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价值的确证与自我感受的追求--当代女性作家情爱小说分析
精神分析视域下杜拉斯“情人”系列小说主要人物形象研究
摘要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原名玛格丽特·多纳迪厄,出生于法属印度支那,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女性小说家。
自1950年开始,她先后创作了三部带有自传性色彩的小说,分别是《抵挡太平洋的堤坝》(1950年)、《情人》(1984年)及《中国北方的情人》(1991年),而这三部小说又被称为“情人”系列三部曲。
这三部小说叙述着同一个故事:在遥远的法属印度支那,一个白人少女邂逅了她的异国情人并产生了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初恋情事。
杜拉斯的精神探索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脉络清晰地对她不同时段写就的同一个故事内涵进行重述。
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与杜拉斯所处的时代相邻,虽然他们生于不同的国度,专注不同的领域,但杜拉斯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方法同弗洛伊德的文艺创作理论都体现出二者研究人的心理世界这一相同之处。
不仅如此,精神分析学说还是二十世纪西方重要的文艺理论流派之一,对西方文学有着深远影响。
本论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出发,以压抑作用、人格结构理论和力比多理论为基础,对杜拉斯“情人”系列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深入解读,同时研究杜拉斯创作这些主要人物形象的内在心理动因,探索她塑造这些人物形象所体现出的独特的艺术价值。
本论文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前言部分主要对杜拉斯的作品进行梳理并对杜拉斯研究的国内外现状予以综述,阐述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并概述论题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正文则包括三章:第一章精神分析理论视域下“情人”系列小说主要人物形象解析。
这一章借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压抑作用、人格理论和力比多学说理论概念,将“情人”系列小说中典型人物,主要是母亲、白人少女和情人这三个人物形象放置于上述的理论框架之中进行重新解析,分析小说中人物的种种不寻常的行为和表现。
第二章杜拉斯创作“情人”系列小说主要人物形象的动因探究。
本章从杜拉斯从小生活的地域、感受的文化氛围,她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家庭情况与人生经历入手,揭示杜拉斯年少时期的生活是她潜意识压抑的来源和转化,也是她创作“情人”系列小说的灵感源泉,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女性在文学创作中的形象也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人性的深度。
在当代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不再是简单的代表某种特定的社会群体,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生命和情感,成为了一个独立自主、有思想、有追求的个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一、困境和抗争当代女性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经常将女性的贫困、孤独、痛苦和虚无作为作品的主旨,呼唤女性的独立和自由。
例如,钱一佳的小说《时间悄悄的嘴脸》中的女性形象,就折射出了女性长期面临的困境和抗争。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她拒绝了父亲为她安排的相亲,选择了自己心仪的男性。
可是,在长达二十年之久的婚姻中,女主人公一直承受着丈夫对她的精神和身体上的虐待,直到她的身心被彻底摧毁。
小说通过女主人公的故事,呼吁女性要勇敢地站起来,为自己的权利和自由而斗争。
二、心灵和情感随着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自由度越来越高,女性的心灵和情感也成为当代文学作品中一个特别吸引人的主题。
当代女性作家在文学创作中通常会将女性描绘成一个内心丰富、情感细腻的形象,呈现出女性独特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例如,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中的女性形象,都是具有独特性格和情感的形象。
王安忆通过女主人公细腻的情感抒发和对生命的热爱,呈现出了女性丰富多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三、权利和尊严在当代社会,女性的自由和权利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和尊重,女性作家在文学创作中也逐渐呈现出了女性拥有权利和尊严的意识。
小说《色,戒》中的女性形象就反映出了这种意识。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集美貌、才智和聪明于一身的女子,她在一个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一定的手段,追求自己的权利和尊严。
小说中女主人公的故事,呼吁女性要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并用自己的努力去追求权利和尊严。
四、自由和独立在当代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中,女性的自由和独立也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主题。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作品赏析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作品赏析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感性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当代女性在经历社会变革和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挣扎和追求。
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女性对生活和情感的真实感受,又揭示了社会对于女性地位和身份的思考与探索。
本文将通过对几位中国当代女性作家代表作进行赏析,探讨其作品中所体现的主题和形式特点。
第一部分:女性自我觉醒的表达1. 莫言艳《红高粱》《红高粱》是莫言艳的代表作之一,它以中国农村为背景,通过女主角祥子的成长经历,展示了一个女性在家庭压迫和封建制度束缚下如何实现自我觉醒和追求自由的故事。
作品中,祥子从一开始的无知、天真到最终的坚强勇敢,她通过与自己和家庭的斗争,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2. 韩少功《明朝那些事儿》《明朝那些事儿》是韩少功的长篇小说,通过女主角明妃的视角,展示了明朝末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百态。
作品中,明妃凭借自己的聪慧和勇气,从一个普通的宫女逐渐崛起为后宫垂帘听政的女性执政者。
她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英雄。
第二部分:女性情感与家庭关系的描述1.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描写两个女主角秋瑾和红绶的人生故事,展现了女性之间、女性与家庭之间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关系。
作品中,张爱玲以独特的叙述方式,深入探讨了女性在婚姻与家庭之中的选择与困惑,以及她们对于自由与幸福的追求。
2. 林海音《红灯记》《红灯记》是林海音的代表作之一,以中国民间艺术形式“坐台戏”的形式展示了出卖身体为生的女性命运。
作品中,女主角秋巴的坚毅、善良和自强不息,表达了被压迫的女性对于生活和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林海音通过对女性命运的揭示,向读者传递了对性别不平等和社会不公正的思考和警示。
第三部分:女性身体与性别议题的探索1. 陈冠男《女人是水做的》《女人是水做的》是陈冠男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女性身体和性别议题的深入探索,展示了当代女性在物质欲望和情感追求之间的挣扎和选择。
浮世绘:试析当代女性作家社会情爱小说的写作特征
浮世绘:试析当代女性作家社会情爱小说的写作特征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母题。
本文超越言情小说的雅俗之分,并特别选定了当代女性作家这一视角,对她们所写的社会情爱小说进行了研究。
经过对大量此类作品的分析,本文归纳出它们的若干特征。
一是其主题从“爱情至上”到“无奈的退居”之转变;二是其性与爱情相分离的基本趋势;三是其表现出来的女性作家普遍具有的都市情结。
针对女性作家在小说创作中所表现的独特的审美风格,本文又进一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此类文本进行了剖析,揭示了在“女权”背后女性自我的颠覆。
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女性主义、表现女性特征,成为摆在女性作家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本文为此类作品的发展趋势作出了自己的设想:即对个人经验进行重新书写,使其上升到人类普遍化的高度。
当代文学:中国当代女性作家的代表作品解析
当代文学:中国当代女性作家的代表作品解析前言当代中国女性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发挥了重要的角色,她们通过自身经历和洞察力,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种种困境和触动人心的故事。
本文将介绍几位中国当代女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并对这些作品进行解析。
1. 张爱玲:《红楼梦与西游记》张爱玲是中国现代著名女性作家,以其独特的笔触和精湛的文字而闻名。
她被誉为“现代诗之艳妇、小说之巧手”。
其中,《红楼梦与西游记》是她的一部重要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通过比较红楼梦和西游记两部经典文学作品,探讨了女性在传统价值观与现实声音之间所面临的抉择与冲突。
2. 王安忆:《长恨歌》王安忆是中国当代著名女性作家之一,她以讽刺和幽默见长。
《长恨歌》是王安忆的一部代表作品,该小说以故宫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女主角从农村出走来到京城谋生存的故事。
通过女性角色的生活经历,王安忆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种种偏见和不公平待遇。
3. 韩少功:《红高粱家族》韩少功是中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了浓厚的历史和现实主义色彩。
《红高粱家族》是韩少功的一部代表作品,通过讲述一个农村家庭三代人的传奇命运,展现了女性在中国大时代背景下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小说中,女性面对战争、革命和社会变迁带来的挑战时展现出勇气和智慧。
4. 莫言:《丰乳肥臀》莫言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作家之一,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描绘了中国乡村社会中女性们坚毅与柔情并存的形象。
《丰乳肥臀》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个女性角色的命运,展现了中国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冲突,并对女性身份与家庭责任做出了让人深思的探讨。
结论中国当代女性作家通过她们独特的文学创作为读者提供了对于社会和人生的触动。
她们以细腻入微、饱含情感的笔触描绘女性在社会变革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复杂真实的世界。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启发读者对于女性权益和社会进步等问题进行思考。
注:以上是根据主题所编写的文章内容,如有引用其他来源或类似内容是纯属巧合。
《半生缘》中女性意识及人性价值反思
《半生缘》中女性意识及人性价值反思摘要:《半生缘》就是被张爱玲以一种平和、低调、质朴的态度描绘了曼桢与世钧两位主人公的14年感情纠葛。
他们的悲欢离合包含了太多太多的茫然、无奈与痛苦。
然而,在我们沉浸在苦痛、悲伤的感情中时,《半生缘》中曼桢、曼璐、翠芝、顾母、沈母、石母等鲜明的女性形象也深入读者的心中。
在她们身上所暴露出的人性的不足与缺陷,以及身上沉重的精神枷锁,值得我们世人深思与反省同时也应继续探索与研究下去。
关键词:《半生缘》;女性意识;人性价值一、时代背景及社会层次方面影响在分析《半生缘》时,我们不得不联系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和作家个人的生活经历来具体分析。
首先,张爱玲将书中人物的命运置于20世纪40年代的旧上海这个大的社会时代层面。
也就是这部小说大的时空背景。
没落的黄昏、阴森的月夜、嘈杂的弄堂、封闭的公馆、无爱的婚姻、扭曲的人性、颓败的人生这是世纪年代张爱玲小说世界中的上海是遗少和洋场社会的传奇。
她的小说世界充满苍凉没落之感的,更是体现了人欲、物欲、情欲的百丑图。
可以说她的作品是遗老遗少们的生活全貌,是旧上海社会的再现。
当时的旧上海受到了各种文化的浸染,其中封建主义文化和殖民主义文化对上海的影响最大。
“所以《半生缘》的时代背景是封建黑暗的旧中国和灯红酒绿的洋场社会的结合。
”二、作者身世背景及人生经历方面影响曾有人这样说过: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作家。
张爱玲的祖父,是清代名宦张佩纶,祖母则是李鸿章的女儿。
而到她这一代,家道中落。
张爱玲的父亲,是一个前清遗少,娶姨太太,抽大烟,母亲却是一个西化女子,抛夫别子到欧洲学习、生活。
张爱玲在父亲的深宅大院,从挨打和被囚禁的处所,逃到淑女式教育她的母亲那边,又孤身一人到香港求学,因战事爆发回到上海,住到磕磕碰碰,性格不合的姑姑那儿。
她在其间览尽了人世沧桑和炎凉世态,对人生的况味也有了独到的领悟。
张爱玲对社会,对人生,对文明,充满着危机感,幻灭感,已经有破坏再来,还要有更大的破坏要来,历史和人世的沧桑无常,让她早早体味到个人在时代的滚滚红尘中的微不足道,作品中隐隐透出一种无力,无奈和苦苦挣扎。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中女性对于生命意识和价值的探寻
性和 文价 学值
中 的
表现对于“ 人” 的 社 会 位 置 和 人 生价 值 的追 求 。 在《 爱 是 不 能 忘 记 的》 中, 张 洁 深 情 诉 说 了 中年 知 识 女 性 对 于 理 想 爱 情 的憧 憬 ; 在《 北 极光》 中, 张 抗 抗 笔 下 的 岑 岑 毅 然离情奔 去 ; 在陆 星儿 的《 啊, 青鸟 》 中, 榕 榕发 掘 自身价值 , 呼 唤 着“ 像 刀像剑 也像 戟” 的真正 男子汉 , 并发 出“ 作 为 树 的 形 象 和你站 在一起 ” 的心声 , 表 达 出女 性 对 于 独 立 人 格 、 生 存 价 值 的追 求 ; 在 张 辛 欣 的《 我 在 哪 错 过 了你 ? 》 中, 作 家 痛 苦 地 诘 问 女 性 自我 价 值 与 女 性 性 别 之 间 的 矛 盾 究 竟 在 哪 ? 而 在 《 在 同 地平 线上》 中, 当 女 性 的追 求 与 男 人 的 “ 要求 ” 发 生错位 时 , “ 同一地平线 ” 发生倾 斜 , 主 人 公 的 自我 剖 析 的 心 灵 悸 动 令 人 震颤不 已。女主人公们 一直试 图寻找一 个最佳 的方式 , 以解 决个人 、 家庭 与社会的 冲突。嵇伟在 《 永 远的女人 》 中 进 行 着 次次的生命选择 , 张 洁在《 方 舟》 中 强 调 女 性 解 放 不 仅 要 靠 政 治地位 和经 济地位 , 更 要靠 “ 对 自身 存 在 价 值 的 自信 和 实
2 o 1 5 年第 6 2 期 ; 试 周 刊
中对
国于
王 春 梅
(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 , 辽 宁 阜 新 1 2 3 0 0 0 )
现生 当命
代意 女识
摘 要: 伴 随 中国 现 代 文 学 的发 生 , 中 国女 作 家 首 次 l , X 女 性 文 学 的 姿 态登 堂 入 室 。 开 始 中 国女 性 生 命 意 识 、 价值探 讨的“ 发 声” 。这一 “ 发声” 便 不 再 中断 和 停 止 , 形 成 中 国现 当代 文 学 中连 续 的 独 特 的 女 性 文 学景 观 , 也 从 中感 悟 到 中 国女 性 对 于理 想 、 事 业、 爱情的追寻 , 对 于 生命 意识 和 觉醒 , 对 于 本 我价 值 实现 的 自觉 。 “ 五四” “ 觉醒” 的女 性 、 新时期“ 自觉 ” 的女 性 、 今天“ 实现 价 值 ” 的女 性执 著 地 寻 找 属 于 自己 “ 本真” 的生命意识和价值期待 , 这一发展脉络 , 体 现 出我 国现 当代 女 性 生 命 意 识 和 价 值 追 求 觉 醒 与 探 索 的 不 断深 入 及 遏 到 的新 的 困 惑 。 关键 词 : 女性文 学 生命 意 识 觉 醒 自觉 价 值 期 待 回顾 中 国现 当 代 女 性 文 学 的发 展 历 史 。 从 五 四 时 期 对 女 性 觉 醒 的 描 写 到 新 时期 女 性 文 学 对 “ 人” 的 观 念 的探 求 , 从 新
当代女性作家的心理与写作风格
当代女性作家的心理与写作风格近年来,随着女性在社会中地位和声音的日益提升,当代女性作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她们以独特的心理和写作风格,揭示了女性在社会、家庭和个体层面上的各种经历和感受。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当代女性作家的心理特点以及她们独具魅力的写作风格。
一、自我意识与情感表达当代女性作家的心理特点之一是高度的自我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她们对自我身份和性别角色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关注,不断追求自我认同和自由。
在她们的作品中,情感表达常常是最为直接和真挚的。
她们善于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复杂的情感世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人物塑造,深入探索女性的内心世界。
二、关注社会问题与女性议题与以往相比,当代女性作家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女性议题,并试图通过作品传递她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态度。
她们对女性在家庭、职场和社会中的处境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并通过笔端呈现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和深度。
她们勇于探索性别和权力的关系,揭示女性在社会中不同层面上的困境和挣扎。
三、多元文化与身份探索在全球化的今天,当代女性作家展现了多元文化和身份探索的新动向。
她们通过叙述不同背景和文化的女性形象,拓宽了写作的边界。
无论是对于族裔、性别、宗教还是国籍的探索,她们都试图打破传统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展现出丰富多样的女性生活和人性。
四、实验性写作与叙事技巧当代女性作家的写作风格独具一格,她们常常在作品中尝试各种实验性的写作形式和叙事技巧。
她们以跳跃的时间结构、复杂的叙述视角和意象丰富的语言,展示了她们对文学形式的创新追求。
这种实验性写作不仅拓宽了文学语言的边界,也使得作品更具张力和个性。
五、女性视角与主体性当代女性作家以女性视角和主体性为创作的核心,她们试图重塑女性的形象和故事。
她们选择在作品中关注女性特有的经验和感受,表达女性在家庭、社会和个人成长中面临的挑战和变革。
这种独特的视角和主体性为作品赋予了深度和真实性,并且对于塑造女性形象和身份认同起到了重要作用。
《飘》:女性意识觉醒与自我价值的追求
《飘》:女性意识觉醒与自我价值的追求引言《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于1936年出版的一部小说,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该小说以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南方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斯嘉丽·奥哈拉的生活经历,展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觉醒和追求自我价值的艰辛旅程。
斯嘉丽·奥哈拉:一个敢于超越传统束缚的女性角色斯嘉丽·奥哈拉是《飘》中的主人公,她出生于南方贵族家庭,在年轻时代受到传统价值观的影响。
然而,在面对战争和贫困时,斯嘉丽逐渐放弃了传统女性角色所应扮演的形象,投身于商业和政治领域,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经济独立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女性意识觉醒:从表象美到内在力量斯嘉丽·奥哈拉在成长过程中,首先将自己的价值寄托在外貌和婚姻上,追求社会上对女性的期待。
然而,随着生活陷入困境,在她所认为的最大幸福破灭后,她逐渐意识到外表和婚姻并不能给她带来真正的满足感。
她开始关注内在力量的培养,努力学习经营和投资等知识,并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赢得了财富和成功。
自我价值的追求:从个人利益到社会责任斯嘉丽·奥哈拉在实现自身经济独立后,并没有止步于此。
她将自己获得的财富用于支持南方战争中受伤或贫困的士兵,并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这一行为体现了她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理念,展示出一个真正有意义和影响力的女性形象。
结论《飘》呈现了斯嘉丽·奥哈拉作为一个女性角色从传统束缚中解脱出来,勇敢地追求自我意识觉醒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旅程。
她经历了痛苦和挫折,但最终通过努力和坚持,实现了自己的成功与经济独立,并以她的智慧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这部小说鼓励女性树立自信、勇敢面对挑战,在传统观念束缚下追求真正的自我意义和价值。
女性主义文学赏析
女性主义文学赏析女性主义是20世纪兴起的一场文化运动,试图揭示和改变社会中性别不平等的现象。
女性主义文学则从多个角度探讨女性的身份、经历与困境,通过各种文学形式表达女性对社会的思考和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本文将从几个经典女性主义作品入手,深入分析其主题、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一、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1.1 最早的女性主义思想女性主义的理念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时代。
当时,有许多思想家开始关注女性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例如,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在《为女性权利辩护》中提出了教育应普及到女性,这一观点被认为是现代女性主义思想的重要起点。
1.2 19世纪的文学作品进入19世纪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女性开始走出家庭,参与社会活动。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逐渐反映出对女性生存状况的深刻反思。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通过女主角的成长历程,展现了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成为了经典的女性主义小说之一。
同时,乔治·艾略特(乔治·艾略特)通过虚构的人物伊芙琳,探讨了女性在婚姻与事业之间的选择问题,为后来的女性作家开辟了创作的新天地。
1.3 20世纪以来的转变20世纪是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布兰登·斯坦德尔(Brenda Ueland)、西尔维亚·普拉斯(Sylvia Plath)等作家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性别角色的质疑与挑战。
此时,女性在文学创作中不仅仅是被动角色,她们开始主动探讨自身对社会、家庭和爱情的看法。
这些作家的独特视角,使得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呈现出丰富多元的面貌。
二、经典女性主义文学作品赏析2.1 《简·爱》——独立与爱的探索《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于1847年出版的一部小说,该书讲述了一个孤女简·爱的成长故事。
小说中的简,是一个具有独立意识、崇尚自我的女性形象。
她不仅渴望爱情,更希望能在爱情中保持自我。
试论现当代女作家对爱情的不同解构
其他 比如异常双折射形形色色
假钻石
玻璃 玻璃不仅可以用来制作假钻石,而且几乎可以用来作为任何天
然宝石的代用品。用玻璃磨成的假钻石很轻易区别,因为它的折光率低, 没有真钻石那种闪烁的彩色光线。一种非常简单的区别方法是,用白瓷 碗密一碗清水,将有怀疑的宝石浸入清水中,冒充钻石的无色玻璃制品 似乎消失在水中看不清轮廓,真钻石的轮廓暗黑,在水中十分清楚。
以测得 658nm 吸收峰和 500nm 以下全吸收 天然钻石:绝大部分都是 415.5nm 吸收线
紫外荧光 /list.php/50013875.html ?合成钻石:长波下通常是没有荧光的,短波下有黄绿色、橙
黄色荧光,有“马耳他十字分带”现象,同时有明显磷光 天然钻石:在长波下多为蓝白色荧光,短波下较弱或者显示惰
‘
[3]沈建华.谈体育教师的威信[J].体育函授通讯,1997,
(1).
鉴定机构
GIA 认证 美国宝石学院(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 是把钻石鉴定
证书推广成为国际化的创使者。它是在公元 1931 年由 Mr. Robert Shipley 所创立,至今已有将近 70 几年的历史,GIA 是非营利机构,经费由珠 宝业界人士捐献,但其鉴定费用依旧十分高昂。GIA 在鉴定书内容品质 方面,颇具公信力。
人造尖晶石 和玻璃一样,生产它的目的就是为了作为许多种天然宝石的代
用品和冒充品。它和钻石的区别是,缺少闪烁的彩色光线,将它浸入二 碘甲烷中,也会轮廓模糊不清,而真钻石则十分清楚。
水晶和托帕石 /list.php/50011398.html 这是两种天然矿物。无色透明的水晶和托帕石在琢磨后,粗看
论才女爱情观的当代文学价值与意义——以张爱玲和林徽因为例
论才女爱情观的当代文学价值与意义 - 以张爱玲和林徽因为例引言在当代文学中,才女们对于爱情观的描绘常常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才女以她们独特的视角和感悟,重新定义了传统的爱情观念,既呈现了她们个人的情感经历,也体现了时代背景下女性角色的发展和变化。
本文将以两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才女作家张爱玲和林徽因为例,探讨才女爱情观的当代文学价值与意义。
1. 张爱玲的才女爱情观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位重要女作家,她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情感描写而闻名。
张爱玲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爱情的痴迷与悲伤,她以才女的身份度过了一段丰富多彩的感情经历。
1.1 张爱玲作品中的爱情观张爱玲的小说中,爱情常常被描绘为一种痛苦的体验。
她对于婚姻、情感纠葛以及男女关系的剖析,展现出才女立场下的爱情观。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她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女主角郑留香与两位男性的情感纠葛,展现了她对于欲望、婚姻和爱情的深度思考。
1.2 才女爱情观的当代价值才女爱情观的当代价值在于反映了女性在爱情中的独立性和主体性。
张爱玲的作品中,女主角们往往不仅仅是男性的情感附属品,她们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观念。
她们在感情中坚持自我,勇于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让人们看到了女性在感情中的主动性和坚持。
2. 林徽因的才女爱情观林徽因是中国近现代女性的典范之一,她以其才情出众和与徐志摩的传世之恋而为人所知。
林徽因将她的爱情视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她以情感和理性相结合的独特视角,描绘出了才女的爱情观。
2.1 林徽因作品中的爱情观林徽因的作品中,爱情常常与艺术与生活相交织。
她将爱情视为一种精神追求和灵感来源,在其诗歌和书信中流露出对于爱情的热情和追求。
她与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激发了无数人的浪漫情怀,成为了当时的时代符号。
2.2 才女爱情观的当代价值才女爱情观的当代价值在于展现了女性才情与情感的并存。
林徽因通过她对于爱情的诗意追求和艺术创作,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独特魅力和自我价值。
现代女性文学中的自我意识与女性解放
现代女性文学中的自我意识与女性解放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女性的地位逐渐得到提升,女性对于自己的认知以及对于社会的认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文学创作中,女性作家们开始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出对于自我意识的追求和对于女性解放的呼唤。
本文将通过对于几位现代女性作家的作品进行分析,探讨现代女性文学中的自我意识与女性解放的主题。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位现代女性作家的作品: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
这部小说中的女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是一个独立、聪明且有主见的女性。
她不愿意受到社会礼教的束缚,婚姻对于她来说并不是唯一的出路。
通过伊丽莎白的形象,奥斯汀表达了女性应该追求自己的独立和自由,不应该被传统观念所局限。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一位现代女性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
她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而闻名。
伍尔芙的作品通常以内在的意识流的形式呈现,通过这种方式,她深入地探讨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对于自我认同的探索。
例如,在《到灯塔去》中,伍尔芙通过讲述女性在传统角色和个人追求之间的挣扎,呼吁女性应该超越传统的束缚,发掘自己的独特价值。
除了奥斯汀和伍尔芙,还有一位现代女性作家:汤姆森.玛歇尔。
她的代表作《行为的自主性》通过讲述一个女主人公在父权社会中的成长与反叛,探讨了女性在理性和情感之间的平衡问题。
这部小说通过对于女性思想和情感的描写,表达了女性应该追求自己的独立和自由,追求真正的自我。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现代女性文学中,自我意识和女性解放的主题被广泛地探索和表达。
女性作家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呼吁女性要追求自己的独立和自由,超越传统观念的束缚,发掘自己的独特价值。
同时,她们也揭示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需要不断地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总结起来,现代女性文学中的自我意识与女性解放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女性作家们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于自我意识的追求和对于女性解放的呼唤。
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女性意识与女性书写
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女性意识与女性书写巴金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和《秋》,是他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部作品中,巴金深入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分化和女性受压迫的现状,同时也深入剖析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对于自我价值的追求。
通过女性意识与女性书写的叙述,在描绘中国传统社会的女性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反映了女性解放的历程和中国社会的变迁。
《激流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传递了作家深刻的女性意识,这种意识源于对自身生活困境的感受、对社会和文化传统压迫与歧视的深切认识和对女性自我价值的探求。
在小说的描绘中,巴金赋予了女性更加独立和自主的品质,让女性拥有了机会去创造自己的生活。
对女性来说,家庭和个人逐渐脱离外界对于女性的限制,自我认同和价值变得日益重要。
一方面,在《家》中,老祥君和慕容心怡的形象塑造为作者对女性的新定位。
老祥君表现出女性对爱的追求和自我实现的欲望,通过对婚姻的选择和诸多小看的行动,并坚定自己的信仰,表现出女性的坚韧不拔和为自己的生命寻找真义。
慕容心怡则更加现代化,她不仅独立自主,而且是一个富有文化素养、热爱阅读的女性。
作家通过这两个形象,传递出对于女性自身解放的探究和对生命内涵的重新定义,剖析了女性内在的情感和主观意识,强化了女性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的建构。
另一方面,在《春》和《秋》中,作者进一步深化女性形象的塑造,其中姜素丽成为了小说的关键人物,她表现出了女性的聪明才智和坚毅不屈。
在姜素丽身上,读者能够感受到对于自我生命的坚持和对于昂扬的精神自由的追求。
作者通过这个女性形象的构建,表现出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发展需要和女性道德归位。
这种探求不仅影响了她个人的生命发展,更传递出对于婚姻制度、人权和自由的强烈思考。
对于女性的人格完整性和自尊心的建立,是非常重要,并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对于巴金来说,女性书写不仅仅是基于自身对于女性话题的创新理性的思考,也是对于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的思考。
《黄金时代》中的女性意识与自我价值追求
黄金时代中的女性意识与自我价值追求引言《黄金时代》是著名作家王小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陈清扬在变革年代中探索自我意识与追求个人价值的故事。
本文将重点探讨《黄金时代》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她们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女性意识觉醒在旧社会里,女性普遍受到男权制度的束缚,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能力。
然而,在《黄金时代》中,陈清扬以及其他女性角色逐渐觉醒并开始反抗这种束缚。
她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并试图通过接受教育、参与社会活动和发展职业等途径来实现平等和尊严。
自我价值追求陈清扬作为一个普通女性,面临着生存压力和个人成长的挑战。
然而,她不断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
她以独立、坚持和勇气为特点,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事业。
《黄金时代》中的其他女性角色也通过自我探索和努力追求个人价值,展现了各自独特的魅力和能力。
挑战与反抗在男权社会背景下,女性在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
陈清扬及其他女性角色经历了亲情、爱情、婚姻等方面的困境,并面对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的压力。
然而,在这些困境中,她们勇敢地反抗束缚,并以坚定的信念和行动去实现自己的追求。
成长与启示在《黄金时代》中,女性意识觉醒和自我价值追求不仅是个体层面上的成长,也反映了整个社会转型期对女性地位变化的关注。
通过陈清扬等角色的成长历程,读者能够深入理解女性独立意识及其对于现代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影响。
同时也激发人们对于平等、尊重以及多样化社会发展的思考。
结论《黄金时代》中的女性意识觉醒与自我价值追求,展现了女性在变革年代中的坚强与努力。
她们通过反抗传统、追求独立和发展事业,在不断探索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这个故事给予读者启示,引领着我们思考社会进步中女性平等权益以及多元化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上是关于《黄金时代》中女性意识与自我价值追求的详细探讨。
通过对小说中女性角色的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她们的成长历程和对社会变革的积极作用。
精神价值的确证与自我感受的追求--当代女性作家情爱小说分析
An Analysis of Love- Sto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Women Writers
作者: 桴丽芳
作者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出版物刊名: 学术探索
页码: 106-109页
主题词: 女性作家;情爱小说表述;精神确证;自我感受;追求
摘要:本文描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时期女性作家对情爱性爱描写的文学现象,并通过分
析指出女性作家情爱性爱描写的嬗变,即从通过对情爱性爱的描写表现对女性精神的求证,追求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对女性存在本身的意义价值尊严的思考.到对女性作家对情爱性爱非常具有个性化的自我感受的表述和追求,情爱性爱本身的描述.表现集体精神之外的一种纯个体、个性、个人的满足,对感性,对女性生命力本身的认可.社会生活的不同,女性作家对情爱性爱的认识、表述也
是不同的.。
20世纪90年代新生代女性小说的情感价值走向
20世纪90年代新生代女性小说的情感价值走向李金荣【摘要】新生代女性小说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生于60年代的一批女性作家和以卫慧、棉棉为代表的生于70年代的一批女性作家,在西方女性主义和女性文学的影响下,高举性别旗帜,用独特的女性话语描写女性心理与生活体验,在文本中表现出愈陷愈深的“自恋”情结和渐行渐远的“恋父”情结,凸显了新生代女性小说明晰的情感价值走向。
%Cainozoic feminine nove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90s of 20 century. The female writers by the representative as Chen Ran and Lin Bai, who are born in the 60s and Wei Hui and Mian Mian born in 70s, influenced by the Western Feminism Literature. They describe women's psychology and life experience with feminine utterance to reveal the deeper "narcissism" and abandon " Electra complex "gradually in the texts, which highlight the trend of sentimental value in cainozoic feminine novels.【期刊名称】《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3页(P112-114)【关键词】女性小说;新生代;情感价值;走向【作者】李金荣【作者单位】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7通过文学创作表达作者的情感价值,是文学创作最基本的目的之一。
探究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价值
探究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价值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情感价值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
作为文学作品的核心,情感价值包含了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情感背后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念。
通过对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情感价值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其背后的深层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情感状态和情感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现当代文学作品通过对当代社会生活的观察和反思,表达了当代人的情感体验和情感需求。
一些作品中表现的孤独、无助、焦虑等情感,正是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情感问题。
通过作品的叙述和刻画,读者可以更好地共鸣和理解自己在当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情感困境,从而引发对情感的深刻思考和反思。
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价值也反映了作家对情感的深刻洞察和表达。
作为文学作家,他们常常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能够通过作品真实地描绘和表现人物的情感内心世界,将人物的情感体验具象化和真实化。
通过作家对情感的深刻洞察和表达,读者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从而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交流。
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的家庭情感、友情情感、爱情情感等,都是作家对情感的深刻洞察和表达的体现。
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价值还反映了作品所传达的情感背后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念。
作为文学作品的精髓,情感价值的表达往往承载着作家对人生、社会和价值观念的思考和表达。
通过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读者可以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念,从而对自身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状态进行反思。
一些作品中表达的人性关怀、社会责任、家庭关系等情感价值,都是作家对于人生、社会和伦理观念的独特看法和表达。
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价值也为读者提供了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的空间。
通过阅读作品,读者可以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并将其与自身的情感体验进行对比和交流。
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价值往往能够触发读者内心的共鸣和情感的回忆,使得读者在情感上得到了满足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白、 徐小斌等作家, 对 "# 年代写作的陈染、 女性经验的表述, 灵魂深处的 阐 露, 心理感觉的 描写, 自我的生命体验, 比残雪直率得多, 大胆得 多, 也透明得多。她 们 把 那 些 极 端 个 人 化 的、 极 端女性化的生命经验作为小说叙事核心, 作品的 主人公往往也就是自我形象 的 化 身。她 们 书 写 着一种女性个人化的经历, 最 内 在 的 体 验, 她们 蔑视、 解构传统文学法则和道 德 准 则, 消解人们 心目中女性温柔、 孱弱的既定 形 象, 以确立女性
万方数据
!#$
自身的存在和价值。 这些女作家们 的 作 品 大 都 以 第 一 人 称 的 形 式, 以自叙式, 自我表白的方式 诉 说 着 女 性 隐 秘 的独特的生命体验。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种第 一 人 称 的 叙 述 方 式并非传统小说只是一种叙 述 策 略。而 这 种 参 与性的叙述方式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真实 的 感 受, 而且具有巨大的诱惑力, 使读者既阅读小说, 也似乎在阅读作者的阅历、 情 感、 心理乃至不为 人知的隐秘。作家们自身也认同这种 “私人 化” 的写作, 陈染就认为 “在人性层面上, 恰恰是这种 公共的人才是被抑制了个人特性的人, 因而她才
〔!〕 是残缺的、 不完整的、 局限性的。 ”
和自律。 陈染、 林白、 海南、 虹影等女作家确实比她们 的先者更为勇敢, 更有冲力, 表现的也更接近女 性生命本身。作者书写的是女 性 生 命 中 情 与 性 的生命力本身 可 能 性、 合 理 性。更 多 地 包 含、 确 认了女性的自然生命力。她们 所 肯 定 的 是 女 性 所感觉、 所需要的情爱性爱, 而不是王安忆式的 通过对情对性的描写力争女性存在的价值 与 尊 严, 地位与权利。
精神价值的确证与自我感受的追求
— — —当代女性作家情爱小说分析
李丽芳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云南 昆明 .-""/!)
摘要: 本文描述了 !" 世纪 ," 年代以来新时期女性作家对情爱性爱描写的文学现象, 并通过分析指出女性作家情 爱性爱描写的嬗变, 即从通过对情爱性爱的描写表现对女性精神的求证, 追求一种精神性的存在, 对女性存在本 身的意义价值尊严的思考。到对女性作家对情爱性爱非常具有个性化的自我感受的表述和追求, 情爱性爱本身 的描述。表现集体精神之外的一种纯个体、 个性、 个人的满足, 对感性, 对女性生命力本身的认可。社会生活的不 同, 女性作家对情爱性爱的认识、 表述也是不同的。 关键词: 女性作家; 情爱小说表述; 精神确证; 自我感受; 追求 中图分类号: 0!"123 文献标识码: 4 文章编号: (!""!) *"". + 1!&5 "! + "*". + "3
*".
万方数据
义上说, 配有作者照片的作品给人一种真实的感 觉, 一种自传或是半自传的感觉。加上作家们在 写作中态度极其诚恳, 讲述也 极 其 真 实, 仿佛就 是在叙述自己的故事。作品既 在 塑 造 作 品 的 女 主角, 也塑造着 作 者 自 身。总 之, 这种形式给读 者形成一种模糊印象, 似乎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 有着某种暖昧的关系, 容易使作者与作品混为一 谈。 这些作品基本 上 以 情 以 性 作 为 主 要 描 写 对 象, 大都以女主人公 “我” 感觉的语言叙述 故 事, 以 “ 我” 的 眼 光 观 察 与 我 交 道 的 男 人、 女 人; 用 “我” 的身体体验与异性、 与同性的交往。女主人 公对生活有着独特的态度、 体 验 和 要 求, 除情的 满足之外, 还有性的需要, 当然 作 品 对 情 对 性 所 表现、 所追求的 还 是 两 者 的 统 一。情 与 欲, 情感 的爱情的与生理的性感的统 一。所 以 女 主 人 公 苏修用想象中的男人来抑制现实中的男人; 所以 苏修不断寻找, 又不断躲避男 人; 所以苏修既爱 男人又恨男人, 既渴望男人又害怕男人。当然作 者也体现了现代女性作家的一些特点, 写作大胆 而阐露, 对爱, 对 嘴 唇、 对 身 体、 对性爱的描绘大 胆、 精致而细腻, 能调动读者心理和感觉的运动。 这些作品最大 的 特 点 就 是 女 性 作 家 在 对 性 与情的矛盾与统一的探寻的欲望和体验的 探 索 过程表现对人生、 生存以及女性本身的感受。另 外, 作品更重要的是表现出女 人 对 性 的 态 度、 感 觉, 女性 心 理 的 隐 私, 以 及 躁 动 与 活 跃 的 心 性。 当然, 这些作品都没有赤裸裸 的 性 爱 描 写, 但女 性本身对性及爱的理解、 描述 力 透 纸 背, 真正体 现出女性作家对女性自身的 描 写 和 表 述。性 与 爱的纠缠不清, 既要有情, 满足女性感情的需要, 又要有欲, 满足了作为女人的 自 然 生 命 的 享 受。 而现实中, 这两者又很难统一, 性与爱的巨大冲 突和不合谐造成了女主人公内心巨大的矛盾、 分 裂、 渴望、 恐惧与 痛 苦, 并 陷 入 情 与 欲 的 漩 涡, 这 些女主人公在努力自拔、 努力 挣 扎, 并在自拔挣 扎中成长、 成熟, 同时也失望、 失落。 作品所描写的意象: 马车、 悬崖、 草帽、 壁炉、 海水、 孤岛、 汽车、 飞 机 等 等, 这些与作品所体现 的情爱观念是一致的, 即传统 与 现 代、 古典与新 潮、 人造与自然的高度矛盾与融合。 人的 ‘性’ 自然力或者说生 命 力 本 身 从 来 都 是那样的盲目、 冲动、 残酷; 又是那样阴暗、 混沌、 神秘而又极带 诱 惑 力; 同 时, 也 带 有 进 攻、 扩 张、 侵略和征服。小说在证实和肯 定 这 种 力 量 的 存 在、 不可忽略的基础上, 同时, 最重要的是肯定了 人, 肯定了女人应该对情和欲 的 同 时 把 握、 享受 和拥有。这就是这些作品与其 它 作 品 书 写 所 不 同的地方。它显示了女作家的大胆和勇气, 它有 意冲击读者的感情和成见, 表现对女性寻情觅欲 的肯定, 以及追求的权利, 体现 了 超 越 小 说 层 面
在文学作品中, 不同国度, 不同性别, 不同时 代的作家们都在作品中努力营造着自己理 想 的 性爱情爱模式, 表述着自己对 性 爱 情 爱 的 理 解。 当代女性作家写作的小说中, 也大胆进入这个曾 经是男性作家的领地, 大胆地书写自己理解的性 爱情爱。女性作家性爱情爱的这种描写, 一般可 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女性对性爱情爱本身的感受 追求的描写, 特别是性爱作为自然之力本身的诱 惑与神秘; 另一类就是精神的 确 证, 通过性爱情 爱的描写, 表现出一种对生命 力 的 呼 唤, 对人健 全的人性的呼唤, 对女性的觉 醒 与 解 放、 价值与 尊严的呼唤。
!""! 年第 ! 期 #$ % !, !""!
学 术 探 索 !"#$%&’" ()*+,-#.’,/
!""! 年 & 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或以少见的第二人称写作。作 品 自 我 意 识 复 杂 微妙, 情绪极端化。 这两部作品是 云 南 人 民 出 版 社 近 年 来 出 版 的丛书 “约会 文 学” 中 的 两 部。 “约 会 文 学” 其他 的还有 宣 儿 的 《随 风》 、 棉棉的 《啦 啦 啦》 等 等。 “约会” 泛指约定时间会面, 但也特指男女两性的 约会。 “约会丛书” 显然是指 后 者。书 的 形 式 也 很特别, 是一种按以往的阅读经验所从来没有的 开本, 只有手掌大的正方形的掌中书。特别有意 思的是每一部书隔三页五页便配有作者美 丽 时 尚的玉照, 婀娜多姿, 风情万千, 潇潇洒洒。作品 人物体 验 与 作 家 影 象 重 叠, 读者一方面阅读作 品, 一方面欣赏照片, 并通过这些照片, 可以从多 种角度窥视作 者 的 生 活、 内 心、 经 历。从 某 种 意
《曾经》 是 漂 亮 的 女 性 作 家 虹 影 的 作 品。虹 影是旅居海外的作家, 生活于异乡, 远离祖国, 远 离母语, 远离读 者, 无 论 生 活 也 好, 生 存 也 好, 写 作也好, 爱情也好, 两性也好, 自有一番非常独特 的个人体验与感触。当然, 这种独特的生活体验 也会融铸作者的独立、 个性与坚强。读虹影的作 品能感觉到有一种独立而行 的 品 质。同 时 作 品 也充分体现出一种源自于内心的真实的追求: 一 种源自于生命的极度的对生命、 对自由、 对同性、 对异性交流的渴望、 欲求与恐 惧; 表现出一种来 自不同空间的压抑以及反叛。其中包含着惨忍、 血和泪水。 《曾经》 大多以自 白、 独 自 式 的 写 作,
一
《情书》 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题目, 这是女性 作家海男写作的以女主人公苏修对爱情追 求 的 心灵历程为主线的一部作品, 同时也展现作者对 情爱性爱的理解。作品以书信的形式展开写作。 书信是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的交流, 包括心灵交 流的展现。书信本身就是很私人化的形式, 为事 说事, 为情行情。无 需 掩 饰, 借别人的故事抒自 己的感情, 写自己的感觉; 也无需编码, 把情感藏 在文字深处, 云 遮 雾 障, 躲 躲 藏 藏。当 然 用 书 信 这种很自我化的形式写作, 作品也尽可以表现作 家的任性、 任情、 任自我感觉的抒发与放肆, 而极 富煽动性的词语, 也能调动读者感官的运动。 收稿日期: !""* + ", + !作者简介: 李丽芳, 女,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作为女性对情欲拥有的权利和女性生命本 身 的 价值和意义。
二
我国新时期文 学, 特别是 “后 新 时 期” 小 说, 许多女性作家都牵涉到对性爱情爱描写的小说。 张洁的 《爱是不能忘记的》 写得比较早, 但作者写 作的是 清 洁 的 精 神 之 恋, 展示了爱的理想和浪 漫, 当然也体现了一种传统观念支撑的爱。女主 人公与她所爱的男人一辈子接触的时间累 计 起 来不会超过二十四小时, 平生连一次手都没有握 过, 但却爱得镂骨铬心, 女主人 公 最 大 的 企 望 就 是远远地望上一眼这个她所爱的男人, 更多的时 候只是与他的虚无飘渺的幻 象 相 会、 交 流, 比较 符合当时人们对爱的渴望和追求的现状。 遇罗锦在女性 作 家 中 显 得 大 胆 得 多, 《一 个 春天的童话》 《 一个冬天的童话》 、 以自叙的手法, 自身吸引人的经历为线索, 用铅字最先把性比较 暴露地展示给读者, 当然也引起当时还很 “纯洁” 的文坛一阵小小的骚动。说白了, 争论的中心就 是作者对性爱情爱语言直白阐露的描述, 对性这 种生命、 自然之力的诱惑与神秘的自然的描写。 那时人们并不理解遇罗锦及其作品, 也不敢 在阳光下与在黑暗中封存了多时的 “性” 对视。 王安忆步着遇罗锦的后尘, 在 《小城之恋》 、 《 荒山 之恋》 《 锦 绣 谷 之 恋》 、 中 对 四 肢 发 达、 头脑简单 的, 少男少女性本能的冲动、 发泄、 快感以及有夫 之妇之间的通奸败露后情死荒山等等畸形 的 性 爱, 性行为作了非常大胆的描写。作品消解了中 国文学直接描写性爱的禁忌传统, 表现出一种本 能化、 欲望化、 生理化的倾向。 残雪则是用怪诞的笔调表现着女性潜意识、 下意识的心理, 写得病态、 畸形、 混乱和隐晦。作 品中常出现的梦和梦呓般的描写应该说是 作 者 心灵深处之物, 与私人心理、 与女性体验、 与欲望 有着直接的关 系。当 然, 对 这 些 隐 秘 的 心 理、 体 验的描写, 残雪用的是隐晦的方式。读她的东西 很难, 需要猜测, 需 要 解 码。残 雪 那 种 “由 孤 独、 焦虑、 恐惧、 压抑所导致的精神 密 码 直 到 九 十 年 代才被一批更年轻的女性写作者破译出来 并 经 过各自不同的心理投射, 成为文化多元中一丛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