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国内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我国关于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的概述

我国关于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的概述

我国关于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的概述发表时间:2003-2-19 0:00:00 作者:梁威何光峰(北京教科院基教所)来源:汉博网站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研究一直是教育科学、心理学,特别是学科教育学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课题。

一、学习困难研究的历史回顾学习困难研究的历史在国外已有近百年。

国外的学者从生理学、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经过不懈的努力,在各个领域上均取得不少成果。

但是随着各国义务教育的实施及年限的延长,随着各项教育改革的进行和课程设置、教育方法的变化,中小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在更大范围内,更多层面上突现出来。

我国对于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

但自1986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来,中小学生学习困难问题逐步得到重视,各个方面,包括政府、社会、学生、教师、家庭等,对于解决这个问题的要求日益迫切。

在古代,我国就从教育教学的实际活动中认识到个体的差异,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曾用自己辛勤劳动,帮助和教育过许多被称为“留级生”、“淘气儿”的学生,并从中总结出许许多多成功的经验,给新教师以极大的启示。

但是真正将学习困难作为一个专门的教育研究领域是从80年代初期开始的。

在近20年间,我国学习困难研究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7年至1986年。

这一期间我国学校教育从遭到严重破坏到进入全面恢复整顿时期。

一方面,建立正常教学秩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

中断了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的恢复,使得全国广大中小学校不得不为迅速提高升学率而努力。

于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一时成为中小学教育的突出问题。

另一方面在这一时期介绍了前苏联有关学习困难儿童教育研究的情况,尤其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研究的“困难儿童”的理论及教育方法产生较大影响。

在这一阶段里,人们对于学习困难儿童的理解差距较大。

从研究对象来看,包括:差生、双差生、后进生、问题儿童、厌学生等,名称繁多;在研究人员中中小学教师占大多数,专业研究人员涉及此领域的还为数不多;教师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是成功的教学经验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做法的体会;专业研究人员的成果主要是侧重于描述学习困难儿童的特征;研究这一问题的主要目的,对于绝大多数研究人员而言,是尽可能地提高研究对象的学习成绩,因为当时毕竟是处在以提高升学率为指导思想的教育大环境之中。

关于“学困生”教育的研究综述

关于“学困生”教育的研究综述

2
尽管“学困生”的教育问题备受关注,但目前 仍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综述。
3
探讨“学困生”教育问题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 质量,还能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意义
通过对“学困生”教育问题的系统梳理,为教育工作 者提供全面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提高“学困生”的教育效果,进而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实现教育公平。
有助于深入了解“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为针对 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研究,为制定针对“学困生”的教育政策提供科 学支持,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02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探讨学困生的成因和特点
通过对学困生的学习表现、背景因素、心理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了解其具体成因和特点 ,为制定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2023
关于“学困生”教育的研 究综述
目 录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研究目的和方法 • 学困生现象及成因分析 • 学困生的教育对策探讨 • 学困生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 结论和建议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1
“学困生”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级教育机构中, 表现为学习困难、成绩不理想、缺乏学习动力 等。
学困生现象概述
学困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成绩不理想 的学生。
学困生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级教育机构中,对他们 的教育和管理是学校和教师的重要任务。
学困生的学习困难可能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学习 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
学困生现象的成因分析
学习基础薄弱
学困生的学习基础往往比较薄弱,导致他们在后 续学习中和研究 ,了解学困生的具体成因、特点和学习需求 ,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教育实践与干预
综合分析

对学习困难的理解和探讨——基于课题组二十年的研究成果

对学习困难的理解和探讨——基于课题组二十年的研究成果

等 二是 研究学 习 困难 儿童青 少年 的社会信 息加工 过程 具体 研究 他 们在 社会适 应 不 良、 会性 发展 社 不 良中 的心 理健 康 问题 . 抑或 心 理行 为问题 如家
庭资 源对学 习困难青 少 年社会 性 发展 的影 响 、 习 学
近年 来 . 习 网难 的相关 研究 受 到世界 各 地 的 学 普遍重 视 从 目前国际心理学 的趋 势与发展走 向看 .
随着 心 理 学 研 究 的 生 态 学 取 向 的 兴 起 .对 学 习 困 难 的研 究 也 越 来 越 重 视 在 日本 . 方 面 的研 究 已成 为 这
困难青 少年 问题行 为现状与 预测 因子研究 等 。三是 研究 学 习困难 儿童青 少 年 的教育 与转 化对 策 . 即其 可 塑性教 育 把学 习 困难视 为一 个 可逆 现象 , 习 学
对学 习困难 的理解 和探 讨
基于课题组二+年 的研究成果 术
◇ 俞 国 良


学习困难的普遍 性、 重要性及研究价值
次 突显 出学 习困难研 究 的重要 性 . 使得 对 学 习困难 群体 的心理行 为研究 显得尤 为迫切 和重要 学 习 困难 相关 研 究 具 有重 要 的理 论价 值 和实
困难 者 智 力 正 常 . 是 在 学 校 家 庭 和 社 会 环 境 中多 只
2 世纪 教育科研 的六大攻关项 目之一 : l 在美 国 . 政府 把 改善学 校处 境不 良学 生作 为教 育改 革 的突破 口。 《 国家中长期教 育改革和 发展规划 纲要 (0 0 2 2 2 1- 0 0
究 他 们 在 阅 读 、 作 、 写 、 算 和 推 理 等 方 面 的 加 写 拼 计 工 特 点 和 策 略 如 学 习 困 难 青 少 年 空 间 关 系 推 理 的 机 制 .学 习 困 难 青 少 年 数 学 问 题 解 决 的 影 响 因 素

学习障碍研究文献综述

学习障碍研究文献综述

学习障碍研究文献综述一. 学习障碍研究的背景在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领域中(发达国家也不例外),学习障碍儿童在各年龄段都有一个相当稳定的比例。

国外调查资料表明,学习障碍儿童人数占学龄儿童总数的4%~6%,在某一项或多项功课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学生有13%。

国内杭州地区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在校学生中有17%的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

可见,相当数量的学习障碍儿童的存在,严重地困扰着教育的发展,尤其影响着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

西方研究者对学习障碍的研究历史悠久。

从1896年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

我国在真正含义上的研究始于本世纪80年代末。

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科研意识的提高,此项研究已越来越引起各界都在进行广泛的研究。

为帮助学习障碍儿童摆脱困难,为促进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的质量,对学习障碍的研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

纵观学习障碍研究的发展线索,从渊源上看,最早起源于医学界。

1896年摩根发现词盲现象,从医学角度确定学习困难的概念。

到20世纪50年代,西方研究者对成因的认识由大脑器质性损伤转向轻微脑功能失调;对诊断与矫正的研究由阅读困难向感知——运动障碍;研究角度由医学逐渐转向心理学、教育学。

60年代以来,研究进入整合时期,主要侧重于临床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一方面涉及到诊断界定,另一方面涉及到矫治和干预。

在学术界有代表性的学者是美国特殊教育家柯克(S.A.Kirk)和教育心理学者罗伯特和威廉特。

70年代以来,研究出现了学派林立的局面。

在世界学术界影响较大的有三个:1.美国官方教育部门对概念做了界定及提出了确定学习障碍的基本方法;2.美国南加州大学珍·爱尔丝博士提出了感觉统合观点;3.台湾学者认为学习障碍的确定包括“筛选和诊断”两个步骤(何华国,1976)。

80年代以来,世界学术界对诊断与矫正方面军法的研究更深入,对类型划分的研究颇有成效。

具代表性的学者有美国特殊教育家柯克,有Chalfant和Mckinney,美国心理和语言学家H.R. Myklebust,有日本教育学者北尾伦彦,有我国台湾心理学者刘弘白博士,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林崇德教育,杭州大学心理系吕静教授等。

学困生学习困难教育文献综述

学困生学习困难教育文献综述

学困生学习困难教育文献综述学习困难也称“学习障碍”、“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

根据我们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专家的有关论断,我们对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的理解是:在学业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与策略、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按时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

对学习困难生问题的研究可追溯一个世纪,列为特殊教育的对象的研究从60年代开始,我国真正引起重视是在1978年之后。

一、学习困难生的名称1.国内称差生、学习差生、成绩差生、学习困难生、后进生。

2.美国称为学习无能者。

二、学习困难生的界定由于西方国家视其为生理、病理现象,我国和前苏联则视之为教育和社会历史现象,故定义未能统一。

1.美国定义:学习无能是指在获取与运用听、说、读、写、推理或数理化等学习能力上表现出重大困难的一群不同性质学习异常者的通称。

2.日本定义:学习成绩显著低下的孩子称为学习上的后进生。

3.我国定义:学业不良学生是学业成绩在一门课或两门课以上显著落后于一般水平的正常学生,他们不包括弱智、身体残疾和情绪困扰的孩子。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向述评1、不同心理学流派的不同看法心理学产生以来,学派纷呈,形成许多相关理论,对人的心理与行为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解决方法,其中主要的一些理论有:行为主义最主要的理论假设是: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

人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及其伴随的心身反应)都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形成。

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行为可能会在学习中逐渐形成并且固定下来,但也可以通过对行为学习的各环节进行干预,从而矫正问题行为。

因此,对于学习困难生,我们可以从小学甚至更早的“错误的习得性行为”中寻找原因,并通过行为训练纠正错误的学习习惯。

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人的早期生活经验对人格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无意识中幼年时期的心理冲突或心理防御的失败(如童年时期不愉快的经历、心理上的创伤等)在一定条件下(如环境刺激、环境变化等)转化为各种身心与行为问题。

“学困生”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困生”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困⽣”国内外研究现状素质教育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三要义”:第⼀是⾯向全体学⽣,第⼆是要德、智、体、美全⾯发展,第三是让学⽣主动发展。

有⼈把它归纳为“三个⼀切”:⼀切为了学⽣,为了⼀切学⽣,为了学⽣的⼀切。

随着素质教育改⾰的深⼊和新课程改⾰的实施,⼈们越来越重视学⽣的全⾯发展,学⽣的学习困难就更受到⼈们的关注,他们作为学校⼀个特殊的群体,同样应得到全⾯的发展。

国内很多教育专家在学⽣的发展问题上有独到的观点。

郭思乐在《教育⾛向⽣本》中说:“⼈的潜能⽆限,在于⼈是⼀个可以⾃我激励的系统。

如果你有了成功的表现,你⼜受到激励,你就会⾛向更⼤的成功。

⽽这种激励更多的不是来⾃外部,⽽是来⾃⾃⼰。

”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了很多篇幅论述了情感教育的作⽤:“饱⾷终⽇、⽆所⽤⼼、精神萎靡、⿇⽊不仁、得过且过、⼼如死灰,这些都是教育的⼤敌。

⽽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投⼊、⼼⽆旁骛、信⼼⼗⾜、追求卓越,则是学⽣获得更充分发展的⼼理基础和⼈格品质。

⼤量研究表明:学⽣学习成绩的好坏,不仅取决于他的智商,还取决于他情意的发展。

情意包括求知动机、理想和抱负、意志的坚定性、兴趣和情绪的稳定性、独⽴性、好胜⼼和⾃我意识等七个⽅⾯。

”这些给我们在实施学困⽣转化研究中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国内外研究学困⽣教育,能给我们⼀些理论上的借鉴。

国外的研究从很⼴的视⾓把学习有困难的学⽣分两⼤类:⼀类是先天性学习障碍学⽣,⼆类是后天受影响的有学习问题的学⽣。

美国的Susanwinebrenner针对学⽣学习障碍的类型分析,提出了各种有效的教育⼲预策略,给⼀线教师为辅助学习困难的学⽣克服障碍提供了很多有成效的建议,并认为给特殊学⽣贴标签使别⼈总从缺陷或者障碍的⾓度来看待他们,以⾄使他们丧失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因此要求对他们⼀视同仁。

国内的研究则更多的注⼊中国的⽂化因素,从⽣理、教育、社会影响以及⽂化背景的各⽅⾯分析了学困⽣的成因,对于如何有效地转化也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教学策略。

学困生现状调研报告

学困生现状调研报告

学困生现状调研报告学困生现状调研报告引言: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表现出学习能力低下的学生。

学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学困生的现状,寻求解决学困问题的有效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一、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二、调研结果1. 学困生的比例通过对样本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困生的比例较高。

在调查的学生中有超过60%的人表示曾经或者正在遇到学习困难,这显示了学困的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2. 学困的原因调研结果表明,学困生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的原因:(1)对学习内容理解不深入:有超过50%的学困生认为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这导致他们无法做到独立完成作业和课堂难题;(2)学习方法不当:超过40%的学困生认为自己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学习;(3)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够重视,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4)外界环境干扰:个别学生表示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了一些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例如家庭问题、社交压力等。

3. 解决学困问题的建议(1)提供个性化辅导:根据学生的困难情况,对学困生进行个体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和家庭应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学习;(3)加强学习技能培养: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学习技能培养,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4)加大家校合作力度: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结论学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

为了解决学困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学生本身共同努力。

学校应提供个性化辅导和加强学习技能培养;家庭应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与学校加强合作;学生自身应调整学习态度,重视学习内容和方法。

学习困难学生现状及对策

学习困难学生现状及对策
特点
学习困难学生通常表现出以下特点: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较差,理解能力较 弱,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以及在社交和情感方面可能遇到问题。
类型与表现
类型
根据学习困难的表现,可以将学习困难学生分为不同的类型,如阅读障碍、写作 障碍、数学障碍等。
表现
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学习困难会有不同的表现,例如:阅读障碍的学生可能难以理 解和记忆文字信息;写作障碍的学生可能难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数学障碍的学生 可能难以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展。
家长培训
02
为家长提供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学
习需求。
共享资源
03
学校与家庭共享教育资源,如学习资料、教育理念等,以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
05
案例研究
案例一:一名初中生学习困难的经历与转变
初中一年级时成绩开始下滑,对学习 失去兴趣和信心。
家长和老师未能及时发现和帮助,导 致情况逐渐恶化。
心理因素
缺乏学习兴趣
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 ,缺乏学习动力,导致学 习困难。
学习焦虑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过 于关注,产生焦虑情绪, 这种情绪可能影响他们的 学习效果。
学习习惯不良
部分学生可能没有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如不按时 完成作业、不复习等,导 致学习困难。
社会因素
家庭背景
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文化程度等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如贫困家庭的学生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学习 资源和良好的教育环境。
04
改善学习困难学生的对策
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
针对学生特点
根据每个学习困难学生的具体情 况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 划,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计划、
评估方式等。
灵活调整

《义务教育阶段学困生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600字

《义务教育阶段学困生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600字

义务教育阶段学困生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学困生的研究首先体现在对学困生的定义上:美国学者起初将学困生定义为“学习不良”的学生,后来将学困生定义为“在不同的学科中表现出来的在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上较其他学生的延迟”,到上个世纪80年代,学困生定义修改为指在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和运用上有明显的困难或障碍的学生;同时期的欧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将非智力因素作为判断学生是否为学困生的首要因素,并指出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教师教育方法的不当。

在对学困生成因的研究方面:巴班斯基通过对3000名学习成绩较低的学生进行研究分析,得到了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是为教育因素,在影响学生成绩的内因和外因的论述上与美国学者维纳也有相似之处,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来促进教育教学;德韦克和科尔布都以训练的手段,在一段时间内对学困生进行训练,包括从成绩上和心理上,经过这样一个过程都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增强了自信心;日本教育家北尾伦彦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主要有三类。

一是与教学活动相关包括学校、老师、学生的多种因素,二是以兴趣、性格、动机等为主的心理性因素。

三是不同因素和环境方面的关系,包括家庭、学校、班级等的诸多因素。

佐野良五郎则从学生自身出发,更加具体的分析了学困生的成因,主要包括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两个方面。

Norm Long通过实际的调查总结出,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整体人格发展存在障碍,其中心理成熟度、无法自我调节和适应环境,是造成学习困难的直接原因。

在对学困生的转化研究方面,赞科夫针对学困生的转化提出了五条教学新原则,最著名的一条就是:“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即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他认为差生的求知欲低,甚至对学习、老师有反感,是因为他们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心理负担过重。

英国著名教育家彼德•切斯曼和菲利普•瓦茨提倡,学校要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目标,对学困生的行为进行积极正确的管理。

学业困难学生发展的研究报告

学业困难学生发展的研究报告

学业困难学生发展的研究报告
概述
本研究旨在探讨学业困难学生的发展情况和相关因素。

通过对学业困难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我们希望能为教育者和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学生的研究和发展。

背景
学业困难是学生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可能导致他们的研究成绩受损、自信心下降以及心理健康问题。

不同学生可能面临不同的学业困难,例如语言障碍、研究障碍或家庭环境不利等。

方法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学业困难学生的数据,并进行了定量分析。

我们还对一组学业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了对比,以便比较两组学生之间的差异。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学业困难学生在研究动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研究策略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

他们通常缺乏对研究的兴趣,研究
目标不明确,并且缺乏有效的研究计划和方法。

此外,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也会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

讨论
针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发展问题,应采取综合的措施。

教育者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研究目标和制定研究计划。

此外,加强家校合作,提供家庭教育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业困难。

结论
通过研究学业困难学生的发展情况和相关因素,我们深入理解了学业困难对学生的影响。

我们强调了个性化支持和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以提高学业困难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水平。

我们鼓励教育者和决策者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和全面发展。

学困生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学困生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学困生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Title: A Review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Learning Disabled StudentsTitle: 学困生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Content: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body of research on learning disabled students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relevant studies conducted in this field.Domestically, researchers in China have focused on various aspects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as well as th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ir development.Additionally, researchers have examined the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and educational approaches for supporting learning disabled students.Internationally, research on learning disabled students has also been extensive.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genetic and neurological basis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as well as the social and emotional impact of these conditions on individuals.Additionally, international research ha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various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such as special education programs and assistive technology tools.Despite the differences in research focus and methodologies,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have contributed valuable insights into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ing learning disabled students.Future research should continue to explore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and educational strategies, as well as promote inclusive practices that support the needs of learning disabled students in mainstream education.在国内,对学困生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加。

关于“学困生”教育的研究综述

关于“学困生”教育的研究综述

关于“学困生”教育的研究综述摘要:当今学校德育状况面临一些问题,教师要面对的不仅有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有学困生。

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教育建议。

关键词:德育学困生研究综述一、我国德育现状广义的学校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实施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法纪影响,以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法制意识和健康的心理活动;狭义的学校德育专指道德教育,是以构建和提升教育对象道德素质、人格品质为目标的教育活动①。

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学存在德育低效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德育实效性差;德育目标中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小目标却比较缺乏,疏离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德育方法、途径较为单一,一味强调教育者单方面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德育评价机制落后,没有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很难反映学生道德的实际状况;德育中存在形式主义,一些学校专门设立的专门机构、组织、人员和课程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至于这些机构和人员能否发挥应有的功能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流于形势②。

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制于应试教育,没有很好地关注和教育好学困生。

二、教育难点——学困生现今国内外关于学困生的几种界定:第一种说法是指:从总体上看,按照教育方针所确定的标准衡量表现不足的学生;或从局部来看,相对于特定学校、班级环境来说,表现欠缺的学生;也可从动态角度看,学生个体在人生过程的特定阶段与规定标准比较,存在不足;还可从实践中看,表现为特定受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学习、品德)与教育主观愿望(好恶、期望值等)之间的差异和欠缺③; 第二种说法是指:学习成绩落后或由于学习成绩差导致思想落后、纪律观念差的学生④; 第三种说法是指:思想品德发展距离教育目标的要求较远,思想行为上存在较多缺点,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⑤; 第四种说法是指:基本丧失学习目标,缺乏学习热情,成绩落后,纪律散漫,表现较为调皮的一类学生⑥; 第五种说法是指:那些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或某一方面较差的学生,特别指在品德和学习上较差的学生⑦; 第六种说法是指:缺乏学习愿望和动力,不能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而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包括不守纪律或有不良道德行为的学生⑧; 网络上存在一种说法是:学生成绩在60分以下,特别是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等课程在60分以下的学生。

学习障碍研究文献综述

学习障碍研究文献综述

学习障碍研究文献综述一 . 学习障碍研究的背景在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领域中(发达国家也不例外),学习障碍儿童在各年龄段都有一个相当稳定的比例。

国外调查资料表明,学习障碍儿童人数占学龄儿童总数的4%~6%,在某一项或多项功课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学生有 13%。

国内杭州地区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在校学生中有 17%的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

可见,相当数量的学习障碍儿童的存在,严重地困扰着教育的发展,尤其影响着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

西方研究者对学习障碍的研究历史悠久。

从 1896 年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

我国在真正含义上的研究始于本世纪 80 年代末。

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科研意识的提高,此项研究已越来越引起各界都在进行广泛的研究。

为帮助学习障碍儿童摆脱困难,为促进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的质量,对学习障碍的研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

纵观学习障碍研究的发展线索,从渊源上看,最早起源于医学界。

1896 年摩根发现词盲现象,从医学角度确定学习困难的概念。

到20世纪 50年代,西方研究者对成因的认识由大脑器质性损伤转向轻微脑功能失调;对诊断与矫正的研究由阅读困难向感知——运动障碍;研究角度由医学逐渐转向心理学、教育学。

60 年代以来,研究进入整合时期,主要侧重于临床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一方面涉及到诊断界定,另一方面涉及到矫治和干预。

在学术界有代表性的学者是美国特殊教育家柯克( S.A.Kirk )和教育心理学者罗伯特和威廉特。

70 年代以来,研究出现了学派林立的局面。

在世界学术界影响较大的有三个: 1. 美国官方教育部门对概念做了界定及提出了确定学习障碍的基本方法; 2. 美国南加州大学珍•爱尔丝博士提出了感觉统合观点;3.台湾学者认为学习障碍的确定包括“筛选和诊断”两个步骤(何华国, 1976)。

80 年代以来,世界学术界对诊断与矫正方面军法的研究更深入,对类型划分的研究颇有成效。

我国学习困难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学习困难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学习困难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一、概述学习困难,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现象,在我国引起了广泛关注。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公平的追求,我国对学习困难的研究逐渐深入,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旨在梳理我国学习困难研究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我国学习困难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从引进国外理论到本土化研究的转变。

研究内容涉及学习困难的界定、诊断、干预及教育政策等方面。

近年来,研究者们更加关注学习困难生的心理特点、家庭环境、教师教育观念等因素,力求为学习困难生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教育支持。

我国学习困难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方法单研究视角局限、地区发展不平衡等。

为进一步提高研究质量,有必要拓展研究视野,采用多元化研究方法,加强跨学科合作,以期为我国学习困难生的教育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持。

展望未来,我国学习困难研究将更加注重实证研究,关注学习困难生的个体差异,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干预策略。

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学习困难的认识和干预能力,将是提高学习困难生教育质量的关键。

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合作也将成为推动我国学习困难研究发展的重要力量。

1. 学习困难的定义和概念学习困难是一个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精神医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复杂概念。

其广义定义是指非因智力或其他明显残疾所导致的学业成绩显著落后、学习适应不良及学业成就低下的现象。

在广义的框架下,学习困难涵盖了由环境、心理、个人素质等多重因素引发的学业困扰。

狭义上,学习困难通常被称为特定学习障碍,这是一种具有生物学起源的神经发育障碍,具体表现为在学习和学术性技能上的获得困难,如阅读障碍、数学学习障碍、书写障碍等。

这类障碍往往与个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可能影响个体的听、说、读、写、推理及数学能力等多个方面。

在我国,学习困难的定义和概念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完善和丰富。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学习困难的成因、表现及干预策略,以期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帮助给那些面临学习困难的儿童和青少年。

学习困难研究综述

学习困难研究综述

教育技术课程作业学习困难研究综述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朱珠20104601035学习困难综述摘要:本文叙述了近年来有关学习不良几方面研究内容包括定义,成因,类型,学生学习动机,治疗方法等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引起我国教育界对学习困难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从而促进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

关键词:学习困难综述治疗国外关于学习困难的研究一直都被广泛重视,由于经济科技等多方面水平的限制,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总是落后于国外.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关于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现将已有研究做以分析综合。

以期引起我国教育界对学习困难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从而促进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

一、学习困难的定义学习困难,也称“学习失能”(Learning Disabilities)或学习不良,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柯克(S。

kirk)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用来标示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业成绩长期滞后的学生。

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人们在界定学习困难时,回避对原因问题的争论,而普遍接受美国学习困难联邦委员会1988年的定义:学习困难是多种异源性(heterogeneous)失调,表现为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和使用方面的明显障碍。

这些失调源于个体的内部因素,假定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失调,并且可能存在于一个人的一生。

伴随学习困难,人可能会在自我调节、社会知觉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出现问题,但这些问题本身不构成学习困难。

尽管学习困难可能同时还伴随其他的障碍(如感觉损伤、智力落后、严重的情绪紊乱),或者同时受到某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文化差异、教学的不充分或不适当),但学习困难并不是由这些障碍和影响因素造成的。

国内学者对“学习不良”做如下框定:(1)学习不良是一个集合性概念,包括学业、心理发展等诸方面的落后和困难,这一状况是多种消极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2)学习不良儿童属于一个异质群体。

这里的“异质”是指与普通儿童相比,学习不良儿童的学业成绩明显落后,有着独特的心理特点,需要特定的教育和治疗。

学习障碍研究综述

学习障碍研究综述

学习障碍研究综述摘要:国外对于学习障碍的研究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而我国对于学习障碍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虽然研究起步较晚,但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并成为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对于学习障碍的研究涵盖许多方面,其成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寻找有效的干预手段也是学者们研究的方向。

为此国内外的学者们展开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于学习障碍的诊断、干预和治疗有着重大意义。

本文回顾了学习障碍的概念及其鉴别方法、影响因素研究、干预模式等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1学习障碍的概念与鉴别美国学者柯克(Kirk)首次提出使用“学习障碍”一词,并以此统一了此前对于此类障碍的各种称呼。

他将学习障碍定义为:口语、阅读、写作、数学以及其它科目上的落后、障碍或发展迟滞,这可能是由脑功能障碍或感情、行为失调造成的,而不是智力落后、感觉剥夺或文化教育因素的结果。

此后在他的定义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自己对于学习障碍的理解与定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公法94—142 的定义”:学习障碍一词是指与理解、运用语言有关的一种或几种基本心理上的异常,以致于使儿童在听、说、读、拼写、思考或数学运算方面显示出能力不足的现象(梁威,2007)。

我国对于学习障碍的研究起步较晚,较西方的研究相比历史短暂。

我国台湾正式提出学习障碍的定义是在1992年,把学习障碍定义为在听、说、读、写、算能力的习得与运用上有显著的困难。

俞国良则认为,学习困难包括学业、心理发展等方面的落后和困难,从心理学角度看,学习困难本质上是一种或多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思考、数学计算等学业方面及心理发展方面的落后和困难,是多种消极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俞国良,2010)。

综合以上定义,对于学习障碍的理解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点:(1)智力正常,由于智力落后引起的学业成绩落后并不属于学习障碍的范畴;(2)可能是脑功能障碍或心理过程障碍导致的,其成因是多方面的;(3)表现为听说读写阅读计算等方面的能力缺陷,学业成绩落后;(4)可能存在与人生的各个阶段,但是是能够通过恰当的干预来治疗或改善的。

国内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的综述

国内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的综述

国内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的综述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学生的学习困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学困生在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却又广泛的存在于各个学校。

本文以中国儿童中心学习困难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为主,结合一些教育工作者的实践经验从学困生的定义,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学习困难的分类,学习困难的成因(影响因素),学习困难的诊断和学习困难的转化方法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学困生问题。

关键词:学困生定义特点成因综述一、研究背景:我们当代儿童有两个特点:1、作为独生子女,他们独享父母长辈的百般宠爱,同时也承担着长辈的殷切希望甚至过高期望所带来的压力。

2、因为竞争的激烈,儿童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他们几乎没有时间来游戏,没有时间看课外书,也没有时间来结交朋友。

一些孩子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面对家长和教师给予他们的升学压力,逐渐变得烦躁、焦虑和紧张。

而独生子女的现状又使他们缺乏与伙伴交往的机会,家长忙于工作,有时难免忽略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孩子的许多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影响到身心的健康,对学习也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

1993年,中国儿童中心心理教育研究室开设了中国第一家专门的儿童心理咨询门诊,接触到许多为学业问题而苦恼的孩子和家长。

这些孩子中,大部分由于学习成绩不佳而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普遍存在自卑、胆怯、没有朋友、情绪低落、烦躁等总理,严重的甚至出现反抗、敌对、打架等行为问题,危险者将滑向犯罪的深渊。

根据研究,“学困生”的综合学习效率仅是正常情况的1/8。

据上海剑津缘教育咨询服务机构调查,存在学习困难儿童的比例是较高的,有人报告为6.5%~17.8%,有人报告为15%~17%,还有人报告,小学生中的检出率为5.41%,而初中生中的检出率为31.62%。

北京教科院学习障碍研究中心最近对北京部分地区中小学校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0%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

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情况与成果反馈调查分析

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情况与成果反馈调查分析

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情况与成果反馈调查分析
近年来,我国在特殊教育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和成果。

其中,针对学习困难学
生的帮扶工作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支持。

针对此类学生的帮扶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助力。

为了探究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情况与成果,我们开展了一次调查
分析。

本次调查共选择了10所小学,调查涉及学习困难学生的数量、分布情况、帮扶措施、帮扶效果等方面。

经过数据分析与调查反馈,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
在10所小学中,学习困难学生的占比约为10%~20%,且近年来这个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其中,一些学生的困难程度较重,需要长期专业的帮扶和支持。

二、学习困难学生的分布情况不平均
学习困难学生的分布情况不平均,存在明显区域差异。

城市地区学习困难学生的数量
相对较少,而农村地区学习困难学生的数量相对较多。

这与家庭背景、教育资源等方面有关。

三、学校采取了多种帮扶措施
学校针对学习困难学生采取了多种帮扶措施,包括:课程调整、专项辅导、心理疏导、家长沟通等。

其中,辅导和疏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帮扶效果显著
学校采取的帮扶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学习困难学生的困难程度有所降低,学业成
绩有所提高。

同时,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总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助力。

当前,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帮扶力度、提高专业能力、加强家长
参与等,才能真正做到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20 年第 1 06 期
Hale Waihona Puke 河南职业技 术师范学院学报 ( 职业教 育版 )
13 0
【 育与心理】 教
2 O年来 国 内学 习困难 学 生研 究综述
陈 栩 , 雷万胜
( 江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江西 南昌 302 ) 307
摘 要: 学习困难问题是近 2 0年来 国内外心理 学者研 究的一个热 点问题 , 如何提 高这 一类 学生的 学习能力具
第1 期
接受和表达方面 的学习困难 ; 第二型是 阅读 与书写 方面的学 习困难; 三型是数学 方 面的学 习 困难 。 第
1感觉统合特点 .
学习困难学生往往会表现 出感觉统合失调 , 不
④我 国研究者张舒哲重点介绍了四种有代表性的学 能有效地调动 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对刺激作 出适宜
出的定 义 : 习困难 是多种异 源性 ( e r ee s 学 ht o no ) eg u
分。有代表性的观点 如下 : ①我 国研究者刘少文运
失调 , 表现为听 、 、 、 、 说 读 写 推理 和数学 能力 的获得 用聚类分析法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智力特点进行 了研
和使用方面的明显障碍。这些失调源于个体的内部 究 , 形成三个类型 : 第一 型为注意困难和记忆缺陷 ;
有重要意义。该文叙述 了我 国近年来有 关 学 习困难研 究的主 要特 点和主 要研 究领域 , 括 学 习困难 的界 定和 类 包
型、 学习困难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干预等方面的成果, 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未来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 词 : 学习困难; 习困难 学生; 学 研究 ; 点 特 中圈分类号 :4 9 G 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7 1 (0 6 0 — 13 0 10 —5 6 20 ) 1 00 ,4
收稿 日期 :0 5 1 一 l 20 -2 O ‘
作者简介 : 陈
栩 (99 )女 , 吉水人 , 师范大学教育 学院心理 系 20 级研 究生 , 17一 , 江西 江西 04 主要研 究方 向为教育 心
理学 。
维普资讯
14 0
陈 栩 , 雷万胜 :O年来 国内学习困难 学生研 究综述 2
kk 在 2 i ) 0世纪 6 r 0年代首先提 出。从 8 0年代末 以
来, 人们在界定 学习困难时 , 回避对 原 因问题 的争 出不同的类型与特点。国内研究者从各 自学科特点 论, 而普遍接受美国学习困难联邦委员会 18 9 8年提 出发 ,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学 习困难进行类 型划
( 学习困难的类型 二) 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能力特征常常表现

学 习困难学生的界定和类型
( 学习困难的界定 一) ts或 学 习不 良, 一 概念 由美 国学者 柯 克 ( . i) e 这 S
学习困难 , 也称“ 习失能 ” L a i i b i 医疗措施给予补救或矫治的学生 。 学 ( er n Ds i. n g al
这些问题本身不构成学习困难 。尽管学习困难可能 书写能力异常 ; 第四类为运算上 的能力异常 ; 第五类 同时还伴随其他 的障碍 ( 如感觉损伤 、 智力落后 、 严 为非语言学 习能力异常。③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陈 重的情绪紊乱) 或者同时受到某些外部因素 的影响 云英等人归纳为三个主要类 型 : , 第一 型是对语 言的
生学习困难的形成原 因, 寻求积极有效 的教育干预 目前 , 国内较普遍 的看法是 : 学习困难学生一般指那
措施 , 以完成学习困难学生 的教育转化工作 , 是与时 些智力正常 , 没有感 官障碍 , 但在知识 、 能力 、 品格 、
俱进地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方法 、 体质等要素 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 规的结 构性缺陷 , 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 , 不能达到教学大纲 规定的基本要求 , 需要通过有针对性 的教 育措施或
合失调率显著高于学 习优秀学 生, 他们的躯体运行
因素 , 假定是中枢神经系统 的机能失调, 并且可能存 第二型为常识缺乏 ; 第三 型为智力 困难。②首都儿 在于一个人 的一生 。伴随学 习困难 , 人可能会在 自
科研究所孙静等人将学习困难分 成五大类 : 第一类
我调节 、 社会知觉 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出现问题 , 但 为听语能力异常; 第二类是阅读能力异常 ; 第三类 为
分为兴奋型和安静型 。⑤上海教科院吴增强从能力 合失调程度更 为严 重, 其每项的平均标准分均低于 J 学 和动力两个难度 , 运用 Q聚类分析将学习 困难学生 优 良学生 。另有研究 表明, 习 困难学 生感觉统
划 分 为 四个 主 要类 型 , 暂 时 性 困难 、 即 能力 型 困难 、
尤其是面对 新的刺激 或刺激 过多 、 强度 过大 习困难基本类型 : 第一型根据学 习困难的原因 , 分为 反应 , 生理缺陷型和心理缺陷型 ; 第二型根据学 习困难 形 时, 会表现出反应不 良, 如焦虑 、 笨拙 、 忙乱 。一项 1 —3 不仅学习困 成过程 中发生作用 的影响 因素多少 , 分为单一型和 对于 117名 8 1 岁学生的研究发现 , 综合型 ; 第三型根据学习困难的可矫正性 , 分为暂时 难学生感觉统合 失调率 为 5 .3 , 显著地 高于 96% 极 型和持续型 ; 第四型根据学生的神经类 型特点 , 又可 学习优 良学生的 84 % , .0 而且学 习困难学生感觉统
自19 86年摩根发现词盲现象 , 从医学角度确定 ( 如文化差异 、 教学 的不充分或 不适 当) 但学 习困 , 学习困难的概念以来 , 有关学 习困难 的研究就一直 难并不是 由这些障碍和影响因素造成 的。
受到教育界 、 心理界和医学界 的广泛关注。研究学
我国自2 0世纪 8 0年代末开 始研究这~ 问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