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含解析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2)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对应学生用书P67)一、单项选择题1.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明()A.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农业的需要B.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C.这种责任制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途径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3.(2011年广东佛山一中高一期末)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改革的实践中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这条道路就是()A.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B.确立土地承包关系C.大力发展乡镇企业D.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4.上海某企业因为夏天天气很热,为了不影响生产,决定购买风扇、鼓风机来降温。
但需要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一个章盖完了,夏天也过去了。
这个例子主要反映的问题是()A.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管得过死B.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C.官僚作风严重,办事效率低D.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5.下列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增强了企业的实力C.使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降低D.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6.(2011年广东佛山一中高一期末)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A.改变单一的管理形式B.有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C.克服分配上平均主义D.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7.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所有制崇拜”的关键事件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八大”8.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正名”在我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期。
2019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语文

一、单选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使我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是()A.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B.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2.“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安徽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3.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
贴春联,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
”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A.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祝愿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丰衣足食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C.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绿了神州大地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4.21世纪以来,中国许多地方的农民通过租赁转让、大户承包、以地入股、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在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搞活土地使用权,既打破了制约农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又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反映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的变革B.农村经济改革深化的表现C.面对国际市场冲击下的政策性调整D.中国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5.董辅蚋在其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说:“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
……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
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
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
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
历史必修2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
![历史必修2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d8668623ddccda38376baf8c.png)
(决策 )理论指导
实践
理论形成
凤凰卫视:口述历史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农村为什么要改革? 穷则变,变则通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2、经济体制改革
含义: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 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内容)。
目的: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质: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经济体制改革前中国居民的生活 状况(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材料一:中国城镇居民的生活状况在70年代,工资很 低,每月的工资只有28元,省吃俭用,什么都不舍得买。
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理论) ——改革目标
1、确立的过程:分四步
1)提出: 2)写入宪法: 3)理论的创新: 4)初步确立:
2、意义:
• 课堂结构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农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Nhomakorabea村
改
改 革
乡镇企业
革
城 增强企业活力
市
目标:社会 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
改
革 建立现代企业
(目标)
——我婆母的口述 材料二:中国农村村民的生活状况在那个年代,我和你 父亲每天都要到生产队里去上工,一天下来,你父亲能挣 到一角三分钱,我能挣一角一分钱,一年下来每人还分不 到50元钱。
——我母亲的口述
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当时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 生活状况如何?
人们买东西为什么需要各种票证? 说明了计划经济有什么弊端?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2019年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练习题第八十六篇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前三十年新中国为何能够收获民心?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前后三十年分期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有些农民认为“大包干”是“一夜退到解放前”,有些农民认为“大包干就是好”?
据材料四,指出后三十年中国除收获美元外还收获了什么?
【答案】:
【解析】:
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经济体制改革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国两次经济改革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作用。
根据材料一、二,归纳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中英两国经济改革的共同之处。
【答案】:
【解析】:
——据姚力《新中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城镇职工医保制度改革的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城镇职工医保制度改革的特点。
【答案】:无
【解析】:
2016年,新中国的年轮已刻上六十七圈,一个甲子的岁月既有风风雨雨,也有辉煌灿烂。有的评论者曾将六十多年来的历史分成两半,“前三十年收获的是民心,后三十年收获的是美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9年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练习题第八十六篇
邓小平讲到:“我国有这么多省、市、自治区,一个中等的省相当于欧洲的一个大国,有必要在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之下,在经济计划和财政、外贸等方面给予更多的自主权”。由此我国( )
A、实施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B、进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开展了农村和城市经营改革
D、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学案(含答案)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学习目标】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4.概念: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部分自主学习一、制定改革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北京)1、内容: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来的方针。
2、意义:是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揭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二、具体实践(一)农村改革:1、第一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内容:是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意义:①使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促进乡镇企业和城镇化的发展。
2、第二步,发展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1)概念: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2)意义: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道路。
(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1984年全面展开):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2、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增强了企业活力,逐步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原因:(1)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单纯的市场调节又带有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
2、过程:(1)前期铺垫: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019年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十四
![2019年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十四](https://img.taocdn.com/s3/m/7b0434a86bec0975f465e281.png)
2019年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十四第1题【单选题】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D、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D、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③改变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④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在国庆35周年的彩车游行队伍中,有一辆彩车上树立了“联产承包好”,当时,“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A、城镇生产管理体制B、农村基本经营管理体制C、农民自发的生产方式D、经济特区的生产方式【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B、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
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
”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解析】:第7题【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农业集体化运动在广大农村普遍开展起来后,加之城乡差别逐渐显现和自然灾害的出现,农村一些人员开始向城市流动。
2019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册: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1.1978年12月,陈云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不能到处都紧张,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
农民有了粮食……就都好解决了。
摆稳这一头,就是摆稳了大多数,七亿多人口稳定了,天下就大定了。
”材料说明中央将()A.增加粮食供应B.调整农村生产关系C.变革土地制度D.废除人民公社管理体制2.从下图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B.我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C.公有制主体地位发生了改变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3.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提出:前几年扩大了企业的权限,发挥了市场的作用,方向正确、收效明显;今后,要继续发挥市场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
这说明当时()A.计划经济体制已有所改变B.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C.对外开放格局已初步形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4.1985—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的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
这说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B.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C.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推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5.下表是1985—1987年中国经济信息表。
A.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B.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6.1986年8月,邓小平在视察天津港时高兴地说:“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块地,一改革,效益就上来了。
这无非是给了你们权……你们有了权,有了钱,情况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发生了很大变化”的直接背景是()A.东南沿海经济特区设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实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7.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达2850万户,从业人员54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349万人。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同步练测(含解析) 岳麓版必修2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它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对原来僵化的农业经济体制实行了自我完善,使之变成为新型的农业体制,使亿万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上述材料评论的是()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给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
依据右图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
该表反映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消费水平农村8.9% 城镇 4.5%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5.有人把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划分为初步探索、制度创新和纵深推进三个阶段,其中1993—2003年被称为制度创新阶段。
这里的“创新”具体是指()A.按劳分配制度的创新B.管理模式的创新C.所有制方面的创新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6.1992年,邓小平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A.借鉴资本主义市场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非选择题(共40分)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业达标: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是《人民日报》刊发的公报,这次会议标志着()A.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左”倾错误彻底肃清C.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政治改革全面启动解析:选C。
图片反映的事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结合所学可知,在此次会议上中共确定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故选C。
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并不是在1978年,A项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纠正了“左”倾错误,但是并没有将其彻底肃清,B项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的是经济重心的转移,D项错误。
2.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破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
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的起点。
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
小岗村的做法()A.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C.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D.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抓住材料信息“分田到户搞包干”,18位农民分田到户搞包干的做法,实际上是否定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体制,故C项为正确答案;小岗村的做法并不违背社会主义原则,排除A项;分田到户搞包干,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排除B项;拉开我国改革开放序幕的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排除D项。
3.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动,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B.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C.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解析:选C。
“邓及其同僚”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体制改变的是土地经营权,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性质,排除A项,选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但仍然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化农业,不代表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排除B、D项。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识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意义。
了解农村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及意义。
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改革方针的确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2)内容①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②明确指出: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提高生产力,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
(3)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农村(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内容: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②主要特征:包产到户。
③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2)发展乡镇企业①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生产责任制基本建立,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②实质:产业结构的调整。
③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2.目标(1)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目标。
(2)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3.意义(1)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
2019年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第五十六篇
![2019年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第五十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6bb6c40242a8956bece481.png)
2019年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第五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共“十一大”(1977年)至“十四大”(1992年)四个报告中的关键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④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②④①D、②③①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改革管理体制B、增加企业活力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改革分配制度【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978,l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下图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各类经济数据变化。
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B、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D、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经济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戴上“红帽子”经营,即企业在注册的时候找一个国有或集体单位来当“婆婆”,挂靠在它的下面。
“戴帽”后企业办起事来比较容易,可以享受到种种优惠。
这种现象( )A、是政府促进私营企业发展的举措B、反映了社会对非公有经济的抵制C、说明私营企业发展环境尚未完善D、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要求【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②独立的管理体制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④市场调节为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的价格双轨制是指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习题(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逐步实行( )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答案:D2.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 450万千克。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解析: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题干中粮食产量的前后对比,体现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带来的变化,故选D项。
答案:D3.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解析: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最新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确定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答案:A4.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从此,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迈向( )解析: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5.改革开放后,合资企业引领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生产。
20世纪80年代的一些品牌,如北京牌、长城牌逐步被淘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解析: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后,合资企业引领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生产”可知,合资企业的出现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关,故C项正确。
答案:C6.1992年,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邓小平到经济特区视察“在全国引发起自由市场经济改革的新浪潮”。
这里的“新浪潮”的实质是( )解析:结合材料“引发起自由市场经济改革”分析,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谈到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课时同步练习卷: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1.下图是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张照片(民户内景),它最能反映出( )A.所有制变革给民户带来的喜悦B.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粮食增收C.思想解放带来文艺创作的繁荣D.改革之初,农村生存状况堪忧2.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城乡差距最小的年份出现的原因是( )A.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影响着企业的发展C.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即将确立3.下面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它反映的经济结构最有可能属于( )A.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4.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
这一措施( )A.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D.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5.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
“点火”最有可能是指( )A.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B.落实对外开放的决策C.贯彻对内改革的决策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6.《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编、英国学者麦克法夸尔说:“1949年是政权的更替,1979年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毛泽东高。
”作者的观点主要是立足于( )A.民主政治建设B.思想大解放C.发展生产力D.推进全球化发展7.有一首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
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
”这首民谣反映了(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B.乡镇企业的崛起C.农业合作化的深入开展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8.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私下签订了一份包干合同书,“(分田到户后)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由此开始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
这一尝试( )
A.消灭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B.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探索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解析:C 小岗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改变了吃“大锅饭”的生产组织形式,后来得到中央的肯定和推广,此后广大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项正确。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消灭了地主土地所有制,A项错误。
1958年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项错误。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
全面展开,D项错误。
2.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延续
B.是土地私有制的变型
C.符合当时中国农村的实际
D.推动农业生产的巨变
解析:C 题干材料中“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表明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中“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不符,故B项错误;这种责任制克服过去人民公社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保留了公有制,与材料中“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不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强调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但没有涉及生产的巨变,故D项错误。
3.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与国家物资局在联合发出的《关于放开工业生产资料超产自销产品价格的通知》中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计划外”产品。
这说明( )
A.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崩溃
B.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C.企业经营的自主权扩大
D.企业经营管理出现混乱
解析:C 依据材料的时间“1985年”可以看出此时计划经济体制并没有完全崩溃,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是在21世纪初,B项错误;依据材料“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计划外’产品”可以看出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在扩大,C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可知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计划外”的
产品符合国家规定,D项错误。
4.1991年3~4月间,《解放日报》接连发表多篇署名文章,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
“新思路”是指( )
A.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B.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C.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D.发展市场经济
解析:D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走到了一个关键时期。
人们对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争论不休,这些重大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的改革就难以进一步推动,D项正确。
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A项错误。
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B项错误;计划经济体制是传统的经济体制,不符合新思路的提法,C项错误。
5.(2017·河北唐山期末)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
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体制变化的理解能力。
关键信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90年代以前,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销售由国家负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完全的市场主体,必须按照市场的需求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