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现代人精神生活的风标
当代休闲需求的主流趋势
当代休闲需求的主流趋势
1. 网络消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在网上购物、订餐、看电影等,数字化消费正成为主流。
2. 健康生活:现代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健身、瑜伽、慢跑等健康休闲方式受到欢迎。
3. 文化体验: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展览、演出成为当代休闲需求的主流趋势,人们寻求更多的智力、精神上的享受。
4. 个性化消费:人们在休闲娱乐方面更加追求个性化和多样性,追求与众不同的休闲方式,对各种特色店铺、特色餐厅等充满兴趣。
5. 绿色休闲:环保意识的提升使得人们更加关注自然环境和生态问题,在休闲娱乐方面更加倾向于选择环保的、绿色的方式。
6. 亲子休闲:对家庭休闲方式的需求逐渐增加,家庭游乐园、亲子剧场、亲子游等项目备受追捧。
总的来说,当代休闲需求的主流趋势是多样化、个性化、健康化和文化化,人们追求更加丰富多彩的休闲方式和体验。
当代休闲文化
当代休闲文化多少年来,休闲这个古老的词语一直躺在厚厚的词典里。
人们有时提起它,却极少去享受它。
尤其在那些温饱还没有解决的年代,休闲对于我们过于奢侈。
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也使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休闲文化是人类生活的一种重要特征。
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更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是人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领域。
人们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前,价值观发生了新的调整和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从解决温饱问题,到现在的小康社会,人们的价值观、消费观和休闲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如今,“休闲”已经成为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一个概念。
从随处可见的休闲场所,到男女老少的着装变化;从各种媒体的宣传广告,到大众休闲意识的普遍提高,这一切不仅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型的大转变,而且反映了休闲在当代中国人生活中所占有的比重正在越来越大。
当休闲成为人们广泛追求与普遍关注的对象时,休闲文化也就随之产生。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通过休闲文化的讨论来引导与丰富大众的精神生活,树立健康有益的休闲观念,是我国甚至是整个人类在新的世纪所要面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休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常态。
休闲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日益增大,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上海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838元和13746元。
根据国际经验,这一收入阶段是城市居民休闲生活进行调整的重要时期。
运动、健身、知识消费如今已占据着城市居民家庭消费的大部分。
北京零点调查公司对上海、武汉、北京、广州、成都五个城市的消费调查发现,仅北京平均每个人一年用于体育健身的消费达到888元,在五个城市中名列第一。
数字显示:1995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为3537.6元,用于娱乐、健身、文化教育消费的支出达312.7元,2001年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为5309.0元,而用于娱乐、健身、文化教育消费的支出已达到690.0元。
当代社会休闲观
選擇或參與為自願性
非基於外在壓力
受到內在動機鼓舞
獲得個人滿足,非其他外在目的或獎賞
強調心理狀態或態度
參與動機比活動本身重要
具有潛在效益
獲得智能、體能、社會互動關係成長
12
遊憩活動
遊憩活動
傾向有目的、健康之活動 協助個人擁有正向休閒經驗 幫助個人精神再生、恢復體力 保持青春活力
15
人們從休閒中尋找什麼?
Driver & Peterson (1986)
價值與利益之意義(from 偏好觀點)
利益
意味一種已改善的情況或想要改變的狀態
價值
人們對於一種特定想法、風俗、事物的偏好
亞里斯多德
快樂是令人渴望的生活狀態 相對於快樂,所有目的都是手段 自由是快樂必要條件
休閒服務與顧客互動策略
課程與活動之聯繫 電話互動 資訊流通 報名、登記時的互動 辦公環境的氣氛 非正式的會談
確定組織以客為尊、以人為本
建立信賴(trust)契機
20
以客為尊系統
服務者對顧客負責 服務者必須跳脫主觀的立場 不斷改革創新 多元服務選擇機會 供需平衡、減少浪費 加強顧客選擇能力、讓顧客間能互相尊重 開創公平的機會
覺知自由(perceived freedom)
個人對於所作情事/所處環境,沒有感受到任何強制或阻礙
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
個人參與休閒活動,受到個人滿足與愉悅感受所驅使 外在誘因將減低覺知自由
勝任感(perceived competence)
個人於休閒中對所擁有技能、活動勝任感之感受
當代社會休閒觀
授課大綱
體認休閒於當代社會中角色 理解休閒、遊憩、遊戲基本概念 學習活動方案規劃哲學 了解休閒服務和顧客利益間關係 認知休閒體驗之服務內涵
生活就是休闲的真实写意
生活就是休闲的真实写意作者:李秀江来源:《小康》2008年第01期休闲时代,不是吃喝玩乐的时代,而是人的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
“休闲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休闲产业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它是一个产业群或产业链,最终会辐射到全部产业的各个领域。
”12月28日,广东阳江闸坡碧涛园总经理周辉对《小康》记者说,休闲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不能孤立地研究。
广东阳江闸坡碧涛园作为唯一一家公寓式住宅小区入选“十大特色休闲基地”,说明社会对休闲概念的理解更深了一个层次,使休闲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休闲不只是旅游,也不只是打高尔夫球,休闲是人的一种精神态度和存在状态。
在这种生活方式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变得融洽和谐。
用碧涛园总经理周辉的话说,休闲的本质就是让人们体验到“生活就是休闲的真实写意”,而我们每天生活的社区,就是最好的“休闲基地”。
中国自1999年10月起实施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长假日,这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以及闲暇时间的过于集中,促成了“假日经济”的形成,于是旅游就成了休闲消费的最主要内容。
每逢节假日,人们就“扎堆”出去旅游,在漫山遍野的人群中“挣扎”几天,除了一身的疲惫还得到了什么?旅游景点除了捞了一笔钱之外,还收获了遍地垃圾。
这是我们理想中的休闲吗?周辉说,真正的休闲,必须让人们享受精神的愉悦。
从2008年开始,中国将实行带薪假期,也就使人们对休闲的时间有了一个自主的安排,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人们参与休闲活动的时间,从而提高了人们的休闲质量。
因此“带薪假期制度的实施对于休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楼嘉军评价说。
显而易见,通过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的推动,休闲正不断地演变为人类生活的中心内容,休闲方式也在朝着日常化、行为化、社区化的方向发展。
然而,休闲经济也是一种文化经济,休闲基地的文化内涵是区别“休息”与“休闲”的重要标准。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指出,休闲不仅仅是一种娱乐,而是一种教育,要寓教于乐。
现代人的休闲方式
品茶
钓鱼
古往今来,无数钓鱼爱好者陶 醉于这项活动之中,他们怀著 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激 情,走向河边、湖畔,享受生 机盎然的野外生活情趣,领略 赏心悦目的湖光山色。深谷的 清风吹走了城市的喧嚣,钓竿 的颤动带给老人以童子般的欢 乐,只要一竿在手,性情暴躁 的小伙子也会“静如处 子”....此中乐趣无法用语言 来描述。
认识 休闲是指在非劳动及非工作时间内以各种 “玩”的方式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haobc),达 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的目的的一种 业余生活。科学文明的休闲方式,可以有效地促 进能量的储蓄和释放,它包括对智能、体能的调 节和生理、心理机能的锻炼。 西方著名休闲学家杰弗瑞·戈比认为:休闲 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 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 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 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在我国, 休闲学家马惠娣认为:休闲是一种现实存在,是 一种文化,一种文明程度的标尺,一个意义世界。
高尔夫
“高尔夫”是荷兰文kolf的音 译,意思是"在绿地和新鲜氧气 中的美好生活"。高尔夫球是一 种以棒击球入穴的球类运动。 如今,高尔夫球运动已经成为 贵族运动的代名词,但是它是 由一群牧羊人发明的!“高尔 夫”原意为“在绿地和新鲜空 气中的美好生活”。它是一种 把享受大自然乐趣、体育锻炼 和游戏集于一身的运动。
保龄球
英文名bowling,又称地滚球,是 在木板道上滚球击柱的一种室内 运动。保龄球的起源也许可以追 溯到公元前5200年的古埃及,人 们在那里发现了类似现代保龄球 运动的大理石球和瓶。在13世纪 的德国教会里,流行着一种“九 柱球”的游戏,来检验教徒对宗 教的信仰程度。直到宗教革命之 后,马丁路德统一了九瓶制,成 为现代保龄球运动的真正起源。 保龄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 项时尚运动,流行于欧洲、美洲、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 太极拳基于太极阴阳之理 念,用意念统领全身,通 过入静放松、以意导气、 以气催形的反复习练,以 进入妙手一运一太极,太 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达 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 的。
休闲是什么
休闲是什么休闲是什么?首先,我们从字义的角度进行考察。
“休”在《康熙字典》和〈辞海〉中被解释为“吉庆、欢乐”的意思。
“人依木而休。
”《诗·商颂·长发》中释“休”为吉庆、美善、福禄。
“何天之休。
”郑玄笺:“休,美也。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以礼承天之休。
”杜预注:“休,福禄也。
”“闲”,通常引申为范围。
多指道德、法度。
《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
”其次,有限制、约束之意。
这两句话是子夏说的,平常很多人都误引述是孔子说的,“闲”就是范围,上古的时候没有房门,晚上睡觉,门用木架子挡着就是了。
当年在大陆的西南、西北地区就可看到,一些山洞的门口用木架一挡就算了,并不怕小偷,只防牛羊跑出去,所以叫“闲”。
子夏主张大德、大原则不要超出范围,不可以轻易变更,小的毛病大家都有,不要过分责备。
人能做到这样也就很好了。
《易·家人》:“闲有家。
”孔颖达疏:“治家之道,在初即须严正立法防闲。
”、“闲”通“娴”,熟悉。
从词意的组合上,表明了休闲所特有的文化内涵。
因而,它不同于“闲暇”、“消遣”。
这个颇具哲学意味的文化象喻,表达了人类生存过程中劳作与休憩的辩证关系,又喻示着物质生命活动之外的精神生命活动。
人依木而休,使精神的休整和颐养活动得以充分的进行,使人与自然浑为一体,赋予生命以真善美,具有了价值意义。
英文“Leisure”释义为:“空闲、闲暇、悠闲、安逸”一词来源于法语,法语来源于希腊语。
“休闲”,在希腊语中为“Schole”,意为休闲和教育,认为发展娱乐,从中得益,并与文化水平的提高相辅相成。
这种精华涵义以一定的受教育程度为前提,至今还存在,并将有社会价值的娱乐区别于其它娱乐。
可见英文中“Leisure”休息的成分很少,消遣的成分也不大,主要是指‘必要劳动之余的自我发展’”(见林春女士致于光远的信)。
表明了“休闲”一词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精神的底蕴。
在拉丁语中,我们同样能找到这种排斥关系,因为,otium(休闲、闲逸)的反意为neg-otium (字面意为事务、商业、劳动)。
当代中国人的休闲观
当代中国人的休闲观
当代中国人的休闲观,是一种以放松情绪、借助宁静的活动来达到心理放松、精神释放的方式。
休闲可以被定义为“活动为了消除工作或学业压力而做的一种行为”,这里的“压力”可以指的是心理压力也可以指的是生活压力。
因此,当代中国人的休闲观主要是借助宁静的活动来缓解压力,使自己变得放松和快乐。
当代中国人的休闲观包括两种核心概念:营造安静环境,同时享受休闲活动。
这两个概念都可以从许多繁忙而充实的工作后仍保持心情放松的例子中看到。
在放松心情之余,当代中国人也喜欢在休闲活动中表露自己,将它们作为一种自我赋能的方式。
因此,当代中国人的休闲观包括了多种类型的活动,比如Sincere茶艺文化的沉思品茶、放空的散步、度假观光等。
它们不仅可以帮助当代中国人缓解压力,更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心灵上的放松。
此外,当代中国人也喜欢一些比较惬意的小时光,比如与朋友一起放松的KTV、看电影、品茶聊天,将心灵上的自由、放松、幸福感感受到极致。
这些小时光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可以节约有限的休闲时光,同时也可以提升休闲的体验。
总之,当代中国人的休闲观,既注重休闲的宁静,又让休闲变得更加多元丰富,增加放松的元素,同时又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实现休闲转变,从而保障人们心情放松、精神舒畅。
休闲是生活态度
全能硬汉---普京的运动人生
俄罗斯总统普京每天 早上都要做30分钟的体操 ,然后游泳20分钟,并在 工作的间隙花一个半小时从 事各种体育运动。一次去日 本访问,他还特意和日本柔 道高手切磋技艺。
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赛车、潜水、攀岩、 滑雪、赛马、射击样样精通
旅游休闲
行走于城市与城市之间,感受 不同城市氛围的熏陶。做一个放浪 形骸的背包客,亦或是潇洒的城市 旅行者 。
上海周边重点城市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数据 城市 上海 南京 无锡 苏州 绍兴 宁波 舟山 杭州 入境游客 (万人次) 272.53 56.13 42.28 73.77 40 20.55 8.5 105.62 外汇收入 (亿美元) 23 3.2 1.5 2.9 3.6 0.9 0.4 4.77 国内游客 (万人次) 8750 2027 1456 2010 1007 1600 624 2652 旅游收入 (亿元) 907 194 139 175 75.5 151 32 294
旅游休闲
旅游休闲是属于自我发展型的高层次的活动,无 论在国内外都是人们最热衷的休闲活动方式。体察 异乡风情,了解各地的地域文化,寻求审美、愉悦、 满足好奇心等体验是旅游的根本目的。 通过休闲旅游不仅使人得到放松,恢复体力,舒 展精神,更是认识世界,了解社会,获得新知,满 足人的自我实现的要求。
国务院颁布国民休闲旅游纲要(2013-2020)
1、休闲生活方式的形成
休闲成为人们生活方式中重要组成
活动形式
部分生活方式的变化与确立,与人 们生活需求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是息 息相关的。构成休闲生活包括生活 方式的基本要素和个人条件因素。
生活活动条件
社会关系 收入水平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逐步加快,余
休闲是一种生活态度经典语录
休闲是一种生活态度经典语录
休闲是一种生活态度,这句经典语录表达了对生活方式的一种
态度。
休闲并不意味着懒散或消极,而是指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一
种平和、轻松的心态,让自己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够得到放松和愉悦。
这句话提醒人们要学会享受生活,不要被琐事所累,要懂得适
时地放慢脚步,停下来欣赏身边的美好事物。
从心理角度来看,休闲是一种重要的心态调节方式。
在快节奏
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容易感到压力山大,而适当的休闲可以帮
助人们释放压力,调整心态,保持身心健康。
从社会角度来看,休闲也是一种社会生活的必需品。
人们需要
休闲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增加社交活动,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发展。
通过休闲活动,人们可以结识新朋友,增进彼此的了解,促
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从个人发展角度来看,休闲也是一种提升自我素养的方式。
人
们可以通过休闲活动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提升个人修养,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总的来说,休闲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缓解压力,调整心态,促进社会和谐,还能够丰富个人的精神生活,提升个人素养。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休闲,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让休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代休闲概念的内涵
现代休闲概念的内涵现代休闲概念的内涵是指在快节奏生活背景下,人们通过一系列自主选择和个人感知的活动,主动调整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以获得放松、舒缓压力、恢复精力、增进身心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
它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多样性和个人化,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健康、快乐、幸福生活的追求。
首先,现代休闲概念强调个体的主动性。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经常将休闲等同于“无所事事”或“游手好闲”。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休闲已经被重新定义为个体的主动选择和参与。
人们不再是被动地度过休闲时间,而是通过主动决策和参与自己喜好的活动来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权利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休闲选择,而不受外界的约束或期望。
其次,现代休闲概念强调多样性。
现代社会多元化的特点使得人们对休闲的需求和选择更加多样化。
休闲活动可以包括参观博物馆、欣赏艺术作品、运动健身、阅读、旅行、与家人或朋友相聚等多个方面。
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层面,现代休闲概念提倡个体在多样的选择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恢复身心健康。
这种多样性也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于个体发展和个性发挥的重视。
最后,现代休闲概念强调个人化。
每个人的休闲需求和方式是不同的,因此现代休闲不再追求一种固定的标准或模式。
相反,它注重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自我认知,鼓励人们根据自己的个性、喜好和需求进行休闲活动。
这种个人化的休闲方式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还能够提高个体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总而言之,现代休闲概念的内涵是指个体通过自主选择和个人感知的活动来调整心理和生理状态,以获得放松、舒缓压力、恢复精力、增进身心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
它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多样性和个人化,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健康、快乐、幸福生活的追求。
悠闲生活的崇尚
悠闲生活的崇尚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常常感到压力山大,生活节奏过快,让人们感到
疲惫不堪。
然而,悠闲生活的崇尚却在悄悄地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
悠闲生活并不是指懒散无为,而是指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平衡,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舒适。
悠闲生活的崇尚,首先体现在对时间的管理上。
人们不再为了追求忙碌而忙碌,而是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享受生活的乐趣。
他们懂得放慢脚步,享受眼前的风景,不再为时间的流逝而焦虑。
其次,悠闲生活的崇尚还体现在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上。
人们开始注重生活的品质,不再盲目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是更注重精神上的满足。
他们喜欢在自然中散步,享受阳光和清新的空气,喜欢品味一杯香浓的咖啡,享受一本好书带来的愉悦,喜欢和朋友家人一起共度美好时光。
他们懂得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不再被琐事所困扰。
最后,悠闲生活的崇尚也体现在对自己内心的追求上。
人们开始注重内心的平
静和宁静,学会了放下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追求心灵的平和。
他们学会了瑜伽冥想,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放松和宁静,学会了与自己对话,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追求内心的成长和提升。
悠闲生活的崇尚,不是一种消极的态度,而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它让人们
更加懂得享受生活,更加懂得珍惜时间,更加懂得照顾自己的内心。
希望我们都能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悠闲生活的美好,让心灵得到放松,让生活充满温馨和幸福。
悠闲时光的精神价值体现在哪里
悠闲时光的精神价值体现在哪里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旋律中,人们总是忙碌于工作、学习和各种琐事,仿佛被无形的鞭子驱赶着,一刻也不得停歇。
然而,当我们偶尔拥有一段悠闲时光时,往往能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精神滋养和价值。
悠闲时光,让我们有机会放慢脚步,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平日里,我们总是被外界的喧嚣和纷扰所左右,很少有时间真正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在悠闲的时光里,我们可以抛开那些繁琐的事务和功利的考量,与自己的灵魂来一场深入的对话。
问问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的梦想和追求是否还在?这种自我审视和反思,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从而让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从容。
悠闲时光有助于缓解压力,恢复精力。
现代生活中的压力无处不在,工作的竞争、人际关系的复杂、家庭的责任等等,都让我们感到疲惫不堪。
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还会降低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而一段悠闲的时光,就像是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灵。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角落,读一本喜欢的书,听一首舒缓的音乐,或者只是闭上眼睛,什么也不想,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
在这个过程中,压力逐渐得到释放,精力也得以恢复,我们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迎接新的挑战。
悠闲时光能够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当我们的大脑处于放松状态时,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和自由,那些平时被压抑的灵感和创意也会在不经意间涌现出来。
许多伟大的发明和艺术作品,都是在创作者悠闲自在的状态下诞生的。
比如,牛顿在苹果树下的悠闲时光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李白在饮酒作乐的悠闲时刻,吟出了千古名句。
对于普通人来说,悠闲时光也能让我们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好和可能性。
我们可以尝试学习一门新的技能,培养一种新的兴趣爱好,或者动手做一件手工艺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乐趣。
此外,悠闲时光还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当代中国理性休闲消费
2023-11-04contents •引言•当代中国休闲消费概述•理性休闲消费的理论框架•中国理性休闲消费的实证研究•促进中国理性休闲消费的对策建议•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消费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休闲消费的普及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消费观念和行为的非理性化,过度追求休闲享受而导致的社会问题等。
因此,研究当代中国理性休闲消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当代中国理性休闲消费的现状、问题及解决途径,以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休闲消费观念,优化休闲消费行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当代中国理性休闲消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02当代中国休闲消费概述休闲消费的定义与分类休闲消费定义为在自由时间内,人们为满足精神文化需求而进行的消费行为,主要包括教育、文化、体育、旅游、娱乐等活动。
休闲消费分类为物质性休闲消费(如购买旅游产品、健身器材等)和非物质性休闲消费(如参与社区活动、艺术欣赏等)。
中国休闲消费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支配收入增加,休闲消费逐渐成为人们的重要消费领域。
现状中国休闲消费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各类休闲设施和服务不断增多,人们对于高品质、个性化的休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
发展历程中国休闲消费的发展历程与现状VS中国休闲消费市场的主要特征多元化的休闲消费选择01中国休闲消费市场提供多元化的休闲消费选择,包括旅游、健身、娱乐、文化艺术等多种活动,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社区化的休闲消费场所02近年来,中国社区建设不断发展,社区公园、社区文化中心等成为人们休闲消费的重要场所。
这些场所提供了丰富的休闲设施和服务,方便了居民的休闲活动。
品质化的休闲消费趋势0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休闲消费的质量和品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现代人的休闲哲学与生活方式
现代人的休闲哲学与生活方式休闲哲学是指人们对于休闲活动和生活方式的理解和追求。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注重休闲的重要性,将其视为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键。
休闲哲学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它涵盖了个体对生活的态度、理念和行动,对身心健康、情感满足和自我实现的追求。
1. 休闲哲学的内涵休闲哲学强调个体的内心需求和个性发展。
它鼓励人们通过自身的感知、体验和思考来认识世界和自我,在休闲活动中追寻内心的平静、快乐和满足。
休闲哲学注重个体对于时间、空间和身心的自由支配,强调生活的质量和体验,而不仅仅是忙碌和追逐物质的结果。
2. 现代人的休闲观念在现代社会,休闲观念的转变可以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a. 从消费到体验:传统上,休闲往往与消费行为相联系,人们通过购买物品来追求休闲享受。
而现代人更加注重休闲的体验价值,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和体验来获取内心的满足。
b. 由单一到多样化:过去,人们的休闲活动相对单一,如看电视、逛街等。
而现代人更加倾向于多元化的休闲方式,如旅游、运动、阅读、艺术创作等,以满足自身需求的多样性。
c. 从被动到主动:过去,休闲活动往往是为了消遣或者打发时间,人们对休闲选择较为被动。
而现代人更加注重个体对休闲活动的主动选择,追求个性化和有意义的休闲方式。
3. 现代人的休闲生活方式现代人的休闲生活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a. 文化与艺术:参观博物馆、画廊,观看音乐会、舞蹈演出,进行艺术创作等都是现代人追求艺术美的方式,也是对精神享受的追求。
b. 运动与健身:参加各种运动项目,如跑步、瑜伽、游泳等,不仅能够保持身体健康,还能够舒缓压力,增加生活的乐趣。
c. 旅行与探索:通过旅行探索不同的地方、文化和风景,既能放松心情,又能丰富知识和开拓眼界。
d. 社交与人际关系:与家人、朋友和同事进行交流、聚餐、组织活动等,不仅能够增进感情,还可以分享快乐和减少孤独感。
e. 读书与写作:阅读可以开阔思维、增长知识,写作则可以倾诉心声、记录人生,帮助人们思考和成长。
现代人休闲观念结题报告(研究性学习)
“现代人休闲观念”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组长:林梓涵小组成员:孙杰朱松然张明君曹浩李欣然张宗林指导教师:开题时间:2014年1月23日[内容摘要]本文是课题为“现代人休闲观念”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我们通过分析现代人对休闲与休息关系、休闲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以及现代人的休闲方式,来进行研究进而得出结论。
[关键词]现代人休闲观念休闲前言:休闲是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马克思说:“‘休闲’一是指‘用于娱乐和休息的余暇时间’;二是指‘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时间’;是‘非劳动时间’和‘不被生产劳动所吸收的时间’,它包括‘个人受教育的时间、发展智力的时间、履行社会职能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的时间、自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时间。
’”[1] 而休闲的种类有运动、棋牌、旅游、收藏、艺术创作、社会服务、看电视、看电影、上网、舞蹈、音乐、养花、饲养宠物等几类。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任务分工:设计问卷:林梓涵发放问卷与收集问卷:孙杰李欣然张明君林梓涵整理与统计数据:朱松然曹浩张宗林数据分析:林梓涵撰写报告:林梓涵孙杰研究步骤:1月23日提出课题1月24日-2月15日发放与收集问卷2月16日-2月18日整理与统计数据2月19日-2月20日分析数据2月21日-2月22日撰写报告1、提出课题现在,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时间较长,而用来休闲的时间较少。
但是,休闲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有着较为科学的休闲观念对于充分利用休闲时间起着重要作用。
于是,我们就打算对人们的休闲观念进行研究,从而提出了“现代人休闲观念”这一课题。
2、调查过程我们在车站、街道、小区等人流量较大的地点发放调查问卷。
同时利用亲戚、朋友、同学、邻居等关系来发放调查问卷。
这样就大大加快了问卷发放与收集的速度。
而且,我们在网上发布调查问卷,不仅加快了发放与收集问卷的速度,同时也免去了数据的人工整理与统计这一环节,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我们的工作。
生活的必须品——悠闲
生活的必须品——悠闲
我不羡慕那些身价百万的明星,也不仰慕那些身居高位的官员,更不渴望在某一天成为百万富翁。
我只希望自己能够活得悠闲。
因为悠闲才是生活的必须品。
赚钱,从政、置办产业只不过是生活的点缀。
在这里,我敢坦率地承认,我今天的忙碌学习是为了日后成为一个悠闲的人。
悠闲是我最本质的需求,因为在天*中,我有这样的感觉,忙碌中的自我不是真正的自我。
悠闲中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如今没有谁能让我在衣食学习之外追求更多的东西,因为我已发现,按照自己的天*悠然度日,才真正符合生命的韵律。
享受生活,只有在悠闲的状态下才能完成。
在拥挤的仕途道路上,我还没见过一个真正快乐的人,我见到的都是得意者或失败者;在潮起潮落的商海里,我也没见过一个真正的幸福的人,我见到的都是赚了钱的富人和陪了钱的穷人。
我深知富翁和权贵们不会拥有真正的悠闲,他们最多只能拥有悠闲的形式真正的悠闲属于那些把人格看得比事业更重大,把灵魂看比得名利更紧要的人。
悠闲是一种恪守我心的生活,一个人是否能真正享受悠闲的时光,关键看他的内心是否宁静如果他有一颗淡薄宁静的心住在哪都可以享受悠闲的时光;如果他的心充满世俗的焦躁,无论是大海的别墅,还是森林中的小木屋,都无济于事。
现在许多人想通过获锝金钱和权力的方式来获得悠闲,然而实践的结果却出乎他们的意料,过量的财富带来的是紧张,过量的权利送来的是恐惧,带头来得到是更多的限制。
不让悠闲与富贵共生,不让安逸与权利同在,自古及今都是上帝表达公平一种方式。
在当今这个竞争的时代,似乎没有一个人能活得轻松。
可是在南山下,在凡尔登湖畔,在塔西提岛,我却见到许多悠闲的不朽身影。
休闲的概念、发展历史及其与审美的关系
近20 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非工作的闲暇时间增多[1],休闲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休闲活动和休闲现象已成为中国的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界关注的对象,也开始成为中国美学界关注的对象.叶朗、张法、杜书瀛、卢善庆、潘立勇等在国内美学界有一定影响的学者,都涉猎或者关注休闲文化与审美研究的问题.休闲美学研究领域不仅有数量不菲的论文出现,还出现了数本研究休闲美学的专着,有的大学还建立了休闲美学的研究中心[2].不过,需要看到的是,这种关注与研究目前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鉴于休闲活动研究的领域极其广阔,人们对于"休闲"和休闲学科研究的认识存在许多差异,所以本文拟先叙述休闲发展的历史并对"休闲"概念作些说明,然后再谈休闲与审美的关系.一、何谓休闲?"休闲"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的文献中,语词为"schole",意思为古希腊自由民的一种游戏与玩乐状态,但这种游戏与玩乐,是与一个人的成长教育相联系的,所以"休闲",在古希腊人那里,不只是一种单纯的玩乐,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玩乐中,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心智发展的水平.正因如此,亚里士多德才把"休闲"看成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柏拉图才声称,只有通过休闲,人类的一切美德才能释放出来.休闲,现代英语中表述为"leisure",这个词源于古法语"loisir",与古希腊语"schole"一词有一定的关联,其基本意思是"工作停止后的自如与空闲",这说明,休闲活动与劳动生产分不开,不能看成单纯的娱乐与消遣,亦可以看成是劳动之余的自我成长与发展[3].但是,"休闲"存在的意义,又在于人们如何摆脱劳动生产,在闲暇空余时间中获得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快乐.所以,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是与闲暇时间增多和人们对休闲的重视程度同步的.在生产力条件落后的社会里,人类的主要时间与精力只能用于制造维持自己和家族的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休闲是远离他们的生活的.在古希腊社会,休闲虽然被人们提到一个很高的精神层面,但真正能享有休闲的人们主要还是社会的特权阶层,远非全民的享受与精神需要.古罗马社会,休闲活动方式比希腊社会扩大,从学术论辩、体育运动、宗教礼仪、艺术创作进入到盥洗、田猎、竞技游戏等领域,但它主要也是少数贵族的一种享乐方式.中世纪社会,由于宗教教义与教规的巨大支配力,休闲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很难得到社会的承认与重视.而在中世纪末期,宗教改革所形成的清教生活教义,更是将工作看成是神圣的,而休闲则成为一种罪恶.休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与承认,主要还是在近代工业文明产生之后.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使社会分化进一步加剧,财富迅速向少数人聚集,形成了一个既有钱又有闲的"有闲阶级".(这一概念为西方着名的经济学家凡勃伦于1899 年提出来的.)有闲阶级的消费是一种"炫耀性消费",其特征是通过非实用性物品的消费和铺张浪费向别人炫耀自己的财富,以显示自己的优越地位.而与之相对的是既无钱又无闲的普通劳动者.在西方工业社会发展的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对劳动力需求的激增和对工作效率的追求与崇拜,普通劳动者用于休闲的时间不是增多而是减少了."休闲"在西方的大发展,是近百年来的事,并且是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拥有闲暇和自由支配的时间之后开始的.1948 年,联合国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第24条明确规定:"人人有权休息和休闲,包括合理限制工作时间,定期享有带薪假期".世界各国政府,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政府也越来越致力于推进公众的休闲,如双休日和年假、节假日制度的普遍实施,劳动法的制定.再加上通信和交通技术的进步,影视与网络媒体的发达,这些均为普通劳动者的休闲消费提供了越来越便利的条件.1999年,美国的《时代》杂志曾经预言,到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这一预言已经为当今的现实所印证.中国文化如林语堂所说,与休闲有着更加紧密的关系.中国的先哲,如孔子、老子、庄子,倡导礼乐文化和注重道德心性培养,主张人要活得自然、自由自在,要以中庸平和、闲适的心态看待人生,要善于放松自己,忘掉人生的烦恼,这些主张对"休闲"哲学美学意识的发展无疑是具有启示意义的.当然,"休闲"在中国古代社会也属于少数人的特权与专利.宋代是城市迅速发展、商业经济繁荣、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时期,所以休闲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仅文人士大夫普遍追求生活的闲情逸致,如苏轼、黄庭坚、程颢、邵雍、杨万里、范成大等人的诗词,而且还出现被称之为"书会"的文人社团和行业休闲组织.私家园林的大量涌现,以勾栏瓦舍为固定场所的说书、讲史及民间戏曲艺术的出现,对节庆庙会、赏花饮酒、品茶饮食、器皿赏玩等日常生活形态的重视,等等,都说明休闲已成为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中国古代真正普遍意识到休闲的重要性,将休闲作为生活的目的而不是手段,从中获得享受与快乐,则是从晚明时期开始的.晚明与宋代一样,也是中国城市发展、商业发展和城市消费发达的重要时期.再加上那一时期时局动荡,文人士族的政治前景黯淡,人们厌倦仕途举业,所以把注意力放在日常生活的享乐方面,更为关注休闲问题.加上阳明心学的影响和李贽、公安派对人的本性和情感欲望的肯定与提倡,使部分人解脱了思想的禁锢,敢于面对声色之欲的问题.晚明时期的文人士族普遍放弃了那种以"劝诫"为目的的文学创作与娱乐方式,对政治也避而远之,而追求一种闲适的,能使自己快乐的生活方式.他们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游山水、筑园林、蓄声器、品美食、嗜茶酒、谈闲书、做雅事的事务中,其典型代表有李渔、袁宏道、徐霞客等.李渔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有意识地探讨休闲活动的文人,其《闲情偶寄》中"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部,谈的即是日常生活的休闲问题.袁宏道亦认为人生有"真乐",就是休闲的快乐[4].他所着的《瓶史》也充满了悠闲的生活情趣,对插花艺术有很深的研究[5].徐霞客则是一生许予山水.他的记游与前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以记游为手段,而在于"游"的本身,"景"的本身,记游山水、旅游休闲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可以这样说,晚明是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重视休闲的时期.不过,休闲时代在中国的真正来临,休闲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为人们普遍重视却是近二十年中的事,是随着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的经济高度发展,平民大众有了远比过去任何时代都多得多的空闲时间之后.今天,"休闲"已成为一个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对象.经济学家与社会学家的研究强调"休闲"是一种时间的利用方式,重点在于考察人们如何在工作之余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闲暇空余时间,如凡勃论(Vablen)将"休闲"定义为"非生产性的时间消费",布尔迪厄(C .K. Brightbill)将"休闲"定义为"谋生必须做的事情"之外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在强调休闲的时间性质特征时,也没有忘记强调"休闲"与人的自由创造和个性发展的关系,如贝克(E .Baker)就认为"休闲"不仅是人们工作后的闲暇时间利用,而且是自由自觉地创造自我的一种活动.法国学者杜马兹迪埃(Dumazedier)则强调"休闲"是个人从工作、家务劳动、社会义务中解脱出来的时间占有,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人的个性.在许多心理学家的眼中,休闲的意义不在于人们选择了什么样的休闲活动,而在于人们是否从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才是休闲的本质性的东西 .比如 ,奇克森特米哈伊(Csikszentmihalyi)提出着名的"畅爽"的概念,强调休闲体验就是一种畅爽的体验,是心理意义上自由的一种现实体验.美国学者纽林格(Neulinger)则认为休闲是在身心完全自由的情况下自我提升的一种状态,感觉不感觉到心理的自由是区分休闲与非休闲的重要标准.这与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哲学家关于休闲的思考是一致的.在哲学家眼里,休闲从来就是与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安顿人的心灵,追求人的精神自由密切相关的.柏拉图将"休闲"看成是自我发展与表达在自由时刻,亚里士多德将"闲暇"看成是全部人生的唯一本原,看成是免于劳动的自由,认为闲暇能带给人们享受、幸福和极度的快活[6].19 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席勒提出了"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的观点,于是"休闲"也被人们看成是以游戏的方式摆脱生存环境的压力而获得精神解放的重要方式.比如,美国学者戈比(Godbey)就认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生活方式"[7],瑞典天主教哲学家皮普尔(Pieper)则强调"休闲"是思想与灵魂自由的条件,休闲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与沉思.美国哲学家波瑞特比尔(Brightbill)和我国学者马惠娣将"休闲"定义为"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所看重的亦是休闲活动带给人们的心灵自由与精神快乐[8].应该说,上述关于"休闲"的理解,基本把握了"休闲"的内在含义[9]."休闲"首先必须从时间意义上进行界定,"休闲"与劳作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拥有工作之外的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使人可以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所以,"休闲"可以被看成是与劳动生产完全不同的活动方式,它有特定的对象与范围.今天,休闲活动的范围,除了传统的艺术欣赏、山水赏玩、家庭享乐、节日庆典、赏花、饮酒、品茶、美食、读书、闲坐、交友等形式外,还突出地体现在体育竞技、探险、观光旅游、影视娱乐、歌厅舞厅消费、网络游戏、养生保健等方面.从事这些活动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一种消遣与享乐,更重要是要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精神与心理的愉悦.对于休闲来说,如何保持心态的平和与快乐,有一种以追求幸福与快乐为目标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人们才可能通过休闲这一活动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过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否则,人们就会为"休闲"而休闲,在当今这个功利化、物欲化的世界中找不到人生的目的与方向,从而失去实现人的自我成长与发展的机会.二、休闲与审美"休闲"不是单纯的享乐,而是人的一种心理愉悦与精神自由,正因如此,休闲与审美活动有着深刻的关系.首先,从休闲与审美活动的本质特征来说,二者都可以看成一种摆脱物质与功利化人生纠缠的自由的生存方式与生活态度.休闲是对非生产与非工作时间的使用与占有,人们之所以从事休闲活动,不是为了工作,也不是为了某种社会的责任和家庭的义务,而是"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所以它在本质上是通向人的精神与心灵自由的.审美活动更是如此.可以说,真正的休闲与人类的审美活动一样,都超越了人的功利意识,都试图以一种自由、自觉、自愿的方式来体验人生、感受人生,都是要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获得心理的愉悦与精神的自由.谈到这一点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休闲存在的形态远比审美复杂,也并非所有的休闲活动都突出地指向人的心理和精神层面.比如一些以打发时间为目的的休闲活动,一些只注意消费与享乐、刺激与炫耀、盲目放纵的休闲活动(如穷奢极欲地购物,沉湎于网络游戏中),甚至酗酒赌博、宿娼吸毒,就远离或者说根本背离了休闲的本质.所以,从审美的意义上对人们的休闲活动加以引导,将休闲活动与审美活动统一起来,非常重要.其实,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休闲,也就是要求人们在闲暇的时间与休闲体验中悬置功利的心态,远离财富金钱、声色名利的诱惑.就像林语堂所说的那样:"享受悠闲的生活不需要金钱,只有那些鄙视财富的人们才懂得怎样领略悠闲生活的乐趣.他必须有丰富的心灵,爱好简朴的生活"[9].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休闲,也就是要人们意识到,真正的休闲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自我选择与自由创造.中国古人追求闲适的生活情趣,认为"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山,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着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张潮:《幽梦影》),其意义即在于此.以审美眼光看待"休闲","休闲"就不再是闲暇时间的消磨与打发,更不是在休闲活动中寻求享乐与刺激,进行自我炫耀,而是意味着在闲暇时间里,人们有更多机会发展自身的潜能、爱好与志向,提升自身的心灵修养与精神境界,从而更好地与世界交往.其次,从休闲和审美对于当代社会人们生活的意义来说,当今社会人们所面对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太注重功利、实用的东西而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空虚,使自己的心灵失衡,使生活变得单调乏味.人们拥有大量闲暇时间,却不知道如何利用.那种为名所累,为利所缚,贪图享乐、寻求刺激、炫耀财富的工具性休闲,或者使闲暇时间处于自流和盲目状态.人们在这样的休闲与消费活动中变得无所事事,甚至空虚无聊、沉沦堕落.所以,将休闲与审美结合起来,从审美的角度看待休闲,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人们明白休闲并非是一种物欲的满足和名利身份的体现,也并非游手好闲、空虚无聊的活动,而是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和美好的心灵体验,是人们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外的一种精神丰富与自我发展.而这些,对于消除当代社会中人们对物欲的贪恋,克服生活中的紧张与忙碌的情绪,平衡内心的焦虑,保持生活的节奏与韵律,是很有意义的.也正因如此,西方研究休闲的学者提出了"乐活的生活形态"和"美学经济"等概念."乐活的生活形态"强调的是一种健康的和生命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它特别强调以闲暇时间的优化配置,以构建优良的生命质地,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和谐的生活方式,同时还要落实到具体的生活中,即以舒缓的生活节奏为导向,追求从容淡然的生活状态."乐活的生活形态",所重视的不是休闲主体的工具性消费和物质欲望,而是要放慢生活节奏,以自然本真的心态看待人生,是要在繁杂喧闹的社会中寻求一份内心的宁静,是要远离功名利禄的外在压力而找回自我,关心自我的心理感受和快乐.而主张"美学经济"的人,偏重的也不是实用,而是城市(特别是大都市)的消费者美感心理体验.提出"美学经济"主张的人认为,人们的购买行为分成工具性消费与情绪性消费两大类,工具性消费买的是产品的功能,情绪性消费则是产品所带来的正面情绪,如自信、舒服、自在、轻松、快乐、得意等,而休闲成为"情绪性消费"集中体现的重要平台与核心市场.人们通过"情绪性消费"的休闲活动,可在繁重的日常工作之余,实现身心的放松与愉悦.其主要表现特征为:(1)在快节奏的都市化生活中懂得享受"慢生活";(2)不仅在追求潮流中彰显个性,而且也学会怀旧复古,沉浸在历史与对父辈生活的体验与追忆中;(3)从城市走向乡村,追求低碳、环保、生态的"绿色休闲"方式;(4)休闲方式的多元化,特别青睐以个性化需求为特征的小型精致化的休闲形式[10].其实,"乐活生活形态"和"美学经济"的提出,所牵涉的核心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越来越沉重的工作压力下,在充满贪欲、奢华、拥挤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如何学会摆脱功利化人生的纠缠,走向心灵的平和与宁静,保持生活的节奏与韵律.它实际上也说明了休闲与审美结合的重要性.休闲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以审美为目的的休闲生活方式,可以极大提高日常生活的快乐指数,使人们懂得如何更好地去享受与欣赏人生.林语堂谈到中国古人的生活态度时,非常推崇"半"的生活哲学与理想,认为人只有在名字半隐半显,经济宽裕适度,生活逍遥自在,而并非完全无忧无虑的环境之下,其精神生活才最愉快惬意,人物性格才最和谐完美.其实,"半"的哲学就是一种能抑制现代的生活欲望与焦虑的哲学,也可以说是一种将劳作与休闲结合得很好,懂得如何利用闲暇时间来丰富自我,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审美人生哲学.再次,将审美与休闲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面对休闲产业与消费、社会的休闲与个体的休闲、休闲的动机与制约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平衡之间的矛盾.休闲与审美一样,都是以自觉自愿为基础的,都要凭借个人兴趣去进行生活的选择,得到精神的愉悦与满足.但是,休闲活动更多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地位、休闲者的权力与身份、消费者的欲望与需求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受到大众舆论与行为的操纵.英国学者罗杰克谈到休闲的功能时说,休闲不能只关注休闲行为的自制与自愿的价值,它必须涉及到休闲者公民权利、社会地位、身份认同等问题,休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包括表现、身份、控制与抵制等,反映了权利关系在个人和群体中的动态平衡[11].比如,上流社会的人物的休闲活动,就有着其它阶层所不能比拟的金钱财力的消耗和社会地位的炫耀,会所休闲、高尔夫、马术、太空游、高端旅游常常成为其选择的休闲方式.关于休闲产业与消费、休闲动机与制约因素的研究,不能不考虑休闲主体的这种社会地位与身份.但是,无论什么样的休闲,或者说以什么样的身份、方式去休闲,都不能否定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休闲的目的在于发展自我的潜能与兴趣,保持个人的生活情趣,使人的身心更愉悦,使人的生活更美好,而不是为了获得对其某种社会地位的承认.如英国学者罗杰克所说,尽管休闲活动中存在着种种不公平、不公正、统治、压迫和操作行为等致命的负面问题,但休闲本身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它是"一种享乐、令人激动、让人有暂时摆脱工作和家庭关系束缚的感觉,让人更愉快,觉得生活更美好"[12].所以,休闲活动离不开审美活动的引导.因为审美是一种个体性极强的精神活动,审美的意义就在于让人们如何更好地去面对和体验他们所生活的世界,去冲撞人们那些习以为常的观念意识,去改变人们单调枯燥、平淡麻木的生活方式.审美不仅培养人们对生活的敏感、热情与创造性,而且还将这种敏感、热情与创造性与对象的形式特征的把握充分统一起来.无论是游玩山水还是欣赏艺术,无论是漫步街头还是闲坐在家,无论是品茶饮酒还是养花赏月,无论是极地探险还是健身运动,你要获得美妙和深度的精神体验,都离不开对对象形式的审美愉悦与感受.就像我们闲坐在大海边,那种由大海引起的美妙的精神体验,是离不开对大海的宽广浩瀚、潮起潮落、日出日落、涛声澎湃以及蔚蓝的海水与蓝天白云相辉映等形式特征的把握的.所以,在当代社会中,休闲与审美相结合,通过审美欣赏与教育,来发展休闲主体对形式美的敏感,形成自在自由的美的心理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在当代社会中,成功的休闲产业,是重视休闲与审美体验的关系的.即使以赌博业为中心的拉斯维加斯之所以吸引全世界那么多人的眼光,就不仅仅在于它的赌博业,更重要的是它独特的建筑、华美的装饰以及从百老汇最受欢迎的歌舞秀到音乐界的超级巨星的演唱.人们来到拉斯维加斯,刻意赌博的并不多,主要是为了体会这里的艺术氛围,从而获得美的愉悦与体验.三、走向休闲美学休闲美学的兴起,与当下人们所关注的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生态美学、身体美学问题一样,都说明美学越来越挣脱传统的形而上的思辨领域而走向日常生活.休闲的领域是一个极其广大的领域,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当今社会中,重视休闲文化中的审美意味,实际上说明人们对于日常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了一种更自觉的审美追求,审美正日益从高雅神圣的艺术殿堂走下来,成为平民大众生活的一部分.过去只能在高雅场所,如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剧院欣赏到的艺术,今天人们在家中、在不经意场合中就能欣赏到.而在过去不被人们看作为艺术或审美产品的商品及日常生活用品,比如一件衣服、一款家具、一件电器产品,在人们的眼中也具有了文化与审美价值.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休闲成为人们重要的审美活动和体验方式.1999 年,美国学者派恩和吉尔摩出版了《体验经济》一书,在书中,他们强调"体验经济"已经逐渐成为继"服务经济"之后的又一个经济发展阶段."体验经济"的核心不在于消费主体是否有多少金钱与财富进行消费,而在于从这种消费活动中能得到多少快乐,获得多少精神的愉悦与体验.这种体验,实际上也是以日常生。
现代都市人的休闲方式
现代都市人的休闲方式在节奏紧凑、压力山大的现代都市生活中,休闲活动不再是奢侈品,而是成为了城市人不可或缺的生活调味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现代人在闲暇时光的选择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许多都市人选择身心放松的方式度过休闲时光。
瑜伽、冥想和各式健身课程成为流行之选,它们既能帮助人们放松紧绷的肌肉,又能净化浮躁的心灵。
在繁华的城市角落,安静的瑜伽馆和健身房仿佛成了一片绿洲,为都市人提供了一方净土。
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徒步、攀岩、骑行等成为了许多人的心头好。
他们或是独自前往山林间感受自然的洗礼,或是与友人组队挑战极限,享受汗水带来的快感和成就感。
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也让人们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回了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对于追求文化生活的群体来说,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或去听一场音乐会是他们的不二之选。
在这些充满艺术气息的场合里,人们可以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喧嚣,让心灵在艺术的海洋里遨游,寻找到情感共鸣和精神慰藉。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选择更为简单直接的休闲方式——宅在家中。
他们可能手拿一本好书,陶醉在文字世界里;也可能坐在电脑前,沉浸在电影或电视剧的剧情中;亦或是在厨房里尝试烹饪新菜色,享受美食带来的乐趣。
对他们而言,家是最舒适的避风港,能够让他们完全放松并重拾能量。
不可忽略的是,随着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兴盛,虚拟世界的休闲娱乐方式也日益丰富。
从直播、短视频到在线游戏,这些平台让人们即便身处狭小的空间内也能接触广阔的天地,享受交流的乐趣和新鲜的体验。
现代都市人的休闲方式多种多样,从户外探索到艺术熏陶,从身体锻炼到精神休憩,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放松之道。
这些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不仅丰富了都市人的生活,也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都市生活的挑战,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休闲的高级表达
休闲的高级表达1、休闲是一种人文品位,醉中舞剑,隔窗读雨,无不是情趣欣然,但休闲更是一种生态品位,人文品位通向生态品位,休闲的状态进入更高的境界。
2、休闲的生活始终需要一个怡静的内心,乐天旷达的观念和尽情欣赏大自然的胸怀。
3、不让休闲与富贵共生,不让安逸与权力同在,自古及今都是上帝表达公正的一种方式。
4、几许关心总不平,飘然湖托余生。
闲云好伴孤帆去,祖道何人唱渭城。
5、享受休闲的生活决不需要金钱。
有钱的阶级不会真正领略休闲生活的乐趣。
6、过最简单的生活,享最休闲的人生。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常常把名望、财富、享乐、虚荣等等太多的东西背在身上,以致身心疲惫、脚步蹒跚。
如果不会给心灵减轻负担,迟早会把自己累垮。
我们要不时停下匆忙的脚步,用心检点自己的行装,该丢的丢,该放的放,这样才能更加洒脱地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
7、富翁和权贵们不会拥有真正的休闲,他们最多只能拥有休闲的形式;真正的休闲属于那些把人格看得比事业更重大,把灵魂看得比名利更紧要的人。
8、休闲需要充沛的精力,去愉快地度过空闲的时间,如果没有充沛的精力,始终一副恹恹的病态或呈倦怠的娇慵,那么你也就无法进入轻松闲适的风景。
9、假如你正在失去休闲,当心!也许你正在失去灵魂。
10、休闲无法刻意去创造,而需要靠心去感受,因为,休闲是一种心灵的境界,享受生活,只有在休闲的状态下才能完成。
11、休闲是一种恪守我心的生活,一个人是否能真正享受休闲的时光,关键看他的'内心是否宁静,如果他有一颗淡泊宁静的心,住在哪儿他都可以享受休闲的时光。
12、人,不能一生休闲,也不能一生没有休闲,休闲是对生命状态的一种调整,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 现代 以来 , 随着 科 学技 术 的迅 猛 发展 , 类 人
须 以生活水平 为基 础 , 它更 侧 重 于对 人 的精 神 文 但
创 造 了前 所未 有 的物质 财富 。然 而 , 由于工具 理性 、 欲望 主义和 消费主义 的横行使 人类逐 渐变得无 视他
化等 高级需求 满 足程 度 和环 境状 况 的评 价 , 一个 是
学者基 本认 同精神 生活具有 以下特 点 : 其一 , 精 神 生活是 对人 的价值 、 的尊严 、 的本 性 的一 种肯 人 人 定, 它关涉人 的发 展 。因此 , 重人 的心灵 的净 化 、 注 道德 品行 的锤炼 、 理想 人 格 的完 善 是精 神 生活 的应 有 之义 。其二 , 精神生 活高于物 质生活 , 表征着 人 的 本质, 使人 区别 于禽兽 。其 三 , 精神生 活与人 的精神 需 要紧密 相关 , 精神 需要 的产生 与 满 足是 人 的精 神
( 现代人 精 神生活 的 内涵 一)
人和 自己的生命价值 , 在无止尽 的消费中使一切 自
由都被 虚幻所 掩饰 , 分追 求 名利 和 财 富而 禁锢 自 过 由的精神家 园 。现代 人 的精 神生活 因此受到 了极大
挑战 , 的 自由面 临着 异化 的危险 。因此 , 人 时代呼 吁
全 面发展 , 除工具 理性 、 望主义及 消 费主义对人 解 欲 的束 缚 , 最终 回归精 神家 园。
一
、
精神 生活 : 代 人 生活 质 量 的核 心 现
生活发展的原动力。 j 我们认为, 1 ” 精神生活是指社
会 现实 中的人在 一定物 质生活 基础之上 选择 、 用 、 运
家社会科学基金 20 0 7年度一般项 目“ 闲文化生活与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研究 ” 7 K 0 9 。 休 (0 B S 1 )
作者简介 : 海春 (9 5 ) 男 , 刘 17 一 , 广东湛江人 , 法学博士 ,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 ; 孙东屏 ( 95 )女 , 18 一 , 广东揭 阳
休 闲: 现代 人精 神 生 活 的风标
刘海春 ,孙 东屏
( 华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 , 广东 广州 5 03 ) 16 1
中图 分 类 号 :9 3 3 G 1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0— 4 5 2 1 )6—04 —0 10 5 5 (00 0 12 6
我们关 注人 的精神 生 活 , 呼吁 我们 构 建健 康 的精神
生活方式 , 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 寻找人类美丽的精 神家 园 。休 闲正是一 个通往 人类美丽 精神 家园 的康
庄大 道 , 同时又是现 代人精神 生活 的风标 , 们在休 人
闲中可 以找 到 自由、 还原人 的本质 , 以实现 自我 的 可
足物 质 、 化生活需 要 而 消 费 的产 品和 劳 务 的多 与 文 少” 而运用 的“ 活水 平 ” 1el e) 词 相 比 , 生 生 (i e 1一 f v “ 活质 量 ” 一词 主要 回答 生 活得 好不 好 。生 活质 量必
收 稿 日期 :00— 6— 5 2 1 0 2
基金项 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 0 7年度重 大研究项 目“ 现代人的精神生 活与规律研究” 7J 70 4 ) 国 (0 JD 20 7 ;
人,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 院硕 士研究生 。
1 42
的保 证 , 通过 一定 的休 闲方 式方 能获 得精 神享受 。 并 因此 , 闲 与精 神 生 活 是 分 不 开 的 , 其 在 现 代 社 休 尤 会 , 们开 始步 人普遍 有 闲生 活状态 , 人 闲暇 时间 的增
全面评价生活优劣的概念。 j 的 ¨ J 可见 , 精神生活质 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现代人生活质量高低。
我们认 为 , 质水平 大 幅度提 高 的现代社 会 , 神 在物 精 生活是现代人生 活质量的核心 , 因为只有个体对 自己
的精神生活感 到满 意才 能由衷地 感受 到幸福。
华 南 师 范大 学学 报 ( 会 科 学版) 社 21 0 0年第 6期
No 6, 0 . 201
J OUR NAL OF S T OU H C N HI A NOR MAL UNⅣ E r Y RS r
21 0 0年 1 2月
De c.,2 0 01
( O IL S IN E E II N S C A CE C DTO )
15 98年 , 国经 济学 家加 尔 布 雷 思 (onK n 美 Jh e— nt G lri ) e a ah 在其 所 著 的《 裕 社 会》 h b t 丰 中最 早 提 出
“ 活质量 ” 1eq ai ) 词 , 生 (i u ly 一 f t 主要 用 来 解 释美 国
居 民较高 的生活水 平 与 满足社 会 的 、 神 的需 求方 精 面相 对落后 之 间 的矛 盾 现 象 , 与通 常为 了表 达 “ 满
创造精神资源以获得精神满足并进一步超越 自身, 实 现 自我 发展 的精神 活 动及 其 状态 , 现 实个 人 的 是 本 质存在 方式 。精神生 活 的满 足需要 一定 的物质条 件, 经历一 定 的过 程 , 且 结果 有好 坏 之 分 , 确 高 并 正 雅的精神活动方式能给人带来享受和满足 , 错误低 俗 的精 神活动 方式 则 会让 人 精 神更 加 颓靡 。另 外 , 要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还需要一个前提就是闲暇时间
和 提升 培植 了土 壤 , 终使 休 闲成 为 人 自身合 目的 最
性 与手段 性 的存 在方式 休
多和休闲方式 的丰 富将给精神发 展提供更多原 动 力, 带来精神生活的更大满足。 ( 现代 人精 神生 活 的实质 二)