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中T细胞亚群与膀胱癌复发关系的探讨

合集下载

膀胱癌病例讨论

膀胱癌病例讨论
精品
自膀胱壁突向腔内的软组织 密度肿块影,多大小不一, 呈结节状、菜花状、分叶状 或不规则形,基底部多较宽。
16
膀胱癌——辅助检查
MRI
T1WI肿块类似正常膀胱壁信号的等或略高信号;
T2WI多为略高信号,信号强度高于正常膀胱壁,但低于尿液;
能较准确的显示肿瘤的范围及侵犯深度。
精品
17
膀胱癌——辅助检查
精品
31
第八版 TNM 分期
精品
32
第八版 的更新
精品
33
DOI:10.1016@j.eururo.2017.12.018
膀胱癌——治疗
非肌层浸润性膀癌(Tis、Ta、T1)
Ø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Ø术后治疗:
Ø膀胱灌注化疗/BCG 治疗→复查膀胱镜→ 再次TUR或根治术
Ø高危患者可直接选择根
侵犯壁外脂肪(T3期): 癌组织侵犯膀胱壁外膜间隙,膀胱 壁外缘毛糙,脂肪间隙内见条索样
或团块样影,病灶相似程度的强化。
精品
28
膀胱癌——分期
侵犯前列腺(T4a期)
盆壁转移(T4b期)
精品
29
辅助检查
临床分期:T3NXMX
精品
30
问题
膀胱镜检查发现前列腺部尿道肿瘤,如何分期? 尿道前列腺间质浸润的膀胱癌比透壁前列 腺间质浸润的有更好的疗效。 尿道内前列腺间质浸润应分类为T2(根据 尿道分期而不是膀胱分期)
T2a 肿瘤侵及浅肌层 (内1/2) T2b 肿瘤侵及深肌层 (外1/2)
区域淋巴结(N)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单个真骨盆内淋巴结 N2 多个真骨盆内淋巴结 N3 髂总淋巴结 远处转移(M)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尿Celldetect膀胱癌液基薄层染色技术联合核基质蛋白22对膀胱癌诊断的价值

尿Celldetect膀胱癌液基薄层染色技术联合核基质蛋白22对膀胱癌诊断的价值

尿 Celldetect膀胱癌液基薄层染色技术联合核基质蛋白 22对膀胱癌诊断的价值【摘要】目的分析尿细胞检测(Celldetect)膀胱癌液基薄层染色技术+核基质蛋白22(NMP22)对膀胱癌诊断的价值。

方法将33例疑似膀胱癌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20年4月—2021年5月期间,所有患者均实施尿细胞检测膀胱癌液基薄层染色技术+NMP22诊断,以膀胱镜病理学或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

结果联合检查检出率为90.91%,明显高于单一NMP22、膀胱液基脱落细胞检查的54.55%、60.61%(P<0.05)。

结论膀胱癌实施NMP22+膀胱液基脱落细胞检查可获得显著价值,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检出率。

【关键词】尿细胞检测;液基薄层染色技术;核基质蛋白22;膀胱癌近年来,膀胱癌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其属于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以手术为常用治疗手段,虽致死率不高,但病情易反复迁延,故对其实施长期持续监测显得十分关键。

现阶段,临床以尿脱落细胞学、膀胱镜为膀胱癌首选诊断措施,虽能够获得一定价值,但无法取得最佳诊断质量[1]。

其中膀胱镜属于侵入性操作,伴有较大创伤性,进而使诸多患者无法接受。

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判断肿瘤细胞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特异性,但临床发现,该技术极易产生漏诊、误诊等风险,且敏感性较低[2]。

因此为膀胱癌患者提供敏感性、准确性高,且能够长期监测诊断技术,积极规避误诊、漏诊无法显得十分关键[3]。

鉴于此,本文分析核基质蛋白22(NMP22)和膀胱液基脱落细胞检查价值,详细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正常人标本16例,临床标本17例,共收集33例,对其均实施尿细胞检测膀胱癌液基薄层染色技术+NMP22诊断,以膀胱镜病理学或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

男女比例分别为:22:11例,年龄为33—84岁,均值为(55.26±4.26)岁。

两组基础信息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Bcl-2和LC3对膀胱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Bcl-2和LC3对膀胱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Bcl-2和LC3对膀胱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周万里1张建平S潘永昇2徐卫东1.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泌尿外科,江苏南通226600;2.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江苏南通226300[摘要]目的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中Bcl-2与自噬相关基因LC3表达及生物学行为,并探讨其对膀胱癌预后的影响。

方法Bcl-2siRNA质粒转染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蛋白质印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Bcl-2和LC-3的表达,并研究Bcl-2敲降对T24细胞体外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在癌组织病理标本中检测Bcl-2和LC3的表达情况,进行预后分析。

结果Bcl-2siRNA重组质粒成功转染T24细胞,Bcl-2mRNA表达下调约80%■袁Bcl-2蛋白表达下调约70%,LC3的mRNA和蛋白水平下调了约40%遥pGenesil-1Bcl-2siRNA组Bcl-2和LC3蛋白表达低于NC组及空质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遥T24细胞活力降低为(66.8±5.8)%、细胞凋亡率为56.68%■遥pGenesil-1Bcl-2siRNA组细胞活力高于空质粒组及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遥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癌中LC3表达的阳性率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遥Bcl-2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及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遥不同分级、分期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样本中LC3蛋白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遥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样本中Bcl-2蛋白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遥结论Bcl-2基因的下调会降低膀胱癌细胞LC3的表达水平,抑制细胞生长,促进其凋亡。

Bcl-2与LC3结合有助于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预后。

[关键词]膀胱肿瘤;Bcl-2;自噬相关基因LC3;细胞自噬冲图分类号]R73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20)12(a)-0043-05Analysi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cl-2and LC3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nosis of bladder cancerZHOU Wanli ZHANG Jumping银PAN Yongsheng2XU Weidong1.DeparLmenL of Urology,Hai'an HospiLal AffiliaLed Lo NanLong UniversiLy,Jiangsu Province,NanLong226600,China;2.DeparLmenL of Urology,NanLong FirsL People's HospiLal,Jiangsu Province,NanLong2263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LigaLe Lhe expression and biological behavior of Bcl-2and auLophagy relaLed gene LC3 in bladder uroLhelial carcinoma cells,and Lo explore Lheir effecLs on Lhe prognosis of bladder cancer.Methods Bcl-2 siRNA plasmid was LransfecLed inLo human bladder LransiLional cell carcinoma(T24)cells,WesLern bloL and reverse LranscripL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Lion were used Lo deLecL Lhe expression of Bcl-2and LC-3,and Lo sLudy Bcl-2 knockouL.The effecL of T24on Lhe growLh and apopLosis of T24cells in vitro were sLudied.The expression of Bcl-2and LC3in Lhe paLhological specimens of cancer Lissues were deLecLed,and Lhe prognosis was analyzed.Results Bcl-2siR­NA recombinanL plasmid was successfully LransfecLed inLo T24cells,Lhe expression of Bcl-2mRNA was down-regulaL-ed by abouL80%,Lhe expression of Bcl-2proLein was down-regulaLed by abouL70%,and Lhe mRNA and proLein levels of LC3were down-regulaLed by abouL40%.The proLein expression of Bcl-2and LC3in Lhe pGenesil-1Bcl-2siRNA group was lower Lhan LhaL of Lhe NC group and Lhe empLy plasmid group,and Lhe difference was sLaLisLically significanL (P<0.05).The cell viabiliLy of T24decreased Lo(66.8±5.8)%,and Lhe cell apopLosis raLe was56.68%.The cell via-biliLy of Lhe pGenesil-1Bcl-2siRNA group were higher Lhan Lhose of Lhe empLy plasmid group and Lhe NC group,and Lhe differences were sLaLisLically significanL(P<0.05).There was a sLaLisLically significanL difference in Lhe posiLive raLe of LC3expression beLween normal bladder Lissue and bladder cancer(P<0.05).The posiLive raLe of Bcl-2proLein[基金项目]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GJZ17068)。

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话是属于晚期吗

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话是属于晚期吗

膀胱癌是生活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于儿童。

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高发年龄50~70岁。

目前治_疗膀胱癌的方法有很多,而手术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切除病灶,控制病情,延长生命,但手术治_疗并不彻底,术后很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一旦复发意味着病情加重,治_疗也会更加棘手,有不少患者和家属担心病情是否已经到了晚期,那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话是属于晚期吗?膀胱癌术后复发大多数患者属于病情晚期,但也有患者是局部复发,没有远处转移,这种情况下并不一定是晚期,也可能是中期偏晚,患者可以通过二次手术切除病灶,但术后可能还会面临再次复发的问题,一定要重视疗效的巩固,联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治_疗,抑杀残癌,提高患者免疫力,尽可能的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的几率,延长生存时间。

对于术后复发属于晚期的患者,也不要过于消极,通过合理、有效的治_疗,还是能够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时间的,关键是不要轻易放弃。

膀胱癌复发如果不能再次手术切除,患者可以选择放化疗和中医治_疗,其中中医治_疗既能联合放化疗进行综合治_疗,也能对患者进行保守治_疗。

如选择放化疗的患者,虽然能抑杀机体内的癌细胞,控制病情发展,但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导致患者身心受损,并不利于治_疗的顺利完成。

若在放化疗的同时配合中医药的治_疗,有助于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在减轻毒副作用,增强体能,改善睡眠、饮食、精神状况,提高免疫力,增强疗效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对于身体虚弱或者需要长期反复放化疗的患者,更应该有中医药的参与。

对于失去西医治_疗机会的患者,也不要轻易放弃,可以采用中医保守治_疗。

中医治_疗讲究以人为本,通过增强免疫力、体质,维持机体免疫功能与肿瘤对抗的平衡,把阴阳、气血、脏腑调理好,让免疫系统来吞噬癌细胞,达到控制病情,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的作用。

由于副作用小,基本上不会损伤机体,像年龄大、身体弱、广泛转移的患者也能使用,因此患者在确诊病情后应及时将中医纳入治_疗方案中,有助于改善预后。

膀胱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膀胱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膀胱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膀胱癌在我国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膀胱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可以用作早期诊断、监测复发及评估预后,因此膀胱癌肿瘤标志物一直是泌尿外科的研究热点。

笔者就膀胱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标签:膀胱癌;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膀胱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于我国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第一位,在美国的发病率为第5位,是人均治疗费用最高的肿瘤之一。

近十年间,膀胱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膀胱镜检是膀胱癌诊断的主要手段,但侵人性检查导致患者依从性差,且费用较高;尿细胞学是膀胱癌诊断和术后随诊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易产生假阳性。

膀胱癌肿瘤标志物有提高诊断准确性,协助疾病风险评估,监测肿瘤的恶性程度,预测肿瘤进展的潜力。

目前,BTA、NMP22、FDP等临床应用已获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批准,现将热点肿瘤标志物的研究综述如下。

1 膀胱癌相关肿瘤标志物1.1 BTA(膀胱肿瘤抗原)膀胱肿瘤抗原又被称为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可干扰补体途径,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从而产生肿瘤。

膀胱肿瘤与膀胱的基底膜相接触,肿瘤细胞通过分泌基底蛋白与基底膜表面蛋白受体结合,进而释放出蛋白水解酶将基底膜破坏,产生的基底膜碎片进入膀胱后聚集产生BTA。

BTA的常用检测方法为BTAStat和BTATrak。

一项针对BTA与膀胱肿瘤关系(大小、分期、分级、发病类型、生长方式)的分析发现,随膀胱肿瘤的分期、分级的升高,BTA检出水平升高,多发肿瘤检出率显著高于单发肿瘤,且初发肿瘤明显高于复发肿瘤。

有学者对3733例膀胱癌患者相关文献行Meta分析发现,BTAStat对膀胱肿瘤诊断的准确率中等,还不能代替尿细胞学检查,也不能单独应用于膀胱癌诊断,为无创性膀胱癌诊断的可选方法之一。

BTA检测主要缺点是易随尿液状态的改变而出现假阳性,如浓缩尿、血尿、行侵人性检查及经BCG治疗后。

美国FDA已批准BT-ASrat、BTATrak应用于膀胱癌患者的诊断和随访,但是目前BTA仅在膀胱癌的诊断中起辅助作用,不能取代膀胱镜检查。

膀胱癌术后局部复发38例诊治体会

膀胱癌术后局部复发38例诊治体会

2008∶28(1)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术,即完全去除网膜带和独立带,横断其深面环形肌制备贮尿囊,用于制备原位新膀胱。

贮尿囊重建必须达到:低压(肠子去管化作成球形);容量足够大;充分游离与尿道无张力吻合。

不足之处:(1)乙状结肠过短时手术难度大,恢复结肠连续性时吻合口张力大,易发生肠瘘或者腹腔镜下游离降结肠更加困难;(2)新膀胱为管状,肌肉收缩力不平衡,膀胱的顺应性要低,易发生输尿管反流或尿失禁;(3)结肠带去除部位易发生肠瘘;(4)结肠贮尿囊患者常常发生高氯性酸中毒。

我们认为用回肠代膀胱好。

原位新膀胱术存在的危险因素:(1)复发尿道癌,平均复发率为3%~18%[1],复发平均间隔时间为3年;(2)排尿的控制能力差,常可出现夜间尿失禁现象。

原因为尿道关闭压低,盆底肌肉松弛,熟睡后没有“叫醒”排尿机制。

预防措施为:术中注意在盆底解剖前不作尿道前面的解剖,以免损伤括约肌区和相应神经。

术后加强括约肌功能锻炼,晚上少喝水,闹钟定时叫醒排尿1~2次。

原位新膀胱近年来不少学者在女性患者进行尝试取得同样良好的效果。

我们认为只要病例选取恰当,女性也可以采用此种方法。

[参考文献][1]叶敏,张元芳,主编.现代泌尿外科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528.[2]黄健,许可慰,林天歆,等.可控性膀胱术与回肠新膀胱术(附68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3(8):461-463.[3]周荣祥,杨进益,张祥盛,等.球形可控性回肠代膀胱术(附26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3(8):464-466.[4]王晓雄.进一步重视尿流改道和膀胱重建手术的临床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3(8):453-455.[5]肖亚军,邢毅飞,张齐钧,等.改良可控性盲结肠膀胱术15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3(8):459-460.[收稿日期]2007-04-23膀胱肿瘤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之一。

尿液中膀胱癌肿瘤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尿液中膀胱癌肿瘤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尿液中膀胱癌肿瘤标记物的研究进展目前膀胱癌诊断及随访主要依靠尿细胞学检查与尿道膀胱镜检相结合,而膀胱镜检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还有诸多并发症及操作不便。

因此,从尿液中寻找可用于膀胱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无创指标非常重要。

本文概述了主要的尿液中膀胱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标签:肿瘤标记物;膀胱癌目前膀胱癌诊断及随访主要依靠尿细胞学检查与尿道膀胱镜检相结合的手段,然而侵入性的尿道膀胱镜检操作不便,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还有感染、出血等风险。

因此,寻找可用于膀胱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无创指标非常重要,尿液是膀胱癌理想的肿瘤标记物来源。

理想的膀胱肿瘤标记物应该具有的实验室特征:尿、血和肿瘤组织中存在并且其含量逐渐减少;不但精确预示肿瘤的存在,而且能够预示肿瘤的侵袭状态;标记物的水平须同疾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临床潜在作用:筛选高危人群;对血尿和排尿刺激症状患者的检查评价;患者术后的监测。

临床使用特点: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收集标本方法简单实用;获取结果迅速,成本不高;检测方法简单,最好能在门诊进行。

本文将近年来尿液中膀胱癌肿瘤标记物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1 目前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临床的膀胱癌相关的无创诊断方法1.1 尿细胞学(cytology)尿细胞学不属于肿瘤标记物范畴,作为膀胱肿瘤诊断金标准已多年,传统细胞学(conventional cytology,CC)的涂片质量不十分理想,从而影响到细胞学的诊断。

尿脱落细胞学检测膀胱癌的敏感性为13%~75%,特异性为85%~100%,敏感性与肿瘤细胞分级密切相关。

1996年FDA批准的液基细胞学检测(1iquid based cytology,LBC)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涂片的制作方法,检测膀胱癌的敏感性为达90%以上,特异度方面与传统细胞学相当,对膀胱癌的诊断比传统细胞学更准确[1]。

目前常见的几种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有:新柏氏TCT技术、超柏氏LCT技术、利普液基细胞学LPT技术、国产液基细胞学技术如LBP。

尿脱落细胞的FISH检查在膀胱癌诊断及复发监测中的应用

尿脱落细胞的FISH检查在膀胱癌诊断及复发监测中的应用

尿脱落细胞的FISH检查在膀胱癌诊断及复发监测中的应用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尿液脱落细胞的FISH检查在膀胱癌诊断及复发检测的应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FISH技术在膀胱癌诊断及术后复发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标签:FISH检查;膀胱癌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大约90%的膀胱癌为移行细胞癌。

膀胱癌术后复发率较高,术后需长期随访。

其诊断和术后随访方式一直是临床上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前我国主要以膀胱镜检查辅以尿脱落细胞检查作为膀胱癌诊断及复发监测的主要手段[1]。

膀胱镜检查作为侵入性检查,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不易被接受,且对低恶性的膀胱癌患敏感度不高。

尿脱落细胞形态学检查敏感度低,易受到血尿、尿路感染及膀胱灌注化疗等情况影响。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已经批准了部分尿液膀胱肿瘤标志物(如尿核基质蛋白和膀胱肿瘤抗原等)用于膀胱癌的诊断,但也存在特异性低和高昂的检查费用等问题[2]。

寻找一种非侵入性的、特异性级敏感度高的新的膀胱癌诊断及复发监测方法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随着近年来肿瘤基因学的研究,荧光杂交技术(FISH)已广泛用于肿瘤的病因研究、治疗及诊断等多个方面,在膀胱癌领域也有极佳的表现。

目前尿脱落细胞的FISH检查已用于膀胱癌的诊断。

本文就尿脱落细胞的FISH检查在膀胱癌诊断及复发监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1 荧光杂交技术((FISH)简介[3]FISH是一门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原有放射性原位杂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

与传统的放射性标记原位杂交相比具有安全、快速、灵敏度高、检测信号强、杂交特异性高、能同时显示多种颜色等优点。

染色体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最早是随着绘制高分辨人类基因组图谱需求而出现的,此后广泛应用于基因领域的基础研究。

随着医学的发展,FISH这项原本用于基础研究领域的技术已经被迅速推广应用于临床。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的诊断、治疗等。

例如HER2基因擴增的双色FISH评估技术能够预期乳腺癌的预后并指导靶向治疗。

尿脱落细胞3、7、17号染色体和9p21位点畸变预测尿路上皮癌复发

尿脱落细胞3、7、17号染色体和9p21位点畸变预测尿路上皮癌复发

尿脱落细胞3、7、17号染色体和9p21位点畸变预测尿路上皮癌复发胡毓安;陈勇;薛松;何伟;袁静雯;崔英霞【摘要】目的了解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3、7、17号染色体和9p21位点畸变,并探讨其对尿路上皮癌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ulticolo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M-FISH)试剂盒(UroVysion)检测37例尿路上皮癌术后无病生存的随访患者和10例健康人尿液脱落细胞中3、7、17号染色体和9p21位点畸变情况,并分析其预测癌变复发的价值.结果膀胱癌复发组3、7、17号染色体和9p21位点的总畸变率分别为31.66%、40.14%、19.20%和21.24%,复发与未复发患者染色体畸变率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的表型包括3、7、17号染色体多倍体以及7、17号染色体纯合缺失.37例患者术后复发8例,M -FISH检出6例阳性,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79.3%,阳性检出时间比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提早1~12个月.结论M-FISH技术有助于预测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3、7、17号染色体畸变对术后复发具有预测价值.【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2(030)007【总页数】4页(P505-508)【关键词】多色荧光原位杂交;尿路上皮癌;染色体畸变;预测【作者】胡毓安;陈勇;薛松;何伟;袁静雯;崔英霞【作者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临床中心实验科,南京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临床中心实验科,南京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泌尿外科,南京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临床中心实验科,南京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临床中心实验科,南京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临床中心实验科,南京21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Q343.2+44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绝大部分为尿路上皮癌。

卡介苗活化的CD1—限制性细胞毒T细胞的抗膀胱癌效应

卡介苗活化的CD1—限制性细胞毒T细胞的抗膀胱癌效应
化 的 T 细 胞 亚 群 对 膀 胱 癌 细 胞 株 T 4生 长 抑 制 效 应 。 果 表 明 , C 活 化 的 C 一 制 性 T 细 胞 具 有 明 显 的 抗 瘤 活 性 , 2 结 B G D1 限 C T 细 胞 和 78 也 发 挥 抑 制 瘤 细 胞 生 长 的 作 用 。 研 究 结 果 提 示 具 有 非 特 异 免 疫 功 能 的 T 细 胞 亚 群 在 B G 抗 膀 胱 D4 T 该 C 癌 效 应 中发 挥 重 要 作 用 。
Jn 0 u e 2 02
卡介 苗活 化 的 C 一 DI 限制 性 细 胞 毒 T 细 胞 的抗 膀 胱 癌 效 应 *
方 敏 龚非 力 李卓 娅 冯 玮 熊 平 姜 小 丹
4 0 3 30 0
徐 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同 济 医 学 院 基 础 医 学 院 免 疫 学 系 ,武 汉
no s e ii s bs t i htp a i t lr lsi h fe t fBCG nt— a de a c r n— p c f T u e s m g l y pvo a oe n t e e fc so c a ibld r c n e . K e r s ba i e Ca m e t — ue i y wo d cl l te G l rn; T — els b e s; cl u st i mu oh rp m n t e a y; ba de a c r ld r c n e
Ab t a t To i ve tga e t r ls ofBCG— c i t d T— els bs t n t fe t n ib a de a c r. sr c n s i t he oe a tva e c l u e s i he e f c s ofa t— ld r c n e a i e e e i g c is ( ntg n pr s ntn el APC )wih hi h e p e s d CD1 t g x r se moe ue we e e t b ihe y i ir ndu to t lc l r s a ls d b n vt o i c in wih c ok n s ( I一 n yt i e I 4 a d GM — CSF) The c l s s t r c i t d by APC e stz d wih BCG ntg n,a . n T— el ub e s we e a tva e s n iie t a ie nd t n bt r fe t fBCG— c i t d T— els bs t h o h o a he i hi io y e f c s o a tva e c l u e son t e gr wt fbldde a c r c l i e T 2 r o — r c n e e ll 4 we e c r n n p r d Th r s ls s we t t ae . e e u t ho d ha BCG — c i a e a tv t d CD1 r s rc e T el h d 一 e t it d c is a hi he a it mor a tv te , a g r nt— u c iiis nd CD4 T nd T u e s as a e r ls i h nhiio y e fc s on t m o r wt a 7 8 s bs t lo ply d oe n t e i b t r fe t u r g o h. I s s gg s e h t t wa u e t d t a

T1G3期膀胱癌的治疗

T1G3期膀胱癌的治疗

T1G3期膀胱癌的治疗T1G3期膀胱肿瘤是所有表浅性膀胱肿瘤中侵袭性最高的一种肿瘤,有着很高的复发率和进展率。

由于这种较强的生物学行为的异质性,临床诊治较为棘手。

目前国际上常采用完整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诊断和治疗,术后4~6w 行二次膀胱肿瘤电切术以提高病理诊断率,减少肿瘤残余率。

多数患者在术后接受BCG膀胱灌注治疗作为保留膀胱的一线治疗。

对于存在高进展风险的T1G3期膀胱癌主张早期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

无论接受哪种治疗方案,长期有规律的随访极其重要。

目前在T1G3期膀胱癌的治疗上仍有许多的争论点,如何寻找一个有效而规范的治疗仍然是全体泌尿外科医师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

标签:膀胱肿瘤;T1G3;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卡介苗;全膀胱切除1 简介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第7位,女性第17位[1]。

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TCC)是最常见的病理组织类型,约占膀胱癌的90%以上。

世界范围内每年新发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已超过336000例,其中有75%的患者为非肌层浸润性肿瘤(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这其中又有约20%~25%的膀胱肿瘤侵犯到黏膜下层(T1期)[2]。

T1G3期TCC虽为表浅性膀胱肿瘤,但其具有特异的生物学行为及恶性潜能,T1G3膀胱癌进展和病死的危险高达10倍于其他Ta~T1期肿瘤,低分化T1期膀胱癌3年的复发率高达80%,进展率高达40%~60%[3]。

在美国,膀胱癌已成为花费最高的恶性肿瘤,有研究表明NMIBC的治疗费用中有60%用于复发的治疗[4]。

目前所有泌尿外科医师对T1G3膀胱癌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能最大限度的保留膀胱同时控制肿瘤。

本文将对T1G3期膀胱癌的最新诊疗情况进行分析和介绍。

2 T1G3期膀胱癌的诊断与分期2.1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TUR-Bt是原发T1G3期膀胱肿瘤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

膀胱癌的免疫细胞浸润与预后关系研究

膀胱癌的免疫细胞浸润与预后关系研究

论文题目:膀胱癌的免疫细胞浸润与预后关系研究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与免疫系统的反应密切相关。

免疫细胞浸润在膀胱癌的发展和治疗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

本文综述了不同类型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在膀胱癌组织中的浸润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探讨免疫细胞作为预后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和其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引言膀胱癌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遗传变异、环境因素及免疫系统的反应。

近年来,研究发现免疫细胞在膀胱癌的发展和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

免疫细胞浸润程度与肿瘤的生长、侵袭性以及预后密切相关。

本文将系统综述不同类型免疫细胞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免疫治疗策略的应用前景。

主体1. 免疫细胞类型及其功能T细胞:T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关键成分,包括CD4+ 辅助T细胞和CD8+ 细胞毒性T细胞。

在膀胱癌中,CD8+ 细胞毒性T细胞的浸润与较好的预后相关,其通过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B细胞和浆细胞:B细胞通过产生抗体和参与抗原呈递来调节免疫反应,而浆细胞则产生特异性抗体。

它们在膀胱癌组织中的浸润可能对抗肿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尽管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NK细胞对肿瘤具有直接杀伤作用,其活性的增强可能有助于控制和消灭膀胱癌细胞,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2. 免疫细胞浸润与预后关系研究CD8+ T细胞的作用:多项研究表明,高水平的CD8+ T细胞浸润与膀胱癌患者的较好预后相关,其在肿瘤灶中的密集程度与患者的生存期和复发率呈负相关。

T细胞亚群的平衡:CD4+ 辅助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平衡在膀胱癌的免疫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失衡可能导致免疫逃逸和肿瘤的进展。

免疫逃逸机制: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多种免疫逃逸机制,如PD-L1的过度表达和T细胞功能抑制,这些机制影响了免疫细胞的有效浸润和功能,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

3. 免疫细胞作为预后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免疫细胞浸润的评估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和基因表达分析等方法,可以准确评估膀胱癌组织中不同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并据此预测患者的预后。

【课题申报】膀胱癌的免疫治疗耐药性机制

【课题申报】膀胱癌的免疫治疗耐药性机制

膀胱癌的免疫治疗耐药性机制标题:膀胱癌免疫治疗抵抗机制的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膀胱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常规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对晚期膀胱癌缓解和治愈的效果有限,且常常伴随着较高的复发和转移率。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策略是当前膀胱癌研究的热点。

免疫治疗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治疗手段,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协助抗癌作用从而实现对肿瘤的治疗。

然而,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膀胱癌患者对免疫治疗产生耐药性。

因此,针对膀胱癌免疫治疗耐药性机制的研究意义重大,有助于提高膀胱癌免疫治疗的相应疗效,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二、研究目标与方法本课题旨在研究膀胱癌免疫治疗抵抗机制,具体研究目标如下:1. 分析膀胱癌免疫治疗耐药性形成的分子机制;2. 探讨免疫治疗后肿瘤免疫逃逸机制;3. 研究免疫治疗后肿瘤微环境的变化;4. 分析肿瘤细胞对免疫治疗的免疫耐受机制;5. 寻找针对膀胱癌免疫治疗耐药性的逆转策略。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样本采集与分析:收集一定数量的膀胱癌患者免疫治疗前后的组织样本和外周血样本,应用免疫组化和单细胞测序技术等手段对样本进行分析;2. 动物模型的建立:建立合适的膀胱癌小鼠模型,应用单克隆抗体及药物等对模型进行免疫治疗,并观察治疗后的效果;3. 数据分析和统计学处理: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找出相关关键基因和通路,并探讨其与免疫耐药性的关系;4. 体外实验研究:应用相关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评估不同细胞系中的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并通过基因编辑方法等筛选免疫耐受相关基因。

三、研究预期结果通过以上研究目标和方法的实施,我们预期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 阐明了免疫治疗耐药性在膀胱癌中的分子机制,包括潜在的信号通路、免疫相关基因及其调控等;2. 揭示了免疫治疗后膀胱癌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以及肿瘤微环境的变化;3. 识别出多个与膀胱癌免疫治疗耐药性相关的免疫耐受基因;4. 探索出针对膀胱癌免疫治疗耐药性的逆转策略。

膀胱肿瘤患者免疫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检测的研究

膀胱肿瘤患者免疫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检测的研究

膀胱肿瘤患者免疫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检测的研究唐春华;孙双权;董明渊;王辉;陈立新【摘要】探讨膀胱肿瘤患者多种免疫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及意义.采用流式细胞数检测40例膀胱癌患者和15例正常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中T细胞及其亚群、B细胞及NK细胞的表达.用ELISA方法检测所有人的血清和尿中IL-10、IL-35、TGF-β1含量.结果显示:膀胱肿瘤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NK细胞及CD+4T、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膀胱肿瘤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和Treg细胞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膀胱肿瘤患者血清和尿中IL-10、IL-35、TGF-β1含量极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膀胱肿瘤患者抗肿瘤免疫综合功能下降,血清和尿中IL-10、IL-35、TGF-β1水平检测对膀胱肿瘤的诊断、分期、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To discuss the correlation and meanings between the bladder tumor patients'immunocyte &cytokines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markers.The flow cytometry i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T cell &its subgroup, B cells and NK cell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the 40 bladder cancer patients and 15 normal and healthy persons in physical examination.The ELISA method is used to detect the IL-10, IL-35 and TGF-β1contents in the serum and urine of all pers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ladder tumor patients'total ratio of peripheral blood T cell, NK cell, CD+4T and CD+4/CD+8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ormal group (P<0.05).The bladder tumor patients'peripheral blood CD+8T cell and Treg cell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se of the normal group (P<0.05).The content of IL-10, IL-35 and TGF-β1in the serum and urine of the bladder tumor patient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normal group (P<0.01).The antitumor immunity comprehensive function of the bladder tumor patients is lowered, the detection of the IL-10, IL-35 and TGF-β1level in the serum and urine has significant meaning to the diagnosis, analysis and prognosis determination of the bladder tumor.【期刊名称】《甘肃科学学报》【年(卷),期】2019(031)001【总页数】6页(P61-66)【关键词】膀胱肿瘤;淋巴细胞分群;调节性T细胞;IL-10;IL-35;TGF-β1【作者】唐春华;孙双权;董明渊;王辉;陈立新【作者单位】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 上海 201600;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 上海201600;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 上海 201600;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 上海201600;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 上海 201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4膀胱肿瘤(bladder tumor)是泌尿生殖系常见的肿瘤,在我国发病率在男、女性所有肿瘤中分别位居第7位、第10位[1]。

膀胱癌论文术后护理论文

膀胱癌论文术后护理论文

膀胱癌论文术后护理论文膀胱癌术后丝裂霉素灌注化疗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总结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的护理要点。

方法对80例经尿道膀胱肿物电切术后1周、膀胱部分切除术后2周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用丝裂霉素20-40mg+生理盐水40ml进行膀胱内灌注,并对患者施行心理护理,在灌注时做好各环节的护理。

结果有12例出现尿频、尿急、尿痛,1例出现血尿,2例接触性皮炎,经处理后3天症状消失,2例白细胞降低,经服药治疗后5天恢复正常,2例食欲减退,经平衡膳食后食欲正常。

无尿道狭窄病例,随访两年,4例6个月内复发,6例1年内复发,其余无复发。

结论灌注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排空膀胱护理,灌注后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是该治疗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膀胱癌化疗护理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约75%为膀胱上皮Ti.Ta.T1期浅表性膀胱癌[1]。

确诊后首选手术治疗,术后易复发,术后两年复发率高达90%[2] 。

目前,治疗膀胱癌的方法主要是保留膀胱的开放切除手术和经尿道切除手术。

术后采用定期膀胱内灌注化疗,以防复发。

我科自2000年至今,采用丝裂霉素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术后患者,疗效较好。

现将80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共收治80例膀胱癌患者,男性68例,女性12例。

年龄最小26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61.5岁。

68例采用经尿道肿瘤电切术,12例采用开放式膀胱肿瘤切除术。

1.2 方法行经尿道电切术68例,术后1周开始膀胱灌注。

行膀胱部分切除12例,术后2周开始膀胱灌注,具体方法为每周一次,连续8次,此后每月一次,共10次,疗程一年。

丝裂霉素量20-40mg+生理盐水40ml。

灌注方法:用物准备按无菌导尿术准备用物,选择无菌的硅胶小儿胃管,嘱患者排尿取平卧位,会阴部常规用0.5%的碘伏消毒,然后按无菌导尿术将无菌硅胶小儿胃管轻轻插入膀胱内,有尿液流出,并将尿液放尽,未见尿液流出者因患者刚排尿,可用左手轻压膀胱区,可见尿液流出,把配制好的药液从尿管注入膀胱,灌注完毕后再往尿管注入10 ml生理盐水,使药液全部注入膀胱内。

免疫细胞亚群分化和功能调控的分子机制及其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免疫细胞亚群分化和功能调控的分子机制及其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免疫细胞亚群分化和功能调控的分子机制及其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免疫系统是人体自我保护的天然屏障,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大系统。

其中,获得性免疫是指人体对外部环境中致病物质(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的识别和特异性应答。

获得性免疫中的免疫细胞亚群分化和功能调控是保证身体免疫应答反应的质量和数量的关键环节,其研究在传染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 T细胞亚群的分子机制和调控T细胞是获得性免疫系统中重要的效应细胞,主要起到了清除病原体和肿瘤细胞的作用。

不同的环境和生理状况会引发不同类型的T细胞亚群分化和功能调控,例如 Th1、Th2、Th17、Treg 等。

1.1 Th1细胞亚群的特点和分子机制Th1细胞是一种相对成熟的T细胞亚群,作用于清除细胞内病原体。

Th1细胞的特征是表达 IFN-γ 、CD40L、IL-2、TNF-α 等分泌物。

调控 Th1 细胞分化的分子信号通路主要包括 NF-κB、STAT4、T-bet 等。

1.2 Th2细胞亚群的特点和分子机制Th2细胞是一种相对成熟的T细胞亚群,作用于清除细胞外病原体。

Th2细胞的特征是表达 IL-4、IL-5、IL-10、IL-13 等分泌物。

调控 Th2 细胞分化的分子信号通路主要包括 STAT6、GATA3 等。

1.3 Th17细胞亚群的特点和分子机制Th17细胞是一种相对较新的T细胞亚群,作用于清除真菌、口腔、肺部细菌等。

Th17细胞的特征是表达 IL-17、IL-22 等分泌物。

调控 Th17 细胞分化的分子信号通路主要包括 STAT3、RORγt 等。

1.4 Treg细胞亚群的特点和分子机制Treg细胞是一种相对成熟的T细胞亚群,作用于保持免疫耐受,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Treg 细胞的特征是表达 IL-10、TGF-β 等分泌物以及 Foxp3 等分子标记。

调控 Treg 细胞分化的分子信号通路主要包括 FOXP3、STAT5 等。

BCG膀胱灌注

BCG膀胱灌注

灌注治疗膀胱癌如何正确有效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教授李宁忱膀胱尿路上皮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肿瘤,其中70%~80%患者初诊时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其基础治疗是经尿道肿瘤切除术(TUR-BT)。

尽管在理论上TUR-BT术可以完全切除非肌层浸润的膀胱癌,但在临床治疗中仍有很高的复发率,而且有些病例会发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因此,TUR-BT术后辅助性膀胱灌注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减少肿瘤复发的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证实。

近年来,随着对膀胱灌注治疗的深入研究,相关治疗理念日益清晰。

复发危险首先明确首先,要明确肿瘤复发与进展的危险度。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和进展与肿瘤数目、肿瘤大小、复发次数、肿瘤分期、肿瘤分级,以及是否存在原位癌等因素密切相关。

其中肿瘤数目对复发影响最大,其次的影响因素为肿瘤的复发频率,尤其是术后3个月时有无复发、肿瘤大小、肿瘤分级。

而肿瘤的病理分级和肿瘤分期则与肿瘤进展关系最为密切。

因此,明确相关因素,准确判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与进展的危险性,对灌注方案的选择以及治疗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复发风险及预后的不同,《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将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分为以下三组:一、低危:初发、单发、Ta、G1(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注:必须同时具备以上条件才是低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二、高危:任何T1、G3(高级别尿路上皮癌)、Tis。

三、中危:除以上两类的其他情况,包括多发、复发的Ta、 G1(低级别尿路上皮癌)。

欧洲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则使用EORTC评分表的肿瘤评分,根据不同复发与进展评分判断患者的复发与进展概率,并进行危险性的低、中、高危分组。

该方法对膀胱癌预后危险度的预测更为精细,但也相对复杂。

当今国际上各指南的分类标准略有差别,但基本原则一致,为非肌层浸润性肿瘤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基础。

膀胱穿孔暂缓灌注目前,TUR-BT术后24小时内即刻膀胱灌注化疗,已经成为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术后灌注的标准方案,被各临床诊治指南所推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疫功 能 的 影 响 中 国肿 瘤临 床 20 0 71 7 6 7 8 0 , (0 :6 — 6 2 J
l 范 芳 . 生 . 挺 强 , . 聚 金 葡 素 台井 化 疔 亍 巾醺 期 癌症 2 刮桂 阮 等 高 台疔
4 何清 清 a b干 扰 素 胸 腔 内 注 射 治 疗 恶 性 胸 水 l O倒 近 期 疗 效 观
察 浙 江 肿 瘤 9 512 :8 1 9 、『17 5 徐随福, 江 庆. 黄 勇 胞 必 性 治 疗 晚 期 肿 瘤 恶 性 胸 腹 腔 积 液 q 1
16例 近 期 疗 效 观察 中 国肿 瘤 临 床 , 9.51 )8 9 8 0 1 1 82 (1:4 ~ 5 9
l B f a c 3 c r g H Combn d c v 6 n ofmu ie ]T ph  ̄ e wih l ie a 6 a o rn ?a ow s t
3 张华满 顺铂 联 合 氟 骣 嘧 啶腔 内治 疗 恶 性 胸 腹 腔 积 液 的 临 床
教观 察 中 国肿 瘤 临 床 , 9,58:2 — 2 1 82 ()63 6 4 9
1 土继营. 1 高 珊. 王 砖 , 高聚 生 对 肺 癌 化 疗 期 间补 周 血 象 丑 免 等.
分 析 பைடு நூலகம் 用 肿 瘤 杂 志.9 71 )2 1 22 19 , 2 :2 — 2
及 C C T 细 胞 。 D+ D+
将数 据 以 均数 加减 标 准差 统 计 , 果 按不 同分 结
组 行 t 验 检
2 结 果
11 一般 资料 .
选 择 19 9 9年 6月 ~ 0 1 5月 在 我 科 住 院 的 20 年
肿 瘤 组 ( = 6 尿 脱 落 细 胞 C T细 胞 02 %~ n4 ) D+ .6 8 .6 , 平 均 3 0 ± 45 ; D C T 细 胞 1 % 5 66 % 3 .% C D 01 %~ 98 % , 均 1 . %± 6 % ; D D T细 胞 . 6 3 .9 平 61 9 1 . C C O 01 %- 2 5 ,平 均 1. %± 5 3 : D ̄C T . 4 4. % 0 5o 9 1 . % C 3 细 7 胞 / D D C ,C T细 胞 01~ ., 均 1 5 + . 7 6 .8 20 平 ' . 5 05 。 2 _ 7 对 照 组 ( = 0 C T 细 胞 09 %~ 80 % , n 1 )D .4 6 .4 平 均 3 . %  ̄ 53 % : D C T 细 胞 4 .1 ~ 4 9 4 3 6 C D 53 %
sa hy o c c e tr t x n nd n e  ̄a i - 2 e u t i a tp ] c  ̄ a n e o o i a i t dn k n r s l n s dd
国肿 瘤 临 床 与 康 复 , 9 ,㈣ 9 1 96 9 0
6 王 金 万 . 和平 , 张 孙 燕. 香 烯 乳 精疗 恶性 胸 腹 腔 积 液 的 Ⅲ 期 临 横
1 Mia M Hu fr A lr l ne


恶 性 胸 水 的 临 床疗 效 观 察{ 4 附 0例 分 析 ) 用 肿 瘤 杂 志 ,9 71 宴 1 9 .2
) 1 1—1 2 :7 7
u t e a y W i l Co y lba tfu p r u i r cwr l no h r p t I L Ie ce m i av m n e t el t
膀 胱 癌 是 泌 尿 系 统 最 常 见 的 恶 性 肿 瘤 , 后 肿 术
确 诊 , 留 取 新 鲜 尿 液 2 0 l 右 3次 .沉 淀 3 0m 左 0分
瘤 复 发率 高 , 达 5%~ 0 可 0 7%。 复发 原 因很 复 杂 , 其
中膀胱 局 部免 疫 功能 的改 变 可能是 其原 因之 一 本 研 究 通 过膀 胱 肿瘤 术后 尿 液 中 C C T细 胞 与 D’ D C C T细胞 的比值 变 化 , 察 其在 肿瘤 复 发 的 D+ D+ 观 意义 . 以寻 求 膀 胱 癌 术后 无 创性 的 、 意 义 的 随访 有 指标 。
23 6~2 7 3
fi 6 — 7 4:25 2 1
f0 - 7 I 啦 稿) 0 一0 0 2010 —Ⅵ ( m 1— 8修 回J 2
f 红欣 校对 杨
8 秦 风 华 _ 蜀 生 生 物应 答 调 节 剂 国 外 医 学免 疫 学 分 册 , 9 7 谢 1 1 5 9 2:
尿 液 中 T细 胞 亚 群 与 膀 胱 癌复 发 关 系 的 探 讨
1 材 料 与 方 法
钟 , 速 离 心取 尿 沉 渣 , 高 尿脱 落 细胞 行 流式 细 胞 术
( l y m l .C 检 测 , 抗 C 、 C 和 Fo ct er F M) w o y 以 D 抗 D
C f 克 隆抗 体 表 达 C 3T细 胞 、 D D _ D单 l D C 3c 4T细 胞

p u a e u in o x 9 0 51 5 ~ 5 k r l f s s Th m ,1 8 ,3 (1 8 6 8 8 o J
1 何 0
渡 , 耀 华 . 聚 金葡 素联 用 顺 铂 治 疗 恶 性 胸 腹 水 7 晏 高 4侧 的 疗
2 廖 美琳 . 性 胸 腔 积 液 时 处 理 宴 崩 内科 学 杂 志 , 8 ,1】1 恶 1 9 l 9 9 9 1:
维普资讯
20 0 2年 第 2 9卷第 4期
中 国 肿 瘤 临t 床
参考 文 献
9 李敏华 晏元 亨 工
Hon Nw . It perl m— r ̄ nr l a i a u
・1 2. 9
翔 高 聚 皇 葡 素 与 顺铂 联 合 胸 腔 内 注 射 治 疗
王 勇 裴书 文 管簿 林 高居 忠
首都 医科 大 学附 属北 京朝 阳医 院泌 尿科 ( 京市 10 2 ) 北 00 0
中国 分 类号 : 7 7 R 3 . R3 4 7 0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0 8 7 ( 0 2 0 _ 2 1 0 10 — 1 9 2 0 )4 0 9 — 2
n e c ̄ txc a t6v v y oo i ci [
( le n mt ]lr noh  ̄ 1 9 ,8 I r Im m rmm c te 9 43
床观察. 中华肿瘤 杂志, 9, ( : 4 7 1 61 6 4 一 9 8 )6
7 陈延诈 对高聚金葡 素的学术评 酷 中 围 肿 捆 临 床 .982 ㈣ : 1 9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