直通向印度,西亚乃至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就畅通无阻了.中国的丝绸,铁器以及灌溉技术,炼钢技术和四大发明开始陆续西传.西域的胡萝卜,葡萄,汗血马以及乐器,佛教,绘画艺术也传到了中国."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评价:多么敏锐的观察力,多么迅速的思维.能把最后一句话再读一读吗(点击课件)师:能不能说说纽带是什么意思那么可以找一个词语替换它吗(桥梁,彩虹) 评价:你换的这个词太恰当啦!放到原来的句子当中读一读.还可以说是臂膀,绸带,传送带.板书:文明纽带师:就在丝绸之路这条纽带上,中国的(丝绸,铁器以及灌溉技术,炼钢技术和四大发明)传到了亚欧,课文中提到的那个凯撒大帝才会有机会穿上让众人目瞪口呆的那件用中国丝绸做成的绚丽夺目的长袍,成为最讲究,最时髦的人,所以说(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指读师:就在丝绸之路这双臂膀上西域的(胡萝卜,葡萄,汗血马以及乐器,佛教,绘画艺术)传到了中国,所以说(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指读师:就在丝绸之路这条传送带上,友谊,文明从中国传到亚欧,又从亚欧传到中国.所以说(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齐读精读开辟过程,感受张骞精神.过渡语:这条了不起的丝绸之路是谁开拓的让我们大声喊出他的名字.(张骞) 张骞是怎样开辟这条道路的呢用课文的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张骞出示西域的情形.(公元前126年,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张骞回到了长安.)(千难万险)(点击课件)评价:非常好,一语中的怎样是千难万险(困难重重,遇到的危险和困难很多很多.2.文中有哪些地方写了张骞遇到困难和危险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相应的句子五段:(课件出示)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剽悍的匈奴骑兵.但还是不幸被匈奴骑兵发现了.战斗中,张骞一行人寡不敌众,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都当了俘虏.(点击课件:日夜兼程,寡不敌众变色)日夜兼程说明张骞(不辞辛劳,匆忙赶路,一刻也不停的样子)寡不敌众说明了匈奴非常(凶猛善战),课文当中的词语是(剽悍).张骞一行人千辛万苦想躲开匈奴,结果还是被他们发现了,战斗的结果是:张骞一行人寡不敌众,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都当了俘虏,这说明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千难万险)指读六段:(1)张骞当了俘虏,他的遭遇怎样(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渲染:十一年啊,在座的同学从出生到现在也不过就度过了这些岁月,而这十一年张骞在受人监视的蛮荒之地,放牧牛羊,被人驱使.这十一年是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归的十一年;这十一年是处处小心,事事谨慎,战战兢兢的十一年.这样的十一年,张骞过得真是(千难万险)(2)在这样的情况下,张骞的反应如何呢(课件出示)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在一个黑夜里逃走了.由此你可以感受到什么(张骞的信念非常坚定,他怀着一颗爱国之心,以顽强的毅力,高超的智慧与匈奴周旋着)(3)教师朗读前半部分,全班朗读后半段课文(4)这一段,你还找到了哪些写张骞遇到困难的句子(课件出示)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5)从哪些词语你感受到了张骞经历了"千难万险"(6)为什么专拣(重读强调)人迹罕至的路来走(为了避开匈奴,完成使命)可见张骞这条路走得是"千难万险".请你用朗读将这样的困难和危险表现出来.评价:对于重点词语的重读强调,让你的朗读抑扬顿挫,让听的人如身临其境,非常精彩.七段:公元前126年,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张骞回到了长安.当初出发时的随从只剩下了一人.你从这句话怎么知道张骞经历了千难万险呢(提示联系上下文)(课见出示对比,强调)评价:你是一个眼界宽广的孩子,能够注意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课文,这是一个好方法,希望大家都能学会使用它.四,渲染气氛,升华主题师:1.世界上有无数条路,却没有一条像丝绸之路一样承载着千年古史,编织着四方文明;它让中国的汉唐盛世焕发出丝绸般耀眼的光彩,并延续至今.(放课件影片)(公元前139年,西汉使者,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亚探险家长迁就以长安为起点,开始向西方未知的世界迈出了脚步.今天,当人们俯瞰丝绸之路的时候,这一瞬间便是2143年.)师:而今,过了2143年的丝绸之路上(说一个词,出现一幅画面)都市繁华,公路交错,人声鼎沸.如果没有张骞的开创之举,恐怕那些城市还是一片蛮荒的不毛之地.2.(点击课件)张骞回国后,被封为博望侯,意为"广博瞻望".博望侯,多好的封号,广博瞻望,不正是探险家的经历与功勋最好的概括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探险家,获得过如此之高之好的称呼.(点击课件)司马迁以"张骞凿空(探险,打通孔道)"四字,高度概括了他通西域的贡献和传奇的一生.3.让我们记住这个伟大的名字——(课件点图)张骞让我们记住这条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课件出示)课后请同学们试着按照上课时的分析复述课文.推荐阅读:《马可波罗游记》,课后我们找一个时间一起来看一看纪录片《新丝绸之路》.学习着并进步着——《丝绸之路》课堂教学反思重点提前,重组教材.《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先以一个小故事点出了中国丝绸在世界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讲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难万险,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考虑到课时和教学重点的因素,我将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讲授提前,引发学生对于开辟过程的好奇心,在分析感受开辟丝绸之路"千难万险"的过程中插入小故事,以求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学生也从潜移默化中明白了这则小故事讲述的原因,并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二,书声朗朗,情意深深.《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对本课进行教学时我就注意了突出这一点,重在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自读,默读,师生合作读,齐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方式,教师讲解为辅助,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内涵,,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有效拓展,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只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教学应以使学生爱学语文,乐学语文为基本追求,所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结合具体步骤适时适当的插入课外拓展资料——绵延千里的荒漠古道图片,气势磅礴的丝绸之路影像,简明可感的起始路线地图……从孩子们紧紧追随的目光中,轻轻惊呼的叹气声中,我知道这些资料成功地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学生对于丝路开辟艰难的感受,对于那条古道的向往,崇敬便由此一丝一缕地延展开来,教和学也就自然而然地事半功倍了.重视评价,指导方法.平白的说教容易引起听者的厌烦,即使是全心求学的孩子们也不例外.如何在教学中将读书方法无声无息地渗透给学生,是我设计评价语言时主要考虑的问题.在预先设计学生们可能出现的回答后,我准备了类似"很好,你不但认真预习,而且还查找了相关的课外资料,日积月累,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博学的人","对于重点词语的重读强调,让你的朗读抑扬顿挫,让听的人如身临其境,非常精彩","你能边读书边用笔画出重点句子,并且写上感受,这种方法太好了,一举数得,而且我们理解课文更容易更快速了!"这样的评价,让学生受到极大鼓励的同时,也明确了自己应该怎样去读书,去学习;同时,四年级语文的训练重点——重视学生的预习,写批注笔记辅助读书理解课文和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等项目也得到了训练和强化.在《"宗璞散文小说选"佚序》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教师讲一本教科书,最好的教师对这门课的知识,必须比教科书多许多倍,才能讲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信手拈来,皆成妙趣.如果他的知识只和教科书一样多,讲来就难免结结巴巴,看来好像是不能畅所欲言,实际是没有什么可以言.如果他的知识少于教科书,他就只好照本宣科,在学生面前唱催眠曲了."这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教师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辽阔的视野.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真时感受到了自身的不足以及与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对于教材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一点从最初的教学设计重点不够突出就可以知道;在听到学生的不同于预想的回答时,出现了评价不够到位,反应不够灵活的情况.如学生在反复读错张骞的"骞"字时,我没有抓住这个校正机会予以强调,以后一定要多做准备,沉着应对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丝绸之路对中国的影响及意义
丝绸之路对中国的影响及意义首先,丝绸之路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一条贸易通道,丝绸之路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换。
中国的丝绸、茶叶、陶瓷等产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其他国家,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所生产的香料、珠宝、马匹等也被运到中国。
这种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还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
其次,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播和融合。
随着商品的交换,中国的丝绸、茶叶等产品传播到了中亚、西亚、欧洲等地,而这些地区的文化也逐渐传入中国。
各种文化在丝绸之路上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东西方文化融合之风。
例如,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影响了中国的宗教信仰,同时中国的文化也在丝绸之路上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为各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丝绸之路的开辟也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促进了科技的交流和传播,各国之间通过交流学习了对方的科技成果,促进了科技的跨文化交流与融合。
例如,中国的造纸术、火药术、指南针等科技成果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国家,对西方的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中国也从中亚、西亚等地学习到了许多有益的科技知识和技术。
总的来说,丝绸之路对中国的影响及意义是多方面的,不仅推动了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加强了政治的互动,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重要的交流桥梁,对中国古代的发展和现代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丝绸之路的精神也一直影响着当代中国,促进着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政治交往和科技合作,推动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和互利共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绸之路的路线
丝绸之路的故事 法显: 东晋时著名的僧人。公元399年,他为了弥补中国佛教经典中 戒律部分的缺失,决定前往印度求取戒律煌,度沙漠,越葱岭,历尽千辛万苦,有的 旅伴甚至在途中死亡,最后终於到达印度。但即使在印度也不是到 处都有他要寻求的戒律,於是辗转流徙印度各地,凡遇到所求佛经, 就进行抄写。后来於412年从海路返回中国。法显前往印度取经时 已年届六十。回国以后,把所得佛经进行翻译,共译得6部63卷。 他还把自己的取经历程记录下来,这就是《佛国记》,又名《法显 传》或《历游天竺国记传》。这是一部记录丝绸之路和中印之间关 系的重要著作。
贸易商品
• 海上丝绸之路往国内输入的主要商品有:
琥珀、珍珠、水晶、香药、沉香、安息香、象牙、犀 角、玳瑁、珊瑚、翡翠、孔雀、金银宝器、犀象、吉贝 (棉布)、骆驼皮、斑布、明珠、宝石、金刚石、猫眼石、 琉璃、金银器(包括白银)、珠玑、温纳齐、槟榔、兜銮、 珍禽异兽等。
丝绸之路的作用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 道,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 交流,开通了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 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古 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中国经济文 化的交流!
丝绸之路
制作人:贺琢宇、朱浩轩、 吴鹏宇、李兴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一条古代贸易交流路线。又名丝路,是穿越中亚、翻过 帕米尔高原、抵达西亚的线路。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 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以西汉都城长安(今西安)为起点, 东汉时期以都城洛阳为起点,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 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 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海上丝绸之路则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 点,经东南亚、南亚、非洲、最后到达欧洲。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 联系东西方的“国道”,也是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 通道。2014年6月22日,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 申遗的项目。
• 第三章 动荡、繁荣与衰落
• 第六章 传播和平与友谊的使者
丝绸之路的顺序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张骞出使西域 三绝三通 海上丝绸之路 不绝于道的商旅 东来西往的僧侣 农业经济作物的互惠 科学技术的交流 四大发明的西传 宗教的输入与传播 美术音乐舞蹈杂技等的交融
•
• 鸠摩罗什(公元344-413年),著名佛教学者。他的名字又被翻译成 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婆,简称罗什。他的父亲是龟兹国的天竺 (今印度)国师(受国王尊奉的最高佛学水准的代表),母亲是龟兹国 (今新疆库车一带)王的妹妹。受母亲的影响,他七岁出家修练佛学。 天资聪慧,悟性高妙,精通多种语言,广学佛教的大乘和小乘, 特别精通大乘学说。在西域各国传教,声誉极高。公元382年,前 秦名将吕光西征,迎罗什来中国,先在凉州(今武威),后到长安(今 西安)。公元401年,后秦姚兴更尊罗什为国师。他在长安主持佛经 翻译,先后翻译佛典35部共294卷。他的工作,改变了以往中国佛 经只有零星翻译的历史,使得大乘经典都有中译本,而且一改以 往佛经翻译的朴拙风气,使中文佛经达到了意义通达的水准。他 还培养了一批极有建树的佛教学家,历史记载,他的门徒有三千, 其中著名的有僧肇、道生、道融、慧观等。鸠摩罗什把中国的佛 教历史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
玄奘(600-664年),唐朝著名佛教僧人。俗姓陈,名禕。13岁出家,玄 奘是他的法名。他为了追求佛教学问,遍访名师,到处游历,对当时中国佛 学各个门派的理论都曾接触和理解。但他心中仍有许多疑问,於是决定到印 度求访佛经,参验真理。 唐贞观元年(627年),他从长安出发,经兰州, 到凉州(今武威)及敦煌,独自一人冒险度过大戈壁,历尽艰险终到达伊吾(今 新疆哈密)。在高昌王麴文泰的资助下,他通过丝绸之路的传统北道行进, 终於到达印度,访问了慕名已久、当时最大规模的佛教寺院那烂陀寺。他在 印度停留多年,足迹遍及整个印度国境,佛教学问更是无人能及;他精通佛 学全部经典,即经、律、论三种经藏,获得了「三藏法师」的称号,这是佛 教的最高荣誉。最后,玄奘在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返回长安,唐太宗命 令宰相率领朝臣出迎,长安更是万人空巷。归国以后,玄奘专心翻译带回的 佛经,前后共译出75部,1,335卷。他创立了法相宗佛教学派,培养了一批 著名弟子。 玄奘应唐太宗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游历,写下了《大唐西域记》,是记 录当时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珍贵典籍。他的平生事迹,则记录在他弟子慧立、 彦悰所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玄奘取经历尽艰险,他的毅力和精神 深深感动著后人,特别是根据他取经的故事写成的《西游记》更令他成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